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心中都有一个“他”。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心中都有一个“他”,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很羡慕那些只比我大几岁的少年大学生,更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考上大学的。
读了《少年大学生的奥秘》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他们的成功确实是有秘诀的。其中有一条就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他。一个叫陈若平的女学生,小时候看了《居里夫人传》,就立下了向居里夫人学习的志向。可是,她第一次投考却未能如愿。正在这时候,她在报上看到了少年女大学生程新的事迹。她感到自己和程新太相似了,都是女同学,且都以居里夫人为榜样。陈若平姐姐想:她程新能做到的,我陈若平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于是她更加发奋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少年班。程新的事迹给了陈若平多大的鼓舞啊!程新就是陈若平心中的他!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小考得了94.5分,我拿着成绩单高高兴兴地给爸爸看,爸爸看后却严肃地对我说:为什么不能得100分呢?当时,我挺不服气,把嘴吸得老高,气鼓鼓地对爸爸说:我是全班第三名。爸爸耐心地开导我说:琴琴,成绩应该向最好的同学看齐。听了爸爸的话,我低下了头,说不出话来。读了少年大学生的奥秘》一书之后,我领会了爸爸的话。从此,我心中也有了一个他十四岁考上大学的陈若平大姐姐。
又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绞尽脑汁,总是想不出,真有点灰心。但想起陈若平大姐姐那样刻苦,在考少年班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么多难题,她却没有象我一样灰心,而是想办法一道道攻破,顿时我精神振作起来。经过细心琢磨,题目终于做出来了。
这一切都叫我领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少年大学生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他心目中有了一个他即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后,就会获得力量的源泉,就不会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地虚度光阴。
我想: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大国,要是成千上万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他,四个现代化还怕不能很快实现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800字)


读《凡卡》有感一篇文章可以使人感慨无限,可以使人们思绪万千,可以使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是作者笔下的精髓。当我阅读一篇名叫《凡卡》的文章时,每一个字都让我感动,令文中的凡卡感到悲哀,痛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凡卡的童年。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名叫凡卡的小孩,九岁时被送到鞋匠铺里当学徒,本以为生活得很好,但却又正好相反,凡卡受到老板和老板娘的百般虐待,被伙计捉弄。说是当学徒,还不如说是当奴隶,老板要凡卡在晚上给他的宝贝摇篮,直到儿子睡着了,凡卡才能睡,但是睡到寒冷刺骨的过道里。伙计叫他偷老板的黄瓜,结果被老板狠狠地打了一顿。还有一次,凡卡做事没有认真,就随手捞一个家伙,朝凡卡扔,那砖头打他的头,凡卡晕倒了,好不容易才起来凡卡哭诉得给唯一一个亲人爷爷写信,信中他希望爷爷带他回家,要不他说自己就要死了!但是凡卡第一次写信,收信人写了,地址没写,最后凡卡把信塞进邮筒里,饭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梦中他看到爷爷在看他的信。但是信会寄到爷爷哪儿吗?

凡卡过着悲惨的童年,我们却在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觉得很不公平,凡卡是一个小孩,却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得到亲人的众星捧月,爱护,而凡卡却得到人们的冷酷无情的眼神。我们在家里大吃大喝,而凡卡却只能吃一点点的面包,一点点稀粥。我们有色彩鲜艳的衣服,而凡卡身上依旧是那一件破烂不堪缝了好几次的衣服。我们小小年纪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无忧无虑,凡卡还在受到老板,老板娘的折磨,像被困在铁笼里,再也飞不出去

凡卡得到的童年,是痛苦的,我们得到的童年,是欢快的。读了《凡卡》,我不禁责骂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没有关心,只有当时那些卑鄙无耻的人,他们做的一些事,会得到痛苦的报应。

六年级:散る者たち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王子——读《小王子》有感600字


小王子,也许没有人不认识,住在一个名字叫B-12的小行星上。这书用一位老飞行员的视角讲述了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

