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共享读书笔记 > 地图 > 共享读书笔记

共享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共享经济》读书笔记范文。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共享经济》读书笔记范文,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作者蔡斯拥有商界、学界与政界的三栖背景,早在1999年就创办了第1家共享型企业Zipcar,堪称共享经济鼻祖,之后一直专注于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书中介绍了共享经济的理论基础、实践步骤等,让我能够换个角度理解Airbnb、滴滴等为什么成功,以及每一步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多读书、读好书,便能看到在做同样事情的人,他们在用什么更好的方法,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想,这也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01、作者简介

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鼻祖,汽车共享公司Zipcar、无线网络连接公司Veniam、点对点汽车租赁公司Buzzcar以及拼车网站GoLoco的联合创始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商业周刊》“年度10大设计师”之一,《快公司》“年度50位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物”之一。

02、共享经济对人类的贡献的宣言

让我们打造一个富足的经济

让我们发现过剩产能,并将其释放出来

让我们开放资产、数据、还有头脑

让我们努力解决气候变化和贫富不均问题

让我们创造一个我们愿意生活其中的世界

03、人人共享的三个理论要点

一、过剩产能

过剩产能可能与流程、网络或经验有关,也可能是有形的、暂时的、虚拟的(数据)。利用过剩产能的方法:

1、分割、整合,再予以合理的供应(例子:zipcar,分时间段租车;例子:Airbnb,把大家的闲置房间整合在一起);

2、开放、创造新价值,开放的数据是创新的源泉(例子:谷歌地图,5万美元完成美国政府20万预算的事);

3、开放过剩产能,给参与者留出发挥空间(例子:各种协议、标准和规则,开放ApI、SDK等)。

二、科技发展,能打造共享平台

平台的复杂程度与其创新的开放程度是负相关关系。平台的结构越宽松,越会有更多的创新涌现出来。

三、个人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

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对于一个成功的人人共享组织来说异常重要。调查表明人们喜欢自由职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更高、工作日程灵活;

Airbnb的创始人认为他的成功在于:人们感受到了自身的经济能量,并由此享受到了自由和快乐。

04、共享经济的好处

一、过剩的产能能够让我们创造出奇迹般的能量

Airbnb只用了4年的时间,房间数超过了希尔顿;Uber、滴滴的规模大于任何一家出租车公司。

二、智能平台能够让我们以指数级的速度来学习

Duolingo,学习语言的网站,学外语的时间平均130个小时缩短为34个小时。怎么实现的?1、好老师会迭代学习方法,有的老师可能一辈子都不迭代,一个老师一生中可以带的学生(届)有限,迭代机会有限;互联网平台同时很多老师教学,平台可以快速迭代学习方法。

三、多样化的网络群体让我们能快速获得正确知识

搜索引擎让我们成为百科专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快速获得正确答案。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违背物理常识,快速学习新知识。

05、创建共享平台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内核

起步时不要过度建造:设计极为人性化的简单、易用的交互界面;使平台的灵活性实现最大化,扩大平台的开放程度;面向少部分人开放产品:要求参与者能按计划行事、紧密监视参与者如何开展工作;保证公司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拍板机制或拍板人。

第二阶段:欢迎人人参与

利用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权力将平台打造成“准备握手”的姿态—伸手,对方知道如何回应;例子:WhatsApp整理用户手机通讯录,帮助用户找到好友,无需验证。

第三阶段:权力失衡

专业机构与大众之间的竞争,也是快者(大众)与强者(机构)之间的竞争;

建议保护大众(快者)

第四阶段:权力平衡

建立一个持续存在的平台的唯一办法就是维持权力均衡;成为大众群体的支持者,也要允许群体建立联系、组建机构。

06、政府要捍卫个人权利

不要伤害大众,允许小实验,因为创新平台也需要不断试错,平台永远控制不了大众,政府无须过度担心;政府应该让税收和管理办法变得简单、易操作;不要让他们因为不同的工作平台而受到歧视,福利待遇应该全民普惠;保护与平台合作的合作制员工。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范文)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埃德蒙·伯克的的预言似乎被验证了,在这个时代。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m.dhb100.com/

我不想去深究智者与计算机天才,纵然生活少不了启明星与精密仪器,可理论与代码的纷杂使我困倦。而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似乎是个好的学习对象,至少他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对我来说是的。

