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 地图 >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2024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推荐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共 2410 篇)

  • 1、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抱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一种行为,甚至在我们自己都无意识的状态下就抱怨出来了,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在《生活不是为了抱怨》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 2、 《活着是为了讲述》读后感

    《活着是为了讲述》读后感

    江少cb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这是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是为了讲述》封面上的一句话,似乎是对马尔克斯一生的总结,对生活永怀热情,永远热泪盈眶。

    对马尔克斯的第一次接触源于《苦妓回忆录》,是在福州路的大众书局。一个秋末下雨的午后,上午逛完上海书城,吃过午饭,顺便到这看看。

    在大众书局的展台上看到《苦妓回忆录》,薄薄的一本小书,想着能很快看完,就打开看了两页。描写一个即将90岁的老人在一家报纸上开设了一个专栏,这个专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因为年纪太大了,老人准备把专栏停掉,并着手为自己准备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再享受一次处女的身体。

    对,你没看错,是处女的身体。90岁高龄与处女的身体联系到一块,画面是不是太美。但如果再往这里面注入文学性、西洋风情,再用老练独到的地中海文风讲述出来,完全就成了一项艺术。

    为此,这个老人动用了老关系——联系了妓院的老鸨,让她帮忙促成这件事,由此而发生了一些事,顺带讲述了生活的细节,娓娓道来。每句话、每个逗号都散发着文学的光芒。

    建议你去看一看。

    在《活着是为了讲述》这本书的第二页,有这样一段话:下个月,我就满23岁了。我逃过兵役,得过两次淋病,义无反顾的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在哥伦比亚的沿加勒比海城市巴兰基亚和卡塔赫纳游荡,为《先驱报》撰写每日专栏赚取聊胜于无的稿酬,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

    这句话画面感真是太丰富了。当读这段话的时候,脑海中立马呈现出一个20郎当岁的文学青年,也许还在大学读书,留着盖到眼睛的长发,穿着松松垮垮的汗衫,宽松的裤子,一手拿着一份文学报纸,一手拿捏着香烟,在年代久远的街道上踱步,这条街道上有书店、咖啡馆或者报社……如果你喜欢看电影的话,这个画面你一定在某个经典的电影里看过,似曾相识;也许会让你想到韩寒、许知远,如果你对他们够了解的话。

    这段话的信息量颇丰。逃过兵役、得过淋病(还两次)、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撰写每日专栏,虽然寥寥数语,却每个词都引人遐想,期望接着往下读,去探索背后的故事。

    这段话的文学性很高,看起来是简单的叙述,却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咂。

    这本书很厚,有450页,但也只介绍到前半生。买来之后几度放下。因为里面描写的事情很琐碎,很多地方花大量篇幅去介绍时代背景,讲述当时哥伦比亚(很多人甚至都不

  • 3、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读后感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读后感

    于辰顺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了响应医院的号召,我阅读了《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这本书,并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简介。沐丞,简书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家,随手记理财专家。目前就职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担任设计总监,曾任世界500强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设计主管等职务,著有发明专利20余件。正是因为作者拥有丰富的职场经验,涉猎不同的领域,担任过各种职务,所以才能以自身的经历写出这样一本书。作者在书中多处引用自身的经历,摆事实,讲道理。而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更容易让读者引起共鸣。

    作为一个进入医院还不满一年的新人,这本书在多个方面给我启迪。

    作者在书中介绍到自己在刚进入公司时,作为一个普通学校毕业、没有突出简历的新人,事业也并不顺利。刚开始接手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细微的、琐碎的小事。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把任何不起眼的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正是他成功的开始。同样的,我们每个人从踏入社会开始,都是从零开始的,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在某一章节中,作者提到,做事情之前要充分、全面的了解自己工作的内容,这对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很多不同的环节。某些环节可能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但你要把事情做好的话,一定要了解不同环节的不同工作内容。这不是正印证了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必然事半功倍。

