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
学生时代,或许会经常被要求写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抒发自身思想的文章。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写读后感应该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可能你正对如何写作品读后感而感到棘手?以下由编辑收集整理的《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1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苏珊
作者以清晰的构架为我们阐述了原生家庭对于个体性格行成的影响。本文氛围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有毒的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模式。第二部分,重在讲解受伤的孩子,如何摆脱童年创伤对于自己的影响,重塑真实的自我。
这是一本很棒的自我修行手册,我们都急需这样一本书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不得不承认,在绝大部分的家庭当中都存在这种有毒的模式。尽管,父母双方都真诚爱自己的子女,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也确实让人觉得是无微不至。但即便这样,还是会培养出有性格缺陷的孩子。那为什么还会这样呢?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父母给予孩子的与孩子想要的爱似乎不是同一类型的。孩子想要的不过是爱抚与安慰,但有些父母泛滥的爱甚至会被孩子视为过多干预。而这种对于子女过多的干预,反而会使孩子缺乏自主能力。
文中作者介绍了很多种有毒的父母对待子女的罪行。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于绝大部分家庭中出现的一种行为——暴力(行为暴力与语言暴力)。在中国,父母一贯的说法是: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有错么?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并没有错。我打你骂你,是为你避免你误入歧途,是为了让你更加坚强,是为了使你更加独立自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没毛病。但是,有毒的父母真的是这样么?有多少父母会在打骂过孩子之后向其道歉,对子女表明自己的初衷?少之又少。而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年纪,孩子只会觉得,我惹父母生气了。这样父母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不能做某件事,否则是会被惩罚的。虽然孩子可能不去做某一件事情,但是他们还可能去做类似的事情,因为他们不能分辨的事件。
有些父母总会为自己辩护,觉得自己从未打过孩子。但有时,语言的伤害甚至比行为更可怕。虐待孩子,伤疤在身体上,是可见的伤害。而语言暴力确是向内的,是心理伤害。父母的辱骂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低价值感,无助感。如果他们在受伤之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不能表达出来(然而事情上,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发泄出来,因为他们无力反抗,他们不敢也不想破坏家庭平衡),那么,他们将表现出一种对自我的破坏力。有些孩子选择自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才让父母变成这样,久而久之甚至变得抑郁。你应该要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你的父母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不必为他们承担这些责任,你是你!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说,你现在任然受到原生家庭的困扰,你现在需要学会结束这一切。认真审视你与父母的关系。下一次再出现类似的冲突时别急于做出反应,你要做的不是反应,而是回应他们,你该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除此,你还需要与父母进行对峙,如果面对面对峙对于你来说很困难,那么,你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进行。首先,与直接人进行对峙(父母双方的一方)告诉他们,当年,他对于你的伤害,你当时的感受,事件对你现在的生活的影响,你对他的期望。其次,还可以与沉默方对峙。
在面临的绝大部分情况是,父母会否认曾经对你做过的事,或者忘记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伤害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你不需要报太大期望,幻想他们会向你道歉,从此变成你理想中的父母,你只需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责任,你不该承担这些。当然,在对峙时,你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有自己的支持团,否则,你极可能又会做出长期以来的“本能反应”。
只能说人无完人,即使那些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可能存在矛盾。但愿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延续父辈行为模式。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2
从心理医生的角度来看大抵这个世界上的人就两类:病人,潜在的病人。So,takeiteasy,人吃五谷杂粮,有问题解决就是了,反正所谓圣人都是有目的的编造出来的假货。
即便投胎好如小布什,年轻时也曾生活在父亲的成功阴影里,还一度被虎妈边缘化了的。从网上流传小布什总统小时候家庭照里,对比阳光boy杰布、小布什内向害羞肉眼可见反差极大,连里根总统都说杰布是布什家族后辈最可能再次当选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那个自称“败家子”,被全美调侃智商的“傻帽”总统可不是作为非精英代表当选的。
普通如乔布斯的养父,自己经历过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夫妻俩都没有读过大学、家庭收入只属于中产阶层偏下层、妻子没能生育,然而对乔布斯这个熊孩子从来没有吝啬过爱,在乔帮主内心深处深植了安全感,成为他抵御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的心理后盾。从这个层面可以说,一个人想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并没有严格的门槛,虽然智商视野阅历带来的认知能力会不同,核心还是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套用《小偷家族》里的台词,“他们说因为喜欢你而打你是骗你的,如果喜欢你,会这样紧紧的抱住你”。
真正的问题是,打破原有秩序后怎么重建。有信心重建的人,自然不会缺少面对的勇气。
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 篇3
学习完李哲老师解读的《原生家庭》,里面播放的电视剧《都好》中的片断,苏明玉指着她父亲苏大强,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而她的父亲默默的听着,痛苦的忍受着,直到那句“你就是一个窝囊废,不配结婚,不配有儿女”,让父亲想起了母亲往日那一幕幕不堪回首的语言暴力,瞬间被彻底击垮了,他用手指着苏明玉说: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随后倒下。
这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虽然是电视剧情,但活脱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没想到,人在失去理智时那副愤怒的嘴脸是这么的丑陋,这么的可怕!苏明玉从小受了许多的委屈,所以讨厌自己的母亲,并在自己18岁逃离家庭,一辈子都不想回到那个让自己伤心家庭。可,她虽然人远离了家,远离了母亲,但她的思想、观念、语言,甚至行事风格都与母亲极像,因为,母亲的一言一行早就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苏明玉,并且深深印在她心里,刻在了她的脑子里,所以才导致苏明玉自己变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这部电影里及李哲老师的剖析,例举的那几种问题家长:如,不称职的、控制的、打击型的等家长,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原生态家庭。
我的父亲1951出生,如今已经69岁了。他在他们那个年代上了初中,算的上是比较有文化的人。这里也提一提我太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我太爷爷曾当过大官,可惜英年早逝;我爷爷当过医生,因为我太爷爷的原因,连医生也没做成,还被划成富农成分,挨了斗批。
我父亲学习成绩好,写作特别的棒。但,却因为他是家里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四个,加上当时我爷爷医生也没当成了,家里条件不好,故,他只能放弃学业外出湖南怀化修铁路,承担起了供我姑姑、叔叔们读书的责任,我大姑姑能上大学,就是我父亲赚钱供的。
我父亲他乐善助人,喜欢结交朋友。每次朋友来家里,父亲介绍我妈的时候,说的是:“这是我的内人“。那时我还小,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内人“这个词让我记忆犹深。
我妈妈却只读了一年级的一个学期,她很善良,但她与我父亲在文化上,社交上的差异都很大,所以,没办法有心灵上的共鸣。故,我父亲在家时,每当遇到事情,常能听到他的唠叨,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小时候不太理解,因为父亲还经常把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我是经常挨父亲骂。导致我从小自卑、内向、没有安全感。后来我才理解,父亲因为心里堵塞,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农活又多,他是没办法平衡,也是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需要通过这样子的宣泄,才能达到情志通畅。所以,我就从这些阴影里跳了出来。
父母好比是原件,家庭就如复印机,孩子就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我女儿企轩小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复制着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女儿吼过、骂过、打过。后来通过学习成长后,我跳出了这可怕的传递模式,没有再困在里面,这是万幸。我肯定,鼓励自己的女儿,挖掘她的内动力与潜能,让她自信、阳光的成长。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可见“家”是多么的重要!而“家”又是以夫妻感情融洽为代表的团体组合,只有夫妻关系好,涵养好,家庭和谐,家才能幸福美满,兴旺发达。在《都挺好》影片的苏明玉的父母是不幸福的,他的父亲苏大强被她母亲瞧不起,而且一辈子被她母亲打压着。
“母亲”是个神圣又伟大的称呼!因为,要想使家庭长盛不衰,完全取决于母亲这个角色。所以,才有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以及一个女人旺三代的说法。
那么,母亲的角色如何定位?《易经》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
男为父为乾,女为母为坤。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打拼事业,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幸福美满。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一百多年前的“三八妇女节”开始,女性为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与话语权而发起的运动,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能扛起半边天,到至今,女强人越来越多。
