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 地图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202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相关栏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热门栏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推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共 8259 篇)

  •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在这个时机向党员干部推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于引导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验,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一书,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目标和措施。该书的总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若干问题研究》,着重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及内在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和政策措施。该书的14个分报告,分别由14个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究提出,抓住了各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样具有全局性借鉴意义。我认为,学习和研读本书,对于进一步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的理解,将大有裨益。

    首先,本书深刻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在经济理论上,本书突破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局限,从总体上界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基本内涵和三种实现途径,分别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指出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而且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多学科融合,使我们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本书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目标,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本书以为基数,为转变新起点,围绕“三个转变”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中期和长期目标:第一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贡献率从35%,逐渐提高到2015年的40%和2020年的45%,相应投资贡献率从45%逐渐下降到40%和35%,而净出口贡献率保持在20%不变;第二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一产业贡献率从3%,逐渐下降到2015年的2.5%和2020年的2%,第二产业贡献率从52

  • 2、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读后感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读后感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读后感,请大家参阅!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商务印书馆,2005)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逊先生的一本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三农问题”的学术著作,也可以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我们对于农村土地等要素市场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当我开始读此书的(序言)(一、二)时,我的认识是:失序的农业,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可能性存在的事实,但是就其在要素市场下的运作机制,又该如何去避免其继续失序,或者说如何去面对我们所不能回避的某些问题,如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价格调节机制等。

    作为北京大学林毅夫先生的博士导师,约翰逊教授在生前对中国的关注,我想不会比国内的某些学者少,而只会是更多。他的研究别有韵味,特别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子承父业”形成了一种民族心理的巨大反差,即:他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研究机构(芝加哥大学)选择了“父承子业”,其对中国的研究兴趣萌发与加深,都是因为其女儿凯伊·安·约翰逊。在此书的中译本序言(二)中写道:处于对苏联农业的组织及其绩效的研究,我曾经尝试理解中国的发展。但是,我对中国产生兴趣,主要得归功于我(约翰逊)的女儿凯伊·安·约翰逊(kay ann johnson)并且,格外令人韵思的是,他的女儿的博士论文即是对中国的研究,即《中国的妇女、家庭和农民革命》,遗憾的是至今我都未读过这本研究中国农村的书,而是先入为主的去接触了她的父亲约翰逊教授的这本《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这本书的要旨,用约翰逊本人的话说,即为:农民的福利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多少的资源(包括人力的,物质的和金融的),还取决于要素市场运作状况(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市场)。(序言(二))他继续强调,···产出价格水平的高低只会影响到投入到农业中的生产资源的数量,但是对那些资源的报酬并没有影响,土地除外。确保农民充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途径只有一个名那就是改善要素市场运作。改变要素市场的运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就是把非固定的经济因素导入到整个市场环境中,然后让固定资产产生更高的经济回报。比如说,当代中国的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似乎被解放了出来,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上,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非但没有完全运用到农业生产,而是将农业的“土地”抛给“股份制”

  • 3、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篇1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600字!

    原来成本不只是我认为的那个成本。

    按照评分找到的这本书。刚好微信读书有电子版,在疫情期间开始读。带着中学学的鸡毛蒜皮的经济学知识,还有为数不多的生活经验,翻开了第一页。

    这本书,通过正式地解释各种生活和网络中常见和你都会用到的经济学名词,来让读者明白,我们平时理解的经济学和真正的经济学不一样。例如: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成本?然后进一步通过历史上生活中出现的公司,政策,生活上的变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颠覆我们对日常生活想当然的简单的理解。比方说:第三世界国家是不是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没有外资的输入,是不是就能保护本国的企业经济?房屋管制真的能让人民又便宜又方便地租到房子吗?为什么在治安管理不好的地方,商店卖的东西很贵?

    作为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作者的语言流畅风趣,不故作高深。举例子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片面的问题,但他的例子都很近代化,平易近人,不是什么经济史上考古的例子。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作者对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不满。例如:罗斯福政策,房屋管制,贸易壁垒等等。当然这和作者的流派有关。托马斯·索维尔(thomassowell),美国当代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所以,我什么他如此反感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经济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作者观点有些地方有失偏颇,但是作者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这对我而言,是新的思考方式。多了一个角度看事情,看待世界。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篇2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1000字!