    作者在书中写到:“技能和经验随着工龄会增长,但是态度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某些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我们一定要要端正的态度,做事的时候认真负责,出现差错的时候反思自身,思考下次要如何避免此类错误。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值得尝试的建议,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注意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合理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不同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的工作忙碌且繁杂,那么,合理安排时间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对于大的工作,应该攒出一个大的时间段来完成。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屏蔽所有的事情,专心做好这件事。对于一些小的工作,应该穿插到一些零碎的时间里。这样对提高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对于工作,书中提到了一个“二八原则”,也就是说高价值的工作占20%,低价值的工作占80%,我们应该分清

  • 4、 工作就是为了责任读后感

    工作就是为了责任读后感

    不知不觉的工作已经三个月多了,我读完了《工作就是为了责任》,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写的很棒。读了之后,有蛮多的感想,我知道我需要重新思考很多很多,还有就是重新的审视自己。

    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你在为谁工作》。当时这本书给我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我觉得这本书写的真的很棒。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环境,很多人的想法和以前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说是时代变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那是别人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对待和怎样行动。我记得我刚来大学的时候看的第一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因为我当时来大学的时候比较迷茫,我希望在自己看到一些书了解一些大学之后,能知道自己的大学该怎样去度过。我记得我们新老生交流会的时候,师姐和师兄有的说学习最重要,有的说交际能力最重要,还有的说等等之类的,当我听到他们说自己的经历时,我很羡慕其中的一些,我知道自己大学需要去做什么。我大一大二比较努力的学习,大三大四的时候我跟着我的导师做项目,我获得南昌大学优秀毕业生。大学结束了,我现在已经工作了。

    我想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的过去是绝对不完美的,我一定思考自己的过去,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让自己能更好的面对现在和未来。

    现在刚毕业的我们,偶尔聚会的时候会说,那谁谁的工资是多少,或者那谁谁在干嘛等等。刚毕业的我们没有多少经验,在做一些可能看起来很简单的单调的工作,做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一些情绪。其实应该最先从自己身上反省,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句话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要是做好其实真的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我记得我们以前找工作的时候会去网上查一下关于公司的一些评论,然后会去讨论一番,在网上抱怨的那些人都是在工作上不如意的人写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作做得很棒,他还会去网上抱怨吗。

    大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一到实际做事的时候,就会把他们抛弃到九霄云外了,然后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糊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眼高手低这是很多人的通病,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还记得一句话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我想对于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哪怕是一件在简单的事情,也要尽全力去做好。《工作就是为了责任》、《你在为谁工作》里面都列举了很多真实的事例,都证实了只要一个人负责认认真真的把工作做好,以后的很多都会水到渠成。至于什么都不想干,或者工

  • 5、 2023活着是为了心读后感3篇

    编辑认为“活着是为了心读后感”这篇文章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阅读。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内心充满了很多感动和感悟。如果想要写出真正贴切和个性化的读书笔记,就需要从文中抓住情感和感悟,并且了解一份标准的作品读后感需要哪些方面。那就请您阅读本文吧!

    活着是为了心读后感 篇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追求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完全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因此,“活着是为了心”这句话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日常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享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深思生命的真谛,追求一种更加宽广和持续的幸福。我们活着,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或是赚钱买房,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珍视。这种尊重和珍视包括了对身体的保护和健康的追求,也包括了对精神上的满足和富足的追求。尊重自己的心灵,带来了内在平静和对生命的更深一层认识,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享受每一天。

    其次,“活着是为了心”也提醒了我们,对待生命和心灵,需要不断地主动探寻和发掘。即便是极度繁忙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感受,以及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发掘新的美好和机会。当我们与内心紧密相连,心中不再执着于表面的东西,而会去关注自己内在的渴求和需求,能够得到更多的自我启发和改善。

