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后感魅力课堂通用。
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作品里精彩的文字打动了无数读者,此时选择动笔把心中的所想记录在读后感呢,可以最大限度记录自己切身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阅读作品后的感想呢?或许"读后感魅力课堂"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1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这本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满的真诚。赵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另外,书中从国际环境、时代需要、教师使命三方面指出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应具有教育魅力,从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谈到到中国自古到进的着名教育家们的教育魅力,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魅力。教育魅力让教师从理论、行为、精神上引领学生求真、求知、求实,学生乐于接受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的引导。
赵希斌老师还在本书的第八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实践、思考。
一、学习——教育魅力提升首部曲。因为学习,再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教育魅力提升二部曲。不少特级教师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魅力,都是因为他们立足于实践。正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他们的学术建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根牢牢地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正行正学,将实践的成果内化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三、思考——教育魅力提升三部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2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3
这本书分别从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形式两方面出发,甄选教师们的经典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为案例,并针对案例进行了教学延伸,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说明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这些艺术和方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加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更加高效。其中提到的孙振教授对《济南的秋天》的文本解读让我佩服教学之美;对钱理群教授在《雷雨》中的注解深深感叹教学的内涵之深;特别对作者提出的“引”、“问”、“比”、“动”、“趣”五字教学形式分析感到收获颇丰,同时感受到教学之灵动。
首先,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丰富厚重的文化知识底蕴。
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上学和工作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每个老师的的份内工作。当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有了困难,有了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时候,如果此时的老师表现出的是茫然不知所措,学生会怎么看待?反过来,如果老师寥寥数语、简单的一指一点,在学生看来复杂的问题已被老师迎刃而解,学生什么感想?除了佩服还能是什么!平时与学生聊天中,你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学生的问题放在科学、专业的层面给学生以正确指导,学生会怎么看待你?学生问了你一个超出你专业的问题,而你跟他解释的头头是道,他会怎么审视你?他会为你所拥有的渊博的学识而折服,并且会产生一种向你学习,以你为榜样的冲动!这不就是你的魅力吗?
其次,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名老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何谓先进?就是最适合于学生,最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方法。课堂上,如果学生一个个都沉浸在你为他们创设的情景当中——他们认真地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感受着你的情感变化,思考着你的每一个精心设置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自由的漂浮于海面之上,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惬意!下课后,他能够回味刚才的课堂!你还怕自己没有魅力?课堂上吸引他们的,正是你高超的技能,正是你的教学魅力!
再次,课堂的魅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风格魅力。
有魅力的老师应该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学生认为有思想个性的老师与众不同,对你往往会信任甚至尊崇。老师应该思想深刻灵活,观念新不刻板,幽默风趣。这样的教师,处理教材才会灵活大胆,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老师向学生传播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应该是进步、文明、正义的道德品质。要给学生这些道德品质的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渗透良好的品德教育,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细细品味,深刻领悟每一篇文章的思想教育内容,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借用书中的话:每一节课都是我们的作品,这作品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勇气和力量。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4
寒假读《魅力课堂》一书,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握教学形式一辑中“好问题驱动教学”一章,因为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实际遇到的问题。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笼统地写:讨论什么什么问题,但却甚少思考如何表述这个问题。比如在上木材这一课时,我想让同学们交流木制家具的优点,于是我直接问他们:木制家具有什么优点?孩子们倒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思考并说出了木材的一些特点,但却没有孩子提及易加工这个优点。绕了半天,只能由我说出。课后我反复思考,若想让孩子们想到易加工这一点,我不妨带一些精美的木制雕像,将他们与普通的铁片作比较,孩子们可能更容易理解。
或许这就是《魅力课堂》一书中说的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书中说“各种现象一旦进入我们的视野,就会成为思考的对象,这也是人类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本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有选择地、高质量地向学生呈现各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源于生活,要向一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问为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凭空抛出这些个问题,最好能将现象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现象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又让我联想到在上“橡胶”一课时,我们请学生说说橡胶的特点。但如果光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如果给他们呈现一些橡胶制品,比如橡胶手套、各种球类、有橡胶包裹柄的老虎钳时孩子们马上就会豁然开朗,联想到橡胶有防水、耐磨、有弹性、是绝缘体等特点。
在赵希斌老师的书中我也了解到一些提问的误区。基本都是新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被当作道具。很多时候,为了课堂效果,老师们总爱提一些学生早已知道且没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根本不在意学生回答什么,学生及其思考被当作道具,而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本也用不到。”这样的问题大可被删去。又有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的现象。赵老师也为我们分析了原因。概括地讲有三个原因,一是问题不知所云,二是问题链条太长,三是问题太琐碎。我想,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把问题讲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琢磨提问方式及内容,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角度思考。其次,在提出多个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点题”。也许教师的备课应该也如作文一般,抓住中心思想,给学生设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不时地点一下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既要利用问题锻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又要注意将他们拉回课堂的关键点。
