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读后感6篇。
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终身的习惯,当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情绪不禁泛起阵阵涟漪。写读后感时,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新鲜感受,提出有新意的见解。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官渡之战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1)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举70万大军伐曹操,而曹操却以7万击败了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的胜负很值得探讨,在大仗之前,谋士为了给曹操壮胆,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曹操这才迎战。综合来看,曹操能赢有以下几点。1.曹操善用人。他能接受来降谋士许攸的计谋,夜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而袁绍用人严重失察,听信郭图的话中了埋伏,又听信了审配、逢纪的诬陷收田丰下狱,把沮授囚在军中,听任手下将领谋士勾心斗角,逼走了手下的大牌张合高览;2.曹操知道兵贵神速,于是起精兵来决战,粮草并不是很充裕,而袁绍兵不如曹操之精却硬要与曹操比精良,不停从田丰的话,导致失败。这也告诫我们不要以为能够万无一失的做事,一切皆有可能,不要过分的自傲,否则终成恶果自尝之。
袁绍见刘备招兵买马,就想去讨伐刘备,袁绍的谋士说,刘备不是真正的敌人,曹操才是,你应该联合孙策,一起攻打曹操。袁绍听了,就派使者陈震前去江东。
陈震回来后,说孙策死了,孙权投靠了曹操,袁绍大怒,用七十万大军攻打许昌。曹操看到夏侯惇告急,派七万大军迎敌,结果大败而归,两军在官渡对垒,相持两个月之久,袁绍的手下献计,袁绍不听。曹操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夜烧袁绍粮草,袁军军心焕散,大败而逃,曹军大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以为兵多就可以取得胜利,不听谋士之言,最终失败而归。
官渡之战告诉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轻视对手,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2)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
二○○九年五月三日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3)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
清凉山小学六(一)班
----金文博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
二○○九年五月三日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4)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 ,就派主力袭击白马 ,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 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着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5)
东汉末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在公元200年,袁绍带大军讨伐曹军。袁军攻下了黎阳,渡过黄河,包围了白马。曹操先派一支人马到达黄河,假装要渡河,袁绍听到消息后,急忙派兵阻拦。曹操趁机带兵突袭白马。将袁军杀了个措手不及,一举解除了白马之围。
袁绍闻讯,气得双脚跳。派丑文带领6000骑兵渡河追击。而曹军当时只有500多名骑兵,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危急关头,曹操命令众将士解下马鞍,放开战马,把武器丢在路上。不久,丑文带兵赶到,见曹操丢掉的战马;武器后,纷纷下马抢夺。曹操看到后,一声令下,埋伏的500骑兵一起冲出。袁军来不及抵抗,溃不成军,文丑也被俘获。
袁绍又命士兵堆土山;建高台,在上面将箭射向曹军。曹军制造出一种霹雳车,发射石头推毁高台。袁军开始半夜挖地道,企图突袭曹军。曹军发现后,切断了地道。
曹军粮食不足,想退兵,但被劝阻了。许攸建议袁绍烧了曹军的粮食。袁绍不听,还把许攸骂了一顿。于是,许攸投奔了曹操。许攸说:我军粮食很少,咱们把敌军的粮草烧光吧!好!曹操说。曹军装成袁军混进了敌军的粮草库,一把火把整个粮库烧光了。袁军只好退兵。
在这场强弱分明的战斗中袁绍为什么会输?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袁绍不采纳属下的建议,这是袁绍最大的败笔,主要体现在两处:第一处是在战前,袁绍不听田丰、沮授的话执意开战。第二处是在曹操率大军进攻乌巢之际,袁绍不听张合,高览之言,进攻曹操大营,而不救乌巢,致使张合,高览叛变,让袁绍的战事雪上加霜;第二点是袁绍指挥不利,导致颜良、文丑过早被关羽斩杀,以至于最后无将可用;第三点是袁绍不能够充分信任其手下,导致许攸叛变,唆使曹操派兵火烧乌巢;当然,曹操获胜的原因也有两点,第一点是他能稳定军心,第二点是曹操能知人善用,最终取得了成功。
官渡之战向我证明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俗语。我们要向这一战中的曹操学习,知人善用,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官渡之战读后感(篇6)
《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要数官渡之战: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官渡摆开了阵势。此时,袁绍号称有十万大军,而曹操人马很少,力量对比悬殊。经过几次交战,袁绍不仅没占上风,反而损失了几员大将。袁绍气急败坏,要与曹操决一死战。谋士沮授劝袁绍与曹操开展持久战。因曹操兵少而粮草将尽,人心惶惶,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曹操败下阵来,不少百姓都纷纷投奔袁绍。曹操正焦急万分之时,听说许攸前来投奔,高兴地赤脚相迎。最终曹操听从了许攸烧毁敌人的粮草的建议,把袁军全面击溃,缴获了大量的粮草与辎重,并占领了大片的领土。
