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精选。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精选,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1】
今天来写《反脆弱》这本书的读后感。
他也是《黑天鹅》作者塔勒布重磅新作~
众所周知“黑天鹅事件”是说人生里边的意外,我认为用美国生活典故一个梗“火鸡”比较恰当:火鸡️一直过着平安平稳,感激地生活,感激每一次农场主到来喂饭,但是!最后一次农场主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是要他全部要吐出来,要吃了它杀了他拿他的肉卖钱。
这个梗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做生活中的火鸡,“当一个事情如果会让你损失你人生的100%那么哪怕那是1%的概率,都是一个巨大的概率。”如何避免如何解决,就是要让自己去反脆弱。
️那么我们身边最大的脆弱推手是谁?
父母️️
父母帮你安排很多的事情之后,反而把你变脆弱了。因为你的父母在前期帮你把小的风险全部解决掉了,最后当你遇到一个连父母也解决不了的风险的时候,你的脆弱性就爆发了。所以我今天听到一句非常好的话:我们的成长速度一定要快于父母的老去的速度!
️脆弱性的含义:当你人生里发生某一件事情会让你的人生彻底崩盘,变成你无法承受的这个事情的时候,你的人生是脆弱的,也是说一次失去就失去全部,这叫脆弱。
脆弱的反义词是反脆弱,而不是坚韧。
读心理学知道一个词儿叫PTSD,应激障碍的出现,是人类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当然如果过分了,就变成过于敏感的神经质了。人生是一场修炼,这种修炼是怎么做到的?就是我们时不时的去面临,这样的一个负面的情绪负面的东西,让不好的事情一点一点的发生,最后变成正面的PTSD。不要变成习得性无助,让自己沉浸在情绪里边,什么都不做。做人不要做杯子,杯子是脆弱的摔在地上就碎了。做人要做弹球,往地上摔的越狠弹得越高。《反脆弱》里面举例子是说“做人要做猫而不要做洗衣机”,如何解释呢,就是说:猫你永远没有办法预测猫的下一个动作,哪怕它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它没事;洗衣机是机器是机械体,是有序的,是脆弱的。“有序是脆弱的,无需是反脆弱的”
️人身上的脆弱性怎么来的?
就是父母的天真干预,人生追求过多的稳定性。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尽量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未来是不确定的,你要学什么,首先学你的脆弱性,什么东西会毁掉你的人生。我们的父母总是在做一件错误的事情叫天真干预,我们需要知道经验让人变的更强壮,而不是灾难,远离父母或者身边亲戚朋友的天真干预。谁负责听谁的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听谁的,老记住这句。话!从自己的脆弱中成长在不确定性中获利。
️怎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反脆弱
利用杠杆原理:分散投资,同时押注,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反思
《反脆弱》这本书给我在人生中的爱情方面滴启迪是:投资一个男人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赌性,投资男人是最大的赔本买卖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2】
一切都会从波动性获得收益或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自由就是终极选择权就将安逸——几乎任何形式的安逸——视为通向堕落的道路学习只是为了学习,希望使人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值得交谈的对象我们必须借助机会主义和可选择性来闯荡未来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贪婪)转变为事业对善行和美德的投资较之成功,生存的逻辑级别更高安详、静谧而愉悦的思考环境这种缺乏文学素养的情况,实际上是对未来缺乏判断力的一个标志戒烟带来的好处大于治愈每一种可能的癌症所带来的利益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的给养),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审慎是勇气(战胜自己冲动的勇气)的固有要素,普布里亚斯·塞勒斯有一句格言——当然,除了他还能有谁呢——\审慎被视为普遍意义上的勇气\。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愚蠢的人有一个核心特征,那就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之所以容易上当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局限美国的实力在于承担风险并庇护冒险者(正确的冒险,比如高失败率的泰勒斯式冒险,具有长期可选择性的冒险)在反脆弱性的情况下,你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失败,但不会遭到很大的损失,只要碰巧做对一次就可以大赚让我们再以创业家为例。创业家常常是错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所以,重要的是成功后能带来什么回报。《现在,作为一个怀疑经验主义者,我不认为抵制新技术必然是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你认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完整,那么静待时间的验证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自然主义的风险管理法。然而,如果旧的技术不仅不自然,而且明显有害,或者向新技术转换(比如带滚轮的旅行箱)显然能消除旧技术的副作用,那么死守着过时的技术就是彻底的非理性了》非常棒的辩证法分析问题!绝对是继承了毛泽东辩证的思想@NicoYang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3】
个人感觉要比黑天鹅好,主要体现在:1、更系统全面,从事物的脆弱性,到不确定性,到非线性,到应对方式,相比之下《黑天鹅》仅讨论了部分分支;2、更实际翔实,不像《黑天鹅》论述上时不时给人不可知论的感觉。
【要点记录】
一、跟黑天鹅的关系是?
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为什么呢?因为《黑天鹅》是为了说服我们看到一种可怕的情况,并努力解决它。而本书的起点是,人们并不需要认识到(1)“黑天鹅”主宰着社会和历史(因为人们通过事后的理性化推断,认为自己能够理解“黑天鹅”)事件;(2)其结果是,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严重的非线性情况下,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讨论实践问题了。
二、什么是三元结构?指 “脆弱-强韧-反脆弱”这三元,按对不确定性的适应程度从低到高排列。
表0–1 核心三元结构:在风险下的三类状态
三、什么是反脆弱?对抗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性质
复杂精密的机制,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精密机制,也会带来脆弱性,从而使社会受到“黑天鹅”事件的伤害。由于社会往往会从复杂性中受益,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尖端”的精密机制,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恰恰是这样,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溃。
四、什么是过度补偿?对挫折、压力的过度反应,是正向的激发进化的能量。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过度反应机制或类似的机制会使我们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五、系统的反脆弱性和个体的反脆弱性有什么差别?对于个体,是“弄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对于系统,是“个体可以死,我要更强”。
因此,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反脆弱性。
大自然更喜欢在信息层面,也就是通过遗传密码让游戏继续下去。因此,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
系统鼓励个体率意试错寻求可能,而个体可能因此被牺牲。
自然和类自然的系统需要单个经济主体过度自信,即高估其业务成功的机会,而低估其业务失败的风险,只要其失败不至于影响他人。换句话说,局部而非整体的过度自信有利于这些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了改善系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六、为什么脆弱性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所以如果你将药的剂量加倍,药效可能大大高于或者低于两倍。如果我朝一个人的头上扔了一块重达10磅的石头,它造成的伤害要比一块5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两倍更严重,比一块1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5倍严重得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画一个坐标,纵轴表示伤害的大小,横轴表示石块的大小,那么这根线一定是曲线,而不是直线。这是不对称性的表现。
这让我看到了一条规律: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再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界定脆弱性事物了。
七、如何减轻预测的风险?1、警惕无切身利益者的忽悠剥夺;2、冗余。
只要预测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他人来说就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工程师睡在现场的核电站。
第二条启发法是说我们需要建立冗余、安全边际,避免优化,以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的风险敏感度中的不对称性。
八、相对《黑天鹅》最有价值的建议该是杠铃策略的系统提出。杠铃策略,即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用频繁的试错、小损失,避免一个毁灭性的黑天鹅事件;用小比例的投机投入,把自己暴露在正向的黑天鹅事件中,并从中获益。这样的投机投入,损失上限是已知的。
这样的策略可以应用在资产配置、工作安排等:大比例求稳,小比例激进,不要依赖中间不上不下的区域,这个区域对黑天鹅事件的抵御能力很低。
杠铃(或双峰)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向三元结构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
杠铃的意思是什么?我用杠铃(一个杠轴,两端加重,供举重者使用)来将极端情况分隔开。在我们的语境中,杠铃策略不一定是对称的,只是说,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你也可以用更技术性的语言称其为双峰策略,因为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而不是单独的中庸模式。
这世界上有很多中间地带并非“黄金地带”,因此完全适用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4】
这本书不一般,思想浓度极高,非寻常之辈可写!总结起来作者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小问题,一个是大问题。通过说明小问题带出了大问题,通过说透了大问题才解决了小问题。先说大问题,世界是设计出来的,还是随机进化发展出来的?这个问题里包含两种不同观点,前者显然在哲学上就是目的论,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有一个我们还不知道的或者隐约感知到目的的,一切都是这个目的实现的手段。在这种目的论的指导下,人们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已经发生的历史去把握这种目的,或者借以实现这种目的规律和趋势。而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对历史进行了符合这种观念的合理化解读,比如在科学、技术和实践问题上,传统的科学史往往把三者的关系确定为先有科学,在科学指导下出现了技术,接着技术得到了实践中的应用。而作者在这个大问题上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通过旁征博引指出了传统观点的逻辑问题和与事实不符的证据。事实上科学史和自然进化史一样,从来没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没有先形成了一个完美蓝图,再去拿着蓝图分步实施。这种进化发展靠的就是随机性试错,就是漫无目的的低成本试错,先有尝试,然后才有技术的发现,最后才是专家学者等理论家的归纳总结所形成的一套理论,这种理论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现实的解释,是一种人造物,所以理论既可能对也可能错。作者的这种观点其实实现了自然进化理论和人造物理论进化的统一,协调了两种理论在认识论上的分歧。这是个大问题,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似乎很远,但是当这种抽象的问题回到了具体的小问题上它的价值就可以被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在本书中这个小问题就是风险管理问题。风险来自于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波动变化,所以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风险的困扰。传统管理风险的主要思路是要基于预测的,根据一个预测,然后评估量化各种情况下价值和可能性,然后根据价值可能性之乘积,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个思路貌似很合理,但是需要基于一个假设,即历史可以告诉我们一切,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去做出预测和评估,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这种思路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前边大问题告诉我们历史不会告诉我们一切,所有的理论都有可能是错的,黑天鹅式的小概率事件永远掌握在未来手中。所以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一但遭遇黑天鹅必然会失效破产!那么怎么办呢,作者的思路很简单,反脆弱!反脆弱是脆弱的对立面,不只是一种强韧性,而是表现为能从不确定性获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一直表现在大自然中,在个体上表现为毒性兴奋反应,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在种群上表现为通过个体的多样性和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实现种群的成长。所以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思路是向个体和种群的进化学习,不要去企图通过预测掌握未来,而是通过冗余、多样等方式提高反脆弱的能力去接受随机性和变动。
正如文首所说,这本书思想浓度极高,本书关于人类认识论和知识的限度等方面的观点是颠覆式的,基本上完成了一次观念的重建,而且新观念显然更具说服力,听起来更符合事实,更符合逻辑!这本书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写就的,必须是遍览群书,知识渊博的人才有机会具有这样的洞察和见解。好书!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5】
定义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模型
解决办法杠铃策略
否定法
适当刺激
冗余
注意脆弱推手,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做了什么。也就是知行是否合一。
理解作者提倡的三元模型可以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的三。也就是弱的花草会被吹倒,笔直的树也会被吹倒。只有竹子不会,因为它内部是空心的。且它的根扎的深。可谓“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于本书的适当刺激冗余有异曲同工。首先由于长期应对风的吹,所以导致根扎的深,这样风来的时候不至于一下子就吹倒。光这样也不行,还要长成能够预防大风的情况,也就是冗余,这样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而有些人会利用自己的职务谋取私利,而这些人一般不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慎重考虑,为了反他的反脆弱,你就需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光看他是否知行合一也不行,还要考虑周围情况,也许他是在用猪油蒙你的心也不定。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6】
作者的观点很新颖,以三元结构论将事物划分为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前者喜欢安宁,后者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类并不太在意环境;作为个体,要积极拥抱随机性,学会做减法,少即是多,顺应自然、自由探索,甚至拖延也是身体的防御本能,是反脆弱----这似乎与老庄的无为而治和陶潜的归去来兮异曲同工。作者对那些不承担后果的脆弱推手义愤填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勇敢的创新者和试错者心怀敬意。作者的经历很传奇,做了20多年的交易员和商人转而从事学术研究,独树一帜,想必是实现财务自由后的兴趣选择。作者的阅读很丰富,从13岁开始持续多年每周30-60小时的阅读时间,曾连续20天读完左拉20本书,每有闲暇诸如会友、候机间隙都手不释卷。全书洋洋洒洒,信笔由疆,激情澎湃,妙趣横生,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往今来的文史哲典籍,从自传性反思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苦口婆心地劝导读者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前言可领略核心观点,读全书可感受畅快淋漓。
前言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吧。
*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脆弱性。正如不减少疾病我们就无法改善健康,不减少损失我们就无法增加财富,反脆弱性和脆弱性是同一波谱上的不同波段。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
*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
*黑天鹅事件是造成广泛、严重后果的,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对某些观察者来说,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它们的发生,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火鸡,因为他们对这些事件完全没有预期,并会受到这些事件的伤害。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非线性是指当你把药品的剂量增为两倍,或将工厂的员工数量增为两倍时,所得效果并非初始效果的两倍,而是要么更多,要么更少。
*我们成为一种新型疾病的受害者,即新事物狂热症,它使我们建立起面对黑天鹅事件时会表现得极其脆弱的系统,却自以为实现了所谓的进步。
