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大全7篇。
书籍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作品便是一本给我们精神粮食的好书。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在写作品读后感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1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风暴,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人生最苦的事是贫、失意、老、死。我认为并不是,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那么人生中最快乐的呢?也许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认为是有很多钱,不用写字,不用上课,有手机、电脑玩。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便是那责任完了,也正如《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如释重负”与“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长都将自己的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出了何等之事,家长都一并包办,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受一点儿苦,久而久之,我们对“责任”这个词已视为浮云,如今你用“责任”一词去与他们说话,他们也许都会用拳头与你说“责任’、正因为他们不懂何为责任,不懂这是关于他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责怪,正因为不懂何为责任,才导致了现在的“校园暴力”。
也有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为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将负完责任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处处快乐,时时快乐。人生要勇于负责,责任越大,快乐越大,尽了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们责任是可以完成的。责任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当我们在完成责任的过程中时,心中的压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们完成责任时,心中的那份兴奋也是无与伦比的。责任可以使我们无法转身,也可以使我们欢度余年,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过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句子,这是一篇议论文,选自《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先生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何我们会在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我想,是为了培养我们新一代的负责任心理,让我们明白负责与不负责的关系,让我们将来才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社会成员。让我们现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青年,也许之前的我们不懂责任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学习了《最苦与最乐》后,我们会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感悟责任与负责任的乐味。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3
梁启超先生我前几年就听说过,据说他的一篇文章横扫半个中国,是一名大学者。闻得大名也有仰慕之心。我还买了一本他写的关于佛教方面的书,看了一些,但学术性很强,也没觉得如何有意思。几天前我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内容大概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等等。内容非常好,很有感触,也引起了很多回忆。
我平日里工作很忙、压力大、责任也重大,学习的担子也不小。一天天忙碌着,这几年我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特别是到了沈阳工作以后,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正所谓:“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是呀!掐指一数,我都三十多岁了。
回想,一直到今天忙了这么多年,跟随师父东奔西走,作了很多事。穷以为,为了恩师的弘法事业尽了责任,承受了很多压力和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是总的来说过得很快乐。每个人都有一些愿望和成就事业之心,就如梁启超在文章里所说的:“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他还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我那,早已把师父的荣辱和成绩视为我的苦乐了。他老人家二十几岁开始就担起了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一直在他的身边忙活着。他时常给我们讲课,并且开示我们“一切违缘使为修行道用”。师父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和磨难,但总是能转嗔为喜、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把坎坷和磨难都转为成功阶梯,更上一层楼。这些年来师父的弘法事业渐渐有了成绩,特别是师父如此年轻事业做的就这么好,这么殊胜。每每瞻仰师父的成绩和功德时,我欣慰!我欢喜! 我高兴!甚至神清气爽,消除烦闷,心潮震荡,法喜充满。乃至对上师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也许是其文章里所说的;“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也似乎是责任带来的吧?
但我从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烦恼和痛苦来自执着。对我的执着、对法的执着(一切万物)。执着与责任、痛苦和快乐的关系比较复杂。作者也是学佛之人,断然不会马虎。我暂且没有理顺好他的理论性。
然文章里提到得“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说法我很赞成。如佛经有曰;“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於他,示法性谛令解脱”。不管是世间的快乐,还是出世间的快乐,谁都不能赐给我们,的确如此!
他的全篇文章的内容阐述的动机,是引导读者要有责任心,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要有责任感,以大义为快乐之本的思想。我再次随喜之。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4
什么是最苦的,什么又是最乐的呢?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里表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是啊,当你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时,既愧对他人又愧对自己,岂不是最苦的?当你尽了责任,如释重负,这不就是最乐的吗?
