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选: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万能的450字。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一】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二】
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
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
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三】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四】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心理压力,有些人还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焦虑、紧张、恐惧等兴许反应,如此此时周围的人再出现“暴力沟通的方式”,那将会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
沟通无处不在,暴力也从不稀缺。从家庭到学校,再每个人到社会,从亲人到朋友,再到领导同事,甚至陌生人。暴力的形式也各式各样,有最直接的武力带来的肉体上的暴力,也有间接地语言、思维、评价等诸多带来心灵上的暴力。我们或许接触肉体上的暴力不多,但是来自心灵上的暴力却始终围绕着我们,我们很多人既是心灵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专注于精神领域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他主要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和两种沟通模式。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两种沟通模式一种是表达自己,另一种是倾听他人。而这两种沟通模式都是按照这四个要素来做的。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他人和谐相处,还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涉及各种人物关系,非常值得一读。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首先观察,这种观察是观察事实,并且客观描述,不带有任何评价色彩;其次说出感受,表达出自己是事物的感受,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请求对方的协助。书中提到了很多日常的沟通方式,在不经意中就是暴力沟通的”典范”。作为一名老师,天天与未成年打交道,更需要注重沟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可能比直接粗暴的说教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可以按照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一步一步引导。
1、观察。你刚才在课上玩笔了。
2、表达情绪。我觉得很难过,感到很惋惜,你这么有天赋的孩子如果想学好一定不是难事。
3、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师希望你在课上认真学习,不做小动作可以吗?
4、寻求帮助。如果你忍不住要分心了,你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可以帮你,比如允许你站起来一会或者是其它你觉得可行的方式。
暂且不谈非暴力沟通对于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单单对于老师自己修炼脾气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面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很多时候一开始老师就自己情绪上失控了。一旦自己情绪失控,不仅解决不好问题,还会让自己变成情绪的奴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这里,我们想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持续,不是情绪的宣泄场。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惯常用以下几种方式,“道德评判”:“你就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或者“进行比较”:“你看某某怎么就知道认真听讲?”再或者出现“回避责任”的说法,“我对你发脾气也是希望你能认真听讲”亦或者“强人所难”:“你必须一动不动地坐好”。一旦出现这四种不对的沟通方式,学生可能在语言上也会给你反击,这样一来你这个“施暴者”也会感受到暴力沟通的苦果,真是害人害己。不谈学生下次还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至少在这节课上老师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忘记自己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而对学生至少在心灵上也造成了伤害。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写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我就想运用书中一句话: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倾听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学会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处于我们周围的人就会免去“暴力的伤害”,大家才会幸福!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优质范文)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教师而言,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它向我们揭示了日常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间相处问题及学生个体不愿意做作业等令人头疼的现象背后潜藏的真相,并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告诉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相互关心、乐于学习的氛围。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学生才能开心地学习?其次,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也就是说,怎样建立良好的课堂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秉承的核心观点是: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人身和心理安全时,他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只有营造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冒险,愿意积极参与学习。
作为一名班主任,反思我自己的班级日常生活,我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更加负责,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班级运行机制和方法。为此我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需要马上改进: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加评判的观察,恰当地表达感受等方面做得不够。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顽劣的孩子。当感觉到我对他们的要求、期望与他们的行为之间有差距的时候,急性子的我难免感到失望甚至泄气。尤其是面对一个带了三年的班级,即使提醒自己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孩子,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形时,我还是会犯经验主义错误,影响了对孩子的判断。比如对待Y同学,由于他确实喜欢耍小聪明,因此,只要他发生什么事情后,我似乎总是缺少一份信任后的耐心倾听,对他的要求比较强硬和武断。
营造安全和信任的学习环境,重点关注课堂上的各种关系。作者提到课堂上的四种关系:教师与自身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自己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书中写到:“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经常自查自纠,诚实守信,我们首先要能够自我反思、诚实守信。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我们就要花时间去倾听他们的声音、考虑他们的观点。你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学习者,你觉得现实和远景之间有差距吗?如果我们意识到是如何与学生互动的,我们就会觉察,自己是不是在营造一种让学生觉得安全、信任并鼓励学生学习的课堂关系。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都在传达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期待。”——这段话正应对了我前面指出的个人不足之处。
以后要有这样的意识:凡事静下心来多倾听学生的想法,用心与学生沟通,关注当下,而不先入为主。倾听中,理解行为背后潜在的需要。(叶国新)
