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2568 篇)
- 1、 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系列图片,听说呢,叫“杜甫很忙”,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嗯,先看看这几幅杜甫忙图吧。
先是原图一个,看那儿,杜甫正坐在石头上,微微仰首,愁眉苦脸的。可经过大家加工,此时,一个穿着红白相间大衣服的杜甫横空出世,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个汉堡;另一个正提着水桶去送水;还有一个正在装可爱自拍;还有打枪战的杜甫、骑自行车买菜的杜甫、上网写诗的杜甫,数不胜数。
听说始作俑者是一群中学生,为什么这些人要涂鸦诗人呢?有些人很不解。有一些人很赞同:不错,想象力真丰富!也有些人不高兴了:这么伟大的诗人,被这些人改成这个样子,不就是在侮辱诗人吗?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来讲讲我的观点。
我呢,是灰常(非常)赞同滴,这个嘛也不是不好,小孩嘛,是富有想象力的,画一画没关系!再说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放松也木有(没有)关系。有人说,那他们发到网上也叫放松?那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不行?又有人说,国外的人一直在关注中国的诗歌文化,看到这些图,不就像自己人骂自己人,别人看着不可笑吗?哈,我大笑,外国人他们是灰常(非常)随和滴,他们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反而会想:中国人真有想象力啊!说真话,大家都说要尊敬诗人,其实呢,不就是要我们这群学生把诗背下来了吗?为什么不换种方式去走近杜甫呢?这样画说不定可以让更多人来关注杜甫,关注他的诗歌呢!
最后总结一句,我同意这种做法,反正杜甫诞生1300周年了,庆祝庆祝一下,顺便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杜甫,不是一举两得吗?
精彩点评:睿哲小小少年,能对时事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表自己之新颖观点,为涂鸦少年们正名,真是有勇有谋!文章论点清晰,小作者思维发散,分析利弊,势如破竹,让人读来痛快至极!当然,词不达意处需修改哦!少年强则国强,睿哲,十分看好你,加油!
- 2、 读高粱《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左派》有感
读高粱《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左派》有感
《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左派》说:跑了很多工厂去看,很多人的印象是,国有单位和工厂不干活,效率多么低。这是指导思想上出现幻象的结果。随着权力分散转移,国有单位当然缺少发展空间。随着生产资料分散,国有工厂当然缺少劳动空间。缺少了劳动的资源和对象,任何单位和工厂都是效率低下的。
这是分化和瓦解劳动人民团结的手段!这点国企改革中早就实行过,也被一些不良公知阐述、利用过了!军工企业没有权力下放,并且有资源不断投入,当然受到冲击少点。这也是九十年代末,指导思想有所端正后出现的现象。如果还是用国企改革那套对付军工企业,那一样效率低下!
唯武器论是西方论调。如果武器能决定一切的话,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早就是战胜国了!f22、航母是攻心战作用大。这种攻心战对一个团结的民族是毫无用处的。越南战争那么多先进武器没有战胜越南,反倒使得美国反战群众越来越多!最后美国被自己的武器攻心战打败!美国不怕中国武器先进,而是怕一个团结的中华民族。美国不是怕毛主席一个人,而是怕毛泽东思想再造就一个团结中华民族的人!人民团结是效率最高的形式!毛主席早就看到团结起来人民力量,现在普京也体会到了这个真理!
《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左派》说:一方面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但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性质,已经从过去的带有很大独立性、单一性的状态变成今天这个局面。这是论断是基于西方思维下得出的结论。其实中国人实物商品生产力早已达到了世界第一。
因为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才引进gdp这个概念,来掩盖这个事实!gdp就是以货币价值取代商品生产总量。货币的出现本身就是让脑力劳动者获得生存资源。脑力劳动者离开货币就不能生存,这是本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生产商品的体力劳动者总是被贬低,为什么中国人生产了满足世界民众一半需求的商品,也被贬低成低素质人群的根源!脑力劳动者的主要劳动就是建立文化,建立社会生存和生活模式的指导思想并大力推广!
一些西方的附庸地域和人群为什么能够借助西方文化标准贬低中国人,甚至有时会胁迫中国人无偿的供养他们,原因也在如此!当初中国文化远播世界,那中国平常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能够把世界上大多数白银收入到中国!并出现万邦来朝、万商云集的大国盛世!