说到尽责任,我想到了去年的暑假……记得那一天,天气十分炎热,空中没有一片云,树木都热得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地站在路边。知了热得在树上没完没了地叫着。然而,这份沉闷被一阵不合群的笑声给打破了。“哈哈哈,把球踢过来”“接住啦,我要踢喽”“……”声音来自我和一群踢球的小伙伴们。“快传球给小胖”不知谁喊了一声,我听见后迅速把球踢向小胖,结果小胖不但没接住,还摔了一跤,大家哈哈笑了起来。“啪!”一声巨响打断了我们的笑声,一看,是球撞碎了一扇窗户。大家先是一愣,随即都害怕了,心照不宣地跑开了。我也像大伙一样,一口气跑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忐忑不安,吃了支冰棍儿都没让自己冷静下来。整个下午我都心不在焉的,妈妈叫我跑腿买东西,叫了好多次我才听见;爸爸让我帮忙拿资料,我去拿了资料旁的几张白纸;作文就连吃饭也觉得淡而无味。妈妈瞧我不对劲,就询问我,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她告诉我:“要想不再这样混混噩噩,就主动去道歉。”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吃完晚饭后,我去了那个被我踢碎窗户的人家门口,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眉毛皱成“川”字的叔叔。他就这么看着我,也不说话,我也低头沉默着,场面十分尴尬。我捏紧拳头,眼一闭,心一横,牙一咬:“叔叔,对不起,我弄坏了你家的窗户……”我原本以为会换来一阵骂声,可我一抬头,就对上了他那满含笑意的眼,我意识到他是原谅我了,也冲他笑了笑。叔叔温和地说:“没关系。”
回家的路上,星星快活地闪啊闪,星空十分的美。做个负责的人,是多么快乐!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5
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作文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6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着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7
今天,我看了梁启超写的《最苦和最乐》之后,油然而生感叹。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受。
文中写的苦并不是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而是良心责备的苦,要逃脱也没地方逃脱。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是啊,我从许多书上知道人如果能够知足,就是他再贫苦成天也是笑哈哈的;如果人能安分(不多过分希望),就是事情再不如意,他也是乐的。
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苦”“乐”的标准离一个大队委员来说,差得可远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可我的心仍然不能放下来,反复地思索着那一段话。
我读道: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是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我总是把事情忘掉,用爸爸的一句话来说:丢三拉四,找到了铅笔,丢了橡皮。我也在想:我怎么这么健忘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凡是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约定,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上了一层厚厚的责任。怎么也洗不掉,怎么也擦不掉,怎么也玩不掉。
终于,我看到了乐。文中写就是责任完成了,古人云:如释重负嘛。我越来越欣赏梁启超写作的手法与水平。
真对!责任完了,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才是真乐!我总结了这篇言尽意未的文章: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篇一: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读《最苦与最乐》有感
梁启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失意,不是老死。他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每个人自打出生以来都在承担着大大小小的责任。例如,作为儿女,你必须要承担孝敬父母、奉养父母的责任;作为妻子(丈夫),你必须要承担建立和睦家庭的责任;作为学生,你必须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同时也肩负着他们太多人的期望;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做思想汇报这是责任,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这是责任,向党员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这是责任,以自身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来诠释党的思想这是责任,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也是责任。
“责任”一词说出口或许很轻松,但要真正的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确实不易,真可谓是“人生最苦的事”。“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梦里也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你说这苦不苦?是你的责任,而你却没有做到,结果自己一直不能释怀,不能放下,一直在折磨着自己,食无味,夜不能寐。但你只要跨出一步,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切便会正常运转。也就是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及时做到,欠人的钱及时还,受到恩惠要报答,得罪了人要及时赔礼道歉,这样你才可以正大光明的与他见面,晚上也不会因担忧而不能好好休息。而尽到这些责任,其实只要迈出小小的一步就可以实现。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除了以上说的最基本的责任外,还有很多应尽的责任。对家庭,要奉献、要尊敬、要互帮互助;对社会,要适应、要与时俱进、要遵守法律法规;对国家,要热爱、要团结、要敬畏、要无私奉献、要自豪、要以她为荣、要跟随她支持她。只有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积极分子。
什么事最快乐呢?梁启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如释重负”的感觉是最快乐的,因为你肩头的千斤重担终于落地,那种轻松、愉快,真的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想体会到人生最快乐的事,那就必须先尽到自己的责任。从小的说,经常想想,最近的自己表现的怎么样?有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最近一个月的思想汇报有没有写?有没有去学习党的新思想、新政策?学习成绩有没有进步?这些虽是小责任,那做到它们,就享受小快乐。从大的说,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为自己的祖国自豪?有没有无私奉献给祖国?有没有永远的热爱她敬畏她?这些大责任,尽到了,那就享受大快乐。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总之,最苦与最乐的事,都是“责任”这两个字。身上背着未来的责任,是苦的,而当这些责任一一的尽到,快乐便来了。“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让我们在这最苦与最乐之间寻找自己的平衡点吧!
