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
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无不充满了相互爱戴,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影片中压根就没有浮华的镜头,但它却又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纯朴乡野风情才是打动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的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些东西之上。
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
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一碗温暖、美丽的心灵鸡汤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细小的空隙,窥探那里动人的情感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样的山里生活,不会和那样的人在一起,可是从镜头里,那山美丽的让我们惊心,不,不是美丽,是淳朴的、真实的震撼我们这些被水泥包裹的灵魂,葱绿逼人的绿,漫山遍野的绿,绿的透过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么干净,水珠晶莹透亮,水车在缓缓的转动,牛悠闲的吃草,天那么纯净的蓝着,古旧的木屋、古旧的木桥、木桥上不知谁放的水罐……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实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这比一切的语言更打动人。我们在它的面前会自惭形秽,我们是瓶子里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阳光下尽情开放的野花,芬芳的、美丽的。
在这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影片里,从头至尾故事在静静的流淌,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波澜壮阔,不激流飞溅,只是静静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么晶莹的,动人的飞扬,飞扬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对自己这小小的乡邮员工作的责任和爱,年轻的儿子的懂事,父子之间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想起许多生活中的父子许多年里的互不理解,在岁月老去的某一个瞬间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儿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时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儿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对妈妈的爱,对哭儿子想孙子的瞎眼五婆的关爱,对瘫痪在床的老人汇款单的特别交代……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的温情是我们这个一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但让人感觉它远远没有结束,它只是那个生活的河流里一个横断面,正好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它仍然在继续。儿子和父亲在工作的观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儿子会在方便的时候搭载一段公交车,儿子会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山路修通了,儿子会骑上摩托车工作,儿子会写信谴责五婆的孙子,五婆的孙子会回来看五婆,五婆临终终于拉着孙子的手离去了,儿子因为工作出色会升职……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里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它随主人翻山越岭,为山里人送信,它被那么多乡亲们所喜爱。它那么聪明,会为主人带路,会在过河时走在前面会为主人挡住湍急的流水,会为主人叼来干柴烤火,会为主人追赶被风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后主人公的日子还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样的生活不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诉我们,深入生活最细小的褶皱里,窥探人性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秘密,幸福将至。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日本动漫开始在中国风行已是毫无新闻价值的陈年旧事了,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潮流的兴起往往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中国人喜欢日本动漫似乎不是一种潮流,更像是一种大众化了的习惯,根深蒂固,尤其是年青的一代。小学生看《奥特曼》,《蜡笔小新》,中学生沉迷于《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大学生则对宫崎骏倾慕不已,《天空之城》,《千与千寻》中邪了一般把所有他导演的片子都看了个精光,还意犹未尽。他们反观国内的动画片,只觉得幼稚之至,索然无味,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失落中夹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自愧。也是,日本动漫再好也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他的家长还和我们有着新仇旧恨。
我们总是听到日本的东西在中国畅销,而中国的东西似乎还不够资格进入日本市场,更别提受到日本人欢迎了。确实,那些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能入日本人眼的少之又少。在影视方面就更是了,在我浅薄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的那部影片受到日本观众青睐的,我甚至怀疑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会拍电影吗?好在事实证明我是一只井底之蛙,令我欣慰的那部影片便是《那山那人那狗》。
很久以前我似乎在哪儿看过其中的一个片段,最近偶然想起了它,便在这无所事事的清明假期里把它看完了。每看完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我都会百度一下它的基本信息,想增加对它的了解。这次没有例外,而且我发现了始料未及的惊喜内容。这部片子竟然大受日本民众欢迎唉!当初以8万美金购入的《那山那人那狗》竟然产生了80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它以浓厚而质朴的情感打动了日本人,他们对这部影片评价甚高。
颇为奇怪的是这部片子在国内却遭到冷遇,虽然男主演因它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人们却冠以故事老套,情节单一等评语将它轻视,以至于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这些年经常能听到人家抱怨:中国人总把最差的留给自己,把最好的出口到国外去;而外国人总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差的才拿去出口。原因何在,一来是因为中国的差东西根本达不到人家进口的标准,只有拿好的上了。再者,就算把好的留在国内,又有几人乐意去消费它们呢。在物质上,中国人没有外国人富裕,在修养上,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不如外国人,既然院子里的人不懂得赏花,那盛开的红杏便只好出墙了。
一部影片能否长久打动观众,关键在于它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些毫无内涵的动作片惊悚片也许能使观众当场热血沸腾,拍手叫好;但没有人乐意去看第二次,因为它们没什么触动人心的值得回味的地方,看完了就永远看完了。当然不能否认那仅有的一次也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只不过太短暂了些,有时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电影事业跑着步子前进,随着新片不断上映,那些空洞的片子无论投资多么巨大,运用的技术多么先进,将人们逗得如何前合后仰,都逃脱不了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曾经凭借某方面的数据轰动一时,而后便永远淡出荧幕很少被人提起的电影并不少见。只有经典之作流传下来,被人们一遍又一遍的看,一代又一代的看。
看过那么多风格迥异的经典影片,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思想的深刻性。今日的大投资在将来的人眼里也许只是小成本而已,高新的科技也在不断更替。思想却是永恒的,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同样一部文艺作品要想伟大,就必须将人的思想赋予其中。因而,忽略其他细枝末节,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广度路线,将很多种不同的思想融合在作品里,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是依靠深度取胜,可以只表现很少的东西,但要展现得很深刻很深刻,使人看后有如经沧海的感觉。如果能深度和广度兼备,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了。
《那山.那人.那狗》具备了思想上的深度性和广度性,以亲情关系为主线,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道理贯穿其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洋溢着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它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亲情也许是影片所要表现的第一主题,父亲与儿子在这一趟行程中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相互理解,亲情在不断加深。母亲虽然不在路途中,却一直装在两个人心里,被不断提起。从儿子的话中,父亲明白了自己对妻子亏欠太多,对儿子关心不够。但他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满意,觉得欣慰,一路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儿子明白了父亲的难得,心里燃气了由衷的钦佩,慢慢地,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这个三口之家,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却是幸福的,那种深层次的幸福让我这个当代人无比的羡慕。对亲情的讴歌是这部影片的深度所在。
人之初,性本善。不能说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绝对的,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很多时候,不用剖析得多么深刻,只要略略地提点,人们便会理解,因为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么多。提点得越多,片子就越值得回味,这便是广度的作用。《那山,那人,那够》在讲述亲情的同时,诠释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塑造父亲形象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想来,现在的国家干部有个能抵得过那个乡邮员的重量,在人民心里他们是渺小的。影片还表现了人与大山的感情,人与狗的感情。我想日本人会喜欢这部电影与这一点是分不开的,从宫崎骏的很多动画电影里,不难发现日本民众对森林对动物有很深的感情,常以神的形式把它们美化。除此之外,对职业的负责,对爱情的认真,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坚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等美德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有人曾总结出图书馆的三原则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书,服务最广大的群众,那么一部成功的电影也应该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故事,感化最广大的人群。而《那山、那人、那狗》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经典
电影和电视剧通常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其情节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时写一篇观后感最合适不过了,你是否也有关于写观后感方面的疑问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相关资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1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让人怦然心动。
世界早就变了,光怪陆离,变化莫测。人们等不了简单而从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快节奏常让人疲惫不堪,与其说无暇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安静的阅读,不如说是被海量的信息让人浮躁不安。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感谢这个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给了我一个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心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它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着久远的善意、质、诚恳、温和、奉献、平凡。人类真正美好的感受,都会成为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这部电影平淡,却感人至深,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这本就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的爱情。它只适合深夜,一个人携一颗安静从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2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3
很久以前我似乎在哪儿看过其中的一个片段,最近偶然想起了它,便在这无所事事的清明假期里把它看完了。每看完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我都会百度一下它的基本信息,想增加对它的了解。这次没有例外,而且我发现了始料未及的惊喜内容。这部片子竟然大受日本民众欢迎唉!当初以8万美金购入的《那山那人那狗》竟然产生了800万美金的票房收入,它以浓厚而质朴的情感打动了日本人,他们对这部影片评价甚高。
颇为奇怪的是这部片子在国内却遭到冷遇,虽然男主演因它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人们却冠以故事老套,情节单一等评语将它轻视,以至于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这些年经常能听到人家抱怨:中国人总把最差的留给自己,把最好的出口到国外去;而外国人总把最好的留给自己,差的才拿去出口。原因何在,一来是因为中国的差东西根本达不到人家进口的标准,只有拿好的上了。再者,就算把好的留在国内,又有几人乐意去消费它们呢。在物质上,中国人没有外国人富裕,在修养上,中国人的审美眼光不如外国人,既然院子里的人不懂得赏花,那盛开的红杏便只好出墙了。
一部影片能否长久打动观众,关键在于它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些毫无内涵的动作片惊悚片也许能使观众当场热血沸腾,拍手叫好;但没有人乐意去看第二次,因为它们没什么触动人心的值得回味的地方,看完了就永远看完了。当然不能否认那仅有的一次也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只不过太短暂了些,有时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电影事业跑着步子前进,随着新片不断上映,那些空洞的片子无论投资多么巨大,运用的技术多么先进,将人们逗得如何前合后仰,都逃脱不了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曾经凭借某方面的数据轰动一时,而后便永远淡出荧幕很少被人提起的电影并不少见。只有经典之作流传下来,被人们一遍又一遍的看,一代又一代的看。
看过那么多风格迥异的经典影片,除了极个别的例外,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思想的深刻性。今日的大投资在将来的人眼里也许只是小成本而已,高新的科技也在不断更替。思想却是永恒的,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同样一部文艺作品要想伟大,就必须将人的思想赋予其中。因而,忽略其他细枝末节,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广度路线,将很多种不同的思想融合在作品里,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是依靠深度取胜,可以只表现很少的东西,但要展现得很深刻很深刻,使人看后有如经沧海的感觉。如果能深度和广度兼备,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了。
《那山.那人.那狗》具备了思想上的深度性和广度性,以亲情关系为主线,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道理贯穿其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洋溢着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它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亲情也许是影片所要表现的第一主题,父亲与儿子在这一趟行程中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相互理解,亲情在不断加深。母亲虽然不在路途中,却一直装在两个人心里,被不断提起。从儿子的话中,父亲明白了自己对妻子亏欠太多,对儿子关心不够。但他对自己的儿子感到满意,觉得欣慰,一路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儿子明白了父亲的难得,心里燃气了由衷的钦佩,慢慢地,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这个三口之家,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却是幸福的,那种深层次的幸福让我这个当代人无比的羡慕。对亲情的讴歌是这部影片的深度所在。