即便如此,女人在外面那怕再强,回到家中依然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所以,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千万不要越位。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女人就应该像水一样,即能刚柔并济,又能厚德载物,还能处下不争,这才是女子的本色。
当然,父亲在教育中的位置很重要,要不,怎么会说,父亲的肩膀是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
因此,父母共同重视孩子的教育,才能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尾声:
在此,我奉劝那些一直走不出原生家庭影响而报怨父母如何如何对待自己的男女,别再陷在过去的回忆里,要想过得幸福,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向前看,懂得与时俱进!虽然,原生家庭对我们可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我们自己的人生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决定,与它人无关!
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好好学习,努力成长,跳出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成长。(陈小玲)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心得阅读
读后感家庭教育1000字汇总
感谢查阅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推荐读后感家庭教育,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对于读后感,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欢喜的人可以从读后感中获取果实,阅读作品,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为书中人物所折怀。我们在写读后感时,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1)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习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其实,学习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2)
家长对于自己儿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之所有会犯罪,就是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我们教导孩子不能够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来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阅读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想为孩子好,就要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因为孩于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3)
这个假期,我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我终于明白毕业证书或是高学历都是你身份的一个象征,那些东西往往是给别人看的,而学习和充电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才会有的收获的,学习不是给别人看,最重要的应该是个人成长了,学到的东西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每个活生生的案例都在教育着我。
小学的孩子们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获得的知识层面是不同的,通过和孩子以及家长的长期接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积累,对于认准的事情就一定做好,坚持到底。面对生活反思而不抱怨,我感到学习后的最大变化就是:心态变好了,学会了心平气和的生活和学习,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观。
自从学习家庭教育后,我时常注意我们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谈话,常常会感慨很多。如果我们孩子的家长、老师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还会这么难管教、难理解甚至是这么的害怕老师和家长吗?孩子的问题,根在家长身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给孩子上课时更多的能冷静下来去看孩子,突然发现孩子们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事出有因,而孩子们也不是很捣蛋了,变的很可爱。他们更喜欢上我的课了,也更喜欢跟我聊天了,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理解和尊重他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用爱的目光注视着她们,用我们温柔的手去摸摸孩子的脸蛋……这样我们的孩子会和我们走的更近。我们需要教给他们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会他们学会交流和沟通,用爱来教育孩子。
学习的最初很简单,就是为了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和方便工作,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看到家庭教育网络为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而我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也将脚踏实地的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希望多多去和那些有教育问题的家长进行沟通和指导,希望每一位家长都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愿每一个可爱的孩子都能因为家长的转变而变得快乐福!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4)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内容非常有感触,写下来分享一下。
这段内容主要讲了五个问号教孩子养成规划习惯。我家的哲凡同学时间观念不强,做什么都很慢条斯理的,看了以后觉的非常适合他做作业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规划时间。一问是假期有什么计划?二问是想去哪里放松一下?三问是那可能要占用一天半的时间,你觉的够吗?四问是那你制定时间表吧,怎样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问是如果没有完成,你觉的需要多久时间弥补?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划态度方面依照这样一个规律:询问并引导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督检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计划落实的基础上,下次适当的延长时间,逐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不唠叨只问了五个问题,这位家长就让孩子养成了规划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觉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会继续学习的。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5)
《家庭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写在前面:近期在德国出差,日程已被安排得满满,这是一篇写于德国火车上的读书笔记。在来德国的飞机上无意间看到一句话,让我决定不管多忙都要把读书笔记坚持写下去,在此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蔡元培《美育与人生》
在前两周里,我们分别探讨了“家庭教育教什么”和“家庭教育怎么教”的话题,这周我们来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第三个重要话题——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中除了人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环境。幼儿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呢?《家庭教育》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
根据陈鹤琴的观点,家庭教育中需要给孩子提供五个方面的环境,分别是: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阅读的环境,艺术的环境,还有科学的环境。我们可以把这五个方面的环境归纳为两大类,分别是“动”的环境和“静”的环境。
所谓的“动”环境,顾名思义,就是能让孩子动起来环境。那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孩子动起来呢?《家庭教育》提供的答案是游戏和劳动。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6)
除了游戏之外,可以让孩子动起来的还有“劳动”。昨天看到新闻,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主题是“热爱劳动”,根据“越强调就越缺乏”的原理,可见现在的学生群体中“缺乏劳动”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了。
陈鹤琴认为,孩子都是好动的,也是好模仿的,做父母的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
比如穿衣服和穿袜子,孩子都是非常感兴趣,也常常会主动去模仿大人做这些事情。这些我们大人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比如穿裤子,刚开始Shen(大约18个月大)连裤腿的口都找不到,慢慢地他开始能找到裤腿,但经常是两只脚穿在一个裤腿里,经过2到3个月的练习,他才能把两个裤腿分开穿进去,再花1到2个月,才慢慢学会提裤子。到了差不多22个月的时候,他基本可以自己穿鞋子和穿裤子了。学会了这些技能,孩子都会非常自豪,每次要外出,总会自己先跑到鞋架边自己穿鞋子。
除了自己穿衣服外,Shen还喜欢浇花、拖地、抹桌椅,甚至会抢着要洗碗,这么小的孩子肯定没办法做得像大人一样完善,但我们都会让他模仿我们的步骤,去尝试练习。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7)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着《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读后感家庭教育(篇8)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家庭教育读后感简短1000字3篇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家庭教育读后感”,敬请浏览。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读完作者的作品,部分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你可你可以认真书写一份作品的读后感,再次回味一下书中深刻的内涵。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家庭教育读后感简短,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家庭教育读后感简短【篇1】