读完官渡之战,我对替解决曹操燃眉之急的许攸肃然起敬,也对曹操在人马匮乏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打败拥有十万大军的袁绍由衷的敬佩。也让我明白: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不能不战而退。要知道,再强大的敌人,也会有破绽,也会有致命的弱点。在危险面前,我们不应该手忙脚乱,乱了方寸。应该要沉着冷静,安静的思考破敌地方法。想到这里,想着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感到厌恶。这充分显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能。正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此,我们要像许攸一般,拥有超凡的智慧。在强敌面前不服输的精神。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官渡之战的读后感
篇一: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
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地位;而拥兵自重的袁绍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实力强大的袁绍反遭失败?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袁绍集团:
1、战争的不正义: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发动这场战争。
2、指挥失误:
a: 曹操栖息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
b: 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 c: 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
d: 曹操决定打刘备的时候,这个时候田丰是建议袁绍袭击曹操的,袁绍说什么呢?你看我这个小儿子正生病呢,发高烧,打什么仗啊?
3、用人不当
a: 谋士:田丰、许攸。忠臣:审配、逢纪。统率:颜良、文丑。 田丰:考虑问题、做出判断都很对,但脾气太硬,老是顶撞上级,老顶撞上级的人是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议不会被袁绍采纳。
许攸:鬼点子很多的,但很贪婪。
审配:忠诚度很高,但想问题很狭隘,考虑不周全。
逢纪:忠诚度高,但很霸道。
b:袁绍对人才的态度:
袁绍用人的很简单,凭一时兴起,谁拍他马屁他高兴,谁提意见他讨厌谁。田丰不断地提些建设性的意见,却下了大狱,沮授也不断地提意见,却把他冷落在一旁。袁绍喜欢郭图这样会拍马屁、阿谀奉承的人。
袁绍不清楚自己的手下每个人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长处、哪些短处,不能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4、家庭状况:
窝里斗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中子袁熙,小子袁尚,袁绍喜欢袁尚,因为袁尚长得漂亮,于是决定立袁尚为接班人。三个儿子一个外甥,他就把他这四州分了,把小儿子袁尚留在自己身边住在冀州,然后剩下的三个州一个州派一个人去,袁谭,袁熙,高干是个外甥。
沮授又反对,如果一个人拿到手,大家都不抢了。你现在这个做法等于是把这个兔子放到十字路口来了,能不窝里斗吗?袁绍不听,结果他死了以后他的长子袁谭和他的三子袁尚两个人就打起来了,他的谋士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
5、袁绍的性格:
表面上看起来风流儒雅,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宽以待人,但是
骨子里面是猜忌别人的,是忌妒别人的,是很刻薄、很尖刻的,很狭隘的,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风光,容不下别人比自己聪明,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正确。
6、对待战争的结果:
不反思为什么失败,不会去总结,反而责怪下属。
曹操集团:
1、战争的正义性。
2、用人高出一筹:
a、德才兼备 唯才是举: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提出一个说法,只要是一个人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
b、重用清官 不避小贪:
崔琰、毛玠,这两个人德才兼备,崔琰和毛玠道德品质高尚,曹操非常敬重甚至敬畏的,曹操对毛玠是敬重,对崔琰是敬畏,每次见到崔琰曹操都要肃然起敬啊,曹操委任他们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重用。
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特别爱占小便宜的,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工作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他干这个事,结果被罢了官,被人检举了以后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碰见丁裴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饼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
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