《魅力课堂》一书中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如何引生入“胜”,如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想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且学且教,多反思,多实践,让自己快快成长!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5
《魅力课堂》是从把握教学内容和把握教学形式两大部分来阐述高效与有趣的教学,阅读后引人深思,受益很多。
读完《魅力课堂》后,让我觉得高效有趣的教学应该要做到“345”。这“345”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三个阶段;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包括特殊课型,如英语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还有如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
“345”从广义上分析:
(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
(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但是不管什么课型,我认为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什么是课后提升?只是课后吗?讲完课要求当堂生成算不算课后?课的结尾算不算课后?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假如每门学科,都在所谓的课后布置提升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怎么减下来?还有四个环节中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检测”,我就很不同意这个提法,这个提法说明这个人的观点还没有跳出那种“口耳相传”“手把手进行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开始教师导入新课,最后进行达标检测,现在学习方式变了,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讲点拨部分,我们要求及时反馈,堂堂清,试想,自主学习环节后是否应有跟踪练习,合作探究环节后是否也应有一个检测练习,精讲完以后是否也应及时跟踪一个检测练习,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巩固练习,问题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应该把“巩固检测”改为“巩固拓展”。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正确,宽泛,灵活理解“课后提升”这个名词。
我觉得“345”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魅力课堂读后感范文
《魅力课堂》一书中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如何引生入“胜”,如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想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且学且教,多反思,多实践,让自己快快成长!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这本书中给我冲击力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满的真诚。赵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另外,书中从国际环境、时代需要、教师使命三方面指出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应具有教育魅力,从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谈到到中国自古到进的着名教育家们的教育魅力,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魅力。教育魅力让教师从理论、行为、精神上引领学生求真、求知、求实,学生乐于接受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的引导。
赵希斌老师还在本书的第八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实践、思考。
一、学习——教育魅力提升首部曲。因为学习,再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教育魅力提升二部曲。不少特级教师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魅力,都是因为他们立足于实践。正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他们的学术建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根牢牢地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正行正学,将实践的成果内化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三、思考——教育魅力提升三部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魅力教师如何*呢?从“*”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学识*、语言*,还是教学*,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创建魅力课堂》读后感
每个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学方式与教学成果也就大相径庭。读书也一样,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与文学风格不同,阅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喜欢的书籍会认真阅读,甚至可以细读很多遍,每读一遍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书也会倍加珍爱。初拿到教师培训书籍《创建魅力课堂》,可以说不是很感兴趣,想象此书是枯燥的,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当我阅读“前言”时,被其中一段话所吸引:“以学定教,还课堂于学生,促进课堂生成,师生共同成长”。透过前言,可知书中灵魂所在。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有魅力的课堂呢?以前虽没有认真、系统地思考过,但也有一些零星的记忆与探讨。“魅力”,就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如果一个教师有人格魅力与教学魅力,就会吸引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新颖实用、清晰而不刻板。它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全新的教学方向,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具有高品质、高品位的教学。现将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以学定教本书中提出的“以学定教”。
是让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让“学生走向老师,还是让”老师走向学生?谁更重要?带着这些思考,让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多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目的、有针对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动脑、动手,亲身体会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而不是被老师填鸭式教育,意在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享受快乐,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二、还课堂于学生“还课堂于学生”是魅力课堂的本质。
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传统教学方法是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占的时间过多,甚至满堂灌,学生只是“录音机”或“打字机”,很少有时间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根本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就抹煞了学生自由表达与发挥的个性,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权利。教师对学生说的话往往是一言九鼎,这样就压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与个性的发展。现在我们的魅力课堂要求是:
(1)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争论,去总结,在学习体验中提升与发展。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进行思考,做到真正的动起来,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2)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