人之初,性本善。不能说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但绝对的,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很多时候,不用剖析得多么深刻,只要略略地提点,人们便会理解,因为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么多。提点得越多,片子就越值得回味,这便是广度的作用。《那山,那人,那够》在讲述亲情的同时,诠释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在塑造父亲形象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想来,现在的国家干部有个能抵得过那个乡邮员的重量,在人民心里他们是渺小的。影片还表现了人与大山的感情,人与狗的感情。我想日本人会喜欢这部电影与这一点是分不开的,从宫崎骏的很多动画电影里,不难发现日本民众对森林对动物有很深的感情,常以神的形式把它们美化。除此之外,对职业的负责,对爱情的认真,对他人的关爱,以及坚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等美德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有人曾总结出图书馆的三原则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书,服务最广大的群众,那么一部成功的电影也应该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故事,感化最广大的人群。而《那山、那人、那狗》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5
评《那人那山那狗》
由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以乡村为背景,勾勒出一位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为之细细的涂抹上,如老榕树一般浓郁的绿,穿插罅隙间明亮而不张扬的光。
父亲着一身朴素衣裳,走了几十年邮路的腿不再灵活自如,持续的疼痛阻碍着他前进的步子。可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滞留原地,绿野青山、一沙粒一砾石,都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忱。
他的状态,是当今许多中老年人的缩影。执着,保守,质朴,踏实,工作一点不打折扣,细致入微。在这片大山里待久了,浮躁、疲累的心也能回归本真,保持自我。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父亲在秘书家捶着酸痛的腿跟儿子解释着几十年来不自邀功的道理,映射出社会基层劳动者的任劳任怨,如同微量元素毫不起眼的奉献,维持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
在河岸边,看着儿子挽着裤脚渡河,父亲欣慰地对“老二”说:“老二啊,我这辈子独来独往,还没享受过哩!”儿子的孝顺缓和了多年来陌生的父子情感,当儿子宽厚的肩膀承载起父亲的希望时,父亲的身躯显得那么瘦小。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手法,掀起父亲回忆深处涌来的浪潮,幼小的儿子坐在他强壮有力的肩头,红色的肚兜儿,象征着怀念、温暖、朝气,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心底传来要桃乐丝的诗句,诗中说“回忆为何让我感到悲伤?让我如此地难以忘去?仿佛在阳光下消散……”
印象深刻的两组画面,一处是夕阳西下,映衬出父亲的脸庞布满沧桑,多少年的风雨劈打在他的身上,熔烙在他心里,儿子一句“我怕他们跟我妈一样,离开了这里,就一辈子想家。”这种对家庭的愧疚重重的压在父亲心头,久久不能语。当今的社会,喧嚣拥挤,而又清冷空荡,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作伴,孤独寂寞的心,散落在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影片里一个家庭的等待,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等待。
另一处是侗族姑娘在阳光下的嫣然一笑,别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风韵。在父亲眼里,这样活泼开朗的姑娘,与他的儿子甚是相配,喜庆的红色中,儿子与侗族姑娘翩然起舞,从眼角流露的喜悦与歌舞声中红色的交融,影片运用心理蒙太奇翻开了父亲的记忆,当年与母亲的相识相知与此刻的幸福重叠。红光中人声、音乐、音响逐渐消失,慢镜头下是篝火旁满脸欣喜的人儿,此时无声胜有声,几组画面交替,美好与怀念都淋漓尽致。
几十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父亲是旧时代的代表,他的坚韧、真淳,他将横跨千山万水的脚印忠实地献予大地,不惜千辛万苦也要托起他耿直的灵魂。在俯拍镜头下,展现出公交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在他心中微小的分量,甩开诱惑的魔爪,坚守本心,义无反顾地踏上蜿蜒的山路。为了守住一份虚妄的亲情,父亲日晒雨淋地奔波了大半辈子,儿子问他为什么要包庇五婆那不孝的外孙,正反打的镜头展示了两辈人纷繁不一的观点,面对世俗与内心的抉择,却不容疑虑地选择了善良。
“这么多年,咱不就是这么一路复杂下来的。”山高水险,人情世故。
他一生匆忙,血液里流淌着质朴的光华,是时代真实的样子。
人心在岁月中历经百转,终铸成生命的猎猎风骨。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6
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
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无不充满了相互爱戴,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影片中压根就没有浮华的镜头,但它却又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纯朴乡野风情才是打动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的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些东西之上。
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
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8
那山,是绿的让人感动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感动的。
那狗,是忠实的让人感动的。
整部影片流动的都是我的感动
蜿蜒杂乱的石道,陡峭崎岖的坡路,冰冷侵髓的河流,期待欣慰的乡亲,一个邮包,一只家犬,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勾勒出了他简简单单的人生与使命。一个平平凡凡、尽职尽责的乡邮员,在大山的两头来回奔波,谱写着大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儿子的故事一双普普通通的布鞋,踩出了一条催人泪下的路,一条让千万人望而却步的路,一条无权无势无争无斗孤独无助的路!
那么多年的执着,只为越来越多记挂他的乡亲们。就因为这么简单的想头,让他的坚持在岁月的人行道上踏下了不灭的足迹。
一次父子共赴的邮路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收获丰盛而且干净简单,也许生命就如那父子行业间的遗传和圈状的工作路线般,充满循环。在崎岖路途间互相了解,悄然注目彼此的细节,儿子的独白与父亲记忆里的闪回,父亲的反复叮咛与儿子的漫不经心。如果父子在行程起点选择了继续到底,那影片中的配角就像驿站般戏剧性地逐个登场,铺垫任何能激聚感人后果的前提,及时触发。村委会接待人的诉苦举动,盲人五婆的守门期盼,侗族姑娘的婚礼邀约,车娃求学的初衷目的。当临近结尾时,当儿子见识一路艰辛后,安然被父亲近乎伟大的奉献精神感染时,他无意识地喊出成熟后的第一声爸,父亲多年积怨被寻常情理淡淡释怀了,然后依旧沉默地爱着儿子,轻抚着儿子的宽肩。主题可见人性的深刻。
还记得儿子背爸爸渡溪那场戏么,在群山环抱的冷水间,在淡雅天空的背景下,两人记忆镶嵌进几多父子之亲。父亲的执意唤起儿子行动的体谅和关怀让我心疼,瘦弱老迈的他伏在他肩上享受回报时哭了,看着行同你我身边又似是而非的角色替代,生活联想被逐渐模糊,谁又不被熟悉的关系暗示内心,共同接受洗礼?然后,空灵音乐再度响起。多么诚挚的一瞬啊,这才发现,经历那短暂温馨的知觉陶醉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9
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青山稻田中一个美丽、静谧的小山村从沉睡中醒来。橘黄色的灯光打在古老的桌子上,若隐若现,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开始弥漫。
青年大学失利回家,打算接父亲的班。父亲老了,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长年的跋山涉水早已使他落下了腿疾,他走不动了。可是儿子要继续这份辛苦的差事。
对于儿子的首次出行,父亲千万个不放心,一大早便已多次检查整理好的信封,又对儿子再三叮咛嘱咐,终于,儿子要出发了,父亲便让一直陪着自己的狗--老二,和他一起,但老二怎么也不肯,父亲只好陪他走上一回。母亲在屋里做着早饭,不时地回头看看儿子,眼里流露着担忧与不舍,她不希望儿子和曾经的丈夫一样,常年回不了家……
这就是《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的开头。没有激烈绚丽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可它却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散不去。像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又像一首娓娓道来的诗歌,荡开一圈一圈涟漪。
还记得那个万人空巷的场景吗?父子俩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父亲说村里人可以两天看不到村长,却不能两天见不到他。儿子听完后满是骄傲,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迎接他们,却不想希望落空。可当村里人听说这是老邮递员最后一次送信了,大家都堵在门口,和他告别。父亲在不舍声中,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心中的悲伤不言而喻,毕竟他用一辈子的心血凝成了联通村里人的桥梁。他只是无法忍受那分别的痛苦。
还记得父亲给盲婆婆念假信吗?老婆婆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长大,可孙子却再也不想回这个贫困落后的家。他给婆婆寄来毫无感情的钱,吝啬得连只言片语都不肯给予。父亲便拿着纸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念信,并吩咐儿子以后也要如此。这时,儿子忽然懂得了什么。
还记得父子俩开始慢慢懂得对方的时候吗?父亲长年在外,儿子对他并没有多少感情,甚至还讨厌他,连“爸”都很少叫,就算叫了,也只是个形式。可父子之情终究还是父子之情,儿子不忍看有腿疾的父亲再过冷的彻骨的河水,便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背上流泪,想起儿子小时候,自己也是这么背他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眼间儿子就这么大了……在这一刻,儿子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父亲也似乎觉得愧疚,缺席了儿子的成长……
父子俩的隔阂终于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减小。父亲思念着妻子,儿子思念着母亲。父亲当邮差一辈子,给人送过无数封信,自己却只收到过一封“儿子出生了”,每每看到这,我总会觉得一丝伤感,不知是为何。
还有后来的一个画面。父子俩站在山顶,狗依偎在他们身边。儿子把父亲给他画的地图折成纸飞机,放飞。那渐行渐远的飞机究竟是在暗示着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还是暗示着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也终将会被取代?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
“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可母亲却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坦。”
……
《那山那人那狗》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使我真正读懂了爱,读懂了延续,生命的延续,工作的延续。
青翠的山,纯朴的人,忠诚的狗,无尽头的路……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篇10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细小的空隙,窥探那里动人的情感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样的山里生活,不会和那样的人在一起,可是从镜头里,那山美丽的让我们惊心,不,不是美丽,是淳朴的、真实的震撼我们这些被水泥包裹的灵魂,葱绿逼人的绿,漫山遍野的绿,绿的透过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么干净,水珠晶莹透亮,水车在缓缓的转动,牛悠闲的吃草,天那么纯净的蓝着,古旧的木屋、古旧的木桥、木桥上不知谁放的水罐……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实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这比一切的语言更打动人。我们在它的面前会自惭形秽,我们是瓶子里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阳光下尽情开放的野花,芬芳的、美丽的。
在这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影片里,从头至尾故事在静静的流淌,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波澜壮阔,不激流飞溅,只是静静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么晶莹的,动人的飞扬,飞扬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对自己这小小的乡邮员工作的责任和爱,年轻的儿子的懂事,父子之间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想起许多生活中的父子许多年里的互不理解,在岁月老去的某一个瞬间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儿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时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儿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对妈妈的爱,对哭儿子想孙子的瞎眼五婆的关爱,对瘫痪在床的老人汇款单的特别交代……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的温情是我们这个一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但让人感觉它远远没有结束,它只是那个生活的河流里一个横断面,正好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它仍然在继续。儿子和父亲在工作的观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儿子会在方便的时候搭载一段公交车,儿子会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山路修通了,儿子会骑上摩托车工作,儿子会写信谴责五婆的孙子,五婆的孙子会回来看五婆,五婆临终终于拉着孙子的手离去了,儿子因为工作出色会升职……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里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它随主人翻山越岭,为山里人送信,它被那么多乡亲们所喜爱。它那么聪明,会为主人带路,会在过河时走在前面会为主人挡住湍急的流水,会为主人叼来干柴烤火,会为主人追赶被风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后主人公的日子还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样的生活不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诉我们,深入生活最细小的褶皱里,窥探人性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秘密,幸福将至。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1000字系列
看电影和看书一样,是人类的智慧和艺术,我们不仅被其剧情吸引,更是会产生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所认识到的一切,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电影中的结构。写作品观后感一般有什么要求呢?你不妨看看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1】
评《那人那山那狗》
由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以乡村为背景,勾勒出一位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为之细细的涂抹上,如老榕树一般浓郁的绿,穿插罅隙间明亮而不张扬的光。
父亲着一身朴素衣裳,走了几十年邮路的腿不再灵活自如,持续的疼痛阻碍着他前进的步子。可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滞留原地,绿野青山、一沙粒一砾石,都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忱。
他的状态,是当今许多中老年人的缩影。执着,保守,质朴,踏实,工作一点不打折扣,细致入微。在这片大山里待久了,浮躁、疲累的心也能回归本真,保持自我。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父亲在秘书家捶着酸痛的腿跟儿子解释着几十年来不自邀功的道理,映射出社会基层劳动者的任劳任怨,如同微量元素毫不起眼的奉献,维持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
在河岸边,看着儿子挽着裤脚渡河,父亲欣慰地对“老二”说:“老二啊,我这辈子独来独往,还没享受过哩!”儿子的孝顺缓和了多年来陌生的父子情感,当儿子宽厚的肩膀承载起父亲的希望时,父亲的身躯显得那么瘦小。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手法,掀起父亲回忆深处涌来的浪潮,幼小的儿子坐在他强壮有力的肩头,红色的肚兜儿,象征着怀念、温暖、朝气,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心底传来要桃乐丝的诗句,诗中说“回忆为何让我感到悲伤?让我如此地难以忘去?仿佛在阳光下消散……”