经济学的房屋很多,它们并不欢迎过路行人的停歇,也许有行人知道这个房子的名字与位置,可没有钥匙也没有进门暗号,最多在屋外绕个圈寻处稍宽的屋檐避避雨。可我想要进门。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书里的解释是水与花生米对酒精饮料的需求量造成不同的影响,水与酒是不相容的会降低顾客对酒的需求,而喝酒配一碟花生米似乎是常态,反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能够提升顾客酒精饮料的需求,从而制造更多的利益。这又让我想到一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这似乎又会牵扯到机会成本、稀缺性、无补偿负面外部性与边际成本,一系列的概念向我砸来。

拓展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只研究一句话,那么拓展就是必须的。学习会带来思考,思考进而带动更进一步的学习。那么从花生米、水与酒的供求关系,到一句话牵扯的概念,这些都是思考的组成。我不可能现在立刻抛下身上所有的事去了解酒吧的运营,因为算上路费与时间,我会觉得自己很亏。于是我通过看书,翻阅目录找寻想要的,可这同样也需要时间,而我获得的也是另一个人的见解而已。这亏吗?我不知道。亏损是相对的,比如购买电子书与纸质书。网络很便捷,可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眼睛不好,字体颜色与广告,这些可以算作你的购买成本。而纸质书,携带不方便,书店里可能没货需要调货,网上购买快递也有时间,这也都是成本。哪个更亏我也没有答案,只能说,我更喜欢哪个,在某种状态某种环境下我更喜欢哪个,如此而已。

再回到“免费”这个话题,我记得书里还有个问题叫做“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的确,大多数企业不止卖一种货物,用不着对每一件货物索取高于其成本的费用。其实只要总收入高于总成本就行了。并且,饮料的利润也很大,“一杯只值几毛钱的冰茶、软性饮料加苏打水一类,餐厅一般要收2美元”,倘若只是追求免费续杯去点饮料,那餐厅必然是稳赚的,毕竟喝够本非常的困难,若是不巧造成了生理上的不适,那是又一笔意外的额外开销。

免费对人的吸引力很强,这无可非议,但我仍是相信“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哪天我真的明白了这句话的所含的深意,那大概是我真正拿到进门钥匙的时候。

我先前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这次在推荐书目中又见到这本书,于是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里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并期待大家读完后,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科学合理的答案,尽管有时答案不尽完美,但一些个维度去思考也不错。这本书的案例和结论都是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展开的,我们可以看下身边常见现象和事物的经济学的解释。正如此书的标题《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方盒、可乐圆罐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学原理。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为什么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因为穿校服的要求,限制了学生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但它的优点则是减少了学生们在衣着竞争上所投入的货币及情感成本。为什么官僚们喜欢使用语焉不详的句子?是因为某个官僚可能会出于个人利益,把文字写得稍微模糊一些,从而削弱自己在限制他人行为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出于同样原因,其他官僚也会这么做,于是言辞模糊暧昧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完全叫人看不懂的官僚语言最终又成了主流。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而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

书中类似上述有趣的举例非常多,综合看来,基本上都是依据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效益递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角度的思考,来判断我们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收益最大原则,对于一些行为有指导意义。

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我们的业务推动方案其实也是如此,只有为大家安装了足够驱动力才能有好的业绩表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权利是对等的,如实告知、保费、保险保障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仍然是天赋、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而只有多提问、多思考才能多收获。如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基本的功能,又要满足低成本竞争的需求。看到牛奶可乐容器差距,自然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能会减少我们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这才是花生免费背后的真相。这说明经济学规律无所不在,要活学会用。

从问题开始,引发读者思考,然后给予解释,再找出普遍规律,让我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激发我们延伸思考,还有那些事物是这样思考并按此规律去运作的?整本书读完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知道如何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同时让我们对周边事物重新又充满了探索好奇,用经济视界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如同当初在中学时掌握了一些粗浅的物理定律,就处处留心观察,努力在身边去寻求这个定律的运用一样。

愿大家在阅读本书后都成为经济学的“经粉”,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原理,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增加感受世界的维度,使策划和决策更理性、更科学、更符合经济规律。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个疑问,牛奶含钙的,可乐碳酸饮料,牛奶和可乐一起喝是不对的。为什么要取一个矛盾的题目呢?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一打开书就解决了我的疑问。这本书同样也是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向我们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第一章有个问题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碳酸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效益。这大概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叫做《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原因吧。

文中大多的例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我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生活中是这样子的。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想我对生活多了一点好奇心。