(3)把机会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问的机会,讲的机会,写和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活泼成长和发展。
三、促进课堂生成“促进课堂生成”是魅力课堂的灵魂,是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处理的灵活、创新部分。
要让学生们敢于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平时应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老师——亦良师、亦益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阐述对事物的不同观点,老师要充分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论点,也就是不同的看法。预测生成的事件和方向,并直接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加以引导,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思维高度,培育创新思维,把魅力课堂转化为新的课程资源。
四、师生共同成长“师生共同成长”是实现魅力课堂的目标。
首先要提升学生们的幸福指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育成功的品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教学中,要树立平等理念——师生平等。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换,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用学生的经验去学习,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说明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师生都进入一种主动成长的境界,彰显个性,演绎出生命的魅力。
以上几点是推进实现魅力课堂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更应该加强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自身形象的培养,教师有魅力,课堂才有魅力。我们要懂得追求美、体现美,善于总结与思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们。高效的教学目标,配合有趣的教学过程,尽量做到爱心与智慧相结合、方法与策略相呼应,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努力吧同仁们,让我们内心深处坚守住那份教育的理想,让我们的中国式教育早日生机勃勃,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魅力课堂课读后感
魅力课堂课这本书分别从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形式两方面出发,甄选教师们的经典教学设计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为案例,并针对案例进行了教学延伸,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说明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魅力课堂课读后感,欢迎阅读。
魅力课堂课读后感【1】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这本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满的真诚。赵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另外,书中从国际环境、时代需要、教师使命三方面指出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应具有教育魅力,从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谈到到中国自古到进的着名教育家们的教育魅力,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魅力。教育魅力让教师从理论、行为、精神上引领学生求真、求知、求实,学生乐于接受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的引导。
赵希斌老师还在本书的第八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实践、思考。
一、学习——教育魅力提升首部曲。因为学习,再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教育魅力提升二部曲。不少特级教师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魅力,都是因为他们立足于实践。正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他们的学术建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根牢牢地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正行正学,将实践的成果内化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三、思考——教育魅力提升三部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魅力课堂课读后感【2】
拿到《魅力课堂》这本书好久,但都一直搁置在我那简陋的办公桌一隅,直到学期末,领导布置开学后要交读后感,才悻悻然带回家。
说实话,毕业班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里甚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和这本《魅力课堂》的结缘,来自于领导的任务,但信手翻阅下来,却欲罢不能。
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已有7 个年头,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也没有青年教师的敢打敢拼,自己感觉进入了瓶颈状态。课堂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但没有特色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在机械的教学那几本语文书而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教学有“趣”时,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这实在是教学的高境界。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有一个口号,叫做 ‘先生苦教,学生苦学’。都是苦,那怎么行?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悦,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绝不会好,情绪不对嘛。”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气”?如何让教学有趣?如何让教学相长?如何让师生共同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呢?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如何解释清楚呢?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艰深晦涩,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个人认为,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晦涩的问题趣味化,把束之高阁的问题生活化。
《魅力课堂》一书,告诉我适时的在课堂上运用“打比方”不单能把教学内容讲得透彻,而且能教得有趣,给课堂注入活力。受这一启发,开学初,我就在我的课堂上实验了一下。无论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对于写话练习,往魅力课堂读后感往到最后总是没有后引号。为了这个问题,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怎么能有头无尾呢?”“好好检查,这是低级错误。”“考试的时候会扣分的。”诸如此类种种,但是学生该忘的时候还是忘。那天讲评作业的时候,还是有这一问题。而这回,我改变了以往口诀式的说教,我幽默了一回。“你们知道,今天早上,我为什么迟到了一会儿么?”大家摇摇头不明所以。我说:“那是因为啊,我那女儿早上上好厕所,要教我擦屁股。她还小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叫我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趁势说:“就好比有的同学写话总是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是一样的。你们也是不擦屁股的小孩吗?要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吗?”学生听了,有一阵哄堂大笑,但不少人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作业,有的立马动起了笔,还有的脸蛋红扑扑的,估计不好意思了。之后的作业订正,交上来,后引号漏掉的现象一下子少了不少。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在学生笑过之后,他们会反思自我,掩卷沉思,牢记于心,能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全书,无论是怎样把握教学内容,还是怎样把握教学形式,都让我这个处于瓶颈期的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犹如新生,吾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实践,让课堂焕发真正的魅力!