c、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曹操三征张秀,一征时张秀投降后又反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昴(曹操元配丁夫人,为此与曹操大闹,从此离开曹操,在娘家渡过后半生。),杀了曹操的爱将典伟。后张秀投降曹操,反而重用张秀,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对于背叛自己的人,曹操的处理方法: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叫毕谌,毕谌的家人被张邈扣留了,张邈和曹操原来也是一起的,后来翻脸了,那么毕谌的家人都在张邈手上,毕谌在曹操手下就不安心了。曹操就跟毕谌说,你老婆孩子都在张邈那儿,我看你还是到张邈那儿去吧。毕谌跪下来磕头说,毕谌决不背叛曹公,曹操也很感动,流下眼泪,谁知道一转背毕谌就跑了。跑了以后最后曹操和张邈作战把张邈打败了,毕谌做了俘虏,曹操并没有杀他,还派他去做官到孔夫子的老家鲁国去做个丞相。
d、抓大放小 不拘小节
文聘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驻守北方。刘表死了以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接班,这个时候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南下,刘琮马上就投降了曹操,然后跟文聘说我们一起投降曹操吧。文聘不去,一直守着,一直到曹操南下过了汉水,文聘才去见曹操。曹操这个时候就半开玩笑地说,文聘兄,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曹公啊,我原来是跟随刘表——我是跟随刘表报效国家的人,我没有做到这一
点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住我那个地方,以便既无愧于地下九泉的人,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我是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来见你的,我哪有心思、我又哪有脸面早早地来见你呢?说完号啕大哭。曹操一听,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下眼泪,然后说文聘你是个忠臣,任命你去做江夏太守。于是文聘就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干几十年,当然他的爵位步步高升,由关内侯而亭侯,而乡侯,而县侯,侯爵的爵位是升上去了,但是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操守住了这个咽喉要地,击败了关羽,击败了孙权。那么曹操看重文聘的是什么呢?大节,忠啊,忠就是一个最大的道德。
曹操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叫做郭嘉,他可能行为是不太检点的,多次被一个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叫陈群的当众指责,郭嘉依然故我。曹操也信任如故,但是同时曹操又奖励陈群,就是曹操既不去处分郭嘉和干预郭嘉,也不去指责郭嘉,也不要求郭嘉改正他的私人生活行为不检点的这样一个缺点,同时他又对陈群说你这样是对的。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道德的底线,结果是满朝都是小人,这是曹操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道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操又明白另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能纠缠鸡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
3、对待战争的结果:
曹操一征张秀时,张秀投降后反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昴与爱将
篇二: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
官渡之战引发的思考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他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地位;而拥兵自重的袁绍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实力强大的袁绍反遭失败?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袁绍集团:
1、战争的不正义: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发动这场战争。
2、指挥失误:
a: 曹操栖息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
b: 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 c: 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
d: 曹操决定打刘备的时候,这个时候田丰是建议袁绍袭击曹操的,袁绍说什么呢?你看我这个小儿子正生病呢,发高烧,打什么仗啊?
3、用人不当
a: 谋士:田丰、许攸。忠臣:审配、逢纪。统率:颜良、文丑。 田丰:考虑问题、做出判断都很对,但脾气太硬,老是顶撞上级,老顶撞上级的人是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的,所以他的正确的建议不会被袁绍采纳。
许攸:鬼点子很多的,但很贪婪。
审配:忠诚度很高,但想问题很狭隘,考虑不周全。
逢纪:忠诚度高,但很霸道。
b:袁绍对人才的态度:
袁绍用人的很简单,凭一时兴起,谁拍他马屁他高兴,谁提意见他讨厌谁。田丰不断地提些建设性的意见,却下了大狱,沮授也不断地提意见,却把他冷落在一旁。袁绍喜欢郭图这样会拍马屁、阿谀奉承的人。
袁绍不清楚自己的手下每个人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长处、哪些短处,不能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4、家庭状况:
窝里斗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中子袁熙,小子袁尚,袁绍喜欢袁尚,因为袁尚长得漂亮,于是决定立袁尚为接班人。三个儿子一个外甥,他就把他这四州分了,把小儿子袁尚留在自己身边住在冀州,然后剩下的三个州一个州派一个人去,袁谭,袁熙,高干是个外甥。