当拿到《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看到封面上这句话“如何释放孩子天性中的学习渴望”时,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在指导我们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有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书。提高班级学习成绩,这不正是我追求的目标吗?我窃喜。再看到封面的左边:沟通技巧+具体方法+观点引导,我猜想这本书应该是理论性不强、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有很多的带班技巧,可以拿来就能用,这不正适合我这类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一线小学老师吗?带着期待,于20xx年暑假和同伴们一起读这本书,醍醐灌顶、收获满满、意犹未尽……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读书的感受,唯有用文字记录一时的感受,方能聊表心意。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这本书主要分两部分:第1部分阐述了课堂关系如何影响教与学。重点阐述了教师与自身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几种关系有利于营造安全和信任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第2部分讲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对策。按照作者的观点,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话语是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而长颈鹿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这是我非常欣赏的沟通技巧,也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方。
长颈鹿语言是一种表达给予和接受语言,这种的语言有很多名称,包括非暴力沟通、爱的沟通、心灵之语等,因此,非暴力沟通又称为长颈鹿语言。
长颈鹿沟通语言让教师能更深入理解学生,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从而营造信任和安全的环境,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求真、真诚、求知的本性。
我想起曾经的一件事:有一次,小丁自告奋勇从家里带一个纸箱做我们的物品存放箱,可是一直不带,尽管我们常在放学时候提醒他:记得带纸箱哟,可是他仍是每天忘记,我望望空空的卫生角,跟他说:今天,你没有带纸箱(观察到的)。我们感觉很遗憾(感受)。你是不是事情太多给忘了?如果你乐意,我们想请你尽快带来,好吗?下午,他果然如约带来了纸箱。那次,师生的关系都很融洽,他也很快乐。这个案例中,老师只是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没有学生贴标签、评价,让学生弄清楚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因此事情就很简单解决了。
但是在工作中的,我和学生的沟通大都是命令式的。我班杨鹏宇比较爱说,他经常告状,且每一次都夸大其词,每次告状我都简单粗暴回复:闭嘴!胡说。一边去!又来告状……这样的警告没有起任何作用,杨鹏宇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就把目标转向同学,捏这个女生的小辫子,拍一下那个男生的屁股,捏一下同桌的脖子,当别人不耐烦地反击他时,他反而哈哈大笑。我想,如果我能蹲下来,倾听他的话,了解他的内心需要,满足他的需要,也许不良行为会有所改善吧。正如伊斯特·莱特说的那样: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自己得到支持、很成功,那他们就很少会调皮捣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感觉自己得到支持、很成功,那么他们也很少会觉得疲倦,这是因为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长颈鹿沟通不仅可以用在师生关系中,也可以用在家校沟通中。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假如能够有意识运用长颈鹿语言,可能就会少很多家校矛盾,可能会更多地得到家长的支持。有个女孩叫果果,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跟家长沟通时提醒家长注意加强辅导,可是她的家庭作业仍然效果不好。终于有一次,老师忍不住大发脾气,把家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家长也很生气,你教不好,还来怪我,我不追你的责任就够好了,还想怎样?假如老师能运用长颈鹿语言跟家长这样说:“我观察到孩子这段时间有些退步,家庭作业错的比较多,要求背会的课文背的不熟练,孩子很聪明,可是成绩却不理想,我感到非常遗憾,也很着急,如果孩子能够在家里边得到你们的帮助,我相信她的进步一定很大。如果你们愿意象其他家长那样,帮帮孩子提高成绩,孩子一定很高兴。”和家长这样沟通,相信他们一定会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做好家庭辅导,减轻老师的负担的。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把贴在学生身上的各种标签转化为看得见的行为,理解这些行为背后潜在的需要。帮助我们挖掘并接受学生的才华,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财富,而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财富。
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提供了很多促进沟通的游戏活动和方法,我觉得非常实用,但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训练,让老师们掌握这些方法。尽管如此,作者在书中提供的理念和方法,仍然可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指导我们的生活中。
运用合适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收获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六(5)侯添诚妈妈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也称作“爱的语言”(NVC)。“学会一百个道理不如学会一个方法”,“非暴力沟通”即是一种沟通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建立一定品质的联系。
很有幸,我的朋友郭丹梅女士作为非暴力沟通方法在国内的率先学习者之一,接受了我的邀请,利用两个周日的时间,为我和另外十几位家长以读书会的形式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受益匪浅!
“非暴力沟通”突破了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等常常带给我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的本意,甚至我们内心明明是爱着对方,语言暴力却使我们变得冷漠、隔阂、敌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告诉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和他人当下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借助这四个要素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或要求他人。
参与读书会的家长们一开始很不习惯使用这四个要素表达,感觉这样说话令自己都很诧异,更担心对方无法理解。在做练习时,吕妈妈运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向吕爸爸表达了希望他能分担做早饭的工作,吕爸爸当场承诺至少一周做两次早饭!并且坦言以往并没有关注妈妈需要分担这份工作的需求,而且以往妈妈用暴力的方式要求自己多数情况也是不会配合的。郭老师提示大家,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往攻防式的对话,现在开始用察觉接纳式的方式沟通,也许不能运用自如,但是有意识地选择语言,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可。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全身心倾听
遭遇他人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会上,我和安妈妈分别扮演妈妈和女儿开始对话,当我们再次转换角色对话时,安妈妈突然一句:“我明白了!我明白我女儿和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了!”安妈妈情绪有些起伏,但还是很欣慰自己读懂了女儿。我们这些家长面临的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旧有的习惯性的倾听和谈话方式可能阻挡和孩子的联结,我们需要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合作的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提倡通过倾听孩子们的感受、需要和愿望来理解他们,家长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的主要信息是: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找到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策略和方案。倾听并不意味着同意或者不同意,倾听通常只是对话的开始,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将有机会分享孩子们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以及需要。
读书会的最后时间,郭老师引导大家表达感激。生活在商品社会中,我们也许不太习惯单纯地付出与接受。然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当家长们表达感激的时刻,读书会弥漫着浓浓的爱意,真诚的语言,动情的拥抱,感动的泪水???……
当晚,我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如下文字:
下午课程结束,我走出房间,落日余晖下,满院子的笑脸和幸福!真的,那个情景很美好,那个时刻我的心里被照亮,我会铭记那一刻我的所见所感。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和大家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并且深深地被我们分享的爱所感动!谢谢大家!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最后,分享几位参加读书会的妈妈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体会:
天一妈妈:
我今天反省自己以前对孩子的做法,我很想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饭后我很平和的问孩子能否谈一谈,并声明我不会带任何情绪评论她说的话。
我:宝贝我们能谈谈吗?用nvc方式。
孩子:可以啊,你想谈什么?
我:我很想知道妈妈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感觉是什么样就如实说,妈妈保证不会生气。
孩子:妈妈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妈妈,爱我关心我照顾我。
我:全是优点,妈妈应该也有缺点吧。
孩子:缺点就是大嗓门对我说话,妈妈你应该向天天妈妈学习那么温柔说话。
我:妈妈会改变,有时你让妈妈拥抱你,妈妈拒绝你,你是不是很伤心?
孩子:还行吧,有时不拥抱也没关系了。妈妈我很喜欢你这样对我说话。妈妈这就是你今天课上学习的吗?nvc是什么?