[精品]读后感魅力课堂1000字精选
什么是读后感?无非是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字。通过阅读让自己感触颇多的作者写的作品后,写读后感的重点是当下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悟。写起作品读后感来就毫无头绪?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的读后感魅力课堂,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1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2
学期末收到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一书,于是拿回家在寒假阅读。我庆幸在这次寒假中可以和他的《魅力课堂》相遇,它犹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轻抚这我的脸庞和心灵,我庆幸自己没有沉湎于电视和网络,也深深地谴责自己为何不拿到手就开始阅读,这样我就不会对当时是否要拿它回家而纠结!是它,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我该做和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是它,用幽默的语言鼓励我,我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和学生互动;是它,让我懂得了我应该努力在三十五分钟的课堂中为孩子们构建一座健康快乐的乐园。
赵教授用细腻、风趣、幽默的讲述首先从“高、思、实、正、通”五个层面畅谈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方法,然后又从“引、问、比、动、趣”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形式把握的策略。在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剖析中,赵教授将“高层次的学科素养、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扎实的学科基本功、正确先进的价值观、知识方法的通联广达”的内涵,通过引人入胜的引导和风趣幽默的讲述,让我领悟到要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用智慧打造魅力课堂。
做一个教书的有心人!教师要与课改俱进,要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能“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博学多才来让学生佩服、敬重与叹服。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魅力吧。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吸住学生学习的兴趣。试着想想,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一个勇于创新的老师,难道不能创造出一个快乐,充满魅力的课堂吗?这样的智者型老师能不让学生钦佩吗?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打造体育魅力课堂呢?体育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高度参与,更离不开课前、课中、课后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与布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会儿要到器材室找所需器材,一会儿又要为了场地的分配问题而一与其他老师商讨调动队伍等诸多问题,我想这时的教学秩序一定会混乱不堪,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在课前教师要首先准备好本课所用的器材,精心布置好教学所需的场地,体育器材要简单实用,尽可能少而精,并且可以一物多用。在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游戏器材的摆放。例如:在摸高游戏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的程度,放置不同高度的摸高器,让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乐。课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搬运器材,这样做既有利于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又充分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效课堂、多元育人,是我们长期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赵老师的《魅力课堂》一书,又一次让教师们感受到深刻的思辨、广博的学识、巧妙设问与追问对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打造高效与有趣的魅力课堂,是所有教师追寻幸福教育的方向,也应成为我们追求魅力教育的目标。
总之,只有善想会干的人才会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才能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走在前沿,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真正人文教育的火焰。要让体育教学有趣、简单、高效,这是体育老师应该努力追求不懈的;要让学生爱上体育,体育老师应该用好自己的智慧捍卫住体育课堂这块领土;要想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体育老师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3
寒假读《魅力课堂》一书,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握教学形式一辑中“好问题驱动教学”一章,因为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实际遇到的问题。
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笼统地写:讨论什么什么问题,但却甚少思考如何表述这个问题。比如在上木材这一课时,我想让同学们交流木制家具的优点,于是我直接问他们:木制家具有什么优点?孩子们倒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思考并说出了木材的一些特点,但却没有孩子提及易加工这个优点。绕了半天,只能由我说出。课后我反复思考,若想让孩子们想到易加工这一点,我不妨带一些精美的木制雕像,将他们与普通的铁片作比较,孩子们可能更容易理解。
或许这就是《魅力课堂》一书中说的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书中说“各种现象一旦进入我们的视野,就会成为思考的对象,这也是人类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本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有选择地、高质量地向学生呈现各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源于生活,要向一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问为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凭空抛出这些个问题,最好能将现象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现象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又让我联想到在上“橡胶”一课时,我们请学生说说橡胶的特点。但如果光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如果给他们呈现一些橡胶制品,比如橡胶手套、各种球类、有橡胶包裹柄的老虎钳时孩子们马上就会豁然开朗,联想到橡胶有防水、耐磨、有弹性、是绝缘体等特点。