那是飞行员年轻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小王子的生活十分枯燥而却十分地富有意义:早上醒来洗漱后便开始清理两座仅有的活火山,偶尔还会清理一下那已经很久没爆发过的死火山。照他的来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清理完火山就开始铲除这些猴面包树。每天如此,可小王子却一点也不抱怨。

小王子不知为什么利用一次候鸟迁徙的方法离开了他的星球。在他路过的一些星球中他看到了许多人,分别是一名自以为拥有一切的国王、一名爱虚荣的人、一名贪婪的商人、一个因为喝酒而喝酒的人、一名光说不干的地质学家,还有一位默默奉献的点灯人。

最终,小王子来到了地球。在地球上遇到的第一个朋友是蛇。小王子笑着对它说:“你真小,你连脚都没有你甚至不能去旅行!。”蛇冷冷的说:“可我却比国王的更有力,我可以让任何人回老家去!”小王子沉默了。第二天早上,小王子遇到了一名因为飞机失事而被迫降落在沙漠里的飞行员。他是这样与飞行员相遇的:“你好,可以给我画一只羊吗?”飞行员画了三次,小王子才满意。

一年后的一天,由于小王子的星球又到了沙漠上方,小王子不得不离开地球,回B-12小行星上去。他叫了一年以前他刚在地球上认识的第一的朋友—蛇,让它用它的毒牙使自己回到自己的星球上去。就在蛇牙快要接触到小王子的身体的一瞬间,飞行员来了,并用自己的枪使蛇离开了小王子。“你这样太危险了,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会死的!”飞行员严肃地对小王子说:“我的星球今晚又会在这,我要把握这机会。”小王子边笑边解释道,“不过这幅躯体太重了,我不能把它也带回去。”飞行员眼神黯淡极了,他问:“一定要今天就走?所以这才是你叫蛇的目的?”小王子平静地说:“是的,不过我希望你不要为一具空壳而哭泣”小王子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蛇也出现在那里,这时,小王子倒在了夜晚寂静的沙漠中。

《小王子》其实教了我们许多,但每个人体会到的却都不一样。我认为小王子的人格值得我们学习,他无私、帮助他人、诚实,他有时还会耍一些孩子气。总之,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住着一个小王子!

读后感大全: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读《凡卡》有感一篇文章可以使人感慨无限,可以使人们思绪万千,可以使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是作者笔下的精髓。当我阅读一篇名叫《凡卡》的文章时,每一个字都让我感动,令文中的凡卡感到悲哀,痛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凡卡的童年。

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名叫凡卡的小孩,九岁时被送到鞋匠铺里当学徒,本以为生活得很好,但却又正好相反,凡卡受到老板和老板娘的百般虐待,被伙计捉弄。说是当学徒,还不如说是当奴隶,老板要凡卡在晚上给他的宝贝摇篮,直到儿子睡着了,凡卡才能睡,但是睡到寒冷刺骨的过道里。伙计叫他偷老板的黄瓜,结果被老板狠狠地打了一顿。还有一次,凡卡做事没有认真,就随手捞一个家伙,朝凡卡扔,那砖头打他的头,凡卡晕倒了,好不容易才起来凡卡哭诉得给唯一一个亲人爷爷写信,信中他希望爷爷带他回家,要不他说自己就要死了!但是凡卡第一次写信,收信人写了,地址没写,最后凡卡把信塞进邮筒里,饭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梦中他看到爷爷在看他的信。但是信会寄到爷爷哪儿吗?