篇二:读梁启最苦与最乐有感
读梁启超《最苦与最乐》有感
尹传梅
“人生什么事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这是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的开头。告诉我们人生最苦的事是身负的责任没有完成,这份责任不仅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文中还这样写到:“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是一生一世的痛苦,比不得普通的贫、老、病、死,可以排解得开。“反过来看什么是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成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责任就行,不管做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这样你就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研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为了尽责任才认准
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我们一手托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另一手托付着祖国的兴衰。我们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尽我们做教师应尽的责任。
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事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时,你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其实我们做教师的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我们看着一个个成功人士都是我们责任的结晶,所以经常有快乐突然来访。
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我们拥有属于我们的快乐。这快乐也是对我们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因为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想得到最大的快乐吗?那就请尽你最大的责任吧!
篇三:公开课《最苦与最乐》授课思路
公开课《最苦与最乐》授课思路
一、导入:
赏析古诗词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在某个春天寂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人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他共饮,一壶酒以见冷清,“独酌”、“无相亲”,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的对照,使得更加凄凉,愁苦之情,油然而生。然而诗人展开奇妙的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的影子,借酒助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得不孤独。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这样一首谈苦论乐的议论文,即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梁启超: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1889年中举人,1891年从师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随康有为赴北京参加复试,发起“公车上书”,后来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论》等,主张“变法”、“育人”、“开学校”、“变过科举”等。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并且他还十分重视教育,曾担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的还担任过北京图书馆馆长,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四、学生朗诵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抢答填空。
1、游戏规则。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教师在读完题目后,喊了:“开始”口令,学生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同学最先回答,回答对一个空在竖线上画一个圈,回答错误不画圈,比较难得问题,答对一个得两个圈。直到所有抢答题做完评胜负。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根据朗读,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安分 。作者认为
真正的痛苦源自责任 。(以上这些都不是苦,那么作者认为到底什么才是苦,引出第二个问题)
2、人生什么是最苦的呢?为什么?
应做的事没有完成。因为良心受到责备,痛苦无法解脱。
四、小讨论环节:
(一)、互相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1、用原文的话填空
对 人 的 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总结第一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谈苦。什么最苦?负责任最苦(未尽责任最苦).
过渡句:学习了这不分,我懂得了,未尽责任最苦,那么什么事又是最快乐的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总结第二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论乐。什么最乐?尽责任最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来?
三、问题探究: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作用。
四、
1、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得出结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你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吗,?比比看! 负责人最苦,尽责任最乐。
2、默读第四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
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 就得小快乐。
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得出结论
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第三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担责任。(得苦中真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
文本探究:
1.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①事实论据如:
A、“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论证未尽责任最苦)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当我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无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了。开始,我也很迷茫,对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穷吗?失意吗?老吗?死吗?那都不是的话,到底是什么呢?到我看完后,最终便也明白了,但又有了一番沉思。。。。。。
人生最苦的事,的确是身上背负的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的一生当中,责任无处不在,或许自己活着,也是一种责任,你背负的是亲人对你的期望,朋友对你的一种依赖,所以,当你活得好,也算是对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负了责任,但当你活得不好,那不也是一种痛苦吗?自己活的苦,亲人的叹息,朋友的无奈,也与那“千斤石”是一样的重量,压在你身上,这苦吗?苦!也是没有负到责任的苦。
但换种角度思考,人活着也未必是为责任而活的,你对自己负责任了,活的也快乐了,亲人也欣慰了,朋友也开心了,这,不也是一种乐吗?这种打心底里的乐,也是现实中的人间真乐,虽然这一路上走走停停、坎坎坷坷,但不也同是苦中真乐。生活会让你苦上一阵子,但当你克服过来了,它会让你乐上一辈子。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时,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一种乐,那个时候,恭喜你!成功体验到了苦中真乐。
当然,责任的确推卸不了,只能解除,如生活,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也不是别人替你活着,更不是不活着,这是同一个道理,你该做的必须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番色彩。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一名学生,务必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将来有了一番大成就,活出自己的绚丽,才是对我自己尽了责任,才能有体验、享受苦中真乐的机会!
