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 > 地图 >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相关栏目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热门栏目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推荐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

(共 7474 篇)

  • 1、 关于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体会8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

    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体会。随着网络的发达,感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当经历了一些触动人心灵的事情之后。若是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就可以写篇感言,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是离不开感言的。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体会 篇1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一书,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2年了,他作为我国现代作家以及他的优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就觉得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对其追怀不已,并为其只有50岁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鳥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

  • 2、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体会1000字

    感言其实就是把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言论,我们在面临一些重要的活动现场。会上台发表一下对于某些事的感言,感言可以传达我们的真实情感,让心灵得到安慰,你知道如何才能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体会,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体会【篇1】

    《经典常谈 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诗集和杂文集。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在社会动荡时期,又写就了不少杂文,针砭时事。他不仅是是中国近代的散文家、诗人,也是一位以笔为武器的民主战士。 他也研究古典文学,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他最熟悉的作品还是散文,例如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背影》《荷塘月色》片段,他的文字清丽隽永,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朴实自然,意蕴悠长,令人回味不止。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在《诗的语言》一篇中,他就提出“普通人多以为诗是特别的东西,诗人也是特别的人。于是总是觉得诗是难懂的,对它采取干脆不理的态度,这实在是诗的一种损失。其实,诗不过是一种语言,精粹的语言。”这段话结开了我一直以为对诗的误解,总以为诗相比较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总是敬而远之。但朱自清认为诗与文并无明显的分界,“散文中有时有诗。诗中有时也有散文。”同理,文学中的美亦无定论,不仅诗要美,文也要美,都因时代而定。他的散文就体现了诗词之美,既有韵律之美,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支持和参与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不同于士大夫阶层的知识阶级。在《论雅俗共赏》中,追溯了雅俗共赏的渊源,以前的文学欣赏和创作主要是文人雅客的事情,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门第垮台打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士”和“民”之间的流通多了起来,宋代印刷术的发达,士人和学校的增多,都促使文化的普及高于以前的朝代。语录、传奇的流传大概起于民间,使得古文

  • 3、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体会1000字合集

    感言是指我们发表感慨或者心里面的一些想法的文章,说到感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怎么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时间为你编辑了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体会,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体会【篇1】

    说起来凑巧,前段时间我刚考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现代汉语》这两门课。

    看完这本书,真的好像是对我的这两门功课的深入了解以及巩固。

    这本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经典常谈。

    第一部分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

    按我个人喜好来说,其实我挺喜欢朱自清先生这样夹叙夹议地写经典的。夹叙夹议,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这样看起来,会有趣很多,而且也不会枯燥。

    朱自清在自序上市这样说的,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进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所以,他把“说文解字”放在了最前头,从而逐篇解读国学经典。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大家的兴趣,吸引大家往国学经典的道路上去。

    看完这一部分,你会发现,以前捋不清的一些知识,在作者的整理下,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而相见恨晚的感觉。讲真,我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说不定我前段时间考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不会这么惊慌了。哈哈。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文艺十六讲。第二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朱自清先生,单独解读了“文学”。

    什么是文学,答案有很多,但都不能成为定论,朱自清说,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随时代堆积的。因演变而质不同,因堆积而量不同,这种种都不影响到什么是文学上。朱自清先生,用了好几个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什么是文学,得靠作品,靠时代说话。

    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先生认为“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明白”是条理清楚,不故意买关子,而“动人”就是具体写法。再说当时的文学型类,注重强调白话诗和小说的地位。白话新诗在当时是没有地位的,而小说在当时也只能占少数地位。所以,这两者要想发展,必须经过斗争,需要和只重

  • 4、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

    当我们因为某些难忘的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此时想必内心有所触动吧,是时候抒发出来了,感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您是否正在为写感言而发愁呢?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欢迎阅读并参考!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篇1】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初代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朱自清先生对四书五经的独有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主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里》,《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还有系统性的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这本书,内容简洁精辟,语言流畅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还有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较为强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文》因为文字不同,体现出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是不一样的。文字使人们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而且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读完了朱子清先生的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为了给希望读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的门径,让他们面对豪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至于茫然无措。