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左派》说今天尽管美欧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济上走下坡路。回顾世界历史
- 3、 读《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有感 我最爱吃薯条,所以一看到《为什么薯条这么迷人》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那么薯条究竟是为何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呢?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本。 这本书是台湾大学的张文亮教授创作的。书中的内容是以好奇心很强的武林高手草上飞和博学多思的教授之间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的。问题涉及到文学里的科学和生活里的科学两部分。张教授特别擅长将冰冷的科学变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所以,读完整本书,我在想其实这本书是在说,科学知识为什么这么引人入胜。 在26篇的妙趣横生的科学短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飞威震长板坡——心理战术的应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张飞在长板坡大叫一声中隐含的不为人所知的科学知识,令人叹为观止。首先,他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听来稀松平常的自报身份其实学问大着呢!他面对七八十万的敌人,竟先问“谁”,俗语上称为单挑,数学上称为一对一函数。再说到“敢”,对方中,有人想上,有人愿上,可符合“敢”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他采用的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心理战术作战法,吓得敌人往后奔逃,竟无人再回来。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阅读过《三国演义》,看过张飞威震长板坡的故事。可当时不过草草略过,对曹操七八十万军马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并没有深入了解。读了这一章节,我不禁拍案叫绝。不仅领略了张飞的勇敢,我还明白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科学的妙不可言。原来,心理战术如此神通广大!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阅读习惯该改改了,粗略阅读不可取! 这本书给予我最深刻的生活启迪的一章是《熨衣服有诀窍--水蒸气与纤维的互动》。上周末,妈妈想让我尝试熨衣服,我头脑中立马浮现出书中的相关内容。心想,这下真的可以学以致用了!我仔细观察着眼前的这件衬衫,努力回想书中的内容。书中提到动植物的纤维孔隙多、吸水也多,纤维在晒时水份会蒸发,所以动植物之类的天然纤维自然皱褶多,而人工纤维则相反。我迅速在头脑里做出了判断,这件衬衫应该是天然纤维。往标签上的衣服成分上一查,果然如此。接着,我就根据每件衣服标签所展示的布料种类给熨斗调温,并按书上的方法顺着一定的方向推。熨好衣服,我把衣服拿起转、挥、折、拍。这一系列的操作是为了让水蒸气较容易散走,以免背面有水蒸气余渍。如此这般,一件衣服才大功告成。然后,我如法炮制,一会儿就熨好了一大堆的衣服,真的太有成就感了,当然,也累坏了!原来,平时穿在身上平整服帖的衣服有这么
- 4、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读后感通用(4篇)
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阅读完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每当我一拿起《呼兰河传》,就再也放不下了。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融入"呼兰河"的世界。
书中讲了"我"从小出生在呼兰河。因为父母和祖母对我的十分冷淡,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跟祖父在一起,直至祖父去世。
当我读到"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不由得使"我"想起我的童年的魂牵梦绕,在童年美好的记忆中还包含着几丝对祖父的去世的伤心,还有一些牵挂。
当我读到"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任旧在人间被吹打着。"我十分同情他们,那时候科技不好,取暖工具没有。有很多人冻死在路边。而我们的衣服多得一个衣柜都装不下了,还要每个季节都买好几套新衣服。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二】暑假中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的情节十分精彩,萧红写了她的故乡:呼兰河。
80多年前在东北的呼兰河边住着许多村民,这些村民没有意义地活着,生活平平淡淡,普通普通。但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萧红,小姑娘生活十分快乐,萧红童年时和祖父在后院里生活、劳动。祖父种地,萧红在挖泥土,生活十分快乐。但不久萧红却被卖给了别人家做妻子,她还会被婆婆打骂。没多久,萧红就死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萧红的死亡不单只是婆婆婆婆的残忍,还因为呼兰河人民的生活态度。
在读这篇文章时会伴着沉痛的心情,但萧红要告诉我们的是: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重蹈覆辙。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三】书香满满的图书室,一排排整齐的图书静静地躺在刻满花纹的木头书架上。在这个书的世界里,萧红的《呼兰河传》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它只是讲述了萧红悲惨一生中唯一快乐的童年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它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又是那么动人,令萧红难以忘却,忘不了,还有她的祖父,那是一个家里唯一疼她的人,祖父就像一缕淡淡的阳光,轻轻拨开她人生中的阴影,拨开她
- 5、 为什么
有一天晚上,我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就走到床上躺下。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咦,这里的人怎么都是那么奇形怪状的,而且还奇怪在没有一个人在工作。他们都在散步、游玩、做游戏而商店里面,工厂里面,田野上面却没有一个人。可是,商店里的营业照常在进行,工厂里机器照样在开动,田野里的工作照样有机器在进行
咦,我为什么飘在了空中,而他们却能够在地上行动自如?我飘呀飘,飘到了一家汉煲店,我连忙抓住屋顶上的一面旗杆,顺着往下来到下面的客堂里。然后,我顺着墙壁往下走,终于坐到了椅子上。这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我就随口说了一声:最好来几只汉煲吃吃。啊,真奇怪,既然没有一个营业员,却在我的话刚说出口的时候,五只汉煲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为什么这样快呢?为什么没有人却一下子拿上来了?我想不管它了,既然来了,那就照吃不误,而且可以解决我现在肚子饥饿的问题。我立刻动手拿起一只汉煲吃了起来。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叫醒了我。我想妈妈为什么来叫醒我,如果让我继续在梦境中游玩,那该多好呀!