我:是一种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倾听用心感受,让大家心意相通。妈妈以后会尽量改变,但无法立马都改正。
孩子:当然无法一下都改过来,你可以慢慢改,我可以提醒你。
我:好的。我会努力。
我一直认为孩子还小很幼稚,她不明白我对她的要求,今天我觉的现在孩子可以理解我的一些做法,以前只是我被情绪所左右然后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沟通无法进行以吵架告终。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平和的心态以及它对我的重要性,以前我一牵扯孩子的事情就很焦虑,这种情绪又传导给孩子,我只要求孩子不要焦虑却没认识到自身问题。真诚的感谢NVC让我从迷惘中看到希望。
赵妈妈:
周日我去参加NVC读书会的活动,快结束时,老公发来的信息: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不耐烦)
我:还没结束。
老公:快5点了,晚上吃什么呀?(依然很不耐烦)
我:需要我们打包还是回家煮面?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重点在几点上)
我:快结束了。
老公:我看看冰箱里有什么菜吧(平和了) 。
我和女儿到家后,直接享用到老公做的晚饭,而且气氛很好,和女儿一起称赞他菜做的好吃。如果放在以前,在老公的一再催促中,我会没好气的回他:催什么呀,还没完事呢,爱吃什么吃什么!也许结果并不变,但是我俩肯定会带着互相指责的情绪,不会有今天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我认为我的关注点在老公的需求上,所以尽管他的语气很不好,很不耐烦,我也一点都没有生气,很顺畅的完成了关于晚饭的沟通。
邓妈妈:
刚才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后排座上睡了一觉,中途还帮我接了几个家人的电话。
到家后我发现她对家人说话的语气有
些不敬,我就问她:“好端端的笑脸怎么变成哭脸了?是生气了吗?发生了什么事?”她沉默了片刻,回答我:“本来想睡一觉的,结果被电话吵得,根本没睡着。
我肚子里有好多炸弹”,我问:“我能帮你做什么吗?帮你把气撒掉。要不然你大吼一声?(现学现用哈)”,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妈妈,你今天怎么对我
这么好呢?我觉得好恐怖啊[偷笑]。
我问她我以前是怎么对她的,她说:“你会怒气冲冲地问我,你要我做什么才能解决你的问题!”
后来孩子主动笑着跟我说:“妈妈,我感觉好多了,不生气了。”
写作借鉴: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写作借鉴: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1)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要述说事实,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驳的事实。比方说,乱丢,就是一个批判,不是事实,人家觉得玩具本来就该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陈述自己的感受,诚实、中肯)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不喜欢凌乱,我才不喜欢你把玩具丢地上,否则我一点也不在乎的,不是吗?)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提出一个可行的要求,对方可以照着做的合理要求)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2)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3)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4)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6)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7)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协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战争方法和谐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迫伎俩以抵达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载的公民,我历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每次在责骂小孩后,孩子妈都会建议我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她说我的言语给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应该也算是暴力的一种。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方式的要素,深思“修身”
作者以为,非暴力沟通方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以及央求。当发作一件事情,恳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求招致呈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央求——细致的、细化的央求,当中必需明白是央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教员对该生中止批判教育。
情境一:
教员:“怎样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置!”
情境二:
教员:“你这个星期曾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快乐。你的迟到行为违犯了学校的规则,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犯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特别关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员就容易构成呆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教员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矫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必需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索
作者以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指责自己;2、指摘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选择指摘他人时,我们以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缘由。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指责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常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摘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常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减少,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果,希望我能制定有效的方法来进步班级成果。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摘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动身,没有产生任何的不快乐。
生活中充溢着矛盾与误解,经过沟通,能促进彼此的感情,消弭误解。暴力不能处置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进步人们沟通的质量,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8)
学习了沟通技巧,却改不了说话习惯,刚刚用好一次,又来一波争吵。
说白了只有沟通技巧是不行的,要让他成为习惯才好。对于原生家庭的沟通方式,已经深入骨髓。如果是和风细雨式的倒无所谓,如果是狂风暴雨式的,那一时半会估计没戏,得慢慢改变,慢慢适应,慢慢养成习惯。
今天听了《折叠北京》,是一部得了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说是科幻,却赤裸裸的反映着现实,三个层级,三种世界,拥有24小时的第一层次,拥有16小时的第二层和只有8小时夜晚的第三层。现实中的高层国家干部们和马云们等等他们应该算是第一层级的吧,他们24小时担负着万人级以上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的责任;再说中间阶层拼了命的学习,努力工作,希望挤进更高层级;第三层则工作8小时生活娱乐两不误。虽然比较片面,但也是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看看自己是怎样的生活,有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再看看暴力沟通对象的有是怎样的,想要怎样的?是不是会更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平和再多一分宽恕。实行起来非暴力沟通是不是就会顺利了多。
写给需要的你,还有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篇9)
生活中,工作上,暴力的沟通方式无处不见,这种双输的沟通方式似乎有瘾,跟吸鸦片一样,明明知道不好,却一直戒不掉!原因是我们找不到很好的的方法,这本书讲述的沟通方式浅显易懂,但是关键还是在于自我实践,但是只要愿意尝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恋爱关系,甚至是婆媳关系,非暴力沟通方式都有很好的解答,遇到问题,我们一向是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更不要提对方的需要了!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口的评价和结论给别人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社会越来越无情!亲情关系越来越破例!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不断反思,有时候我是伤害别人的角色,也有时候我被别人伤害,其实我们可以做到不去伤害别人,也可以做到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关键的时候,尝试让自己冷静几秒钟,静静感受自己!冲动是魔鬼,这个魔鬼虽然可怕,但是他生存的时间有限,你的反应越迅速,可能被他伤害的机率就会越大,关键时刻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真是一项需要锻炼的本事了!