这个假期,我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通过家庭教育的学习我终于明白毕业证书或是高学历都是你身份的一个象征,那些东西往往是给别人看的,而学习和充电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才会有的收获的,学习不是给别人看,最重要的应该是个人成长了,学到的东西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每个活生生的案例都在教育着我。
小学的孩子们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获得的知识层面是不同的,通过和孩子以及家长的长期接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积累,对于认准的事情就一定做好,坚持到底。面对生活反思而不抱怨,我感到学习后的最大变化就是:心态变好了,学会了心平气和的生活和学习,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观。
自从学习家庭教育后,我时常注意我们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谈话,常常会感慨很多。如果我们孩子的家长、老师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还会这么难管教、难理解甚至是这么的害怕老师和家长吗?孩子的问题,根在家长身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给孩子上课时更多的能冷静下来去看孩子,突然发现孩子们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事出有因,而孩子们也不是很捣蛋了,变的很可爱。他们更喜欢上我的课了,也更喜欢跟我聊天了,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理解和尊重他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用爱的目光注视着她们,用我们温柔的手去摸摸孩子的脸蛋……这样我们的孩子会和我们走的更近。我们需要教给他们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会他们学会交流和沟通,用爱来教育孩子。
学习的最初很简单,就是为了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和方便工作,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看到家庭教育网络为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而我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也将脚踏实地的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希望多多去和那些有教育问题的家长进行沟通和指导,希望每一位家长都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愿每一个可爱的孩子都能因为家长的转变而变得快乐福!
家庭教育读后感简短【篇2】
孩子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你的个人品德,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温馨了,孩子在心理上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空间,自由自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和爱人因为生活上的琐事经常发生争执,明显感到孩子那段时间脸上看不到笑容,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有一次我们争吵时刚好孩子作业没写好,我们夫妻同时训斥了她,孩子高声的顶撞了我们,并大声说出了自己的不满,说我们总是争吵,她心里担心爸爸妈妈会分开不管她,而且哭的很厉害,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虽小,可是她的内心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所以我们家长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安宁的家庭环境。
第二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当今社会孩子们最不容易得到的,现在的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家庭作业外,还要应对无休无止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基本上是连轴转,双休日基本都在刻苦学习训练,没有多少时间能做她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记得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学习舞蹈和二胡,每次回家练习压腿和器乐总要经过一番“斗争”,有一次我送孩子去上舞蹈课,路上我不经意的问孩子,你觉得现在开心幸福吗?因为作为家长我总觉得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孩子没理由不满足。结果,孩子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她说:“妈妈,我想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第一次认真的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后来,我和孩子达成了一致意见,兴趣班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且双休日必须有一天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支配,我觉得这样即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又满足了孩子的玩乐天性。
第三安全常识早灌输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经意的碰到很多小意外,小伤害,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做到防微杜渐。我会设置一些小小的“陷阱”,比如孩子18个月时(我写过成长日记)对我缝衣服的针特别感兴趣,我并没有立刻抹杀孩子的兴趣,而是观察一段时间后在她没注意的时候用针尾在她的小手上轻轻刺了一下,孩子立刻感觉到了危险,这时我会“不失时机”的赶紧上前安慰她,并适时告诉她这个东西的作用和危险性。还有一次,孩子看到大人经常从热水瓶里倒水喝,她自己也想尝试下,但是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明显有点困难,我看到后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打开水瓶塞子,小心的让水蒸气轻微的飘过她的小手,孩子马上就知道了。正是通过这些点滴的灌输,在我们的家庭里从不担心孩子把开水瓶打翻了,剪刀伤到手了,桌角碰到头了,睡觉从床上掉下来等等······当然,前提是宝贝在两岁前,我家宝宝一直“毫发无损”的成长。
第四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比如日常的扫地、洗衣服、铺床叠被子,劳动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孩子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懂得劳动的艰辛,才能理解家长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会加倍珍惜。记得孩子小学一年级时做作业经常边做边玩耐不下性子,经常很少的作业能写到晚上十点以后。有一次周六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写了一个上午也没有完成一项作业,那天我刚好买了一只鸭子回来自己宰杀,我就把孩子叫过来,很平静的对她说,协助我把鸭毛!孩子当时有点蒙了······做过家务的人都知道,拔毛桩是件很费时费神的事情,果然不一会孩子就开始嚷嚷不想干了,到后来孩子基本上是边哭边做的,我虽然也心疼孩子,可是我坚持让她必须和我一起完成这项任务,自那以后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有了不小的改善,因为她切实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读后感简短【篇3】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1000字(通用8篇)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乐趣。最近阅读了作品,他不但文笔一流,又常能发抒别人所不敢发之诤论,直如文坛的空谷足音。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要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我们要怎么做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这样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1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2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增加家庭学习氛围
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师曾提到的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起到表率作用,适当放松之余,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进行学习和阅读,家庭的学习气氛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前线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时孩子稍微不听话了,就会对着孩子发泄一番,事后觉得很不对,偶尔会听到孩子抱怨:说心里很烦很急,我就感觉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产生主要源于沟通。物质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平和细致地问清原因。孩子毕竟不善于总结和表达,发生问题不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怨。我们应该多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强化。另外孩子的劳逸结合时间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要练葫芦丝,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就快到7点,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为了孩子还是要坚持住。我要试着调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从书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为压力大,不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要多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的,告诉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积怨,不使他产生厌学和逆反情绪。
