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3)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3)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1)篇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绘画艺术造诣极高,被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东方的毕加索”、“世界第一大画家”。张老在世界画艺上的成就除了遗传天赋,还有他从小家庭环境,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
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自幼开始随母亲学画,花鸟、山水和人物,在危机之时用书画赢得别人信任和喜爱,有神童之美称!他真正的绘画生涯是从临摹古人书画开始。明末山水大画家石涛是他最崇拜的大师,他的临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高度。他师从曾熙、李瑞清两位大师,刻苦勤练,通宵达旦。受大师指点,‘师法古人,师法自然’。1941年,张老历经千辛万苦前去敦煌。敦煌之行,张老开始学习临摹人物壁画,几年如一日。张老以其高深的绘画艺术再现了敦煌壁画的雄奇瑰丽,无人能及。古老璀璨的敦煌艺术经张老的挖掘和大力弘扬,不仅震动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他的名气在中国画坛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除了绘画,张老还热爱读书。他教育年轻人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他还说:书画同源。因此他拥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
他相信‘外师造化,中得心得’。他一生爱荷,并且在自家房前亲自养荷,以便观察荷在各种自然情况下的千姿百态,让荷真正走近自己的心里。他曾赠予毛主席一幅《荷花图》,毛主席极其喜爱,一直将它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他一生爱画,并且为此一次又一次不惜重金。他曾以500两黄金的价格买下一幅国宝级画《韩熙载夜宴图》。
对于满满艺术天赋的张老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晚年,张老自创笔墨泼彩画法。他的画作《爱痕湖》于20世纪60年代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画廊,2003年又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公认的张老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为一泓湖水;湖的后岸有淡墨、淡彩勾勒的房舍。此画融会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使中西文化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不仅是张老的画艺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突破。
2010年5月17日晚11时30分,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2)篇张大千很出名,可是我一直对他知之甚少,即使看完了这本书,对他的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
他的才艺,和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都有关。家庭给了他很好的底蕴,而他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突破,才有这样高的成就。如此一位大师,在练画时还需要临摹成百上千张作品,一副作品还要临摹几十次,真的是很放低自己来学习其他人的技法,可是他从不同的人提取风格,从每一幅画中找到闪光点,最后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不再是临摹高手,而是艺术上的顶尖。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这是我喜欢的一句话。正像大师,不仅仅有才气,更有品德。因为他的坚持,敦煌壁画能够得到相对的保护,他的手稿等文件伪敦煌及其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甚至为了证明敦煌画风是国内的,并不是来源印度,专门去印度考察,真是行动派。
他遭遇的坎坷太多了,比如吃喝住行,钱财全部耗尽在画上和文物上,家徒四壁。不过看到的更多是他的豁达,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全在画中。
做事先做人,人品很重要,就如书中所说,人品高了,作品的气质自然也就不同于流俗。
敦煌也一直在我的行程中,苦于没找到时间与机会过去,看到张大千的奉献,心里对敦煌更是骚痒,不过,会去的,不管是有人陪伴,还是一人独行。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 第(3)篇近日,张大千的画在国博展出,从看到开展讯息起就开始计划,期间约了两个爱画的好友一起来看,但是因为堵车的关系错过了,现在是为了这个展第二次来,正在国博外面浩浩荡荡的队伍里排着。
张大千的展是必看的,吸引我的点有二,一是极富个性和感染力的泼墨泼彩技法,加之精细的勾勒描绘,收放有度,挥洒自如,二是他与敦煌莫高窟的渊源,莫高窟壁画规模之大数目之众令人惊奇,光细看就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他竟然将300多面壁画全部还原摹画了,并证明了莫高窟的壁画非印度系,光是这份热爱就让我感动的很,再加上这份执着,哎,这是一种侠客精神啊。
上次看毕加索的画展,偶然看到了齐白石的真迹,想到一会儿会张大千的真迹就开心得不行,虽然不知道会不会看到他用篆书隶书楷体草体写的荷,在三夫人支持陪伴下他耗费大量时间和白银临的敦煌壁画,还有猿雁...