印象深刻的两组画面,一处是夕阳西下,映衬出父亲的脸庞布满沧桑,多少年的风雨劈打在他的身上,熔烙在他心里,儿子一句“我怕他们跟我妈一样,离开了这里,就一辈子想家。”这种对家庭的愧疚重重的压在父亲心头,久久不能语。当今的社会,喧嚣拥挤,而又清冷空荡,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作伴,孤独寂寞的心,散落在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影片里一个家庭的等待,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等待。
另一处是侗族姑娘在阳光下的嫣然一笑,别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风韵。在父亲眼里,这样活泼开朗的姑娘,与他的儿子甚是相配,喜庆的红色中,儿子与侗族姑娘翩然起舞,从眼角流露的喜悦与歌舞声中红色的交融,影片运用心理蒙太奇翻开了父亲的记忆,当年与母亲的相识相知与此刻的幸福重叠。红光中人声、音乐、音响逐渐消失,慢镜头下是篝火旁满脸欣喜的人儿,此时无声胜有声,几组画面交替,美好与怀念都淋漓尽致。
几十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父亲是旧时代的代表,他的坚韧、真淳,他将横跨千山万水的脚印忠实地献予大地,不惜千辛万苦也要托起他耿直的灵魂。在俯拍镜头下,展现出公交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在他心中微小的分量,甩开诱惑的魔爪,坚守本心,义无反顾地踏上蜿蜒的山路。为了守住一份虚妄的亲情,父亲日晒雨淋地奔波了大半辈子,儿子问他为什么要包庇五婆那不孝的外孙,正反打的镜头展示了两辈人纷繁不一的观点,面对世俗与内心的抉择,却不容疑虑地选择了善良。
“这么多年,咱不就是这么一路复杂下来的。”山高水险,人情世故。
他一生匆忙,血液里流淌着质朴的光华,是时代真实的样子。
人心在岁月中历经百转,终铸成生命的猎猎风骨。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2】
矮矮的石桥垄断了浅浅的小河,它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圆,上半圆是碧绿的稻,下半圆是碧蓝的天。
他是一位父亲,一个丈夫,更是一位串乡几百里的乡邮员。如果生命都会拥有一个刻度,那他生命的刻度就是那条漫长蜿蜒的邮路。然而,年龄是一座翻不过的高山,腿脚不便让他在邮路上的日子愈发漫长。于是,他把沉重的邮包交付给了唯一的儿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坚持要走最后一次。
蜿蜒的小道,深深浅浅地划过葱绿的山丘,与小溪相傍,与水车相约,与太多的风景相合,拼成了清丽的水墨乡村图。
树荫婆娑,倒映在路面上,两个摇晃的身影缓缓出镜。他们的路线不是沿路前行,而是裁弯取直,趟河而过。为了抄近路,他不知趟过这条小河多少次,深谙那波光荡漾下潜藏的冰寒。年轻的儿子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趟河而过。儿子灵巧地跃下河,接过他手里重重的邮包,高高举过头顶,颤颤巍巍地渡了过去。待把邮包安置好以后,儿子又趟回对岸,到了父亲的跟前。儿子微微屈膝,扎稳了马步,然后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几经推让,儿子还是将瘦骨嶙峋的他稳稳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来从未触及的属于儿子特有的温度,悄悄抹了把夺眶而出的泪。
长长的路上,儿子用树枝挂着收音机不时听上一段儿,偶尔问他:“这么长的路你一个人不觉得无趣吗?”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总惦记着赶路,哪有闲工夫在意有趣没趣的。”
他的确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几百里的邮路,即使有无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最后这一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乡亲们介绍交待:“这是我儿子!以后,这条邮路就由他来跑!”语气里充满了骄傲,眉宇间满含着信任。
青山依旧苍翠,花草散发着幽香,河流还是那么清澈,泥泞的羊肠小道继续蜿蜒向前,最后的这趟邮路上,那个孤单的身影更加壮硕,步伐更加坚实。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3】
20年的春节即将过去了,明天就是过大年元宵节了,现在感觉对过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没有了儿时的欢乐和热闹,也没有到处走亲戚,一个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了,哎!
昨天在电视上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老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影片中由刘烨扮演的男主角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爱心有责任的邮递员,负责把邮件送到更偏僻荒无人烟的山里人家,他一当就当了二三十年,邮递这条路曲折坎坷,要过河,要爬山,要翻山越岭,但是他都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二十几年,现在年老体衰,因长期过河又引发了脚痛,所以他把这个艰巨困难而光荣的工作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充满理想有抱负,但是为了能实现父亲的愿望,他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当邮递员,但是他还是答应了父亲,在一次和父亲一起送邮件的路途中,让他真切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他这么辛苦地送邮件,就是为了这些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父老乡亲啊,这些乡亲也特别地喜欢他,对他十分友好,以前刘烨还埋怨自己父亲经常不在家,而与他爹有些生疏,但是通过这次同行,让他真正理解了父亲,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这时他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父爱,并背着年迈的父亲过河,让他父亲十分欣慰感动不已。他父亲养了一条叫老二的狗,十分忠诚听话,可以说与他父亲相依为命,并十分地理解父亲的想法,并帮着捡丢掉的信,帮着带路,这条狗真的很乖啊,后来刘烨独自一人去送邮件时,这条狗就跟着他一起翻山越岭,把邮件送到这些山里的人们。
从这部电影中,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坚守,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的孝顺认真理解,让我感受到了老二的忠诚老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虽然生活十分艰辛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却乐观积极地心态……真不愧是一部好电影啊!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4】
我喜欢故事简单、人性温暖、世界美好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如果电影观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的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发现这电影如此温馨诗意,深深打动了我。我没有被廉价地煽情得流出眼泪。以前看过一些电影,被煽情得几乎落泪,看完之后,却忘记为什么要哭。但是看这部电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静的心情,却如此恋恋不舍,不想从电影的意境里走出来。
一直想,如何写电影观后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阅读文章感觉不太累,好像听我谈心。在他们听完之后,被一个渐渐加强的欲望控制——去看看这部电影,因为游鱼说过的。
回忆一次远足,在深山看到几户人家,有点破败的房子掩藏在树林之间。走近,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好奇地看着我们。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明阳光从这个墙头移到那扇木窗,然后他们感到肚子已饿,该点燃干柴,热热冷饭。
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山,虽然子女已经移居山下。老人一辈子住在山里,觉得离不开大山。山里人为什么爱住在山里?大概没什么理由,犹如双脚穿在旧鞋子里,就是感到舒服。
许多深山貌似杳无人烟。可是沿着山间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见炊烟,听见鸡鸣。那些小路好像一条长长的青藤,而村庄就是开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庄里人们如何联系外界呢?
电话是没有的。中国电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数十千米的电话线,就为安装一两门一年到头没打几次的电话。就靠人传话吧。某人打工回来了,会捎回几句话。要不,就写信!现在很少人写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摄于十年以前的电影,那时的山里人,就是依靠写信联系山外的亲人。于是就有一个邮递员穿行在山间,传递着信息,传递着亲情,传递着文明。有一天,邮递员年老了,那跋涉过山坡、树林、小路、草地、清涧的双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于是老邮递员决定让儿子接着送信。
为什么一个邮递员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或许走在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让双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为他的心安静、简单、真挚,所以才把寂寞的职业做成快乐的事业。但是现代人的双足不愿意走路了,却常觉得脚那么累,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比脚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为电影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正因为心情如此安静,所以一颗失落过的心回来了。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5】
电影的名字叫《那山 那人 那狗》,从开场我就一直被影片中的湘西风景所吸引,不自已地说了好多句好绿,好美。青山绿水,农舍人家,小桥流水,驿路山乡,穿过寂静的小巷,踏着湿漉漉的青石地板,阶阶步步盘山而上,沉重的邮包压不慢的脚步,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脚印,记录初行的踪迹。脚印后面,是忠心懂事的老二狗,和抬着头看着前面那高大身影会心微笑着的父亲。
父亲在大山深处送了几十年的信,老了,该他来接-班了。这是他的第一次,父亲不放心,要带他走一次。
从小没有多少时间相聚在一起,他们父子之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父亲有些嫉妒似的抱怨他妈,妈,叫的亲。路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话。他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跟着。年轻的脚步在初行的兴奋中显得快了几许,父亲是老了,跟不上儿子的大脚步了。
年轻的脚步突然停下了。因为他意识到,父亲不见了。焦急地等了片刻,他慌了,扔下邮包,向来路赶了回去。来路上,只有狗还在,他问狗,我爸呢?狗没听懂,只晃了晃身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慢悠悠地从山路上走下来了。他的心终于放稳妥了。他担忧的是父亲的安全,父亲却担忧邮包的安全,对他发了脾气。他说,他很少见父亲这么急过。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河,河水不深,刚没小腿。但水很急,河很宽。河上没有桥,他们需要下水涉足。父亲教他把邮包顶在头上,挽起裤腿,脱下鞋子。他先淌水过了河,将邮包放好,回头去背父亲过河。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还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他,结果小学没毕业,个子就比父亲高了。他背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淌着河水。背上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儿子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儿子的背上,结果眼泪就不自主地涌出来了。
上一秒,我还在跟予苏聊说影片拍摄河水的角度,使得河水壮丽美观不已。下一秒,我流泪了。我问予苏,奇怪,怎么我也流泪了。予苏看着我,笑了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美丽如画般的镜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夕阳里,大山深处,密林参天,田埂上映出片片金光,一狗两人依序而行。一个本来黑暗的画面,有了几束阳光的关怀,天空中飞翔的一群蜻蜓也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忽隐忽现。面对这样一幅动态的油画,我竟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的画面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一摸,却是清泉浸湿了双眸。
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没有流过真诚的心甘情愿的泪了。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也没有多么复杂的故事,只有简单的山路,简单的父子情,也能让你流下简单的泪水。
在青春年华的日子上,我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再流过泪,今天却被我碰上了。它不是那些大导演穷尽一生想要拍的炫丽大-片,只是一段朴实无华的大山深语,和对爱的深沉写意。我必会将它轻轻地在心中珍藏起来。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篇6】
周六我们一起观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电影取材于一个很朴实的故事,却演出了一个不平凡的意义,还有那份淡淡的父爱。觉得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父亲默默无闻的为大山里的村民奉献自己的一生以及对自己儿子的爱。
电影里的两个情节让我特别的感动,一个就是老婆婆坐在门前等信哪个镜头,另外就是父亲和儿子一起在路上送信,儿子背着父亲过水这个情节。
在儿子给婆婆读信的时候,婆婆眼里都快闪出了泪花。一位老人在自己的晚年没有亲人在身边,就靠着一封信,过着余生。对婆婆来说,孙子就是她活着的希望。或许她相信孙子总会回来吧。感觉片中的父亲,也就是老邮递员很善良。其实,哪信根本就不是孙子写给她的,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而父亲却不愿意去捅破这个谎言。每次,都按时送信给婆婆,给婆婆送去钱,很认真的给婆婆读信。对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让她活在一个善意的谎言里,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她送给婆婆的信,难道就是一张纸而已吗?不是的。对婆婆而言,按时的来信就是一种希望。这个情节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生要有所期盼,生命才能够有所延续。
在父亲和儿子一路送信的过程中,感觉父子之间关系是那么的微妙,父亲话不多,儿子的话也不多。都说父爱很深沉,在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确实是那样的。在过水的时候,儿子背着父亲过。让年迈的父亲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往事,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在这泪水里,饱含了太多的感情
看这部电影,还有一点让我感觉父亲特别的伟大。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大山里,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一生去坚持做一件那么平凡的事情?在父亲看来送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不是在为自己而活着,他带给人的是希望。他是一座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他用自己的爱去传递着爱
人生只要有了爱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有了爱就不会觉得孤独,觉得乏味,父亲正是心中装满了爱才不会觉得走在长长的山路上觉得苦,觉得累。相反,他过的很快乐,很满足。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精选6篇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新的感受,观后感是观看之后自我灵魂的一种感悟。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想要写好作品观后感一般有什么要求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1)
我喜欢故事简单、人性温暖、世界美好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如果电影观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的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发现这电影如此温馨诗意,深深打动了我。我没有被廉价地煽情得流出眼泪。以前看过一些电影,被煽情得几乎落泪,看完之后,却忘记为什么要哭。但是看这部电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静的心情,却如此恋恋不舍,不想从电影的意境里走出来。
一直想,如何写电影观后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阅读文章感觉不太累,好像听我谈心。在他们听完之后,被一个渐渐加强的欲望控制——去看看这部电影,因为游鱼说过的。
回忆一次远足,在深山看到几户人家,有点破败的房子掩藏在树林之间。走近,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好奇地看着我们。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明阳光从这个墙头移到那扇木窗,然后他们感到肚子已饿,该点燃干柴,热热冷饭。
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山,虽然子女已经移居山下。老人一辈子住在山里,觉得离不开大山。山里人为什么爱住在山里?大概没什么理由,犹如双脚穿在旧鞋子里,就是感到舒服。
许多深山貌似杳无人烟。可是沿着山间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见炊烟,听见鸡鸣。那些小路好像一条长长的青藤,而村庄就是开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庄里人们如何联系外界呢?