    最后,“活着是为了心”也提醒了我们,对待痛苦和困难,我们需要更多地从内心出发,平静地应对。生活总是充满着各种意外和挑战,我们会遇到许多的失落,伤痛和挫折。但是,当我们内心的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即使是悲伤和困难,也能更容易地被我们所接受和面对。我们的内心已经变得坚强,不再为世界上的现象所折服,也更加有力地回馈给周围的人,并被其他人所感染和激励。

    总之,“活着是为了心”,它重点强调了内心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应该忽视掉我们心灵的存在和需求,而应该给予我们的心灵更多的呵护和关注。只有当我们内心清楚明白,一切才变得清晰和美好,迎接生命的新挑战和机遇。

    活着是为了心读后感 篇2

    活着是为了心读后感

    《活着是为了心》是一部自传体的文学作品。作者李春霞是一位重残妇女,为了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她依靠一对小板凳挪动身体,走出的自己的人生道路。女儿的出现给她的生活增加的生存的动力,她们相依为命,历尽艰险,终于促使女儿获得 了硕士学位。

    出生后

  • 6、 对错都是为了爱读后感800字(3)篇
    对错都是为了爱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书名很好,对错都是为了爱,其实 爱与不爱 不过是个标签,也没什么重要。

    《喜宝》说 要很多很多爱,没有很多很多爱,有很多很多钱 也是好的,没有很多很多钱,身体还健康 也是好的。其实 爱是什么呢? 简单例子,女人倾诉相思之苦的时候,男人截断 插进来一句 你到底想要什么? 那是爱吗? 别笑,读过一些书,真有男人 潜意识以为那是爱。他打算替你解决问题呢?他满心以为 你会提出个建议,比如 让他飞回来,比如出门买个包包 补偿补偿 分散注意力,比如......而女人呢 她原本也没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只是想把感受说出来,达到交流的目的,很多时候 女人要的是倾听 理解 认可 表扬,或者就是你的注意力... 诸如此类 所谓 被爱的感觉。《火星人 水星人》系列书 给出这类例子 帮助夫妻理解 男女思维差异,对有心愿 努力改善夫妻关系的配偶 很有帮助。《向前一步lean in》中 给出男女在职场上的思维差异。

    昨天先生对我读的书《非暴力沟通》有些微词,招致两人赌气 不快。沉默不多久 突然不甘心,《非暴力沟通》不能白读呀。你那样贬我特别喜欢的书,我觉得很伤心. 夫妻和好。读书帮助人 表达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读后感800字 第(2)篇

    无论我们对孩子的责难与宽恕,或孩子对我们的责难与宽恕,不都是因为爱吗?也都能在“我爱你”当中得到化解吗?n这世上有什么比“我爱你”更能包容的话?只是为什么我们总开不了口,说“我爱你”?n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的洋人,可能有些是假的。但如果你永远不说,又怎么可能是真的呢?n爱他,就要教育他、拯救他,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甚至最激烈的手段和言语,把他拉到安全的地方。对孩子、对父母、对学生、对病人,这都是当然的。当他犯案、当他失败、当他病重、当他在大家都不肯定他的时候……认他,是多么伟大的爱!n认他,是多么伟大的爱n我想,当有一天,我将“永远地离开”。我只想听见家人对我说两句话——n爸爸,谢谢您的养育之恩!n好好走吧!家里的一切,请你放心。前一句话,肯定了我的存在;后一句话,让我没有牵挂。然后,就请安静——n嘘!不要哭、不要怕!只轻轻地挥手,让我静静地起程,在另一个国度等你们相聚。“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生“有可为,有不可为;有可论,有不可论;有可计较,有不可计较”。愿这本书能带给您一些达观、一些体谅,少一分挂