三.培养学习自觉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因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些内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总让我头痛,不知道如何对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前几天看到书上写到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在不断的下降,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结果孩子上课的时候睁大眼睛认真的听课,把每天学到的再教给他父亲,孩子的成绩明显提升,我看了这篇故事就感觉特适合我们,我也要降低身份,当好孩子的学生,用这种方法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刚开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讲,我就鼓励他大胆的说,我也装作什么都不会,慢慢的孩子已能给我讲出课上老师讲的重点了,而且经常回来给我说老师奖励他奖票了。这说明孩子通过当老师已经能认真听课,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只要我们坚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的。
四.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所谓的小皇帝。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吃饭时收发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洁工作时会经常和我一起做。这方面我觉的很欣慰,所以我会经常对他说:我的儿子真棒,有儿子就是好呀!,也许就是这句话,孩子干的更起劲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要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坐、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每页的页脚都写着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3
孩子为什么那么“倔”——《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400字: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小(2)班唐子岩妈妈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4
这段时间,通过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并从中了解到作为家长的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许多不足,对引导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从中也有些感想。
一,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我们作为中国家长,一般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我认为孩子未成年,这是事实,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需要人去尊重,需要人理解。所以现在只要有事发生在他身上,我都会问询问他的意见,由于他太小,我会给他选择性的询问。
二,对待孩子要保持心平气和
以前,当我们叫孩子做某事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释,我们就会不耐烦地对他吼,或者威胁他,以至于他对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一点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平气和的问他为什么,并且会努力劝说他按照我们的意思去行动。如此一来,孩子遇到什么事也会心平气和的你商量,而不会蛮不讲理。
三,表扬孩子要具体化且要鼓励持久性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遇到不愿意做的事经过你表扬,如:你好棒,好乖,好聪明,就会很高兴的去做,做好后还不忘记在你面前自夸一下,造成什么都是他最好的意识,没有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现在,如果我表扬我孩子,就会把这件事情什么地方做的好分析给他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现在的家长,都不让太小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家长也不愿他们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我个人就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小孩子做事情,不是把他当作负担,而是当作游戏,如洗衣服,有许多泡泡,小孩子会觉得特别好玩。另外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儿子在吃饭时要自己摆碗,第二次时把碗打碎了一个,从此以后,他每次摆碗时,都自己提醒自己要当心点。所以,千成不要让他什么都不能碰,不能摸,限制太多,要激发孩子多实践,这样做事才有条理和责任心。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环境,学校的教育是大家一视同仁,那么怎么让孩子优于别人呢?就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开始,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所以,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5
最近看了刚跨入小学的儿子学校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感觉作为年轻的父母,闲暇之余读读该书,很有裨益。
重视孩子的教育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古有孟母三迁培养出孟子这样一代先哲,演化为现代版的故事便是大量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抢购学区房等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父母亲总是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理教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教得好教不好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固然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学校教育体制甚至对于孩子是决定性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却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方向性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年轻的父母而言,欲望子成龙,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创造孩子成材的良好家庭环境。结合该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6
最近忙里偷闲,终于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细细读完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习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习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习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7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想象着,如果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一定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予他、把他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然而,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步入学堂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困惑就摆在了父母的面前: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那么优秀,而我付出了一切,我的孩子就是学不好呢?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总是为他着想,而他却不领情?为什么孩子不能按我铺设的路走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父母束手无策,教育也出现了偏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也成龙成凤?非常欣慰的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的出现,为做父母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我在困惑面前看到了希望。
通过系统的学习本书,使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试想,如果父母三天两头的吵架,孩子会有好的性格吗?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与表率,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爱、温馨与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父母能够认真学习,潜移默化中,不用父母念叨,孩子也会主动学习,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一旦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一生都会大有裨益。
在书中有一个《名人家教》板块,看后非常受益。崔琦母亲的教育方式,在如今的社会,父母都能够做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有一点是许多父母所做不到的:就是不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崔琦是家中的独子,但在他几岁时妈妈就让他干农活。而当今的孩子,长到十几岁,还从未干过家务活。不是有报道称,有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可是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辍学的例子吗?这就是学习的高智能,生活的低能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我个人比较喜欢《生活自立篇》这个板块:生活自立从现在开始也不为晚,要让孩子从现在起学会承担一份责任,(1)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服务;(2)教育孩子学会做家务;(3)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手能够做事,有脑能够思考。
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每个家庭都应该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健康的生活、健康的学习,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学习优秀、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后感不输家庭教育 篇8