    在计划经济里,每个人都在相同的水平,劳动的多少无关收获的多少。人们没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动力,而调控者又想不出最佳的优化方法,而且没有完美调控的能力。人是逐利的、利己的,也可以说是贪婪的。在引入货币和市场经济之后,人们各自奋斗,生产力提高了,社会资源配制得到优化,社会部产出总财富增加。比如苏联在开始时可以和美国抗衡,但是随着时间的

  • 4、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观后感500字(篇一)

    近日,全国上下都在组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当下,要如何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前行中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改革推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昨天播出的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正在经历的空前深度变革。

    经济新常态下,关键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遵循大逻辑,顺应大趋势,不断增强和发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入新常态,不少同志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但也有一些同志不知道怎么干为好,正所谓“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确,对新常态有一个深化认识和逐步适应的过程,但适应一定要雷厉风行、殚思极虑,适应得越快越好,不能坐着等、站着看。

    现在,专题片已经深入解答了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深刻领会、认真贯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就能在引领新常态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使我国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观后感500字(篇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各个领域的改革任务进行了明确。改革,成为了新时期事业发展中的“高频词”,也成为了攻克难题、实现“破冰”的关键招数。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持续保持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找活力、释动力,成为了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的“主旋律”。

    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既是一种庄严承诺,更是一种有效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此时此刻,改革成为了发展的唯一出路,在改革中转变工作思路、破除定式思维、抛弃传统路径,通过新举措、新措施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关键点,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蕴含的新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持续不断改革,让经济发展有章法可循、有规律可遵、有方向可定。

    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还是要释放活力。因而,让市场始终在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前行,就是要通过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法制,在发展中融

  • 5、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

    谭宇航

    我不是经济学的专业学生,书本中一些经济学上的名词、概念、图表、分析方法等或许很吸引我,但其究竟说得是否全面,我并不能清晰地知道。想来想去,我还是比较喜欢成本效益这个概念,因此,我试图从一个成本效益的角度解读一些决策。

    经济活动的核心是成本利益核算,社会活动的经济化也就是对社会活动的成本利益进行核算的过程,而在法学研究领域,成本利益核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立法成本,司法执行成本,社会守法成本等一系列的名词正是这种观点的体现。其目的正是在于以最有效的方法最大化在社会中的权利资源所可能带来的效益。

    法律最终注意的并不是事实而是当事人通过证据而提供的事实,事实本来就存在着多个侧面,法律对事实的关注不可能面面俱到,若将大量成本运用在了解事实上,能不能把它找全了是一个问题,找到它们的价值又能获得多少更需要探讨。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立法上设立了一系列的推定制度、举证制度,它所考虑的正是在无法澄清事实(或者其成本过高)的时候,法律该如何做。

    成本利益核算法是一种带有着较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的分析思维,它并不赞成康德"人皆目的而非工具"的观点,每个人在诸多的决策中都不可能不成为某种意义的工具。它认为帕累托最优原则在实际中不可能存在(只能相对存在,近似最优),每一个改革之所以会取得支持并不是因为不存在利益受损的人而社会总体利益增加。若人们在无知之幕中投票,出现a事件的概率是50%并会造成6个单位的损失而出现b事件的概率也同样是50%,但会造成10个单位的损失,正常的人们必然会支持做a而牺牲b.可一旦当某人走出无知之幕,发现a会对自己产生12个单位的损失时,该人就会反对a.群体与个体的冲突正因此而产生,但决策者必然会选择a,因为这样做显然会带来更少的损失,某人因而成为了工具,决策也难以说得上符合帕累托最优。城市拆迁运动中不乏"钉子户"的存在,他们极尽其力反对拆迁,但拆迁运动并不会因为他的一家的反对而停止,城市要发展,建筑公司要赚钱,民众要住进新房这一切构成了更加重要的利益来推动拆迁工作的展开。我们反对的是强拆,因为破坏物权保护制度,不当运用权力会给社会带来更加大的损失(考虑到制度被破坏掉的成本)。同理,我们反对随地摆摊,支持城管执法活动,因为随地摆摊对城市管理、居民出行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相比之下,在这种情况下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获利更少。但我们同样也

  • 6、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1500字

    早在读大学时,我开始了学习经济学,从宏观到微观,但是每次都只能浅尝辄止,缺乏深刻理解,同时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知识体系,因而有所废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与其他经济学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多是在讲故事,借助于生动的事例、简洁的模型、有力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理论,有助于自己去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认为这本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但是,这种思维技巧又是什么呢?要把它既清晰又简练地描述一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你自己有了实践经验,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1.个体的行为;2.群体内的交互;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这个经济型社会,看似繁杂,却一直谨守着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那就是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经济世界的国家、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货币都统一在一起,但是如果你要明确谁来指挥,就很难说出个所以然。亚当斯密把它定义为看不见的手,这双手是你的,也是我的。凯恩斯在其基础上,又发现了看得见的手国家以及组织的宏观干预,但是无论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都是经济学家发现这个经济学世界的一把手术刀,他们的天分和博大精深的知识,附着在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利剑上,为大家展现出来的经济学如此深入浅出。