但由于是"外文中翻",且书中案例皆是外国的例子,有些案例具有典型的国家地域特征,不容易代入。同时这本书看过之后很容易忘记,当我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忘记开头他讲过的一些问题。这大概就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学类的书的缺点吧,它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它在于向大众推广经济学的奥秘。

以前看过一段话“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济学高深莫测,站在一个上帝的角度俯瞰人世。为此虽然我一直想学习一些有关经济学的东西,但是总是被它高深莫测的大门所阻挡住,并没有付之于行动。但看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无不是经济学。

有时看完一个小例子,就会自己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不由得对应起来,原来商家在搞这种小伎俩啊。

纵观全书,如果让我想选出一个词两个字来形容概括它的话,那我想就是成本。成本,可以指机会成本可以指时间成本。就像是火车票,学生票虽然便宜,但是必须得去人工窗口取票并且上车后还要检查学生证。而消耗的时间成本抵消了和普通票的差价。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是处处都是算计啊。果然是应了那句老话“买家没有卖家精”。

我的另一个重要感受是要有问题与生活现实结合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只有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像我们所学的专业,虽然很多是课本上的知识,但是现实生活中会有实际的案例可以去感受,可以去经历,可以与我们的所学相联系。我们的专业,还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的来说,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书中本书谈不上是有深度的,但它所引领的,对知识的一种趣味掌握,确实很重要。让你我对身边的现象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这时,身边的现象不是一晃而散的浮云,更是你的教材,也是你一种趣味的谈资。

《巧克力经济学》读书笔记


在书店买了本叫《巧克力经济学》的书,读后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才明白原来经济学课也可以像巧克力一样甜。
《巧克力经济学》的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安德烈.傅颂,书的原名就是《写给我女儿的经济学》。作者通过运用轻松、幽默而富有温情的口吻,讲述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念,如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规律等,并分析宏观经济方面的通货膨胀、货币与银行、利率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失业、国际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等重大议题。在最后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经济学中,作者还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婚姻与犯罪问题,非常生动、形象。
记得这学期教我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刘秀琴老师讲过:作为领导干部,需学会健康工作,健康挣钱,健康生活。经济学的许多道理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它的本质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在《巧克力经济学》一书中,父亲给女儿讲经济学是为了让她有成功的人生,强调自助,然后天助。也就是说,人生的成功取决于自己,自己努力才有天助。要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不懈地学习,特别是要学一点经济学,因为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科学,它总结了人类成功的经验,也是帮助人认识世界、指导个人决策的工具。
那经济学到底难不难学?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类媒体中听到外债、货币升值、国际贸易等等名词,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并将经济学视为畏途。尽管最近二十年有不少通俗化、简单化的著作,但是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很少有《巧克力经济学》中着墨于政府政策、政府与市场分工的、基本个体经济分析的应用以及经济哲理的内涵,对我们思考当下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非常有用!此书非常肯定告诉我们经济学是可以轻松学习的,只要你愿意亲近它!
书的十六章中说到:政府不应当阻碍商业贸易,亦不应造成集中垄断,以确保所有个体利益和彼此间互动关系的自由表现。这是谋求群体利益的唯一方法,因为群体利益应当是所有个体私有利益的总和。确实,我们要深刻思考政府该扮演的角色,不能不管,也不能过多干预市场与民争利,要多投入教育、环境、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刺激商品需求,减少贫富差距。并通过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赋税,尽力稳定经济环境,让所有企业、经济创造人以及所有公民喘口气,从而使他们有更高的兴趣从事生产和创新,让市场更有弹性,从而解决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政府与市场该建立互信,确认两者间的互补关系。我们目前很难找到一个没有缺点的市场机制,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干预机制。我们的政府不是不计报酬且无所不知的万能型政府,若我们把市场比喻成小魔兽,政府务必要意志坚定,延续其法治的功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市场看上去更美更温顺,否则一旦软弱无能,市场必会露出残酷面貌吞噬人民,让人民更贫困。
书中的第十八章作者开始谈婚姻经济学,从为什么结婚到结婚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消除婚姻危机的方法,让婚姻更稳固来说明婚姻的好处是共同利益大于成本。如果懂得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人会贪新厌旧,就可以通过调整让自己的爱情保鲜。
《巧克力经济学》的每一章其实都很精彩,这样带有启发性的经济学学习方式非常有趣!虽然这只是学习的开始,但我已经深深喜欢上它!我相信通过自助,我也能得到天助,我的人生将会过得更有意义!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早就想学一点经济学,却一直没有任何行动。十二月初收到书开始,只是稍微翻了一下后,就一直放在那里。选择在2012年的第一天开始读这本书,是希望能给自己新的一年带来一些理财知识和财运。这原本是大学的任务的,现在很自责大学时没能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一下。当然,即便在大学中如果借来读的话,也不过是像其他书一样,随便读一下序和第一章之后,就无限期的拖延下去,直到借书期满抱着沉甸甸的十本书去还。
初次知道曼昆的经济学忘记是在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去年秋冬在棠下的路边书摊见过的吧。当时的观念还是宏观在前,微观在后的。随便翻时才知要先读微观经济学,再读宏观经济学。而我也被500多页的微观经济学所震慑。直到开始读,才发现远非震慑能够形容。