在赵希斌老师的书中我也了解到一些提问的误区。基本都是新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被当作道具。很多时候,为了课堂效果,老师们总爱提一些学生早已知道且没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根本不在意学生回答什么,学生及其思考被当作道具,而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本也用不到。”这样的问题大可被删去。又有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的现象。赵老师也为我们分析了原因。概括地讲有三个原因,一是问题不知所云,二是问题链条太长,三是问题太琐碎。我想,作为教师,首先一定要把问题讲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琢磨提问方式及内容,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角度思考。其次,在提出多个相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点题”。也许教师的备课应该也如作文一般,抓住中心思想,给学生设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不时地点一下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既要利用问题锻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又要注意将他们拉回课堂的关键点。
《魅力课堂》一书中尚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如何引生入“胜”,如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想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且学且教,多反思,多实践,让自己快快成长!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4
《魅力课堂》是从把握教学内容和把握教学形式两大部分来阐述高效与有趣的教学,阅读后引人深思,受益很多。
读完《魅力课堂》后,让我觉得高效有趣的教学应该要做到“345”。这“345”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三个阶段;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包括特殊课型,如英语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还有如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
“345”从广义上分析:
(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
(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但是不管什么课型,我认为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什么是课后提升?只是课后吗?讲完课要求当堂生成算不算课后?课的结尾算不算课后?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假如每门学科,都在所谓的课后布置提升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怎么减下来?还有四个环节中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检测”,我就很不同意这个提法,这个提法说明这个人的观点还没有跳出那种“口耳相传”“手把手进行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开始教师导入新课,最后进行达标检测,现在学习方式变了,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讲点拨部分,我们要求及时反馈,堂堂清,试想,自主学习环节后是否应有跟踪练习,合作探究环节后是否也应有一个检测练习,精讲完以后是否也应及时跟踪一个检测练习,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巩固练习,问题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应该把“巩固检测”改为“巩固拓展”。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正确,宽泛,灵活理解“课后提升”这个名词。
我觉得“345”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5
在读了赵希斌老师的《魅力课堂》之后,深深感受到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博大精深,他的高瞻远瞩和细致入微也能从书本中领略一二。书本从两个大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实例的佐证,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讲解了有趣而又高效的课堂。赵老师在第一章里面说到“高层次学科素养”,一流教学教素养,赵老师就是一个活教材,所以我在想做一个教师不难,但要做一个有教学素养的教师这条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也时常感觉到肚子里的苦水越积越多,说不完学生的种种不是但也无可奈何,殊不知如果跳出抱怨的怪圈,从学生的客观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入手好好地摸索与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记忆水平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几点作出相应的努力:(1)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2)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记忆。(3)加强记忆的趣味性。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要教授“数的合与分”,如果教师不是把分的结果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熟记,那么学生在记忆的时候肯定要碰到困难,但是运用儿歌就能朗朗上口,从而解决了难记忆的问题。再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是机械地重复使教师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觉得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其实他可能从根本上就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当下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形成推断。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
高效是教学的目标,有趣是教学的过程,让我们都能做一个拥有爱心与智慧;方法和策略;素质和素养的优秀教师。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6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这本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满的真诚。赵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另外,书中从国际环境、时代需要、教师使命三方面指出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应具有教育魅力,从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谈到到中国自古到进的着名教育家们的教育魅力,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魅力。教育魅力让教师从理论、行为、精神上引领学生求真、求知、求实,学生乐于接受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的引导。
赵希斌老师还在本书的第八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实践、思考。
一、学习——教育魅力提升首部曲。因为学习,再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教育魅力提升二部曲。不少特级教师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魅力,都是因为他们立足于实践。正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他们的学术建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根牢牢地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正行正学,将实践的成果内化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三、思考——教育魅力提升三部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并不某些教师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那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做为一名教师的,内心深处必须得坚守住那份教育理想,必须永葆对教育的那份热情,因为,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读后感魅力课堂 篇7