*你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说某个遥远的事件或冲击的发生概率比另一个事件更高(除非你喜欢自我欺骗),但你能很有信心地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某一个物体或结构比另一个物体或结构更脆弱。
*脆弱推手往往陷入苏联–哈佛派谬见,即(不科学地)高估科学知识的能量。秉持这种谬见的人就是所谓的天真的理性主义者、合理化者,或有时被叫作合理理性主义者,因为他认为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可以自动显现的。
*正是因为这些脆弱推手的存在,现代文化对生活中神秘的、难以解释的、尼采称之为酒神式思维的事物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无视的态度。
*脆弱推手(医疗、经济、社会规划者)会促使你卷入政策和行动等各类人为的事情之中,这些事情带给你的利益虽小但是看得到,而副作用可能十分严重却看不到。
*少即是多,而且通常更有效。
*启发法是经验法则的简化,它使事情变得简单而易于实施。
*脆弱性—事实上它仍缺乏技术性定义—可以被表述为: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
*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欢波动性等,也喜欢时间。
*与波动性相关的职业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学者、报道作家与评论员,他们研究未来事件,并撰写书籍和论文;第二类是实践者,他们不研究未来事件,但是会尝试了解事物对波动性的反应。
*《随机漫步的傻瓜》
*本书与《黑天鹅》一书的关系是:尽管两本书的出版时间有先后之别,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一个人的个人经验是其观点的真实性和真诚性的背书。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不得不在图书馆中搜寻写作主题,并以此作为写作的一部分,那么我觉得这是堕落和不道德的。
*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实体和虚拟的)是不能接受的,而意味着它们不应该是任何想法的起源。
*我揭露脆弱推手依据的第一条伦理原则是:如果你看到欺诈而不揭露欺诈,那么你就是同谋。对傲慢者友好无异于对友好者傲慢,对任何邪恶行为宽容无异于纵容这种行为。
*许多社会问题都来自于其他人都是这样做的这种论点。
*妥协就是纵容。现代格言中我唯一遵循的就是乔治·桑塔耶拿所说的:人只有在以不折不扣的诚意评判世界、评判他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切切实实的自由……这不只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义务。
*第二条伦理原则。我有义务让自己经受科学程序的检验,只是因为我要求别人也做到这一点,别无其他目的。
*在做了20多年交易员和商人后,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职业,即人们所说的学术生涯。
*商业是自然的、有趣的、惊险的、生动的;而目前专业化的学术则与这些沾不上边儿。
*学者们(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好像总是互不信任;他们生活在琐碎的执着、嫉妒和冰冷的仇恨中,龃龉会发展成为积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整天与电脑屏幕打交道的孤独中和不可改变的环境中,他们越来越僵化。
*本书由7卷组成。……小说家和散文家罗尔夫·多贝利在阅读了我的道德标准和否定阐述法两个章节后的第一反应是,每章都可以独立成书,作为短篇或中篇论文发表。
*卷对我来说不是加长版的杂志文章,能给予读者一种阅读体验;对于那些为了从文章中引用观点而阅读,而非出于享受和好奇而阅读,也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而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快速浏览书稿并用一句话作总结,而且让这句话与他们涉猎的一些现有话语相联系。此外,本书与教科书的写法截然相反—它混合了自传式的反思、比喻,还有更多的哲学和科学调查。
*这本书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文学和哲学表述,以比喻和图表来说明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技术性论点……其次,使用了图表和更多的技术性讨论,但没有复杂的推理。再次,本书提供了更详细论据的数据。
*三元结构根据特征将事物分为三类: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当你讨论一个事物或一个政策时,你的任务是考虑应该将其划归为三元结构中的哪一类,以及你做什么才能改善其情况。
*自由探索和反复试错的某些系统会具有反脆弱性的属性。
*乐于犯众多的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我们将这个过程和方法称为杠铃策略。
*我们来看看健康问题。加法都归于脆弱类,减法则归于反脆弱类。
*我们也很难说强韧性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引用尼采的话来说,长生不老简直是要人命的事。
第一卷: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第2章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第3章猫与洗衣机
第4章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第6章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第7章天真的干预
*很少有人知道,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
第8章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第10章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第11章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泰勒斯的甜葡萄
第13章教鸟儿如何飞行
第14章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第15章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第16章混乱中的秩序
*我从13岁左右开始……一周差不多会阅读30~60个小时,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波舒哀主教、司汤达、但丁、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塞林、舒尔茨、茨威格(不喜欢)、亨利·米勒、马克思·布洛德、卡夫卡、超现实主义作家尤涅斯库、福克纳、马尔罗(还有其他野外冒险家,如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我读的第一本英文书是《白鲸》)和类似的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很多人的文字非常晦涩,还有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雅斯贝尔斯、胡塞尔、列维–斯特劳斯、列维纳斯、肖勒姆、便雅悯,以及类似的哲学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拥有不被列入学校课程的崇高地位,而且我坚决不看学校规定的书籍,所以迄今为止我没有读过拉辛、高乃依和其他无聊作家的书。有一年夏季,我决定在20天内读20本左拉的小说,每天读一本,最后我成功地做到了,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还读了马克思所著的书,也许是参加了一个组织促使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我对黑格尔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亚历山大·柯热夫的作品间接得到的。
第17章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第五卷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第19章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第六卷否定法
第20章时间与脆弱性
第21章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第22章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第24章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第25章结语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7】
读了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下被吸引住,进一步阅读《反脆弱》对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有了新的认知。
关于不确定性,或者也可称为随机、波动、变化、无序、混乱,传统教育我们更倾向于喜欢秩序井然,从而远离混乱无序,但回头看看身边,在稳定的表面之下到处充满了随机无序的状态,生活工作中不断应付处理的也正是这些突发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喜欢稳定,但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关于认知谬误,读本书最大的益处不在于作者的理论观点多么严谨,而在于引发人思考,来反思我们一贯认知中谬误,从而在毫无逻辑和常识下,在“知识”“权威”下不断被套路、忽悠,比如我们被不断推新出陈的“理论”“概念”所吸引,而留心回望时发现过去吸引我们的理论很多是荒谬不堪的,而如今我们依旧被各种看上去不错的理论所吸引所指导!关于预测,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事前预测无需担责从而可以信口开河,事后预测往往只是从众多相关因素中盲目推断为因果关系,预测是件里极不靠谱的事情!关于反脆弱性,本书更倾向于经验主义,而对理论派持否定态度。受了这么多年证实主义毒害,突然看到证伪(否定法)的想法,感觉突然打破了什么,一下子开窍了!对益处的过度乐观、对轻微损害的过度的干预、对掌控者毫无惩戒的放纵,导致系统更加脆弱不堪,黑天鹅不断降临!关于黑天鹅,这两年黑天鹅不断,一个饭局可以毁掉10几年的排名、一个出轨可以打破几十年的人设、一个举报可以让一家公司破产,无论是贸易纷争、还是民生问题,无论是娱乐圈,还是生活圈,一个小小的波动就完成毁灭性伤害,看似稳定的系统、个体瞬间崩塌!个人在今年经历了类似的事情,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有可能丧失点当下的一切,原来生活远离我们想象中坚强,原本一切那么脆弱不堪,而造成这种脆弱处境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如何在不确定性获益,首先要适应波动性,并在波动性,可选择性中不断具备反脆弱性!其次要避免思维谬误,通过证伪(否定法)来更加全面认知事物,从而避免各种理论缺陷和套路!最大的感触是,你所一直坚持的未必是正确的,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8】
大部分人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意外和不确定的事件是少数的、偶然的,但实际上,少数而偶然的重要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事件就是所谓的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不可预测、影响重大和事后可解释。如果只是按照不会发生意外的认知来思考,我们的生活就会特别脆弱,一旦产生意外就无法承担后果。
虽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预估,但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给出了利用不确定性获益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要实现这一点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避免把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当中,也就是尽量不让自己进入收益可能有限但要付出的代价非常高的领域当中,只有规避了这些风险,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发展。第二步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应用杠铃策略来构建反脆弱能力,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线性关系强、收益确定、风险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风险很高、收益也可能很高的非线性区间里,最后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这里,杠铃策略能够帮你提前确定你的最大损失,而且有可能带来超出预料的回报。第三步,如果你还想要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的话,那就选择在正面黑天鹅的领域当中,理性积极地试错,用最小试错的方法,不断增加自己的概率,控制损失成本,从而提高自己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获益的概率。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篇9】
被同龄人抛弃的我们,如何反脆弱
01
每当媒体宣扬我们被同龄人抛弃了,我就感到不舒服,感到自己被强行贴了失败者标签。是的,我没有年薪百万,也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也会焦虑…但是这一切不代表我没有认真地生活。
我欣赏别人的优秀,也肯定自己的价值。
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上学时勤奋读书,进入社会之后规规矩矩地工作,没有想过对社会做多大贡献,但是绝不占人便宜、故意伤害他人。常年保持BMI18.6,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记录金钱使用,学习理财知识。我爱我的生活,生活有时候让我觉得沮丧,但是我依然热爱她。
02
还是孩童的时候,我就盼望着长大,盼望着可以像大人一样说话做事;念大学的时候,盼望着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工作的时候,盼望着财务自由。当我们以成长的角度看待未来,总是处于焦虑之中,盼望着那些当下得不到的东西。当面对突然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明显的好处,我们会有压力,不知所措。
然而,压力、焦虑并不全然是坏事。
《反脆弱》告诉我们,只要以一定程度为限,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为强壮)。比如,定期给骨骼施以一定的压力则有益于骨密度的上升,这一机制被命名为沃尔夫定律。
小剂量的有害物质实际上会有利于机体健康,起到药物的治疗作用。一点点的危害,只要不是很多,只会造福于机体,使其成为更好的整体,因为它会触发一些过度反应。这就是药理学家所说的“毒物兴奋效应”。
“在严重的病理情况下,病人确实需要服药。但是,人的情绪、悲伤,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上是智慧的第二来源——甚至是第一来源。”
如果不是职场不顺利,我很可能就满足于体制内的生活,不会像现在一样每天学习英语,每天阅读,每周健身,每月写读书笔记。
进化让我们得以走到了今天。有些事情没有很明显的逻辑,或者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逻辑,但是并不代表它的发生就没有缘由,很可能就是进化让它得以发生。有些经验“不是靠任何逻辑推理过程中得来的,而是在与逆境和麻烦的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凭借从灾难中获得的经验做出最佳选择。这本书告诉我们要重视历史,对自己的过去应当珍惜,这是我们走到今天的源头;对未知保持敬畏,因为即使不知道将会怎样,我们现在也要做好各种准备,以便从中最大限度的受益。
03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成功和失败都是中性词,只是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就像爱迪生曾说过一句名言:“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行不通的方法。”
反脆弱性要求我们让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只需要减少极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绪伤害),也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要设法自己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就好像投资理财,首先留存好一定比例的储蓄和保险,剩余的部分再拿去投资,最坏的结果是全都亏本,但是也不至于会影响生活。而且,只要坚持分散投资,貌似还没有人在股市中投的钱全亏掉的吧。
在职场中当被拒绝、被否定,以前的我常常会自我贬低、自我怀疑、自我打击,过得很不开心;而现在的我则会反思,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进,会发现事实是做得不体面的人有时候就是指责我的人。想开了之后不会再投入过多情绪,情绪无益于解决问题,面对过分的指责,我学会了就事论事、据理力争。情绪的稳定是反脆弱的重要表现。
恐龙很早就消失了,人类在地球上只有300多万年的生活史,而蟑螂已经生活了3.2亿年。有时候往往不是最聪明、最强大的存活下来,而是那些懂得适应变化的才是真正反脆弱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_1000字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1000字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随笔
继《黑天鹅》之后,作者塔勒布又执笔了《反脆弱》,进一步阐述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应对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计划之外的事。这是一本值得好好一读的书。
提到脆弱这个大家都不难理解,但是想问一下\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说坚强、坚韧、强韧之类的词语。作者创造了一个新的词~反脆弱!
什么是反脆弱性?它偏好随机性,不确定性。由于有了反脆弱性,我们做的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却脆弱的人。
坚强、坚韧并没有使你变得更强,而是事物本身的属性。玻璃杯是脆弱的,水泥砖块是坚硬的,它并没有提高坚硬度。而反脆弱性则会更加坚韧,变得更好!
一头饥饿的驴有这么一头饥饿的驴,与它等距离的不同方向分别有食物和水。这头驴在思考,我现在很渴,应该先喝水。但想了想,还是更加饿一点,应该先吃食物。它就这样陷入了选择的僵局,结果这头驴死了。其实,无论它选择什么,都可以活,随机性可以拯救它,给它自由!而选择的暴政,总会让人觉得应该选那种会更好。
一个小故事一个朋友毕业了找工作,放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回老家县城的国企,去大城市闯一闯,结果他选择了回老家。另一个朋友,他没有太多选择,出去工作,唯一区别是去南京还是去上海,最后他选择了上海。10年后,去上海的那位朋友反脆弱性更高,学会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反脆弱:拥抱不确定性对于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黑天鹅\是系统性风险,无法遇见,非预测性。如果给自己定义\脆弱\的标签,那么你就一定希望它们能处于一个和平、宁静、有序和可预测的环境中。而反脆弱性,则是在严重的非线性情况下,直接讨论实践问题了。反脆弱性会使你变得更强,就像从挫折中产生的强于常人的动力和意志力,无异于储备的额外食物能量。
拉丁诗人兼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只有傻瓜会认为最高的山峰就是他亲眼所见的最高的那座。
有了障碍物,烈火才烧的更旺!
