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2024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范文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推荐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

(共 2371 篇)

  • 1、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范文一

    宝玉说女子嫁了男人就是鱼眼睛,比男人更可杀。可是在第六回,我却见到了一个与人方便的周瑞嫂子,若没有她,想来刘姥姥也没那么容易借到钱。

    她帮助刘姥姥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日狗儿帮过他们,二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其实刘姥姥与她多年才只得见一面,若为了显示本事,也要找那种每年都能见一两次面的人,那才有成就感。故,帮助刘姥姥,主要是因为昔日领过狗儿的情。于是,她分三步帮助了刘姥姥。

    第一步,安排刘姥姥去见凤姐。刘姥姥此次前来,本是指望周瑞嫂子给她通个风,能见见王夫人,靠着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关系借点钱过冬,她并不知道彼时王夫人已经不管事了。倘若周瑞嫂子不为刘姥姥考虑周全,一味带她去看王夫人,想来,王夫人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必难达到目的。是以,周瑞嫂子建议刘姥姥拜会凤姐,是第一步。

    第二步,补充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又年轻,未免会嫌弃庄稼人。昔日王家知道连过宗的只有王夫人兄妹。若只照直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听了难免反感。所以周瑞嫂子在此补充,说这刘姥姥当日太太是常会的。其实刘姥姥和王夫人在此前也就见过一面罢了。周瑞嫂子在此处进行了夸张,只是为了说明,对于王夫人而言,刘姥姥是不可不见的,使凤姐认为自己也是应该见的。

    第三步,对王夫人的话加以修饰。刘姥姥来了,是周瑞嫂子回王夫人的,也是周瑞嫂子把王夫人的话带回给凤姐的。周瑞嫂子一共带回了两段话,第一段说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并且对刘姥姥补充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就怕刘姥姥不好意思开口。第二段说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细读之,这两段话深层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段的意思是,若有什么要帮忙的,就直接跟凤姐说;第二段的意思是,以前也没亏待了他们,又不是什么正经亲戚,今天既然来了,你就看着办吧。在这两段话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贾蓉来找凤姐。倘若没有这个插曲呢?那么顺着周瑞嫂子的第一段话往下进行,所得的恐怕就不止二十两银子了。就算事后追究起来,周瑞嫂子也可以

  • 2、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2000字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宝玉稍稍有了一点动静,身边的人马上就来伺候了,端来的汤不过小小饮了两口。系裤带都不用自己动手,亏自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告诉袭人之后,就强拉着了,为所欲为。袭人也是有分寸的聪明人,知道事情能不能做。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看出来袭人挺大胆的。宝玉应该不大清楚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只是知道云雨之情是什么。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外人添油加醋的闲说,怕不是成了金钏。

    作者想转了,给出一段过渡,切换到刘姥姥上来。先介绍了王家的背景,慢慢塑造刘姥姥的形象。老人家还是有智慧,做事成人的道理朴实真切。农村人的语言,更为粗放,话糙理不糙。狗儿势利眼,自己又怕丢脸,撺掇姥姥去。为什么要带上板儿呢,去见世面?省的在家里吃饭?带着小孩更容易被同情?我想是后者。

    呵,荣府的大石狮子。姥姥掸掸衣服,表示正式。蹭到角门前,真是生动形象啊,欲行又止。人家那么富贵,我如此贫贱,这么悬殊,过去我这老脸往哪搁啊,说什么话呢,不去又不行,来都来了,怎么着也得试试吧,可真的是羞啊,何异于异想天开。千思万想都融于一个蹭字上,鬼斧神工,呼之欲出。门口的家丁,有主子的靠山,说话自然恣肆一些。对卑微的平民,只是取笑。幸运的有个老年人给姥姥指明了路子,过了第一道难关。后门上有三二十个小孩子,大约都是贾家的子嗣。描写走路的样子,跳蹿蹿的,一下子就表现出了活泼的样子,好动好跳,刻画地入木三分。外线就理好了。