    这本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华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可以说是《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如果你们喜欢阅读经典书籍,我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喜欢。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篇2】

    一份来自作家榜的礼物又一次载着它独一无二的光华,如片片樱花飘落,绚烂美丽,曾经的《瓦尔登湖》、《老人与海》、《浮生六记》、《儒林外史》……带来的经典阅读让人手不释卷,在富有哲理的感动中领悟笔者内在的灵魂。

    我与作家榜的又一次约会中遇见了童年的美好记忆,那遥远却永远熟记心间的美丽文字,曾经牵动了多少少年未泯的童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曾忘却些许,大约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年轮褪色稍许,永葆着其灼灼如华的“青春”。

    花枝招展

  • 5、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笔记

    相信不少人在学生时代都会被要求写一篇读后感,每次读完一本书籍,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新的感想。您是否正在整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是栏目小编从网络收集整理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篇1】

    说起来凑巧,前段时间我刚考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现代汉语》这两门课。

    看完这本书,真的好像是对我的这两门功课的深入了解以及巩固。

    这本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经典常谈。

    第一部分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

    按我个人喜好来说,其实我挺喜欢朱自清先生这样夹叙夹议地写经典的。夹叙夹议,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这样看起来,会有趣很多,而且也不会枯燥。

    朱自清在自序上市这样说的,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进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所以,他把“说文解字”放在了最前头,从而逐篇解读国学经典。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大家的兴趣,吸引大家往国学经典的道路上去。

    看完这一部分,你会发现,以前捋不清的一些知识,在作者的整理下,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而相见恨晚的感觉。讲真,我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说不定我前段时间考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不会这么惊慌了。哈哈。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文艺十六讲。第二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朱自清先生,单独解读了“文学”。

    什么是文学,答案有很多,但都不能成为定论,朱自清说,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随时代堆积的。因演变而质不同,因堆积而量不同,这种种都不影响到什么是文学上。朱自清先生,用了好几个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什么是文学,得靠作品,靠时代说话。

    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先生认为“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明白”是条理清楚,不故意买关子,而“动人”就是具体写法。再说当时的文学型类,注重强调白话诗和小说的地位。白话新诗在当时是没有地位的,而小说在当时也只能占少数地位。所以,这两者要想发展,必须经过斗争,需要和只重古

  • 6、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笔记合集

    读书是借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思想,相信很多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内心一定会被其中的哲思所震撼。怎么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由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笔记。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笔记 篇1

    说起来凑巧,前段时间我刚考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现代汉语》这两门课。

    看完这本书,真的好像是对我的这两门功课的深入了解以及巩固。

    这本书,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经典常谈。

    第一部分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

    按我个人喜好来说,其实我挺喜欢朱自清先生这样夹叙夹议地写经典的。夹叙夹议,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这样看起来,会有趣很多,而且也不会枯燥。

    朱自清在自序上市这样说的,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进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所以,他把“说文解字”放在了最前头,从而逐篇解读国学经典。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大家的兴趣,吸引大家往国学经典的道路上去。

    看完这一部分,你会发现,以前捋不清的一些知识,在作者的整理下,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而相见恨晚的感觉。讲真,我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说不定我前段时间考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不会这么惊慌了。哈哈。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文艺十六讲。第二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朱自清先生,单独解读了“文学”。

    什么是文学,答案有很多,但都不能成为定论,朱自清说,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随时代堆积的。因演变而质不同,因堆积而量不同,这种种都不影响到什么是文学上。朱自清先生,用了好几个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什么是文学,得靠作品,靠时代说话。