本书还有一个观点很赞同,就是爱自己,倾听自己,理解自己,是的,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重要了,一切好的沟通方式,其目的都是避免冲突带来的伤害,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5篇)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篇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篇二】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篇三】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篇四】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其次,“爱自己”的观点给我很大的震撼。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篇五】
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我也逐渐变得焦虑起来,心也总是难以平静。尽管孩子乖巧懂事,但我仍然会忧虑孩子的学习;尽管工作尽心尽力,但我仍然会忧心年终考核成绩。多种因素导致我变得浮躁。在时间紧,任务重,创先争优的快节奏下,“倾听”竟然也成了一种奢侈。在读到《非暴力沟通》的“用全身倾听”和“倾听的力量”这两个章节时,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只要我安静下来,静下心来,在考虑彼此感受和需求的前提下,去倾听,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于是某一天晚上,我试着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在她讲话的时候,尽量不发表评论。之后我惊喜的发现,小家伙很愿意与我分享她在学校的点滴,整个过程她很高兴,弄得我心情也很好。
有关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模板合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二)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三)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四)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所做,他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总结下来一个关键点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就是说当出现问题之后,不要去指责他人,要先考虑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导致了这个问题,不论你是老板还是员工,你是上司还是下属,都不要一股脑把问题都归结到对方身上,这样既可以让自己从激动、暴怒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又可以避免和他人因一时激动产生冲突。相当于一个尖锐的利器变得柔和,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一、观察:区分观察和评论,若将其混为一谈,他人就会倾向于自己听到的是批评,并反驳我们影响到双方的关系,从而对沟通造成障碍。正确的观察应该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也就是只观察,单纯描述事实,不妄加评论,比如说“你的衣服上有污渍”而不是“你好邋遢呀,衣服好脏!”且要注意减少“总是”“从不”这样过于绝对化的词语,因为这样的词语会使我们的表达过激。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言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除了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一下别人的感受,就像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在接触案主时,要站在案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有同理心,当我们自己经历过,就会明白对方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不要难过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标注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我们要去了解案主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认为案主需要什么。假如说案主的亲人离世,案主当下最紧迫就是通过哭来宣泄自己的悲伤,他的需要就是哭,而不是我们说“不要哭了,要走出来”
四、请求:
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被请求人,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如果我们通过拒绝来提出请求,人们的反应常常是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最后将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世界,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断前行,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更有焦躁不安。这种情绪有时候会陷入恶性循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地困扰。特别是在我与孩子的交往中,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情绪,而带着评判的观点,对她有失公允。我亟待改变这种状态,非常幸运,我邂逅了《非暴力沟通》。读书过程中我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也有过“静心见晴空”的顿悟,具体有以下几点随想。
值得收藏!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汇总(5篇)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收藏!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汇总(5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二】
《非暴力沟通》此书是阮胤华翻译,原作者是美国的卢森堡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xx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与争端。此书共13章,190余页,书中插有12位小朋友的天真烂漫的画作。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总体来说用三个词来形容:有趣、温暖、实用。有趣是因为书中不仅文字排版有趣,还兼插有图画,给人感觉新潮,所以在边读边品之中不失风趣;温暖是因为书中有的文字段落给人温馨有力量的感觉,让人读完不尽心中有暖流流动,这种暖流如涓涓细流持续且平滑;实用是因为书中不仅有沟通技巧的介绍,还有案例练习的讲解,在你了解沟通技巧后,有案例练习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以便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这种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写作方法让我确实感觉到买和读这本书是不吃亏的,而是值得和有意义的!
以上本人所叙述的可以认为是该书的好处,其实该书也是存在缺点的:
一是该书缺乏理论的深度,没有明确直接阐述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只是通过侧面介绍该沟通方式的方法与原则及如何使用与理解该种沟通方式,例如书中分章节的介绍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包括列举实例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二是该书中文版的翻译文逻辑性不强,不够严谨,全书行文逻辑从引入(原因与背景)到介绍(方法与技巧),缺乏最后的总结与概括,该书最后虽然有后记与附录,但没总结清楚与详细,最后难免会让读者产生有一知半解的感觉!
读罢此书,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即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接着,表达感受或心情;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四个要素在非暴力沟通方式中环环相扣,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需要注重这四个要素。非暴力沟通可以运用到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中,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与冲突等,从以上诸多应用层面可以看出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作用与益处的。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不同的人运用非暴力沟通有各人自己的用处。笔者觉得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能够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能够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能够使人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从这些方面看,非暴力沟通意义非凡。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体验,体验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想要尝试与掌握,我相信,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益处,同时,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另外的认识,沟通交流不仅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我们人类的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三】
完美的回答都是相似的,不完美的回答各有各的不同。课堂上面对着孩子们脑洞大开的答案,那份茫然衬托出我的黔驴技穷。是时候加强我的沟通技巧了。于是,我翻开了这本《非暴力沟通》。我原本以为它会讲述一种闻所未闻的沟通技巧,谁知它花了两章来讲述人的需要。谁会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我不想浪费时间,于是我带妮妮出门吃饭。
旁边餐桌上坐着父女俩,他们一边吃火锅一边等妈妈。妈妈来了之后,垮着张脸不动筷子。爸爸一边往女儿碗里夹烫好的菜,一边问妈妈:“你莫样了撒,做个鬼样?”孩子妈妈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你一直在跟她夹菜,还管我吃不吃!”孩子爸爸觉得莫名其妙,骂骂咧咧的把筷子一甩,买单走人了。母女俩坐了一会后,也离开了,留下一桌子动都没动过的饭菜。
夫妻俩看似都很爱孩子,还夹菜给孩子吃。可是他们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他们吵架。他们的沟通很失败。孩子妈妈很想让爸爸哄一哄她,可是她没有说出自己的需要,孩子爸爸用愤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事情一团糟。
大哥莫说二哥,其实我自己说话也这风格。我很想改变这低效的沟通方式,于是我静下心来,耐心研读《非暴力沟通》。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经常把对别人的批评错误理解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为把别人吼一顿就能改变别人。所以书中安排了好些练习,来就事论事的判断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感受,了解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才可能心平气和的去了解别人的需要。
我身边有大把的事例可以练习。上课上到一半,有一个同学插嘴,全班大笑。我正准备批评那个插嘴的同学。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我问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满足而生气。我慢条斯理的说:“我计划今天把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讲完,可是没想到课堂上被这个同学打断了,我好担心啊!我担心其它班会比我们班学得好、学得快。我担心这个插嘴的`同学没有真的听到我在说什么,那么他这节课就没有收获。”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发现,就我担心是没用的,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监。课堂上花时间批评某一个同学更是没效率的做法。我应该想其他有效的办法才行。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用这种沟通方式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了。