电话是没有的。中国电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数十千米的电话线,就为安装一两门一年到头没打几次的电话。就靠人传话吧。某人打工回来了,会捎回几句话。要不,就写信!现在很少人写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摄于十年以前的电影,那时的山里人,就是依靠写信联系山外的亲人。于是就有一个邮递员穿行在山间,传递着信息,传递着亲情,传递着文明。有一天,邮递员年老了,那跋涉过山坡、树林、小路、草地、清涧的双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于是老邮递员决定让儿子接着送信。
为什么一个邮递员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或许走在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让双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为他的心安静、简单、真挚,所以才把寂寞的职业做成快乐的事业。但是现代人的双足不愿意走路了,却常觉得脚那么累,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比脚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为电影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正因为心情如此安静,所以一颗失落过的心回来了。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2)
昨天,领着学生观看了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情节简单,但片中那山那人那狗,那淳朴的乡情,那浓厚的父子亲情,那一路美丽的景色深深的打动了我。
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洒下一路无声的爱。那被风刮起的书信,儿子紧紧抱住邮包,父亲和老二扑向那书信的情景,父子的责任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看望孤苦伶仃的五婆,念着无字的书信,善意的谎言寄托着五婆对孙子无限的牵挂,也表现一对父子拳拳的爱心,虽然天各一方,但关爱相连。纯朴善良的车娃,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爱,对面山上传来的声声呐喊也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邮路,一条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
一条邮路,爬不完的山,蜿蜒曲折,下不完的坡,忽上忽下,高低错落;青翠的树叶,高挺的松树,弯曲狭窄的山路,镶嵌在山路上泛着亮光的台阶;那石桥,那清澈透亮的小溪,那水边不断翻转、高大而又古朴的水车;那湘西的小屋,那红红的灯笼,那飘飞的纸飞机;那晨晖下的恬静乡村,那夕阳下的碧绿的稻田;还有那美丽的侗族姑娘,那善良的车娃,那欢快懂事的老二,那一前一后的父子
一条曲折的邮路,一路美丽的乡村美景。
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邮路,一首淳朴乡情的生命赞歌。我爱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3)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让人怦然心动。
世界早就变了,光怪陆离,变化莫测。人们等不了简单而从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快节奏常让人疲惫不堪,与其说无暇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安静的阅读,不如说是被海量的信息让人浮躁不安。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感谢这个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给了我一个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心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它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着久远的善意、质、诚恳、温和、奉献、平凡。人类真正美好的感受,都会成为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这部电影平淡,却感人至深,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这本就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的爱情。它只适合深夜,一个人携一颗安静从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4)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5)
矮矮的石桥垄断了浅浅的小河,它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圆,上半圆是碧绿的稻,下半圆是碧蓝的天。
他是一位父亲,一个丈夫,更是一位串乡几百里的乡邮员。如果生命都会拥有一个刻度,那他生命的刻度就是那条漫长蜿蜒的邮路。然而,年龄是一座翻不过的高山,腿脚不便让他在邮路上的日子愈发漫长。于是,他把沉重的邮包交付给了唯一的儿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坚持要走最后一次。
蜿蜒的小道,深深浅浅地划过葱绿的山丘,与小溪相傍,与水车相约,与太多的风景相合,拼成了清丽的水墨乡村图。
树荫婆娑,倒映在路面上,两个摇晃的身影缓缓出镜。他们的路线不是沿路前行,而是裁弯取直,趟河而过。为了抄近路,他不知趟过这条小河多少次,深谙那波光荡漾下潜藏的冰寒。年轻的儿子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趟河而过。儿子灵巧地跃下河,接过他手里重重的邮包,高高举过头顶,颤颤巍巍地渡了过去。待把邮包安置好以后,儿子又趟回对岸,到了父亲的跟前。儿子微微屈膝,扎稳了马步,然后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几经推让,儿子还是将瘦骨嶙峋的他稳稳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来从未触及的属于儿子特有的温度,悄悄抹了把夺眶而出的泪。
长长的路上,儿子用树枝挂着收音机不时听上一段儿,偶尔问他:“这么长的路你一个人不觉得无趣吗?”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总惦记着赶路,哪有闲工夫在意有趣没趣的。”
他的确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几百里的邮路,即使有无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最后这一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乡亲们介绍交待:“这是我儿子!以后,这条邮路就由他来跑!”语气里充满了骄傲,眉宇间满含着信任。
青山依旧苍翠,花草散发着幽香,河流还是那么清澈,泥泞的羊肠小道继续蜿蜒向前,最后的这趟邮路上,那个孤单的身影更加壮硕,步伐更加坚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篇6)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汇编15篇
笔者欲向读者呈现一些有关于“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的相关知识,您对于撰写读后感中书名发愁了么?每次观影心得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专注于如何撰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感受,盼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启迪。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
周六我们一起观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电影取材于一个很朴实的故事,却演出了一个不平凡的意义,还有那份淡淡的父爱。觉得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父亲默默无闻的为大山里的村民奉献自己的一生以及对自己儿子的爱。
电影里的两个情节让我特别的感动,一个就是老婆婆坐在门前等信哪个镜头,另外就是父亲和儿子一起在路上送信,儿子背着父亲过水这个情节。
在儿子给婆婆读信的时候,婆婆眼里都快闪出了泪花。一位老人在自己的晚年没有亲人在身边,就靠着一封信,过着余生。对婆婆来说,孙子就是她活着的希望。或许她相信孙子总会回来吧。感觉片中的父亲,也就是老邮递员很善良。其实,哪信根本就不是孙子写给她的,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而父亲却不愿意去捅破这个谎言。每次,都按时送信给婆婆,给婆婆送去钱,很认真的给婆婆读信。对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让她活在一个善意的谎言里,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她送给婆婆的信,难道就是一张纸而已吗?不是的。对婆婆而言,按时的来信就是一种希望。这个情节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生要有所期盼,生命才能够有所延续。
在父亲和儿子一路送信的过程中,感觉父子之间关系是那么的微妙,父亲话不多,儿子的话也不多。都说父爱很深沉,在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确实是那样的。在过水的时候,儿子背着父亲过。让年迈的父亲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往事,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在这泪水里,饱含了太多的感情
看这部电影,还有一点让我感觉父亲特别的伟大。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大山里,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一生去坚持做一件那么平凡的事情?在父亲看来送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不是在为自己而活着,他带给人的是希望。他是一座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他用自己的爱去传递着爱
人生只要有了爱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有了爱就不会觉得孤独,觉得乏味,父亲正是心中装满了爱才不会觉得走在长长的山路上觉得苦,觉得累。相反,他过的很快乐,很满足。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2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3
矮矮的石桥垄断了浅浅的小河,它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圆,上半圆是碧绿的稻,下半圆是碧蓝的天。
他是一位父亲,一个丈夫,更是一位串乡几百里的乡邮员。如果生命都会拥有一个刻度,那他生命的刻度就是那条漫长蜿蜒的邮路。然而,年龄是一座翻不过的高山,腿脚不便让他在邮路上的日子愈发漫长。于是,他把沉重的邮包交付给了唯一的儿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坚持要走最后一次。
蜿蜒的小道,深深浅浅地划过葱绿的山丘,与小溪相傍,与水车相约,与太多的风景相合,拼成了清丽的水墨乡村图。
树荫婆娑,倒映在路面上,两个摇晃的身影缓缓出镜。他们的路线不是沿路前行,而是裁弯取直,趟河而过。为了抄近路,他不知趟过这条小河多少次,深谙那波光荡漾下潜藏的冰寒。年轻的儿子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趟河而过。儿子灵巧地跃下河,接过他手里重重的邮包,高高举过头顶,颤颤巍巍地渡了过去。待把邮包安置好以后,儿子又趟回对岸,到了父亲的跟前。儿子微微屈膝,扎稳了马步,然后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几经推让,儿子还是将瘦骨嶙峋的他稳稳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来从未触及的属于儿子特有的温度,悄悄抹了把夺眶而出的泪。
长长的路上,儿子用树枝挂着收音机不时听上一段儿,偶尔问他:“这么长的路你一个人不觉得无趣吗?”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总惦记着赶路,哪有闲工夫在意有趣没趣的。”
他的确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几百里的邮路,即使有无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最后这一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乡亲们介绍交待:“这是我儿子!以后,这条邮路就由他来跑!”语气里充满了骄傲,眉宇间满含着信任。
青山依旧苍翠,花草散发着幽香,河流还是那么清澈,泥泞的羊肠小道继续蜿蜒向前,最后的这趟邮路上,那个孤单的身影更加壮硕,步伐更加坚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4
那山,是绿的让人感动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感动的。
那狗,是忠实的让人感动的。
整部影片流动的都是我的感动
蜿蜒杂乱的石道,陡峭崎岖的坡路,冰冷侵髓的河流,期待欣慰的乡亲,一个邮包,一只家犬,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勾勒出了他简简单单的人生与使命。一个平平凡凡、尽职尽责的乡邮员,在大山的两头来回奔波,谱写着大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儿子的故事一双普普通通的布鞋,踩出了一条催人泪下的路,一条让千万人望而却步的路,一条无权无势无争无斗孤独无助的路!