我起床以后,一直在想着这几个为什么。我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于是,我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你的心里作用罢了。因为你白天在想,晚上在梦境中就会出现。我感到还没有理解。对妈妈的解释,我还是没有弄明白。我想以后应该去找一些书来解决这一些为什么。
是呀,我们有了什么疑难问题解不开,都可以去找书来解决。请等一下,我现在就去翻书。等到我弄明白了,一定马上告诉你。
- 6、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今天看了胡适写的《为什么读书》,获益匪浅。
在论述为什么要读书时,他列举了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财产,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知识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看不懂一本书时,应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看一看更为基础的书,待功夫成熟再看会那本书。三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对第二和第三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专业人士更需要跨专业的技能。很多情况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学问能在你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启发。达尔文创作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部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经济学文章的影响。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商业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如果要达到前面两位大神的程度,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广泛的阅读。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在办公室、餐桌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不放过阅读的机会。他阅读的书范围很广,有企业年报、各种报表、传记、历史书、科普书籍等等,按他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是广泛的阅读让我致富。
另外,胡适先生也提到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指的是集、史、子、经)。胡先生对中国旧籍的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夸张。但是,结合中国现在教育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网络上有一个有些内涵的段子:中国人爱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参的后代这种事,美国人则喜欢想怎样抵抗外星人入侵。前者喜欢往后看,后者喜欢往前看。暂且不讨论这句是多么的不严谨,但这句话却刺中了中国的一个痛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不够。谈到解决的方法,胡适说:中国的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而且不少人学其他英语,早就已经达到胡适先生所说的程度啦。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下的外语,已经让大多数人迷失了学外语的目的,本科生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场和美剧。尝试广泛阅读外国文献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就在国外,不了解学科前沿,想在知识上有有用的创新是很难的。
爱因斯坦读物理学的时候,课内课程学得很一般,但是他很喜欢拜读国际上一些大师的最新发现,正是因为受到当时普朗克一篇有关量子观点的文章的启发,他才想到光电效应的解
- 7、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为什么贫穷》读后感 几个世纪前,贫穷现象乃是必然的。那些国王和王后,如果不算其城堡和珠宝,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其实也是贫穷的,他们没有享受过暖气、电话或冰箱,更不要提低脂快餐和上网。然而今天,当世界上一部分已经非常富裕了,那为什么另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富裕的世界中却始终存在着贫穷,这是困扰着所有经济学家的最难解的迷。穷国的人跟富国的人一样地聪明和富有进取精神。他强调指出,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穷国的绝大多数人过着一种没有法律保障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土地、住宅或企业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因而他们不能利用这些财产作贷款的担保。他们常常得不到供水和供电这类公共服务。 今天阅读巴菲特相关书籍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上帝对财神说:“你为什么总让富人越来越富有,而让穷人越来越穷呢?”财神回答:“富人有富有的习惯,穷人有贫穷的习惯呗。那都是因他们各自习惯而决定的。”上帝不相信,于是片盒财神打了个赌。财神在路边建了个厕所,把金元宝放在厕所里。一个穷人过来了,就要在路边“唱歌”,上帝急忙上去阻拦说这样既不文明又不卫生,前面有个新建的厕所,让他到厕所里去。穷人嘴里骂到:“你以为你是上帝就大不了啊?大爷我爱在这撒尿拉屎,你能这么着?”于是就在路边解决了,也不理会来往的行人看见。接下来,一个富人过来了,也要尿尿,虽然这是路边没有一个人,但他还是进去厕所解决,结果在厕所里见到了金元宝。 因此,除非把钱放在穷人的口袋里,不然他们的习惯已经注定他们和金钱无缘。富人则不然,他们的眼里常常能看到穷人看不到的商机以及危机,他们的思想与习惯就是起着他们致富的关键。
- 8、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为什么读书》读后感
今天看了胡适写的《为什么读书》,获益匪浅。在论述为什么要读书时,他列举了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可以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财产,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知识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看不懂一本书时,应该暂时把这本书放下,看一看更为基础的书,待功夫成熟再看会那本书。三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我对第二和第三点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专业人士更需要跨专业的技能”。很多情况下,看似毫不相干的学问能在你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启发。达尔文创作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学说,其实部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一篇关于人口增长的经济学文章的影响。
着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商业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我们应该试着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如果要达到前面两位”大神“的程度,最方便的方法莫过于广泛的阅读。股神巴菲特就提倡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在办公室、餐桌上,还是在飞机上,他都不放过阅读的机会。他阅读的书范围很广,有企业年报、各种报表、传记、历史书、科普书籍等等,按他的说法,”这么多年来,是广泛的阅读让我致富“。
另外,胡适先生也提到读什么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旧籍是经不起读的(指的是集、史、子、经)。胡先生对中国旧籍的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非常夸张。但是,结合中国现在教育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网络上有一个有些内涵的段子:”中国人爱考究着曹操是不是曹参的后代这种事,美国人则喜欢想怎样抵抗外星人入侵。前者喜欢往后看,后者喜欢往前看。“暂且不讨论这句是多么的不严谨,但这句话却刺中了中国的一个痛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不够。