最后,作者在书中提高些颠覆传统的观点,比如战略的话题,比如拖延(有时拖延也是有益的,过滤信息、避免犯错、顺其自然)等。其实,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反脆弱专家!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做到反脆弱,去拥抱不确定性吧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300字(3)篇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在塔勒布的“不确定性”四部曲中,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部。
反脆弱性(antifragile)这个词来自塔勒布自创,用来形容脆弱性的对立面。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反脆弱性是所有幸存下来的自然和复杂系统的特征,剥夺这些系统的波动性、随机性和压力源反而会伤害它们。据此,塔勒布提出了把事物划分为“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的观点: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反脆弱的事物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反脆弱性为塔勒布所说的“黑天鹅”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因为对造成危害的事件不可预测,但事物对波动性所致危害的敏感性是可观察的。在每一个领域,我们都有可能运用一些规则来降低脆弱性或利用反脆弱性。
本书由7卷组成。
第一卷:反脆弱性:介绍
详细阐述了反脆弱性概念的完整含义,并提出反脆弱性来源于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机制。反脆弱性唤醒肌体的应激机制,对压力和伤害做出过度反应;头脑里的想法也是如此,越是试图控制想法,想法越能控制我们;信息也具有反脆弱性,湮灭信息比宣传信息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典型的例子就是,越是为自己辩解,就会越描越黑。
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非生物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者折损。许多事物能够自主地发展,形成一种自我组织的机制,它们也与生物体相似,能够繁衍和复制,比如谣言、观点、技术和企业等。
由于层级的存在,反脆弱性在生物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机体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推动物种的进化。自然与生物个体之间在脆弱性的权衡中形成一种紧张关系:自然希望其本身作为整体能够生存下来,而不是每一个物种都能生存下来;每一个物种也希望其中的个体是脆弱的,以便整个物种的进化和选择。国家经济和个体之间也存在利益权衡,如果不打破个体的利益,整个经济体就无法生存,为了个体的利益制约进化的力量是有害的。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生活中的核心错觉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其实在一个系统中波动性越多,越不容易遭遇“黑天鹅”事件。人为地压制波动性会导致系统变得极其脆弱,灾难爆发前的潜伏期越长,对经济和政治系统造成的伤害就越大,最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波动性。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让政治体制遵循自然的发展进程。
我们的现代化过程就是系统地将人类从充满随机性的生态环境中驱逐出去,包括物理的、社会的,甚至认识论的生态环境。它有两个核心要素:
第一,对原本应该任其独立发展的事物强行纠偏而产生的成本。有天真的干预就会有医源性损伤,由于缺乏对医源性损伤的认知而受影响最大的两个领域是,人类的身体和社会经济生活。扁桃体切除给那些实际上不必做手术的儿童带来了伤害;我们倾向于在一些收益小而风险大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实施过度干预。
第二,对任何伪装成科学的理论或结论的轻信。我们预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显著罕见事件的成功记录接近于零。脆弱的系统必须精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反脆弱性的系统则不需要预测,它能让生活变得简单许多。
其实,我们可以比想象的更有能力控制脆弱性,因为:
1、洞察(反)脆弱性非常容易,我们的整个任务简化为一个核心原则,即怎样做才能将预测错误的危害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2、我们应该让事物在缺陷和预测错误面前变得更加强韧,甚至应该利用这些错误。
3、反脆弱性是事物在所有压力之母(时间)的推进下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内加解决了反脆弱性以及三元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识到,成功带来了不对称性,财富会让我们在逆境中损失得更多。塞内加用以对抗这种脆弱性的方法就是,弱化财产在心目中的地位,这样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他带来伤痛。这就是塞内加的杠铃策略:让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只需要减少极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绪伤害),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
杠铃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的方法,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正如斯多葛主义对情绪是驯化而非消除,杠铃策略对不确定性也是力求驯化而非消除。
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做出最佳选择。选择权能让我们具备反脆弱性,可以这样描述: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试错法其实不是随机的,它需要一定的理性,就是不拒绝显著优于从前拥有的某种东西。大自然比人类更了解可选择性,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和随机性即可。
我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遵循这种模式:学术→应用科学与技术→实践。虽然这种模式在某些非常狭窄的领域十分明显,比如原子弹制造;但在大多数领域内,却正好相反,它其实遵循的是如下循环:随机自由摸索(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反脆弱性)→启发法(技术)→实践与实习……。我们并不是把理论付诸实践,而是在实践中创造出理论,大家普遍混淆了这两者的关系。所以政府应该把钱花在非目的论的自由探索而非科研上,因为在极端斯坦下,在某个创意上有少量投资总好过错过这个创意。
现今很多妈妈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试图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消除试错和反脆弱性,使他们远离生态模式,而将他们改造成按照预设的现实模式行事的书呆子。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只能留在课堂上,只有自学者才是自由的。追随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阅读,所阅读并消化的知识才能快速增长,就像理智但无设定方向的试错研究所能带来的益处一样。
我们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事情背后总有一个可以找到且容易被理解的理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将没有看见的东西疑为不存在。“有些事情我不理解未必表示我无知”,这也许是尼采所在时代最有力的一句话。事物过于复杂,乃至无法用言语表达,如果什么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就磨灭了人性。哲学家谈论真与假,但真正过日子的人的决定主要基于脆弱性而非概率,几乎我们所有的决定都具有不对称性的收益。我们其实无须特别的知识或智慧,只需在选择时有理性。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300字 第(2)篇第五卷:非线性和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非线性分为凹性效应(曲线向内)和凸性效应(曲线向外)。简单来说,如果从一个给定变化中获得的利大于弊,那么由此绘制的曲线就是凸性的;反之就是凹性的。
还有一种看待凸性效应的直观方式:考虑规模扩大的特性,规模会带来脆弱性。规模大的东西,面对某些错误容易受到伤害,随着规模进一步增大,其代价会非线性地增加。我们当今社会更多的是非线性,随着复杂性的增强、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所谓“效率”这种让人们违背规律行事的野蛮概念的出现,“黑天鹅”效应势必增加。
脆弱性直接源于非线性和凸性效应,并且凸性是可衡量的。平均数的概念可以是良好的简化信息,也可以是削足适履的典型。在非线性效应下,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没有意义。由于非线性,某个变量的函数与某个变量的行为会有很大差别:
1、非线性越大,变量的函数与变量本身的行为差异就越大。
2、变量越不稳定,即不确定性越强,则函数与变量本身的区别就越大。
3、如果该函数呈现凸性(反脆弱性),那么变量函数的平均值将比变量平均值的函数要高;如果函数是凹性的(脆弱性),那么情况则相反。
如果你拥有有利的不对称性或正凸性(选择权是特例),从长远来看,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表现会优于平均数。这个属性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
第六卷:否定法
“否定法”一词源自希腊语apophasis,意为通过否定而得知。塔勒布主张认识论的核心宗旨是减法认识论:我们今天所知的知识都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但已被证实错误的知识则不容易变得正确,因此,我们通过减法获得的知识远比通过加法获得的多。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而且是凸性的。了解什么是错的可以让我们设法确保自己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不了解则会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
脆弱的东西经不起时间考验,反脆弱性意味着旧的事物要远胜于新的。能生存下来的事物必然是满足了一些隐性的目的,时间能够看到这些目的,但我们的眼睛和逻辑思维能力却无法捕捉它们。自然生物有其自身的逻辑,远优于我们所能推导的逻辑。如果大自然中有什么事情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那么它在更深层面上一定是合理的。
一项技术存活的时间越久,其预期剩余寿命就越长。技术的自然特性就是被自身所替代,通过自我削减的方式,消除不良技术带来的影响。所以,最好的过滤性启发法,就是看书籍和科学论文的流传年数,只出版一年的书籍具有“流芳百世”质量的概率非常低。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医疗护理的隐性成本主要在于拒绝承认反脆弱性。医源性损伤通常源于这样一种危险的情况,即其中的益处很小而成本非常大,但益处可见而成本却是滞后和隐性的。看待医源性损伤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首要原则:我们不需要有证据证明受到伤害,才能宣称某种药物或者不自然的肯定法疗是危险的。非自然的东西需要证明其利益,但自然的事物不需要。在一个复杂的领域,只有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证据。
2、第二原则:它是非线性的。病重的情况下,服药的益处比医源性损伤要大;而在症状轻微时,其益处则相对很小。这意味着,如果病人濒死,那么所有投机性治疗方法都值得鼓励;相反,如果病人几近健康,那么大自然才该是真正的医生。
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道德问题
塔勒布“不确性”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名为《非对称风险:风险共担,应对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这一卷很像是它的一个前言预告。
由于不透明性和新发现的复杂性,人们可以隐藏风险、伤害他人,却可以同时逍遥法外。医源性损伤往往带来滞后和无形的后果,我们很难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很难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下,只有切身利害才能真正缓和脆弱性。
世上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人不付任何成本,但能从其他人身上获益;第二类人既不从别人那里受益,也不伤害他人;第三类人则愿意为了别人而受到伤害、做出牺牲。随着伦理与法律的逐渐割裂,第一类的情况日益严重,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恶意转移。这是一种具有不对称性的代理问题。只要预测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他人来说就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工程师睡在现场的核电站。代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就是雇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不属于他的企业,他们在企业中享受绩效激励,却没有惩罚措施。
最后总结:
每一件非线性的东西,不是凸性,就是凹性,或两者兼具,这取决于压力源的强度。所有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喜欢或讨厌波动性。
根据凸性或加速和高阶效应,我们可以识别出什么东西喜欢波动性。由于能够识别凸性,我们才建立了抗“黑天鹅”系统。了解了伤害的凸性与大自然自由探索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就哪方面我们面对着不透明性,我们可能会犯哪些错误等做出决定。
伦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被窃取的凸性和可选择性。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300字 第(3)篇啃起来好累的一本书,似懂非懂地终于读完了,翻译的蛮晦涩的。理解反脆弱性对我们意义很大,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每个人都活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虽然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从一生的时间长度来看,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遭遇些黑天鹅事件。反脆弱性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减小这些小概率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巨大损失,甚至从这些黑天鹅事件中受益。引用书中结尾一段话“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看完塔勒布的《反脆弱》,再次对随机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反脆弱》是对《随机漫步的傻瓜》,更深入的解读。作者有一个特色,故事往往几句话就讲完,结论也显而易见。重点是作者把结论的推理过程,讨论的清楚明白。虽然他有很多的废话,在我看来。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www.dhb100.com
越强韧的东西越脆弱,是作者书中的主要观点。而来源,常常是由于“路径依赖”。当我们因为用了某种方法,达成目标的时候,就是路径依赖,即所谓的经验。经验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在大问题上面,常常由于“路径依赖”而一败涂地。
作者鼓励我们试错,用人可以接受的刺激来促进事件的向好发展。比如跑步,不能毫无顾忌的任意跑马拉松,需要循环渐进。过多人的身体受不了,过少则无效。中间的“度”则需要自己掌握。
警惕医源性损伤。大自然会用一定的“损伤”来给我们提示信号,但现代社会容易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例如作者鼻子肿,医生要给他冰敷。却没有人能证明,冰敷一定对鼻子的恢复有好处。就像发烧,一般的低烧是身体免疫功能的自我调节。如果不超过38.5度,不需要特别外在干预。38.5就是反脆弱的一个“度”。但在医院,医生可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不会给建议保守治疗。还是需要自己判断。
作者对反脆弱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杠铃策略”,我理解俗话说的,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相当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因为可能性再大,也会有意外发生。
他相信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长久,作者不喝现代工艺制作的可乐等食品,喜欢原始的水果汁。跟王东岳的“递弱代偿”观点类似。有太多东西,不是人看不到,而是紧张了忘却了判断能力。盲目的、甚至一厢情愿的相信,事件会按照自己的设想方向发展。这样无异于在赌博。我们知道,赌博大概率会输的。
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路径依赖”。破除方法,还是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自我调整。像我开拓业务,不能用传统的一个方式继续。还得借助网络、朋友圈、老客户深挖等等方式来拓展。
反脆弱围绕的目标还是不变的,让自己更安全的更好。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读后感400字
该书的理论性较强,所以我也仅仅限于泛读,对文章理解的透彻程度也很有限。但是读完后任然还是有些认知以及感悟。
反边际主义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和40年代的美国。批评的主要目标是新古典企业理论。而边际分析是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核心。在该理论中,一般假定企业家是利润最大化者。反边际主义收到经验发现的启示:企业家在实践中并未采取基于边际主义的价格和产出政策。以牛津研究团体和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对边际主义的批评为例:两者都是通过问卷调查,与企业家谈论的形式,得出了上述的经验发现,并用来作为对边际主义批判的工具。
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认识不仅是经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信息经济学、行为及实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劳动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不确定性的分析和认识不仅决定着经济学对现实的分析和解释力,同时也是经济学现代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一):折腾,是对的!
"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摘自《反脆弱》。
这本《反脆弱》是由美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书很厚,除了前言和后记,还有二十五个章节。书开始很难读,但,属于越啃越有味道的书。
在前言部分,发现作者不断提到他前期的著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由于之前没有读过,所以不得不简单度娘一下,大概了解了《黑天鹅》的故事:
据说欧洲人以前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他们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见到的都是白天鹅,没有例外,所以推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直到某一天他们在澳洲见到了黑天鹅,于是以前建立起来关于天鹅都是白的信念一下子全被推翻了!
《黑天鹅》告诉我们由于物种稀缺而容易被人们忽视,是人类容易犯下的极其可笑与危险的错误。跟这本书《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本书初闻起来一股学术味道,细品哲学感悟很浓,回味又觉得它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行动指南。文字流畅,举例通俗易懂,语言也不乏风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正好是一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那么恭喜你,它肯定并鼓励了你的折腾与善变。作者塔勒布说,在不确定性中,在变化中,我们会受益良多。
虽是好书,可刚接触时,还是稍显吃力,我想这跟阅读者本人的喜好学识极阅读习惯有关吧。初翻前几页,被"随机性"、"不确定性"、"波动性"、"预测性""非预测性"等学术词语闪花了眼,注意力稍不集中就视线穿越,书上的文字立马成扭曲的经文。慢慢,等我摸清它的脉络,才发现书是好书,需慢读,细读,甚至可能的话,戴上透视镜读,因为这好书外表并不光鲜诱人,细嚼才知营养充沛,如沐甘霖。
因这本书,我恢复了拿笔做记录的读书习惯。书中很多话在我看来既像是总结性概述,又像名人名言一样经典耐人寻味。
先来说题目中的"反脆弱"三个字,书中这样定义: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可尽管这一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还是没有一个词能够来形容脆弱性的对立面。所以,干脆称它为"反脆弱性".