    说话拐弯抹角的,不至于太唐突,要慢慢引出自己的目的。先嘘寒问暖,支一些闲话。上回见面时怎样怎样,现今情况如何,再问今天来是怎么一回事。话不必点明,透露那么一些,我本应该如何如何,可是出了些事,再叹叹气,对方也就知道来意了。周瑞家的知道丈夫受过人家的情谊,不好拒绝,她也想在姥姥面前表现表现自己,说混的不差,手里头是有点权力的,尽自己的力帮助姥姥,内线的铺垫完成。恰好逢着凤姐的吃饭的空当,差不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姥姥的希望来了。

    一进荣府一回,曲折顿挫,笔如游龙,且将豪华举止,令观者已得大概,想作者应是心花欲开之候。

    地位太过悬殊,姥姥一进屋子,几乎都没见过,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新鲜异常,求天拜佛。特意说了说姥姥见挂钟的情形,惟妙惟肖。乡下人没见过,只能和自己生活中的物品联

  • 3、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800字

    《 红楼梦》中第六回的标题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节的标题中虽然说了两个事件,但是关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个情节的篇幅描写却非常的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段是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暂且别无话说。在梦中宝玉曾经得到警幻的指点说起男女之事,醒来后自己的不堪被袭人发现,便告诉了袭人自己在梦中所见,这时的宝玉还比较单纯。

    再说起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刘姥姥的女儿嫁给了一名叫狗儿的男子,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刘姥姥就跟自己的女儿女婿住在一起,不想狗儿那几日没有赚到银钱,心情不快,刘姥姥的女儿也不敢去招惹他,但是刘姥姥为人心直口快,就将自己心中想说的都说了出来,不想着狗儿却让刘姥姥带着自己的儿子板儿去王府攀亲,刘姥姥竟然也答应了,他们去了王府门口,不想那几个人根本瞧不起他们,但是其中有几个人还是好心的给他们说了周瑞家,他们便先去找周瑞,不想周瑞不在,只有周瑞的妻子文中称周瑞家的在,便找了她,周瑞家的虽然不想帮忙,但是碍于情面还是带着刘姥姥与板儿去了,刘姥姥属于乡下人,对王府里面的东西感到又新奇又陌生,在当时的社会中富者依旧是富,而贫穷的人依旧是贫穷,王府中规矩森严,想要见王熙凤一面还有经过许多人的通传,最后也是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在表面上也对他们很客气,但是最后从太太那里听来了他们根本不算什么亲戚,便心里又多了几分瞧不起,只给了他们二十两白银,的确,在他们眼中二十两不算什么,但是在刘姥姥的眼中这个银钱是非常多的。

    虽然刘姥姥在这一章节中显得有些粗俗,与华丽的府邸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皆是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能怪她,依旧记得第六回最后一句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这一句话也是总结了这一章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前半句说的是王熙凤,后半句说的是刘姥姥。

  • 4、 《红楼梦》一至二十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的第四回,早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读过,当时老师无非是强调官官相护,封建社会的腐朽云云。这次再读,读到的更多则是在籍贯回避的制度下,流官对于当地胥吏的严重依赖,以及在职官员跟地方宗族士绅之间的互动关系。清代的籍贯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朋党和割据态势的可能性;然而对于该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非本土成长的流官,往往会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隔膜,甚至一无所知,反而会加大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胥吏的依赖性。而如何处理跟地方宗族士绅势力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考量官员执政成绩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读第四回,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与秦钟相遇这段,值得细细玩味:表面上看,两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因欣赏对方而自惭形秽,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宝玉的自惭形秽是在秦钟高雅人品之下对自身人品学识的自我否定,而秦钟的自惭形秽则是指向自己的贫寒出身,不能与宝玉亲密相交。在宝玉看来,自己的所谓高贵出身是附着于自我主体之上的附带物,它使得自己不能早日与秦钟相识;而在秦钟看来,宝玉的高贵出身、华贵装着,则是宝玉主体性的一部分,共同成为自己自惭形秽的理由。宝玉因秦钟的“高雅”人品而自惭形秽,然而这种“高雅”只是宝玉一种自我投射的感觉,而所谓“高雅”的秦钟看待宝玉的方式,恰恰是世俗化的。按照自己读这段的理解,宝玉与秦钟之间的亲密,从一开始就带有错觉与隔阂,不可持续,不知书中接下来的描述,会不会映证我的判断。