这部书的确还算是浅显易懂,不愧封四所说的“学生导向”。扬扬洒洒,内容充实广博,条理清晰,措辞严谨。从这里就能看出教书育人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跟靠收集资料凑成一本书坑蒙拐骗赚稿费的作者有多大的不同。阅读的时候,不仅一次疑问他是怎么写出的这部500多页的大部头,内容充实推测作者必然花了很大的辛苦。但是本书没有参考目录,不知道曼昆自己参考了多少别人的资料。

这本书给那些企业命名很幽默风趣,比如快乐山谷有三家工业企业,录唱片的叫Johnny Rockabilly,开三明治的是我具有创新精神的叔叔,小咖啡公司叫Little Kona,控制咖啡市场的叫Big Brew。除此之外并且还埋了许多彩蛋,光我知道的就有三个,据我推测有三个之上。一个是在20页问题与应用第6题,三位经理分别是哈利、罗恩和赫敏。答案也正如罗琳笔下那样,赫敏在知识上的观点是最准确的。118页问题与应用第10题,两个司机是Tom和Jerry,彩蛋三忘记在哪了。

然而即便有学生导向的定位,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本书的知识我还是没能够全部弄懂。也许是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对很多地方一知半解,一掠而过。而有的地方总是读不明白,十分纠结,还有很多地方过目即忘。在读完一天之后的今天,我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读书总是读不进去了,眼睛在一排排字上掠过去,这仅仅是一排字,在我的脑袋中根本无法转变成具有意义的一句话。我想努力的弄懂,必须转回头去看第二遍,第三遍,但脑袋中还没有被灌输文段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我看来,这本书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而且很明显。

首先是这本书的受众问题。这本书更加偏向于美国学生。有多处地方的政策和数据都与我国的国情完全无法匹配。这些信息完全可以一掠而过。

其次是翻译问题。这本书的翻译只能称之为翻译了,的确很小心翼翼,努力不出错误,但是太忠实于原版了。如果能在全书知识架构和体系的基础上,将常识性的国家和政策信息改为中国国情的,那就比较好了。

需要更加强调的是,这本书的问题与应用部分。在我看来,有些题目的问法是不严谨的,导致我自己给自己找矛盾。很多题目自己根本不确定,到最后只好放弃。做这一部分的题目时,是必须要配合答案才能够弄明白的。至少对我来说,没有答案就像是盲人摸象。如果这本书能在后面附上所有的答案和解释,这才是比较完全的。

还有个脑残的部分,就是术语表和索引。作为中文版的书,接收的信息必然是中文的,而读者也必然是按照汉语习惯来思考。如果有疑问要查询一个术语或者是一段的内容时,必然是像查字典一般先找第一个字,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找起。但译者直接将此部分翻译成中文,甚至都不重新排一下序。从汉语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一锅大杂烩,根本没有可取之处,还不如没有。现在我要查询一个内容时,需要先转换成英文,在术语这一块还能稍微应付,但是在索引这一块时,就完全找不到北了。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排版时排一下序,就有那么麻烦么?是根本就没考虑吧。

另外,发现自己变了。在高中之前,有不会的问题我会努力弄明白,现在我只是稍微思考一下解决不出来就跳过。这应该就是好学生跟差学生的区别了吧。我想,我已经由前者变成了后者。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是由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基于对江苏省吴江县开玄弓村两个月的实地调查而完成的。开玄弓村是受当时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与西方工业文明碰撞影响较大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调查开玄弓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以及这种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作用力。全书分为16章,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用、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以小见大,反映中国农村的普遍问题。另外,这本书还展现了人类学研究调查方法,深入调查、收集资料、整理撰写成果等。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www.dhb100.com/