好快呀,孩子马上就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孩子每天的成长都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和惊奇。每天的家庭作业、考场上的严肃气氛、戴上红领巾时骄傲的表情……,这一切的一切都使身为家长的我们回想起了自己孩童时的点点滴滴;每个字母的发音、每个汉字的笔画、每一次孩子渴望问个究竟的表情……,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深感窘迫,生怕讲解错了任何一个问题、生怕自己的言行举止误导了孩子的价值认知。通过为人父母以来点点滴滴的积累,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得到的启示,我决心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和孩子共同成长,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当孩子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我们家长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当看到孩子在家中读书学习时就很高兴,如果孩子看电视或者长时间地玩耍,我们家长就会很生气,考得不好就会责怪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不认真,是我们父母最大的烦恼。我们家长应当给孩子灌输责任意识,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诸多的故事告诉孩子:“只有知识和健康是属于自己的”,强化孩子学习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使孩子们自觉从“要我学”渐渐过渡到“我要学”。
和孩子共同成长,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现在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做家长的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都很忙,但是再忙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培养。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电脑;有的喜欢琴棋书画等等。最大限度地发掘、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同时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又不能让孩子沉迷于此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的独立性。如:早晨起床自己刷牙、洗脸,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睡早起等。也可能孩子刚开始做的不是很好,但家长只要用心的加以培养和锻炼孩子,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就能使其真正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不用过分的操心和担忧。
和孩子共同成长,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可能每一位家长都有过切身体会,如果让孩子看到父母喜爱读书、认真工作,他们也会模仿父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加强。但如果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在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学习之余,他们也会花费很多精力在电视或游戏上。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和孩子共同成长,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要在学习下功夫,有好成绩就是自己教育有方,在孩子的思想品质、自理能力方面,他们较少顾及,一般是出问题了,才意识到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有的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有注意到这方面,但远远低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看了书中的教育方法及实例,我更加确信:在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帮助孩子牢固树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绩第三”的正确理念。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学校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
了解一页书,胜于仓促而阅读一卷书。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我们需要将这些感觉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对作品更加理解的一种方式。常见的作品读后感有哪些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中国精神的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1)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爱的法则?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好公民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的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中间两章为补充:被视为权威的一些外国人,他们如何以及不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语言的。
对于欧洲的美国,也包括日本和中国,今日向往自由的人们,获得自由的唯一办法:循规蹈矩;学习正确的循规蹈矩。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秘密,做正确的事并遵守礼法。这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精神的本质。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真正的中国妇女。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可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价值,学习中国文明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歌德说:世界上有两种和平的力量:正义和礼法。教导欧洲人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孔子在四书五经中写道: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但要合乎礼法。即做守礼的好人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结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图。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一个人首先都不要考虑利益、私利-----即有所图,而是考虑正义。因此我们首先要制止重商主义精神,制止懦弱和自私,首先想到正义而不是利益,要有勇气抗拒大众。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他们的重商主义精神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2)
近日,通读了辜鸿铭先生《中国人的精神》,颇有感触。这本最早出版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书,今天读它,仍旧让人振奋不已。尤其感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扞卫。本人也貌似是个“守旧派”,因此亦不免产生共鸣!
书中很多观点,虽不敢完全苟同,亦不可妄自菲薄。就其主旨精髓,却是大大的赞同!
辜鸿铭认为,要真正的懂得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而那些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全盘西化的份子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辜先生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此外,辜鸿铭扞卫君主制和纳妾制,维护辫子与“三寸金莲”,这样的观点,实难被时人所接受,难怪被胡适、陈独秀等人口诛笔伐,称其是“怪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封建余孽”,竟然精通英、法、德等近十国语言,在西方世界和近代日本曾享有广泛影响。
辜先生可谓生不逢时,在那样一个悲哀的时代,要扞卫和抗争,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面对苟延残喘的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面对即将走向消亡边缘的炎黄文明,那种撕心裂肺的忧患和叹息,真的令我为之动容。
跨进二十一世纪,今天的新人类,似乎少有那样的激情去谈论传统文化和文明,更何谈扞卫。然而,于人于己与国家,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是不是可以努力做一个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人呢?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3)
前几日看了《中国精神读本》,这样的感觉尤为强烈了。那后,仿佛有一股气充溢在心,满满的,向上的要托起我。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呀。但这也就是《中国精神读本》带给我的。
事实上,《中国精神读本》系统深入、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该书汇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有丰满的故事情节;有古今,有详略;分章节,逻辑清晰;所选故事具有时代性、典范性。最重要的是,整书都有传递出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实质。历史的年轮无情地碾过纷纷乱乱的岁月,不管其中历经了多少朝代的更替,遭受了多少次外来文明的入侵,又发生了多少的文化变革。但,有些东西是未曾改变的,那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像丰碑般屹立。
有太多的事和人无法让我们忘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淀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悯天下的襟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情谊深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智慧,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与耐苦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关怀与情义。这些,永远激荡我们心。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不停歇的奔流,那伫立在岸边的伟岸山峰就是这些铭刻于时间岁月的精神,从不褪色。不管河流要淌到多远,永远都可以看到这高耸入云的峻岭,那么高,足以让我们仰视一生一世。
但是,这些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精神并不只是用来仰望的,不是么?