一天早上我还在刷牙,妮妮就起床了。孩子自己起床,当妈的不是应该高兴吗?可是我不高兴。因为妮妮发现衣服洗好了,想帮我晒衣服。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看到妮妮晒衣服我这么焦虑,我在担心什么?我很认真的思考并回答自己的问题。我担心妮妮不是像我那样晒衣服,我担心妮妮不会用晾衣架。我继续追问自己,我为什么担心这些?最后我明白了,其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妮妮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帮助她。想清楚了之后,我不焦虑了,静静等待。果然不出我所料,妮妮被晾衣架夹了手。我没有像平时那样惊呼着批评她,而是一边关心的看她被夹到的手指,一边和妮妮一起研究为什么会被晾衣架夹到。虽然,妮妮最后晒好的衣服我很不满意。但是我没有像平时那样嚷嚷,“不是这样……不是那样……”而是先肯定了她做得好的地方,再明确的告诉妮妮,如果她能把牛仔裤抖平整再晒,那么晒干后牛仔裤就是平整的。用了非暴力沟通,我们母女俩渡过了一个没有吼叫的早晨。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说出我的请求。这之后,才能倾听学生或者女儿的需要。当学生或女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事情才可能有转机。
生活中情急之下,我们通常会选择自己习惯的沟通方式。而那样的表达,会让我们互相伤害。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这是种技能,得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四】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其次,“爱自己”的观点给我很大的震撼。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五】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该书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实践之父。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还可以作为自我人生追求方向的不断提醒。
所谓的暴力沟通,并不是单纯地说通过人身攻击等方式进行沟通,迫使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异化的沟通方式有:
1.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比如说:你太自私了。你太过分了。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难得到满足。
2.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然而,我们会使用类似于“不得不”、“你让我”比如说你让我伤透了心等词语。比如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然而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类似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使用的是推脱责任的语言而不是负责任的语言。
4.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里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而非暴力沟通倡导的是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用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举文中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妈妈在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儿子把家里弄的乱糟糟的。异化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把儿子骂了一顿。而非暴力沟通呢?小明,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关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注意点
1.观察: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评论:懒惰。观察: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评论:愚蠢。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感受: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不公平,我觉得他很负责任,等等。感受一般和以下词汇关联:兴奋,高兴,感激,害怕,沉重等等。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3.在请求帮助的时候,需要注意用具体的语言替代抽象的语言,区分请求和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请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自责自己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第二种是指责对方。就是反过来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样说,我一直很在乎你的感受。在争吵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感受到恼怒。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和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关于以上四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自责,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陷于自我憎恨中无法自拔。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面对挫折时,体会内心的渴望,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方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第二种表达方式指责对方。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建议我们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未满足的需求,而不是情绪宣泄。作者在书中跟大家介绍了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有效地沟通及建立人际关系,同时平静内心,不断地提醒自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我们想好好沟通:
最近读完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于沟通的认知完全是转了一个方向。原以为认真的倾听、诚挚的交谈、平等的对话,达到交流信息和增进情感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沟通了。可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沟通和交流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自如。当遇到无法畅快沟通的对象,或者双方都有沟通意愿,沟通过程却不愉快,甚至不欢而散。
我许多年前曾读过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书,这本书介绍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情感世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顺畅沟通。男人和女人要想建立亲密关系,女人需要读懂火星的语言才能理解男人,男人也只有明白了金星的表达方式你才不会错怪女人。
可见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我们想好好的沟通却总是词不达意呢?如果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一本偏理论性指导你更好地沟通的书籍,那么《非暴力沟通》则是一本可以指导你去实践的沟通练习手册。
对“非暴力”的理解: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非暴力”就是不运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一言不合”就动手,这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情形。你肯定也经常听到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说的一句话:“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这些情形就是我理解的暴力沟通方式,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暴力的理解太肤浅了。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身体暴力”外,还有一种“隐蔽性的暴力”是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的。这种隐蔽性的暴力对精神造成的伤害是不易察觉的,除非我们表达出来。隐蔽性暴力往往是暴力的根源,言语上的伤害可能没有身体暴力那么直观,但它的累积效应往往以身体暴力的形式体现。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有些话真的很伤人,但我们常常以一笑而过的方式将真实的情绪掩藏了起来。却不知道伤害已经造成,只是我们采取了无视的态度而已。
当明白了隐性暴力才是暴力真正的根源,要想避免隐蔽性暴力对精神的伤害,我们需要修炼非暴力沟通的交流方式。那什么是非暴力呢?
“非暴力”是指,当一个人内心没有暴力时,自然而然的友爱状态。彼此感到的是尊重、理解、关注与爱。运用非暴力方式沟通,我们会去聆听自己和他人深层的需要,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度聆听,让我们发现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爱。如果暴力代表黑暗和恐惧,那么非暴力就代表光明和温暖。
是什么蒙蔽了爱?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彼此心中的爱?卢森堡博士认为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蒙蔽了爱,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造成了心灵之间的隔阂。
哪些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呢?
首屈一指的是道德评判。举几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就使用的道德评判句式:
“你太自私了。”
“你太没良心了。”
“你太不负责任了。”
“你太没担当了。”
……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会被我们看成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这种评判方式中隐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但是却难以使我们真实的愿望得到满足。如果对方出于恐惧或者内疚来迎合我们的评判,迟早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屈服于内在或外在的压力,会心怀怨恨或者厌恶自己,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和温暖。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理论和价值判断,不要将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对于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轻易地将其上升为道德评判,语言的暴力在无意识的行为中就产生了。
学会用爱的语言来沟通,我们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要去指责他人。
第二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的生活中总存在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当你在做这种比较时,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是关爱、是孩子的自律,还是其他被我们忽略的需求。不要让比较掩盖了我们的真实需求,却将怨恨和责怪的杂草撒在了爱的田野里。
第三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我们却在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等这一类短语。
比如说,“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你让我伤透了心。”
这种说话方式在淡化我们的个人责任,其实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做出选择的权利,对,我们有选择的权利。那为什么习惯这样说呢,是为了推卸责任,不想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
第四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强人所难。许多人都认为,教育的职责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如果不配合,就要受到惩罚。
