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西南联大》读后感 > 地图 > 《西南联大》读后感,2024《西南联大》读后感
《西南联大》读后感

(共 5147 篇)

  • 1、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通用

    读书对读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完作品之后受益匪浅,对于作者作者有更深了解。亮点是读后感的基本观点,要分析材料,提练感点,怎么写能把这奇妙的感觉写出来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本文!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 篇1

    刚毅坚卓,这四个字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西南联大人独特精神品质的真实体现。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西南联大师生在日军轰炸的炮火中依然保持着刚毅坚卓。

    那么,到底何为刚毅坚卓?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八百多名学子从课堂走向战场的刚强勇敢,是查良镛先生忍受长达五个月的饥饿与疾病的折磨后活着走出野人谷的毅勇不拔,是金岳霖先生丢失七百余万字的《知识论》手稿后重新编写的坚定不屈,是西南联大在战火的洗礼中培育出的各领域人才的卓越不凡。每一位西南联大学子都充满了爱国的激情,正如他们坚信的那样:敌人摧残了我们的艺术城,破坏了我们的象牙塔,可摧灭不了我们三千年来的文化种子。

    在那段水深火热的岁月中,西南联大师生用他们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刚毅坚卓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当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有理想,用毅力,有信念的青年人,如此,则中华之兴便可指日可待了!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 篇2

    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感触颇深。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这样一所优秀且特殊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它的诞生无疑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的,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在日本的炮火逼迫下不得不迁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来到了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最后来到了云南昆明,虽然现在已不在,但这所大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在云南师范大学里仍有西南联大的旧址与博物馆,供人们来回忆与纪念。

    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着西南联大的历史。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果也是显著的。当然不少优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为“好教授”的韩咏华改变院系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关注教育;国文老师沈从文教学吸引不少学生愿跨过整个昆明城来听一堂课;闻一多在抗日步行中不忘写生,采集素材;虽有助教但仍亲自批改学生作业的朱自清;吴宓,陈寅恪,郑天

  • 2、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集锦10篇)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当我们开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思维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将难得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西南联大》读后感【篇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子用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事迹感动了我们很久很久……

    曾经在战火硝烟中,他们书写了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曾经在山河破烂下,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一群代表了国家最出色的学术水平和最优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师级人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境界。为此,我敬仰他们——那些乐观进取的学生

    汪曾琪说过,联大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呆在茶馆里看书自习,他们在那里“养其浩然之气”,能够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教室是土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铁皮顶上,叮叮当当地响,教授讲课要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雨声和风声。

    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因下雨,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无奈,陈教授便在黑板上写了“下课赏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学校培养出了邓嫁先、杨振宁、朱光亚等享誉世界的名人。

    从西南联大的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中,我已深刻感受到当年学子们刚毅坚卓、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学的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然而我们不仅没有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而且时常为生活锁碎和小困难烦恼。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青年人不要总是想着社会能为你提供些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看完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也想说:“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要反思我们能为咱们可爱的校园——广技师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在踏进这所大学时,以能进来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将来离开这所大学时,能让学校以我们为豪。

    今天我们纪念联大,不只是为了缅怀多年前有这样一群

  • 3、 《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 假想一下,一所大学,如果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校长,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等人担任老师,而周围的同学又尽是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时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 当然,这一切绝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正式成立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完成战争使命,于1946年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新迁回京津。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但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欧美的教育人士称,当时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的昆明。 为了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导演组们历时两年多,走遍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采访了49位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采访收集到极其珍贵的资料。 怀着对这些世界级学术泰斗的绚怀之情,我观看了这系列纪录片。在那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是他们,书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担当着民族脊梁。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物价飞涨。师生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却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李振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今天的我们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课,不用再忍饥挨饿。而有多少人又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我们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是因为我们已
  • 4、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子用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事迹感动了我们很久很久…… 曾经在战火硝烟中,他们书写了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曾经在山河破烂下,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一群代表了国家最出色的学术水平和最优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师级人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境界。为此,我敬仰他们——那些乐观进取的学生 汪曾琪说过,联大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呆在茶馆里看书自习,他们在那里“养其浩然之气”,能够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教室是土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铁皮顶上,叮叮当当地响,教授讲课要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雨声和风声。 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因下雨,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无奈,陈教授便在黑板上写了“下课赏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学校培养出了邓嫁先、杨振宁、朱光亚等享誉世界的名人。 从西南联大的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中,我已深刻感受到当年学子们刚毅坚卓、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学的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然而我们不仅没有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而且时常为生活锁碎和小困难烦恼。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青年人不要总是想着社会能为你提供些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看完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也想说:“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要反思我们能为咱们可爱的校园——广技师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在踏进这所大学时,以能进来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将来离开这所大学时,能让学校以我们为豪。 今天我们纪念联大,不只是为了缅怀多年前有这样一群中国的骄傲用他们孱弱的肩膀做出了这样的伟业,传承了我们民族赖以长存的精神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让今天的中国可以出现像联大这样有生气、有信仰的学校,实际上
  • 5、 《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通用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通用,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西南联大》观后感【篇1】