拿到《魅力课堂》这本书好久,但都一直搁置在我那简陋的办公桌一隅,直到学期末,领导布置开学后要交读后感,才悻悻然带回家。
说实话,毕业班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里甚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和这本《魅力课堂》的结缘,来自于领导的任务,但信手翻阅下来,却欲罢不能。
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已有7个年头,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也没有青年教师的敢打敢拼,自己感觉进入了瓶颈状态。课堂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但没有特色之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在机械的教学那几本语文书而已。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教学有“趣”时,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这实在是教学的高境界。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有一个口号,叫做‘先生苦教,学生苦学’。都是苦,那怎么行?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悦,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绝不会好,情绪不对嘛。”
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气”?如何让教学有趣?如何让教学相长?如何让师生共同构建愉悦轻松的课堂呢?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内容给学生解释清楚,如何解释清楚呢?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艰深晦涩,单纯的照本宣科,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个人认为,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晦涩的问题趣味化,把束之高阁的问题生活化。
《魅力课堂》一书,告诉我适时的在课堂上运用“打比方”不单能把教学内容讲得透彻,而且能教得有趣,给课堂注入活力。受这一启发,开学初,我就在我的课堂上实验了一下。无论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对于写话练习,往魅力课堂读后感往到最后总是没有后引号。为了这个问题,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怎么能有头无尾呢?”“好好检查,这是低级错误。”“考试的时候会扣分的。”诸如此类种种,但是学生该忘的时候还是忘。那天讲评作业的时候,还是有这一问题。而这回,我改变了以往口诀式的说教,我幽默了一回。“你们知道,今天早上,我为什么迟到了一会儿么?”大家摇摇头不明所以。我说:“那是因为啊,我那女儿早上上好厕所,要教我擦屁股。她还小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叫我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趁势说:“就好比有的同学写话总是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是一样的。你们也是不擦屁股的小孩吗?要让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吗?”学生听了,有一阵哄堂大笑,但不少人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作业,有的立马动起了笔,还有的脸蛋红扑扑的,估计不好意思了。之后的作业订正,交上来,后引号漏掉的现象一下子少了不少。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在学生笑过之后,他们会反思自我,掩卷沉思,牢记于心,能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全书,无论是怎样把握教学内容,还是怎样把握教学形式,都让我这个处于瓶颈期的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犹如新生,吾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实践,让课堂焕发真正的魅力!
课堂观察读后感1000字通用
优秀的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当我们在看了作者写的作品时,可能会积累了不少感想,简单的故事情节,让我感触良多,我们来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去借鉴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模板呢?根据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课堂观察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1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对“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开展了学习、研究活动。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小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我查阅了几个版本的《现化汉语词典》,不见“反思”一词,但反思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是“对自己的思想,心里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东西的理解或描述”。教学反思通常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构建,并由此达到对各种与教学活动相关联的信息、决策有新理解的目的。它是一种探究。它不只是对自己行为的思考,还包括借助别人的思考和判断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为纯粹的自我反思会陷入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中而难于发现实质性问题,而他人为我们提供了看问题的另类视角,帮助我们克服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又不只是个体行为,它也是群体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反思者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应该说,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反思型的教师肯定是追求完美的教师,而对完美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的教师能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长时间和有效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若是能将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本里不止一次写过的“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的发展”之类的话语能做认真的思考,认识到做为教师的“我”所做的事将影响学生一生,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的一生有变化,要使所有学生的生活状况发生变化,使他们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成为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人。当我们具有了这样高度的责任心时,我们就会矢志不渝地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教学。反思一是对自己的教学予以肯定,同时又是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完美。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已的课堂教学,有一节课中出现几位学生“垄断”课堂发言权的现象吗?有一节课上出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还有少数学生无所事事老师却孰视无睹的现象。我们尊重学生全体了吗?我们让他们都得到了发展了吗?我们自已是不是对这些现象认真进行反思了呢?