如果,风筝飞得太高,线就容易断的。如果,想法再美,却没有表现在画布上,是无人知晓的。如果,害怕追寻,那即便山峰再矮,也是到不了顶峰的。况乎,我们这些后人,是如此遥远的仰望那些苍空的明星!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当下的社会有太多的浮躁与不安,有太多的轻浮,有太多的功利。甚至,忘了捧一本书,好好品一品。自然,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这是规律,无人能逆转。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剧了彼此的竞争。这个世界,就像膨胀的上满润滑剂的齿轮,飞速的转动,带着进步的成果。没有人会否认,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前所未有的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我们也为此呐喊着、欢呼着。能享受其中,这本身就该是多大的一份荣耀啊!可是,没有人会想,我们的身子在不断奔跑,加速前行,那我们的心呢,我们的心灵是否跟上了身体的节奏,是否还可以自如的控制身体。我想,大概是不能了,至少,我们的这种能力在弱化着。我们忘了自己是谁,忘了那些给我们精神粮食的山山水水,我们渐渐迷失在水泥森林里,一味的埋头赶路,忘了停下来,等等心灵的脚步。
问问自己吧,你是否还有一份心境,在夜深人静时捧一本书,一盏灯,一个人,静静的,没有目的,没有功利。不是担忧人际而看《人性的弱点》,不是为了明日的早餐而看食谱,只是追寻内心的宁静。我们还能不亦说乎吗,当朋友来访?我们可能想到的是今晚的加班薪酬,可能想到的是这位朋友是否有事相求我们还能沉下心来吗,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研究?我们总是在吟唱着,泱泱大国,硕长的历史无法养育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我们总是在反复咀嚼钱学森之问,却忘了潜下水去,积跬步,至千里。社会化的步伐那么快,快有些让人接不上节拍。新闻媒介的发达,让更多的贪污腐-败曝光于社会大众下。并不是否认过往的历史没有贪腐之官吏,而是,我们还有多少官员闵怀一颗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胸怀。既然,社会在进步,那我们的心是否也该同步?这个社会太赶,太多的快餐形式。快餐文学正一步步蚕食我们的精神世界。没有营养的食品,只会是负担,像豆腐,承受不了思想的重量,甚至影响我们的发育。我们这个世界强调效率,重视回报,你争我赶,停不下来了。物欲横流,社会都是在追寻利益的最大化,何乎人。我们总是关注于应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忘了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万物总是双向的,人本身亦是。人不仅仅只是一张面孔,还有肉躯包裹下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躯体,风一吹也就飘走了。没有了坚定信仰的内心,又如何自如坚强面对纷扰世界,淡淡的一场雨也就身患重病了。没有了心灵的支撑,又如何有力量一路走下去,流水一冲也就散了。那没有精神实质的富人,是病态的。再更进一步,个人精神世界的缺失,不也就是这个社会精神世界的缺失么?
不错,我们要进步,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在当下前行的境遇下积极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也的确,社会上还有许多是值得赞扬的、肯定的,暴露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面。但,在太多的赞颂与歌舞升平中,多一份理性的自省与反思,给这个社会降降温,多几份设问,多几个角度,有何不可。不要忘了,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内心的力量可从何处来。我们前行的身躯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支撑点。当我们有些迷茫时,就朔流而上吧,仰望那历史长河畔高耸的伟岸山峦,他们会给你答案。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4)
中国人的精神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记得在网上曾看见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学会享受孤独的时候,孤独也就变成了一种美。”鲁迅先生也曾论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在那样一个时事风云变幻、国家遭受苦难、全盘西化之风横扫中原的晚清萧条岁月里,许多人都在困惑着:清廷的统治者迷惘了;失去土地的农民迷惘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也迷惘了,太多事情,太多选择,究竟何去何从……纪伯伦说自己喜欢走极端的人,而自己也是极端的人。辜鸿铭其实本可以选择不成为这样的人,当时许多人眼中的“小丑”,所谓的“异端”。但是每个人的一生总要有所持守,有所持守就注定要付出一定的的代价,辜先生甘愿用他一生“怪诞”的言行持守他的对于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信仰,所以他注定不为当时的中国人所理解。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人类中富有深远意义和长远眼光的思想家们都是如此走过来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中国似乎在任何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总会有一些人固执的高高将拳头擎起,因为他们相信,那些当时不为国人理解和接受的闪着光的思想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代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人的精神,是辜先生对真正的中国人精神品质和灵魂魅力的虔心召唤和完美诠释,也许你会觉得当代社会中,国人的那些美好天真的气质几乎荡然无存了,辜描写的是已经逝去的东西。但是我想说,人类精神与灵魂层次上的内容是最难以改变和湮没的。只是常常处在这个充满功利化和私欲膨胀的社会氛围中,它们暂时被自己掩藏起来了,我们渴望成功,害怕伤害,时常于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看看辜先生的书,也许你会于润物无声的精神教诲中找到一些源自本真的东西,而那些必将照亮你未来人生旅途,如果你同样选择持守,也许将遭遇更多的荆棘和泪水,但是相信若是经历过这番通往真正幸福彼岸所必经的洗礼之后,你将会重拾因本真而可爱的中国人才具有的高水准自信力和幸福感……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5)
坦白说,看完大名鼎鼎的晚清大学者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之后,我很有些失望,我失望于这位享誉世界的文人学者,并没有多么高深和高明的见解,不可否认辜鸿铭先生的学识是渊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也算是出色的,但对于一位学者而言,最最重要的是思想,看了他1915年所写的《中国人的精神》,我深感失望,因为辜鸿铭先生的思想依然是两千年前儒家文化的那套思想,我觉得有些悲凉。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杂文合集,或者准确一点说算是论文合集,包括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女人》、《中国的语言》、《约翰·史密斯在中国》、《大汉学家》、《论汉学一》、《论汉学二》、《暴民崇拜及战争的出路》共八篇文章,在辜鸿铭先生的眼中,中国人的精神可以用温文尔雅来形容、也可以用利他精神来形容、还可以用良民宗教来概括。但其核心就是两条,忠君和孝亲。仁、义、礼都是围绕着“忠”和“孝”来展开的。也许在百年前之世界,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看到了辜鸿铭先生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集体主义或者说家国文化,但如果用现代的阳光和进步的思想,可以说辜鸿铭先生完全被儒学给毒害了。如果论中国人的精神,我以为不能用“忠”和“孝”来诠释,或者换一种说法,“忠”、“孝”是不能够完整准确的界定中国人之精神的。如果论中国人之精神,我认为“重集体而轻个人”可以算是比较准确概况表述。历史学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绝对不是“忠”、“孝”两字形成的。同时还有更深入的一点,虽然统治阶级一直用儒学来传播中国文化,但老庄的道家文化、墨子和管子等人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在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中消失。“兼容并包”可谓之中国文化的精神。
在辜鸿铭的文章《中国的女人》中,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依然被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视为理所当然之事,而且还用了一大堆废话和假话来为纳妾这种落后文化辩护。客观说,我看完这篇《中国的女人》之后,对辜鸿铭先生大大的失望了,我没有想到一位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学者,居然能够厚着脸皮昧着良心为中国落后的纳妾文化和歧视妇女文化辩护。
诚然,对于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人之精神,我们应该要有该有的自信和自爱,但自信和自爱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清楚,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精神,都是不可能完美无瑕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歧视、对妇女的不尊重,这是我们需要客观承认的事实,可惜辜鸿铭先生并没有客观的审视自己的文化。
自信本没有错,但自信过了头就变成了自负和自大,对于一位学者而言,自负和自大也就没有了进步的动力。
当然,在100多年前,不可否认辜鸿铭先生对中国文化传播向世界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但这不能弥补其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所犯下的错误。
如果有读者看了《中国人的精神》,希望不要被辜鸿铭的错误之思想所影响。
不过如此而已罢了!