    最近看了关于西南联大的纪录片,片子拍得很好,良心之作,每到动情之处就会抑制不住涌动的感情,终至热泪盈眶。八十多年前的事情,为什么会如此感人至深。

    在一个战火纷纷的年代,一个连书桌都无法安放的环境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学术大师。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环境舒适安逸,书籍不计其数,汗牛充栋,而鲜见一代学术宗师,何也?

    外部环境变化,危机意识淡薄,青云之志已坠矣。

    西南联合大学立校之时,正直日本全面侵华之时,日军大举进攻,兵锋正盛,国民政府军队全力抵抗,但却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华北正处于战争的前沿,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不得不扶老携幼,收拾设备家当向南、向西迁移。

    清华大学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就将一些贵重设备和资料转移了,使得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之后有相当的学习资料和做研究的设备,而南开大学则在日军的空袭中化为废墟,破坏最为严重。但是三个学校优秀的教师得以转移,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立校之时最宝贵的财富。

    在三所学校师生从长沙向昆明转移过程中,学校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将这次千里迁移视为组团徒步旅行,这是何等的乐观态度,此精神何等的积极向上。闻一多在迁移过程中,还不忘采集当地民歌、民谣,了解当地民俗,在如此艰难险阻,生命都已经朝不保夕的环境下,竟然还不忘苦中作乐,还不忘增长见识,其俨然已经将此次迁移视为一次做田野调查的绝佳之机会,此种精神我辈之人真是望尘莫及也。

    全体师生到昆明之后,衣食住行有诸多不便,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各个教授为了生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闻一多篆刻卖钱,冯友兰的太太炸麻花,吴大猷养猪,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昆明的臭虫也不放过这些饱学之士,西南联大师生与臭虫经过一番斗争之后,也学会和臭虫和平共处了,臭虫咬它的,师生们睡自己的,不为臭虫的啃食所动。

    当时的昆明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后方,在此地聚集了大量的学校、机关、银行等单位,昆明又是滇缅公路的起点,这让昆明成为了日军轰炸的重点之一。当时的昆明,时常会看到日军飞机在头上盘旋,防

  • 6、 西南联大观后感800字

    以下是西南联大观后感800字,与大家分享。让我们树立起我们的雄心壮志,充满斗志,抓住时代的机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为中华民族注入青春活力。不得不说,西南联大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它的存在就是一种教育精神的延续!

    1

    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感触颇深。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这样一所优秀且特殊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它的诞生无疑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的,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在日本的炮火逼迫下不得不迁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来到了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最后来到了云南昆明,虽然现在已不在,但这所大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在云南师范大学里仍有西南联大的旧址与博物馆,供人们来回忆与纪念。

    2

    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着西南联大的历史。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果也是显著的。当然不少优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为好教授的韩咏华改变院系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关注教育;国文老师沈从文教学吸引不少学生愿跨过整个昆明城来听一堂课;闻一多在抗日步行中不忘写生,采集素材;虽有助教但仍亲自批改学生作业的朱自清;吴宓,陈寅恪,郑天挺,吴大猷,华罗庚,杨振宁,邓稼先等一批爱国志士为了中国的胜利在默默的付出。

    3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并没有太多资金,学习环境也是非常艰苦,一间茅草房就是一间教室,一把羊椅就是书桌与凳子,40多个人一间宿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教学楼,阶梯教室,四人宿舍,多么舒适的环境,可竟很难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教授,我们是否该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即使如此他们仍坚持着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从不懈怠。在他们那个时代时刻都担心着日本人的突袭,只要警报器一响就拿着装满手稿的公文包到处躲避,而金岳霖在一次空袭中忘记跟着人群躲避,仍在教室里手握笔。不得不赞叹这些教授们对于文学的态度,没有丝毫怠慢。曾有人说,那些伟大的教授死去不需要一秒钟,而生产一名这样的人,则需要几十年。2018年逝去了多少伟大的人,不禁惋惜下一次这样的伟人出现还需要多长时间。曾有人这样比喻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有着这样优秀的大师,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4