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收获满满,又为我人生路上添了一盏明灯,启迪着我,让我明白了责任对一个人来说会制造出的痛苦和把责任“解除”后的一种苦中真乐,与努力活着的自己,何尝又不是同一种道理呢?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3篇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向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当我们从两三岁的小孩长成的时候,责任便成为一副沉重的担子,不知不觉地卸落在我们的肩上。这担子无法推卸,只有将它解除了,我们才会得到解脱,感到轻松。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责任,不如尽到每一份责任。在尽责任之后,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这个时候那种轻松,那种快乐的感觉难以言表。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反之,若是我们逃避了我们自己的责任,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上,责任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篇二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篇三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三篇
引导语:很多人都读过《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而有关《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一)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二)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三)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题记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
导语: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1】
作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确,人的一生中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肩负的未来的责任。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
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并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事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时,你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说起快乐,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寻找快乐的事实。一群年轻人到处找快乐,到老师苏格拉底处请教,问他快乐在哪里。苏格拉底让他们先造一条船,等过了四十九天后,船造好了,年轻人和苏格拉底都坐在船上,边欣赏边唱歌。这时,苏格拉底问年轻人,他们快不快乐,他们都回答快乐。
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全身心投入的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快乐就突然来访。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这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2】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范文
引导语:很多人都读过《最苦与最乐》这篇课文,而相关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一)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题记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二)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三)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汇总
怎样克服写作作品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难点?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感觉里面的人物是活着的。读后感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做“感点”,围绕“感点”来总结心得体会,有请阅读“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相关内容。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1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2
说起饮冰室主人,有人可能不知道是谁,可是说梁启超,便都知道了。梁启超就是饮冰室主人,至于为什么,再此不做解释了。只是想谈谈他的《最苦与最快》。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作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确,人的一生中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肩负的未来的责任。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
回想以前,从小学到初中再现在的高中,努力学习,只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要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听爸妈和老师的话……而到现在,长大了,终于明白一直以来是为了什么,我想是一种责任,一种还未尽的责任,是对父母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不要以为读好书只是为以后的生存,更是为报答父母一生养育之恩!
当你没有尽这份责任,就会发现自己步入社会后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哭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背后的父母,他们的心也碎了。于是最大的痛苦随之而来,每天“折磨”着你。
这让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保尔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利益,导致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不需要断脚断手。只要我们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努力去完成它,我相信这会是最大的快乐。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责任而生,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我想这是在逃避着责任,逃避了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逃避,只能获得灵魂片刻的放松,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成的事情上,责任没有因此减少,因为逃避,灵魂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人生一直在苦与乐中循环,而人生的责任却是其中的动力。有责任在身,才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事。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有了责任的人生,所有的责任都已完成,自然是一身轻松,云淡风轻,一个人知道责任的苦处,才能尽责任的乐处。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3
学习确实是一件苦事情,考试更是一个苦事情!任何人都会这样觉得,我认为任何事都会有任何事该来的时候,既然这个时候让我们学习就有它的道理。我们只有在考试、学习、作业……中摸爬滚打熟练了,任何事都能应付得来了,这是我们就走进了五彩斑斓的社会,如果我们连这些困难都克服不了,那对以后的面对的一切更觉得处处碰壁。学习机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同时锻炼了我们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
我觉的本文说的有一句话特别正确“你快乐也要学习,不快乐也要学习,还不如微笑去迎接学习。”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却当做快乐的来做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心态。今天的一句玩笑话你可能很开心,但这份快乐又会温存多久呢?一天、两天?或许下一分钟就忘了为什么这么开心。而当一群人为了一个题争论不休,不求出最后的真理誓不罢休。这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难题当被再次翻出来时还会想起当时可笑的言语、可爱的人儿、认真的小脾气。这又会温存多久?我们都心知肚明。
清晨还挂着梦的尾巴,与鸟儿共舞与文化共鸣;中午伴着鼾声,和心一起穿越回那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夜晚让星月做观众,在雪白的作业本上谱写经典的片段。
痛并快乐着!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4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5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6
梁启超先生我前几年就听说过,据说他的一篇文章横扫半个中国,是一名大学者。闻得大名也有仰慕之心。我还买了一本他写的关于佛教方面的书,看了一些,但学术性很强,也没觉得如何有意思。几天前我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内容大概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等等。内容非常好,很有感触,也引起了很多回忆。
我平日里工作很忙、压力大、责任也重大,学习的担子也不小。一天天忙碌着,这几年我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特别是到了沈阳工作以后,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正所谓:“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是呀!掐指一数,我都三十多岁了。
回想,一直到今天忙了这么多年,跟随师父东奔西走,作了很多事。穷以为,为了恩师的弘法事业尽了责任,承受了很多压力和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是总的来说过得很快乐。每个人都有一些愿望和成就事业之心,就如梁启超在文章里所说的:“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他还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我那,早已把师父的荣辱和成绩视为我的苦乐了。他老人家二十几岁开始就担起了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一直在他的身边忙活着。他时常给我们讲课,并且开示我们“一切违缘使为修行道用”。师父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和磨难,但总是能转嗔为喜、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把坎坷和磨难都转为成功阶梯,更上一层楼。这些年来师父的弘法事业渐渐有了成绩,特别是师父如此年轻事业做的就这么好,这么殊胜。每每瞻仰师父的成绩和功德时,我欣慰!我欢喜! 我高兴!甚至神清气爽,消除烦闷,心潮震荡,法喜充满。乃至对上师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也许是其文章里所说的;“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也似乎是责任带来的吧?