那么多年的执着,只为越来越多记挂他的乡亲们。就因为这么简单的想头,让他的坚持在岁月的人行道上踏下了不灭的足迹。
一次父子共赴的邮路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收获丰盛而且干净简单,也许生命就如那父子行业间的遗传和圈状的工作路线般,充满循环。在崎岖路途间互相了解,悄然注目彼此的细节,儿子的独白与父亲记忆里的闪回,父亲的反复叮咛与儿子的漫不经心。如果父子在行程起点选择了继续到底,那影片中的配角就像驿站般戏剧性地逐个登场,铺垫任何能激聚感人后果的前提,及时触发。村委会接待人的诉苦举动,盲人五婆的守门期盼,侗族姑娘的婚礼邀约,车娃求学的初衷目的。当临近结尾时,当儿子见识一路艰辛后,安然被父亲近乎伟大的奉献精神感染时,他无意识地喊出成熟后的第一声爸,父亲多年积怨被寻常情理淡淡释怀了,然后依旧沉默地爱着儿子,轻抚着儿子的宽肩。主题可见人性的深刻。
还记得儿子背爸爸渡溪那场戏么,在群山环抱的冷水间,在淡雅天空的背景下,两人记忆镶嵌进几多父子之亲。父亲的执意唤起儿子行动的体谅和关怀让我心疼,瘦弱老迈的他伏在他肩上享受回报时哭了,看着行同你我身边又似是而非的角色替代,生活联想被逐渐模糊,谁又不被熟悉的关系暗示内心,共同接受洗礼?然后,空灵音乐再度响起。多么诚挚的一瞬啊,这才发现,经历那短暂温馨的知觉陶醉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5
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青山稻田中一个美丽、静谧的小山村从沉睡中醒来。橘黄色的灯光打在古老的桌子上,若隐若现,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开始弥漫。
青年大学失利回家,打算接父亲的班。父亲老了,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长年的跋山涉水早已使他落下了腿疾,他走不动了。可是儿子要继续这份辛苦的差事。
对于儿子的首次出行,父亲千万个不放心,一大早便已多次检查整理好的信封,又对儿子再三叮咛嘱咐,终于,儿子要出发了,父亲便让一直陪着自己的狗--老二,和他一起,但老二怎么也不肯,父亲只好陪他走上一回。母亲在屋里做着早饭,不时地回头看看儿子,眼里流露着担忧与不舍,她不希望儿子和曾经的丈夫一样,常年回不了家……
这就是《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的开头。没有激烈绚丽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可它却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散不去。像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又像一首娓娓道来的诗歌,荡开一圈一圈涟漪。
还记得那个万人空巷的场景吗?父子俩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父亲说村里人可以两天看不到村长,却不能两天见不到他。儿子听完后满是骄傲,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迎接他们,却不想希望落空。可当村里人听说这是老邮递员最后一次送信了,大家都堵在门口,和他告别。父亲在不舍声中,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心中的悲伤不言而喻,毕竟他用一辈子的心血凝成了联通村里人的桥梁。他只是无法忍受那分别的痛苦。
还记得父亲给盲婆婆念假信吗?老婆婆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长大,可孙子却再也不想回这个贫困落后的家。他给婆婆寄来毫无感情的钱,吝啬得连只言片语都不肯给予。父亲便拿着纸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念信,并吩咐儿子以后也要如此。这时,儿子忽然懂得了什么。
还记得父子俩开始慢慢懂得对方的时候吗?父亲长年在外,儿子对他并没有多少感情,甚至还讨厌他,连“爸”都很少叫,就算叫了,也只是个形式。可父子之情终究还是父子之情,儿子不忍看有腿疾的父亲再过冷的彻骨的河水,便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背上流泪,想起儿子小时候,自己也是这么背他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眼间儿子就这么大了……在这一刻,儿子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父亲也似乎觉得愧疚,缺席了儿子的成长……
父子俩的隔阂终于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减小。父亲思念着妻子,儿子思念着母亲。父亲当邮差一辈子,给人送过无数封信,自己却只收到过一封“儿子出生了”,每每看到这,我总会觉得一丝伤感,不知是为何。
还有后来的一个画面。父子俩站在山顶,狗依偎在他们身边。儿子把父亲给他画的地图折成纸飞机,放飞。那渐行渐远的飞机究竟是在暗示着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还是暗示着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也终将会被取代?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
“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可母亲却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坦。”
……
《那山那人那狗》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使我真正读懂了爱,读懂了延续,生命的延续,工作的延续。
青翠的山,纯朴的人,忠诚的狗,无尽头的路……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6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让人怦然心动。
世界早就变了,光怪陆离,变化莫测。人们等不了简单而从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快节奏常让人疲惫不堪,与其说无暇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安静的阅读,不如说是被海量的信息让人浮躁不安。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感谢这个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给了我一个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心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它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着久远的善意、质、诚恳、温和、奉献、平凡。人类真正美好的感受,都会成为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这部电影平淡,却感人至深,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这本就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的爱情。它只适合深夜,一个人携一颗安静从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7
我喜欢故事简单、人性温暖、世界美好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如果电影观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的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发现这电影如此温馨诗意,深深打动了我。我没有被廉价地煽情得流出眼泪。以前看过一些电影,被煽情得几乎落泪,看完之后,却忘记为什么要哭。但是看这部电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静的心情,却如此恋恋不舍,不想从电影的意境里走出来。
一直想,如何写电影观后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阅读文章感觉不太累,好像听我谈心。在他们听完之后,被一个渐渐加强的欲望控制——去看看这部电影,因为游鱼说过的。
回忆一次远足,在深山看到几户人家,有点破败的房子掩藏在树林之间。走近,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好奇地看着我们。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明阳光从这个墙头移到那扇木窗,然后他们感到肚子已饿,该点燃干柴,热热冷饭。
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山,虽然子女已经移居山下。老人一辈子住在山里,觉得离不开大山。山里人为什么爱住在山里?大概没什么理由,犹如双脚穿在旧鞋子里,就是感到舒服。
许多深山貌似杳无人烟。可是沿着山间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见炊烟,听见鸡鸣。那些小路好像一条长长的青藤,而村庄就是开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庄里人们如何联系外界呢?
电话是没有的。中国电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数十千米的电话线,就为安装一两门一年到头没打几次的电话。就靠人传话吧。某人打工回来了,会捎回几句话。要不,就写信!现在很少人写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摄于十年以前的电影,那时的山里人,就是依靠写信联系山外的亲人。于是就有一个邮递员穿行在山间,传递着信息,传递着亲情,传递着文明。有一天,邮递员年老了,那跋涉过山坡、树林、小路、草地、清涧的双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于是老邮递员决定让儿子接着送信。
为什么一个邮递员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或许走在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让双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为他的心安静、简单、真挚,所以才把寂寞的职业做成快乐的事业。但是现代人的双足不愿意走路了,却常觉得脚那么累,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比脚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为电影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正因为心情如此安静,所以一颗失落过的心回来了。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8
20年的春节即将过去了,明天就是过大年元宵节了,现在感觉对过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没有了儿时的欢乐和热闹,也没有到处走亲戚,一个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了,哎!
昨天在电视上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老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影片中由刘烨扮演的男主角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爱心有责任的邮递员,负责把邮件送到更偏僻荒无人烟的山里人家,他一当就当了二三十年,邮递这条路曲折坎坷,要过河,要爬山,要翻山越岭,但是他都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二十几年,现在年老体衰,因长期过河又引发了脚痛,所以他把这个艰巨困难而光荣的工作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充满理想有抱负,但是为了能实现父亲的愿望,他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当邮递员,但是他还是答应了父亲,在一次和父亲一起送邮件的路途中,让他真切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他这么辛苦地送邮件,就是为了这些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父老乡亲啊,这些乡亲也特别地喜欢他,对他十分友好,以前刘烨还埋怨自己父亲经常不在家,而与他爹有些生疏,但是通过这次同行,让他真正理解了父亲,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这时他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父爱,并背着年迈的父亲过河,让他父亲十分欣慰感动不已。他父亲养了一条叫老二的狗,十分忠诚听话,可以说与他父亲相依为命,并十分地理解父亲的想法,并帮着捡丢掉的信,帮着带路,这条狗真的很乖啊,后来刘烨独自一人去送邮件时,这条狗就跟着他一起翻山越岭,把邮件送到这些山里的人们。
从这部电影中,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坚守,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的孝顺认真理解,让我感受到了老二的忠诚老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虽然生活十分艰辛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却乐观积极地心态……真不愧是一部好电影啊!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9
2005-4-25茶峒是个美丽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秀秀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秀秀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不知不觉秀秀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我觉得那是个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看到秀秀第二次遇见了二老的时候,我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甜蜜的恋爱,可是当向秀秀提亲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秀秀的快乐将一去不复返了。的确,自那以后,秀秀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发生着改变,致使最后永远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为人过渡的那条船。合上书,我的心里很难过,为秀秀的遭遇,也为她的祖父,因为他们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乐的人。秀秀常要爷爷唱歌给她听,而爷爷又粗又哑的嗓子唱起山歌来却又显得那么质朴、那么憨厚,总逗得在一边和黄狗玩耍的秀秀开心地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鸟鸣,有歌声,有欢笑,……而现在全被打破了。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秀秀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以悲剧收场,但我却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尤其是秀秀的爷爷。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管理这艘渡船,却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客人想答谢他放了些钱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几里也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所以人们拿这位倔强的老头也没办法,只好在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他加些肉,加些酒来酬谢了。平时他还会托人买些上等烟草,过渡的时候谁需要就慷慨奉献;到了天热些他还会和秀秀准备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给每位客人喝。爷爷是个老实人,为秀秀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可以说在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爷爷走得是不安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秀秀的终生大事操办好。还有秀秀的不食人间烟火,顺顺的慷慨大方,傩送二老的朴实真挚,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断,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那里纯朴的民风是我们这个霓虹闪烁的大都市里所没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缕清风,吹走了我脸上的尘土,带来一丝温馨。多么希望在边城能看到秀秀像以前一样地快乐地生活着,而那条祖父渡了大半辈子的船会依然来往于溪间,那条黄狗也应该守在门前等待一桌喷香的晚饭……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却相对弱化。我们呼唤文学作品中的纯净而美好的风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话变为现实”。(陈和霞)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0
评《那人那山那狗》
由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以乡村为背景,勾勒出一位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为之细细的涂抹上,如老榕树一般浓郁的绿,穿插罅隙间明亮而不张扬的光。
父亲着一身朴素衣裳,走了几十年邮路的腿不再灵活自如,持续的疼痛阻碍着他前进的步子。可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滞留原地,绿野青山、一沙粒一砾石,都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热忱。
他的状态,是当今许多中老年人的缩影。执着,保守,质朴,踏实,工作一点不打折扣,细致入微。在这片大山里待久了,浮躁、疲累的心也能回归本真,保持自我。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父亲在秘书家捶着酸痛的腿跟儿子解释着几十年来不自邀功的道理,映射出社会基层劳动者的任劳任怨,如同微量元素毫不起眼的奉献,维持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
在河岸边,看着儿子挽着裤脚渡河,父亲欣慰地对“老二”说:“老二啊,我这辈子独来独往,还没享受过哩!”儿子的孝顺缓和了多年来陌生的父子情感,当儿子宽厚的肩膀承载起父亲的希望时,父亲的身躯显得那么瘦小。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手法,掀起父亲回忆深处涌来的浪潮,幼小的儿子坐在他强壮有力的肩头,红色的肚兜儿,象征着怀念、温暖、朝气,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心底传来要桃乐丝的诗句,诗中说“回忆为何让我感到悲伤?让我如此地难以忘去?仿佛在阳光下消散……”
印象深刻的两组画面,一处是夕阳西下,映衬出父亲的脸庞布满沧桑,多少年的风雨劈打在他的身上,熔烙在他心里,儿子一句“我怕他们跟我妈一样,离开了这里,就一辈子想家。”这种对家庭的愧疚重重的压在父亲心头,久久不能语。当今的社会,喧嚣拥挤,而又清冷空荡,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作伴,孤独寂寞的心,散落在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影片里一个家庭的等待,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等待。
另一处是侗族姑娘在阳光下的嫣然一笑,别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风韵。在父亲眼里,这样活泼开朗的姑娘,与他的儿子甚是相配,喜庆的红色中,儿子与侗族姑娘翩然起舞,从眼角流露的喜悦与歌舞声中红色的交融,影片运用心理蒙太奇翻开了父亲的记忆,当年与母亲的相识相知与此刻的幸福重叠。红光中人声、音乐、音响逐渐消失,慢镜头下是篝火旁满脸欣喜的人儿,此时无声胜有声,几组画面交替,美好与怀念都淋漓尽致。
几十年光阴,在光影中倏然而逝。
父亲是旧时代的代表,他的坚韧、真淳,他将横跨千山万水的脚印忠实地献予大地,不惜千辛万苦也要托起他耿直的灵魂。在俯拍镜头下,展现出公交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在他心中微小的分量,甩开诱惑的魔爪,坚守本心,义无反顾地踏上蜿蜒的山路。为了守住一份虚妄的亲情,父亲日晒雨淋地奔波了大半辈子,儿子问他为什么要包庇五婆那不孝的外孙,正反打的镜头展示了两辈人纷繁不一的观点,面对世俗与内心的抉择,却不容疑虑地选择了善良。
“这么多年,咱不就是这么一路复杂下来的。”山高水险,人情世故。
他一生匆忙,血液里流淌着质朴的光华,是时代真实的样子。
人心在岁月中历经百转,终铸成生命的猎猎风骨。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1
最看了一部名叫《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很不错,忍不住把感慨的瞬间留驻!