    而新时代的我们不应该是迷失的一代,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

  • 7、 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

    《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西南联大这所大学的校园状态,这所大学虽然只存在9年,但为我国、为世界创造的价值不可忽视,多少大师都是从这所学校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传奇的时代。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

    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感触颇深。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这样一所优秀且特殊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它的诞生无疑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的,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在日本的炮火逼迫下不得不迁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来到了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最后来到了云南昆明,虽然现在已不在,但这所大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在云南师范大学里仍有西南联大的旧址与博物馆,供人们来回忆与纪念。

    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着西南联大的历史。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果也是显著的。当然不少优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为好教授的韩咏华改变院系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关注教育;国文老师沈从文教学吸引不少学生愿跨过整个昆明城来听一堂课;闻一多在抗日步行中不忘写生,采集素材;虽有助教但仍亲自批改学生作业的朱自清;吴宓,陈寅恪,郑天挺,吴大猷,华罗庚,杨振宁,邓稼先等一批爱国志士为了中国的胜利在默默的付出。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并没有太多资金,学习环境也是非常艰苦,一间茅草房就是一间教室,一把羊椅就是书桌与凳子,40多个人一间宿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教学楼,阶梯教室,四人宿舍,多么舒适的环境,可竟很难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教授,我们是否该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即使如此他们仍坚持着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从不懈怠。在他们那个时代时刻都担心着日本人的突袭,只要警报器一响就拿着装满手稿的公文包到处躲避,而金岳霖在一次空袭中忘记跟着人群躲避,仍在教室里手握笔。不得不赞叹这些教授们对于文学的态度,没有丝毫怠慢。曾有人说,那些伟大的教授死去不需要一秒钟,而生产一名这样的人,则需要几十年。2018年逝去了多少伟大的人,不禁惋惜下一次这样的伟人出现还需要多长时间。曾有人这样比喻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有着这样优秀的大师,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而新时代的我们不应该是迷失的一代,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 8、 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通用

    观看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如同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每当影片结束时,心里总是充满着不一样的情绪,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同的时期看同一部影视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悟,写作品观后感时怎样避免流水账的情况呢?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篇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年,这三大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莘莘学子用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事迹感动了我们很久很久……

    曾经在战火硝烟中,他们书写了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曾经在山河破烂下,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是一群代表了国家最出色的学术水平和最优秀的人格魅力的大师级人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境界。为此,我敬仰他们——那些乐观进取的学生

    汪曾琪说过,联大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呆在茶馆里看书自习,他们在那里“养其浩然之气”,能够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条件艰苦得惊人。教室是土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铁皮顶上,叮叮当当地响,教授讲课要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雨声和风声。

    一次,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上课,因下雨,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讲课。无奈,陈教授便在黑板上写了“下课赏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学校培养出了邓嫁先、杨振宁、朱光亚等享誉世界的名人。

    从西南联大的勉词“西山沧沧,滇水茫茫,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中,我已深刻感受到当年学子们刚毅坚卓、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大学的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然而我们不仅没有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而且时常为生活锁碎和小困难烦恼。

    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说,“青年人不要总是想着社会能为你提供些什么,要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看完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也想说:“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要反思我们能为咱们可爱的校园——广技师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在踏进这所大学时,以能进来这所学校感到自豪,将来离开这所大

  • 9、 [荐]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通用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荐]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通用,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篇1)

    许佳元

    观看了《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之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是那么的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在校舍被摧毁后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学习,真的让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艰苦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师资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学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也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所成就,例如:邹承鲁、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出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

    怡箫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

  • 10、 [精品]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1000字通用

    在我们学习成长过程中,会观赏到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如此,观看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启发,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怎么写了,观后感一边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一边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剧情。那么如何真切的表达作品里的感悟呢?请阅读由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2023《西南联大》观后感 篇1

    许佳元

    观看了《西南联大》历史纪录片之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是那么的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他们在校舍被摧毁后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机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学习,真的让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艰苦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联大师资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联大也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学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也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所成就,例如:邹承鲁、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出于此。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

    怡箫

    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21-07-30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西南联大》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西南联大》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西南联大》读后感、2024《西南联大》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