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 (推荐4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优秀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篇一】
嗯,我自卑过,也将一直自卑下去,仿佛一种习惯,没有他,反而不知道去哪里。
我知道我自卑已经很久了,但是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状况,还是从读了阿尔弗雷德的《自卑与超越》开始的。怎么讲呢,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书中讲,人自卑的一个因素是生理缺陷。我想我是有的。小时候,我比较好强,认为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拥有,但是别人都长得很高,而我不是。身高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以至于我觉得大学特别滑稽的是全模拟队个头1米92的大懋和我一个宿舍。这样的心理路程你们不懂,为了上课能和他们一样快,我简直就是在跑。究其原因,自卑来自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比较的标准又都来自于社会的共识,所以啦,有社会就有自卑。虽然文中讲的是个体心理学,但是怎么能逃脱社会的污。
社会这个污妖王产生了太多的坏水。比如贫穷,曾今有一年春节,家里都买不起取暖的煤炭了。那时候感觉无助到极点,自卑到骨子,也发奋的去努力,只为改变。所以说,自卑也是人们超越的一种动力来源。有人会说,你因自卑而做的努力是为了追赶,而不是超越。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想要超越的是曾经不堪的自己。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原始积累,有人有钱,有人有知识,有人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对于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是努力奔跑。
是啊,不向前奔跑,哪还有退路。有时候,最简单的不去自卑的方法就是不去比较,有人选择避开众人,两耳不闻式的读书、封闭自己的交际圈,寻求短暂的平静,但这就像毒瘾,一次一次的将你吞噬,有人从人根本的心理上去解决,超脱自然,别人所谓的出世吧!我有时候选择阿Q精神胜利法,哄哄自己的内心,让他安静,有时候直面现实——我虽然个头矮,可我身上的担子重啊。磨练的就是一种心境,这种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程度有多深,而是触底没?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幸好,在这种心境的腾挪辗转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自卑根源,我开始学着去解决他。
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篇二】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自卑吗?”多半别人可能会说“不,我不自卑。”可是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点自卑。可能不是在现在,是在过去。也可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但这种情结不会伴随一生。人非常聪明,会寻找方法让自己摆脱这种自卑情结。寻找自己的优越感。
我的自卑感是从上大学开始的,这种自卑源自于对比。来自小县城,一心只知道读书,在见识到了广阔的天地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别人会讨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得名牌衣服、会用自己从来没见过的护肤品、会讨论各种自己不知道的时事要闻、会在讲台上自信满满的用英文演讲、会在辩论会场上激情澎湃、会嘲笑我带着东北口音的英语发音、会第一时间把院系的各大要闻,各种关系打听的清清楚楚。这对一个每天只知道学习,完全没有抬头看过世界的高中生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可这只能是冲击。
我凭借多年学习积累的自信笃定自己可以很快赶上。我用了整整三个月像刚学英语的孩子一样纠正每个发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河边读英语。找各种机会练习英语交流。参加口才艺术课程,参加辩论赛彻夜准备。制定一年的提升计划。泡在图书管理看各类之前没听说过的书。听VOA,参加社团,积极投身其中,学习法语。军训时也不放松。一切都那么充实,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我觉得一切变得越来越好时一件事情发生了。我恋爱了。这种从未体验过得感觉让我放弃了一切计划,每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年后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失恋了,这次打击是致命的,让我对自己彻底失掉自信,在自卑中苦苦挣扎了六年。直到六年后我才找回了当初那个阳光自信,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自己。我愿意分享着六年苦苦挣扎的经历,以及慢慢找回自信的过程。
这件事之所以会产生致命的打击是因为它第一次让一个优等生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会有结果。终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例如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跟自己谈恋爱的人还要跟前女友勾勾搭搭。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前女友有足够的底气给自己打电话叫板。我当时给自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爱我,并且渐渐的意识到让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爱上自己是不可能的。这种关系过于消耗人的能量,只能果断舍掉。
关系是舍掉了,但是这段关系给自己留下的影响和印象却如影随形。1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让我觉得有些事情你再努力都没有用。2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可爱,让我觉得任何了解自己的人都不会喜欢自己。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别人就会讨厌自己。
自卑感的获得是一瞬间的事,但是把它驱逐出去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会因为别人告诉你你很棒就变得自信。也不会因为看了一些鸡汤和道理就能重得自信。他是一个一点点建起的过程。就像建一座房子,需要一块砖一块砖的垒上去,直到有一天自己抬头发现自信的小屋已经建起来了。这里的每一块砖都各不相同。有的砖代表你做成功的一件事,有的砖代表你跟好友一次愉快的出行,有的砖代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的砖代表别人的肯定与表扬。可能开始有很久都垒不起一块砖,也可能有一天突然明白了很多事,垒了很多砖。
对我来说你最初的自信重建,环境很重要。在一个相对平和温暖的环境里一点点的建立自信。从刚开始的听别人说,自己不敢插话,到渐渐的成为其中一员。慢慢给自己定位,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和业务能力,确保言之有物,至少做到准确,专业。让自己一点点的,从小的困难克服到大的困难。是打怪升级的过程。幸运的是又遇到了一个引我上路的人生导师。渐渐的这段自卑的经历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也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话和态度对自己产生怀疑。
自卑是一种经历,克服自卑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超越的过程。相信每个人都能克服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同,接受所有人都有缺点也有优点。没有人是完美的,相信即使不够完美,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篇三】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lfredAlde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晚年时期写的,出版至今估计快100年了,英文书名叫《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个人感觉英文书名更合适点,书中Alder就像一个长者一样,他用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的语言从生活的意义,心理与身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爱情与婚姻这十二个主题来阐述了生活的意义。
书中第一章就指出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这也是我一直都有跟孩子提到的一点,从她听得懂道理后就不断地跟她说,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个人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我们要学会互相合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比如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这样我们既学了知识又不用在课外花更多时间去补习;在家庭里,学会按自己的每天的工作量按部就班完成。好处就是我们不仅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学习任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面也因为自己的合作而跟父母和学校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lder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这个很好理解。这类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Alder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家庭,学校都要训练儿童对他人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我们要允许儿童在共同任务和共同游戏中,在他们自己这个年龄层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方式。母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并让孩子信任,这样她就获得了孩子的兴趣,感情和合作,之后她必须扩大并提高这种信任感到孩子所处的各个环境中,孩子就会对他人逐渐产生兴趣并学会合作。学校也是一样,当孩子第一次上学,他会面对社会生活的新考验。老师就要吸引孩子并让孩子对她产生信任,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从而学会合作。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先是看了一遍,又在喜马拉雅上完整地听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遍。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帮助我们避免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会犯的种种错误。他所提倡的生活意义现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是为人类的进步奉献,合作是必须的。
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篇四】
这本书在我读大一的时候,老师曾向我们推荐,我尝试阅读了很多次,但却由于其文字枯涩难懂而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通过线上聆听该书的解读,我愈发冷静的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本质,自己的成长历程。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难以启齿。这些自卑的心理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每个言行举止里。也许这会变成一种苦难压垮和摧毁一个人,也许这也会成为一种升华和造就。关键之处就在于个体如何对待自卑情结,寻求超越的'方法,合理化自己的自卑情结。
这本书是阿德勒所著,他曾追随弗洛伊德,但二者在理论上的分歧却十分明显,纵使他们一并被划入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强调于人成长的背景,儿童时期的创伤容易导致性格的缺陷。在自卑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助,没有安全感,无法准确的认识自己。这种种都可倒推回我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只有清晰的认识了自己,理解到自卑的根本原因所在,才能够超越自卑。
日常生活中,自卑的体现往往可见于为人处世之际,拼命寻求优越感,合作能力很差,无法与他人和谐共进。超越自卑,就需要改变,重新认识世界,解读问题,与社会连结,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建立信心才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从而建立自卑的屏障,超越自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 (推荐4篇)
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在阅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篇一)