大多数父母都会用各种各样的规则来要求孩子,如果做不到就用惩罚来教训他们。实际上,孩子们总会想出别的办法来对付我们。我们最终还是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如果一个人有选择的权利,且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是为了逃避惩罚,而选择他想要的生活,或许他的行为就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的结果。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的观察。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任何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可见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可是区分观察和评论却是我们使用非暴力沟通需要具有的能力,不带评论的观察是我们开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像是打开那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引导着,个人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
体会不到自己真实的感受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常用“我觉得……”这个句式说出的并非是自己感受,往往是我们的想法。当接着追问真实感受是什么时,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真实感受去哪了,被我们忽略了。
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却是我们敞开心扉与人顺畅沟通的关键一步。在沟通过程中道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在卸下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铠甲。
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表达感受吗?不是,这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他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这一句同样没有表达出感受,而是用自我评价代替了感受。
想法已经习惯穿着评价的隐形衣却以感受的角色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不自知。我认为感受是真实实在的,想法是虚无飘渺,感受能让情感流动,让爱自然挥发。想法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自责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或者厌恶自己。责备他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申辩反驳,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真实的需求被解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将它准确表达出来,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会认识到所谓的将心比心,我们无法牺牲他人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要说出自己的请求。当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时,总是期待有所回应,对自己的需求认识的越深刻,提出的请求就越明确,越具体,这样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想勉强他人,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会习惯使用请求而非命令的句式。
如何区分请求与命令呢?请求如果没有被满足,如果紧随其后的就是批评和指责,那么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的愿望就越容易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就越不愿意满足我们的愿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学会倾听,倾听自己或他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们的生活,而非是指责、命令、内疚、自责、恐惧、强迫、无视等主导我们的生活。当暴力消退,自然流露的爱会使心灵的创伤痊愈。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让倾听和理解代替指责、命令和强迫,让由衷的互助自发产生。作者:胡林华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范文)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创作的一本书,希望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了解那些不经意间的伤害,从而把握语言的技巧,当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被它吸引。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它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经意的话语,而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我们往往却不知,不明白为什么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离,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陌生。正是因为这些作者出于某种原因,经过不断的体验人生,从而找到一种沟通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来谈话和聆听,不再条件反射一般粗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多谢爱与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生活更加美满,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含义。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其实,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就是因为某种语言和表达方式,所以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就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往往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一直不经意的话语,从口脱出不计任何后果,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却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同样的,当我们没有得到满足时,也常常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常常伴有愤怒,冷漠等等,同时在我们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却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想法,常常选择逃避或者急进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不满,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都或多或少的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从而使两个人之间越走越远。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去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冷静下来,我们不妨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书中说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主要有四个,即观察、体会、感受、请求,每一点都清楚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所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是沟通更为顺畅;学会表达自己的请求,只有你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你需要什么,从而满足你。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去感受,就能看到世间的美好,反之,当你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片灰暗,当你不如意时,不妨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去体会。(胡司楠)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我寒假在家看的是自我成长类的书籍,书名叫《非暴力沟通》。
其实我自己是比较反感写这个读后感的,因为我自己的文笔不好,也没有感想出来过多的想法和语言,但是同时我自己又明白我自身的缺失,我本人性格比较急躁,尤其是在与人沟通方面,我在因为某件事情情绪较为激动时,会用自己的那种情绪去控制语言,这个对我自己和对方都是非常不好的,我知道这个是非常需要改进的。
所以我还是在时间很短又很忙很忙的寒假里挤出一点点时间来学习,虽然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完那本书,但是我或多或少还是有些许收获的。
翻开这本书,我最先看的是里面的诗句,我自己读了一遍觉得很有意思,我又大声的读了一遍给我的家人听,他们也很喜欢,然后鼓励我看下去,我也有了看下去的动力了,还挺开心的。
当时就一鼓作气的看了好几页,越看越喜欢,还把上面的方法和实例读出来和家人一起讨论,我更是备受鼓舞,而且还活学活用,当我跟我妈妈沟通时,她又带有那种评价性的语言指责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还击回去,刚反击完就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沟通》上说的方法及语言,我又马上说了出来,结果妈妈对我的回答很意外,竟然停止了对我的那种指责,我在心里暗暗自喜,嘿嘿,还挺有效果的嘛!
书上的方法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在自己身上先找问题,而不是反击说是对方引起的。
比如,我每次过年回家都会看到家里的院子里到处是垃圾,这一点让我很是头痛,我每次就会一边生气的指责我妈妈一边打扫卫生,好不容易用一下午的时间把院子给收拾好了之后自己累的不行了,再回头看看妈妈,发现妈妈是很生气的样子,我就不明白了,明明就是你没有收拾,我说你了你还生气,那我还累了一下午了咧,而且这个垃圾又不是我弄的等等之类的语言都冒出来了,可想而知最后肯定是不欢而散咧!
但其实我心里明白,是因为我们家过年都是在街上做生意,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的忙得不行,而且妈妈的眼睛也是弱视的原因而看不到远处的东西,这些我心里都明白,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语言,就会不停的数落,结果妈妈不但不改,屡屡让我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又惹得一肚子气,妈妈烦,我也烦!读后感.cn
而且最不能放开的是我,每次都觉得自己事情也做了,身体也累着了,没人关心感激我还让妈妈大大的数落我一顿,我是何其的冤枉啊!
现在想想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妈妈的那些屡教不改的行为,我那样指责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很很的伤了对方的心,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我们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所以我要学习一种新的表达方法,一种我和周围的人相处起来都可以很舒服的方法,就是这种非暴力沟通方法。
读着读着我还发现它的这种沟通方式在我的工作中也有帮助,得平静的,不带评价性质的呈述事情,这个方法跟家长沟通时用得上,这个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从其它的途径听说过,现在可以仔细看看具体实例和细节。
书里说明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并解释了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这一点可以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对我有帮助。书里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其实我也特别希望未来我整个人的状态能慢慢的平静下来,不要那么着急,那么急躁,做一枚安安静静的温柔女子,也许可能要很久很久的时间,也或许是一辈子都慢不下来了,但我至少意识到了我的缺失,至少我想要去改善它,我就有进步了,不是吗!!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精选11篇)
读书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更能使心境更加豁达,最近大家都被作者写的热门书籍作品所深深吸引。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零星想法记录在读后感里面,有哪些作品的读后感模版值得借鉴呢?以下为我们为你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1
作者以为,非暴力沟通方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以及央求。当发作一件事情,恳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求招致呈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央求——细致的、细化的央求,当中必需明白是央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教员对该生中止批判教育。
情境一:
教员:“怎样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置!”