由于工作环境在学校,我立即想到,如果问一个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他一定会列出一二,如"坚强"、"勇敢"、"坚韧"等等,作为老师,你不能否认它是对的,但你如果告诉他们最贴切的回答是"反脆弱",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哈哈大笑,似乎以后再填写反义词的时候,不必费劲脑汁细想了,在原词语上加上"反"字就OK.可是倒着推论,既然"脆弱"一词有如此多相近却不精准的答案,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答案都不准确。这里的"反脆弱"并非是一个名词或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反脆弱,我理解为,在脆弱中去成长,在脆弱中去获益。
读此书收获有三。一,重拾学生时代的读书方法,边读边划边记,加深印象,标出触动自己的句子,为写读书笔记和回头细嚼本书奠定了基础。常常"醍醐灌顶",如被点中穴道,时而僵直不能呼吸,时而打通奇经八络,身心舒畅,功力大增。摘录几句: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这是现代化的悲剧,正如极为焦虑、过度保护子女的父母。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往往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心里一紧,回忆并思索自己是否在伤害自己的孩子)……".
"(脆弱推手)他还默认看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或者他不理解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从根本上说,他往往将未知的一切误认为不存在(好吧,我鄙视这种人,也警觉是否自己也有同类问题)……".
"脆弱的东西则会被时间所击垮(像一句鸡汤文,我在旁标注‘比如不达标的建筑、桥梁,比如充满谎言的爱情,比如不真诚的友谊’)……".
"达摩克里斯是脆弱的——那把宝剑当头落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好吧,我想到了近期的反腐新闻,呵呵)……".
"为了对抗成功带来的脆弱性,你需要更高的强韧性,甚至更高的反脆弱性。你需要成为凤凰,或者是九头蛇怪,否则达摩克利斯之剑便回当头落下(如果你不觉得危险,是否意味着你还不够成功,你头上的那把剑还离你很远)……".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伟大的罗马政治家监察官老加图,就将安逸——几乎任何形式的安逸—视为通向堕落的道路(我明白了自己为何大白天躺床上玩手机时会产生罪恶感,原来我自身在排斥堕落,改!)……".
"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谈恋爱时的男友曾经爱批评我喜欢折腾,我想我应该把这句话托梦给他,喜欢折腾证明我活着,等我折腾出花儿来,我就活得更精彩了)……".
"很少有人知道,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片面之词为自己的拖延症找到了借口,但我心里知道战争依旧未停息,期待调试出心灵不纠结身体最舒服的状态)……".
片片断断的文字不足以将该书解读,我自己的感觉是,如果你想现在和未来生活得更好,读读这本书吧,多读几遍,读懂它。
读这本书的第二大收获,发现自己对身边诸事无意识
宽容了许多,甚至自己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心结也开始松动柔软。正如书中所说,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对于从前的伤害,欺骗,我是否应该心怀感激呢?督促也好,鞭策也罢,我的成长与进步,也应该有他们的功劳吧。最臭的粪土中总能开出最鲜艳的花儿来!
另外一个收获与书中内容关联不大,就是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的阅读习惯要微调一下,不能太随性总是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书读。可能的话,隔段时间逼自己沉下心来啃一些不常接触的陌生领域的书,比如,我特别讨厌的经济类书籍,是否计划要安排时间读一本。
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多一些历练,如同多来几次负重训练,定时多举起几本厚重的书籍,总会强健自己的骨骼的!
多变化,多折腾,证明我们在好好的活着!
反脆弱读后感(二)
很早以前,曾经在豆瓣上看到过关于塔勒布《Antifragile》的书评,当时评论者大致意思是本书逻辑略混乱,启发很多,但是内容缺乏组织性。因为当时还没有中文版,这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几天前,许维童鞋在强力推荐这本书,我出于好奇去搜了一下这本书,发现这就是《Antifragile》的中文版,然后就从Kindle商店买了这本书,趁着出差在手机上读了一部分。
虽然没读完,不过书还是很有意思,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先来写点东西。个人觉得,就本书来说,应该把前述评论倒过来,就是虽然内容缺乏组织性,有些含糊不清,但是启发很多。
把视线拉到更长时间,塔勒布和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说的是一件事情,当时乔老爷子演讲的第一个故事叫做《串连生命中的点滴》(connectingthedots)。
乔布斯在读大学的时候对于浪费养父母的钱有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自于虽然花了钱,但是他在大学里仍然寻找不到他想要的答案,他最终决定退学:"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还可以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不仅如此,乔布斯还去做了很多他没有找到意义但是感兴趣的事情,用乔老爷子的话来说就是跟着直觉和好奇心走,然后他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Reed大学学习美术字。
"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乔布斯说,通过美术字学习,他发现了一种"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
最后这段话是关键,乔布斯说明了在变动的社会中,人的生命去向从来就不确定,只有那些追寻着天赋和兴趣的人,才能在不确定性中碰到所有美丽的意外,并且在未来的某一天,把这些点滴都连接在一起。
乔布斯原文摘抄在此:"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果。因为只有你相信这些点是存在关系的,你才能自信地踏上那条你梦寐以求的路,这条路可能带领你偏离主流价值观,而也正因此,人生可能真的与众不同。"
巧合的是,同样在2005年,华尔街教父、投资大师保罗·格雷厄姆被邀请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做一次演讲,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格雷厄姆就把当时的演讲稿发在了博客上,题目叫做《你会希望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些道理》(WhatYou'llWishYou'dKnow)。
格雷厄姆给高中生提了个建议:"别这么急于规划将来,先看看现在你能看到些什么,然后选个看上去最有前途的做。只要你没浪费时间,你当前究竟做什么不是太重要。先做些你有兴趣的事,增加你的可选项,然后再考虑究竟做什么。"
然后,他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用"待在上风区/风口"(Upwind)来取代"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比如要有雄心(ambition)、好奇心(curiosity),别理那些腐坏(corruption)的东西——腐坏这个词很容易让我想起另一句流转甚广的话:"不要跟猪打架,你们都会变脏,但猪会乐在其中。"
简单来说,格雷厄姆的建议是,不要去关注那些未来飘渺的东西,不要去关注那些过去的腐坏的东西,去发掘那些符合你自身天赋和兴趣的东西,多去尝试不确定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出门找些事情做,你的人生只能被自己的好奇心决定".
更有意思的来了。2004年,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CollectingtheDots》的报告,关于如何进行问题分析和决策。在前言中,报告说,在connectingthedots(把所有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之前,需要做到collectingthedots(搜索和尝试发现这些信息)。报告的意思是,用传统的方式来收集的信息已经不能有效反应现实,要想找到有效信息,就需要使用一些更新的未来的方法来收集。
《反脆弱》里面,正好提及了传统科层制(官僚主义)的脆弱性,提及了传统组织方式的脆弱性,因为他们永远都是面向过去寻求未来的确定性,而不是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兰德的这份报告,加上之后乔布斯和格雷厄姆的演讲,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塔勒布的书是美国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反思的集合。这样的思考方式,所造就的面向未来寻求创新的大量新生人群,是否才是美国经济迄今最重要的人才力?这个问题,还有待未来观察。
说了这么多,这还是第一次提及书本身的内容,不过我觉得已经把我最大的阅读体会都讲完了。
对于个体来说,不确定性关乎个人选择,关乎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关乎减轻面向不确定性未来的焦虑感,你只要知道,沿着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沿着你天赋的道路,你终将发现一件事情,在那里,你可以把所有沿途寻找到的散落的点(dots)都连接在一起,并且最终完成人生的升华。
这么想,是不是选择就容易的多?
读《反脆弱》有感
读《反脆弱》有感(一)
《反脆弱》这本书,我写个书评,太难了!作者的水平远远高过我,书中有太多的知识点。对于只读两遍书的我来说,不容易写好。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写,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本书的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事物,能从随机性中收益,或者说,能从失败中获益,能从变化中获益,这样的事物,就有了反脆弱性。
具有反脆弱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进化。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变化,好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其它基因则被淘汰。通过不断的进化,生物变得起来越适应环境。基因的变化,对生物来说是好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否定法更具有反脆弱性,论证一件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具有脆弱性。一千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天鹅是白色这个结论。
从事物的寿命角度来看,已经存在很久的事物,会更长久的存在下去,更具有反脆弱性,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脆弱性,很多新生事物只能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段时间而已。古代不是没有垃圾书,只是经过时间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经过大众认可的书。
经济体往往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经历一次大的危机之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淘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危机之后是经济的繁荣!
脆弱的事物,这个很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大多数都是脆弱的。例如,一个杯子,其本身就很脆弱。它是一点都不喜欢变化,掉落的可能结果就是碎掉。坚韧事物只是更耐用而已,但不会从波动中获益!
为什么事物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主要是因为事物具有凹凸性。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变化。有些事物会随着变化,危害越来越大,而获益起来越小。但另一些事物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小。前着的事物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反脆弱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股票市场中,下跌很多的股票具有反脆弱性,毕竟股票的极限价格就是零。股价高,就有下跌的潜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跌不动,或没有下跌空间的股票,是最安全的。什么时候物的价格最低?经济危机中,大环境不好,利率奇高的时候,这时候,是东西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是应该出手买东西的时候。这时候的价格具有反脆弱性。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反而是脆弱的,应该考虑卖出手中的资产。这时候的物价,没有反脆弱性。但有一点,关键是时机,不要卖早,也不要买早。你无法相信的低价,就是买入的时候;无法相信的高价,就是卖出的时候。
脆弱性的事物,微小的波动,对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巨大的波动或偶然性事件,对其则有巨大的伤害。反脆弱的事物,则能从这些偶然或意外的波动中获益。
但是,反脆弱性,是否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是否是其他人转移的风险?承担风险的人,应该受到肯定,为别人承担更多风险的人,应该被当作英雄。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事后预测具有反脆弱性,因为预测者可以采用过滤式选择法来挑选例子。看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做,需要承担后果,具有对称性,说则可以逃避责任。如果一个人做决策确不用承担责任,他就有了反脆弱性。
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并一举夺魁。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轻声细语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检验自己是否有反脆弱性,就是看自己是否喜欢变化?是否喜欢折腾,是否能从变化的环境中获益!
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让自己惹上"麻烦",有"烦恼"事在心头,才能不断进步!就是喜欢遇到的问题,喜欢解决问题!
读《反脆弱》有感(二)
反脆弱中 ,愈挫愈勇
黄蓓莉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这句话使我对《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反思维常规,这会是一本怎样的重磅之作?
脆弱?反脆弱?
这本书反传统地批判了一大堆现代化的东西,当看完这些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一刹那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迷茫,然而当我渐渐深入,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时,却享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扑面而来的感觉:一切事物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似乎可以分三类,脆弱,强韧,反脆弱。
脆弱
脆弱,会因波动和冲击而蒙受损失
强韧
传统的强韧性指能够承受一定风险,遇到重创尽力保持原状,抵抗冲击。
反脆弱
反脆弱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反脆弱之于浦东发展
对于生长在二次开发开放浦东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创新、勇于闯的精神:现实往往迫使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并且不需要去关心未来结果的千万种可能性,我们要想到大多数结果都会有利,其实此时我们已经具有反脆弱性了。
反脆弱之于个人成长
"反脆弱"是指重压之下能够灵活应变,不容易折断的意思。现在我们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这么快,青年一代、创业的我们经常会感觉坠入云里雾里,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得边开边摸索,只要知道山顶在哪儿,大方向没错,总归是能到山顶的。
拥抱反脆弱
在摸索的过程中 ,"反脆弱"也时时存在,等同于我们所认为的"可选择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时,要领会即使是最不利的情况或许是对你有利的。其实有时候情况总是在变化,从最不利往最有利亦或者从最有利往最不利还或者介于最不利与最有利之间的任意状态间的任意转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能让我们获益的恰恰是从最不利往最有利变化的过程且不可逆。总而言之, "反脆弱"存在于有生命体中,拥抱适度的波动和变化,不迷信免费选择权的专家之言,认清事物发展规律,保持清醒,愈挫愈勇。
迎接挑战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没有意义。"
(作者:黄蓓莉 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创二代第二期学员
读《反脆弱》有感(三)
最近在阅读《反脆弱》这本书,和大家分享下。
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也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不确定性,以及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人感觉是一本很实用主义的书,特别对我们处着互联网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会带来不少启发。比如创业,就是直面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承认事情的不确定和脆弱,并从不确定性和变化中获得收益。后面跟大家分享下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只要当一方受益时,总有另一方(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害。而且这种情况日益严重。这个问题本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类似这样的现象,作者在文中举例非常多的例子,比如顾问、经济学家、政治家、预言家,他们大多要么是信口雌黄的说客,要么就是马后炮型的事后预测专家。作者对这类人非常厌恶,认为他们是空谈家、斯蒂洛里茨综合征(更严重的空谈家,某一件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比如伊拉克战争,但自己没有受害甚至反而获利)。
而相比古代,有一大批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他人谋求幸福的英雄,比如为了支持一个观点,冒着生命维护自己价值观的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去赢得一场战斗而成为英雄的角斗士;像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这些大帝在战争中都是亲自上战场……
作者还从《哈莫拉比》这部伟大法典中举例:如果一个建筑师建造了一所房子,如果房子塌了,并导致屋主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被处死;如果屋主的儿子死亡,那么建筑师的儿子应偿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奴隶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该赔偿屋主等价值的奴隶。空谈者往往有免费选择权,按我理解是经常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或者事后补救性证明自己正确的谎言,因为语言往往是最不正确但最迷人的。而反脆弱者是勇敢的,作者认为普遍意义上的勇敢是"审慎".