  • 7、 高中生《活着》读后感: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读后感 邓婉菁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美国西雅图时报这样评论道:“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但《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这本书展现的是一个中国旧社会的大时代,以新中国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从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从大跃进到十年文化革命,余华在真实背景中戏剧性地将福贵不断地打入生活的低谷,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余华将那个时代的悲剧投射在福贵家中作为缩影,从地主阶级的云端坠入贫苦家庭的泥沼,福贵经历的变故一次又一次,送走的至亲,在这个名叫《活着》的故事里一个又一个。但就是在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中,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真正英雄不在于多伟大,而在于能够承受着磨难而选择活着。 当那个纨绔子弟败坏完家产后,父亲替其还完债后便一命呜呼,或许对父亲而言,这是一种对儿子的无言的斗争,最终是以死亡为代价。当衣衫褴褛的福贵不得不为了生存向地主低头;当福贵被强行拉去充军,战乱抢夺资源时;当经历全国饥荒,为了生存而争夺粮食时,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读者表明:这就是斗争和生存。 在这样一个连读者都要压抑着内心、不敢让自己大口喘气的环境里,更能体现出人的本性。风水先生因认识家珍放过了福贵一家,最终老孙家遭了秧,福贵一边是觉得“灾祸是我们推给他的”,一边嘴上说着“是灾祸找到了他”来宽慰自己;有庆对羊的感情让他求着父亲福贵不要卖给宰羊人,父亲前面答应的好好的,转身便当做儿戏忘记承诺;为了有庆上学,凤霞曾被家人狠心送人,最后却又是福贵说“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有庆的善良,让他愿意为县长夫人献血,然而这样的善良和积极却在医疗条件简陋、医护意识差的医院终结,他的善良成为了断送他生命的残忍,又是何其可悲? 我以为巨著的题目是值得人读完书以后找到深思方向的一个关键之处。本书中,“活着”是作者始终想要探究的事情。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当余华用平静的叙述方式来讲述人物的生离死别时,都是用平铺直叙的写法,没有抒情的成分在内,但却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揪心,每一个人物的离去在书中都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在读者的心湖中央投掷下一块巨大的石头,漾起层层涟漪,扬起朵朵浪花,令人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当生活的重压将身边人一个个地带走,当不幸
  • 8、 《杨绛传》读后感: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

    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

    ——《杨绛传》读后感

    张佳伊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也可以看作她一生的写照。

    任人争奇斗艳,她始终淡雅如菊。

    手捧《杨绛传》,看着封页上老年杨绛的照片,觉得她脸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很多人过了中年往往一脸戾气,那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而杨绛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霜,却始终能化戾气为祥和。岁月把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散发出的光芒并不那么夺目,却内敛而温润。人们怀念杨绛,不仅仅是因为她写出过《我们仨》《洗澡》等足以传世的作品,更是因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无论时局如何变化,大多数人仍然希望拥有宁静与平和的内心,而杨绛恰恰做到了,她一生作品不多,但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她的人生。而写作对于杨绛来说是纪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她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她是通过写作来回忆她经历过的每一件事,并因此而留住她的记忆。读着杨绛所写的一篇篇文章,仿佛在听一个老人细细地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她用笔轻淡,从无一句血泪控诉,即使在文革时写“文章”往事,也做到了“哀而不伤”“婉而多讽”。

    在那个群芳荟萃的民国时期,杨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像一缕清风,一杯香茗,一杆翠竹。淡泊和温润是她的底色,她编剧、写作,都是“随遇而作”,并无争名逐利之心。她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她每次说自己不过是试着写写,没想到一试之下,写出来的不乏精品。

    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而真正的优雅,可以抵抗世间所有的浮躁与不安。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杨绛的父母没有随波逐流,他们对儿子女儿同样对待,让他们接受最先进的教育,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杨绛自身的努力。记得还在读振华女校时,她就不像其他小孩子那么贪玩,而是贪读书,在她小小的心里,没有什么事比读书更好玩,诗词小说、中外名著她都读,生病没法去上课就躺在床上读。

    父亲有次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

    “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个星期白活了。”