情境二:
教员:“你这个星期曾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快乐。你的迟到行为违犯了学校的规则,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犯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特别关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员就容易构成呆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教员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矫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颜色地中止复述,必需加强个人修养。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2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3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站在制高点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无助于解决你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最后说出自己的请求,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生气时会自然而然的批评、埋怨他人,这种发泄并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打雷听声,听话听音”,真诚的倾听他人的感受,进行反馈。
很高兴你能看到这里,这说明你已经开始准备做出改变了不是吗?祝愿你既能摆脱情感的束缚,又能不麻木可憎,成为生活的主人,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4
豺狗语言远离了内心的连结与合作,切断了人们与自己以及他人的连结。眼界狭隘,思维单一,还会让我们把自己所做的错事当成理所当然。也会破坏家人之间和谐有爱的关系。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我们应该多用长颈鹿语言,它会让我们的胸怀远见,彼此坦诚,满足家人的需要。
读家庭会议这几页让我找到了怎样跟儿子沟通的技巧,因为儿子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跟我讲(之前我跟儿子谈心方式错误的原因)。我打算多准备几个笔记本,写下我们对彼此的需要。
安全感我自己一直都没有,所以也不知道怎么给儿子,导致他胆子特别小。后来我遇到老公以后从他的身上我慢慢的找到了,他也会教我怎么给孩子安全感。现在我在老公和儿子跟前都像个小女生一样,我会随时跟他们两个撒娇,儿子也会像大人一样保护我。这样做以后儿子的安全感好像比以前多了,还学会了保护我。对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也希望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
读《非暴力沟通》读了这么长时间关于怎么和孩子相处的书,感觉自己也进步了一些,只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还会对他发脾气,生气最多还是因为:我心里你的‘应该’,比如出门呀你所有的事情应该是准备好的,放学回来不用我说你应该是主动去写作业的,晚上睡觉你应该是我们规定的时间就要睡觉的。我们规定的几点写完作业你就该写完的等等,孩子只要没有做到,我就非常生气,还很痛苦,总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还没有自觉性。我的定力还不够,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如果孩子们相信他们的的需要对你很重要,也会更加放松,更少的出现习性反应。他们无需摆出防御姿态,提防父母用高压手段胁迫自己做事。随着这种信任的建立,你将会体验到一种奇妙的惊喜:你的孩子将会乐意跟你合作,满足你的需要。找到在一起和谐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的家是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地方。如果你深深地渴望连结与和谐,那么你就正在带来这一切。在这个家里我们每个人都能试图理解其他人行动背后好的理由,在这里,你和孩子都深信,你们的需要都会得到考虑和关照。你们会用充满尊重的方式关注需要而不是批评、指责和惩罚。在这里,我们一家人协力让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而精彩。
读了一段时间书以后,自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首先不对孩子动手了,其次不用暴力语言对孩子说话了,有的时候还会现学现用。以前我家里就像战场一样,现在火药味几乎没了,我偶尔还会跟儿子撒娇示弱(不包括学习)。我和儿子吵架最多的是因为他没有按我说的做,我语言暴力,他叛逆委屈,气急了我都想把他再塞进我肚子里,没生出他多好。那时候我很少找自己的错,就算是心里知道也不会承认,还常常劝自己为了他好。最近这段时间我好多了,我会静静地坐在距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陪学习,也会陪他玩游戏,看着他脸上天真的笑容,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孩子开心的时刻。至少现在还不晚,我会写下我想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开心的意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走下去。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5
在20xx年寒假拿到的书,终于在20xx年8月份看好了,其实不是觉得厚了,也不是因为没时间,就是因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应该是大众心理学的内容,作为一个学了心理学专业的,自然明白有很多书籍其实就是从专业心理学中吸取一部分而成文的,所以,暂时搁置了。直到,有一天,有个老师告诉我,这本书很好看哦,所以,翻开了。
其实,我一般是看完书籍之后才会去看作者的简介的,当然除外那些本来就已经很熟悉的作者,这样就会让我在看书的同时也一并体会作者的经验,一同猜测作者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往往有时候翻看简介的时候都会让我大吃一惊,很有幸可以拜读这么优秀的大师的作品。人本主义的确是我在本书中第一眼看到的。
我喜欢这些章节,当然每一个章节都是书中必不可少的,都是会给人不同收获的。区分观察和评论:感触很深,因为我们往往会根据观察自动做出反映,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后会用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但往往这样的观察只是片面的,往往这样的猜测只是其中之一,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怕的是贴标签和误会。
观察是把你看到真实的行为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绪不带任何批判表达出来的,而评论则是根据你自身的价值体系对该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人们对于评论向来是喜欢反驳的。例如:你想说小红很懒惰的时候,不妨想想你为什么想这么说,因为你看到她三天的衣服都没有洗,或许就可以换一种表达,我看到你三天的衣服都没有洗(基于观察和事实),这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懒惰的人。
相比你直接说一句你真懒,应当会更让人能够接受,能够意识到为什么人家会这样说我。这个非常适用于教学中,小孩子往往很在乎家长或者老师同学的评论,尤其是老师,当老师因为学生今天没有完成作业,直接告诉这个孩子,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想或许这个孩子以后就这样自暴自弃了,或许这个孩子就背负着这样一句话耿耿于怀,如果告诉他原因,或许下一次他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变,不会因为个别事件去否认或者判断一个人的人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作者:苏梦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6
一本让我摘录了很多的书。收获满满。
1.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2.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3.
比较也是评判。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4.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5.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
6.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7.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有一幅卡通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挣扎时,他冲着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在第二幅画中,这只狗躺在精神病医生的诊断台上。
8.人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9.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10.“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11.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12.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13.那一次,在我前面的那辆车开得非常慢,它在每个十字路口都会减速。我有点急了,我和自己说:“这车没法开了。”注意到自己的紧张情绪后,我开始体会那辆车的司机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我觉得,前面的那位司机有点不知所措,希望得到后面司机的谅解。路渐渐宽了,在超车时,我发现那辆车的司机是一位看起来有80岁的老太太。她看上去惊慌失措。我很庆幸,我曾用心去体会她的感受和需要,而没有鸣喇叭或做别的动作来表达我的不悦。
14.有一幅卡通画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印第安人对另一位说:“看着,我现在用现代心理学来调教马!”接着,他领他的朋友走近他的马,大声地说道:“我的马是整个西部最快、最勇敢的马!”那匹马听后,十分悲伤,喃喃自语:“怎么办呢?我的主人抛弃了我,他买了另一匹整个西部最快、最勇敢的马!”