但我从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烦恼和痛苦来自执着。对我的执着、对法的执着(一切万物)。执着与责任、痛苦和快乐的关系比较复杂。作者也是学佛之人,断然不会马虎。我暂且没有理顺好他的理论性。
然文章里提到得“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说法我很赞成。如佛经有曰;“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於他,示法性谛令解脱”。不管是世间的快乐,还是出世间的快乐,谁都不能赐给我们,的确如此!
他的全篇文章的内容阐述的动机,是引导读者要有责任心,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要有责任感,以大义为快乐之本的思想。我再次随喜之。
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 篇7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导语: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1】
梁启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不是贫穷,不是失意,不是老死。他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2】
为什么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七年级《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作文【3】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汇编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汇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一)
说起饮冰室主人,有人可能不知道是谁,可是说梁启超,便都知道了。梁启超就是饮冰室主人,至于为什么,再此不做解释了。只是想谈谈他的《最苦与最快》。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作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确,人的一生中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肩负的未来的责任。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
回想以前,从小学到初中再现在的高中,努力学习,只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要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听爸妈和老师的话……而到现在,长大了,终于明白一直以来是为了什么,我想是一种责任,一种还未尽的责任,是对父母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不要以为读好书只是为以后的生存,更是为报答父母一生养育之恩!
当你没有尽这份责任,就会发现自己步入社会后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哭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背后的父母,他们的心也碎了。于是最大的痛苦随之而来,每天“折磨”着你。
这让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保尔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利益,导致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不需要断脚断手。只要我们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努力去完成它,我相信这会是最大的快乐。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责任而生,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我想这是在逃避着责任,逃避了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逃避,只能获得灵魂片刻的放松,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成的事情上,责任没有因此减少,因为逃避,灵魂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人生一直在苦与乐中循环,而人生的责任却是其中的动力。有责任在身,才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事。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有了责任的人生,所有的责任都已完成,自然是一身轻松,云淡风轻,一个人知道责任的苦处,才能尽责任的乐处。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二)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三)
当我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无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了。开始,我也很迷茫,对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穷吗?失意吗?老吗?死吗?那都不是的话,到底是什么呢?到我看完后,最终便也明白了,但又有了一番沉思。。。。。。
人生最苦的事,的确是身上背负的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的一生当中,责任无处不在,或许自己活着,也是一种责任,你背负的是亲人对你的期望,朋友对你的一种依赖,所以,当你活得好,也算是对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负了责任,但当你活得不好,那不也是一种痛苦吗?自己活的苦,亲人的叹息,朋友的无奈,也与那“千斤石”是一样的重量,压在你身上,这苦吗?苦!也是没有负到责任的苦。
但换种角度思考,人活着也未必是为责任而活的,你对自己负责任了,活的也快乐了,亲人也欣慰了,朋友也开心了,这,不也是一种乐吗?这种打心底里的乐,也是现实中的人间真乐,虽然这一路上走走停停、坎坎坷坷,但不也同是苦中真乐。生活会让你苦上一阵子,但当你克服过来了,它会让你乐上一辈子。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时,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一种乐,那个时候,恭喜你!成功体验到了苦中真乐。
当然,责任的确推卸不了,只能解除,如生活,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也不是别人替你活着,更不是不活着,这是同一个道理,你该做的必须是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番色彩。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一名学生,务必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将来有了一番大成就,活出自己的绚丽,才是对我自己尽了责任,才能有体验、享受苦中真乐的机会!