    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先生认为“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明白”是条理清楚,不故意买关子,而“动人”就是具体写法。再说当时的文学型类,注重强调白话诗和小说的地位。白话新诗在当时是没有地位的,而小说在当时也只能占少数地位。所以,这两者要想发展,必须经过斗争,需要和只重古体近诗与骈散文的传统

  • 7、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悟精选

    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写文档是一件费脑的事情,最为常见的写作工具就是优秀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悟 篇1

    当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反倒是那个最近在网上流传的有关于橘子的那个暗骂人的梗。偏巧这本《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的作者正是朱自清先生。朱先生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所写下的那篇饱含父子亲情的《背影》放今天变成了一句骂人的巧话。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虽然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就已经见到过,可是还是不知道被用来坑了多少人。这年头若是你没有认认真真的好好读几本书,真的是被人骂了不知多少次还不明就里呢。所以说阅读还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并且一定要读经典之作,否则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沦为别人的笑柄。

    顺着当下国学兴起的热潮,也曾经凑热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的也买了不少书回来。不过不要说是完全阅读理解透彻了,就是大致翻翻都没有看完几本。为什么弄成贪多嚼不烂的局面?因为看不懂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好,可是也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产物了,说白了就是代沟太多太深,没有个明白人来为自己指点迷津,单凭一腔热血去琢磨,想要领悟其精髓,还真的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得找位大师来指点一下自己。朱自清先生的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经典常谈”和“文艺十六讲”。经典长谈从最基本的《说文解字》开始讲起,之后历述《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我们熟悉名称却又不熟悉内容的经典国学之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剖析古文中的精彩篇章,让读者明白如何去读经典文学,轻松且顺畅的了解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为什么当下有许多人书看了不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一到下笔写文章就驴头不对马嘴不知所云了呢?说到底还是对文字的掌控力不够啊!在此书的后半部分《文艺十六讲》中,朱自清先生将为读者讲述什么是文学,教授读者如何了解并欣赏文学与你一同分析古今中外知名作者的文学作品,一针见血的点出其中的精彩之处,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篇篇细致详实的文章带领读者去领悟文字创作的精要,在阅读中学会掌控文字。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到底,读与写,其实是彼此

  • 8、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想精选

    当我们面临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些时刻。感言是帮助我们表达最真实的情感的一种工具,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感言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向大家提供了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想,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朱自清《经典常谈》阅读感想(篇1)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朱自清先生,喜欢他的文章,他的文章似乎很有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收到这本书时我是很高兴的,刚一收到时,我就迫不及待的去书中遨游一番,迫切的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世界。

    读书时我们常常迷惑,常常存在着许多疑问,譬如,对于我们如何阅读国学经典?这本书的作者朱自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剖析,写成一部通俗易懂的《经典常谈》。自说文解字说开去,再讲易经、尚书、诗经、三礼??短短十三篇精彩导读,让我轻松读懂十三部国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读了这本书,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书中还教会了我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让我领悟“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艺十六讲》,收获颇多。短短十六讲,篇篇都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最重要的你会发现,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文字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吸引你。

    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这本书中诗经这一部分了,因为我个人爱好诗经,喜欢那种韵律美,我觉得自己读诗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提一杯茶,拿着一本书去树林中静静地品读,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了,偶尔再伴有小鸟的鸣叫,那就更加美好和安逸了!我觉得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对于易经这一点知识,我似乎兴趣不很大,看的时候很费解,用的世间也不多,这让我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我也深深地明白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纵然可以放弃,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放弃,也应该试着去钻研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点,俗话说“读的多了,知道的才多”我深刻的了解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应该坚持去做,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我们可以试着去培养兴趣,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加优秀,更加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以前我读过《尚书》,所以对于这本书中的尚书部分记忆犹新,对它别样对待,自从两年前开始读《尚书》,我对此书的兴趣《尚书》喜欢感一直不减。这次有机会再次读尚书,我很是激动

  • 9、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精选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