    《红楼梦》第九回里描绘的多角同性关系,比同题材的娄烨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复杂多了,然而个人觉得,终归还是流于琐碎和平铺直叙,在对于人物展现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上,还是娄烨的电影明显更胜一筹。

    《红楼梦》第十一回,贾瑞跟凤姐儿之间这段调情与反调情的对话,真是绝妙非常。终于明白了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含义。没有一定的年龄和阅历,确实无法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的结局,直教人想起《金刚经》里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性的复杂与阴暗,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到终了,无非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红楼梦》里这种虚无主义的指向,让人心惊。

    《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对贾蓉的监生身份自觉没有底气、脸上无光,于是在其履历上,便写上了三代家祖的显赫身份。这样的传播策略,跟古今很多不甘于现状的普通人,假托名门之后的手段如

  • 5、 红楼梦分回读后感

    红楼梦分回读后感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甄家仆人霍启在看社火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英莲。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落魄的甄士隐带家人寄居于如州岳丈封肃家中,颇受冷遇,后被一僧一道点化出家。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上京赴考,果然高中,官封如州知府,其寻访甄士隐报恩不得,纳娇杏为妾。贾雨村后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开革。把家小安顿后,贾雨村游历四海,至淮扬病倒,盘缠不继,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年幼独女林黛玉念书。一年后,林黛玉之母贾敏病逝。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于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贾府世袭勋爵,现分两房,长房为宁国府,由贾赦执掌,次房为荣国府,由贾政执掌,贾政之独子贾宝玉衔玉而诞,不喜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贾政之母史太君健在,人称贾母(亦贾敏之母)。席后,两人正欲离开,一人从后追来并向贾雨村报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报喜之人是贾雨村昔日同僚,告知起复旧员之信。贾雨村遂请林如海转托其妻兄贾政推荐自己复职。林如海为贾雨村写荐信以报教女之因,并托贾雨村护送其女林黛玉远赴金陵。林黛玉听从外袓贾母的安排,投居于荣国府。初入荣府,林黛玉相继与贾母、贾政正室王夫人、贾赦庶女迎春、贾政庶女探春、贾赦之幼妹惜春、贾赦之儿媳妇王熙凤、贾政独子贾宝玉等见面,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赠黛玉一字2020颦颦。第二天,林黛玉早起请长辈安时,见王夫人正查看其兄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转告王夫人之妹薛夫人之子薛蟠倚财仗势杀人一案。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之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遂于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

  • 6、 红楼梦15回读后感

    红楼梦15回读后感(一)

    这个片段刻画了王熙凤狡猾奸诈、玩弄权术、嗜财如命的性格特点。王熙凤听了原委后,觉得有利可图,心里痒痒的,但外表却装作心不在焉: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可老尼失望后的一叹一语,激起了王熙凤的兴头。她立即撕下伪装,一口应承,公然索贿三千两银子。当老尼喜出望外时,王熙凤顿感过于露骨,又马上掩饰。可见她的狡猾奸诈和权术机变。为了一饱私欲,她勾结官府,倚仗权势,一纸书信送到长安府衙,要替张财主出气。结果,事没办成,反逼得金哥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王熙凤白白得了三千两银子。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至城外宁、荣二公修造的铁槛寺中。因此,这一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常。宝玉不仅随着父兄谒见了仰慕已久的北静王,而且趁着这难得的出城之机领略了许多村野风光。在乡村见到农具、纺车以及村姑二丫头,宝玉感到新鲜有趣。停灵在铁槛寺后,风姐、宝玉及秦钟并未立即回城,而是住在不远处的馒头庵中。庵中老尼告诉凤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另一家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这种事对风姐来说易如反掌,但她仍索要酬银三干两。王熙风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

