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800字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金陵十三钗》的读书笔记。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金陵十三钗》的读书笔记,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起这部小说,是由于张艺谋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我当时第一时间赶去影院欣赏了这部影片,观后使我感触颇深。这部影片就像是南京大屠杀 的一个番外篇,通过一座小小教堂里发生的悲壮事迹,以微入深的反映了发生在南京历史上,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屠杀惨状。使人从导演描绘的细腻画面中,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丽与丑恶,民族的团结与仇恨,不禁让人感慨至深,潸然泪下。

相比电影来而言,小说的内容就要更加复杂许多。背景是1937年的南京。1937年12月12日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严歌苓借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浩劫残暴黑暗的事实,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三个秦淮河女人可憎可悯又令人感动的英勇献身的故事。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美国天主教堂里的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神圣庄严的圣玛丽教堂后院的墙头上冒出了几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她们恳请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神父通过艰难的决定,最终收留了她们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他们共同面对了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进了这里。伤兵被杀,女大学生则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个时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毅然身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电影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留给观众的更多是思考和惋惜。小说的结局却是直到1946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大会。那时书娟已经长大,当时代替书娟的玉墨是13个女人中唯一活下来的人,此刻的她坐在证人席上,指正了日军高级军官的一次有预谋、大规模的强奸。书娟通过声音辨认出了玉墨,但她的脸已不是书娟当年记忆中的容颜,最后玉墨并未与书娟相认,悄悄走掉了。

小说的主要故事便是发生在那个小小的教堂之中。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学生,官兵和妓女,他们共同面对着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这样毫不相干的一群人,在民族危难之前却也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有仇恨,有亲情,有忠诚,有爱情。即便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而故事的主角,这13位秦淮河女人,却做出了最伟大的牺牲。但是毕竟关于抗战时期,悲壮的故事我们从小到大听过的太多太多,可这部小说却倍受张艺谋导演的青睐,也倍受读者的好评。究其原因,我觉得它的出众之处便是大量运用事物和人物情感间的反差与对比,体现在故事场景的设定,主人公的选择,以及作者对各种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极真实的描写之中,深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在历史上已被人批判斥责的太多太多。作者于是免去了那些对战争,对惨象的繁琐冗长的描写,而是将主要场景放在了圣玛丽美国天主教堂这样一个仿佛与战场毫不相干,庄严神圣的地方。并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以十三个秦淮河妓女为主人公,起先通过描写她们的风情万种,花天酒地,鲜明的和南京被攻陷后的混乱形势形成巨大的反差;通过描写她们与女学生之间的矛盾争吵,泼辣蛮横,又反映了这些人物的卑微和平凡。她们不过也是为了躲避战乱,一心期盼着那个假神父能够帮助她们逃离南京。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直到最后为了十三个女学生,这些秦淮河女人甘愿代替她们牺牲赴宴,前后性格的对比,更衬出危难当头中国人人性的伟大。即使再勇敢的人,面对死亡的胆怯也是情理之中。真正伟大的行为,不是面对迫害无视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真正伟大的灵魂,是甘愿为了他人,为了同胞而付出自己的一切;是只要能让年轻的生命活下去,便甘愿以性命交换的勇敢与坚决!

作者借小说反映出生命的卑微与渺小,描写出人物内心的脆弱与无奈。但是又刻画了危难关头人们的睿智与勇敢,坚毅与镇定。强烈的对比,也强烈的抨击着我们的内心。这让我觉得,即使是再黑暗的时刻,依然会有光亮的存在;即使是再丑恶的世界,依然会开出人性的花朵!

张艺谋导演在拍摄结束后的采访中被问到,为何如此喜欢这部小说?

他说: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很像战争中一抹粉红,很有特点。

而正是这一抹粉红,点缀了这一片狼藉的战场,才使得中国人在这样的绝望之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生于当代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强大我们的国家,同时壮大世界渴望和平的力量。

愿人性之光永远照亮在充满希望的中国大地上,愿和平的光芒永远围绕着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严歌苓作品之《金陵十三钗》读书笔记


金陵失守,万千哀魂化古痕;

后人悲恸,血海国仇安能雪。

看完《金陵十三钗》这部小说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回荡不绝的,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所实施的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兽行。

失陷后的南京城,对于放弃抵抗、手无寸铁的俘兵、难民,就如同修罗地狱般无处不存在着杀戮、恐惧与绝望。被遗弃在南京城内的人们,除一小部分为了保全性命而投靠日军外,其余的三十多万同胞,均成为日军无情杀戮的对象;尤其是南京内的妇女,更是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日军士兵的双重施虐,之后又被残杀。此等惨象绝非任何一个爱国人士所容目睹。

