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 地图 >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2024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相关栏目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热门栏目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推荐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共 623 篇)

  • 1、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进入ux行业以来,对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研的影响一度比较感兴趣,也买过不少书自学相关理论和知识。随着近几年ux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各种层出不穷的设计书籍。有一些读了以后让人受益匪浅,而有一些则是水分多多。有的书可以身经百战,而有的则时代性很强,过了一两年就成了废书了。

    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年代久远,在设计界应该并不知名,然而它真真切切却是一本好书,百读不厌,每次读都能带来对工作的一些思考。下面就来隆重推出这本书咯,请见下图: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我们大家都喜欢能够快速获得干货而不是看似厚厚一本却通篇都在翻来覆去讲一个道理的书吧。这本书的好处就是,它由社会心理学的各种实验案例组成,通过几个案例说明不同的理论。勤劳的读者如果结合这些理论和自己所做的工作做一些思考,便会瞬间感觉自己的功力有所提升:)

    举几个例子吧。

    例1.选择性知觉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是先定义再看见,而不是先看见再定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看见的东西是受到自身的预期,期望,动机等因素的结果而影响的。眼睛看到的未必被正确认知。

    书中提到由杰米奥。布鲁纳和利奥。波斯特曼于1949年所做的关于选择性知觉实验。这个实验中,研究员利用视觉记忆测试镜向被试出示5张牌,每展示完5张牌为一个系列。视觉记忆测试镜向被试出示这5张牌时,会有很短的间隔时间,不同系列的间隔时间从十毫秒到一秒钟不等。他们向被试展示的牌与上图书封面上的牌类似。如果我们快速瞄一眼,我们不会发现这些牌有什么问题,然而如果仔细看,会发现第一张牌上显示的是3个黑心,而不是黑桃或红心。那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呢?96%的被试认为他们看到的是正常的黑桃或红心。也就是说,"知觉性否认"引起了支配反应。人们的预期影响了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如果我们深入想一想,选择性知觉对于设计的影响在哪里呢?

    简单举个例子,假设要对我们的anywhere产品界面做更新,我们做了一些改动。我们将overview界面右上角的那些notes等辅助功能的按钮改成了其他性质的功能入口,但是图标样式保留而图标图形稍作改变。如果询问我们的熟手用户notes入口在哪里,相信他们的第一反应仍然会去右上角点那些图标,即使那些图标和原来的notes长得不一样,用户也很有可能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视而不见。这就是选择性知觉起了作用。在一些时候,

  • 2、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300字-偏见来自于主观判断

    因为在舞会上达西没有邀请别人跳舞,所以大家觉得他傲慢无礼。很自然的,伊丽莎白认为他做了很多坏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偏见中。比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朴素,于是坚定地认为,这个人是个穷人。而有时候却恰恰相反。

    怎样做能不陷入这样的偏见呢?1.不轻易对一个人下结论。所谓日久见人心,也是这个道理。2.如果需要快速判断一个人,那么多听听他身边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3.注意观察细节。一时的伪装容易。但一些生活的细节无法伪装。比如对待乞丐的态度,对待脏活累活的表现,等等。

    傲慢和偏见都不可取,这是人们知道的。那我们又该如何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那份与众不同呢?

  • 3、 《判断力批判》读后感1000字

  • 4、 《决策的艺术》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

    《决策的艺术》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范文:

    身边朋友经常和我抱怨,抱怨自己患了选择恐惧症,对重大的选择没有招,觉得选哪一个都会后悔,于是,让我给点办法。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本书--《决策的艺术》,里面讲述的方法正好是治疗选择恐惧症的药方。

    此书向我们展示一个思维方法,借之权衡那些需要评估的众多因素,并且达成精明的选择。这套思维方法实质上就是逐个击破,先描述清楚你的问题,量化你的关键目标,以此去权衡你的考虑因素,找到最优备选方案。

    下图是这套方法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将要抉择的问题梳理一遍,制作结果表,之后你所要选择的答案便赫然于面前。

    举个“我要买房子,不知道买哪里”的经典案例。买房子是件大事,而选择买哪套则是这件大事里一个让人纠结抓狂的问题。但是,经过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买房子,为什么要定居,等等一些列“why”的问题,会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我要买一套什么样的房子提高生活幸福值。