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收获满满,又为我人生路上添了一盏明灯,启迪着我,让我明白了责任对一个人来说会制造出的痛苦和把责任“解除”后的一种苦中真乐,与努力活着的自己,何尝又不是同一种道理呢?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四)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五)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系列
感言是最触动人们内心的句子,感言是一种表达内心深处想法的方式,您是否正在为写感言而发愁呢?下面的内容主题为《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1)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2)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风暴,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人生最苦的事是贫、失意、老、死。我认为并不是,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那么人生中最快乐的呢?也许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认为是有很多钱,不用写字,不用上课,有手机、电脑玩。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便是那责任完了,也正如《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如释重负”与“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长都将自己的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出了何等之事,家长都一并包办,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受一点儿苦,久而久之,我们对“责任”这个词已视为浮云,如今你用“责任”一词去与他们说话,他们也许都会用拳头与你说“责任’、正因为他们不懂何为责任,不懂这是关于他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责怪,正因为不懂何为责任,才导致了现在的“校园暴力”。
也有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为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将负完责任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处处快乐,时时快乐。人生要勇于负责,责任越大,快乐越大,尽了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们责任是可以完成的。责任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当我们在完成责任的过程中时,心中的压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们完成责任时,心中的那份兴奋也是无与伦比的。责任可以使我们无法转身,也可以使我们欢度余年,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过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句子,这是一篇议论文,选自《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先生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何我们会在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我想,是为了培养我们新一代的负责任心理,让我们明白负责与不负责的关系,让我们将来才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社会成员。让我们现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青年,也许之前的我们不懂责任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学习了《最苦与最乐》后,我们会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感悟责任与负责任的乐味。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3)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4)
到底什么是责任?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吗?还是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学了《最苦与最乐》,让我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文中提到“世上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他说: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未尽责任,反之,最快乐的事就说尽责任。我认为也是如此。
每次,当老师布置任务后,我总是想到:等会再写吧,先玩会吧。可是玩的时候又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总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事没做,但又不想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老师要检查时,我可就“大祸临头”了。现在才明白,原来这都是未尽责任惹的祸啊!看看,玩得不开心不说,任务也没玩成。要是我先完成任务,再玩个痛快,不是就两全奇美了吗?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要扮演多重的角色,角色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不一样。
在家里,我要扮演的是父母乖乖女,当然乖乖女的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孝顺父母,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在学校,扮演自然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保持校园的卫生…...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5)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着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6)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7)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着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8)
今天,我看了梁启超写的《最苦和最乐》之后,油然而生感叹。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受。
文中写的苦并不是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而是良心责备的苦,要逃脱也没地方逃脱。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是啊,我从许多书上知道人如果能够知足,就是他再贫苦成天也是笑哈哈的;如果人能安分(不多过分希望),就是事情再不如意,他也是乐的。
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苦”“乐”的标准离一个大队委员来说,差得可远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可我的心仍然不能放下来,反复地思索着那一段话。
我读道: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是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我总是把事情忘掉,用爸爸的一句话来说:丢三拉四,找到了铅笔,丢了橡皮。我也在想:我怎么这么健忘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凡是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约定,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上了一层厚厚的责任。怎么也洗不掉,怎么也擦不掉,怎么也玩不掉。
终于,我看到了乐。文中写就是责任完成了,古人云:如释重负嘛。我越来越欣赏梁启超写作的手法与水平。
真对!责任完了,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才是真乐!我总结了这篇言尽意未的文章: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9)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想(篇10)
今天,我看了梁启超写的《最苦和最乐》之后,油然而生感叹。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受。