然而我想知道的是,南京大屠杀就是一个历史必然吗?早在日军攻陷上海,准备进军南京之前;蒋介石和KMT的大多数高级将领就认为南京不可守,毕竟当时日军在上海首战告捷,士气如虹;而驻守在南京的部队更多的是没经过多少训练的新兵,在这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守战必败。

不过由于南京是为民国首都,而且又是国父孙中山的陵墓所在之处,为了不失民族气节,最后蒋介石在会议中决定,由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带领十万士兵坚守南京。在会议结束之后,国民政府撤出南京,迁往重庆。

这样的决策在当时来说或许是为无奈之举,然而唐生智在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为表示破釜沉舟、死守南京的决心,竟下令将下关到浦口的渡轮撤走;而正是这一决策,最终导致了军民在南京保卫战败局已定之时,无船可渡,使得原本有希望获救的部分军民失去了最终逃离的希望。而唐生智在得到蒋的撤离命令撤离南京后,由于撤离命令下达不到位,导致驻守部队在撤离的过程中遭到友军狙击则是另一重大失误。

总之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意识到南京不可守的情况下,应该果断通知或者协助当地居民撤至别处,只留下一小部分精锐部队作狙击之用,以免将一座肥城留给日军。

南京保卫战仅仅持续了几天的时间,正是唐生智的撤离,象征着三十多万留困南京城内的难民,成为日军任意把玩的玩物。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不应只是日军令人发指的野兽行径,同时也应看到手无寸铁的难民降兵,在失去了本国军队的保护后,要被继续当做人类对待,还是被当做动物作践,则全凭入侵者的喜好。

然而遗憾的是,军国主义下的日本,以着残忍狭隘之心面对这些落入魔爪的人们;于是大批的男性居民被无情地屠杀,女性居民则成为日本士兵泄欲的工具

残忍而疯狂的屠杀最终成为了现实,反观这一切,除了日军惨无人道的因素以外;当时中国军力衰颓,军方高层战略失误以及国民政府不顾民众生死的因素,也在其中起着重要原因。

任何一国想要本国国民不受敌国的欺辱,不应祈盼敌军将领的仁慈和部队军纪严明,而应全力动用本国之军,抗击敌国军队的侵略;即使是再万不得已之时,也应在战火燃起之前,帮助当地居民逃离战地,以防止将手无寸铁的难民奉之于敌军之手。

南京失陷之后,来到《金陵十三钗》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南京城中的威尔逊教堂;就在南京失去军事保护后,作为威尔逊教堂管理人员的英格曼神父出于各种原因,秘密保护那些可能会被战火危及的十三名女中学生;而在此期间,作为弱智群体的秦淮河窑姐们,看准了美国教堂在战火中保有的中立地位,顶着教堂管理人员的责骂和侮辱,硬着头皮哀求神父给予她们一片栖身之地。

然而,那些平日里鲜衣亮彩的秦淮河女,却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公平对待;即使是来自于西方自由社会的英格曼神父,也对她们存有偏见。再加上她们避难的请求得到准许之后,很快的原形毕露变回窑中真面,放浪形骸及粗鄙之态立马显现出来,这点更是引来了教堂众人的反感。

不过由于这些窑姐对付男人有着自己的一套,所以很快的,她们拉拢到教堂内除英格曼神父外的其他男人,并且通过此途得到不少额外的好处;然而她们在运用这些伎俩取得教堂内本已贫乏的物质,或许更能显露出她们的卑鄙之态。

随着故事的发展,教堂里出现了避难伤兵,也正是因为这些士兵的出现,使得作为避难之所的教堂散溢出男女之爱不仅是头牌窑姐张墨玉与年轻少校戴涛暗结情愫,就连一向破罐破摔的少女豆蔻,也与负伤新兵王浦生私定终生。而从故事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这些连己身性命都无法掌握的窑姐,对两名军人的婊子之情却是纯真如玉,情深似海。

后来由于汉奸的出卖,这片位于南京城内的美国国土,也失去了它依托于道义的保护效用;日军以搜捕藏兵的理由进入教堂,并在其中滥杀无辜;藏身于教堂的三名伤兵最终被识破身份,最具英雄形象的年轻少校连抵抗都未能作出,就被日军处决,而龅牙的跛脚老兵李全友,还差点玉石俱焚地掐死那名日军少佐。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而悲哀,日军毫无损伤地处决掉藏身教堂中的三名中国伤兵,而且还顺带带走了教堂伙夫无辜的生命。