    在研究经济学之前,我们必须弄懂一个词语,就是规则。游戏的参加者至少要粗通规则并同意遵守这些规则,否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规则必须相当稳定。尽管规则总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但还是得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以便人们了解规则并按其行事。参与者常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并适应新规则。好的游戏规则必须是整个游戏参与者都能普遍接受的,得到大家认同的,并且产生良性生存环境,达到双赢的境界,恰恰是破坏性的规则却让里面的参与者互相倾轧,最终谁都只是暂时的赢家,没有最后的赢家,当鼓声停止的时候,就是落幕的时候。

    正如书中所说的在20世纪90年

  • 7、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2000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2000字

    刘传坤 鲁高端会计行政事业三期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和思考,结合本职工作,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的感想总结如下:

    未来预期作为产权 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市场经济概括起来可以用两个词,即竞争与价格。价格的上下变动是在交换中产生的,而交换的前提是要确认产权。换句话说,明确了产权就能够进行自由的交换,在交换中才产生了价格。所以说,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之一。那么,绩效考核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激励员工做好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摆在我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公司刚刚成立,初具规模,虽成立不到半年,但已有十三家子公司,员工近50余人。如何在初创国企做好绩效管理,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内部的责、权、利不清晰,兼任问题存在,行政思维浓厚。针对这种情况,领导把绩效考核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考虑。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中,无论是目标激励还是平衡积分卡管理,都不能照搬到我们的企业中去。经过认真的研究,并受到本书的启迪,现将我公司分三类进行绩效管理。第一类单位,即房产行业;第二类单位,即服务行业;第三类单位则是政策性企业。那么对于房产企业的考核,把团队对未来的利润预期作为团队的一项产权,即团队认为他们可以拿到的东西。把企业产生的税后利润作为基准目标,超过的按百分比计提绩效奖励。以团队缴纳的风险金为限额,按照税后利润与风险金孰低作为团队的绩效。日常考核侧重于管理指标,比如:内部控制、绩效考核、预算管理。将日常年度的平均得分来修正项目结束期的利润指标,最终算出团队的绩效。这一设计的思想来源于本书中的经济理论即"用人们认为他们可以拿走的东西"这一短语来替换产权。

    在设计房地产项目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承接项目的时候,对内外进行公告。也就是说谁来承接这个项目是透明的,只要有能力和实力,谁都可以报名。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预测利润,衡量风险金,即参与者中报价高者承接项目。在承接阶段即引入竞争手段,在整个房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公司对其进行审计、财务监督、纪律检查等。项目周期结束后,进行清算、分配利润。

    以上对房地产项目的绩效考核,引入了竞争机制、价格手段。即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绩效考核问题,市场手段的内部化也是受到本书的启迪。

    泡泡法的启示

    允许和鼓励空气污染源直接进行交易,执行机构并没有对每个烟囱的排放制定严格的限制,而是

  • 8、 《数字广播发展研究》的读后感2000字

    关于广播是否会消失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自电视诞生的那一天,就不停地有人预言广播的消失。而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似乎更预示了广播将要消失的悲剧。确实,相对拥有声话优势的电视,以及集多媒体于一身的网络,广播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与功能,早就不再有当初的那种主导能力了。这就意味着广播将要消失吗?当然不是,广播只不过和其他所有媒体一样,从最初的强势出现转成了现在的平稳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为人类的传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数字广播。而《数字广播发展研究》正是讲的广播与数字媒体融合之后的发展趋势。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广播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不论是节目形式,还是播出形式。首先出现的仅仅是广播的网络版,就是将已经播出的广播内容和广播稿件放在网上,然后出现了网络直播,可以通过网络收听正在播出的广播节目。这应该是所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直接的方式了。就像所有的报纸都在推出电子版一样,几乎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网上开通的直播通道。

    这种融合过程,也必然打上网络发展的烙印,微电台的出现便是这样一个例子。微电台是新浪微博推出的将传统电台与微博相结合的全新产品,于2011年5月10日正式上线。微电台突破了以往收听电台的地域及终端限制,使网友在浏览微博的同时,也能收听到自己喜欢的电台。同时,借助网络的强大互动能力,听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就能与节目组进行交流,比打电话方便很多。广播是唯一的非排他性媒体,人们在听广播的时候并不妨碍手中的工作。微电台更完美的体现着这一优势,尤其是现在电脑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收音机数量的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时间会在电脑旁边度过,而一边打开微电台,一边浏览微博或者做其他事情,听到有意思的地方,还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当然了,这里单独将微电台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中提出来,并不是其他网络广播不具有这样的优势,而是微电台更明显的体现了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并且是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这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更为独特的电台形式,那就是所谓的音乐电台。传统的广播节目中就有音乐类节目,而音乐在广播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但在这些音乐电台中,其他所有的广播元素都被剔除了,仅剩下了音乐。音乐电台一般都附加在一下音乐软件上,比如qq音乐、酷狗上面,都专门开辟出了音乐电台,没有了主持人,仅仅是分门别类的播放各种音乐。事实上,我们已经很难在这种音乐电台中看到广播