最初知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因为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荐大家去看。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特别好奇,对于一个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开了这厚厚的200多页。
整体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不复杂,但是思想还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认真读下来,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不会再纠结于一点不放。这于我的确是有帮助的。
但要说超越,我也说不上来。因为整本书并没有什么体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较松散。我在读每一个方面的时候会将书中的理论往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套,似乎如书中所说,似乎又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说童年记忆,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义的童年记忆。或许有部分人童年记忆深刻,很有参考意义,可是对于记忆没那么深刻的人又该如何解析呢?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被惯坏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亲戚家不愿读书不愿出门的孩子。父母的娇惯和放纵,学校老师的忽视,使得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极度缺乏,从而变得不那么正常。当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阿德勒还列举了青春期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由于年代久远,阿德勒的一些思想与现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异,但是把这本书当成现代某些鸡汤文的集锦是万万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爱的观点来说,这在现代也是不过时的。
其实总体看来,阿德勒是想把自卑当作一个核心,然后用设法去补偿,但书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对一些个体的分析也不是那么严谨。不过整本书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观点都具有启发性,方法论也总是积极向上的,应当算得上是一本好书。
《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篇二)
之前整理书单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名为《自卑与超越》的书,于是我便顺手将其加入“我的书单”里,而今总算阅读完毕了。每天我都会利用一点琐碎的时间,在手机上翻阅着这本引发我好奇之心的书。
与此同时,我最近正在写一篇虚拟故事,故事的内容也与自卑相关。谈及“自卑”一词,我想,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拥有一颗自卑心,我也不例外。
那么,你是否在某个时候,因为自卑,整日胡思乱想过呢?你是否也在某个瞬间,因为自卑,羞于与他人说话?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因为自卑,我们总表露出许多的“不敢”。
不敢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自然地对视着,也不敢在老师提问问题时踊跃举手回答,更不敢勇敢地做最真实的自己,抑或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当然,这里的“不敢”并非指“敢”恣意妄为的对立面,也不是说一个人敢胡作非为就是不自卑的表现。恰恰相反的是,一个人越是为非作歹,不满的心态越是在他们心里作祟着。而那些不满,多半源于自卑。
书中也说到,有严重“自卑情结”的人,不一定都表现得安静、顺从、内敛,与世无争。自卑情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由此可见,一个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许他的心里正潜藏着不为人知的自卑情结。
然而,想要跨过自卑这道坎,宛如攀岩一座陡峭的山峰,但是,当我们到达了山顶之后,放眼一看,将会是一览纵山小。
每天都能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负能量,对我们克服自卑心理也会有些许帮助。虽然我们无法将这样的心理一并清除掉,但我们可以从此多一份警惕,不让其一直干扰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
很多时候,自卑往往是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产生,自卑情结与负面情绪结合在一起,而后所带来的将是不可预想的结果。
其实,在我看来,一旦我们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能直面它,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方式解决。因为,愈是逃避,就愈难以克服;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它。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应该把有自卑心的人当成异类来对待,毕竟有些自卑心的出现却是合乎情理的。谁都想做得很好,谁都想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当别人比自己棋高一首的时候,或者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我们往往会自卑起来。
既然如此,在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能择其善者而从之的话,从而循序渐进,日后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
抛开“自卑”谈“优越”,倘若一个人自信过度,他将会迷失自我,甚至认为整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
我曾读过木心先生的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是:
“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因此,除了直面自己的自卑感,亦不要让自己持有过分的优越感。
《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篇三)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自卑吗?”多半别人可能会说“不,我不自卑。”可是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点自卑。可能不是在现在,是在过去。也可能只是针对某一方面。但这种情结不会伴随一生。人非常聪明,会寻找方法让自己摆脱这种自卑情结。寻找自己的优越感。
我的自卑感是从上大学开始的,这种自卑源自于对比。来自小县城,一心只知道读书,在见识到了广阔的天地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别人会讨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得名牌衣服、会用自己从来没见过的护肤品、会讨论各种自己不知道的时事要闻、会在讲台上自信满满的用英文演讲、会在辩论会场上激情澎湃、会嘲笑我带着东北口音的英语发音、会第一时间把院系的各大要闻,各种关系打听的清清楚楚。这对一个每天只知道学习,完全没有抬头看过世界的高中生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可这只能是冲击。
我凭借多年学习积累的自信笃定自己可以很快赶上。我用了整整三个月像刚学英语的孩子一样纠正每个发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河边读英语。找各种机会练习英语交流。参加口才艺术课程,参加辩论赛彻夜准备。制定一年的提升计划。泡在图书管理看各类之前没听说过的书。听VOA,参加社团,积极投身其中,学习法语。军训时也不放松。一切都那么充实,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我觉得一切变得越来越好时一件事情发生了。我恋爱了。这种从未体验过得感觉让我放弃了一切计划,每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年后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失恋了,这次打击是致命的,让我对自己彻底失掉自信,在自卑中苦苦挣扎了六年。直到六年后我才找回了当初那个阳光自信,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自己。我愿意分享着六年苦苦挣扎的经历,以及慢慢找回自信的过程。
这件事之所以会产生致命的打击是因为它第一次让一个优等生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会有结果。终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例如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跟自己谈恋爱的人还要跟前女友勾勾搭搭。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前女友有足够的底气给自己打电话叫板。我当时给自己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爱我,并且渐渐的意识到让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爱上自己是不可能的。这种关系过于消耗人的能量,只能果断舍掉。
关系是舍掉了,但是这段关系给自己留下的影响和印象却如影随形。1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让我觉得有些事情你再努力都没有用。2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可爱,让我觉得任何了解自己的人都不会喜欢自己。不敢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别人就会讨厌自己。
自卑感的获得是一瞬间的事,但是把它驱逐出去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会因为别人告诉你你很棒就变得自信。也不会因为看了一些鸡汤和道理就能重得自信。他是一个一点点建起的过程。就像建一座房子,需要一块砖一块砖的垒上去,直到有一天自己抬头发现自信的小屋已经建起来了。这里的每一块砖都各不相同。有的砖代表你做成功的一件事,有的砖代表你跟好友一次愉快的出行,有的砖代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的砖代表别人的肯定与表扬。可能开始有很久都垒不起一块砖,也可能有一天突然明白了很多事,垒了很多砖。
对我来说你最初的自信重建,环境很重要。在一个相对平和温暖的环境里一点点的建立自信。从刚开始的听别人说,自己不敢插话,到渐渐的成为其中一员。慢慢给自己定位,同时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和业务能力,确保言之有物,至少做到准确,专业。让自己一点点的,从小的困难克服到大的困难。是打怪升级的过程。幸运的是又遇到了一个引我上路的人生导师。渐渐的这段自卑的经历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也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话和态度对自己产生怀疑。
自卑是一种经历,克服自卑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超越的过程。相信每个人都能克服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同,接受所有人都有缺点也有优点。没有人是完美的,相信即使不够完美,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自卑与超越》感想收获是什么(篇四)
书里提到大部分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期就对自身的女性身份感到自卑,由于对自己身份的由衷不满,进而展现对男性的由衷敬佩。
她们会用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男性的这种仰慕:有时她们会表现出对男性的厌恶和逃避;有时,虽然她们喜欢男性,却会在男性面前表现的异常羞涩,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她们无法面对有男性参与的集会,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非常尴尬。当她们年纪增大时,虽然也会口头表达出想结婚的意思,但却迟迟没有任何行动,她们不和异性接触,也不去交异性朋友。
看到这一段给我非常大的感触,因为这些特征,在我青春时期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但我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是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我自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从小就有独立的性别平等意识。但当我真正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过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会认为女孩子必须得成绩好,否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比如,以前我会认为,在异性相处方面一定要男生主动才行,虽然这个想法早就被我摒弃掉了,但当真实和异性相处时,我还是希望他们是主动的,上前的,在感情方面,我还是希望他们是热情主动,并且是他喜欢我是先于我喜欢他的。我还是很难承认主动喜欢男生的事实。
但我一边又觉得这样不好,但一边又做不到,就陷入了一种非常变扭的模式,我也从未探究过这类想法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家庭关系中妈妈总是依靠爸爸开始的吗?还是从无法接受父亲的强势开始的?还是从电视剧里?又或者是那些女性被不公对待的新闻里?