作者认为分辨这两类差别最重要的是,要看每一个决策者是否都"在游戏中投注",即决策中自己是否是利益相关者,如果一个决策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危险的,就是不对称的,需要警惕和排除的。
消除这种脆弱的办法是:观其言,更要观其行。比如一个医生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问医生,如果是你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这其中的差别会让你惊讶。另外,在观察行动时,失败的频率并不是衡量标准,比如创业家常常是错误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可能你经常看到他们丢芝麻,但捡到西瓜后的回报是丰厚的,正如一个凸性的创业家成功之后的巨大回报。即作者认为只需"放手去做".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换句话讲,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作者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我个人体会有几点:
1. 不要信口雌黄,也要警惕信口雌黄的人;
2. 看重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个需要时间周期;
3. 少废话,立即行动;
另外,作者在本章末尾提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营销的,只要营销就是有问题的产品。你同意吗?也欢迎交流。
优秀读后感:在不确定中成长---读《桃花心木》有感
在课上,我们拜读了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文章讲述了“我”家老屋前有一片空地租给种人家桃花心木的树苗,可是种树人浇水时间不定,浇水多少也不一定。“我”在询问后得知,原来树和人一样,只有在不确定中成长,才能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种树人种植成功,实则是在写社会上的人,在不确定中成长后,可以独立生活,依靠自己。文章开头引入主题,没有华丽的词藻,看起来普通。第二段通过对比写法细致地描写了桃花心木的形态,以及对树苗矮小的不敢相信。接下来,作者用几个“奇怪”在文中设置障碍,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埋下伏笔,层层深入,层层设疑。不仅作者觉得奇怪,读者也会觉得奇怪,于是林清玄制造的效果就出来了。本文中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细细欣赏。到最后,文章借树喻人,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每一次的困难都可以作为下一次的经验,把很少的养料化作力量。
就像“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尽管拥有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却回到科技落后的中国。美国拼了命地拦截他,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国。无数次失败,他都化为养料,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他在不确定中成长,是我们中国人的典范。
一般的树,经过种植人的精心培育,长势很好。但是,这样的树毫无抵抗能力,一遇到狂风暴雨,就会被折断。而这些桃花心木,在种植人不确定的浇水中,已经根深蒂固,可以依靠自己了。
我愿做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成长!
反脆弱性的优势——《反脆弱》读书笔记200字
反脆弱性的优势——《反脆弱》读书笔记200字
如果我们的收益是线性的,那么我们在50%以上的时间内都不能犯错。而如果我们的收益是凸性的,不能犯错的时间就要少得多。反脆弱性的隐性利益在于你犯的错可以多于随机错误,但最后仍能有出色的业绩。这里少不了可选择性的力量——变量的函数是凸性的,所以你可以在犯错的情况下仍有不错的收益——不确定性越高越好。
作者谈到的凸性可以理解为一条类似U型的函数曲线。从这条曲线来看收益在底端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情况都会在底端以上,这也就说明你的大多数选择都是高于最低收益的。大多数情况下不管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这便是反脆弱的优势。
在不确定中努力生活――读《桃花心木》有感 (600字)
我们的人生是平坦的,没有挫折,也遇不到什么困难。这十来年里,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在固定式的生活中奔波。好几次了,我想:难不成,我们的人生就要以一帆风顺而告终吗?
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明白了:人,就应该像桃花心木那样坚强勇敢,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读着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乌塔》。乌塔年纪虽小,却有很强的自主能力。他的父母就像文中的种树人一般,为乌塔创设了一种自然环境来使乌塔逐步成长,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回到《桃花心木》这篇文章,经过一次次的渗透,我感触极深。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与磨难,在我们的人生中,没有不确定。我们就如桃花心木树苗一般,由不称职的种树人父母浇灌,从未经过艰险的磨难,从未经过痛苦的蜕变。我们的根知识面只能浮在地表上,不能深入地底浩瀚的学海中成长,这又有何用呢?
让我们向那些茁壮的桃花心木学习吧!让我们努力扎根,在不确定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让我们经历住困苦磨难,在风雨中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我们要能适应住环境,自我生长,自立自强,在不确定中顽强生长!
桃花心木在种树人没有规律的浇灌下,学会了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最终适应大自然,茁壮成长,显示出勃勃生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此。生活变化无常,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磨练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百折不挠的人!
六年级:刘仪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
陈慧博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读后感3000字
《反脆弱》 读后感3000字
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
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
说说塔勒布的坦诚,很少会有作者会对他写出来的东西负责,知行合一,很难。塔勒布强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依据自身的职业经验写成的,且只写自己做过的事情,如果书中提出的任何建议或者想法有错,那么首先伤害到的就是自身。那么,单冲着这份诚意,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况且,干货远不止如此。
书名比较抽象,先来解释一下,反脆弱一词是塔勒布的原创,用来形容脆弱的对立面,需要注意的是,反脆弱不等同于强韧性和复原力,而是超越,即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能够在冲击中变得更好。由于全书的主题都是围绕反脆弱展开,因此,反脆弱的概念得准确地把握,再来做个简单的类比,正面的反义词是负面,而不是中性;脆弱的对立面是反脆弱(意味着超越和更加强大的重生),而不是强韧性。
那么反脆弱性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诸如我们身体健康、财富积累、职业发展等这一切都具有不透明且随机的属性,而这正是困扰我们的症结所在。塔勒布的想法是,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反脆弱的机制,那么我们就具备了从随机、波动和无序中获益的能力,在外部环境不断地变化、冲击中,使得我们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那么,如何掌握这种反脆弱机制?首先,得去认识反脆弱性的特征,再去,掌握和运用反脆弱性。在三栏结构:脆弱——强韧——反脆弱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实践中习得最右侧栏的属性特征。
与传统的教科书式的僵化结构不同,全书的结构是一个混合体,由自传式的反思、哲学式的比喻以及科学调查等内容构成(这种引导读者在无序中的探索和进化论的观点类似),我比较关心反脆弱的理念如何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在身体、投资以及自我完善这三个领域的改善和提升。
1、认识我们的身体
书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叫“医源性损伤”,做个定义,身体上的小问题(本可以在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下恢复),在医生的过度干预下(医生总喜欢做点什么,当然只是为了他的银行账户),副作用远大于收益。在现代医学面前,我们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却伤害了你,你却不自知。一些药物能够带来可见的少量收益,而成本却非常大。通常,可见的少量收益要比隐性却滞后的副作用更有诱惑力,而导致人们如此选择的诱因是,在不透明的真相面前,人们往往倾向于解决即时的困扰,而对于隐性成本选择性忽略。
还有,就是出自于无知。(真心觉得该好好读读进化论)
举个亲身的经历,在我上初中那会,我被眼部的结膜炎困扰,时常眼部充血,持续有2-3年的时间,这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正常学习和作息,期间求医无数,用药无数而不得解,反倒愈发严重。意外的一次南京求医之行解决了这个困扰,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位专家说的话,她说:“人体有自身的生态系统,过多外界的药物刺激会破坏了眼部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其自我复原能力变差,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你的情况就是如此,你可以尝试在眼部觉得难受的时候仅使用具有润湿功能的人工眼泪剂,而在出现极端情况(严重充血)时少量使用眼药水(含抗生素)……。”不出所料,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困扰几年的难题就这样消失了,当然,这只依靠人体的自愈能力。
对于药物所产生的医源性损伤还表现在,我们常常会陷入数据的泥潭,执拗于数据本身而不是整体的改善,例如,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但作为一个人,你的目标不是为了降低某一个指标,以便得到一个可以通过学校测试的分数,而是为了健康。在我的经验中,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于,中医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精髓在于疏导和调节,追求症状的消失和整体精气神的改善,不纠结数据指标,而西医中现代化的设备仪器却让人在几个百分点的数据偏差中杯弓蛇影,而忽略了症状的消除才是求医的目的。
所以,人体本身,就具备强韧性,能够在受到一定范围内的冲击时复原,维系自身的生态平衡,不仅如此,人体还存在一种过度补偿的机制,比如在健身中追求的力竭状态,本质是肌纤维的撕裂与重建,而生长出来的肌肉更加强壮。这表明,人体本身,是具备反脆弱的潜质,这是几百万年来,人体进化的结果。然而,现代病,却使人逐渐丧失这种潜质,盲目追求安逸的状态,正使人逐步丧失活力,精神萎靡,这种人为的衰老,正是压抑了生命内在的反脆弱性的结果。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令我更加强大。我补充一句,安逸,令人脆弱,且会加速衰老。
2、如何做好投资
在投资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对风险的把控,塔勒布书中关于反脆弱特征中的冗余、杠铃策略以及选择权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风险理念的理解。
保持生活中的冗余因素。塔勒布引以为豪的是,自从其2007年立下新年决心以来,从来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迟到过,哪怕是一分钟。(果然知行合一)。在保持冗余的特征上,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层层的冗余是大自然风险集中管理的显著特征。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冗余似乎就是一种浪费,除非发生意外情况。然而,意外通常会发生。
100年一遇的股灾比10年一遇的股灾更难预测(忽略A股的短暂历史),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上最糟糕的年份证券市场的表现来猜测下一次的底部,并以此最为依据来确定我们杠杆比率时,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在上次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时,已经超越了此前历史的最糟糕水平,人们往往在“科学的数据”面前过度自信,而忽略了客观事实。
采用杠铃策略投资。杠铃策略是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同时摒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模式,因为通常会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而使得策略有效。举个例子,在投资中利用90%的资金配置低风险证券,10%的资金配置高风险证券,而不是将所有的资金投入中等风险的证券,我们对于风险的理解一向模糊,但没有关系,采用杠铃模式(等同于控制仓位),来将控制风险在一定程度内,我们可以不断调整不同资产的配比,来改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我们的损害,从而获益。
在选择权问题上,塔勒布的推论是,我们往往高估我们自身知识,而忽略选择权,而事实却是,我们以为依靠我们的技能知识获得的成功大多来自选择权。我的理解看来,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选择权可以为我们谋取巨大的收益,我称之为计算胜率和赔率的游戏,但需要认识到,在仅承担少量风险却能获得无限的收益的选择权是稀缺且难以识别的,一旦出现,则该下重注。如何识别,并并充分利用选择权,我们可以参考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提到的反身性原理,任何事物兴起和繁荣都会经历一轮繁荣 /萧条的周期,在拐点出现之前,事物的发展会自我强化,只要在其繁荣的初期果断介入,则可以享受到繁荣的高潮。比如国内到目前为止的楼市、14年的股市、比特币投资等,这可以比喻为风口。
3、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任何线性的思维模式都是危险的,非线性,即意味着不可预测性。在火鸡的故事中,一只火鸡被屠夫精心喂养了1000天,火鸡的线性思维不断强化屠夫对自己真爱的假象,却全然不顾即将来临的感恩节。如果我们不想做火鸡,就该避免这种线性的思维模式,比如,采用过高的杠杆去买房(在多数人的假设中,房价和工资是会一直上涨的),杠杆得匹配适应的现金流才是良性循环的,否则就好比拿着火把在火药库中奔跑,你可以庆幸自己没有被炸死,但你仍然是个傻瓜。
非线性是自然界进化的本质。达尔文的观点中,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如果希望自身获得反脆弱类特征,那么将自身置于“喜欢错误”的心态下,即乐于犯很多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但使得我们思维僵化的噪音依然有很多。
通过否定,能够减少我们做决策的干扰。比如拖延,很少有人可以领会这样的逻辑,人们应该过一种视拖延为有益工具的、基于自然风险进行决策的生活。拖延源于我们的自然意志,传递了我们自身动力不足的信息,答案非常简单,拖延其实否定了现在的生活状态,那么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换一种环境或者生活方式就是首选。
塔勒布会采用极少的技巧、指令和禁令改善所谓的现代化生活方式(通常是不健康的)。比如,限量供应信息,不读20年内的出版的书(除了讲述该期间历史的历史书);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永久或偶尔性的)会让人增加健康;只喝存在不少于1000年的饮料,酒、水和咖啡,拒绝软饮(因为人体对其的适应性有待测试)。在不确定什么对我们有益的情况下,通过否定来展望未来,沿袭古老的生存法则,摒弃现代化充斥着效率、感觉良好的新事物狂热。
结尾
谈谈作者的良知。塔勒布对于那些牺牲他人利益而获得反脆弱性以及脆弱推手深恶痛绝,我感受到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随处可见利己的人,他们追逐和利用这个社会上一切有利于自身的资源和关系牟利,却从不考虑贡献出自己的价值,哪怕仅仅是为了维系这个自己可以不断获利的生态系统,哦不,最终导致的结局,是劣币驱逐良币,系统崩盘、衰败,进入呆滞的死胡同。
所以,即使我们做不到看到欺诈去揭露欺诈(像作者那样无所畏惧),那么我们至少也要做到,去鼓励、保护和尊重那些正派的、甘愿冒险并勇于承担后果的人,正是他们,我们才有今天。
《反脆弱》读后感1000字
《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这本书应该让所有创业的人都来听听,不,应该是让所有的人来听听,相信不光对大家的工作有所指导,对生活更加有指导。
脆弱是心理
脆弱不止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如果在心理上对失败能有所防备,并接受,那反脆弱就是成功的。
例如王阳明,他就是事上练,什么叫事上练,就是说我干这件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无所谓,成功了固然是喜,不成功就当是一种经验,这就是最强的反脆弱。
反脆弱就是计算投入风险
如果计算出损失很小,收益很大,那还有什么能阻止你大幅投入的呢?失败也无损根本,这也可以用于创业中。
例如我当年和朋友作项目时,最初每个人投入只要六千块,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抱着玩的心态作进去再说。
反脆弱就是两手准备
很多人干事都是全副投入,这就是风险,在反脆弱中,作者称为杠铃效应,其实在中国人中,叫两手准备,我在投入前就计算好了风险,如果失败也无损于我正常的生活,切忌卖房创业。
例如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有项目干就赚钱,没项目干就读书写文章,反正无损于生活,不管哪种情况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越是精确的方式就越是脆弱,要留有余地
你如果精确的计算某件事情,算得越是精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多留点余量,这样反脆弱性就越强。
例如我当年亲自实践运营,利润能达到百分百,但其实让员工来运营,可能利润就只有百分之三十,这中间巨大的利润差,会导致你的创业模式彻底崩溃。所以必须要以员工的运营收入来计算收益比。
脆弱是可以转移的
比如你是公司领导,可以把脆弱转移给下属,优胜劣汰,这样企业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比如公司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这样就转移了脆弱,自然自己公司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万一承受不了生病老人带来的压力,可以适当的把压力转移给保姆一段时间,以来回复心情。
脆弱是可以增强反脆弱的
比如一件事情的失败,这是脆弱,但如果从这件失败的事情中吸引教训,来改进制度和思维模式,避免同类事情的失败,就这是增强了反脆弱性,亡羊补牢未晚也。
学习了反脆弱,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教导大家如何去避免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是句鬼话。风险小收益大,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赌徒的位置,要知道美团的CEO王兴创业十几次才成功,你凭什么就能确定你这次就能成功?不光要看到他的成功,更要看到的是他的韧性,这才是反脆弱的典型,失败十几次都能重来,证明每一次失败的损失都是可控的且有限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反脆弱的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反脆弱的读后感”推荐内容。
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在阅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才能发现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涵。写一篇对于作品的读后感悟,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去回味书中的细节,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反脆弱的读后感。
反脆弱的读后感 篇1
虽然是一本鸡汤书,但还是有好多启发我的观点,我罗列了10个。
01稀缺心态
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都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形成一种稀缺心态。当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这里的稀缺不仅仅是缺钱,也有可能是缺时间、缺爱。
缺爱的女人,很容易遇到“渣男”,因为她缺爱导致宽带不足,脑容量无法判断其他方面,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缺资源的人,更相信阿谀奉承、攀附关系的意义,忽略提升自身价值才是获得资源最好的方法。
如何摆脱稀缺心态?