很美的画面,很朴实的情节 ,很真挚的情感。一直以来就习惯于平淡,从从容容的生活,一直以来就喜欢恬静清幽。
几百里山路是弯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艰辛的。而一位父亲的伟大和一位儿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无声的爱。
父亲老了,岁月无情,时间的刻痕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从未间断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脚失去以往的利索。于是,儿子接班了。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邮包,儿子义无返顾的出门。老二极为灵性,————,一条忠实而又善解人意的狗。不大放心的父亲终于还是决定和儿子一同出门。之前不明白,看到后来懂了。不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需要在儿子身上传承。
巷子深幽,狗在前面走着,儿子跟着,父亲最后。静静的,沧桑古老的路,布满苔痕的墙。岁月悠悠,无声的沉寂在父子之间蔓延。湘西的原野广阔而寂寥,一条小路笔直的通往前方,没有尽头,弯弯的石拱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如诗如画。遍地清脆,绿油油的一片,灰蒙的天空。此时父子间是有隔阂的。
形同陌路,总以为这个词太重,但父亲与儿子间的代沟似乎很深,也许就是如此了。“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智慧,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劳累。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但杯水之间现真情。有那支壶的传递,一切也尽在不言中了吧!穿过茂盛的竹林又是一条崎岖的小路。接着便是山的磅礴,人的渺小。那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青青的碧草互相映衬着,一眼苍茫。
踩着小路,父子俩来到五婆的家,一封空白的信,一张纸钞,一颗心,我想儿子此刻的感触大概永不磨灭吧。也许他还不能理解父亲,但从内心里佩服,是敬仰的。也许他感到另眼相看的父亲是伟大,也许父亲人格已经是一座巍峨的山。几个细节,父亲一一介绍,儿子也记下了。点滴间的温暖,点滴间的关爱,那是心灵的共鸣吧!是善良的父子间所共有的情谊!又是一片田野的辽阔后,他们见到了一位侗族姑娘。姑娘的大方,热情,豪爽,美丽,初次见面的儿子有些拘束。灿烂的笑容,活泼可爱面貌,加上些许的仰慕,儿子无所适从了。夕阳的余光洒满沟沟坎坎的原野。傍晚红透半边天的彩霞更是放出耀眼的光芒。酒宴上的父亲醉眼迷蒙。也许他想起儿子的母亲,自己年轻时的妻子。想起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是的,山村的姑娘跟着她走出了永远山区是幸福的,而且爱情的甜蜜,似乎也未曾听见过丝毫的报怨。但那长久的寂寞,那孤单的身影,那望向远方的眼神。儿子眼中父亲之于他家似乎仅仅是一个过客,更何况妻子呢?父亲心痛了,他对不住妻子啊。儿子在与侗族姑娘相处时光短暂而美好,有些迷醉了。
那一条溪水是应该算是父子两代人的升华吧,而那二十年来的代沟此刻也不复存在了。“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但此刻在父亲眼里,儿子岂只是长成。深深的亲情,父亲眼角湿润了。不知道多少年没听过儿子叫声爸了,听着儿子那无意间的似乎如仙乐般的声音,父亲呆了。
又是一段静默的旅程,碧绿,苍白,淡黄,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在不断变更,风景却依旧绝美。登高的那一支纸飞机,是心的放飞吗?而那乱石间的一步步脚印,是无比坚定的信念么?“人的心其实比腿还累”,儿子开始理解父亲了。在长廊中歇息的时候,父亲追随风吹走的信件时身手依旧矫健。儿子感动了,这是父爱。宁静的小屋,一起洗脚,一起睡觉,父子两代此刻是心灵的交流。那一夜,寂寥无声。也许此刻儿子真正的理解父亲了。
第二次出门的时候,儿子坚毅的眼神,似乎正意味着一个灵魂的伟大成长。而父亲无怨无悔工作多年,这艰辛事业,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儿子是优秀的,交给自己儿子是他的自豪。而儿子也终于真真正正的理解父亲,能够理解父亲工作的伟大,能够理解父亲的辛酸。
只是驿动的心,这第一次的邮递,这第一次与父亲如此亲近,会否永久的埋藏在心灵深处呢?还有那欢送父亲的乡亲们,那孤苦伶仃的五婆,那善良朴实的车娃,那温柔可爱的侗族姑娘.儿子延续了父亲的使命,只不知道在爱情上会否走同样的道路?“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相同的故事发生两遍也许是悲剧,而同样的爱情如果出现两次,能接受得了么?儿子懂得做人的无奈,懂得了浪漫的爱情并不懂于生活。儿子不仅理解父亲,更理解母亲。
亲情、爱情、乡情在唯美的画面里演绎。理解更是在简单的故事里显得更为透彻。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2
昨天,领着学生观看了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情节简单,但片中那山那人那狗,那淳朴的乡情,那浓厚的父子亲情,那一路美丽的景色深深的打动了我。
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洒下一路无声的爱。那被风刮起的书信,儿子紧紧抱住邮包,父亲和老二扑向那书信的情景,父子的责任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看望孤苦伶仃的五婆,念着无字的书信,善意的谎言寄托着五婆对孙子无限的牵挂,也表现一对父子拳拳的爱心,虽然天各一方,但关爱相连。纯朴善良的车娃,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爱,对面山上传来的声声呐喊也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邮路,一条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
一条邮路,爬不完的山,蜿蜒曲折,下不完的坡,忽上忽下,高低错落;青翠的树叶,高挺的松树,弯曲狭窄的山路,镶嵌在山路上泛着亮光的台阶;那石桥,那清澈透亮的小溪,那水边不断翻转、高大而又古朴的水车;那湘西的小屋,那红红的灯笼,那飘飞的纸飞机;那晨晖下的恬静乡村,那夕阳下的碧绿的稻田;还有那美丽的侗族姑娘,那善良的车娃,那欢快懂事的老二,那一前一后的父子
一条曲折的邮路,一路美丽的乡村美景。
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邮路,一首淳朴乡情的生命赞歌。我爱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3
电影的名字叫《那山 那人 那狗》,从开场我就一直被影片中的湘西风景所吸引,不自已地说了好多句好绿,好美。青山绿水,农舍人家,小桥流水,驿路山乡,穿过寂静的小巷,踏着湿漉漉的青石地板,阶阶步步盘山而上,沉重的邮包压不慢的脚步,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脚印,记录初行的踪迹。脚印后面,是忠心懂事的老二狗,和抬着头看着前面那高大身影会心微笑着的父亲。
父亲在大山深处送了几十年的信,老了,该他来接-班了。这是他的第一次,父亲不放心,要带他走一次。
从小没有多少时间相聚在一起,他们父子之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父亲有些嫉妒似的抱怨他妈,妈,叫的亲。路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话。他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跟着。年轻的脚步在初行的兴奋中显得快了几许,父亲是老了,跟不上儿子的大脚步了。
年轻的脚步突然停下了。因为他意识到,父亲不见了。焦急地等了片刻,他慌了,扔下邮包,向来路赶了回去。来路上,只有狗还在,他问狗,我爸呢?狗没听懂,只晃了晃身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慢悠悠地从山路上走下来了。他的心终于放稳妥了。他担忧的是父亲的安全,父亲却担忧邮包的安全,对他发了脾气。他说,他很少见父亲这么急过。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河,河水不深,刚没小腿。但水很急,河很宽。河上没有桥,他们需要下水涉足。父亲教他把邮包顶在头上,挽起裤腿,脱下鞋子。他先淌水过了河,将邮包放好,回头去背父亲过河。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还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他,结果小学没毕业,个子就比父亲高了。他背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淌着河水。背上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儿子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儿子的背上,结果眼泪就不自主地涌出来了。
上一秒,我还在跟予苏聊说影片拍摄河水的角度,使得河水壮丽美观不已。下一秒,我流泪了。我问予苏,奇怪,怎么我也流泪了。予苏看着我,笑了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美丽如画般的镜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夕阳里,大山深处,密林参天,田埂上映出片片金光,一狗两人依序而行。一个本来黑暗的画面,有了几束阳光的关怀,天空中飞翔的一群蜻蜓也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忽隐忽现。面对这样一幅动态的油画,我竟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的画面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一摸,却是清泉浸湿了双眸。
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没有流过真诚的心甘情愿的泪了。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也没有多么复杂的故事,只有简单的山路,简单的父子情,也能让你流下简单的泪水。
在青春年华的日子上,我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再流过泪,今天却被我碰上了。它不是那些大导演穷尽一生想要拍的炫丽大-片,只是一段朴实无华的大山深语,和对爱的深沉写意。我必会将它轻轻地在心中珍藏起来。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4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5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900字7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1
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青山稻田中一个美丽、静谧的小山村从沉睡中醒来。橘黄色的灯光打在古老的桌子上,若隐若现,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开始弥漫。
青年大学失利回家,打算接父亲的班。父亲老了,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长年的跋山涉水早已使他落下了腿疾,他走不动了。可是儿子要继续这份辛苦的差事。
对于儿子的首次出行,父亲千万个不放心,一大早便已多次检查整理好的信封,又对儿子再三叮咛嘱咐,终于,儿子要出发了,父亲便让一直陪着自己的狗--老二,和他一起,但老二怎么也不肯,父亲只好陪他走上一回。母亲在屋里做着早饭,不时地回头看看儿子,眼里流露着担忧与不舍,她不希望儿子和曾经的丈夫一样,常年回不了家……
这就是《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的开头。没有激烈绚丽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可它却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散不去。像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又像一首娓娓道来的诗歌,荡开一圈一圈涟漪。
还记得那个万人空巷的场景吗?父子俩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父亲说村里人可以两天看不到村长,却不能两天见不到他。儿子听完后满是骄傲,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迎接他们,却不想希望落空。可当村里人听说这是老邮递员最后一次送信了,大家都堵在门口,和他告别。父亲在不舍声中,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心中的悲伤不言而喻,毕竟他用一辈子的心血凝成了联通村里人的桥梁。他只是无法忍受那分别的痛苦。
还记得父亲给盲婆婆念假信吗?老婆婆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长大,可孙子却再也不想回这个贫困落后的家。他给婆婆寄来毫无感情的钱,吝啬得连只言片语都不肯给予。父亲便拿着纸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念信,并吩咐儿子以后也要如此。这时,儿子忽然懂得了什么。
还记得父子俩开始慢慢懂得对方的时候吗?父亲长年在外,儿子对他并没有多少感情,甚至还讨厌他,连“爸”都很少叫,就算叫了,也只是个形式。可父子之情终究还是父子之情,儿子不忍看有腿疾的父亲再过冷的彻骨的河水,便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背上流泪,想起儿子小时候,自己也是这么背他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眼间儿子就这么大了……在这一刻,儿子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父亲也似乎觉得愧疚,缺席了儿子的成长……
父子俩的隔阂终于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减小。父亲思念着妻子,儿子思念着母亲。父亲当邮差一辈子,给人送过无数封信,自己却只收到过一封“儿子出生了”,每每看到这,我总会觉得一丝伤感,不知是为何。
还有后来的一个画面。父子俩站在山顶,狗依偎在他们身边。儿子把父亲给他画的地图折成纸飞机,放飞。那渐行渐远的飞机究竟是在暗示着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还是暗示着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也终将会被取代?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
“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可母亲却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坦。”
……
《那山那人那狗》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使我真正读懂了爱,读懂了延续,生命的延续,工作的延续。
青翠的山,纯朴的人,忠诚的狗,无尽头的路……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2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3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细小的空隙,窥探那里动人的情感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样的山里生活,不会和那样的人在一起,可是从镜头里,那山美丽的让我们惊心,不,不是美丽,是淳朴的、真实的震撼我们这些被水泥包裹的灵魂,葱绿逼人的绿,漫山遍野的绿,绿的透过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么干净,水珠晶莹透亮,水车在缓缓的转动,牛悠闲的吃草,天那么纯净的蓝着,古旧的木屋、古旧的木桥、木桥上不知谁放的水罐……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实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这比一切的语言更打动人。我们在它的面前会自惭形秽,我们是瓶子里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阳光下尽情开放的野花,芬芳的、美丽的。