    宝玉与水静王相见甚欢,水静王将皇上所赐念珠一串赠予宝玉,并劝贾政不可溺爱宝玉,以免荒废学业。出殡队伍经过农庄休整,宝玉、秦钟遇见村姑二丫头,率性可爱。后众人到了铁槛寺做法事,下榻歇息。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到馒头庵(水月庵)歇息。庵内老尼将张财主先把女儿许配守备之子,后又贪财再度许配给李家之事告诉凤姐,凤姐开价三千两,答应出面助张家摆平此事。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偷情,被宝玉撞破,成二人笑谈。又逗留了一日,众人方辞水月庵,秦钟与智能难舍难离。

    我本人非常喜欢凤姐这个人物,不过关于她的读后感已经是写过好几次,这次也就轻描淡写一下带过。

    这几回看点当然不只有凤姐,其中贾珍的表现值得一说。

    首先要说说他对秦可卿的死的反应,一是,悲痛到哭得泪人一般,甚至伤心到得了病,而且还病得不轻。第二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大办丧事丧事办了49天,闹得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

    刚开始读的时候,还以为贾珍是因为媳妇的逝世而痛心,但越认真地看,就越觉得他的这些表现,分明就是诉说着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么暧昧。

    说回秦可卿的丧礼,王

  • 7、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一:红楼梦第八回读后感

    对外汉语一班

    马竹青

    010212001

    《红楼梦》第八回读后感

    在这一回中是宝钗的第一次正式出场,这几句是关于宝钗的外貌与穿着,通过宝玉的眼睛来观察“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罕言寡言,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作者首先描写了薛宝钗的美貌和品格:标准的淑女,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之后的“罕言寡言,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则概括地写出了她装愚守拙,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这也反映出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

    宝钗要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便笑着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只见通灵宝玉上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也要过宝钗佩带的金锁来看,发现金锁上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在这一段描写出可以看出宝钗的善于心计,故意要看宝玉的通灵宝玉,其目的应该是想要给宝玉看到金玉良缘的关系。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

    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

    黛玉的到来则更加热闹,“我来得不巧了”“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可以看出黛玉的“半含酸”以及小性子、、小心眼、刀子嘴,展现了黛玉的直言直语,正是这样才使得黛玉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血有肉,富有灵气。个人觉得这里是一个伏笔,早知宝钗在你身边,我就不来了,暗示最后黛玉的结局,在书中这样的伏笔有很多。

    接着是宝黛钗第一次大篇幅的谈话并吃酒,而且最后演发了李嬷嬷禁酒、以父恐吓。这其中宝玉听宝钗的话不喝冷酒,平时黛玉也叫宝玉别喝冷酒他不听,其实这正是亲疏的区别,因为宝玉“只爱吃冷的”,宝钗是外人,好意劝他,他不好意思不听,而黛玉是自己人,自然可以由着性子来。

    在这一段的描写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大家都劝宝玉别喝酒,黛玉却说“别扫了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你。

  • 8、 红楼梦每五回读后感

    篇一:《红楼梦》读后感 五篇

    《红楼梦》读后感1篇

    提起《红楼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它却是我童年时代最为厌恶的一本书。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呢?这可要从头说起。小时候望女成凤的妈妈为了丰富我的文学涵养,便给我买了这本书。当时年幼的我沉浸在芭比娃娃和蜡笔小新的世界里,对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和整天以泪洗面的林黛玉嗤之以鼻:怎么他们那么无聊,整天无所事事呢?