第一、节约宽带。像扎克伯格、乔布斯这样每天穿同一件衣服,不用花费太多的脑力去思考每天穿什么。而我的做法是周日就安排好接下去的五天上班穿什么衣服,这样节约5次时间。另外,可以严格遵循时间表,做相同的事情,减少思考。比如我是我们公司最喜欢去食堂吃饭的,因为去食堂很快就能选择去吃什么,如果跟其他同事去附近商场吃饭,吃饭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讨论吃什么。总之不仅要学会时间管理,还要学会精力管理。第二,不要透支,不要透支身体也不要透支金钱。第三,每天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每天抽时间学习,每天健身。
02面对失败
面对失败,我们通常会有两种心态:第一,避之不及的丑事心态;第二,用自我安慰来应对的。其实还有第三种心态——一笑了之,活得轻松一点,记得时刻关注自己的目标就好了。
其实出错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因为它让你表现更出色。我们会发现,越是有影响力的人,错起来越是有魅力。当他当众出纰漏或揭自己的短时,你会戏剧性地被满满的正能量所包裹。比如《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她其实经常出错,但是常常经常一笑了之,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幽默和神经大条去化解这些生活中的小错误,她根本无所谓这些细节,她始终在为自己的脱口秀积累素材。另外,现在吐槽大会这种节目其实也是将明星们曾经的绯闻、无伤大雅的过失暴露于众,反而取得了有趣的效果。借用李诞的话,开心点,人间不值得。
03别人的评价
书中有一句话特别好:别人对我么的评价反映出他们是谁,而非我们是谁。相信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丧失了自己的自由,相信了,就像和魔鬼签下了契约。另外,你是流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所谓擅长和不擅长都不是最终的你。
如果你偶尔会因为曾经别人对你的评价而不开心,就把以上这几句金句反复阅读、反复品位,我试过了,特别有用,一下子就想通了。另外不仅不要相信别人对你的忽略评价,你自己也不要给自己随便贴标签,记住,你的潜能无限。想做什么,就去试试。
04不要内耗
内耗心情差,情绪低,对别人的宽容度低。哪些是内耗?对自己排斥就是最大的内耗。另外,我们常常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比如执着“一定要优秀”:长相、品位、自律、健身.....不要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事情。受伤了,原谅自己,接受就好了。但受伤了,不原谅,还嫌弃自己,这就是内耗。
05轻而易举的成功
轻而易举的优秀,是轻松快乐的优秀。但是文化和童年给了我们一种艰难的旅途——要优秀,就要苦大仇深。不相信优秀也可以轻松快乐。
最近读的《联盟》这本书中提到:“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培养能人,而是认识到人们已有的才华,并创造出让其产生和成长的环境。”那我们自己呢?尽量扬长,且不要花费精力去避短。挖掘出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花尽量多的时间去做这些擅长的事情就好了。余生,请把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当饭吃吧。
06真正的贵人
这部分内容真的有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我有好几个朋友,离开原来的公司之后,原来的老板对她们非常好,还是会给到她们很多机会和资源。我自己的第二份工作也是原单位领导牵线搭桥的。而很多人碰不到这种机会,要么怪自己的前老板不够好,要么怪自己八字里‘印“少贵人少。
书里有很简单的解释了贵人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自己是自己的贵人。你为人处世的态度,你的人品,你对他人的体恤和关怀,你的善良的举动,这些都是你能否遇到贵人的根本所在。如果满心满眼都是急功近利,即便有贵人也让你吓跑了。另外不要觉得帮助别人一定要有钱,有时候举手之劳和一个微笑足以。
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往往是那些我们每天相遇并打交道的人,特别是那些和你每天的衣食住行相关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我们对别人很重要,我们自己就是别人每天打交道的人。我们对他人的关怀温柔、我的高能热情,都会让别人印象深刻。如果感到生活压力大,帮助别人是减压的好方法。
其次,那些不好的人也是贵人。所以那些“不好”的人——给我们制造麻烦和障碍,折磨我们,让我们痛苦的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态。我们能轻易对付的人,不会锻炼我们的能力,唯有挑战我们的人,才能够逼出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变化、人生中遇到的所有意外都当作自己的资源。
07工作重塑法
书中有一篇专门介绍心流(flow),不过多介绍。文中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i清洁工的案例。一位清洁工只是每天把工作当工作,有空偷个懒抽根烟,还要和别人因为工作量而斤斤计较。另一位清洁工把工作当事业,每天开开心心地问候每一个人,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大家做很多事情。如何做到的?那就是工作重塑法,把自己的工作内容、方式以及活动都按照心流的规则重新设计,使之更有乐趣和吸引力。
08稳固灵活的自我
想要控制别人,其实是因为自身匮乏,源自自己不稳定的自我和自我价值感,所以才需要别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得到肯定或者安慰。他们认为“既然我是因为你才产生这样的情绪,所以你需要改变”。
拥有稳固自我的人,拥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会因为外界的否认或者质疑而改变。比如,认识到失恋是因为不合适,而不是自己不可爱、不值得别人爱。
拥有灵活自我的人,自我概念不会僵化、停滞不前,比如不会给自己贴标签,我是文科生我数学不好,或者男生是不能流眼泪的。他们愿意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让自己不断成长。
09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有关很大的差别。
富人不会看一些不可逾越的门槛,他们眼中有资源。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沟通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解决的。所谓迎难而上,态度上要乐于沟通,手段上要穷尽一切可能。比如没有人可以请,没钱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穷人。
穷人瞻前顾后,总觉得自己积累还不够,实际还没到,方法还需要研究,经验仍要学习,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拦住我们的理由。
10太关注别人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朋友圈的某个人给别人点赞,但是没有给我们点赞而胡思乱想。这说明我们太关注别人,没有关注自己。我们自我价值感不高,对自己的价值不确定,渴望从别人哪里得到确定。我们把所有人都假想成自己的观众、熟人、胜任、半熟不胜的人,都被我们拉进了小剧场。你在意的人确认你足够好,你才能足够好,才有安全感和快乐感.,这可能是错误的。这种感觉最好不要依赖于别人。
书中的这个观念我想到一个延伸用法。比如我们和妈妈关系僵硬,经常吵架,看她很腐朽,很多过时的观点,有点难以忍受,会不会是我们因为太在意她的看法呢?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在意的,随便她说什么,一笑了之,这样不管她如何僵化,我们都可以活得轻松。所以当她又冒出过时言论,说些刺激我们的话时,我们是不是可以letitgo,不去在意、不去关注,这个动作本身蕴含着体谅和包容。
反脆弱的读后感 篇2
不知道耗时多久,从手机转iPad又换成了手机。还是决定写一下感受。
读书的起因是不想让某些人用我不熟悉的理论和别人交谈,真正开始读了觉得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最起码在自我认知上,又给了一个新的路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在小结中写道,其实这本书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反脆弱展开,书所有句子都是中心思想的推导、应用或解释。这就导致书中出现了特别多的经济学或者医学概念,比如林迪效应、黑天鹅事件、医源性损伤……也导致了初读这本书时,兴趣盎然,读到中途,觉得懵懵懂懂,后期依然磕磕绊绊但咬牙坚持了下来,毕竟,我也是一个反脆弱的坚定支持者。
书中,对我启发较大的也是反脆弱这个概念,本人在生活中也一直都偏好着不确定和随机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与壮大。
书中有意思的理论太多太多,我在看书时,着重摘录了几条:
1.黑天鹅事件:指造成广泛、严重后果,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当你寻求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2.你的身体比你对未来更有预测性。
全力以赴做到极致。
在经济活动之外,最具反脆弱性的事物莫过于难以泯灭的爱或恨。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些曾经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3.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是自由。
要将重点放在行动上,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评论,在别人的态度面前保持强韧性。
用书中一句话结束我的阅读,普罗米修斯热爱无序,埃庇米休斯憎恶无序。
反脆弱的读后感 篇3
金句:
一、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没有过去的人就没有未来。
二、当你脆弱的时候,你往往倾向于墨守成规,尽量减少变化。相反,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的结果,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
三、简单并非那么容易达到。你必须努力理顺你的思维,才能使其简单明了。
四、只有真正相信的人,才能避免最终自相矛盾。
感悟:
1、世上充满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可控的随机事件,由此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整个体系变得脆弱,所以我们要有反脆弱性。
2、反脆弱性的精髓是在不确定性中获利。事物发展的方向有两个,学会找到不同方向所能得到的收益,即寻找事物的不对称性。
3、整个事物发展具有层级性,个体的脆弱性反而会增加系统的反脆弱性,所以学会看到坏事情发生的好处,以及好事情发生不一定都是好的。
4、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有足够的好奇感,做随机漫步型的人,首先欢迎不确定性,并从中获益。
5、提高反脆弱性的方法:
过度补偿(过度反应)
对事情的发生作出更加夸张的预测,然后再对当下事件一笑置之。
合理干预
?辅助措施而非作为替代者去改变固有行为。
杠铃策略
锻炼全局思考的能力,当发生多种状况时事情会怎样发展,应该做什么因对措施。
不对称性
我非常看重这个非对称性的点,做投资也一样,如果风险预期足够小,而受益足够大,则可以抓住这个不对称的机会进行投资。
6、拥有反脆弱性强的投资者,不是不会失败,而是看事情的思维会好很多,我赚了当然好啦;我亏了,从事情的源头入手,分析亏损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醒以后不再犯错误,从中受益,这样的结果也是好的。
7、当市场充满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时,不要去定义市场有什么确定性,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未知感,努力寻找市场的不对称性才是最重要的。
反脆弱的读后感 篇4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的读后感 篇5
正如标题所言,什么是反脆弱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脆弱的反义词究竟是什么?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因为坚强只是在制止或者说避免脆弱的发生或者是在减小脆弱性带来的危害火灾难,而脆弱的反义词从某种意义上面来看,应该是不仅是制止了脆弱,而更是使自己变强了,变得更牛了,所以作者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一半的事物没有被命名。而对于脆弱的反义词,作者说,应该是反脆弱,也就应该是英文的Antifragile。
整个世界的脆弱性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再不断的增加,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系统的复杂度前所未有,带来的挑战也前所未见。
世界充满了随机事件,与此同时,人类行为其实也是无法预测的,诸如“9·11事件”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有谁会想到会有飞机撞大楼这种事情啊?但是“9·11事件”却给世界带了严重的打击。一场大暴雨,在现在一个城市的交通可能会混乱,但是在古代几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在一个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如何应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拿反脆弱来应对,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而已。我们人类要像猫这个生命体一样,具有着反脆弱性,而不要像洗衣机这样的机械体一样,不具有反脆弱性,不能自我革新,在不确定面前就不堪一击,就没了。
而提升反脆弱性,我们完全可以过度补偿,过度反应。例如作者说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还有禁书的例子。禁书往往是禁不掉的,他反倒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就是合理干预。干预应该存在吗?应该,但是更应该是合理的干预。即“限速,但不要替他开车。”接下来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本书我读起来觉得挺难读的,我个人认为我读起来比较费劲的原因可能就是作者举的例子有一些是西方的例子,幽默也都是西方式的幽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翻译。
感觉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好像与《道德经》的观点类似,他们是相通的。
反脆弱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
一本好书给人带来的收获和感悟是无穷尽的,作品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引起很多读者的思想共鸣。如何收集一些值得借鉴的作品读后感呢?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反脆弱的读后感”。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1)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3件事:自己的、别人的、老天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时,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界限。
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猛一看这话特别贴心,很赞同,仔细与现实一对比,顿时疑问重重。
现实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依然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自己认为的的工作做完不管其他人需要的配合,也有很多需要配合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认为那些事属于别人的事情,而这个“自以为”没有规范,没有权威指导,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凸显,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绩。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负责的一个文件里面有一些数据、细节内容需要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提供,他跟负责项目的沟通,负责项目的说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强加给我,该你做的事凭啥让我做?沟通的人解释,这个项目前期一直都是你在负责,这些详细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我们需要你提供,如果你不愿意动手,只要你能说准确和详细就行,不要影响后面的工作和进度。负责项目的人反而脾气根据无法控制,依然以前面说的理由拒绝配合和提供。
主动沟通的人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没有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他自以为正确的界限并没有被其他人认可和承认,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就没法谈界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通过有限人数团队的高透明度和密切的协同、高度信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像海豹突击队执行伊拉克任务一样。
这个时候,《混乱》、《盗火》、《刷新》里的新观念就起到了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情况混乱、跨界、转换、同理心等就用上了排场。工具很多,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灵活使用。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2)
读了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下被吸引住,进一步阅读《反脆弱》对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有了新的认知。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3)
作者的观点很新颖,以三元结构论将事物划分为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前者喜欢安宁,后者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类并不太在意环境;作为个体,要积极拥抱随机性,学会做减法,少即是多,顺应自然、自由探索,甚至拖延也是身体的防御本能,是反脆弱----这似乎与老庄的无为而治和陶潜的归去来兮异曲同工。作者对那些不承担后果的脆弱推手义愤填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勇敢的创新者和试错者心怀敬意。作者的经历很传奇,做了20多年的交易员和商人转而从事学术研究,独树一帜,想必是实现财务自由后的兴趣选择。作者的阅读很丰富,从13岁开始持续多年每周30-60小时的阅读时间,曾连续20天读完左拉20本书,每有闲暇诸如会友、候机间隙都手不释卷。全书洋洋洒洒,信笔由疆,激情澎湃,妙趣横生,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往今来的文史哲典籍,从自传性反思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苦口婆心地劝导读者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前言可领略核心观点,读全书可感受畅快淋漓。
前言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吧。
*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脆弱性。正如不减少疾病我们就无法改善健康,不减少损失我们就无法增加财富,反脆弱性和脆弱性是同一波谱上的不同波段。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
*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