在这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影片里,从头至尾故事在静静的流淌,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波澜壮阔,不激流飞溅,只是静静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么晶莹的,动人的飞扬,飞扬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对自己这小小的乡邮员工作的责任和爱,年轻的儿子的懂事,父子之间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想起许多生活中的父子许多年里的互不理解,在岁月老去的某一个瞬间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儿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时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儿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对妈妈的爱,对哭儿子想孙子的瞎眼五婆的关爱,对瘫痪在床的老人汇款单的特别交代……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的温情是我们这个一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但让人感觉它远远没有结束,它只是那个生活的河流里一个横断面,正好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它仍然在继续。儿子和父亲在工作的观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儿子会在方便的时候搭载一段公交车,儿子会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山路修通了,儿子会骑上摩托车工作,儿子会写信谴责五婆的孙子,五婆的孙子会回来看五婆,五婆临终终于拉着孙子的手离去了,儿子因为工作出色会升职……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里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它随主人翻山越岭,为山里人送信,它被那么多乡亲们所喜爱。它那么聪明,会为主人带路,会在过河时走在前面会为主人挡住湍急的流水,会为主人叼来干柴烤火,会为主人追赶被风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后主人公的日子还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样的生活不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诉我们,深入生活最细小的褶皱里,窥探人性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秘密,幸福将至。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4
昨晚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讲述大山里,儿子接下了父亲送了一辈子的邮路。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这一趟送信,儿子理解的父亲的辛劳,父亲懂得了对家人的亏欠。这部电影若是仅用这寥寥几句话概述,不能写出它的妙处之万一。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所有的欲言又止的感情皆融在那满山深深浅浅的绿里。导演似乎偏好拍背影,他总是让人物坐在门外、走在山里、走向黄昏,镜头慢慢拉远,让人物渐渐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山的一部分。然后再远远地飘来几句话画外音,你若是没有专心听,你都抓不住这几句话。这条邮路,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对父亲来说是最后一次。山色青葱湿漉漉的石路、媵汝骏的笑总在脸颊边一现即逝,刘烨眼神倔强又深情,两个人总在默默地走着,一切尽在不言中。
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所有的扣人心弦的感情皆是掩卷后才能细品其间的感动,有伤感处却不能落下泪来,只是心默默地很难过,让人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影片所有人物语言简洁,但眼神和动作却充满了张力。《那山那人那狗》就像一篇唯美、含蓄、温馨、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之情。这条路越往前走,儿子就离父亲的的心越近。这已经不再是一条简单的山路,更像是父亲往返了一生的心路。所有的感情都是沉默而不善于表达的,却又柔肠百转。
影片的人物非常出色。倚门等的奶奶抖抖索索的手和空洞却满是渴望的眼神;“这是我的工作呀”的转娃。最经典的就是父亲和儿子,全是眼神戏。电影在诠释父亲的方式方法上没什么新奇的角度,一路的伴随、甚至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提示。不疾不徐缓缓而行这种朴素的写实方式,才更深入灵魂。刘烨在影片中塑造的形象,个人认为应该是他的最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他在任何一部戏都无出其右,再也没有这部戏中的清澈干净就像山里的泉。刘烨在这部影片中的眼神不是温润如玉,也不是潇洒风流,是有点羞涩、有点喜悦,有点坚定让人信服,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端正大方,让人怦然心动。
世界早就变了,光怪陆离,变化莫测。人们等不了简单而从容的生活,都急着去往任何一处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快节奏常让人疲惫不堪,与其说无暇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安静的阅读,不如说是被海量的信息让人浮躁不安。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感谢这个夜晚的文字和影象,给了我一个的美好心境。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心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它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着久远的善意、质、诚恳、温和、奉献、平凡。人类真正美好的感受,都会成为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成为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这部电影平淡,却感人至深,每一句台词都是经典,每一个画面都是艺术。这本就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的爱情。它只适合深夜,一个人携一颗安静从容的心,一起走一段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5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6
那山,是绿的让人感动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感动的。
那狗,是忠实的让人感动的。
整部影片流动的都是我的感动
蜿蜒杂乱的石道,陡峭崎岖的坡路,冰冷侵髓的河流,期待欣慰的乡亲,一个邮包,一只家犬,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勾勒出了他简简单单的人生与使命。一个平平凡凡、尽职尽责的乡邮员,在大山的两头来回奔波,谱写着大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儿子的故事一双普普通通的布鞋,踩出了一条催人泪下的路,一条让千万人望而却步的路,一条无权无势无争无斗孤独无助的路!
那么多年的执着,只为越来越多记挂他的乡亲们。就因为这么简单的想头,让他的坚持在岁月的人行道上踏下了不灭的足迹。
一次父子共赴的邮路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收获丰盛而且干净简单,也许生命就如那父子行业间的遗传和圈状的工作路线般,充满循环。在崎岖路途间互相了解,悄然注目彼此的细节,儿子的独白与父亲记忆里的闪回,父亲的反复叮咛与儿子的漫不经心。如果父子在行程起点选择了继续到底,那影片中的配角就像驿站般戏剧性地逐个登场,铺垫任何能激聚感人后果的前提,及时触发。村委会接待人的诉苦举动,盲人五婆的守门期盼,侗族姑娘的婚礼邀约,车娃求学的初衷目的。当临近结尾时,当儿子见识一路艰辛后,安然被父亲近乎伟大的奉献精神感染时,他无意识地喊出成熟后的第一声爸,父亲多年积怨被寻常情理淡淡释怀了,然后依旧沉默地爱着儿子,轻抚着儿子的宽肩。主题可见人性的深刻。
还记得儿子背爸爸渡溪那场戏么,在群山环抱的冷水间,在淡雅天空的背景下,两人记忆镶嵌进几多父子之亲。父亲的执意唤起儿子行动的体谅和关怀让我心疼,瘦弱老迈的他伏在他肩上享受回报时哭了,看着行同你我身边又似是而非的角色替代,生活联想被逐渐模糊,谁又不被熟悉的关系暗示内心,共同接受洗礼?然后,空灵音乐再度响起。多么诚挚的一瞬啊,这才发现,经历那短暂温馨的知觉陶醉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篇7
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
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无不充满了相互爱戴,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影片中压根就没有浮华的镜头,但它却又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纯朴乡野风情才是打动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的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些东西之上。
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
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参考]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900字集锦8篇
每次欣赏完一部作品之后,脑海中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优秀的电视节目能够让我们有良好的观影体验,这个时候便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刚更加了解作品的主题,更深入的探讨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2
20年的春节即将过去了,明天就是过大年元宵节了,现在感觉对过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没有了儿时的欢乐和热闹,也没有到处走亲戚,一个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了,哎!
昨天在电视上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老电影,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影片中由刘烨扮演的男主角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的父亲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爱心有责任的邮递员,负责把邮件送到更偏僻荒无人烟的山里人家,他一当就当了二三十年,邮递这条路曲折坎坷,要过河,要爬山,要翻山越岭,但是他都这样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二十几年,现在年老体衰,因长期过河又引发了脚痛,所以他把这个艰巨困难而光荣的工作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充满理想有抱负,但是为了能实现父亲的愿望,他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当邮递员,但是他还是答应了父亲,在一次和父亲一起送邮件的路途中,让他真切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他这么辛苦地送邮件,就是为了这些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父老乡亲啊,这些乡亲也特别地喜欢他,对他十分友好,以前刘烨还埋怨自己父亲经常不在家,而与他爹有些生疏,但是通过这次同行,让他真正理解了父亲,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辛苦,这时他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父爱,并背着年迈的父亲过河,让他父亲十分欣慰感动不已。他父亲养了一条叫老二的狗,十分忠诚听话,可以说与他父亲相依为命,并十分地理解父亲的想法,并帮着捡丢掉的信,帮着带路,这条狗真的很乖啊,后来刘烨独自一人去送邮件时,这条狗就跟着他一起翻山越岭,把邮件送到这些山里的人们。
从这部电影中,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坚守,让我感受到了刘烨的孝顺认真理解,让我感受到了老二的忠诚老实,也让我感受到了山里人虽然生活十分艰辛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却乐观积极地心态……真不愧是一部好电影啊!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3
电影的名字叫《那山 那人 那狗》,从开场我就一直被影片中的湘西风景所吸引,不自已地说了好多句好绿,好美。青山绿水,农舍人家,小桥流水,驿路山乡,穿过寂静的小巷,踏着湿漉漉的青石地板,阶阶步步盘山而上,沉重的邮包压不慢的脚步,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大大的脚印,记录初行的踪迹。脚印后面,是忠心懂事的老二狗,和抬着头看着前面那高大身影会心微笑着的父亲。
父亲在大山深处送了几十年的信,老了,该他来接-班了。这是他的第一次,父亲不放心,要带他走一次。
从小没有多少时间相聚在一起,他们父子之间有着莫名的距离感。父亲有些嫉妒似的抱怨他妈,妈,叫的亲。路上,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话。他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跟着。年轻的脚步在初行的兴奋中显得快了几许,父亲是老了,跟不上儿子的大脚步了。
年轻的脚步突然停下了。因为他意识到,父亲不见了。焦急地等了片刻,他慌了,扔下邮包,向来路赶了回去。来路上,只有狗还在,他问狗,我爸呢?狗没听懂,只晃了晃身子。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慢悠悠地从山路上走下来了。他的心终于放稳妥了。他担忧的是父亲的安全,父亲却担忧邮包的安全,对他发了脾气。他说,他很少见父亲这么急过。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一条河,河水不深,刚没小腿。但水很急,河很宽。河上没有桥,他们需要下水涉足。父亲教他把邮包顶在头上,挽起裤腿,脱下鞋子。他先淌水过了河,将邮包放好,回头去背父亲过河。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成了;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还担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他,结果小学没毕业,个子就比父亲高了。他背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淌着河水。背上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儿子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儿子的背上,结果眼泪就不自主地涌出来了。
上一秒,我还在跟予苏聊说影片拍摄河水的角度,使得河水壮丽美观不已。下一秒,我流泪了。我问予苏,奇怪,怎么我也流泪了。予苏看着我,笑了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美丽如画般的镜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夕阳里,大山深处,密林参天,田埂上映出片片金光,一狗两人依序而行。一个本来黑暗的画面,有了几束阳光的关怀,天空中飞翔的一群蜻蜓也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忽隐忽现。面对这样一幅动态的油画,我竟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的画面变得渐渐模糊起来,一摸,却是清泉浸湿了双眸。