    回想起我第二次读《红楼梦》,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记得那年夏天,可能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不免使我心中产生了浮躁。无聊的我正想找一些事做时,突然发现了被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心想反正现在闲着也是无聊,不如再看看这本书。这次看后,它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原本浮躁的心由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沉静下来了,不由自主的随着作者走进大观园的世界。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书中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并不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

    步入初中后,这一经典名著又被我重新品味了一次。一个是良缘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书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描写得震撼人心。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这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从这本书中我得知作者是用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来看这个世界的深处,作者批阅十载,经历了几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夹杂着童心未泯的痴和洞明世事的黠。我补习的陈老师曾问过我,你知道曹雪芹是怎样死的吗?我摇摇头,满眼迷惑的望着老师,老师告诉我曹雪芹是生于名门,但由于后来家族落魄,他写完这本书就饿死了,他写《红楼梦》一书用了十年的时间。听完后我对他的人生际遇十分同情,同时被他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他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对社会现象看得如此深刻。此后,我便深深迷恋上这本书。

    红学大师丁汝昌曾说过,《红楼梦》不读三次以上都没有发言权,它太深奥了。这本古典名著的登峰造极之作深刻的影响了我,并将影响我一生

    《红楼梦》读后感2篇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

  • 9、 红楼梦前40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40回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红楼梦》,真正的领略了一直被世人所景仰的世界文学巅峰的内涵。

    首先,我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感触颇深。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创造,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绝世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突出了她的性格之美。

    最激动人心,最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的阅读描写爱情的杂剧,那样如痴如醉的沉浸在艺术的境界里。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些混账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这样一来,林黛玉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体现在他对于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爱情,表现得非常坚贞、纯洁。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宝玉在黛玉和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做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产生在两个选择的不一致。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宝钗虽然也可爱可敬,心灵上总有一层隔膜。贾府的当权者们,即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是越来越发现宝钗符合贤惠儿媳的标准,黛玉的性格气质却隐隐含有某种叛逆性;宝钗能把对宝玉的爱,尽量克制在礼法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常说的发乎情,止乎礼;黛玉却往往作了执着的表露。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取谁做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利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环绕他们三个人的还有一大群少女少妇,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是贾迎春;远嫁的是贾探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嫁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儿;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羞忿的是晴雯,被强盗抢去的是妙玉

    正像《三国演义》的开篇诗《西江月》中提到的一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贾宝玉就是因为看破红尘,看透人间事故,所以才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红楼梦》前40回读后感范文二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

  • 10、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范文一

    《红楼梦》的书名有很多,作者曹雪芹自己在书中就用了五个,其中「金陵十二钗」便是出自书中的第五回,指书中描写的是十二位女子的故事,而其中的十四支曲子,就是指十二金钗加上整个小说故事的前因后果,寓意极深,需用心勘磨。

    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妙,有身历其境之感。 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异曲同工之妙处!

    《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着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 使其氛围富於诗意。 在短短第五回中,即有许多的判词和曲,这些皆暗示着人物在未来的结局,具有谶语性质,为一大特色。 另外,在《红楼梦引子》一曲中,有着很浓厚的悲观主义,是一种无奈、失落,对於人生意义的追求! 总之,此回中的秦氏卧室、太虚幻境、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子,皆词章华丽,有着很大的寓意,也许我的年纪还轻,需再经人生历链,方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红楼梦》第5回读后感范文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其被翻拍的电视剧,对其印象很深刻,之后又陆续的看过几遍书,适逢老师的布置了一篇评论,于是就选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写下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说其紧要,原因有三:一是此回以全书谶语式的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二是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显宝玉痴顽;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淫之说。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所托而安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十二钗册,意在警告宝玉,闺阁之中各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痴情于闺阁,忘身于孔孟之道。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将秦可卿赐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津。意在告诫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总之,近似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的痴顽。

    在此回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的另一层面意淫,这是警幻仙姑对宝玉性格的一个概括,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6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1

  • 2019-09-2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24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
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范文,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红楼梦一至六回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