我不知道,这些我从未怀疑过,我只觉得自己很变扭,并且一直处在这种别扭当中。
所以当我遇见异性,和异性相处,想要进入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也会开始纠结,既希望对方热情主动但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对对方的喜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被人喜欢过。
这么一想,或许用对性别身份的自卑解释起来更相符一点,既然找到了这么一点,那么原本纠结和之后的烦恼,就更容易知道该如何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重拾对性别的自信以及对自身的自信,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类似的情况。挺好的,一条探索自己的方向。
实用精选:《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万能版4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一】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都有三个重要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每个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他们的现实由这些联系构成,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些联系造成的。由于这些问题总是不停的缠绕着人类,人类就必须不断地回答这些问题,并表现出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个人概念。第一: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必然要和他人发生了关系。为自己的幸福,为人类的福利,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发生关联。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它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因此,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即必须虑及“我们生活于和他人的联系之中,假使我们变得孤独,我们必将灭亡”这件事实。
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第二:我们居住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得以成长。因此,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够逃避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他们显现出我们的心目中认为那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地球”等事实限制。当我们虑及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为了我们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毅力来确定答案,这就像面对一个数学问题而必须努力解答一样。我们不能单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而必须用尽各种方法,坚定地探寻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是却能竭尽所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并通过不停的奋斗,以求更为完善的解答。这个解答能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个事实,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利害关系。第三: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关系。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须顾及到这个事实,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对此问题避而不答。人类面临这些问题的所作所为就是答案。上述三种联系构成三个问题: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得地位,以便我们能相互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利益?如何调整我们的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举例来说,假如有一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尽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发现和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凭他的生活中的这些约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他拥有的机会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他的活动范围狭窄,可以用他的判断来加以解释,即“生活的意义是保护我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圈围起来,避免别人接触”。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获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交游广阔而且成果丰硕,那么我们能断定:这个人必然感到生活是属于创造性的历程,它提供了许多机会,并克服各种困难。凭他应付生活的多种问题的勇气,即可作出如下断言: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要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个体心理学的著作。作家从《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和优越感》……等十二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了人的存在、成长、生活、工作、社交等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解决以上各方面问题的科学方案。阅读该书后,我受益匪浅,不仅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自卑与超越》中《学校的影响》一文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心理学家,要学会了解学生人格的整体,以及它各种表现的一惯性,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心理学家”,乍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其实,我们做的所有教学工作无不与人的心理有关。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听课、作业、游戏、劳动、与人相处等过程中心理不同,行为自然迥异。这为老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有非常清楚、客观的认识,并依据其特点“对症下药”。
《学校的影响》一文还为我们列举了几种典型的问题学生,其中对“懒惰”学生的分析让我对本班几位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说到:“懒惰的孩子从未尝过被击败的滋味,因为他们从没有面临真正的考验。他对眼前的问题总是尽量逃避,不肯轻易和人一较长短”。当他们失败时,他们会自我解嘲:我只是懒,不是无能。当他有一点点进步,老师鼓励他时,他会觉得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老师的关注关爱,何必努力去冒失去被重视的险呢?回想自己对本班那几位“特殊同志”的教育,和作者的分析完全吻合。看来,我所谓的严厉批评、温情陪伴、耐心讲解虽能解决一时之事,但都未触及他们那已经深入骨髓的懒惰心理。未来该何去何从,这真是一件“路漫漫兮其修远”的事。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三】
听过樊登老师读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我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回顾了我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挫折和做出的选择,发现自卑感一直存在,它没有变成我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在一些时候变成了生活中的麻烦和桎梏。它让我对待工作不再有热情,变得消极;它让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有了不好的影响,带给孩子一些悲观和不自信。
我的人生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我要我的人生之旅充满秀美的山河景色,充满快乐,幸福,我要和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带着希望不断前行。我要把自卑抛诸脑后,看清它、理解它、
放下它。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自卑情结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而超越自卑的原则则是:
1.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有多少种人类,就会有多少种他们解读出的生命的意义。然而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对他人无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
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2.学会合作
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会和性,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类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它们。学习合作本应是儿童时期要做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年幼时错过的,就来认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们再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合作了——并不是这样!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在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是要化自卑腐朽为神奇还是在自卑的路上走到黑,也得看自己有没有遇到点化,而今我遇到了!