三、有效地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的途径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肓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设计了学生从两个角度理解主题:从肓孩子、影子两个方面。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第三个方面“萤火虫”等进行理解,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5、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6、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7、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加以记录:首先,思学习过程的可行性。任何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教师本人从大量的相互关联的信息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映策略,教师要对做出的决策与学生实际的匹配可行进行反思。其次,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和维持,求真、探索的精神得到一定体现,健康的审美情趣得以发展,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就学生三维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反思。第三,思再教学的调整与创造。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高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节课下来后,教师针对自己的新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让我们一起深入观察、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吧!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2
作为听评课者,在肯定教师长处的基础上,要学会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作为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家之长,完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创新。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老师,让我体会到教学不能总是穿新鞋,走老路,要有创新精神,要注重课堂研究,要给课堂注入全新的血液,使课堂成为研究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感谢本书,让我明白,听评课要去掉空话、套话,不要感情用事,人情用事;要学会课堂观察方法,要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种科学研究的层面上来,用数据来说话,重理性分析,要求教师科学地处理数据,并进行合理推理,得出科学的论断,从而用来总结和指导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育需要智慧,也需要努力。我越来越觉得,一名好老师、好领导,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满腔的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知识。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要求老师保持一种“不老”的心态,时时创新,才能全面推动教育发展。教师不仅应该成为教育者,更应该成为研究者,让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积极行动起来,让听评课更规范、更有效。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3
读了《课堂观察》这本书之后,才明白:集体智慧的伟大。听课中,想方方面面记录完整很困难,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只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把一节课观察全面、完整。我们在平日的听课中要学会使用课堂观察量表。在观察中平等对话、在对话中进行思想碰撞,探讨课堂教学,学些专业问题,开展多样的讨论方式。
反思自己以往的听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效率低下”,“随意性较大”,往往评价不深入、不透彻、不到位,起不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现在想来是多么地幼稚。读了《课堂观察》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拓宽了思维,更新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在《课堂观察》这本书中,就如何改变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崔教授提出了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立变理解、业余变专业。崔教授指出,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要考虑个体、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种因素,把小整体放到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发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还应该从对立思维改变为理解思维。”
崔教授强调,参与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
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除了在态度方面的改变外,最需要改变的就是“用业余的思维活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传统的听评课中,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也缺乏专门的“听课人才”。
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崔教授建议,一是要注重对“听评课”的研究;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三是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反思自己的听评课,往往是听的多,而研究少。缺乏应有的理论培训,能力不足。对于非专业学科涉猎少,把握不够。今后,应当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听评课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要学习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各学科的评价要求,从而在听评课中,观察到位、评价渗透、指导有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4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课堂,不断学习和提高。当然,学习不能茫然,正当我们为此茫然时,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们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收获着,并尝试在实际听课中应用着。它也成为了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工具书,给了我在教学研究上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课堂观察》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一路走来,编者们有着太多的艰难、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悦。这部分收录了课堂观察大区域合作体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银川探索的若干故事,与读者分享。第二部分:问题解答。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而且需要知识基础。编者选择了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范式创新。主要介绍课堂观察工具,从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各种用表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性地利用用表,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对用表做适当的修改和整理,该部分内容具有实际操作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第四部分:课例研究。记录课堂观察活动后,编者撰写自成一体的课例,呈现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过程。一共编印4个案例,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活生生的范本,具有借鉴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这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心中有了一点感悟: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前必须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对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来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哪一年级组织的公开课、研究课,还是随堂听课,课后都要组织教师对授课人的课堂教学作评价或个别交换意见,其目的是通过评课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和不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课堂评价范围很广,既要看教师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否体现,还要看教师的基本功等等,
读了《课堂观察》,走进他人的课堂,学习了他人的课堂优势,吸取了他人的课堂劣势之后,我就会反身识别自己的课堂优势与劣势了,从而通过拓展自己课堂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观察读后感 篇5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800字!