    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常接触到感言吧,感言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的到,有没有比较好的感言给我们参考呢?今天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 篇1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初代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朱自清先生对四书五经的独有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主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里》,《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还有系统性的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这本书,内容简洁精辟,语言流畅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还有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较为强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文》因为文字不同,体现出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是不一样的。文字使人们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而且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读完了朱子清先生的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为了给希望读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的门径,让他们面对豪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至于茫然无措。

    这本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华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可以说是《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如果你们喜欢阅读经典书籍,我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喜欢。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言 篇2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一书,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2年了,他作为我国现代作家以及他的优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就觉得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对其追怀不已,并为其只有50岁的生命而惋惜。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

  • 10、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通用

    下面的“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此时就会有人想赶紧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1

    厚积薄发方见识深——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有感1500字:

    浩瀚的书海一直延展至天际,终于凝缩成一个点。在宇宙般无垠的书海中求索、吸收、消化,萃取精华凝成一本书,那就是我正捧在手心里的《经典常谈》。这巨大的工程,全凭一个人的努力来完成。这伟大的工程师,就是朱自清先生。

    人有如沧海一粟,但集天地之精华。《经典常谈》亦如灵气的人一般,乃浩瀚书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经典常谈》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字开始到《周易》《诗经》《春秋》、四书五经、诗、辞、文、赋的经典内容,为读者提供通览国学精华的指南。其中所呈现的内容,有我曾用心通读过的,有偶尔翻阅未曾细细品味的,还有从未涉猎的。朱先生在文中提到,担心一些人以为读了这本书就不必再读书中所罗列的原著了。我倒觉得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正如本书作者的写作宗旨——使经典普及于一般人。

    人们若想从经典中汲取一定的营养,对此有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书已将各类经典之精髓一一呈现,读之自然受益匪浅;若是国学的一般爱好者,正能从此书中得些经验,激发一探原著的兴趣——我对其中一些已经粗略读过的著作又提起了再读的兴致,而某部尚未接触过的则已然排入我的读书计划之内,这也应当是作者的初衷之一吧;若要对其中某些或是所有的经典内容进行研究的,那此书则更能助力研究人员,使其易于把握方向、紧扣主题,无论是研究前的热身、研究过程中的比对,还是研究即将出成果时的总结,都值得借鉴。由此可见,朱先生研究国学经典而凝成的这本精华巨著,对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人都会大有助益,真乃善莫大焉!

    在《经典常谈》的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常被朱先生的研究精神、独到见解所感动,也不时为书中所介绍的一些经典作品的成书过程以及精彩内容所打动。司马迁因受李陵案牵连,在遭受污及先人、见笑亲友的宫刑之后,忍辱负重,继承先业,综括三千多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炉而冶之”,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写就一部大书——《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完成先父遗志,为了体现自身价值,司马迁不轻言放弃,甘愿忍受屈辱,让自己死得其所,“重于泰山”,其中的艰辛困苦有谁知!

    从朱先生

  • 2023-02-06

  • 2023-01-31

  • 2023-05-16

  • 2023-02-06

  • 2023-05-30

  • 2023-03-28

  • 2023-03-03

  • 2023-02-07

  • 2023-04-11

  • 2023-02-06

  • 2023-02-06

  • 2023-05-26

  • 2023-05-30

  • 2023-05-07

  • 2023-05-31

  • 2023-02-06

  • 2023-04-23

  • 2023-02-06

  • 2023-02-10

  • 2023-01-31

  • 2023-02-06

  • 2023-03-15

  • 2023-02-02

  • 2023-02-06

  • 2023-03-01

  • 2023-03-23

  • 2023-05-07

  • 2023-02-06

  • 2023-01-31

  • 2021-11-09

  • 2023-02-10

  • 2023-02-02

  • 2023-02-11

  • 2023-01-31

  • 2021-12-20

  • 2021-11-23

  • 2019-10-19

  • 2022-06-30

  • 2022-05-20

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2024朱自清常谈读后体会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