凡卡过着悲惨的童年,我们却在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觉得很不公平,凡卡是一个小孩,却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得到亲人的众星捧月,爱护,而凡卡却得到人们的冷酷无情的眼神。我们在家里大吃大喝,而凡卡却只能吃一点点的面包,一点点稀粥。我们有色彩鲜艳的衣服,而凡卡身上依旧是那一件破烂不堪缝了好几次的衣服。我们小小年纪就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无忧无虑,凡卡还在受到老板,老板娘的折磨,像被困在铁笼里,再也飞不出去

凡卡得到的童年,是痛苦的,我们得到的童年,是欢快的。读了《凡卡》,我不禁责骂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没有关心,只有当时那些卑鄙无耻的人,他们做的一些事,会得到痛苦的报应。

心中有他人——读《一个苹果》有感


心中有他人——读《一个苹果》有感(李思昀)

今天,我在课上读了文章《一个苹果》,很受感动。

文中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上,一位火线运输员捡到一个苹果,他舍不得吃,就留下来给连长吃。最后决定,这八个人一起分吃这个苹果。苹果转了一圈,却还剩下大半个,赞扬了战士们心中有他人的高贵品质。

最让我感动的是,故事是发生在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下,“小李沙哑的声音,嘴唇干得发紫的小蓝,几天不曾喝水的连长,还有怎么也不肯吃的卫生员和司号员”。苹果!不过是一个苹果!如果放在现在,我可能想吃就吃一口,不想吃连看都不看,可在那样一个环境下,那还是一个苹果吗?不!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是生的希望,是团结,是力量,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珍贵的友情啊!

想想现在,其实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就是因为太多,才被我习惯,被忽视,比如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时时刻刻为我着想,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还有疼爱我的姥姥姥爷,有好吃的东西总会留给我,还有我的老师,孜孜不倦地传授知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细细想来,这样被关心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我为其他人又做了什么呢?以前,可能苹果传到我手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吃掉,但通过读了这篇文章,我也要尽最大努力让别人快乐,让自己,成为那个传递苹果的人。


《每一只狗,都有一个目标》读后感400字


一本好书,可以触动一群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同时也都会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我看的《我的地盘我做主》中的《每一只狗,都有一个目标》,令我印象最深刻了。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帝。当孩子还小时,他们准备养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请朋友来帮他们训练这条狗。第一次训练前,朋友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夫妻俩面面相觑,都囔着说:“当然是当一只狗啦。”

朋友摇摇头说:“每只狗都有目标。”夫妻俩商量后,说:“白天和孩子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真的练成了孩子的守护神。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牢记一句话——连每只狗都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人。埃德蒙斯曾说过:“伟大的目标可以构成伟大的心”。 如果轮船在浩瀚的大海中没有航标,就会迷失方向;如果飞机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导航,那它就会找不到方向。有了目标才能做好一切,才能向着目标前进,达到终点。所以我们也要有个属于自己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今后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就像萧伯纳所说的:“人生真正的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找到人生的目标,就等于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所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读后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读后感

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个问题是每个老师都思考过的问题,他们的课余时间使用得是否合理更是我们所关心的。那么如何正确利用课余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图书角,这个图书角里陈列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图书,学生在这样的图书角里可以找到他们想要找到的东西,学生们下了课之后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这个图书角。在这个图书角里承载着学生的快乐,他们从里面知道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他们去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图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他并不主张让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教师是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在我看来,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应该由老师带领着去选择自己图书,而在班上的图书角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

学生对书籍的爱,归根结底是对知识的爱,每个学生可能会对不同的知识发生兴趣,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生物,有人喜欢科技等等,这些不同的爱好并不防碍他们对书籍的爱。所以不管是教什么科目的教师,都要设法使学生保持喜爱读书的好习惯,使这种爱好成为他一生的好习惯。

“书籍是一所好的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对于每年成百上千甚至已经达到上万的数量的书籍种类的增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根本没有时间把其中的哪怕是一小半书籍读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有,天下书籍之多,种类之复杂,适合学生读的书却并不是有很明确规定的,有些是学生看不懂甚至是不能看的书;另外学生需要的书籍在哪儿可以找到。这些基本的问题都在于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推荐。我的爱人教小学时曾经给很学生推荐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好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学生的日记中明显的发现学生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他们知道了如何更加珍惜自己的美好的环境,以自立、自强的态度去对待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连锁反映,学生们因为一本好书而改变一种看法,或者某中对事物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而看看有些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却在私下里流传着这样那样的鬼故事小丛书,他们被那种荒诞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些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教师引导与不引导的区别所在。苏霍姆林斯基建议首先应该建立班级图书角再逐步教给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方法,并且要向学生推荐些借阅哪些书。