沮授又反对,如果一个人拿到手,大家都不抢了。你现在这个做法等于是把这个兔子放到十字路口来了,能不窝里斗吗?袁绍不听,结果他死了以后他的长子袁谭和他的三子袁尚两个人就打起来了,他的谋士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
5、袁绍的性格:
表面上看起来风流儒雅,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宽以待人,但是
骨子里面是猜忌别人的,是忌妒别人的,是很刻薄、很尖刻的,很狭隘的,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风光,容不下别人比自己聪明,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正确。
6、对待战争的结果:
不反思为什么失败,不会去总结,反而责怪下属。
曹操集团:
1、战争的正义性。
2、用人高出一筹:
a、德才兼备 唯才是举: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提出一个说法,只要是一个人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
b、重用清官 不避小贪:
崔琰、毛玠,这两个人德才兼备,崔琰和毛玠道德品质高尚,曹操非常敬重甚至敬畏的,曹操对毛玠是敬重,对崔琰是敬畏,每次见到崔琰曹操都要肃然起敬啊,曹操委任他们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重用。
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特别爱占小便宜的,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工作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他干这个事,结果被罢了官,被人检举了以后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碰见丁裴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饼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
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
c、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曹操三征张秀,一征时张秀投降后又反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昴(曹操元配丁夫人,为此与曹操大闹,从此离开曹操,在娘家渡过后半生。),杀了曹操的爱将典伟。后张秀投降曹操,反而重用张秀,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对于背叛自己的人,曹操的处理方法: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叫毕谌,毕谌的家人被张邈扣留了,张邈和曹操原来也是一起的,后来翻脸了,那么毕谌的家人都在张邈手上,毕谌在曹操手下就不安心了。曹操就跟毕谌说,你老婆孩子都在张邈那儿,我看你还是到张邈那儿去吧。毕谌跪下来磕头说,毕谌决不背叛曹公,曹操也很感动,流下眼泪,谁知道一转背毕谌就跑了。跑了以后最后曹操和张邈作战把张邈打败了,毕谌做了俘虏,曹操并没有杀他,还派他去做官到孔夫子的老家鲁国去做个丞相。
d、抓大放小 不拘小节
文聘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派他驻守北方。刘表死了以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接班,这个时候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南下,刘琮马上就投降了曹操,然后跟文聘说我们一起投降曹操吧。文聘不去,一直守着,一直到曹操南下过了汉水,文聘才去见曹操。曹操这个时候就半开玩笑地说,文聘兄,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曹公啊,我原来是跟随刘表——我是跟随刘表报效国家的人,我没有做到这一
点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住我那个地方,以便既无愧于地下九泉的人,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我是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来见你的,我哪有心思、我又哪有脸面早早地来见你呢?说完号啕大哭。曹操一听,肃然起敬,也陪着流下眼泪,然后说文聘你是个忠臣,任命你去做江夏太守。于是文聘就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干几十年,当然他的爵位步步高升,由关内侯而亭侯,而乡侯,而县侯,侯爵的爵位是升上去了,但是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操守住了这个咽喉要地,击败了关羽,击败了孙权。那么曹操看重文聘的是什么呢?大节,忠啊,忠就是一个最大的道德。
曹操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叫做郭嘉,他可能行为是不太检点的,多次被一个负责纪律检查的官员叫陈群的当众指责,郭嘉依然故我。曹操也信任如故,但是同时曹操又奖励陈群,就是曹操既不去处分郭嘉和干预郭嘉,也不去指责郭嘉,也不要求郭嘉改正他的私人生活行为不检点的这样一个缺点,同时他又对陈群说你这样是对的。曹操心里非常清楚一点,就是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如果你不坚守道德的底线,结果是满朝都是小人,这是曹操要表扬和肯定陈群的原因,就是陈群你坚守道德的底线,你批评作风不正派、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是对的!但是曹操又明白另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能纠缠鸡毛蒜皮,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有错误、有毛病,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做。
3、对待战争的结果:
曹操一征张秀时,张秀投降后反叛,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昴与爱将
篇三:读后感
读三国,读智慧!
