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01
最初听到这本书时,是在自己喜欢的一个青年作者--尹沽城那里听到的,他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建议我们读读毛姆的作品。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一生创作长篇小说二十多部,短篇小说一百多部。小说特点: 最大限度保持作品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不扬善,不隐恶,让读者自己去观察和判断人物的善恶,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各具风采。小说关注焦点: 了解人性,暴露人性的弱点。
初次听到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时,就觉得很有趣,月亮?六便士?这么不相关的两个东西作为标题有什么用意?看到这两个词你又会想到什么?
抬头,你便会看到月亮,月亮是远方的朦胧美,它那么高高在上,令人无法企及,但当你在夜晚看到它时,内心还会充满向往与憧憬,它是你心中的理想,是你内心的冲动,是你那不被人支持与理解的梦想。
低头,你便可以看到六便士,它是天下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想获得的东西,没有它,你就无法生存,它是你的世俗生活,是你的物质生活,是你在旁人看来活的体面的必需品。
无数人曾在这二者之间做过斗争,多数人选择了六便士; 少数人选择了月亮; 而很少有人能二者兼顾。而本书要讲的则是那选择月亮的少数人。
02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十岁的英国中年男人--斯朱兰,是位沉默寡言的证券经纪人,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生活美满,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
突然有一天,斯朱兰离家出走去了巴黎,只给自己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里也没写自己干什么去。斯朱兰的妻子和别人都认为他有外遇了,所以妻子派“我”去看看究竟。
“我”去了巴黎后却发现斯朱兰并没有什么外遇,而是独自一人穷困潦倒地生活着,他的外遇就是他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当“我”把自己在巴黎看到的情景和斯朱兰的妻子讲述后,她并不相信我说的话,坚持认为身边流传的他有外遇的说法。
而五年后,当“我”再一次来到巴黎的时候,从自己的朋友--德克那里知道了斯朱兰的近况,他依旧穷困潦倒着,每天画着自己的画,晚上到固定的咖啡馆喝着咖啡。
我的这位朋友德克,自己画的画并不好,但在评价别人的画这一方面却很有天赋。他在看过斯朱兰的画后,对他赞赏有加,坚信斯朱兰是位伟大的画家,并在他有困难时经常帮助他。
有一次斯朱兰发高烧,差点失去了性命。德克央求自己的妻子--布蓝琪收留了这位有天赋的画家,于是,斯朱兰便在德克家画画,养病。后来,他的病也好了,但他的自由与激情也俘获了布蓝琪的心。
斯朱兰在和布蓝琪一起生活了三四个月后,布蓝琪便服药自杀了,德克带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家乡,但同时他还是很欣赏斯朱兰的艺术天赋。
47岁的斯朱兰在法国浪迹多年,最后终于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地方——大溪地。他每天过着艰苦的生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后来有人同情他,帮他娶了一个崇拜自己的土著女人——爱塔。接着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开始了,他每天画画,看书,和妻子一起赏景,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他的性格开始变得温和,不自私,不粗暴。
不幸的是,他得了致命的麻风疾病,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画出了自己的伟作——在一间房子里的墙壁上,他画出了气势磅礴,恢弘,性感,奔放的画作,里边融入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顿悟。他的眼睛虽然瞎了,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幅作品很满意,所以在自己的理想实现后,他请求爱塔在他死后烧掉这座房子。当然最后,这幅画也不存人间,但他的其他画都升值了。
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
03
故事中的主人公斯朱兰确实让人又爱又恨。他在中年抛妻弃子,说走就走,对家人没有一丝留念,我们会说他冷漠自私,没有家庭责任感。
但他的出走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又会为他的勇气赞扬,一个人选择离开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而去追梦,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语,勇气可嘉,精神可敬。
他在朋友家生活时却和女主人陷入恋情,女主人死后他没有一点遗憾心痛之情,只觉得是女主人自己的错。我们会觉得他无情,蛮不讲理。
他在巴黎漂泊期间遭受的种种苦难,只为追梦,可在巨作完成后又让人一把火烧了。他是个古怪的天才。
毛姆笔下的这个主人公,一人兼具了多种性格,为了艺术而放弃家庭,古怪,冷漠自私,冷淡,残酷粗野,却又执着追梦,有时让人敬佩,有时让人同情可怜,有时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而德克这个人物形象,却是个善良懦弱,温良慷慨,很讲义气,很欣赏别人的才华,画作平庸,审美力非凡的人。
布蓝琪却是个外表平静,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人难以捉摸的烈性子,她精心料理家庭,她还渴望冒险。
毛姆人物塑造相当成功,看完你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其中的人物。这其中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敬佩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特别让读者痛恨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想,这正是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更接近现实,比起一些作者单纯塑造身上全是优点或全是缺点的人物形象更饱满和立体。