*黑天鹅事件是造成广泛、严重后果的,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对某些观察者来说,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它们的发生,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火鸡,因为他们对这些事件完全没有预期,并会受到这些事件的伤害。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非线性是指当你把药品的剂量增为两倍,或将工厂的员工数量增为两倍时,所得效果并非初始效果的两倍,而是要么更多,要么更少。
*我们成为一种新型疾病的受害者,即新事物狂热症,它使我们建立起面对黑天鹅事件时会表现得极其脆弱的系统,却自以为实现了所谓的进步。
*你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说某个遥远的事件或冲击的发生概率比另一个事件更高(除非你喜欢自我欺骗),但你能很有信心地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某一个物体或结构比另一个物体或结构更脆弱。
*脆弱推手往往陷入苏联–哈佛派谬见,即(不科学地)高估科学知识的能量。秉持这种谬见的人就是所谓的天真的理性主义者、合理化者,或有时被叫作合理理性主义者,因为他认为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可以自动显现的。
*正是因为这些脆弱推手的存在,现代文化对生活中神秘的、难以解释的、尼采称之为酒神式思维的事物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无视的态度。
*脆弱推手(医疗、经济、社会规划者)会促使你卷入政策和行动等各类人为的事情之中,这些事情带给你的利益虽小但是看得到,而副作用可能十分严重却看不到。
*少即是多,而且通常更有效。
*启发法是经验法则的简化,它使事情变得简单而易于实施。
*脆弱性—事实上它仍缺乏技术性定义—可以被表述为: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
*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欢波动性等,也喜欢时间。
*与波动性相关的职业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学者、报道作家与评论员,他们研究未来事件,并撰写书籍和论文;第二类是实践者,他们不研究未来事件,但是会尝试了解事物对波动性的反应。
*《随机漫步的傻瓜》
*本书与《黑天鹅》一书的关系是:尽管两本书的出版时间有先后之别,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一个人的个人经验是其观点的真实性和真诚性的背书。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不得不在图书馆中搜寻写作主题,并以此作为写作的一部分,那么我觉得这是堕落和不道德的。
*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实体和虚拟的)是不能接受的,而意味着它们不应该是任何想法的起源。
*我揭露脆弱推手依据的第一条伦理原则是:如果你看到欺诈而不揭露欺诈,那么你就是同谋。对傲慢者友好无异于对友好者傲慢,对任何邪恶行为宽容无异于纵容这种行为。
*许多社会问题都来自于其他人都是这样做的这种论点。
*妥协就是纵容。现代格言中我唯一遵循的就是乔治·桑塔耶拿所说的:人只有在以不折不扣的诚意评判世界、评判他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切切实实的自由……这不只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义务。
*第二条伦理原则。我有义务让自己经受科学程序的检验,只是因为我要求别人也做到这一点,别无其他目的。
*在做了20多年交易员和商人后,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职业,即人们所说的学术生涯。
*商业是自然的、有趣的、惊险的、生动的;而目前专业化的学术则与这些沾不上边儿。
*学者们(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好像总是互不信任;他们生活在琐碎的执着、嫉妒和冰冷的仇恨中,龃龉会发展成为积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整天与电脑屏幕打交道的孤独中和不可改变的环境中,他们越来越僵化。
*本书由7卷组成。……小说家和散文家罗尔夫·多贝利在阅读了我的道德标准和否定阐述法两个章节后的第一反应是,每章都可以独立成书,作为短篇或中篇论文发表。
*卷对我来说不是加长版的杂志文章,能给予读者一种阅读体验;对于那些为了从文章中引用观点而阅读,而非出于享受和好奇而阅读,也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而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快速浏览书稿并用一句话作总结,而且让这句话与他们涉猎的一些现有话语相联系。此外,本书与教科书的写法截然相反—它混合了自传式的反思、比喻,还有更多的哲学和科学调查。
*这本书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文学和哲学表述,以比喻和图表来说明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技术性论点……其次,使用了图表和更多的技术性讨论,但没有复杂的推理。再次,本书提供了更详细论据的数据。
*三元结构根据特征将事物分为三类: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当你讨论一个事物或一个政策时,你的任务是考虑应该将其划归为三元结构中的哪一类,以及你做什么才能改善其情况。
*自由探索和反复试错的某些系统会具有反脆弱性的属性。
*乐于犯众多的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我们将这个过程和方法称为杠铃策略。
*我们来看看健康问题。加法都归于脆弱类,减法则归于反脆弱类。
*我们也很难说强韧性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引用尼采的话来说,长生不老简直是要人命的事。
第一卷: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第2章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第3章猫与洗衣机
第4章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第6章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第7章天真的干预
*很少有人知道,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
第8章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第10章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第11章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泰勒斯的甜葡萄
第13章教鸟儿如何飞行
第14章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第15章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第16章混乱中的秩序
*我从13岁左右开始……一周差不多会阅读30~60个小时,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波舒哀主教、司汤达、但丁、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塞林、舒尔茨、茨威格(不喜欢)、亨利·米勒、马克思·布洛德、卡夫卡、超现实主义作家尤涅斯库、福克纳、马尔罗(还有其他野外冒险家,如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我读的第一本英文书是《白鲸》)和类似的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很多人的文字非常晦涩,还有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雅斯贝尔斯、胡塞尔、列维–斯特劳斯、列维纳斯、肖勒姆、便雅悯,以及类似的哲学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拥有不被列入学校课程的崇高地位,而且我坚决不看学校规定的书籍,所以迄今为止我没有读过拉辛、高乃依和其他无聊作家的书。有一年夏季,我决定在20天内读20本左拉的小说,每天读一本,最后我成功地做到了,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还读了马克思所著的书,也许是参加了一个组织促使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我对黑格尔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亚历山大·柯热夫的作品间接得到的。
第17章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第五卷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第19章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第六卷否定法
第20章时间与脆弱性
第21章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第22章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第24章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第25章结语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4)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强大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情绪化,你最终才能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360百科)
情绪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次是,搞清楚“才能赢”,赢指的是什么?
赢得是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包容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够居安思危,抛弃诱惑,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最后搞清楚情绪和感觉、心情、情感的区别。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5)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6)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7)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喜欢追求稳定而尽量避免变化,因为我们会误以为变化或者波动就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其实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类自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的,可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了。
比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正如森林里的小火会烧掉森林中的可燃材料一样,经济中的小伤害也会尽早淘汰弱势企业,让它们尽早失败(从头再来),并尽量减少对系统的长期损害。”
之所以我们会过度的担心小的波动或是变化,根源在于看待世界的眼光过于局限了。从具体的一件事或是微观层面来看,如果一件事物发生了波动或者变化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将眼光扩大到整个系统或是宏观层面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反而会促进事物的改进和进步。
就像作者所说的一个观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因为这次事故的出现,才大大刺激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从而潜在的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8)
个人感觉要比黑天鹅好,主要体现在:1、更系统全面,从事物的脆弱性,到不确定性,到非线性,到应对方式,相比之下《黑天鹅》仅讨论了部分分支;2、更实际翔实,不像《黑天鹅》论述上时不时给人不可知论的感觉。
【要点记录】
一、跟黑天鹅的关系是?
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为什么呢?因为《黑天鹅》是为了说服我们看到一种可怕的情况,并努力解决它。而本书的起点是,人们并不需要认识到(1)“黑天鹅”主宰着社会和历史(因为人们通过事后的理性化推断,认为自己能够理解“黑天鹅”)事件;(2)其结果是,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严重的非线性情况下,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讨论实践问题了。
指 “脆弱-强韧-反脆弱”这三元,按对不确定性的适应程度从低到高排列。
表0–1 核心三元结构:在风险下的三类状态
对抗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性质
复杂精密的机制,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精密机制,也会带来脆弱性,从而使社会受到“黑天鹅”事件的伤害。由于社会往往会从复杂性中受益,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尖端”的精密机制,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恰恰是这样,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溃。
对挫折、压力的过度反应,是正向的激发进化的能量。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过度反应机制或类似的机制会使我们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对于个体,是“弄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对于系统,是“个体可以死,我要更强”。
因此,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反脆弱性。
大自然更喜欢在信息层面,也就是通过遗传密码让游戏继续下去。因此,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
系统鼓励个体率意试错寻求可能,而个体可能因此被牺牲。
自然和类自然的系统需要单个经济主体过度自信,即高估其业务成功的机会,而低估其业务失败的风险,只要其失败不至于影响他人。换句话说,局部而非整体的过度自信有利于这些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了改善系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所以如果你将药的剂量加倍,药效可能大大高于或者低于两倍。如果我朝一个人的头上扔了一块重达10磅的石头,它造成的伤害要比一块5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两倍更严重,比一块1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5倍严重得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画一个坐标,纵轴表示伤害的大小,横轴表示石块的大小,那么这根线一定是曲线,而不是直线。这是不对称性的表现。
这让我看到了一条规律: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再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界定脆弱性事物了。
1、警惕无切身利益者的忽悠剥夺;2、冗余。
只要预测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他人来说就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工程师睡在现场的核电站。
第二条启发法是说我们需要建立冗余、安全边际,避免优化,以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的风险敏感度中的不对称性。
该是杠铃策略的系统提出。杠铃策略,即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用频繁的试错、小损失,避免一个毁灭性的黑天鹅事件;用小比例的投机投入,把自己暴露在正向的黑天鹅事件中,并从中获益。这样的投机投入,损失上限是已知的。
这样的策略可以应用在资产配置、工作安排等:大比例求稳,小比例激进,不要依赖中间不上不下的区域,这个区域对黑天鹅事件的抵御能力很低。
杠铃(或双峰)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向三元结构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
杠铃的意思是什么?我用杠铃(一个杠轴,两端加重,供举重者使用)来将极端情况分隔开。在我们的语境中,杠铃策略不一定是对称的,只是说,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你也可以用更技术性的语言称其为双峰策略,因为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而不是单独的中庸模式。
这世界上有很多中间地带并非“黄金地带”,因此完全适用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9)
放弃这本书是在大概28%的位置,一来是发现作者开始来来回回叙述类似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冷酷和偏见感到不适。
“风可以吹灭蜡烛,但也能让柴堆越烧越旺。”这是一句很妙的比喻,风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波动,也具备不可预测、难以防范、突如其来等特点,我们生活在风中不能做脆弱的蜡烛,要做柴堆,不仅在风中活下去,而且从风中获得更多氧气,活的更好。
反脆弱就是从风险中获益。风险,或者是波动也不常常是坏事,金融市场正是从波动中获益,如果没有波动,将永远无法获得一分钱。
另外,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是对于非人主体反脆弱性的叙述:爱情具有反脆弱性,知道舔到最后一无所有,还有那么多只舔狗。想法具有反脆弱性:越是克制自己不去想,越是被想法占据了头脑。
信息具有反脆弱性:“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的秘密传播最快。批评具有反脆弱性:资质平庸的人迅速成名的途径之一就是找一个厉害的人来批评自己。不可否认,这些论述非常精彩。但是,渐渐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观点让人巨大不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有利于提高全球航海安全水平。我同意。
对于登上泰坦尼克号并最终丧生大海的那些人来说,他们脆弱地像是海面上转瞬即逝的浪花,遭遇了彻头彻尾的悲剧,用生命给全人类系统拉响警报。对于人类社会系统来说,悲剧是警示,是“好事”(打出这两个字时,我都觉得自己的面目更加可憎了一些)。理性上,我可以理解这个逻辑,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像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人们从中获取了一点少得可怜的“积极意义”,聊以慰藉。
渐渐,我发现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
谈到战争时,作者是这么写的:战争不是好事,而且作为残酷的文化战争的受害者,我可以证明战争的恐怖。但是,麦斯特支出了一个基于给定事件分析损失,而忽略故事中其余部分的错误,我觉得这个推论很有意思,也很奇妙。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往往不太容易往相反的方向看……因为我们往往只将伤亡视为损失,却没有考虑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一点与园丁不同,园丁们深知,修剪树木将使树长得更好。
人言否?为什么在吃屎的时候,还要吧唧嘴巴,细细品尝,然后热情地吆喝其他人,“来呀,都来尝尝,味道没有那么差”?讨论一个问题,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是带着观点去找佐证,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偏听偏信,对反例视而不见。
泰坦尼克号也好,战争也罢,一切事物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哪怕是屎,也总有人能品得出味道,但是,对于消极远远大于积极的事件,不能拼命去品尝那一点所谓的“味道”,然后忍着呕吐的恶心感吧?