大汉衰微,群雄并起,拥兵割据。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乱世中,各诸侯都对天下垂涎不已。看三国后,我心似付之于沙场,体会那畅快淋漓的厮杀,但我更喜欢品尝三国独有的智慧!因为要一统天下,不仅要兵将驰骋沙场,奋力拼搏,跟需要那能知己知彼,洞察天下大势的谋士替其主公出谋划策,在那敌后战场展现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那纷乱的年代,是否只要拥有兵力,就能够一统天下呢?我想未必,除了兵、钱、权,更重要的是要有谋略。
当那袁绍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到官渡时,曹孟德并不惧怕。他不害怕,就是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心中暗藏韬略,只待那一场与袁绍的大战到来,曹啊瞒以其谋略,迎许攸,并听取了他的意见,夜袭袁绍大军的屯粮处乌巢,最后赢得了后世称颂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可见并不是拥有兵马数十万,城池百座,就能过夺得天下,应该以谋略为主,这正是《三国演义》吸引读者之处。
还有那场赤壁之战,也是典型的智慧的碰撞。但这次佣兵数十万的是曹操,兵败的也是曹操。在那长江南北岸,曹操的大军和孙刘联军相互对峙,兵未动而先斗智,兵不厌诈,曹操一生被称为奸雄,奸计众多,但他还是斗不过周瑜和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设下苦肉计,迫使曹操相信黄盖的投降。诸葛亮巧借东风,助东吴水兵火攻曹操大军,取得大胜!兵力战船数量的悬殊,此刻已不再是胜战所需的。
读三国,读英雄!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遍天下英雄,而得到曹操认可的就只有他自己和刘备!
漫步于三国这段历史长廊,我并不认为属于三国的英雄就只有曹操和刘备。不可否定的是曹操拥有过人的智慧与远大抱负,他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虽然显得有点狂妄,但足以证明其对自己的肯定!因此他也得以立足于乱世当中,并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为天下一统奠定基础。
刘备与曹操则截然不同,刘玄德以仁义治天下,在弃新野城时,刘皇叔也不会弃新野城中的百姓于不顾,冒着被曹操军队追杀的危险,他也照样坚持。在曹操为父报仇而率大军来到徐州城门前时,其他各镇诸侯都坐视徐州牧陶谦与曹军发生战事,唯有刘备领了几千人马前来营救徐州。陶谦三让徐州城,到最后在全徐州城的百姓苦言相劝下,刘备才担任徐州牧。当曹操发布剿贼檄文,率兵将要攻打袁术时,也只有刘备带着自己的兵马前来。刘备凭借其仁义,立足于乱世,堪称英雄。
关羽,我最为敬佩他,他忠厚与知恩图报的品性是他作为英雄的资本,此外它还拥有一身好武艺,无惧于战场,温酒斩华雄,更有那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典故,这都是其英雄事迹。在与刘备失散后,曹操使尽各种方法,对云长可以说是恩威并至。但无论曹操再怎么对关羽赐金封侯,豪宅美女赏赐不断,关羽始终是关羽,他不为金银钱财所动,因为他心中还存有一份桃园情谊!他心中仍旧盼望着能早日与兄长相会!这便是其英雄品性!
孙权,东吴之主。孙仲谋年少承继父兄的伟业,撑起了江东的半边天,可谓是英雄出少年,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孙权之臣,周瑜,也同样有勇有谋,但却过于恃才傲物,更容不下比自己聪明的孔明,虽如此说,但他还是三国时期的一名英雄人物。
诸葛亮已智谋立足于乱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智算华容道??英雄者,并非一定战场上的猛将。智谋甚至能够抵上十万雄兵。诸葛亮竭尽其能辅佐刘备,在我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位英雄!
赵子龙单骑救阿斗,张允设下美人计,除掉国贼董卓,他们也是乱世中不可多得的英雄。
读三国,读以致用
在《三国演义》中,忠善奸恶,是非黑白,读后自然明了,但我们应该学习其中的精髓,
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杨名千秋万代,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哪些人遗臭万年,他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官渡之战"读后感150字
官渡之战读后感150字
我认为官渡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他讲述的是袁绍带领着70万大军去讨伐曹贼,而曹操在官渡迎战,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曹操只带几万人马却把袁绍的几十万人马打的溃不成军.那是因为曹操聪明过人,善于用心计.比如说在大战之前,曹操了解到袁绍背东朝西,可以利用太阳光的优势,所以请袁绍喝茶来拖延时间,等太阳光对曹方有利时,曹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互让大笑起来,刚回到阵营便让弓弩手放箭,由于太阳光十分刺眼所以袁方军士来不及准备被射到了一片......