事后,侵入教堂的日军在察觉出教堂内藏有女学生,再度侵入教堂,想让英格曼神父交出受他庇护的女学生;到了此时此刻,万般无奈的神父为了保护受他庇护的女学生,想出了以窑姐代替女学生的办法来应对日军。然而就在他提出这一请求被其他窑姐冷眼嘲讽的同时,头牌窑姐李墨玉却于他请求之前想好此策,并且自告奋勇地扮演这起策略中的女学生,最后其他窑姐也纷纷妥协,加入到牺牲自己,保全女学生的行列当中。

最终,那些假学生以自己的性命和节操,为女学生们争取到逃脱的时间,安全逃离南京。

那段梦魇般的日子已过去六十多年了,然而那段梦魇般的回忆却时时活在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有没有经历过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而那十三名秦淮河边的金钗,也早已消失世间。其实作为娼妓,并未就是些只为钱财而出卖肉体的女性,很多沦为娼妓的女性都是由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迫于生存,就是被家庭或人贩变卖窑中,并在与众多男士的性交易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人性的丑恶面,并在这样的生活中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这类人群愈发地变得势力、拜金和粗鄙,也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应对这种丑恶的人生;然而,当真正的灾难来临之际,她们却有可能牺牲自己,而去成全那些更应该活下来的人。

《蓝熊船长的十三条半命》读书笔记


就像已经提到的那样,我不能回报弗雷达的感情,但我很喜欢她。如果一 个人被爱,那么他至少应该有一点儿表示,即使她是一个山妖。

是你的大脑接受能力有限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七个脑袋,对不对?你的接受 能力已经用完了,因此你在上课的时候不再能集中精力了。”

”在通过细菌传递知识。” “对!只要你待在我身边,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就是这么简单。

在我的生命中,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令我着迷的事物。从现在开始, 那个姑娘永远成为我生命的中心。我活着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爱她。我 要用我的爪和牙抵抗一切胆敢阻挠我们幸福的危险。我将为此把那个叫危险 的家伙的心脏掏出来生吃掉,如果它有一颗心的话。我感到仅仅用爱情之火 就能够将大海煮成一碗鱼汤。我能够停止世界的运转,使它倒转,然后再让它 向前运转,只是为了再看一眼她把法兰西菊插到耳朵后面时的那个姿势。

只有一点,我完全清楚,那就是此时此刻我不能和她说话。 现在,人们有理由期待,本来我也没有什么比向那位敬其美丽的姑娘介绍 自己并贏得她的心的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她到底是我遇到的惟一的另一只蓝 熊,且不说她的其他一切长处。想与那个蓝熊姑娘交谈的渴望几乎使我感到焦 躁不安。

这第一次会面的环境真是再好不过了 :夕阳里,林中空地上,我的外表 完全恢复常态。这是命运给我们的安排(我确信不疑)。可是,在那一瞬间我忽然 产生了一种感觉,那是我迄今为止还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羞怯。我本能地在一大 片荨麻地后面找了一个更好的隐蔽处。 一想到应该从草丛后面出去向那个姑娘表白自己的心意,我便吓出了一 身冷汗。当她看见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行走或者伸直身子躺着的时候,会怎样 呢?她会嘲笑我吗?或者,如果她怕我怎么办呢?人们说第一个感觉总是最重 要的。也许她会觉得我丑?我的皮毛到底怎样?我有没有口臭?我的裤子纽 扣是否开着?我的耳朵洗过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闯人我的 大脑。

我觉得,在我当时的状态下,这一切好像都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说我 像瘫痪了似的坐在草丛中,约束着自己,只能从远处欣赏那位蓝熊姑娘。 这也是我那以后的几天中所做的惟一的事情:躲藏在树丛后面观望那个 美丽的姑娘。树林和稠密的灌木丛,粗大的橡树及其枝叶繁茂的树冠,高深的 野草和荨麻,黑莓树丛和蕨类植物提供了我足够的藏身之处。 那个蓝熊姑娘住在我第一次看见的林中空地边上一座小木屋里。屋子完 全是用木头建造的,屋顶盖着树的枝条。那儿有我好久不见的所有动物。好像 它们在这里寻求保护似的,全都住在木屋附近或者紧挨着林中空地的边缘。

年龄的长处之一是对某种事物不再那么容易激动

亚特兰蒂斯的人 们本来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结果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太好,有时候很糟 糕。大约每个月都会发生一次绝对的大乱。某一个侏儒家族为了暗示他们受 到歧视便用手纸堵塞了排水系统;有时候,力克沙怪们和威尼斯小人们团结起 来进行罢工,使整个的交通系统和燃料供应瘫痪。由于在狭窄的空间里每个 人只能忍受短短的绝对混乱,所以这种罢工最多持续两天,在理智的要求提出 来之前,就一切恢复了正常,更不用说那些要求究竟能不能得到满足了。