对于书籍的爱,能够进一步促进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比较少的,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而学校又给学生安排了合理的学习时间计划,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这是不对的,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我看来应该包括许多的方面,如下了课,放了学等都可以称为课外时间,对这些时间的合理运用则是对知识的一个有益补充和智力的进一步发挥。有些学生可能爱好电玩;有些学生可能就爱好看书,他们可能什么书都看;而有的学生可能爱好运动,成天就喜欢打球之类的;还有的甚至什么特殊的爱好都没有,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如何把一些不积极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在知识里寻找到快乐!

对于新时期的教师和苏霍姆林斯基时期的某些做法可能不是完全一样了,过去获取知识的途径可能要算是书本是最好的,然而现在,书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某些学生看来书本已经没有网络重要了。对于网络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很多人对他如洪水猛兽,我却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喜欢网络自然有其魅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如不健康的书本一样,同样不可以读,而且网络对于书本更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人曾经说过,“谁能解决学生对于网络的问题谁就是中国的英雄。”这句话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当然,一切的问题不管存在与否,教会学生怎样合理支配自由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让他们形成合理的爱好!

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翅膀——读《隐形的翅膀》有感


在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双翅膀,它可能是隐形的,也可能是显现,当我们有了那双翅膀,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当看完《隐形的翅膀》时,我哭了,哭得真真切切,哭得实实在在。一个还是婴儿的女孩,一场火灾,夺去了她的双臂,由于太小,医生都说没有救了,可她的父亲不放弃,那个女孩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且考上了研究生,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家庭。

是什么原因,让她活下来?是什么原因,让她对生命不离不弃?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坚强?是什么原因,让她看到生活的希望?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发现,自己有一双常人看不见的隐形的翅膀!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翅膀,因为是隐形的,所以人们并不知道,也没有去发现它,可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就好比人类的潜能,只有去挖掘它,才能利用它的价值。可那些对生活充满厌恶的人,是永远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可以带你去飞翔、去追远!

几年前,由于一次语文考试的不及格,我几乎想放弃学业,出去闯一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离开家。而父母对我也冷淡好多,好似每天都变着法儿为难我一般,我那时似乎经历着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朋友的离去、父母的责骂、老师的刁难生活充满灰暗,直到有一天,我的心被猛烈振撼了,原来以往的依靠只是一个梦而已,也是这个梦让我变得脆弱。之后,我上课不再迟到,作业不再抄袭,为生命不断努力着。无意中,听到张韶涵的那首《隐形的翅膀》,柔美的歌词再一次激发了在逆境中的我,经过一次次的冷眼相看,一次次的嘲笑讥讽,这一次考试,终于打破了我那段时间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我似乎再一次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有父母爱、有朋友关心、有老师赞美的时代,却又似乎失去了什么,是从前的欢乐?还是从前的梦?

因为那双隐形的翅膀,给了我力量;因为那双隐形的翅膀,给了断臂女生希望。这双隐形的翅膀一定给了不少人希望,不知你是否已得到那双隐形的翅膀,但我希望你能够明白:真正希望,就在你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你不用去得到任何人的帮助或施舍。

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了远方

读《左宗棠传》有感:历史欠他一个民族英雄!


历史欠他一个"民族英雄"!