在袁绍溃败以后许攸给袁绍建议,袁绍非但不听,还觉得许攸在害他,还要把许攸杀掉,许攸实在忍耐不下便投靠了曹操,曹操一听许攸来了鞋也没穿边去迎接,由于许攸的帮助,曹操大破袁军.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便憎恨袁绍的袁绍的多疑无知,称赞曹操的机智过人.
通过这场战役我学会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在逆境中转败为胜!
鹿死谁手,决战官渡——三国读书笔记之官渡之战
鹿死谁手,决战官渡——三国读书笔记之官渡之战
现在看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只有四个字形容,以少胜多。经此一役,曹袁二人之性格,指挥力、决策力对比可谓一目了然。
以少胜多并非是兵法常态,以多欺少才是正确路线。为什么袁绍拿了一手好牌,反而输的如此惨烈?这个我们要从头说起。袁绍一方,对于是否出兵,谋士团成员的意见是相左的。
田丰认为现在不宜大动兵戈,要等时机。而逢纪认为咱们主公行的是仁义之师,有什么不能出兵的呢?
结果逢纪胜出,田丰被关进打牢闭门思过去了。行兵到阳武,沮授也因提出“咱们兵多而不精,建议以守为战略主线”策略被关了禁闭。
战役还没开始呢,袁绍就自断双臂。
反观曹操这边的情况,虽然大家心存恐惧,但是高层却意见统一,只有一战。荀攸提出看法,就是速战,咱们的粮草拖不起啊。
两军对阵,曹操说我奉旨讨贼,袁绍说我奉衣带诏讨贼。一言不合,开打呗。结果曹老板,这一仗大败,只好退守官渡。两军开始了,斗智斗勇的拉锯战。袁绍这边推土成山,向曹营射箭,曹军造了霹雳车,反击袁军。袁一计不成,又想挖地道,也被曹军所破坏。
这个时候,曹老板撑了两个月,军粮捉襟见肘,谋生了想要撤回许都的想法,写信咨询荀彧。
荀彧一言点破天机,我们就这么多人,竟然跟袁绍对峙了两个月没有被打败,不正说明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撤?只要坚持总有机会。故事的转折要从曹操部将徐晃的手下抓获了袁绍细作,得知韩猛要押送粮草送到军中。徐晃的办事效率还很可以的,顺利的烧掉了韩猛的粮草。
这个时候审配,向袁绍建言,行军打仗粮草为重,一定要重兵把守才可。
袁绍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派爱喝酒的淳于琼前去驻守乌巢。而曹操这边粮草也已经告急
曹操写文书给荀彧让他置办粮草事宜。可是,这书信却没有送出去,最终落到了许攸的手里。
许攸很高兴,这么大一馅饼落我头上了,赶紧去袁绍处,建议袁绍去攻打许昌。
袁绍半信半疑,觉得这会不会是曹操设的一计呢?正说话间,审配派人送来了许攸贪赃枉法纵容亲人的书信。袁绍大怒,就你这种人还来我这里献丑,不杀你就不错了,还不滚蛋。许攸郁闷之下,投靠了曹操。曹老板生死存亡之际,自然是礼贤下士。在坚持用人不疑的情况下,亲自带兵前去乌巢劫粮,留下众将看守军营。淳于琼喝的不省人事,乌巢顺利被劫。袁绍一方看到乌巢被劫,又产生了意见分歧。
张郃认为应该前去救乌巢,而郭图认为劫粮曹操必定亲自前去,不如趁此时攻打曹操营寨,肯定一打一个准。
双方争执不下,袁绍采取了你们都对,我都听的策略,既派蒋奇前去救乌巢,又让张郃、高览前去攻打曹营。结果蒋奇被杀,张郃、高览攻打也不尽顺利。
郭图怕张郃回来找自己对证,设计离间张郃、高览与袁绍的关系,只是两人投降曹操。
事情到此,胜败已分。袁绍带着800余骑仓皇渡河而逃,而曹老板大获全胜,犒劳三军军士。至于袁绍逃走后的故事,只能放下下一篇中来说。作者:秦少白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作文
读《三国演义》之《官渡之战》有感清凉山小学 六(一)班 ----金文博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 ,就派主力袭击白马 ,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 。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 ”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从近代来看,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为之而奋斗终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个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一言以蔽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要奋斗自己的人身,就像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只有立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付出一切,年华才不会虚度。