书中虽主要讲斯朱兰为追求艺术放弃现实的故事,但其中还穿插了德克和一名医生的故事。
德克在小说中最后带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故乡,他如果不追画家的梦,也许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木匠,然后娶了隔壁马鞍匠的女儿,在自己的故乡安稳地生活着。就不会遇到布蓝琪,不会看到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欣赏的画家背叛了自己。他离开了伤心之地,也许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平静才是他最终的选择和归宿。
书中一名叫亚拉伯罕的医生,是个外科手术方面的天才,他放弃了可以名利双收的职业道路,而选择了自己衷情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他在那里扎根生活,职务虽然很低,生活很拮据,但他的内心安宁,富足,快乐。
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
这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对社会和个人的要求。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毛姆说的。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世人将这本书奉为经典,我不置可否。可能是因为太久不读外国小说了,思维逻辑有些跟不上作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想反驳作者。首先是文体,因为我对这本书除了知道它是名著外,其他方面一无所知,所以开始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后来发现是和现实有联系,但不是作者,而是以高更为原型的。我对高更也不了解,所以单纯地评价斯特里克兰德先生,他是一个毫无人性、任性妄为、孤独的dreamer。为了儿时的梦想——画画,他抛弃妻子;斯特洛伊夫先生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欺朋友妻,而且他只把朋友妻当成模特,厌烦了就弃如敝履,朋友妻以自杀结尾,他毫无愧疚之情,他非常看不起女人,认为女人满脑子都是情情爱爱,是男人的附庸,贱得很,鄙视他。作者视角的主人公也绝非善类,他把一切都当作笑谈,以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他的冷漠和斯特里克兰德如出一辙。这本书夹叙夹议,嬉笑怒骂,其中不乏人生哲理。
只有诗人或者圣贤才会相信,在沥青路面上浇水,百合花会长出来回报他的辛勤付出。
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人类骨子里具备编织神话的才能。这种才能让人们贪婪地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的生涯中捕捉各种让人惊讶或者令人迷惑的事件,杜撰出传奇,随后发疯般地深信不疑。这是浪漫对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抗议
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得到的回报应该在创作的乐趣中和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无论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在所不计。
格言还不是愚钝的人用来模仿智者的呆板器具
“为什么可人的女人要嫁给枯燥的男人呢?” “因为脑子好使的男人都不娶可人的女人啊。”
有些人是社会机制的一部分,因此他们才能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只能靠社会活着。他们像身体里基本的细胞,而且,只要他们保持健康,就会在那个巨大的整体里被吞没
女人有种无法摆脱的毛病,就是一心想和愿意倾听她的人絮叨自己的私事
我告诉你我得画画。我管不住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游泳游得好或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死。”
为什么你会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能像石头一样扔在沙滩上,让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便捡起来?美是奇妙的东西,奇怪的东西,画家经过折磨灵魂才能从这混沌的乱世找出来。画家把美创造出来,可美不是所有人都能辨认出来的。你要想认出美来,就必须重复画家的那种冒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00字
在几年前,读《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男主是个大渣男,抛弃妻子孩子,上了朋友的老婆,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大渣男。
最近,我又把这本书翻起来读,和几年前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以现在的心境去看男主,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个很牛逼的人阿!
他对梦想的狂热,以及追逐梦想的勇气,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已经步入中年的40岁男人而言,重拾梦想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认为他牛逼的地方。
读的时候,就在想,作者为什么取名为《月亮与六便士》?以前我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月亮,挂在天上,是一个我们能看得见
却永远无法触碰的东西。它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虽然碰不着,却能感知它的存在。六便士,一种货币,代表着金钱,就像是人们所追求的一切世俗。
作者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他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一些东西,但是他又不是直接告诉我们他想要说明什么,只是在讲故事,讲述一个与世俗对抗中年男子的故事。我就在想,作者为什么取名为《月亮与六便士》?