是的,这本书点化了,让我正确的认识了自己,知道怎样才能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努力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四】
一、书本简介
《自卑与超越》书名很容易误导人,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解释自卑的书,看完后,依旧自卑。我是个自卑的人,“不了解一个人的幼年,就无法了解其童年”。小时候,父母总是很严格,记得无论外面有多少人,只要听到你说脏话,就打嘴巴;考试必须班上前3名,否则抄字帖,但即使长期第一名也没奖励;老爸字写得很好,看你写得难看,就得擦了重新写。小时候听的大道理贼多,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自信。倒是我弟,皮糙肉厚,耐打,一个家庭,养了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家庭环境很重要,出生顺序也挺重要。
自卑感与优越感相辅相成,为了建立优越感,认真学习,听话、懂事、少犯错,但做这些更多的是讨好父母。读大学后,彻底自由了,然而很多东西都印在骨子里了,改变不了。
二、生活对我的意义
看完这本书,也没发现生命的意义。小时候怕死,安慰自己人死了可以成为大地一部分,继续见证沧海桑田;中学时期得知,宇宙在膨胀,地球有一天终会消失,那就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吧;可现在,宇宙也会消失,好吧,总有一天灰飞烟灭,无人知晓,唉,背脊发凉。
活着又有啥意义呢?经历这么多失败,越来越悲观,如今常挂嘴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如此短暂的一生,尽量让自己过的开心吧。作者:刘衍欢
实用精选:自卑与超越读后感(5篇)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又很快乐的事情。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一些决心和理想。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实用精选:自卑与超越读后感(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一)
《自卑与超越》的三条主线:社交、职业、、婚姻,也正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所无法脱离的三个圈子。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儿童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继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对职业和婚姻的态度。
在《生活的意义》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种孩子: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儿童;二、被骄纵惯坏的儿童;三、被忽视的儿童。这三种孩子会赋错误的意义于生活。他们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渗透到社交、职业和婚姻中。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犯罪;在对待职业方面,他们或许会将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总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们会因夫妻间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无法拥有美满的家庭。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对生活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它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怎样使心灵拥有正确的思想,并使我们的肉体去正确地执行呢?书中,阿德勒多次提到“兴趣”与“合作”。人类总习惯于把过多的兴趣放在自己身上。现代的教育也证实了这点,人们太注重个人的成功,太强调我们能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会对孩子说:“乖乖地把饭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而不是“乖乖地把饭吃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会对学生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你就可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社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现在夫妻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不否认,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确是个错误,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发现自己并没从这桩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钱、归属感、共同的语言等),于是就决定了离婚。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把太多的兴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们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别人。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别人身上,但同时又不迷失自己,这与阿德勒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学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缓解生活压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会进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这里,我尤其认识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现代人的恋爱结婚自由有点让人担心,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更让人忧虑。失败的合作导致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婚姻有可能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问题孩子的出现便会给社会带来不幸。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摩擦,合作的结果是意见一致,并创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过父母间的种种不和,每场争吵最终以提出“离婚”来结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让或双方的商洽和互谅总可以是他们和好如初。我把它归功于合作。之后,我查过他们的星座,双子的父亲和摩羯的母亲并不适合,,我这一举动似乎有点可笑。但是不管怎样,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这种玄幻的说法,因为我父母的婚姻关系已经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秘诀之一。
相信掌握“将更多的兴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学会合作”这两个技巧的人类会更好地发展。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
本书作者阿德勒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情节,自卑情结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人生的三大约束:
1、我们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必须劳作才得以生存。
2、我们是人类社会的一员,必须与他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完全离开他人而独自生存。
3、社会有男有女,为了繁衍后代我们必须建立亲密关系。
三大约束引生出的三大问题:工作、社会和婚姻。
了解一个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他的合作能力如何。无论是工作、社交或婚姻本质上都是与人合作的关系。自卑与超越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一条重要的方向,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能感受到我们与社会的连接。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关爱他人从而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我与社会的连接,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是否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否能够服务于他人被他人所需要。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作者提出的:婚姻是一份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的工作,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婚姻经营的好坏在于两个人之间是否合作密切。
这个理论比《亲密关系》针对婚姻的论述更为透彻。把自己放在一个宏观的世界里,比把自己放在微观的世界里更容易让人解脱。婚姻在宏观的世界中,是夫妻双方为了养育人类共同的后代而进行的一场合作。读后感·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人类的繁衍,动物或植物的繁衍,其实都是基因的作用,我们都是基因生存的机器。
但往好的方面去想,在人类的进化中,我们已经成野蛮时代过度到了文明时代。而促使我们进入文明时代的正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如果没有合作我们仍然只是动物。
我们在工作中和人际关系中我们比较容易与人合作,因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我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却常常忘记我们为了什么而结婚。
清官难断家务事。婚姻关系中的问题之所以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因为两个人对于婚姻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如果我们能够理真实的生命意义,那么我们在处理工作,社交和婚姻的关系中就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三)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
其实,对教育造成很大阻碍的,并不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自己具有哪些限制。如果让一个儿童知道自己的智力较低,他就会丧失信心,我们就无法提供鼓励并帮他扭转自己的想法,或者消除他所认为的自己具有的各种限制。
我们知道,是沮丧和恐惧阻止了兴趣的发展,而不应归咎于遗传就可以对其进行训练,来弥补缺陷。每一种非凡的能力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自内心的兴趣得到的,而不是来自于遗传。
就算我们身边1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四)
断断续续总算是把《自卑与超越》看完了。我没办法记得书里说的每一个细节,只能记一个大概。
这本书首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生活方式”,不单单是指生活习惯,而是包括了一个人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以及他从小就奠定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而我们活在世上的目的,从个人心理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获得自身的优越感,不论以什么方式,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优越感。我们关注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的行为模式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然了,这个“好处”是要从他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以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虽然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在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型,但这也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儿童无法意识到“他的心灵已经为他建立起了一个生活方式”这一点,所以即使是一个外人看来无药可救的人,只要能弄清楚他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找到令他变成这样的原因,那么他仍然是一个有救的人。
我只能说,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学校和家庭对他的教育真的极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中,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而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一定要学会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就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这个人不能只关心自己,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
结合之前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逃避问题是邪恶的来源,而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会与人合作,那么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勇气,但又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想尽快摆脱自己的窘境,得到自己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严重的话会导致犯罪问题
我感觉书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犯罪行径是懦夫在模仿英雄的行为。”所有的罪犯都没有勇气去正面解决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许是他觉得这世界对他充满敌意,也许是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解决不了,也许单纯是因为他想得到其他人的关注,但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逃避问题。