不说了,进馆了,去三楼看展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张大千传》读后感2024范文
是的,张大千是一位著名画家,曾与毕加索相谈甚欢。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移居法国。张大千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移居印度,巴西,美国,台湾等地,直至老死他乡,他生于四川。
我向来比较喜欢读人物传记,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基于张大千的名气的。读完这本书,除了对张大千的生平有所了解外,我还知道了一些新的东西,譬如:
1.诗、书、画是一体的,画家要在画上题诗写字,向来需要诗情和书法的功底,画画要先练书法。
2.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情感之流露,灵魂之表达。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画也是如此,他不辞艰险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青城山,黄山,华山,远去敦煌。
4.画画要不断学习,向古人学,向老师学,向国外学,向朋友学。
5.当身患眼疾,几乎无法作画,面临艺术生涯结束的挑衅,他依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理念,改变自己的画法,改为泼墨式画法,得到突破和实现质的飞跃。敢于改变的勇气和魄力足以让人称道。
他以一己之力,实现自我,耀我中华,堪称伟大。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3)篇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1)篇
徐悲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53年9月26日,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学画。康有为入室弟子,赴日本、法国(达仰先生)学习,瑞士和意大利游览。一生爱国,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创办“南国艺术学院”,为梅兰芳等作画,与郭沫若交好,得到周恩来鼓励……培养弟子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等。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古柏》《逆风》《四喜图》《漓江春雨图》《广西三杰》 《巴人汲水图》《负伤之狮》《胜雄甘地像》《愚公移山图》《灵鹫》《八骏图》《奔马》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融汇中西,博大精深,堪称艺术绝唱。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孜孜不倦,勇于创新,作品凝练动人,意境深远,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画的奔马。徐悲鸿画的马人称神品,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学生要重视速写,要随时用眼睛观察,用心和手描绘。一定要勤奋,要对生活诚实,不要去追求那些背离真实的投机取巧的东西。”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2)篇学服装设计时 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 用自己的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当时是在是不理解 一块面料能有什么情感 就算我想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何况我表达出来别人也未必能懂 不像音乐 一听就知道表达的是忧愁还是欢快 就算是想表达春天的小溪潺潺 抑或是微凉夏夜里萤火之光 我也能感受得到 但是这用服装设计作品表达 确实没头脑 且我不爱和老师这种生物打交道 所以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今天快速看完这本书 似乎有所领悟 其实音乐和画画一样 都能让其表达情感 只是体会者的感受器官不同 前者是用耳朵 另一个则是用眼睛 记得当时看徐璐主演的《闪光少女》 里面有一段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pK的场面 深深被锁呐的魅力所折服 那种带着挑衅的声调 震撼我的心灵 那种感觉就像 千年滴水穿破石头的瞬间、早晨的阳光穿透森林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徐悲鸿懂得用他的画作表达他的立场和心情 这对于门外汉的我确实觉得难以理解 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样用设计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我却找到了方法 艺术都是相通的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凭借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阅读此书时可结合《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一起读,透过他的生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他的作品,收获会更多。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3)篇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签售的中国漫画家,首位在法国出版漫画的中国新漫画家,素有“中国新锐漫画第一人”之称。这是我在看过本书三章之后,才想起去网上查找本杰明的百科介绍。
漫画,是一个我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所以耐着性子看完它,纯属好奇。以我目前的欣赏水平,他在书中所谈及的,我一概没看过,恰恰是被他鄙视的日本子宫漫画,我看的津津有味,至于漫威,好在和作者一样对他们不感冒。
此书对于漫画爱好者有用,于我就是了解不同漫画派别的“比较”解说。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2)篇阅读这本书,纯粹地想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及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在这方面倒是收获不少。