15.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16.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7
出于提高沟通技巧的目的拜读了这本书,却发现自己的目的一开始就被它否定了。
作者认为一切的沟通技巧都是为了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的理解、接纳和爱,而不是强化沟通技巧本身。
作者在书中探索出了自己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个模式的主要原则有点类似于儒家的推己及人,重视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意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源于内心的需要而非外界的干涉,因此,对自己和他人内心声音的倾听是无法替代的,没有做好倾听就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感受,更无法了解对方或自己的需要,以最终达到加深彼此联系、减轻双方痛苦的目的。
我个人觉得文中有两点很值得提起。第一,观察不同于评论,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我们往往对眼前的人或事做出评价而不是单纯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而评价,无论是哪方面的,都会有过于抽象和体现自己价值观的弊病,在与他人交流中,如果首先表达自己的评价,很可能遭到对方在价值上的抗拒,从而增加彼此的隔阂。第二,区分请求和命令是有必要的,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区分,其实不然,区别的关键不在于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在对方听到你的问题后你的第二个行为对他的影响,譬如,你想对女朋友说,今天能不能陪我去看电影,她在听到你的请求之后表示很累,想在家里休息,如果你对此的反应是,你对此很失望或者指责她的自私,那明显不属于请求而属于命令了,对方即使答应去看电影,也是出于内疚或者担忧的心情,而不是放松和乐意的心态。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8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9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10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篇11
自认为上次读《非暴力沟通》已经很认真了,今天拿来重读,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沟通》在前言当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开端。当我们遇到人际冲突时,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不理解我,我的观点完全正确,他为什么总是执迷不悟?我们自认为自己正确无误,是源于我们的自信,可是我又说服不了对方,因为他也有自信。所以,双方就纠缠于为自己辩护,最后谁也战胜不了谁。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却徒增烦恼。我们渴望进步,我们渴望良好的沟通,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如何才能说服他呢?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转变的是沟通方式,我们要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初读这句话,觉得作者真是没有底线,怎么连道德与不道德都不进行区分了,那这世界上还有正义吗?如果对于不道德行为不去谴责而放任自流,哪里还有公平正义?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再往后看,慢慢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是,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条件反射地对对方以道德或不道德进行评价,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书中又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表达—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书中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中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是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这句话清晰的给出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的答案。道理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觉察不够。我们表达的`错误,是因为我们觉察的不准确;我们体会不出内心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觉察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而我倾听每句话包含的情感和需要。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当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觉察了。
《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作文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法,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值得收藏!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合集4篇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值得收藏!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合集4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一】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人类有很多感受,伤心呀,高兴啊,失望啊等等,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话而引发,通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结于那些行为或者是言语带来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们有这种感受的。例如有时候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实我的这种感受,来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为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这是我深挖之后发现的,这个真的需要练习长期的练习,形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的感受及时去挖掘内心的需求,否则的话,我们还是非常容易把别人的一些言行当成我们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阶段。有时候觉得日子过的就特别憋屈,特别委屈,原来自己是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光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总想着让别人满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没有更好过,而且确实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儿似的,不想让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当别人一不高兴,我通常会自责或者心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有爱有力量,我们乐于分享,乐于贡献,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个香,我乐意要那个香!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二)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三)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心理压力,有些人还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焦虑、紧张、恐惧等兴许反应,如此此时周围的人再出现“暴力沟通的方式”,那将会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
沟通无处不在,暴力也从不稀缺。从家庭到学校,再每个人到社会,从亲人到朋友,再到领导同事,甚至陌生人。暴力的形式也各式各样,有最直接的武力带来的肉体上的暴力,也有间接地语言、思维、评价等诸多带来心灵上的暴力。我们或许接触肉体上的暴力不多,但是来自心灵上的暴力却始终围绕着我们,我们很多人既是心灵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博士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专注于精神领域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他主要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和两种沟通模式。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两种沟通模式一种是表达自己,另一种是倾听他人。而这两种沟通模式都是按照这四个要素来做的。不仅教会我们如何他人和谐相处,还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涉及各种人物关系,非常值得一读。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首先观察,这种观察是观察事实,并且客观描述,不带有任何评价色彩;其次说出感受,表达出自己是事物的感受,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请求对方的协助。书中提到了很多日常的沟通方式,在不经意中就是暴力沟通的”典范”。作为一名老师,天天与未成年打交道,更需要注重沟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可能比直接粗暴的说教更有效。比如当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可以按照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一步一步引导。
1、观察。你刚才在课上玩笔了。
2、表达情绪。我觉得很难过,感到很惋惜,你这么有天赋的孩子如果想学好一定不是难事。
3、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师希望你在课上认真学习,不做小动作可以吗?
4、寻求帮助。如果你忍不住要分心了,你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老师可以帮你,比如允许你站起来一会或者是其它你觉得可行的方式。
暂且不谈非暴力沟通对于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单单对于老师自己修炼脾气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面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很多时候一开始老师就自己情绪上失控了。一旦自己情绪失控,不仅解决不好问题,还会让自己变成情绪的奴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这里,我们想要的是良好的课堂持续,不是情绪的宣泄场。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惯常用以下几种方式,“道德评判”:“你就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或者“进行比较”:“你看某某怎么就知道认真听讲?”再或者出现“回避责任”的说法,“我对你发脾气也是希望你能认真听讲”亦或者“强人所难”:“你必须一动不动地坐好”。一旦出现这四种不对的沟通方式,学生可能在语言上也会给你反击,这样一来你这个“施暴者”也会感受到暴力沟通的苦果,真是害人害己。不谈学生下次还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至少在这节课上老师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忘记自己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而对学生至少在心灵上也造成了伤害。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写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我就想运用书中一句话: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倾听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学会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处于我们周围的人就会免去“暴力的伤害”,大家才会幸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四】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要述说事实,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驳的事实。比方说,乱丢,就是一个批判,不是事实,人家觉得玩具本来就该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陈述自己的感受,诚实、中肯)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不喜欢凌乱,我才不喜欢你把玩具丢地上,否则我一点也不在乎的,不是吗?)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提出一个可行的要求,对方可以照着做的合理要求)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雨晴
其实最早选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完成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网的时候,可爱的小何(值得说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师院培训认识的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她只是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书。
于是我就很认真的买了这本书,也很认真地给自己制定了读书的计划。到今天为止,这本书也渐进尾声,于是又给自己一个目标——写个读后感吧。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书中介绍了与人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然而看了书的大概,对“需要”和“感受”这两个词最为深刻。
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别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来我们都没有问问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盏台灯,一杯水,一只笔,和这本《非暴力沟通》。忽然间很有感触,忽然间想到了今日上班时候和那“美好时光”冲影店老板的沟通。因为价格的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比我客气地很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这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实用精选: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万能的45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5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