关于梦:作者说,既然做梦的人和清醒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格,那么梦境都是为了维护做梦者的生活方式而由大脑产生的保护机制。梦是想要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企图,它们显露出个人勇气的丧失。换个说法来说,我们即使是在做梦的时候,都想要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梦是个人所造出的感觉,而且必须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当现实问题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出挑战,甚至在否定现在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总结一下吧,这本书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学上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个人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它真的为普通人提供了很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去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至于我,我也真的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后患无穷呢,所以我也会努力改变自己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走下去。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五)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而觉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尽管如此,他却是个友善而又随和的孩子。五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
长大后阿德勒进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药学位,两年后,他和来自俄国的留学生蒂诺菲佳娃娜结了婚。蒂诺菲佳娃娜是个飞扬跋扈、能言善辩的女性,最关心她祖国的社会革命。她特立独行和阿德勒所处阶级的保守风气并不十分协和,阿德勒在他的回忆录里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的婚姻生活最初可能有些小磨擦,不过后来两人倒也能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伊德所着的《梦的解析》一书,他认为它对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贡献。有一度,他曾在维也纳一本着名的刊物上,写文章辩护弗洛伊德的观点,结果弗氏写信给他,邀请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讨论会――有人因此认为阿德勒是弗氏的学生,其实大谬不然,他们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虽然他的观点与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团。此后,他即成为这一集团的领导人之一,饱受弗氏的赞誉,并继承弗氏之后,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着名演说家;美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宴婴身材矮小却成为齐国宰相。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真是多得不胜枚举。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自卑,并超越了自卑,他们所获得成就弥补了他们生理的缺陷,这就是阿德勒的补偿心理理论。
那么他们是怎样克服自卑超越自我的呢?从他的理论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2、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
3、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
4、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你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决定了整个世界对你的态度。超越了自卑,也就获得了成功的基石---自信。也就因此与成功的康庄大道越来越近。希望此书能够让广大的教师、家长们完整地认识自卑,并从其中获得对人生新的理解。
[推荐]《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范本
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范本”,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最近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自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其实吧每个人都会自卑,或多或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自卑并不可怕,但愿自卑之后,你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而不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自卑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她们总觉得自卑是很消极的一种心里感受。但其实自卑并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但殊不知,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就比如说,身材较肥胖的女生看到个子较纤细的女生,就会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说;当颜值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会产生自卑感。她们只不过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无非是对于自己过度不自信。当我们处于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努力走出来,尽管对自己某一方面不满意,但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从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类对自我所拥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断的超越自我,从而获取了巨大的进步。而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推荐五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当不同的人在看完《自卑与超越》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您从《自卑与超越》中有哪些领悟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希望您能喜欢并分享!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篇一)
嗯,我自卑过,也将一直自卑下去,仿佛一种习惯,没有他,反而不知道去哪里。
我知道我自卑已经很久了,但是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状况,还是从读了阿尔弗雷德的《自卑与超越》开始的。怎么讲呢,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书中讲,人自卑的一个因素是生理缺陷。我想我是有的。小时候,我比较好强,认为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拥有,但是别人都长得很高,而我不是。身高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以至于我觉得大学特别滑稽的是全模拟队个头1米92的大懋和我一个宿舍。这样的心理路程你们不懂,为了上课能和他们一样快,我简直就是在跑。究其原因,自卑来自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比较的标准又都来自于社会的共识,所以啦,有社会就有自卑。虽然文中讲的是个体心理学,但是怎么能逃脱社会的污。
社会这个污妖王产生了太多的坏水。比如贫穷,曾今有一年春节,家里都买不起取暖的煤炭了。那时候感觉无助到极点,自卑到骨子,也发奋的去努力,只为改变。所以说,自卑也是人们超越的一种动力来源。有人会说,你因自卑而做的努力是为了追赶,而不是超越。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想要超越的是曾经不堪的自己。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原始积累,有人有钱,有人有知识,有人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对于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是努力奔跑。
是啊,不向前奔跑,哪还有退路。有时候,最简单的不去自卑的方法就是不去比较,有人选择避开众人,两耳不闻式的读书、封闭自己的交际圈,寻求短暂的平静,但这就像毒瘾,一次一次的将你吞噬,有人从人根本的心理上去解决,超脱自然,别人所谓的出世吧!我有时候选择阿Q精神胜利法,哄哄自己的内心,让他安静,有时候直面现实——我虽然个头矮,可我身上的担子重啊。磨练的就是一种心境,这种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程度有多深,而是触底没?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幸好,在这种心境的腾挪辗转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自卑根源,我开始学着去解决他。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篇二)
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
1、合作与竞争:
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竞争,首先是合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要先体会合作。
合作,我理解的,就像是拼图,每一块都有缺口,也有优势,但是每一块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既可以在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在合作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无疑与阿德勒是相违背的,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从小孩子们就在各种“比”中生活,妈妈们在一起的讨论是哪个孩子说话早、哪个孩子长的高、哪个孩子学习努力……到了学校,更是显而易见的竞争状态。
竞争,如果不是基于合作的,带给有优势的人的,是一种觉得我比别人好的成就感,用这种方法来认同自己,这种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是来源于外部的;而对于没有优势的人,也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种否定的,我没有别人好的自卑感。
这种否定的感觉从我们小的时候就带给我们很深的感觉,以致影响到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婚姻。很多时候,在婚姻中,我们在找一种强势的地位,“我需要他爱我比我爱他多”“我需要我说的话他能照做”“我做了这么多,他怎么做的那么少?”……
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状态,我们应该是合作的。如果丈夫擅长的不是细心的做家务,那么放手让他在工作中一展身手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妻子擅长的不是与人交流,那么给她一个安静稳定的家庭来料理,就是给她一个最好的平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争夺权力,而没有思考我们该怎样分担婚姻中的各种事务。
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阶段,无条件的接纳,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本身的样子,就是一种合作,“顺”着他们成长,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他们就具有了一种内心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后,就更容易接受竞争了,并且不容易在竞争中迷失。
2、着眼于未来:
一种心理学的观点是,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忽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如果想要未来不受影响,必须进行弥补。而阿德勒认为应该着眼于未来,不用回头舔舐自己的伤口,只需要大步前行,让自己更强壮。这也是《正面管教》中“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来源。
修复伤口的过程,也许对成长是有用的,但是追寻伤口的过程,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不能重头来过,即使找到原因,要么是无法更改,要么已经造成影响,都是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何不积极关注于怎样改善,改善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自信的过程,是充满希望的。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篇三)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阿德勒,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小镇,家庭富裕,在维也纳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做谷物生意的犹太商人。在六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他的哥哥Sigmund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
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历,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在父亲支持鼓励下,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生。
看到书名我们又会想到什么呢?首先我们来聊一下什么是自卑情结。是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情结呢?一是与童年经历有关,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两性之间的链接。我们都知道当我们被朋友,家人,同事,老师等所忽视所冷落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当我们急需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时,本质上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不断地想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存在感,其实在我看来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当你内心充盈的时候其实你就是自信的,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不需要说太多,别人就会感觉到你强大的气场,当然,气场的修炼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由法国作家西恩·德玛译者马晓佳共同出版的《气场修习术》。
当我们的朋友或者家人产生自卑情结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想要一个人赋予生命真正意义的最好方法就是聊过去的事情。聊一聊他们觉得自信的时刻,觉得美好的时光,其实生命本该就这么美好,只不过我们常常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思想里,从来没有去跟自己好好的谈一谈,也从来没有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我们要接受我们的不完美,更要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乾坤朗朗,每一株小草都有它非凡的庄严。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克服自卑呢?克服自卑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学会合作,一句话说得好:人的一生一定要具备三种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身体素质的能力。