喜欢作者用口语化描述他在国外日常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朋友相处的,与大师交流的等等。
让我有点不爽的是,作者用狭隘的视觉描写北京人的冷漠和伪装,来推论整个中国,我觉得有点可悲。个人觉得中国还是有很多可爱的人,可爱的地方。
旅行+绘画=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3)篇比起这种随笔类的文字,我还是比较喜欢本杰明的长篇小说和他的画。初高中那会大家都喜欢看郭敬明等新生代作家的小说,我也看了好多,可是看了都忘了。只有本杰明的<地下室>和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在那个时期惊艳到了我,至此之后只要见到他俩的书,我基本都会买会看,可是却没有再被惊艳过了。看了这本书对本杰明才算有点儿认识了吧,毕竟一个人的字能够反映了一个人。怎么说呢,就如众多评论里所说的,作者的字里行间确实透露出对中国社会的诸多不满。但我觉得吧,就像他在书中所说的,他是一个愤青,而他这么愤怒并不是因为不爱,反而是因为寄予了很多的希望,而且这和个人经历也是密切相关的。不过看完这本书后隐隐地觉得应该很难再看到作者写出像<地下室>这样的书了……n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小顾聊绘画》读后感--让艺术更加平易近人
在没有看到《小顾聊绘画》这本书之前,我还是把塞尚、梵高之类的大名鼎鼎的画家奉若神明,他们是天才,更是大家,与我们遥不可及,即使知道其中几个画家,对他们的作品也知之甚少,一方面是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着实有限,另一方面对这些大家始终是“渴望不可及”,觉得他们是专门领域的人,对他们的专业实在不知道如何欣赏,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划分门派,各自的绘画风格又是如何,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小顾聊绘画》的,真的是非常有趣,单说语言就是充满了当下流行语言的特质,有幽默,有自嘲,还有点亲民,甚至运用了很多网络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把欣赏“高大上”层次的艺术作品当成了一种拉家常,非常平易近人。
作者对他笔下所描写的几位大师级别的画家,经过提炼加工,用自己的那套标签给他们命名,有的是根据身世比如“逃犯”,有的是根据他们所擅长或者成名的艺术作品比如“苹果男”、“睡莲”、“舞女控”,有的是其艺术贡献比如“光影大师”,有的是根据作者的性格比如“幸福画家”、“疯子”……这些章节的摆布也突破了以往1、2、3、4章节的摆布,全部围绕着一个头像,发散开来,但看目录就足见作者的“艺术范儿十足”。
作者用他特有的语言风格为读者介绍了一位位大家,看似轻松幽默,其实每篇介绍的文章里面作者都下了很多功夫,作者的生平事迹、发展轨迹、艺术贡献、绘画技法、代表作品等各个方面,不仅没有因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埋没掉,反而因为作者的拉家常方式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记住,作者就像一个整理加工者,把关于这些大师的各类事情杂糅在一起,取最精炼最具代表性最容易说明这个大师的那些事件,串联成这个大师的“标签”,不论说的是哪方面,都与这个“主题”密切相联,作者对于这些大师有自己的解读,并把这些解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写到了这本《小顾聊绘画》之中。
在我们看来,艺术从来都是“高雅”的,也从来都是与某一特殊群体或者说上层阶级相关,普通读者尤其是对艺术没有一点功底的人来说,想了解一个大师或者读懂他的作品,不仅不易,说不好会被人耻笑的,而《小顾聊绘画》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让艺术不仅仅属于“高大上”人群,更属于我们普通读者。
《奇异多趣的大千世界》读后感400字
暑假里,我在外婆家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奇异多趣的大千世界》,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让我特别记忆深刻,它就是“跳蚤的非凡跳跃本领”。
这篇文章里面是这样说的:跳蚤是咬人或其他动物以吸取血液为生的害虫,人们常常想尽办法来消灭它们。但是,它们的跳高和跳远绝技,常常可以跳过人们地捕捉。跳蚤为什么有这种本领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跳蚤主要靠它的三对后腿来跳跃,一跳可以跳出60厘米多远。跳蚤体长不足2毫米,60多厘米相当于其身体的300多倍!跳蚤每小时能跳600多次,而且可以按此速度连续跳三天三夜不疲劳。它们的这种非凡跳跃本领,全靠每只后腿内一滴微小的头盔状特殊蛋白质。这滴蛋白质虽然非常小,但是弹力却相当惊人。跳蚤跳跃时的加速度是极大的,因此,它所受到的超负荷比火箭发射的太空人所受到的还要大30倍,但跳蚤却若无其事。
跳蚤的这种非凡绝技,要是有一天,跳蚤的这一技能能够被人类模仿制造,将可大大造福于人类!它可以让我们跳的更高,更远,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它可以让我和爸爸妈妈不用一起坐火车回来了,我们可以一起跳着回去。它可以让我直接从外婆家跳到奶奶家……
其实,这些并不是不可以实现的,也许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以后就可以实现了。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1500字2篇
一
细细品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高雅世界之中。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老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于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林老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林老是一个讲究自我、懂得调剂和享受生活的人,这在《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工作之余、责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过上有品位的生活。林老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强调,对理想的追求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以快乐为原则的。