谈到解决的方法,胡适说:”中国的书不够读,我们要另开生路,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而且不少人学其他英语,早就已经达到胡适先生所说的程度啦。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下的外语,已经让大多数人迷失了学外语的目的,本科生用到英语的地方,基本就是考场和美剧。尝试广泛阅读外国文献的本科生太少了,要知道,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最前沿的发现就在国外,不了解学科前沿,想在知识上有有用的创新是很难的。
爱因斯坦读物理学的时候,课内课程学得很一般,但是他很喜欢拜读国际上一些大师的最新发现,正是因为受到当时普朗克一篇有关量子
- 9、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800字-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在拜读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的过程中,让我领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尤其是书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书中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为本的经营发表我的感想。
书中第十三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到此刻所搞的经营,是一种以心为本的经营。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认识到,虽然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那么也没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东西。。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归根结底是在企业中构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员不再是受支配的雇员,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共同创造者。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成就了这天的京瓷。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对于管理者,构建团队凝聚力是多么重要。一个团队,小至两人大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如果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赖的关系,很难想像这个团体能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团队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怎样在团队中建立起心与心的彼此信赖,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讲: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但是这十个儿子互相争权夺势,一点都不团结。老国王担心自我死后,他们会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这样下去,国家必须会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这十个儿子叫到跟前,给十个儿子每人一枝箭,让他们折断。十个儿子轻轻一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断了。国王又给十个儿子每人十枝箭,这十枝箭是紧紧捆在一齐的,这回,十个儿子不管怎样使劲,没有一个人能折断捆在一齐的十枝箭。这时,国王说话了:你们就像这十枝箭,如果只凭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败,而大家团结在一齐,就会像捆紧的筷子,力量才强大。十个儿子恍然大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在一齐,力量才是最大的。
团队的管理者就应懂得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信赖能够创造出完美的一切,信赖也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生存潜力。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赖,需要管理者心中有爱,用爱走进人的内心,用真诚融化心中的壁垒,用激情带领团队去成就梦想。
- 10、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800字: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在拜读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的过程中,让我领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尤其是书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书中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为本的经营发表我的感想。
书中第十三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到此刻所搞的经营,是一种以心为本的经营。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认识到,虽然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那么也没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东西。。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归根结底是在企业中构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员不再是受支配的雇员,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共同创造者。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成就了这天的京瓷。从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对于管理者,构建团队凝聚力是多么重要。一个团队,小至两人大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如果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赖的关系,很难想像这个团体能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团队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怎样在团队中建立起心与心的彼此信赖,让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讲: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但是这十个儿子互相争权夺势,一点都不团结。老国王担心自我死后,他们会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残杀,这样下去,国家必须会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这十个儿子叫到跟前,给十个儿子每人一枝箭,让他们折断。十个儿子轻轻一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断了。国王又给十个儿子每人十枝箭,这十枝箭是紧紧捆在一齐的,这回,十个儿子不管怎样使劲,没有一个人能折断捆在一齐的十枝箭。这时,国王说话了:你们就像这十枝箭,如果只凭一个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败,而大家团结在一齐,就会像捆紧的筷子,力量才强大。十个儿子恍然大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在一齐,力量才是最大的。
团队的管理者就应懂得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信赖能够创造出完美的一切,信赖也直接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生存潜力。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赖,需要管理者心中有爱,用爱走进人的内心,用真诚融化心中的壁垒,用激情带领团队去成就梦想。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1-05-25
-
2021-05-02
-
2023-01-21
-
2023-02-15
-
2019-09-2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12-27
-
2023-02-17
-
2023-05-0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1-08
-
2023-03-16
-
2023-05-04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1-13
-
2019-10-22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