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 > 地图 >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2024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

(共 1037 篇)

  • 1、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 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二、历史教学为什么

    ——为书、为史、为学生

    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乎?为史乎?为学生乎?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初,一般都认为教材是开展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学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变化,面对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挑战教材、挑战我们原有历史认识的题目,我们逐渐意识到教材并不是

  • 2、 读《中学历史教学》有感

    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培养青少年历史核心素养

    ——以长沙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为例

    邓进平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式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完善中小学生教学内容,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在众多的社会资源中,博物馆以自身鲜明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公众,成为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指出: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也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培养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博物馆实物的展示空间、开放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6年是长沙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成立历史教师沙龙10周年。十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提高青少年历史核心素养方面,有不少收获和启示,在这里我们抛砖引玉,以求方家指证。

    问题的提出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在这一方面,博物馆以其海量的馆藏资源,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丰富史料,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但是,史料是不会说话的,只能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史料去重构历史,并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方法。有鉴于此,长沙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2012年利用长沙窑及铜官镇相关文化资源安排长沙市实验中学和长沙市第六中学的师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参观出土的长沙窑彩瓷实物以此推翻了唐代没有彩瓷的结论,还帮助学生学会从出土材料和文献资料相映照的方

  • 3、 《新体育教学法》读后感1500字

  • 4、 英语教学法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共分六编二十一章,各编的序列衔接体现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形式、教学艺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英语教学法》从实际问题出发,每章开始都把有关的教学问题择要列出,使读者思考、研究,然后通过对《英语教学法》内容的阅读,探讨,融会贯通地,创造性地得出自己的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

    1.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凡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尽量为他们创设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主体意识发挥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使用和巩固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逐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2.分层施教各尽所能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掌握词汇的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层层递进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如由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同一新知识的掌握所需的时间有差异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针对词汇量多、拼读难的特点可以安排五分钟时间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反复认读、理解掌握;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通过归纳反义词、近义词、词类转换及用词造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不同程度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可开展异质组互助合作学习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参与以结对子形式以优带差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加强音形义的联系

    掌握词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激活具体的语言行为动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保证输入的信息进入长期产生性记忆。要解决音和形的联系应先培养学生按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按字母、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是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最佳途径。

  • 5、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汪旭东

    汪国真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人们过多的关注了诗句本身优美的意境,却很少有人提及它所涉及到的人生观,而我则认为诗句里面所蕴含的乐观的的人生态度是最珍贵的。

    回到教师这一职业上来分析,有些人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哀怨连天,除了苦就是累,我觉得这本身就是缺少一份乐观的心境。因为苦和甜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转化,苦亦是甜。也就是说苦可以是月缺,甜可以是月圆,而无论如何,都是风景。综上所言,作为老师,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切身幸福感。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疑而问,老师对疑而答,在问和答得过程中,学生收获知识,懂得道理,老师收获喜悦和幸福。为什么说是收获幸福呢?因为这里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或者是崇拜,当我们老师抛开虚荣心去分析这一心理感受时,我们会发现和学生交流是一种很愉悦很舒服的享受。所以我说解惑的过程依然是幸福的。

    我们作为教师是幸福的,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交流心得,我们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享受幸福。因为我们不但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成长,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教师事业其任也艰,其事也幸。只愿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操劳之余,别忘记收获幸福。

  •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读书心得
    当前,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第二,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
  • 7、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读后感

    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在很早我就曾经拜读过,感觉受益匪浅。可以感觉于老师是一个潜心教学、务实求真的人,我曾听人这样说过:当教师做的是良心工。读了于老师的作品,我更愿意相信:教育是一门值得人辛勤耕耘的职业,有多少人乐此不疲。虽然总有那么一些顽皮的学生让你深刻领会恨铁不成钢的滋味,但这也正说明你这个教师还未入佳境,你看于老师,在他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烦心的事,有的只是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快乐。何时我也能进入这样的佳境,人生也该是有价值的吧。

    三本五重教学法即: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重积累,重习惯。教育的对象是人,这区别于工业劳动的产品,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五重教学法是1999年12月4日先生在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于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书,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一、重情趣

    先生把重情趣摆在五重教学法的首位,可见先生对其教学中情趣的重视程度,他认为情字2024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请,二是对语文教学有请,上课有请。先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所以,于永正先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

    作为语文教师,不爱语文教学就教不好语文,更要紧的是上课要有情,只有关注了教材和学生才能体现一个情字2024,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先生总是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一遍又一遍地练读,不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

    二、重感悟

    什么是感悟?先生认为,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怎么悟呢?一个字2024: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个读字2024,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先生在这一部分的讲述中着重讲解了他在教学中是怎样体现一个读字[yea

  • 8、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再次,《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1、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

    2、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3、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

    这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

  • 9、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读书笔记

    困惑: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内心里所发生的过程和头脑了所想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言论行动的表现来搜集资料,言论行动是听得见、看的见得。

    现把我们所追求的主要资料归在三个标题之下:

    1、探求概念的能力

    2、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3、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

    探求概念的能力又分成表达、思维和数据测定三项,因此我们要注意,儿童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并看出其观察是否准确,言语是否清楚。从思维的角度看出其表达的质量如何,即看出其运用事实来提出质疑或问题的能力。

    儿童和其他儿童的关系。只会独个儿无约束地操作,能在别人的带领下作业,能与别人合作作业,能提出可为别人接受的活动建议,会支配或告诉别人干什么。

    儿童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材料时犹豫不决,探索材料的方法有限,能做到教师所期望的,能寻找独特的方法去发现相互作业,能寻求教师没有提供的材料。

    作业型式的倾向和干劲。稍微搞搞就完了或者根本没搞起来,探究一阵材料又去搞别的,能保持平稳的步伐,能专心致志地热切地探究材料,能提出一下课的活动的建议。

    特别关注思维的参与与卷入。能注意到矛盾的事件,会说我认为和这对吗?能提出什么时候,为什么,是怎么样的,在哪儿之类的问题。

    混合思维

    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的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关系,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把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混合思维。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身上。这是他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那种反射式思维的主要方式。

    仿课时,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的胡乱猜测大概就是吧。

    复合思维

    比混合思维高级的是复合思维。复合思维也是基于感觉的,但是它是基于感知到的外在的相似之处的。

    复合思维是一种易变性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开始试图解释一种新现象时,常常出现复合思维。

    仿课时,摇一摇,掉在地上这时发出声音,学生的再次猜测。

    所以,沿概念箭头的头两个阶段是基于外表的感知的。

    在混合思维中,本质上没有关系的事物被堆到一起,因为它们是同时被感知的。

    在复合思维中,感知到了一个外部的、或真正具体的类似之处。可以根据各个事物之间一个或更多的共同的特征,一个共同的功用,或通过它们的相反之处,把它们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链式的联想,即每加上一

  • 10、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心得体会
    一.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说相当广泛。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2-14

  • 2019-10-29

  • 2023-04-22

  • 2019-11-12

  • 2023-05-30

  • 2022-06-10

  • 2019-10-23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10-15

  • 2023-04-04

  • 2023-02-0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3-18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2-22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1-11

  • 2019-11-03

  • 2019-09-22

  • 2019-10-09

  • 2019-09-28

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2024中学历史教学法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