人类,从来不是地球的主人,更像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发展到现在,把地球弄得一团糟,不知天高地厚又令人生厌地把主人家翻的乱七八糟。但是,人类依然是特别的,伟大的,因为产生了人类文明。文明与蛮荒,作文不至于完全对立,但总归是有显著差别的。群居动物可以在躲避天敌时,自然地放弃掉那些跑的慢的老弱病残,而人类会在公共场所设立爱心专座、无障碍通道,这就是差别。
人,首先是人,如果他不幸变成了泰坦尼克号死难人数的一部分,或者战争遇难同胞的一部分,这是大家共同的悲剧,而不是视为对于树枝的“例行”修剪。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10)
正如标题所言,什么是反脆弱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脆弱的反义词究竟是什么?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因为坚强只是在制止或者说避免脆弱的发生或者是在减小脆弱性带来的危害火灾难,而脆弱的反义词从某种意义上面来看,应该是不仅是制止了脆弱,而更是使自己变强了,变得更牛了,所以作者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一半的事物没有被命名。而对于脆弱的反义词,作者说,应该是反脆弱,也就应该是英文的Antifragile。
整个世界的脆弱性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再不断的增加,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系统的复杂度前所未有,带来的挑战也前所未见。
世界充满了随机事件,与此同时,人类行为其实也是无法预测的,诸如“9·11事件”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有谁会想到会有飞机撞大楼这种事情啊?但是“9·11事件”却给世界带了严重的打击。一场大暴雨,在现在一个城市的交通可能会混乱,但是在古代几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在一个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如何应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拿反脆弱来应对,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而已。我们人类要像猫这个生命体一样,具有着反脆弱性,而不要像洗衣机这样的机械体一样,不具有反脆弱性,不能自我革新,在不确定面前就不堪一击,就没了。
而提升反脆弱性,我们完全可以过度补偿,过度反应。例如作者说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还有禁书的例子。禁书往往是禁不掉的,他反倒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就是合理干预。干预应该存在吗?应该,但是更应该是合理的干预。即“限速,但不要替他开车。”接下来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本书我读起来觉得挺难读的,我个人认为我读起来比较费劲的原因可能就是作者举的例子有一些是西方的例子,幽默也都是西方式的幽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翻译。
感觉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好像与《道德经》的观点类似,他们是相通的。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各位书友大家好,最近学习了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的著作《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整理了读后感分享给大家!该书论述的主题与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大致相同,内容涉及判断的整体框架、理性决策理论,涵盖峰终定律、前景理论、沉没成本等心理学话题,具有启发思维的价值,收获颇丰。读书中有感而发的详细记录如下:
原文:约瑟夫为一个紧要决策征求本杰明·富兰克林建议时,富兰克林在回信(1772年)的开头部分写到:“我没有足够的权力建议你,应该选择什么,但如果你愿意聆听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如何决策。”
读后感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这个“天”或者说环境不断在变化,当我们面临的决策任务与祖祖辈辈所经历环境有所不同时,保存在遗传基因中的祖辈经验将掣肘我们做出最佳选择(如同证券市场正不断淘汰着新环境中的不适者,而这些不适者在冷兵器或更早的年代或许是优胜者,正如达尔文说的: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学习如何决策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适应性,因为“天”总在变。
原文:在观察一场典型比赛棋局5秒钟后,特级大师和大师能近乎完满复盘,而一般高手和初学者却力所不及。如果将棋子随机放在棋盘上的话,则没人可以复盘。这表明复盘能力并不是由视觉记忆本身所决定的。
读后感受:就像开车,只有我们不再刻意去控制或心存意识的时候才算真正学会。我们的基因中保存着先祖留给我们的自动思维,而一生中我们又会去学习很多练习很多,慢慢的,一些控制思维就会变成自动思维,那时候我们就老了,我们遗传基因中带有千万分之一的变化并随机留给下一代,这一切都很美。
原文: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对我们使用信息数量能力的限制并不是“有限理性”的唯一来源。自动联结也会对理性思考造成阻碍。“信息超载”是有限理性的一个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
读后感受:“有限理性”的产生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已经意识到记忆的有限容量制约全面了解和计算信息的能力才不得已采取的非最优选择和非理性行为;第二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本质的认知偏差(缺乏质疑)。无论哪一种原因的“有限理性”,都有决策提升空间。
原文:用决策树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构建描述决策思维过程的模型,尽管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一定在所有细节上都那么精确,但我们仍然可以将其视之为一个有用的模型去分析和改善我们的决策过程。
读后感受: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决策者把视线聚焦在少数的几个结点上,思考更全面的可能性和备选项,以及伴随发生的其他状况和相应后果,虽然无法避免需要许多主观信念的概率赋值,但这种思维框架已经大大提升了做决策的质量。
原文:关注沉没成本是非理性的。一旦你花钱购买了食物,你就会强迫自己把它吃完以避免浪费,而这种想法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用餐的乐趣将会大打折扣,并且你会变得越来越胖。
读后感受:只要把关注过去的坐标方向摆动180度指向关注未来结果时,沉没成本的影响就会消失。日常生活中沉没成本带来的代价太大,几乎随处可见,有些是因为维护“名誉”而死守沉没成本。学习了各种认知偏差后静坐常思己过就能总结出蛮多,保持质疑持续改进。
原文: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告诉我们,像大脑这样的自然“机器”,它的算法也是权重加法模式,很多基础的过程都可以很好的用线性方程来描述。随机线性模型解释的效标和预测之间的方差变异是训练有素的专家基于直觉判断的1.5倍。基于数学推理,单位加权能提供更好的预测力,平均是人工判断的2.61倍。
读后感受:在大部分领域,即便是随机权重(系数的正负号正确即可)确定的线性模型都比多年经验直觉顿悟进行判断的专家更加可靠。作者非常推崇线性模型,想想桥水投资和管理的成功也部分得益于此。或许就像相关系数这个概念一样,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应用容易被人怀疑和忽视,我们主观认为唯有艰苦探索才能领悟深蕴的奥义,但往往大道至简。
原文:假设有两个赌博游戏。赌博游戏A有11/36的概率获得16美元,25/36的概率损失1/50美元;赌博游戏B有35/36的概率获得4美元,1/36的概率损失1美元(两个赌博游戏的期望都趋近于3.85美元)。实验结果证实,无论是在调查问卷还是赌桌上,被试都更加偏好赌博游戏B,但为赌博游戏A出价更高。
读后感受: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关于认知偏差引起不一致行为的心理学实验,用锚定和不充分的调整的理论可以解释偏好反转的现象。当要求选择赌博时,读书笔记锚定在赢钱的概率上,然后根据赢或输的金额进行不充分的调整;当要求给两个赌博出价时,锚定在赢钱的数值上,然后根据概率信息进行不充分调整。线性模型有助于减弱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其实人做判断也是基于线性模型,只是给最先提取的信息(易得性)赋予了过高的权重从而引起偏差。
原文:理性的演绎逻辑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即从一般到特殊(“所有的人都难免一死,因此罗宾·道斯难免一死”);归纳逻辑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这个犹太商人是不诚实的,因为所有的犹太商人都是不诚实的”)。
读后感受:人类做判断过分依赖归纳而演绎不足,我们更像一个临床学家而非统计学家。对重要判断如果多问自己一句:“这种类型有多普遍?”,将大大改善决策质量。
原文:研究者做过大量关于代表性思维的实证研究,结果都证实了相似性和联想的主导作用。被试者在许多情形下对p(A|B)和p(B|A)不加区分,而且当给出一个条件概率时,他们直接推断出另一个概率而不参考p(A)和p(B)的基础概率。我们有一种很自然的习惯,即用联想的方式来思考当下情境中凸显的事物或者第一时间从记忆中提取到的事物。要想逃离这种“被现成性所主导”并思考那些经验中并不明显的事物和关系时,意志力和训练必不可少。
读后感受:应用贝叶斯定理很有实际价值。如果对年化收益要求比较高(基础概率比较低),选基的胜算不会很高。曾经算过一个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以5年期年化20%收益为优质基金的标准(对质量要求比较高了,仅有3%基金符合条件),专家A选择基金的水平是10个优质的能判断出9个,而10个不优质的仅有1个误判成优质的(5年前做判断事后验证的结果)。假设2016年7月初专家A再次出发,挑选出10个优质基金组成一个池子,如果其他所有条件都不变,5年后,能有多少基金成为优质基金?大概只有2个!
原文:任何能够降低核战发生概率的东西,哪怕数量很少都是有价值的。假设每年发生核战的概率为2%,下一个40年不发生核战争的概率只有44%(假设每年都是互相独立),现在如果假定某种已达成的国际协定使这一概率降低到1.33%,那么,下一个40年不发生核战的概率则为58%。
读后感受:计算长期价值的思维方式在高中就遇到过:如果一个班有60个人,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超过99.4%,跟直觉会差很多,可能因为人的直觉思维是线性或均匀分布的。有一个励志图也是说明微小变化的长期价值:
其实这个图的红字部分也告诉我们,虽然每天出现坏事情的概率都很低,但一年都不出状况就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一年里上证指数有那么一两天跌幅超过3%也不足为奇,这属于大概率事件并不需要预测或解读。
原文:只有当一个变量完全能由另一个变量预测的时候,才不存在回归。事实上,标准相关系数可以很简单的定义为一个变量由另一个变量进行线性预测的非回归程度。趋均数回归的技术定义为完全相关(+/-1)与线性相关之间的差异:回归=完全相关-相关系数。
读后感受:否极泰来和乐极生悲都是一种回归现象,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会发生回归(抛8次硬币,重新再抛8次,无论第一个序列中有几次正面,第二次序列中正面次数的期望都是4)。去做预测或评估的时候理性的方式是把回归因素考虑进来,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或认为的那么遭了。
原文:帽子里有三张卡片。一张两面都是红色(“红-红”),一张两面都是白色(“白-白”),一张一面红色一面白色(“红-白”)。从里面随机抓出一张卡片扔向空中,落地后红色一面朝上。问:这张卡片是“红-红”的概率是多少?
读后感受:直觉是1/2,答案是1/3。概率思维不是直觉的思考方式,概率论也不是常识,如果做个简单判断都需要依赖于概率的基本事件,那就太低效而耗能,所以实践中往往是犯错后修正而不是时刻质疑。附上另一个有意思的直觉题:假设在一个游戏节目中,有三扇门供你选择。其中一扇门后面是一辆豪车,而另两扇门后面都是山羊。你选择了一扇门(比如1号门),之后,知道每扇门后面分别有什么的主持人打开了另一扇门(比如3号门),门后是一只山羊。这时主持人对你说:“你想选择2号门吗?”,即改变主意选择2号门是明智的吗?
原文:总是关注一个有充分信息、有足够时间来安静思考的人的短期行为表现并不合适。我们应该更关心人们在嘈杂的、有干扰的、信息不充分的环境中做出长期决策时的表现。“快而省”的算法或启发式可能比理想化的计算更加稳健,更有生存价值;后者仅在信息、计算容量和时间都很充分的情况下才更有优势。
读后感受:就像《思考,快与慢》上说的,一般情况系统1长期运行不太消耗资源,而遇到复杂问题再启动系统2帮助,但在有错觉的环境下怎么判别什么是复杂问题是最难的。所以由系统1主导的非理性的行为在大部分环境中是具有适应性的,只是如果我们能通过不断提炼使系统2在充裕时间内利用好,就可以让整体决策在未来更有准备、做的更好。
原文:很多政策讨论都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时候,仔细思考我们重视什么,最想避免哪种错误,就能提高决策水平。我们通常无法提高诊断或者其他判断的准确率(我们无法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但我们却能权衡两种错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总面临着权衡和取舍,必须明智的讨论我们看重什么,再据其设置决策阈限。
读后感受:世间难得两全法。很多决策在于个人的偏好、价值观,比如上图中是否愿意用更多“虚假警报”换取“未击中”的减少,或者相反,也比如你愿意为收益承担多大的风险(永久损失或流动性缺失)取决于你的偏好,决策的选择是千人千面的。
原文:远离工作的前几天是很愉快的。但是很快,休假者就适应了度假时的新环境,假期带来的享受开始变得不那么强烈。与此同时,由于度假而耽误的工作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以后弥补。因为繁琐工作带来的效应是逐渐增强的,假期带来的这种不好感受也会随着休假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读后感受:看来双休日是有道理的,休假的快乐边际效益递减,而捡起工作的难度在逐日增加。结果就是一个单峰函数,休息天数的快乐会在某个适中的时段上取得最大值后开始递减。
原文:根据重要性赋予每个属性一个权重(需参照决策者当前的目标)。每次考察一个备选项,通过对选项的每个属性进行评分,然后将每个属性的评分乘以属性的重要性权重并累加在一起,用这个方法得到的加权评价值作为该备选项的整体效用值。一个好的评估与赋予权重的做法,即使不完美,也能带来接近最优的结果。
读后感受:这种策略就是富兰克林给约瑟夫推荐的决策方法,也是经济学理论中描述人类理性选择的理论模型。这种策略需要付出很高的认知努力,正负因素可以互相抵消所以是具有补偿性的,基金诊断就适用这种策略。
原文:非期望效用理论中,最成功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Kahneman和Tversky的预期理论(prospecttheory)。与期望效用理论一样,预期理论运用代数公式来表示决策过程:选项(prospect)指由一个或者多个结果(i)所定义的一种选择或者行动过程。这些结果就产生了决策权重(II_i)所衡量的价值(v_i),决策权重和每种结果发生的客观概率有关。选项的总价值(V)可表示为:V=∑(II_i×v_i)
读后感受:伯努利在刻画所得时的价值函数是个凹函数(边际效益递减)。卡尼曼发展了损失时的价值函数,提出了不对称性(损失是收益的两倍感受),更有价值的是提出了参照点(关注收益的相对变化)而不是绝对值,这种解释符合适应性、贴近现实。
喜欢《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精选》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