    婚后她不忘初衷,坚持自己的追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除了尽心尽力照顾好家庭之外,一有闲暇的时间,她就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在常人看似庸俗的家庭妇女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丰富自己,为她此后的创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人心惶惶的“

  • 9、 读《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有感500字

    读了《都是为自己孩子》,我知道,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人是这样,动物也不例外。

    文中的“我”每天放学回家要到山上放羊。一个冬天的傍晚,“我”放羊回来,发现少了一只小羊羔,于是母羊不顾一切地跳出羊圈,往山上跑去。看到这里,我想,母羊一定很担心很焦急,怕自己的孩子会遇到什么危险,想早点找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它才会“不顾一切”。

    所有母亲的心在遇到孩子的时候都是不顾一切的。文中,“我”追在母羊身后到山上去找小羊羔,天又冷又黑,“我”脚下一滑,滑向了悬崖……一个省略号看得我头皮发麻,好像有什么不幸的事情隐藏在其中。幸好,悬崖边的一棵小柏树挡住了“我”,可是“我”上不去,下不来。母亲哭喊着来找“我”,知道了“我”的方位后,又回家叫父亲来救“我”。回到家,“我”发现母亲满头是血,是上山找“我”的时候不小心摔的。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位母亲的身影,山路崎岖,眼前黑暗,头磕破了,脚崴了……可是母亲依然寻找着,哭喊着。这个时候,母亲心里的唯一,就是自己的孩子。

    做妈妈的,好像都是这样,只顾孩子,顾不上自己。记得一次下雨天,妈妈来学校带我。我们合打一把伞回家,到家的时候,我的身上一点都没有湿,妈妈却潮了半边身子。我还说妈妈把伞打歪了。原来不是妈妈把伞打歪了,而是妈妈把自己的一颗心全歪在了我的身上。也难怪,当文中的父亲要砸死那只闯祸的母羊时,母亲大喊:“母羊也是为了它的孩子啊!“母亲能用自己的心理解了母羊的心,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心理解母亲的心。

  • 10、 读后感之《最好的告别》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来自我们趁早群的王迪,感兴趣的小伙伴儿可搜索微信公众号:王老师儿,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详情见结尾处。

    英文名《being mortal》(终有一死)

    作者:一个大写的牛人

    这本书主要告诉了我们,人总有生老病死的一天,我们的生命没有永恒只有于穷尽的接近终点,当疾病和身体衰退降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家人的离去又或是自己生命即将到来的终结。

    在今后的分享中王老师儿都会在摘录精彩的句子,以及一个最触动王老师儿的观点或思想。它们或是闪烁深刻的思想、或是饱含人性的智慧、或是折光理性的思辨、又或者富含既鸡汤又鸡血的励志精神等等,都是在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吉光片羽,是我认为值得思考的宝贵财富。

    1、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握。

    王老师说: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如果说知生是人生中一辈子去追求的过程,那么知死则是生活里一场无法回头的修行。如果生活中足够的优秀,那么必定会去思考如何退出生活时表现的优雅。向死而生,是人之成为人的宿命。

    2、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王老师说:时间可以很长,长到旷世的恋情一辈子刻骨铭心。时间可以很短,短到终生的幸福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学生时代的我也总是爱信誓旦旦的说我会努力,下次一定考好,那是因为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我同样希望临终时的我也可以信誓旦旦的说出我已努力过,对这个世界义无反顾的爱过。

    3、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这种勇气已经够难了,我们有很多理由回避它。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王老师说:心存美好,强悍抗争。前者是内心所坚持的勇气,后者是一种行动展现出来的勇气。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催。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不催不追的那种纡徐,同样是一种勇气。

    4、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并且已经重演了千百万次。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王老师说:在书里作者说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会活得更长。显然这种观点也太过于武

  • 2019-11-06

  • 2019-10-01

  • 2023-06-09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1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1

  • 2019-10-12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23-04-1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0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7

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2024生活不是为了抱怨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