    找到了根本问题,接着在根据这个根本问题,分析目标是什么,目标即是幸福值得量化过程,经过烧死数以万计的脑细胞,我把幸福值化成了几个指标:地理位置是否合适、孩子的学校质量是否过关、房子的质量是否良好、社区的质量如何还有成本是否有压力。有了指标,就好分配他们各自的重要性了。接着去找到相关的备选方案。

    在本例中,备选方案便是不同的楼盘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了加权平均值的衡量方法,具体见下面的表格:

    百分比是你心中对他们重要性的估计,这里给出加权平均数的运算过程:

    (4*0.1+1*0.4+5*0.4+7*0.1)*0.2

    +9*0.4+(4*0.2+8*0.5+7*0.3)*0.1

    +10*0.2+8*0.1=7.79

    其它两个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高的便是选择者心中那个最优的答案。

    房子问题都能做出满意的选择,更何况是身边稍微复杂点的小麻烦呢。作者:王富贵

  • 5、 《出其的判断》读后感500字五年级

    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出其的判断》。

    这本书的作者是顾澄华,他有很多的作品,如:《有趣的观察》,《哪有没时间这件事》,《把时间当作朋友》等。

    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都讲的是在古代,一些人通过察言观色和深谋远虑的本领来破解案子。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羊皮说话辨主人》,大家看到这个故事名字都会觉得很奇怪吧!羊皮怎么会说话呢?看了故事就知道了!

    有一天,一个盐贩子背着盐到城里来卖,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树底下休息。不久,又有一位樵夫也来到大树底下休息。盐贩子刚要继续赶路,这时他们却因为地上的一块羊皮而争执起来。两人都说是自己的,各执一词,最后竟然大打出手。路人把他们押到了太守府,断案人李惠问这羊皮是谁的?他们都抢着说是自己的,谁也不让谁。于是,李惠说:那先问问羊皮吧!说着让人打了羊皮五十大板。然后又看了看羊皮,对樵夫说:你冒领别人东西,还不认罪!

    《会说话的羊皮》的故事讲完了,大家是不是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为什么羊皮是盐贩子的呢?因为羊皮是某个人的,上面就一定会有与主人相关的东西,羊皮被打了五十大板,掉落下了许多小小的盐粒,这羊皮自然就是盐贩子的了。

    读了这本书,令我明白了,凡事要细心观察,勤动脑筋的道理!

    五10班 彭元品 指导老师:王璘

  • 6、 读《教材二次开发:目标导向的决策过程》有感

    读《教材二次开发:目标导向的决策过程》有感

    ----读专着 析课例

    一个月前,读俞教授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术语之辨》,弄清楚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几个术语。文章里面提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的实际环境等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处理和加工,进而形成具体而有效果的教学设计。今天再读俞老师的另一篇文章《教材的二次开发:目标导向的决策过程》,对二次开发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对教学目标的二次开发

    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二次开发,因为教材编写人员对教材预设的目标不等同于教师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师操作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师可以提高或降低教学目标的层次,也可以增加或减少教学目标的数量。以必修2第3单元 puters 的using language部分为例,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二次开发,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运用和机器人相关的词汇及本课出现的其他重要词汇:android, sig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lectronic brain, mop, arise, personally, in a way, in this way, after all, with the help of, deal with, watch over等;

    b. 熟悉自我简介文章的基本要素和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总结自我介绍类文章的基本要素;能够和同伴合作,根据要求讨论设计我的机器人;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语言、结构,并运用拟人手法,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撰写自我简介。

    (3)学习策略目标

    能通过课文预测、替换词汇、归纳基本内容等各个活动,培养认知策略;能在本课的学习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各项任务和活动,培养调控策略;能根据要求,就如何设计机器人和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交际策略;通过本课学习后,能借助网络或图书馆搜索更多有关机器人设计和应用的实例和知识,培养资源策略。

    (4)情感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it业发展和机器人的研发情况,正确看待it和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处理好人类和机器人的相互关系。

    二、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该带着批判的、审慎的目光走近教材,检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 7、 趋势的力量: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决策必修课读后感600字(3)篇
    趋势的力量: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决策必修课读后感600字 第(1)篇

    看完《趋势的力量》让我明白了选择比努力重要。

    古人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朗”那我们如何在这么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找对职业呢?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行业?什么是职业?