文中写的苦并不是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而是良心责备的苦,要逃脱也没地方逃脱。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是啊,我从许多书上知道人如果能够知足,就是他再贫苦成天也是笑哈哈的;如果人能安分(不多过分希望),就是事情再不如意,他也是乐的。
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苦”“乐”的标准离一个大队委员来说,差得可远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可我的心仍然不能放下来,反复地思索着那一段话。
我读道: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是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我总是把事情忘掉,用爸爸的一句话来说:丢三拉四,找到了铅笔,丢了橡皮。我也在想:我怎么这么健忘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凡是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约定,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上了一层厚厚的责任。怎么也洗不掉,怎么也擦不掉,怎么也玩不掉。
终于,我看到了乐。文中写就是责任完成了,古人云:如释重负嘛。我越来越欣赏梁启超写作的手法与水平。
[参考]最苦与最乐读后感通用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升华,读后感能很好的记录下这些感受。您觉得读后感写起来很困难复杂吗?或许你需要"最苦与最乐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1】
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作文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2】
我们经历的每一天,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从儿时的牙牙学语认知世界,再到现在刻苦的学习,我们每一天都有进步,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同时我们也体验到了学习的苦与乐。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不顺利的的事情。这会让人垂头丧气,叫苦不迭,以至于使我们停滞不前。但反过来想一想,也正是这些失败为成功的道路铺上了基石,虽然这个过程是苦的,但是乐也总会跟随到来。
看遍古今中外,哪一个名人成名能不需努力,哪一个科学家能成功而没有失败。学习也是这样,不要想着天上能够掉馅饼,世界上没有这等好事。如果你一意孤行,等待你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的学习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学习创造一个优越的条件,这样我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倍增。
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砺,不断完善自我。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艰难、苦涩,等待我们的有重重地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从容不迫的面对,才能让我们“一路风尘一路歌,快乐相伴,幸福永远”。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3】
人生有两个极点: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曾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失意吗?不是。贫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对。因为总有办法可以解决,你只需达观,现在又问一遍:“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他回答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不错!责任,每个人都有。近了看,我是一个女儿,应尽孝父母;一位姐姐,应做个好榜样;一名学生,应完成学业;一位班干部,应尽职尽责。远了说,我是一名公民,,有义务奉献社会,有义务报效祖国。
责任分三种:自己的、别人的、大家的。虽说“先人后己”,但责任吧,应把自己处理好,再来帮助他人处理。若谁都懒得管,那这责任就会变成“影子”,跟你不放,让你痛苦不堪。
责任虽然很多,但尽职尽责的却寥寥无几,于是背负责任,便成就了人生最苦的事。
于是有人就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我做不到那么多,我没那么多责任”,但是,责任却一日不曾远离,于是他们还要整天忧郁“作业没完成怎么办,作业还没交过去怎么办”,因为受那责任的诘问,收到自己的良心责备,想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与其不尽责,一直陷入苦痛之中,倒不如认真尽责,享受生活的快乐。什么事最快乐呢?当然是尽责任了,尽管责任很多,但苦尽甘来嘛。
这乐呀,又分以下几种:第一种纯乐,就是指一件快乐的事所带来的喜悦的、积极的情绪。第二种后乐,就是在一件苦事干完之后,得到了成功的快乐。第三种:真乐,就是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类的人,一直处于担忧的状态,担忧国家人民,担忧世间,但又在为国家人民,世间的事而乐,便称真乐。
人能到达的苦的境界,也就反映出了人所感受到乐的程度。尽责越上心,越认真,就越乐。而相反,那些不愿承认自己有责任,还有那些逃避责任的'人,也不会有真乐的。不愿承认的人,所生活的世界定是充满了欺骗。那些逃避责任的人,定是不能享受这真实美好的世间。
地球是圆的,你所做的一切事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兜兜转转总会回来。责任是无法逃避的,地球都有责任——公转自转,地球不也在尽责嘛吗?如果地球不尽责,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不尽责,必然也会自食其恶果。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尽责从自身开始,尽责才是一种快乐
两个选择:自投苦海、回头是岸。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5】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梁启超文章写的真是呱呱叫,我记得去年我背诵过他写的《少年中国说》,那一篇文章写的太精彩了,有些句子优美极了,比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这些四字词真是太美了。
好了,现在就来谈一下我读《最苦和最乐》这篇文章的感想吧。
既然,文章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种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6】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7】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8】
学习确实是一件苦事情,考试更是一个苦事情!任何人都会这样觉得,我认为任何事都会有任何事该来的时候,既然这个时候让我们学习就有它的道理。我们只有在考试、学习、作业……中摸爬滚打熟练了,任何事都能应付得来了,这是我们就走进了五彩斑斓的社会,如果我们连这些困难都克服不了,那对以后的面对的一切更觉得处处碰壁。学习机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同时锻炼了我们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
我觉的本文说的有一句话特别正确“你快乐也要学习,不快乐也要学习,还不如微笑去迎接学习。”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却当做快乐的来做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心态。今天的一句玩笑话你可能很开心,但这份快乐又会温存多久呢?一天、两天?或许下一分钟就忘了为什么这么开心。而当一群人为了一个题争论不休,不求出最后的真理誓不罢休。这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个难题当被再次翻出来时还会想起当时可笑的言语、可爱的人儿、认真的小脾气。这又会温存多久?我们都心知肚明。
清晨还挂着梦的尾巴,与鸟儿共舞与文化共鸣;中午伴着鼾声,和心一起穿越回那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夜晚让星月做观众,在雪白的作业本上谱写经典的片段。
痛并快乐着!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9】
什么是最苦的,什么又是最乐的呢?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里表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是啊,当你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时,既愧对他人又愧对自己,岂不是最苦的?当你尽了责任,如释重负,这不就是最乐的吗?