《江村经济》一书,我觉得可以把它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第一章到第六章,涉及到以亲属关系为基本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及与之相关的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等等;第二部分为第七章到十五章,深入探讨了开玄弓村的经济生活,涉及生活的多个方便,职业、农业、土地、蚕丝业、贸易、资金等等;第三部分为最后一章,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并谈及自己对于解决农村问题的见解。

通过阅读,我也有了一些领悟。首先是关于开玄弓村与女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当时的开玄弓村中,女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绵延家世和养蚕缫丝两个方面,有着浓厚的男女性别歧视,这种观念对于姻亲关系和职业分化等有直接性的影响。婚姻方面,儿女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安排,自己谈婚论嫁被认为是羞耻的。婚姻大事经常在孩子6-7岁时就已安排了,童养媳是普遍存在的,女孩订婚过晚,她就不能找到好的婚配对象。结婚之后,媳妇随姓丈夫的姓,将父亲的姓放在第二位,她必须循规蹈矩,恭顺丈夫恭敬长辈,吃饭只能坐在饭桌最低下的位置甚至不上桌吃饭;在家中有别人在场时,媳妇不会被提及,而当媳妇生一个男孩或者对养蚕缫丝很擅长,家庭地位才会得以提高。农业为农村主导产业,这个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主要从事农业,但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女人完全不参加农业劳动。蚕丝业中女性是主要劳动力,而蚕丝业作为这个村居民的第二收入来源,是开玄弓村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主要推力。在传统的观念中,一个女孩的经济地位是依赖于父亲和丈夫的,但是伴随着蚕丝业的改革,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从而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也有了提高。其次就要谈到开玄弓村的第二产业——蚕丝业,蚕丝业在这里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在当时蚕丝业由于受到萧条的世界经济和质量不均的家庭缫丝等的影响,蚕丝业发展不景气,生产相同数量的蚕丝却不能从市场得到同过去等量的钱币,农民收入不断减少,使得人们所获利益难以平衡家庭在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预算,从而减少娱乐性聚会、婚事开支或者借高利贷等等。这些缘由促使这人们进行蚕丝业变革,蚕业学校发起改革计划、专家供应蚕种、科学养蚕、设现代机械工厂等多方面进行变革,对村庄的经济情况、村庄的亲属关系甚至对平衡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谈到到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正真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恢复农村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最终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本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直至今日农村问题依旧是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农村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人深入实地进行社会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正视我们的时代问题,关注时代热点问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江村经济》为费孝通在对中国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进行实地调查后,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于193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一在材料详实,言之有据。

详,源自一个月的实地观察走访,通过调查与交流,作者收集了该村的家庭、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职业分化、农业、蚕丝业等方方面面的材料。真,源自数据支撑和反复考证。作者在下结论前,往往先摆出精确至各位的数据或精确到个人的实例,而非一味的空谈。对于处在大数据时代、身在信息管理学院的我们来说,数据的收集已不是大问题,相反,“数据过多迷人眼”,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不是“用数据说话”,而是让“真实全面的数据说话”。

二在思考深入,言之有理。

作者的写作并未停留在数据的展示与简单的阐述,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如在谈到该村的教育问题时,作者详细区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且从农事活动日历与课程安排的矛盾、集体授课的弊端、女教员的威信不足等方面说明现有的教育制度与总的社会情况不相适应,而非仅仅停留在介绍层面。在谈到土地制度时,不仅研究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经济价值,且进一步分析了土地代表的个人权利、承载的社会道德、安全感、宗教信仰等非经济价值,以此探讨为何农民“不愿意拿自己的土地去和其他资料交换”,“出卖土地也要通过拐弯抹角的形式完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措施,可谓鞭辟入里。

三在不偏不倚,言之有节。

写作中不可避免的带上或多或少的个人色彩,费孝通先生则将这种个人色彩降至最低。其导师在序中评价道“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的确,全书语言精炼朴实,用词严谨客观,没有主观臆断,没有故弄玄虚。“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有待进一步观察”、“尚未发现……”、“应当进一步进行系统的调查”等表述经常出现。

处在本科阶段的我们,虽未正式踏入学术研究殿堂,亦非专职作家学者,但也时常有课堂论文、调研报告、心得体会撰写之需。它们虽然各自要求不同,文风各异,但都应言之有物,摒弃注水糊弄,拂去浮夸造作

只有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踏实的实地调研,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以深度的思考为支撑,才能写出真实有温度的文字,才能以文字作剑,让更多的心灵受到触动,为社会带来更多改变。