当我们迷茫,自卑时应该重新解读自己的过去,经历是不可以改变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经历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换个维度去思考问题,会发现其实事情本来就很简单,只是我们太纠结于过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什么不闪闪发光一次呢?超越自己,我们一起前行。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篇四)
《自卑与超越》的三条主线:社交、职业、、婚姻,也正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所无法脱离的三个圈子。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儿童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继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对职业和婚姻的态度。
在《生活的意义》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种孩子: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儿童;二、被骄纵惯坏的儿童;三、被忽视的儿童。这三种孩子会赋错误的意义于生活。他们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渗透到社交、职业和婚姻中。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犯罪;在对待职业方面,他们或许会将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总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们会因夫妻间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无法拥有美满的家庭。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对生活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它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怎样使心灵拥有正确的思想,并使我们的肉体去正确地执行呢?书中,阿德勒多次提到“兴趣”与“合作”。人类总习惯于把过多的兴趣放在自己身上。现代的教育也证实了这点,人们太注重个人的成功,太强调我们能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会对孩子说:“乖乖地把饭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而不是“乖乖地把饭吃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会对学生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你就可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社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现在夫妻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不否认,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确是个错误,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发现自己并没从这桩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钱、归属感、共同的语言等),于是就决定了离婚。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把太多的兴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们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别人。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别人身上,但同时又不迷失自己,这与阿德勒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学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缓解生活压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会进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这里,我尤其认识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现代人的恋爱结婚自由有点让人担心,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更让人忧虑。失败的合作导致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婚姻有可能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问题孩子的出现便会给社会带来不幸。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摩擦,合作的结果是意见一致,并创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过父母间的种种不和,每场争吵最终以提出“离婚”来结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让或双方的商洽和互谅总可以是他们和好如初。我把它归功于合作。之后,我查过他们的星座,双子的父亲和摩羯的母亲并不适合,,我这一举动似乎有点可笑。但是不管怎样,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这种玄幻的说法,因为我父母的婚姻关系已经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秘诀之一。
相信掌握“将更多的兴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学会合作”这两个技巧的人类会更好地发展。
自卑与超越的重点内容与心得(篇五)
最初知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因为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荐大家去看。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特别好奇,对于一个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开了这厚厚的200多页。
整体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不复杂,但是思想还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认真读下来,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不会再纠结于一点不放。这于我的确是有帮助的。
但要说超越,我也说不上来。因为整本书并没有什么体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较松散。我在读每一个方面的时候会将书中的理论往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套,似乎如书中所说,似乎又不完全是这样。
比如说童年记忆,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义的童年记忆。或许有部分人童年记忆深刻,很有参考意义,可是对于记忆没那么深刻的人又该如何解析呢?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被惯坏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亲戚家不愿读书不愿出门的孩子。父母的娇惯和放纵,学校老师的忽视,使得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极度缺乏,从而变得不那么正常。当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阿德勒还列举了青春期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由于年代久远,阿德勒的一些思想与现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异,但是把这本书当成现代某些鸡汤文的集锦是万万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爱的观点来说,这在现代也是不过时的。
其实总体看来,阿德勒是想把自卑当作一个核心,然后用设法去补偿,但书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对一些个体的分析也不是那么严谨。不过整本书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观点都具有启发性,方法论也总是积极向上的,应当算得上是一本好书。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 (精选4篇)
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阅读阿德勒写的《自卑与超越》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呢?急您所急,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篇一】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每个人因为对其现实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更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职业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在社交之中,我们与同学、朋友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家庭之中,我们与妻子、父母、孩子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家庭奉献力量;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篇二】
刚刚读完这本书《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真的是用心去读了,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在还没有忘记之前,写下来,这就和灵感一样,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一定会忘,进入正题。
个体心理学发现,生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划归为三大类:职业问题、同伴问题、两性问题。这本书的所有讨论,也是基于这三大问题展开和讨论的。贯穿整本书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童年早期生活的记忆尤为重要,之前在大学的课堂常常听老师们讲,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很多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们的童年。那个时候,只知道原来童年如此重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重要,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童年早期生活的记忆尤为重要,能表明个体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已经存续了多久,并提供他最早确定生活态度时的背景。所有记忆中最早的记忆,地位非常重要,原因有二:第一,他包含一个人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基本定位,这是他第一次总结所看到的世界,第一次用某个模糊或是清晰的东西来象征自己和约束自己。第二,这是他精神成长的起点,是他为自己谱写的自传的开篇。所以,我们常能在这里找到根源,他感觉自己哪方面有 不足或是缺陷,他认为理想中的有力量、安全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以及两者之间的落差。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他认为的原初记忆是否真是最早的记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是因为他们被当作了什么,以及他们的解读对现在和未来生活产生了或者会产生何种影响。早期记忆有特殊的意义。首先,他们提供了生活风格的起源和最直白的表现形式。正是因为这个事实,早期记忆才对职业指导具有极大的价值。至于记忆是否准确,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个体做出了什么判断:“我从小就是这样的人”或“我从小就知道世界是这样的”。从而揭示其生命的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只要发现并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找到了打开这个人整个人格的钥匙。最重要的是培养和鼓励儿童参与合作,让他们在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和儿童对抗一般只会失败,你永远打不赢孩子,更无法通过对抗培养其合作精神。孩子第一次感受到的他人之间的合作就是父母的互动,如果家长都无法良性合作,那孩子怎么能学会?而且,儿童会从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最初的婚姻观念和两性合作观念。父亲的义务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他必须证明自己是妻子、孩子、所有人的好朋友。他必须正确处理生命的三大问题(职业、友谊、爱情),与妻子平等合作,照顾和保护家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很多孩子一生都把父亲当作偶像或是最大的敌人。惩罚,尤其是体罚,一定对孩子有害。父母必须一起努力商量下一代教育方面的一切问题。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篇三】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开始思索着自己内心是否有着这种自卑的存在,而已怎么能从自卑中变成超越自我。然而,在所有失败者——神经患者、精神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
他们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时,都不相信这些问题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他们认为,没有哪个人能从完成其目标中获得利益,他们的兴趣也只停留于自己身上。他们争取的目标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他们的成果也只有对其自身才有意义。
谋杀者在手中握有一瓶毒药时,可能会体会到一种权力之感,但是,很明显地,他只能使自己相信自己的重要性,对别人而言,拥有一瓶毒药并不能抬高他的身价。事实上,属于私人的意义是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无论怎样,自卑心理总会存在有每个人心中,而那些表现出自信的人,只是较好的处理了自我内心自卑这一心理问题,所以,在此书中,我渐渐懂得了如何去更好的处理自卑问题,但愿在往日能更好的使自己自信。作者:陈伟武
自卑与超越读书分享800字【篇四】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虽人我在人前会表现的大大方方,但其实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
我曾以为优秀的人是不会自卑的,但后来慢慢的发现身边一些我认为比我厉害很多的人,他们都会有自卑的时候,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许只有井底之蛙不会自卑吧。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面也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自卑不全是无益的,反而可以促使我们进步。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太过于自卑的话,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凡事都不敢做,这样的话是很难进步的。而且可能也会导致产生自卑情结,从而通过错误的方式来获取优越感。
什么是自卑情结?