二○○九年五月三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我们来分析一下官渡之战的胜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且说袁术作死了自己,还连累一家老小被徐璆杀掉,这位临死还帮自己一家老小领盒饭,敬业啊。
传国玉玺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曹操所得。刘备知道袁术已死,让同来的朱灵、路昭回军复命,自己却不肯再回许都。自己上表奏明朝廷,留军马以保徐州。
曹老板手下谋士出主意,让车胄趁机杀掉刘备。车胄,觉得这事得找人商量商量吧,于是传来陈登商议此事。
哥哥哎,你找谁商量不行啊,非得找陈登商量。不商量还有机会活,一商量唯有死矣。陈登转脸就泄密给关羽张飞,关二爷的刀何其快也,车胄身亡。
刘备后到,一看彻底郁闷了。本来还能装装好人呢,这下好了彻底划地绝交了。怎么办,肯定得打架啊?打架没问题,问题是打不过。陈登这个时候跟刘备出主意,求救于袁绍!消息传到袁绍那里,却是各执一词乱成了一锅粥。
田丰认为,连年征战应该修养生息,而送俘虏给天子。送不过去,就找到曹操挡路的理由。同时屯兵黎阳做好准备,三年大事可成。审配认为,我方这么强大,为什么要坐失良机等这三年。
额,你他妈不对!你他妈才不对!哎,擦,别打我脸。最后许攸、荀谌(chén)正好从外面回来,袁老板觉得他俩有主意让他俩说,他俩异口同声的说打呗。好,袁老板终于下定决心,领兵三十万,发檄文提兵黎阳!
曹老板大怒,不回来也就算了,还杀我的人马夺我城池。派王忠、刘岱打着自己的旗号前去攻打刘备。对于袁绍的处置,却也有不同意见。孔融认为袁绍兵强马壮、文武众多,只能求和。
而荀彧却一言指出了袁绍团队的致命缺点,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兼容,必生内变。历诋众谋士之短,但确中其病。可见知己知彼,不独能知彼之主,亦能知彼之辅也。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既然如此,曹老板也下定决心打他个天翻地覆吧!谁想到袁绍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手下谋士不和不思进取。袁绍心里泛起了嘀咕,也不思进兵。曹老板一看,不打啊,不打我回家吃饭了啊。自己引一军,回许都去了。
再说刘备这边,听说打着曹操大旗的部队打了过来,心里吓的一哆嗦不知虚实不敢妄动。刘岱、王忠在离徐州一百左右扎营造饭。曹老板忽然下令让他俩攻打徐州。
刘岱、王忠这两位也是一哆嗦,人的名树的影刘备哪有这么好打。两人相互推脱,最后竟然抓阄表决。最后倒霉的孩子王忠,中奖了。没办法,王忠只能带着一半兵马前去攻打徐州。此时,陈登已经猜出曹操不在军中,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后,商议由关二爷前去探听虚实。
这一次还好,关二爷刀下留人,把活的王忠抓了回来。王忠,名字很忠,身体却很诚实。面对这敌人的严词拷问只有三个字,我全招。曹丞相只是让我们来当疑兵的,很痛快的就出卖了曹丞相。
二爷抓了个活的,张三爷岂能落后于人啊。张飞再三要求,前去活捉刘岱。刘岱,当年也是虎牢关伐董时候的一镇诸侯,不可小瞧啊。张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不信就去试试吧。刘岱听说王忠被抓宁可天天听着张飞在阵前哭爹骂娘,也不肯出去迎战。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张飞破天荒的开始用计了。苦肉计,当然了苦的是一个小兵。张飞传令晚上十点钟左右,前去劫营。自己却装作喝酒酊酩大醉,很理所应当的打了士兵,士兵又恰巧跑到了刘岱营中,后面就不用说了吧
刘岱终于和王忠重逢在刘备营中。现在袁绍不打,刘备自己也撑不住啊。
没办法,只能装死装无辜的自己跟丞相是一心啊,还放刘岱、王忠回家。自己却做好了准备,兵分几路互为掎角之势。
喜欢《官渡之战读后感6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官渡之战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