听课、评课活动是每个学校都在开展的一项活动。从进入教师这个行业以来,我也一直都有在参加这项活动。只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只是通过这类活动进行学习,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评课,在我看来是一项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的事情。
第一次正式听到接触“课堂观察”这个词语,是在去年的教师大奖赛中,我们作为课堂观察者观察两位上课教师的课堂展示。而在那次观察过程中,我只通过自己的观察,粗略地描述了一些学生上课的表现,记录学生听课时间、参与课堂活动时间等。但其实仔细思索却发现,我的这些行为只存在于形式,只是对于书面问题的一些简略回答,并不是一次非常有效的课堂观察。
在本次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之前的理解有多么的肤浅。在书本一开始的描述中,也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我当时的感受。
从书中我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
听课要有观察点,通过课堂的观察点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之前的听课多数都是从“教”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关注的也主要是教师的环节设计和问题处理等;但课堂观察这本书中引导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学”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是观察学生学的表现、参与的情况,从而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有更深刻、更贴切的评价和反思。
书中还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无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综合自己的日常的课堂教学,感觉这“三无”的现象的确还是大量存在,这也说明了自己的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我想,学无止境,学海无涯。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又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期待课堂观察能真正地帮助我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思考能力,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荐]《中庸》读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篇1】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
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
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中庸》读后感【篇2】
前段时间,我再次阅读了《中庸》,读后再次感到颇有所获。更深的体会到高中的物理老师的话“每次读诸子百家的东西都会有新的收获,其中尤其是《老子》、《中庸》、《孟子》、《荀子》为最。”
记得最早看《中庸》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处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间的状态,朦朦胧胧中依稀能够窥探到《中庸》中所阐述的思想的一角,后来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一次又一次的重读《中庸》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渐渐的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在遇到我自己很难克服的困难,或者是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书房里面,泡上一杯清茶,静静的读一读这些中国古典思想的精华,慢慢的自己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就会又是豪情万丈,身上充满了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这一次是因为在训练院辩论队的新队员的时候,我真的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觉得他们的实力和我的预计相差太远,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一点一点的练,但是辩论赛又迫在眉睫。那几天的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是应该放弃还是应该坚持。分析了很多很多之后我得到的结果就是我自己事情不少,考研、找工作、社团??现在在加上这样的辩论队的训练。放弃的话我自己不愿意,毕竟我当初答应了他们,一定会坚持到带领他们打完比赛,不放弃我又实在不知道最后等待我的结果会是什么。
翻开《中庸》开篇的话就让我迅速感觉到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放弃有有悖于“庸”,为了自己的的一点事情,放弃了辩论队那么多的师弟师妹的期望有悖于“中”。我应该做的是坚持做好我应该做好的所有事情。一切的一切我只要尽力去完成就好了,结果远不及过程重要。之后我明白了我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急于求成,不是急功近利。顺其自然,按部就班的完成现在应该做的所有训练,新生杯的比赛只是为了明年的院际杯的预演,一切都是为了今后的事情的铺垫。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为了眼前一点问题而烦恼。
之后我在辩论队中给他们的训练就是很简单的要求,首先是完善自己,做好一些表面的工作。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多读多看多学,这样正好是符合人类千年以来总结的成功的经验的。
《中庸》读后感【篇3】
《中庸》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安宁祥和无碍的状态,称之为“中”;如果情绪之发生时也能由这种“中”的状态控制,则称之为“和”。『中』的状态是人性最本初和自然的状态,也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人对事物发出情绪能够用『和』原则来自制,则是最接近道的。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这是发展了孔子“内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系统地阅读过《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认识,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文章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
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
《中庸》读后感【篇4】
《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
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
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
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
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
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
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
喜欢《[荐]读后感魅力课堂通用》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魅力课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