中国精神的读后感(篇6)
翻开那泛着清香的书页,我兴致勃勃地看起了《中国读本》这本书。
《中国读本》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十分精彩,我才看了几页,就对它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共有十二个章节,详尽地介绍了中华民族这个幅员辽阔的家园,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在明清之际开始落后,遭受外国列强的浸侮。到了二十世纪,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才得到了解放。读了这本书,使我对中国这个大家庭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文化遗产而骄傲,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自豪。
同时,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个国家落后就要受人欺负,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受人尊敬。中国这么一个文明古国,在近代由于闭关自守,生产力落后,先后受到八国联军得欺负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浸略,全国人民吃尽了苦头。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使战士们打败了浸略者,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放下这本书,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我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充满了希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岩》读后感1000字大全(精选)
《红岩》读后感大全1000字大全1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
《红岩》这部书一直被誉为红色著作的经典。书中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疯狂搜捕和严刑拷打坚守党的秘密和事业,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最终凭借坚贞不屈的意志和誓死拼搏的决心迎来解放战争胜利。
如今,战乱和斗争早已远去,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100年间,带领人民实行了改革开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实现了脱贫致富,稳中求进,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大国。
回望百年历史,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意志和誓死拼搏的决心时时震撼着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一百年前,中国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方雄狮尚在沉睡,那时就有五湖四海的革命志士站出来,为了全民族发动革命,积极斗争:嘉兴南湖一艘航船上,召开了中共一大,十三名代表不惧怕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搜查,在中国被各国侵略的背景下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七十多年前,中国陷入国共内战,解放战争中,又有许多共产党人站出来,进行各方面的工作,他们与敌人进行多方面的对峙:闻一多先生以笔为武器,在李公仆已经被特务害死的背景下公然怒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最后被暗杀,他留下的《七子之歌》时刻警示着人们勿忘国耻,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定要收复失地;
五十多年前,中国还在建国初期,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还在进一步提升之中,那时也有中国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站出来,他们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百年来,这坚贞不屈的意志和誓死拼搏的决心一直在一代代有志之士中传承。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国家变得繁荣富强。此时更应有人站出来,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进一步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那站出来的人应该是谁?“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每一块基石,都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用青春和热血搭上去的。他们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想着怎样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而我们作为这一块块基石搭建的美好生活的享受者和受益者,万万不能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反而更应接过革命先辈递给的接力棒,积极探索、乐于学习、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让我们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不辜负百年来先人们的遗志,更不辜负新时代党给予的重任!
《红岩》读后感大全1000字大全2
《红岩》中,有这样一个人,她在抗战年间,丈夫为国献身,而她强忍泪水,承受痛苦,继续为党工作;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并为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的名字我们都铭记于心,她就是江姐,她的精神触动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在日常生活中,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也让我听歌无数。偶然间,听到一曲《绣红旗》,一条条旋律打动人心,一句句歌词感人肺腑。一句“含着热泪绣红旗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让我不由得心潮腾涌,也使我的心回到了那个为和平浴血奋战的年代。我仿佛看到了关押在渣滓洞的女囚们围坐在江姐身旁,全神贯注地绣着红旗。即使被关在洞中,也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她的坚忍不拔和忠贞不渝深深地打动着我。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正因为有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如今我们需要薪火相传,我与我的祖国,不可分割。最令我回味的莫过于那次“和平之声”的合唱活动,观众席上坐满了中外友人,在演出近尾声时,绚丽的灯光聚焦在舞台上,一个个团有序地走上了舞台,指挥优雅地站在指挥台上,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右手在身前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优美动人的旋律随之响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走到那里,都流出一首赞歌……”,随着指挥双手用力地挥动,我们唱出令人震撼的声音,渐渐地我们仿佛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情不自禁地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眼前大片大片的红色映入我的眼帘,大家一起整齐划一地挥动着,仿佛把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激昂的声音,浓厚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个人,只见台下的观众们也随我们一起挥动起鲜艳的小红旗。看着那一面面小国旗,我内心充盈着自豪感,不由沉醉其中,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壮美的图景:“一带一路”把沿途各个国家紧紧连在一起,“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蛟龙”创造深潜纪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桥的建设……。我的心不由为之澎湃,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这次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强盛繁荣所带来的幸福,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脑海中不禁再次浮现《红岩》中江姐穿着蓝色旗袍,披着红色的绒线衣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在走廊上迈步向前的坚毅身影。耳畔回荡着江姐铿锵有力的话语“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们视死如归,想到这些,眼角的泪水悄然滑落。
虽然在一辈辈革命先烈,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努力下,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经实现了小康生活,但从总体来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新时代的中国,这就需要我们秉承前辈意志,继承并发扬新时代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不朽的,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红岩》读后感大全1000字大全3
战争的硝烟散去了,厚重的历史沉淀下来;历史的枪炮声留在了昨天,烈士的怒吼却始终萦绕在耳畔;革命先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红岩精神”永远激荡在我们心间。
适逢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之年,重读《红岩》,我仍然热血沸腾,泪流满面。轻轻地合上书:江姐、许云峰、刘思扬、徐鹏飞、小萝卜头……他们的名字从我的心头滑过,那样的柔软、却又那样的剧痛。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渣滓洞”的人们激动万分,江姐她们拿出珍藏的红旗,一针一线,绣上了五颗闪亮的金星,她们渴望着和平、自由、解放!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反动派们害怕了,提前开始了屠杀……每读到此,巨大的悲伤与愤怒就会紧紧包裹住我,我为倒在黎明前的革命者痛心,对反动派的罪恶行为充满憎恨。我无数次幻想小萝卜头背上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伴着这些而来的是对“红岩精神”的理解逐渐的清晰: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永存!