——读《左宗棠传》有感

领军三期事业班 金向颖

左宗棠自称"今亮",常常以隐居隆中的卧龙自比。而历史证明,相比于三分天下、经营蜀地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左宗棠为近代中国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绝对可称为"民族英雄"!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却往往无视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总站在"阶级正义的角度"去评判——"他对朝廷忠贞不二,完全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与人民为敌,参与镇压太平军,故而暴露了他的阶级局限性".感受完左宗棠跌宕起伏的一生,心中愤懑不堪,只想质问历史作者,难不成让左宗棠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达到民主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思想高度,你们才肯给他一个踏实的好评?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绝意科场进取"专"经世致用之学",精通地理、军事、政治、财经、水利、农业等学问。大学士潘祖荫上疏朝廷"国家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宗堂".他任湘幕治湘七年,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乱世中,使湖南在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湖南屹然强国矣"!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他在浙江恢复和发展生产、整顿钱漕、改革盐法、整饬吏治、广设书局,迅速恢复闽浙经济。洋务运动中,他推崇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持建成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和我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将近代科学技术输入落后的陕甘地区,为西北培养了第一批近代技术工匠,缔造了甘肃近代的机器工业。

然而,上述一切还仅仅只是鸿毛,左宗棠之于中国,最伟大的成就是收复新疆。新疆,占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具有重要国防战略意义的边陲。1871年,沙俄武装夺取我国伊犁地区,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他敏锐地察觉到沙俄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不仅没有怯步犹豫,反而不顾衰病自觉地将御辱卫国、收复新疆的重任承担起来,坚定地走上了反侵略、复国土、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新征程。而要将沦陷十多年的新疆恢复,困难之大是无法想象的,除了左宗棠之外,清朝统治集团无人愿为、无人敢为、无人能为。位高权重的李鸿章就主张放弃新疆,并得到一大批官员的支持,而如果当时放弃,新疆全境就要从中国分离出去,随着满清末年越发疲惫衰弱,百年中华民族的耻辱史,国土何日方能收复?

面对种种困难,左宗棠情怀激烈,完全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事为重,置个人的荣辱生死于度外。原来他由于身体日趋衰弱,加之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使他对宦海生涯心生厌倦,本欲肃州战事结束后就告老还乡,可后来阿古柏和沙俄先后入侵新疆,马上打消了还乡的打算,誓与"此虏"斗争到底。但是,要在新疆战场取胜,后勤供给必须解决,左宗棠的认识格外清醒。他认为,西北军事,筹措军饷比筹兵难,筹措粮食又比筹措军饷难,而筹措粮食的运输又比筹措粮食难。左宗棠不得已"重息借外债"500万两作为军饷,并将饷、粮、兵统筹规划,力行屯田,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安定民心,确定了"缓进速战"的战术方针。左宗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当时的新疆是英、饿两国矛盾冲突的一个焦点地区,左宗棠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在收复南疆之前,先稳住饿国而全力对付英国。在充分准备之后,左宗棠于1876年夏天揭开了驱逐侵略者、收复新疆失地的战幕。乌鲁木齐之战、达坂—吐鲁番之役、收复南疆……年仅古稀的左宗棠以"吊伐之师"出入沙漠荒僻之所,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光复新疆,恢复了祖国的统一,沉重打击了英、饿帝国主义分割新疆的狼子野心。所以,左宗棠完全称得上"丰功伟业,世莫与争".他收复新疆,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而且深深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以后的命运,"若新疆不固,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左宗棠坚持并亲率大军收复新疆,保住祖国一片大好河山,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一位彻底的民族英雄。

新疆收复后,百废待举。左宗棠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政治眼光,既发展新疆经济,又力倡新疆建省,为新疆的振兴和发展书写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发展工商业,屯田垦荒,兴修水利,改革税制,发展蓄谋、桑蚕业,恢复交通,赈灾禁烟,振兴文教。他整修嘉峪关,并亲自挥毫题字"天下第一雄关";他一面进军,一面叫士兵筑路,部队前进到哪里,马路就修到哪里,柳树也种到哪里,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由潼关到嘉峪关3700里长的绿色干线。书载"左恪靖命自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杨昌浚曾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对左宗棠和西征将士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就是有名的"左公柳".

同学们,下次再驾车西行,别忘了驻步欣赏一下"天下第一雄关",品尝一下美味的"红柳烤串",也算缅怀一下题字、种柳的左公左宗棠。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心中都有一个“他””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