在当下,我们总是碌碌忙忙、急功近利。但自从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书中提倡的悠闲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就一直感染着我。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如果多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尊重生命,顺其自然,还自己一个自然的心灵,我们将生活得充实而快乐: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感到生命的愉悦,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这,或许就是作者追求的中庸的和闲适的境界吧。如果我们能做到的话,何乐而不为呢?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老这样说。亲近大自然,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安静地阅读一本好书,品尝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简单最质朴的快乐。
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读书不仅给人带来恬淡、宁静、心安的快乐,还能引导人走入另一个世界,给人思考和熟虑的空间。书中提到的一个读书目标的共式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意思是人如读书即会有风韵,富风味。出于勉强态度的去读书的人,都是些不懂读书艺术的人。只有我们善于读书才可能去懂得文学的欣赏及写作的艺术,才可能去领略文学的美。宇宙中有生命的东西尽是文学的美,古藤的美胜于王羲之的字。人生既是文学,文学也脱离不了生活,生活的一切悲欢离合、可歌可泣,交织成一篇篇绝妙的大好文章。只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最真切最广大最坚强的,始是最道德的,也即是最文学的。
《生活的艺术》仿佛是一束光,指引我们从庸俗走向优雅,从理智走向情感,在苦难中找到快乐,在忙碌中找到闲适。或许,我们应该细细品味《生活的艺术》,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二
生活这个词语,我们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义?也许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获得些什么,或者将自己紧紧地束缚于某些东西之中,亦或是过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烟雾缭绕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谛娓娓道来的人。在这本书中,林语堂从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写下一种艺术。
在我们一生中,有很多失败和成功,也许我们还在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为一次小小的失败懊恼不堪。但是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败,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东西都会成为过往云烟,不复存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被名利这些琐碎的东西蒙蔽了双眼?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名利这些虚浮的东西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这些东西只不过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让我们失去更多可贵的东西。林语堂传承着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弃二字,很多人就蹙紧眉头。我们紧紧抓着一些东西,回首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智者的表现。对于许多人来说,放弃手中的钱财,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无疑是最艰难的抉择。可是这些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这些似乎看上去是让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却累了。放弃往往比占有会拥有更多。放下了羁绊和痛苦,才会有自由可言。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先生这样说。亲近大自然,珍惜我们身边的人,安静地阅读一本好书,品尝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简单最质朴的快乐。
以前就很向往周游世界的旅行,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这样就是旅行。其实不然,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去旅行,但是这才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束缚自己,让自己的心更加自由。虽然很难到达这样的境界,但并不是一定要追求这样的效果,这也是林先生告诉我们不要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由吧。只要我们领悟这层意思,我们试着去靠近,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这个年纪的我们,没有太多的阅历,生活二字也不会有很多的感悟。但是合上这本书的那一刻,又明白了不少,此时自己的心愈发地澄明。《生活的艺术》仿佛是一束光,指引我们从庸俗到优雅,我们的灵魂从卑微走向高贵,从理智走向情感。
其实无论你现在是以何种生活方式生活着,但是切勿让自己痛苦,挣扎,被牵绊。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读后感15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艺术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