按照我的理解,他是想告诉人们,人生不够完美,总有一些遗憾和遥不可及的梦,生活的选择,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项,月亮和六便士,其实我们都需要。
当然他是通过男主这种极端的故事来冲击现实,不管是搁在他们那个时代,还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个40岁的男人,一个中产幸福家庭是不会做出这么荒诞的事情。正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才显得男主很特别。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读后感也说明了我们很多人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坟墓。结婚生子,过着稳定的生活,不再为自己而活,也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再狂热,就如同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为活着而活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也许我们有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三个问题,或者想过,却从来没有勇气面对过。是阿!做自己,是需要天赋的,就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无所畏惧,不被世俗束缚,只为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而奋进。
作者在书里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还不明白,人性其实非常复杂,现在,我清楚的意识到: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里。”
读完这段话,我的心中微微一颤,他说出了我对人性的理解。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原本善良的人,他经历了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变成了恶魔。原本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温暖和关怀之下,放下了屠刀,变成了好人。
从小说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再轻易去判断一个人是好人或是坏人,也不再轻易以世俗的道德准则去批判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因为未来的你,或者我,也许也会深陷其中,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徘徊,无从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也不复杂,男主查理斯和老婆孩子生活在英国,有着体面的工作,不低的收入,过着常人认为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查理斯突然抛妻弃子,远走他乡。人们以为他是和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私奔了。后来发现查理斯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他的物质生活变得贫穷,经常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是他一直坚持创作,他很快乐。查理斯辗转多地,最终在原始的树林中定居,病逝。死后,查理斯的画作被世界认可,价值连城。
刚看到查理斯抛妻弃子,不顾一切去画画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啊,觉得这个男的怎么能这么渣。后来变得有一点理解他。
上周有人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在看《月亮与六便士》。还开玩笑说,读后感就是“艺术家的不正常也是正常的。”对方补充,“艺术家必须不正常。”
过几天我又问自己:什么是正常,怎么定义,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
今天主要谈谈我对“正常”的看法。
个人分析,“正常”这个概念,体现的是“大众”的意思,大众即为正常。
就是按照社会观念,大多数人都会按照A这种方式做事。
而这时候如果有人打破常规,按照B的方式来,他就会被“正常人”视为“不正常”。
比如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在30岁左右结婚,如果你一直享受单身生活,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孩子,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丁克一族,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们不正常;
大多数人喜欢异性,如果你是喜欢同性或者双性,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不正常”听上去有些贬义,感觉好像是做错了什么一样。
事实上,上述的例子中,当事人有错吗?
我不觉得。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是吗?
我活我的,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呢?
我不结婚碍着你什么事了?
我不想生孩子怎么了,人类真的会因为我灭绝吗?
我喜欢同性或者双性怎么了,没喜欢你或者你家孩子不就得了。
不是每件事都有必要或者可以分出对与错,是与非的。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一样,
应该采用“求同存异”的原则,而不是想办法“同化”。
“求同存异”意味着尊重,而“同化”代表着对立。
我先给你定性为“不正常”,如果你能“知错就改”,“迷途知返”,加入我们,那你就还是“正常人”;如果你“执迷不悔”,那我们可就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了”。
平心而论,当你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什么东西“不正常”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歧视、有点威胁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前几天马思纯在微博上晒读后感,被人围攻。原因是大家认为她的读后感“不对”。我看到这就笑了,原来现在晒个读后感,都有无数“语文老师”当你在回答阅读理解,给你打分。
“阅读理解”有标准答案,我能理解,考试就是非要有个评分标准嘛。
连读后感都有对错之分?
一千个人读出来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说你又不是张爱玲,你凭什么说马思纯理解的不对?
有网友说,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你马思纯是要扮演张爱玲笔下的角色啊,如果你理解的不正确,你怎么能表演的正确呢。
其实还是同一个问题啊,人家表演出来的人物,是人家理解的人物,和你理解的不一样,很正常。和80%的读者理解的不一样,也没什么啊。。
为什么演不出来你想象中的角色,你就觉得人家演的不对呢?
恕我恶意揣测一下,是不是有很多在批评马思纯的过程中找到了优越感。
“明星又怎么了,还不是读不懂书,还不如我呢,装什么文化人啊。”
一群想法一致的人聚集在一起,围攻一个想法不同的人,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我要是马思纯,我就不会发第二条道歉的微博。
本来没错的事情,为什么要道歉。
作为明星,行动是有影响力的,你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敢坚持自我的“小众”向大众妥协、认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切入点不一样,看到的问题,思考的方式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同有什么不行吗?
像我写的这个读后感可能还有人会觉得奇怪呢,
“写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
切,要你管。你有自己的想法OK啊,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怎么了?
当然,有些原则性的事情立场一定要明确。大到国家主权,小到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这些事情要分对错是因为要维护秩序,防止一个人侵害其他人的利益。
但是对于那些不是非要分出对错的事情,如果大家的审美一致,这个世界会很单调、很无聊吧。
所有人都住一样的房子,连装修都是一样的。
买的车子、穿的衣服、戴的手表都是一样的。
那这个世界就成为了加工机器的流水线,不再有人类的生活了。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潜在歧视,下次在开口评价“不正常”之前,试图用其他的词替代,比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他们是丁克家庭啊,还真是与众不同呢。”会比你说“他们不正常”好很多。
当然,阴阳怪气地说反话就没劲了。
最后引用一句Beyond乐队《光辉岁月》里的一句歌词作为结尾:
“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