说到尽责任,我想到了去年的暑假……记得那一天,天气十分炎热,空中没有一片云,树木都热得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地站在路边。知了热得在树上没完没了地叫着。然而,这份沉闷被一阵不合群的笑声给打破了。“哈哈哈,把球踢过来”“接住啦,我要踢喽”“……”声音来自我和一群踢球的小伙伴们。“快传球给小胖”不知谁喊了一声,我听见后迅速把球踢向小胖,结果小胖不但没接住,还摔了一跤,大家哈哈笑了起来。“啪!”一声巨响打断了我们的笑声,一看,是球撞碎了一扇窗户。大家先是一愣,随即都害怕了,心照不宣地跑开了。我也像大伙一样,一口气跑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忐忑不安,吃了支冰棍儿都没让自己冷静下来。整个下午我都心不在焉的,妈妈叫我跑腿买东西,叫了好多次我才听见;爸爸让我帮忙拿资料,我去拿了资料旁的几张白纸;作文就连吃饭也觉得淡而无味。妈妈瞧我不对劲,就询问我,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她告诉我:“要想不再这样混混噩噩,就主动去道歉。”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吃完晚饭后,我去了那个被我踢碎窗户的人家门口,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眉毛皱成“川”字的叔叔。他就这么看着我,也不说话,我也低头沉默着,场面十分尴尬。我捏紧拳头,眼一闭,心一横,牙一咬:“叔叔,对不起,我弄坏了你家的窗户……”我原本以为会换来一阵骂声,可我一抬头,就对上了他那满含笑意的眼,我意识到他是原谅我了,也冲他笑了笑。叔叔温和地说:“没关系。”
回家的路上,星星快活地闪啊闪,星空十分的美。做个负责的人,是多么快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篇10】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800字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风暴,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现在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人生最苦的事是贫、失意、老、死。我认为并不是,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那么人生中最快乐的呢?也许与我同龄的孩子会认为是有很多钱,不用写字,不用上课,有手机、电脑玩。然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人生中次要的快乐,真正的快乐,便是那责任完了,也正如《最苦与最乐》中提到的“如释重负”与“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如今的生活中,每位家长都将自己的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出了何等之事,家长都一并包办,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受一点儿苦,久而久之,我们对“责任”这个词已视为浮云,如今你用“责任”一词去与他们说话,他们也许都会用拳头与你说“责任’.正因为他们不懂何为责任,不懂这是关于他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与国家的责怪,正因为不懂何为责任,才导致了现在的“校园暴力”。
也有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把欲望作为快乐为前提的人,就会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折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活得太累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欲望越大,活得越累。反之将负完责任作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就会处处快乐,时时快乐。人生要勇于负责,责任越大,快乐越大,尽了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们责任是可以完成的。责任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当我们在完成责任的过程中时,心中的压抑不知用何代替,到我们完成责任时,心中的那份兴奋也是无与伦比的。责任可以使我们无法转身,也可以使我们欢度余年,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到过很多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句子,这是一篇议论文,选自《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先生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何我们会在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我想,是为了培养我们新一代的负责任心理,让我们明白负责与不负责的关系,让我们将来才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社会成员。让我们现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青年,也许之前的我们不懂责任是什么。但是我相信学习了《最苦与最乐》后,我们会有所感悟,感悟人生中“最苦”与“最乐”,感悟责任与负责任的乐味。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读后感《例文《最苦与最乐》的读后感大全7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最苦最乐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