阿德勒说:“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总是喜欢在我们面前夸耀自己拥有的东西,比如去哪里旅行了,买了什么好东西,去哪个高档餐厅吃饭了等等。我们听后其实并不羡慕,反而觉得她挺悲哀的,通过炫耀来获得优越感和存在感。这是这种优越感是虚的,并不能减少她的自卑感。
阿德勒说:“因为自卑感会让一个人感到焦虑,因此,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于是,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会致力于如何避免失败,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困难所带给他的只剩下彷徨、犹豫和退却了。”
所以,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但并不因此而自卑,而是努力去改善。比如最近挺火的视频号集结来一群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优秀的人,真的感觉每时每刻都在被碾压,他们真的是太优秀了,分享的很多东西,我之前连听都没有听过,差距实在太大。但是如果因此因此而裹足不前的话,那么这一辈子就注定是平庸的了。所以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在自己的领域精进,不盲目和别人攀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自己在不断进步就好。
最后引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自卑与超越》 (精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700字
好久,没有静心读书。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涌起。阿德勒通俗地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写起,尊重个体心理学观点,向读者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曾经,我以为老爸重男轻女,因为自己是女孩而自卑;曾经,看到同窗被高等学府录取而自卑;曾经,因为自己出生在乡村而自卑;曾经,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
尽管我外在乐观,但骨子里的自卑,一直困扰着我……
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了。比如,我能成为老爸老有所养的依靠,比如,我通过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为有了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当我看到身体有缺陷的生命。
阿德勒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卑,用适当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处自卑的根源,你就会有一次超越。
当你为自己的不优秀而自卑时,你就会开始有了努力的斗志。在努力的过程中,你首先会把让你产生自卑的人或事当做你的奋斗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蜕变的过程中,必然经历无限痛苦与折磨,就像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老鹰。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炼。如果老鹰不进行蜕变,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会有后来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鸟类都能如此,伟大的人类应该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波浪!”只有经历蜕变,才能展现更优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须有!能够超越自卑的你,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推荐!《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40字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推荐!《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4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一】
《自卑与超越》的三条主线:社交、职业、、婚姻,也正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所无法脱离的三个圈子。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儿童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继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对职业和婚姻的态度。
在《生活的意义》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种孩子: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儿童;二、被骄纵惯坏的儿童;三、被忽视的儿童。这三种孩子会赋错误的意义于生活。他们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渗透到社交、职业和婚姻中。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犯罪;在对待职业方面,他们或许会将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总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们会因夫妻间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无法拥有美满的家庭。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对生活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它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怎样使心灵拥有正确的思想,并使我们的肉体去正确地执行呢?书中,阿德勒多次提到“兴趣”与“合作”。人类总习惯于把过多的兴趣放在自己身上。现代的教育也证实了这点,人们太注重个人的成功,太强调我们能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会对孩子说:“乖乖地把饭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而不是“乖乖地把饭吃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会对学生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你就可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社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现在夫妻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不否认,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确是个错误,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发现自己并没从这桩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钱、归属感、共同的语言等),于是就决定了离婚。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把太多的兴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们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别人。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别人身上,但同时又不迷失自己,这与阿德勒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学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缓解生活压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会进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这里,我尤其认识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现代人的恋爱结婚自由有点让人担心,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更让人忧虑。失败的合作导致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婚姻有可能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问题孩子的出现便会给社会带来不幸。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摩擦,合作的结果是意见一致,并创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过父母间的种种不和,每场争吵最终以提出“离婚”来结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让或双方的商洽和互谅总可以是他们和好如初。我把它归功于合作。之后,我查过他们的星座,双子的父亲和摩羯的母亲并不适合,,我这一举动似乎有点可笑。但是不管怎样,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这种玄幻的说法,因为我父母的婚姻关系已经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秘诀之一。
相信掌握“将更多的兴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学会合作”这两个技巧的人类会更好地发展。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
接触到的大多数朋友都说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翻看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后,我才发现心理学的另外一面,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阿德勒说,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情绪。
书中作者提到童年对人的影响,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应有的爱与关心,长大后会很内向,很自卑,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做出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并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
相反,过于宠爱孩子则会让孩子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别说与其他人合作了,离开了父母,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便会接受不了,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再与别人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没有合作意识,所以很难获得很大的成就。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优越感来源于自卑,建立优越感便能培养自己超越自卑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能通过这种自卑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而选择错误的方式和错误的目标,最后,自卑就会演变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类书籍在教会大家不断认知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鼓励大家改善自己。
自卑与超越,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角逐,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一个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更是另外一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三)
听过樊登老师读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我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回顾了我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挫折和做出的选择,发现自卑感一直存在,它没有变成我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在一些时候变成了生活中的麻烦和桎梏。它让我对待工作不再有热情,变得消极;它让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有了不好的影响,带给孩子一些悲观和不自信。
我的人生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我要我的人生之旅充满秀美的山河景色,充满快乐,幸福,我要和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带着希望不断前行。我要把自卑抛诸脑后,看清它、理解它、
放下它。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自卑情结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而超越自卑的原则则是:
1.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有多少种人类,就会有多少种他们解读出的生命的意义。然而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对他人无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
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2.学会合作
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会和性,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类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它们。学习合作本应是儿童时期要做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年幼时错过的,就来认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们再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合作了——并不是这样!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在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是要化自卑腐朽为神奇还是在自卑的路上走到黑,也得看自己有没有遇到点化,而今我遇到了!
是的,这本书点化了,让我正确的认识了自己,知道怎样才能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努力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
最初是带着问题来读这本书的,就是怎么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自卑。因为自我感觉是一个自卑感很重的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自己的坏情绪中无法自拔。
刚开始看了一点的时候,就感觉这本书很晦涩难懂,不是我想要的那种能够教我怎么摆脱自己自卑的方法的书。但是本着有始有终的态度,还是打算坚持读完。但是读着读着就发现其实是我自己不该预设立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不符合我的预期,我原本预想的是这本书里会写出教你摆脱自卑的方法,123等等列举出来。作者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指出摆脱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建立自己与社会的连接。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合作,奉献。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怎么样,只想着赚钱等等。
我之前就是一个不喜欢与别人合作的人,能自己解决的事一定会自己搞定绝不麻烦别人,不能自己解决的要先苦思冥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自己一个人搞定,实在不行了才会向别人求助。也不怎么喜欢和别人沟通,不想说话的时候能一个上午不说一句话,无论别人讨论的再怎么激烈,自己都不想加入进去。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是被孤立的。书中提到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要懂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阿德勒说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在某种程度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力量。人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才会想办法去超越别人。从古至今也是这样的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只是这种自卑心理我们需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让它危害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书中提到一个人的性格大概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之后的各种对性格的影响都是微小的。所以人的自卑心理可以追溯到4-5岁时候的早期记忆。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些让你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可能就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起点。
本书是从家庭,学校,职业,婚姻,以及青春期,犯罪等方面来剖析自卑心理的成因和表现。所以这本书也可以为正在教育孩子的父母指引方向,让自己的孩子避免走入这个误区。教育儿童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也被严重的自卑心理困扰,请自检一下自己是不是也不懂得与人合作,不懂得奉献自己。
阿德勒说只有那些在为自身奋斗的同时可以有利于他人的人,才足以对付并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他们前进的方式也是对他人有益的。
今后我会要求自己多与身边的人沟通合作,多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我与和我一样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人能早日摆脱这个束缚,自信阳光的过好每一天。
好范文推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写读后感范文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范文推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里提到大部分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期就对自身的女性身份感到自卑,由于对自己身份的由衷不满,进而展现对男性的由衷敬佩。
她们会用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男性的这种仰慕:有时她们会表现出对男性的厌恶和逃避;有时,虽然她们喜欢男性,却会在男性面前表现的异常羞涩,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她们无法面对有男性参与的集会,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非常尴尬。当她们年纪增大时,虽然也会口头表达出想结婚的意思,但却迟迟没有任何行动,她们不和异性接触,也不去交异性朋友。
看到这一段给我非常大的感触,因为这些特征,在我青春时期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但我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是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我自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从小就有独立的性别平等意识。但当我真正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过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会认为女孩子必须得成绩好,否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比如,以前我会认为,在异性相处方面一定要男生主动才行,虽然这个想法早就被我摒弃掉了,但当真实和异性相处时,我还是希望他们是主动的,上前的,在感情方面,我还是希望他们是热情主动,并且是他喜欢我是先于我喜欢他的。我还是很难承认主动喜欢男生的事实。
但我一边又觉得这样不好,但一边又做不到,就陷入了一种非常变扭的模式,我也从未探究过这类想法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家庭关系中妈妈总是依靠爸爸开始的吗?还是从无法接受父亲的强势开始的?还是从电视剧里?又或者是那些女性被不公对待的新闻里?