  • 9、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作为一本经济学的科普类图书,非常平易和诚恳。

    一上来就开诚布公,给“现代经济学”了一个定义和定位,这是态度和立意问题。 “现代经济学在表象上,是经由繁琐的数学模型,严谨的逻辑推论而构筑的一套理论体系,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然而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经济学家为了解释发生在一定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和限制条件下的个人选择行为,从而构建起的逻辑体系,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而“问题与讨论”的环节,则让我深深感到一种危机感。作为一本教材性读物,他们的学生在思考的都是复杂的社会现实性问题,都是需要具备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学常识才能推理出来结论的现实性问题。 1 为什么会有“经济学”? 一切都源于身为个体的“人”。 众多个体组成“人群”,出现了人群的指挥,组织和调度,和人群中的关系处理,权力,利益的分配,进而萌生了“政治”和“经济”的概念,用来表述和解释这些社会现象。 “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政治学”和“经济学”,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梳理,提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两者被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分类,但在实际的社会协作过程中,是相互交织,息息相关的。 “政治”和“经济”,都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规则”。每个个体,和群体,都是游戏(社会协作)的玩家(参与者),玩家有个性,也有共性。 在这本书里,对个体行为的分析,是基于比较理想化的前提,即“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其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的决策,取决于对自己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相比“政治学”,“经济学”着重在讨论个体在群体中的利益创造过程,分配关系,和构成过程和关系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是什么。 2 对我启发比较大的“经济学”基本概念 1“产权” 私有产权:法律以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明确的产权(相关各方对“谁拥有什么”达成一致)是协商的基础,和交换的前提。 2“市场” 在市场营销学里,狭义的“市场”,指的是“市场规模”,约等于消费者(含潜在消费者)数量*个体支付能力;而在经济学里,“市场”则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一个东西,市场是竞价的过程,是个体面对稀缺性和不确定性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 10、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

      在理解传媒经济理论讲的是什么之际,我们首先需要对什么是传媒经济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人可能把传媒经济学理解为经济学与传播学的综合,从表面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但从深层次来说,经济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而传播则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所以二者的综合必然把传媒经济学的内涵弄得很复杂。其实,简而言之,传媒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在传播中的运用,或者说是在传播中研究经济的特殊性。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传媒经济学的含义:媒介通过生产和发布信息的活动,满足受众的需求,达到满足受众欲望的目的,进而媒介通过出卖受众的行为,获得自己经济利益的系列过程。

      而媒介要想获得经济利益,最终归结于受众,而受众心甘情愿付费,最终体现在传媒产品上。《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探讨了传媒产品的政治属性与商品属性及其在需求、生产、市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揭示了具有双重属性的传媒产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所特有的内在规律性,论述了传媒生产力和传媒生产关系的特征,提出了传媒生产力和谐与传媒生产关系和谐的概念及其构建条件。

      《传媒经济理论研究》读后感1000字

      在理解传媒经济理论讲的是什么之际,我们首先需要对什么是传媒经济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人可能把传媒经济学理解为经济学与传播学的综合,从表面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但从深层次来说,经济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而传播则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所以二者的综合必然把传媒经济学的内涵弄得很复杂。其实,简而言之,传媒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在传播中的运用,或者说是在传播中研究经济的特殊性。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传媒经济学的含义:媒介通过生产和发布信息的活动,满足受众的需求,达到满足受众欲望的目的,进而媒介通过出卖受众的行为,获得自己经济利益的系列过程。

      而媒介要想获得经济利益,最终归结于受众,而受众心甘情愿付费,最终体现在传媒产品上。《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探讨了传媒产品的政治属性与商品属性及其在需求、生产、市场等方面表现出来

  • 2019-10-09

  • 2019-11-11

  • 2021-07-01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1-09-02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23-01-31

  • 2023-05-28

  • 2019-10-09

  • 2022-12-29

  • 2019-10-19

  • 2023-05-10

  • 2022-12-22

  • 2023-01-27

  • 2022-02-0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8

  • 2023-05-16

  • 2022-01-3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202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