亚特兰蒂斯的一切就像蚂蚁窝那样,表面看来一团糟,好像没有什么条 理,实际上一切都有条不紊,大家都为了惟一的共同目标,Bp:—个巨大的、令 人恐怖的、奇妙的和不可理解的大城市的存在和正常运转。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几乎是所有法学院推荐阅读的一本书。这本书诞生于1748年,是孟德斯鸠的晚年之作。初看题目可能以为是关于法律的一本书,实际上这是一本涉及政治、哲学等各方面的书。这本书包括综合性的西方的法历史常识,是一本史诗级的法律知识科普,相当于把中国从河姆渡时期写到法治全面的唐朝。同时,孟德斯鸠在本书中也展现了对于不同制度、宗教所匹配的政体论述视角以及独到的见解。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www.dhb100.com

看题目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法的精神?如果直接看正文可能有所迷惑,但其实本书的副标题已经作出了解释:论法律与各类政体、风俗、气候、宗教、商业之间应有的关系,附加对罗马继承法、法国法律和封建法律的最新研究。法的精神其实就是法与各种事物的关系,法是基于人类历史,与气候、宗教和经济等各方面密切相关的。

孟德斯鸠先行论述了法与政体的关系,由此可见这部分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中孟德斯鸠列举了许多欧洲国家进行论证,这在普及了读者欧洲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可能觉得晦涩难懂。政体由性质决定、原则推进,政体可以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可以细分为民主政体与贵族政体。政体的性质主要在于权利与法支配的对象以及法与权利的支配者,政体的原则有美德、节制、畏惧与荣宠。孟德斯鸠也在论述法与政体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最先由英国洛克提出,在本书中,他对洛克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完善,使三权分立原则作为本书的思想核心。他认为只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相互制衡,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在孟德斯鸠论述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主要从气候、土质方面进行论证。说是地理环境对法的关系,其实这个关系是服务于人的。首先论证气候与土质对人的影响,再上升到人对立法的影响。例如:极度炎热的气候会使人没有一点儿力气,并使人的情绪持续低迷,没有伟大的信念,丝毫不慷慨、不通达。而印度人生活在热带地区,他们相信,万物起源于静和空,最后又归于此,他们追求绝对的无为。这是因为在酷热环境下,舒适因静止而生,痛苦因活动而致。在规律上讲,法律应当对抗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印度法律加剧了气候的不利影响:懒散。规定人民的土地要上交给君王。这就泯灭了人们的所有权意识。再说宗教与商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即使是最真实和圣洁的教义,如果不与社会福祉相结合,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宗教确实没什么地位,如果宗教与社会福祉相冲突,他也会选择后者。在读这部分时,有一种“桥归桥,路归路”的感觉,就是孟德斯鸠直接在宗教信仰与现实政治划了一条界线。而贸易在孟德斯鸠看来,其实是促进和平与宽容精神的最好方法,而不仅仅是获取利益。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法的精神的百科全书,其经典的光辉不会随历史的传承而黯淡,其格局不会随科技的进步而狭隘,我们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窥见人类智慧的冰山一角。

《论法的精神》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它以独特方式研究和论述了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为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则,以及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该书首先讲述了政体对立法权的归属有重要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政体的有无与法治有着直接关系。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怖、专横和暴力,既无法律又无宪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格、情绪领导一切,所以在专制政体下,根本就没有所谓立法权。君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相比虽然也是一人执政,却遵照已经固定的、确立了的法律,所以君主政体下,君主和少数贵族握有立法权。共和政体,它是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它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共和国的人民的权力是平等的。相比之下,共和政体是一次重大的进步,是符合新时代人民所期盼的政体。

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全面改革的今天,需要借鉴并吸收被实践检验证明的他国体制的精髓部分,加强并完善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更好的体现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将对我国的国家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由于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来明确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经历了历史时代的变迁,从封建帝制,到建立共和政体,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确实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任何的改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的举措都有可能工程浩大,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是建立在研究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且由于三权分立各部门相互制约,在他们的利益、目标各异时,常常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国家将难以应付。正如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反映如此快速,就是因为我们团结一致,联合出击,积极应对灾难。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政体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国应当根据本国国情,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细照笃行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之路,切不可盲目崇拜。

读书笔记《《金陵十三钗》的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金陵十三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