戒假戒虚,求真求实,写作如是,为人处世亦如是。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在经济学家眼中,生活即决策,即利益的权衡。这种线性视角直指繁荣与复杂背后简单而清晰的真相,帮助我们避开生活中的陷阱,做出更高明的决策。最近尤其想给自己专业充电,就搜索经济金融相关书籍拿来读,《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具备科学与趣味交织,揭示了日常事件间奇妙的联系,让我产生浓烈兴趣,欲效仿经济学家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收集到更多火花四溅的乐趣与神奇逻辑,于是利用一周的闲时读完这本书,感受颇多。
一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史蒂芬·列维特展示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非经济知识的简单论述,史蒂芬·列维特善于推翻人们一贯的想法,然后用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按照其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魔鬼经济学”应该还无法单独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该书中所研究问题大都是个案,又和微观经济学所主要研究的“供给、需求、产品市场”等关联度不大,所以很难归入哪一个研究方向或者研究门类。

书中研究的“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共同之处”、“3K党和房地产经纪人的共同之处”等问题,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假设”的概念,作为研究前提,《魔鬼经济学》中这部分内容是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乎,魔鬼经济学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假设前提,所创新发展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其中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非常适用于人力资源工作者开展工作,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等职能都需要研究人性和心理。招聘时,面试或其他测试时按照招聘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其实就是在探究人性,以最快方式了解一个人;绩效考核方案的制订,结合书中的“老师”、“相扑运动员”、“房地产经纪人”等案例,他们都是基于“经济人”的前提在做自己的工作或处理问题,若其间出现问题,则归咎于制定的政策存在漏洞,为此做深入研究也是为修订更为完善的考核政策;薪酬制度的制订所遵循的原则也是探究人性,如工资公平,“公平”不等于“满意”,而是等同于“没有采取不满意的对抗行为”,这就是人性。魔鬼经济学是一种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技术,它可以指导我们日常工作。

读完这本书后,尽管我脑海中仍有许多问题,但也学会了分析问题要结合背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出想要的答案。我们日常生活面对大量所谓“官方数据、据统计、大量数据表明等”产生的千奇百怪的数据,我们应将其视为一种客观存在,就如同河里的水,真正要喝的话,最好还是先通过过滤与消毒!

费孝通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江村经济》为费孝通在对中国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进行实地调查后,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于193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一在材料详实,言之有据。

详,源自一个月的实地观察走访,通过调查与交流,作者收集了该村的家庭、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职业分化、农业、蚕丝业等方方面面的材料。真,源自数据支撑和反复考证。作者在下结论前,往往先摆出精确至各位的数据或精确到个人的实例,而非一味的空谈(见下图)。对于处在大数据时代、身在信息管理学院的我们来说,数据的收集已不是大问题,相反,“数据过多迷人眼”,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不是“用数据说话”,而是让“真实全面的数据说话”。

二在思考深入,言之有理。

作者的写作并未停留在数据的展示与简单的阐述,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如在谈到该村的教育问题时,作者详细区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且从农事活动日历与课程安排的矛盾、集体授课的弊端、女教员的威信不足等方面说明现有的教育制度与总的社会情况不相适应,而非仅仅停留在介绍层面。在谈到土地制度时,不仅研究了其作为生产资料的经济价值,且进一步分析了土地代表的个人权利、承载的社会道德、安全感、宗教信仰等非经济价值,以此探讨为何农民“不愿意拿自己的土地去和其他资料交换”,“出卖土地也要通过拐弯抹角的形式完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措施,可谓鞭辟入里。

三在不偏不倚,言之有节。

写作中不可避免的带上或多或少的个人色彩,费孝通先生则将这种个人色彩降至最低。其导师在序中评价道“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的确,全书语言精炼朴实,用词严谨客观,没有主观臆断,没有故弄玄虚。“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有待进一步观察”、“尚未发现……”、“应当进一步进行系统的调查”等表述经常出现。

处在本科阶段的我们,虽未正式踏入学术研究殿堂,亦非专职作家学者,但也时常有课堂论文、调研报告、心得体会撰写之需。它们虽然各自要求不同,文风各异,但都应言之有物,摒弃注水糊弄,拂去浮夸造作

只有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踏实的实地调研,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以深度的思考为支撑,才能写出真实有温度的文字,才能以文字作剑,让更多的心灵受到触动,为社会带来更多改变。

戒假戒虚,求真求实,写作如是,为人处世亦如是。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共享经济》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共享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