我不知道,这些我从未怀疑过,我只觉得自己很变扭,并且一直处在这种别扭当中。
所以当我遇见异性,和异性相处,想要进入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也会开始纠结,既希望对方热情主动但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对对方的喜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被人喜欢过。
这么一想,或许用对性别身份的自卑解释起来更相符一点,既然找到了这么一点,那么原本纠结和之后的烦恼,就更容易知道该如何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重拾对性别的自信以及对自身的自信,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类似的情况。挺好的,一条探索自己的方向。
实用精选:《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范文简短 (5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一】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都有三个重要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每个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他们的现实由这些联系构成,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些联系造成的。由于这些问题总是不停的缠绕着人类,人类就必须不断地回答这些问题,并表现出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个人概念。第一: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必然要和他人发生了关系。为自己的幸福,为人类的福利,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发生关联。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它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因此,生活问题的每一种答案都必须把这种联系考虑在内,即必须虑及“我们生活于和他人的联系之中,假使我们变得孤独,我们必将灭亡”这件事实。
我们的最大目标就是: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第二:我们居住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得以成长。因此,我们如何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够逃避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他们显现出我们的心目中认为那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们属于人类”以及“人类居住于地球”等事实限制。当我们虑及人类肉体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安全性时,为了我们的生命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拿出毅力来确定答案,这就像面对一个数学问题而必须努力解答一样。我们不能单凭猜测,也不能希图侥幸,而必须用尽各种方法,坚定地探寻答案。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是却能竭尽所能来找出近似的答案,并通过不停的奋斗,以求更为完善的解答。这个解答能针对“我们被束缚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个事实,以及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利害关系。第三: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关系。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须顾及到这个事实,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对此问题避而不答。人类面临这些问题的所作所为就是答案。上述三种联系构成三个问题: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得地位,以便我们能相互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利益?如何调整我们的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举例来说,假如有一人他的爱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对职业也不尽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发现和同伴接触是件痛苦的事,那么,凭他的生活中的这些约束和限制,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会感到“活下去”是件艰苦而危险的事,他拥有的机会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他的活动范围狭窄,可以用他的判断来加以解释,即“生活的意义是保护我自己以免受到伤害,把自己圈围起来,避免别人接触”。反过来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获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交游广阔而且成果丰硕,那么我们能断定:这个人必然感到生活是属于创造性的历程,它提供了许多机会,并克服各种困难。凭他应付生活的多种问题的勇气,即可作出如下断言: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要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二)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作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个体心理学的著作。作家从《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和优越感》……等十二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了人的存在、成长、生活、工作、社交等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解决以上各方面问题的科学方案。阅读该书后,我受益匪浅,不仅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自卑与超越》中《学校的影响》一文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心理学家,要学会了解学生人格的整体,以及它各种表现的一惯性,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心理学家”,乍听起来十分高大上,其实,我们做的所有教学工作无不与人的心理有关。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听课、作业、游戏、劳动、与人相处等过程中心理不同,行为自然迥异。这为老师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有非常清楚、客观的认识,并依据其特点“对症下药”。
《学校的影响》一文还为我们列举了几种典型的问题学生,其中对“懒惰”学生的分析让我对本班几位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说到:“懒惰的孩子从未尝过被击败的滋味,因为他们从没有面临真正的考验。他对眼前的问题总是尽量逃避,不肯轻易和人一较长短”。当他们失败时,他们会自我解嘲:我只是懒,不是无能。当他有一点点进步,老师鼓励他时,他会觉得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老师的关注关爱,何必努力去冒失去被重视的险呢?回想自己对本班那几位“特殊同志”的教育,和作者的分析完全吻合。看来,我所谓的严厉批评、温情陪伴、耐心讲解虽能解决一时之事,但都未触及他们那已经深入骨髓的懒惰心理。未来该何去何从,这真是一件“路漫漫兮其修远”的事。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三】
听过樊登老师读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后,我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回顾了我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所遇到的挫折和做出的选择,发现自卑感一直存在,它没有变成我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在一些时候变成了生活中的麻烦和桎梏。它让我对待工作不再有热情,变得消极;它让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有了不好的影响,带给孩子一些悲观和不自信。
我的人生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我要我的人生之旅充满秀美的山河景色,充满快乐,幸福,我要和家人,小伙伴们一起带着希望不断前行。我要把自卑抛诸脑后,看清它、理解它、
放下它。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自卑情结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而超越自卑的原则则是:
1.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有多少种人类,就会有多少种他们解读出的生命的意义。然而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对他人无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
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2.学会合作
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会和性,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类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它们。学习合作本应是儿童时期要做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年幼时错过的,就来认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们再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合作了——并不是这样!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在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是要化自卑腐朽为神奇还是在自卑的路上走到黑,也得看自己有没有遇到点化,而今我遇到了!
是的,这本书点化了,让我正确的认识了自己,知道怎样才能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努力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四】
“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忘了是哪儿听到的,自己却深有体会的一句话:
“一个自卑的人,必定也是一个自恋的人。”
初时听到这句话是嗤之以鼻的,我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怎么会是自恋的人呢?但是,不断地思考之后,却发现这就实情。正如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说的。“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解决的,但为了让自己“争口气”,不想让自己显得很没有价值,于是强行要求自己去做,却发现自己做不来。接着,便会羡慕,甚至嫉妒那些会做的人。久而久之,便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行要求自己去完成本不能完成之事。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会产生自卑,大概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
大概也是因为“我无法解决,却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信念,才会有“自卑的人,必定是自恋,甚至是自大的人”这样的说法吧。
生活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本身无法完成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去接受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一个事实。一旦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那么很多内心冲突就会缓解下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也会缩小。我们也就会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去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等。
当你去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懂得了“自卑”所赋予你自身的涵义,那个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而且这种超越,绝对像开了挂一样,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篇五)
断断续续总算是把《自卑与超越》看完了。我没办法记得书里说的每一个细节,只能记一个大概。
这本书首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的“生活方式”,不单单是指生活习惯,而是包括了一个人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以及他从小就奠定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而我们活在世上的目的,从个人心理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获得自身的优越感,不论以什么方式,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优越感。我们关注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的行为模式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当然了,这个“好处”是要从他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以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虽然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在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型,但这也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儿童无法意识到“他的心灵已经为他建立起了一个生活方式”这一点,所以即使是一个外人看来无药可救的人,只要能弄清楚他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找到令他变成这样的原因,那么他仍然是一个有救的人。
我只能说,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学校和家庭对他的教育真的极其重要,这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中,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而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一定要学会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就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这个人不能只关心自己,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
结合之前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逃避问题是邪恶的来源,而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会与人合作,那么就会丧失解决问题的勇气,但又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想尽快摆脱自己的窘境,得到自己心理上的优越感,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严重的话会导致犯罪问题
我感觉书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犯罪行径是懦夫在模仿英雄的行为。”所有的罪犯都没有勇气去正面解决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许是他觉得这世界对他充满敌意,也许是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解决不了,也许单纯是因为他想得到其他人的关注,但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逃避问题。
关于梦:作者说,既然做梦的人和清醒的人都是同一个人格,那么梦境都是为了维护做梦者的生活方式而由大脑产生的保护机制。梦是想要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企图,它们显露出个人勇气的丧失。换个说法来说,我们即使是在做梦的时候,都想要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梦是个人所造出的感觉,而且必须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当现实问题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出挑战,甚至在否定现在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总结一下吧,这本书是建立在个体心理学上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个人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它真的为普通人提供了很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去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至于我,我也真的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后患无穷呢,所以我也会努力改变自己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走下去。
喜欢《自卑与超越经典书评1000字实用 (推荐4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