    什么是行业?行业是依附于人民大众社会生活的具体需要内容而言的,如房地产行业是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居住需求;传媒行业是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金融行业是满足人们对资金的流转、升值等的需求;教育培训行业是满足人们对知识的吸取和传播需求;旅游行业是满足人们体验活动的需求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内容,是可触摸、可感知的产品或服务,是具体的、有内涵的。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就所从事的工作形式的相同性而言的比如销售,无论是服装、家电、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都是有销售职业方向的。虽然他们行业类别不同,销售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将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卖给消费者,再将钱带给公司,这就是形式的相同性;再比如人力资源的招聘主管,都是做招聘,工作形式是相同的,但由于面对的人不同,所以内容不同。另外,很多职业都是依附于行业才存在的,比如记者,只存在于传媒行业;教师,只存在于教育培训行业。

    现在根本都问题是到底是先确定职业还是先确定行业呢?

    答案是行业决定职业。

    有个比喻职业是属于战术层面,不具备个人经验的加速度升值可能,不是个人价值的核心载体。行业属于战略层面,只有战略层面有了巨大的势能,战术层面才有意义。

    只有选对了行业才能成功,必须顺应潮流,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至少路越走越窄。

    应该如何选择行业?

    从历史中找未来, 十年以前的热门行业是什么?今天的热门行业是什么?你认为十年后的热门行业又会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起回忆过去这十年中电视里都是什么广告。”

    “有李连杰代言的步步高学习机、tcl王牌彩电、海尔小神童洗衣机、创维彩电,还有南方黑芝麻糊、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八宝粥,日常用品有雕牌洗衣粉、恒源祥等。”

    从广告就可以看出,十年前的热门行业是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日常用品为代表的中低端制造业。

    而今天电视里都是什么广告呢?

    手机、笔记本电脑、各种品牌的汽车、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还有各式各样的旅游宣传片——国内游、出国游等等。

    很明显,当今热门行业的代表就是以通讯、交通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和以金融服务、旅游为代表的高端服

  • 8、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

    我们应该把阅读看得和吃饭一样重要。阅读完老人与海后,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品的情节走向,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读了老人与海之后,您有什么收获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1】

    一叶扁舟,茫茫大海。老人划着桨,撒着网。看似老人不停地在为生活奔波,倒不如认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时,在追求生命的真谛。

    老人是孤独的。粗糙的双手挽着缆绳,远处的蓝天和大海已经连成了一片,只有偶尔有一两只海燕从头顶飞过,但老人没有感到一丝恐惧,他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了,漂浮在大海上就等于投入母亲的怀抱。

    老人是无奈的。出去连续数月,却一无所获,连唯一的徒弟也跟着别人出海去了。老人是无奈的,但没有叹息,他仍然收拾自己的行装,继续向深海中划去……鲸鱼一口口地在吞噬他的劳动成果,老人奋力地在与鲸鱼抗争,可劳动成果仍在一点点地消失。他感到无奈,可他没有停止与生活的抗争。

    老人是坚强的。每次出海,老人都空手而归。但老人没有退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运道差了一点罢了。老人没有为此消耗时间和精力。第二天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海。老人用一根鱼叉与虎鲸抗争,虎鲸的鲜血染红了海水,又激来了更多的虎鲸飞踪而至,但老人没有气馁,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却仍然只得到了一付白骨。但老人没有被击垮。他相信: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睡着了,他的徒弟在一旁咽咽啜泣。但老人安心的面容上却挂着一丝微笑。也许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人已经划着船沐浴在海天一色的晨霭中了。

    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生活。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2】

    海平面上,旭日东升,海水泛着点点金光。天的尽头,与大海相交,海天一色。那片金光,是胜利的呼唤!

    海边,一幢小木屋。残破,摇摇欲坠。里面住着一位老人,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小男孩、一艘破船,还有梦中的狮子。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一天,他修补着渔网,目光锐利的穿过窗口,眺望远方。拿起略有锈迹却依然锋利的鱼叉,他再次出海。

    人是不会一直走霉运的,上天终于垂青于他,他成功的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可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他出海太远了,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片鲨鱼带。老人虽凭借丰富的经验,但最终寡不敌众,拖回海滩的,只剩下一副白色的挂着零星碎肉的骨架。

    看了这

  • 9、 与和平读后感

    与和平读后感范文一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

  • 10、 读后感大全:《战争与和平》与托尔斯泰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 2019-09-19

  • 2019-10-23

  • 2022-06-04

  • 2023-02-18

  • 2022-12-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3-05-16

  • 2021-11-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判断与决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判断与决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判断与决策读后感、2024判断与决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