很久没有流过泪了,更没有流过真诚的心甘情愿的泪了。一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也没有多么复杂的故事,只有简单的山路,简单的父子情,也能让你流下简单的泪水。
在青春年华的日子上,我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再流过泪,今天却被我碰上了。它不是那些大导演穷尽一生想要拍的炫丽大-片,只是一段朴实无华的大山深语,和对爱的深沉写意。我必会将它轻轻地在心中珍藏起来。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4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5
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青山稻田中一个美丽、静谧的小山村从沉睡中醒来。橘黄色的灯光打在古老的桌子上,若隐若现,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开始弥漫。
青年大学失利回家,打算接父亲的班。父亲老了,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长年的跋山涉水早已使他落下了腿疾,他走不动了。可是儿子要继续这份辛苦的差事。
对于儿子的首次出行,父亲千万个不放心,一大早便已多次检查整理好的信封,又对儿子再三叮咛嘱咐,终于,儿子要出发了,父亲便让一直陪着自己的狗--老二,和他一起,但老二怎么也不肯,父亲只好陪他走上一回。母亲在屋里做着早饭,不时地回头看看儿子,眼里流露着担忧与不舍,她不希望儿子和曾经的丈夫一样,常年回不了家……
这就是《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的开头。没有激烈绚丽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可它却一直缭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散不去。像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又像一首娓娓道来的诗歌,荡开一圈一圈涟漪。
还记得那个万人空巷的场景吗?父子俩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父亲说村里人可以两天看不到村长,却不能两天见不到他。儿子听完后满是骄傲,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迎接他们,却不想希望落空。可当村里人听说这是老邮递员最后一次送信了,大家都堵在门口,和他告别。父亲在不舍声中,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心中的悲伤不言而喻,毕竟他用一辈子的心血凝成了联通村里人的桥梁。他只是无法忍受那分别的痛苦。
还记得父亲给盲婆婆念假信吗?老婆婆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长大,可孙子却再也不想回这个贫困落后的家。他给婆婆寄来毫无感情的钱,吝啬得连只言片语都不肯给予。父亲便拿着纸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话念信,并吩咐儿子以后也要如此。这时,儿子忽然懂得了什么。
还记得父子俩开始慢慢懂得对方的时候吗?父亲长年在外,儿子对他并没有多少感情,甚至还讨厌他,连“爸”都很少叫,就算叫了,也只是个形式。可父子之情终究还是父子之情,儿子不忍看有腿疾的父亲再过冷的彻骨的河水,便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背上流泪,想起儿子小时候,自己也是这么背他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眼间儿子就这么大了……在这一刻,儿子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不容易,父亲也似乎觉得愧疚,缺席了儿子的成长……
父子俩的隔阂终于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减小。父亲思念着妻子,儿子思念着母亲。父亲当邮差一辈子,给人送过无数封信,自己却只收到过一封“儿子出生了”,每每看到这,我总会觉得一丝伤感,不知是为何。
还有后来的一个画面。父子俩站在山顶,狗依偎在他们身边。儿子把父亲给他画的地图折成纸飞机,放飞。那渐行渐远的飞机究竟是在暗示着父子俩的隔阂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还是暗示着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信也终将会被取代?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
“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
“可母亲却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坦。”
……
《那山那人那狗》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使我真正读懂了爱,读懂了延续,生命的延续,工作的延续。
青翠的山,纯朴的人,忠诚的狗,无尽头的路……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6
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
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无不充满了相互爱戴,相互包容,相互谅解。影片中压根就没有浮华的镜头,但它却又是如此的感人肺腑,发人深思。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纯朴乡野风情才是打动我的真正原因吧。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的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些东西之上。
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
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7
我喜欢故事简单、人性温暖、世界美好的电影。生活已经够累了,不想复杂。如果电影观后,能给生活抹上暖色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好电影应该给人安静的快乐的感觉,或许微微忧伤,却也是甜蜜的伤感。
今天我看那山那人那狗,发现这电影如此温馨诗意,深深打动了我。我没有被廉价地煽情得流出眼泪。以前看过一些电影,被煽情得几乎落泪,看完之后,却忘记为什么要哭。但是看这部电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静的心情,却如此恋恋不舍,不想从电影的意境里走出来。
一直想,如何写电影观后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阅读文章感觉不太累,好像听我谈心。在他们听完之后,被一个渐渐加强的欲望控制——去看看这部电影,因为游鱼说过的。
回忆一次远足,在深山看到几户人家,有点破败的房子掩藏在树林之间。走近,看到几个老人在晒太阳,好奇地看着我们。时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明阳光从这个墙头移到那扇木窗,然后他们感到肚子已饿,该点燃干柴,热热冷饭。
他们不愿意离开大山,虽然子女已经移居山下。老人一辈子住在山里,觉得离不开大山。山里人为什么爱住在山里?大概没什么理由,犹如双脚穿在旧鞋子里,就是感到舒服。
许多深山貌似杳无人烟。可是沿着山间小道——那是砍柴人踩出的小道——走着走着,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见炊烟,听见鸡鸣。那些小路好像一条长长的青藤,而村庄就是开在青藤上的花朵。
村庄里人们如何联系外界呢?
电话是没有的。中国电信不可能在荒山之上拉出数十千米的电话线,就为安装一两门一年到头没打几次的电话。就靠人传话吧。某人打工回来了,会捎回几句话。要不,就写信!现在很少人写信了。
但是《那山那人那狗》是拍摄于十年以前的电影,那时的山里人,就是依靠写信联系山外的亲人。于是就有一个邮递员穿行在山间,传递着信息,传递着亲情,传递着文明。有一天,邮递员年老了,那跋涉过山坡、树林、小路、草地、清涧的双足,也老了,常常感到疼。于是老邮递员决定让儿子接着送信。
为什么一个邮递员在孤寂的山路上,一走就是一辈子,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或许走在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让双足挺累的,可是他的心不累。因为他的心安静、简单、真挚,所以才把寂寞的职业做成快乐的事业。但是现代人的双足不愿意走路了,却常觉得脚那么累,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比脚更累的是人的心。
因为电影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正因为心情如此安静,所以一颗失落过的心回来了。
那山那狗那人观后感 篇8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深入生活最细小的空隙,窥探那里动人的情感的秘密。
《那山、那人、那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户。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可能到那样的山里生活,不会和那样的人在一起,可是从镜头里,那山美丽的让我们惊心,不,不是美丽,是淳朴的、真实的震撼我们这些被水泥包裹的灵魂,葱绿逼人的绿,漫山遍野的绿,绿的透过屏幕好像能呼吸道那沁人心脾的野草的芳香。溪水那么干净,水珠晶莹透亮,水车在缓缓的转动,牛悠闲的吃草,天那么纯净的蓝着,古旧的木屋、古旧的木桥、木桥上不知谁放的水罐……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真实的魅力,大自然的魅力。这比一切的语言更打动人。我们在它的面前会自惭形秽,我们是瓶子里的塑料花,而它是在阳光下尽情开放的野花,芬芳的、美丽的。
在这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影片里,从头至尾故事在静静的流淌,如一条潺潺的小溪,不波澜壮阔,不激流飞溅,只是静静地流淌,但那些小小的浪花,是那么晶莹的,动人的飞扬,飞扬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真、善、美。爸爸对自己这小小的乡邮员工作的责任和爱,年轻的儿子的懂事,父子之间真正像男人一样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想起许多生活中的父子许多年里的互不理解,在岁月老去的某一个瞬间感人地和解。也有的爸爸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儿子在自己走向老年时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大部分的爸爸和儿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道高高的情感的山需要翻越。
爸爸对妈妈的爱,对哭儿子想孙子的瞎眼五婆的关爱,对瘫痪在床的老人汇款单的特别交代……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样的温情是我们这个一切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所缺失的。
影片只有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但让人感觉它远远没有结束,它只是那个生活的河流里一个横断面,正好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它仍然在继续。儿子和父亲在工作的观念上仍有小小的分歧,儿子会在方便的时候搭载一段公交车,儿子会在山路上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山路修通了,儿子会骑上摩托车工作,儿子会写信谴责五婆的孙子,五婆的孙子会回来看五婆,五婆临终终于拉着孙子的手离去了,儿子因为工作出色会升职……
那狗,胖乎乎的被呼作老二,它在一家人的心里就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它随主人翻山越岭,为山里人送信,它被那么多乡亲们所喜爱。它那么聪明,会为主人带路,会在过河时走在前面会为主人挡住湍急的流水,会为主人叼来干柴烤火,会为主人追赶被风吹走的信件……
日子如水般流走,影片背后主人公的日子还有生活中我的日子都在一分一秒不停息的流走,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怎样的生活不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美好?《那山、那人、那狗》告诉我们,深入生活最细小的褶皱里,窥探人性中最真实最动人的秘密,幸福将至。
致那终究逝去的芳华 ——观电影《芳华》有感
致那终究逝去的芳华
——观电影《芳华》有感
文/杨若琳
芳华,芬芳的年华,那么美。
故事由七十年代的部队文工团说起。何小萍被文工团的“活雷锋”刘锋接到了文工团,故事才刚刚开始。故事中做自白的是萧穗子,一个舞蹈天赋极高的,爱笑的女孩。反复出现的一句旁白,也是小萍的话语,拉开了她的一生:“她以为摆脱了那个没有温暖,处处低下的家,想着来到这里便能受人尊重,但她错了。”随着刘锋、小萍被下放离开文工团,无尽的战争席卷在他们身上,可当一切结束,当小萍接受荣誉,将要处处受人爱戴之时,她却成了精神病患者。一个从小受尽别人欺负和折磨的人,经过那么多苦难,在前线又见了那么多血淋淋的惨状,再突然接受表彰,是个人都会疯吧。
仅仅六分多钟的战斗场景,却刻画了一场深重的灾害。被子弹打破动脉血管的刘锋,是那么渴望牺牲,因为只有牺牲了,才能成为英雄,只有成为了英雄,那个干净利落、沉静文艺的乐队独唱林丁丁才会歌颂他……
最后,芳华逝去,他们褪去青涩,重聚时的沧桑,催人泪下。
忽然想起了礼堂中,整齐如一的舞蹈演员、沉稳大气的演奏者、在台上帮忙修聚光灯的“活雷锋”,泳池旁、楼梯间、大街上的欢声笑语。光晕柔和地照入礼堂,给这些,盖上一层过去的淡影,朦胧美好。
小萍独舞的一段,是全剧的泪点。
当她以精神病患者身份再次出现在文工团时,成为了舞台下的观众。她目光呆滞,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观众,坐在一堆病人中。那些节目,她们排练了那么多的时间,而她好像是没见过的一样。《沂蒙颂》一舞,优美的音乐,跳跃的舞姿。那是她之前多么印象深刻的一曲!那一刻,潸然泪下,她的眼有了辗转的流波,逐渐沉没入这舞蹈,她的手逐渐打着节拍,脸上终于没有了僵硬了表情,花开、回暖,久违的笑容绽放。多久,没有看到过小萍的笑容了?离开文工团之前,这一舞,跟她有过太多的渊源。渐渐地,她走出大堂,月下,重新投入到这一舞中,那种眼神,是死灰复燃的欣喜,是对舞蹈倾注一切的热爱。舞台上,虽有灯光华服,观众百座,却不如小萍带来的感动充实。那个时候,即使身穿病号服,她依旧最美,惊心动魄。
他们的芳华究竟是什么,便是我们所要追寻的。
拥有一台可以播放邓丽君歌声的收音机,穿上军装拍张梦寐以求的军装照,团里食堂多吃二两铰子,优美地表演自己心爱的节目,便是最幸福的芳华了吧。年轻总是有无限的可能,当他们从人人向往的文艺青年转换到前线的战士和医生时,他们的芳华又增添了几笔浓墨,至少,比起他们曾经的战友,他们体会到芳华的另种滋味。每当我看到血与泪染到他们脸上,悲与痛刻到他们心里,那迷茫而又无助的眼神,痴痴地望着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却已无半分生气。芳华无限,只要他们想,他们的一生都是最美的芳华。波澜的芳华,那么美。
倏地又回到过去,阳光倾洒,沉静却有活力的木地板上,正在练舞的姐妹们个个婀娜多姿,祥和而唯美的笑容是她们的标志,大提琴映着他们的笑容,一幅画景在这个几十年前的小院里展开。文工团解散那天,他们心中怀着伤痛,一曲《驼铃》,他们哭着,喊着,当他们都醉睡倒在礼堂中,这间大屋,好像便盛满了幸福芳华,一代人的幸福芳华。那一夜,所有人的面容,他们都记住了,因为,有的同志,此后便再无交集。芳华即将散去,这里终将成为回忆。他们的青春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这里面的喜,是一辈子去回味的;这里面的痛,是一辈子去惋惜的。
终于,几十年后,他们见面了,可穗子却这样说道:
“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
如今,他们怀念的,可不就是美好的芳华吗?
恍惚间,又闻——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喜欢《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路在脚下,情至深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