读过《红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明白了为什么说五星红旗是由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如今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祖国日新月异,越来越强大,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甚至很难理解书中描述的旧中国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这一代,是蜜罐里长大的,一出生,世界就是这般美好,宽敞的教室、繁华的城市、诱人的美食……这些都属于我们,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会想到,曾经,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驱倒下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信念、忠诚、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风雨兼程100年,老一辈的革命者给我们打下了江山,建立起一个和平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我们有责任守护我们的家园,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强盛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也即将交到我们的手里,并由我们去努力实现。中国梦——这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梦想,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冀的展望,也是中国人民顽强不屈、自强图富的孜孜追求。如今,我们恰逢盛世,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但,我们不可以懈怠,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的肩上应该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一想“渣滓洞”中革命烈士们,为了迎接黎明的曙光,在那至暗的时刻,仍心怀憧憬,向往光明,用鲜血染红了脚下的红岩,我们怎敢躺在安逸的温床上消磨时光?我们怎能沉溺于网络游戏,恣意荒废宝贵的青春时光?
目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嫦娥五号探月成功、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开放、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抗击新冠病毒取得胜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必将在我们的手中冉冉升起,迎风飘扬,红岩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红岩》读后感大全1000字大全4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著作,所写的是民主革命斗争接近尾声的壮烈一幕,是对1948年到1949年革命即将成功的关键时期的事件进行报道,以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作为原型,利用一定的文学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最终形成的一部优秀的红色经典小说。
一、清晰的结构布局
《红岩》全书共30章,41万字,采用“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的方式展开叙事,在着重表现革命者与反动派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既描绘了革命事业在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也写到了革命者个人的壮烈牺牲;既指出了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失败命运,也提到了反动派在局部上对革命力量的疯狂镇压,这些共同交织形成了小说。
在小说中,基本情节是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一条主线),将狱中斗争与重庆地下党领导的狱外斗争——工人、学生运动和农村根据地武装斗争(两条支线)相互交错,共同展开了对国统区阶级斗争全面描写。这三条线索在书中交替出现,互相穿插交错发展却并不杂乱,它们联系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作者以党的领导为主线,用川东地下党《挺进报》的斗争情节将这三条线索串联起来,汇聚在狱中斗争上,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成就了一部结构复杂、叙事宏伟、完整和谐的历史画卷。
二、复杂的情节安排
读《红岩》最吸引大家的莫过于紧张激烈的情节了。一个个英雄人物背后充满了一个个传奇的英雄故事,再将这些不同的英雄人物故事通过情节设计交织起来,这与我们正在读的古典名著《水浒》有些相像。
《红岩》中的每个英雄人物出场时都有自己的斗争舞台,而后将其放进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最后集中在渣滓洞、白公馆这特殊舞台上和其他英雄人物并肩与敌人战斗,情节跌宕起伏、回环曲折,但又终是柳暗花明。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让一个个孤立的英雄人物结合起来共同形成英雄群像,另一方面又凸显出了集体斗争的气势恢宏。
三、丰富的人物写法
在人物塑造方面,《红岩》有着自己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红岩》围绕着狱内外复杂残酷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仅着力刻画了江姐、许云峰等这些光辉的主要人物形象,对成岗、华子良等人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对反动派形象的刻画很有特点——没有采用简单的绝对丑化的方式,被称为“叛徒”的甫志高在小说的一开始在作者笔下是一个渴望进行更多革命的积极分子,虽然纵览全文后我们会明白他当时这么做是有目的的,但这种“过渡铺垫”式的刻画反面人物方法似乎更能让读者记忆深刻、恨之入骨,更能反映出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性格特征。
从写作手法上看,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还原了人物的形象,写出了人物的变化与成长,在关键情节处烘托出了气氛,凸显人物性格特点,甚至还为后文做了铺垫,使整部小说有血有肉,浑然一体。其中,心理描写占有重要位置,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革命者的品格,如成岗想象重庆解放后的未来”、“小萝卜头”的梦等,更有因斗争的千变万化,不得不借助对人物眼神、表情等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描写,不仅充分地展现出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而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红岩》这部小说自出版至今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魅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历史的提炼升华。《红岩》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上,而是以历史为基础,在其中概括、提炼、提升小说的“美”的体验。书中的“美”主要集中在精神之美、意志之美,无论是稳重的江姐、老练的许云峰,还是长期忍辱潜伏的华子良,他们的意志如同钢铁般不可战胜,给人以一种意志的张扬之美。这种美不同于莺歌燕舞之美,它带着顽强的张力,拥有着血与泪的深沉,拥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红岩》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作者用曲折复杂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写法等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像,其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部小说的作用。让我们携手共同走进《红岩》的文学创作,在体验文学的“美”之中感受“红岩”所散发出的力量!
相信《读原生家庭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原生家庭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