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后感:学生管理的另一种思路。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后感:学生管理的另一种思路”,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一本书能够帮助教师解决一些管理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帮助他们纠正问题,这其中需要运用策略,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后感:学生管理的另一种思路。
在这本书中,迟毓凯教授为我们解释了多种心理学上的知识,同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对策。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总是有一定的原因,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班主任老师能一针见血的帮助学生解决其问题行为,而有的班主任老师则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头疼不已,无法突破。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在认真读过此书后,你定当有两个收获:一是开始思考自己以前的学生管理方法是否有效;二是在学生管理上变得更加专业。
其实管理学生和纠正学生的方法很多,面对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老师,所用的方法都不同。而本书我个人认为它只讲杀猪法,不讲屠龙术,这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许多心理学的书籍,大多是高深的屠龙术,但如何把高深的,枯燥的屠龙术()真正用到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管理上,这些书籍并没有传授。而许多一线的老师其实他更需要的是如何把理论用到实践上去。
读完本书,我发现在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屡教不改时,作为班主任老师,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先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问题。很多老师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应该要清楚小学老师该扮演什么角色,中学老师又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管理方法放到中学里去,大多是不行的,因为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同时,老师的话学生听不进去的原因有很多,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同一个学生,有的老师的话他愿意听,而有的老师的话他却听不进去。
其次,我们定位正确,学生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我们又是否有策略去帮助他纠正问题行为呢?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我们的策略都有可能不同。我们就该去思考,那些方法是学生能接受的,并且能长期坚持的,在实施策略纠正错误的过程,作为教师又该坚持做些什么。一种策略的使用,往往在学生纠错的过程中,又需要不断的及时修正,我们老师也该随机应变,不断反思。
还有,有的学生发生了改变,问题行为得以纠正,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方法起了作用,但也有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人做事往往都是有动机的,有内在的动机与外在的动机,那么学生从不好的一面开始走向好的一面,也是有动机的,有可能是真的被老师所感化,有可能是同伴的影响,也有可能是看了一部电影一本书后的感动,也有可能是家庭的变故等。
如今的学生接触的信息已经非常之多,心理发展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意味着我们老师也要不断升级自己,掌握更多的策略与理论,学会思考与反思,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学生纠正其问题行为。同时本书也告诉我们老师也要放正心态,每位教师都有失败,作为一种职业,自然需要专业精神与敬业态度,努力工作,但也要承认并不是所有学生的问题都能解决,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如懿传观后感范文欣赏:可以有另一种结局
一部《如懿传》新引力很多网友的关注,该剧主要由周迅和霍建华等出演,剧情精彩,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很少有机会花费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来追一部宫斗剧,主要原因是听到有人在说周迅的演技可谓教科书级,抱着好奇的态度看完了这部长达87集的古装大戏,看到结尾处,怅然若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俗套的皆大欢喜的结尾。当如懿(周迅饰演)说出兰因絮果时,我没有听清楚(主要原因是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典故),感谢现在的科技发达,我连着两次倒回视频,才彻底认清楚了这四个字。
兰因絮果是说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像飞絮一样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如懿在世事巨变之后心灰意冷,因失去了和自己心意相通的少年郎,纵伊人尚在,却生亦无可恋。
有些感慨她的天真,近知天命的年纪那么执拗有必要吗?青梅竹马的美好在于涉世之浅。后来,一同经历过多少坎坷,在这些磨难中,每个人心中留下的阴影不尽相同,你也许仍是一片冰心,但身居巅峰的那个少年郎变得阴鸷多疑也是正常的。
有些人总是抱怨配偶的不够完美,但你是否想过,自己是没有缺点的吗?如果不是冷战太久,两人的关系已经淡漠,如懿规劝皇上不要沉迷声色的方式再婉转些,何止出现断发风波,将帝后的情感推向末路。
以前我听到婚姻需要经营一词,感觉非常别扭,好像是亵渎了爱情一般。现在明白再美好的开始,也会在岁月周而复始的侵蚀下变得面目模糊。为了从前的那些美好,为了感谢带给我们美好的少年郎,为什么不能在某一时刻低一下头,继续走下去,也许后面还有风景呢!?
就在一年前我姐姐和我见面,还经常抱怨姐夫的不知体贴,可谓没有一点好处,听得多了,深为姐姐叹息。但在几个月前,事情发生了逆转,姐姐因为更年期综合征心情抑郁,茶饭不思。姐夫再也不出去独自潇洒了,安安静静地守在她身边,做饭拖地,一副居家好丈夫的模样。你哥变好了,等我身体好了一定好好照()顾他!姐姐由衷地告诉我说。倔强的如懿等不到这一天了。
关于秋,辛弃疾有首词讲得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如果如懿明白此中道理,故事将是另一种结局,一种符合大众心理的结局,可惜的是历史上的如懿真的是兰因絮果,容不得推演。
《如懿传》中的冰美人容妃,在被如懿问及如何有兴致到御花园赏花时说的话,我非常赞同:纵然我身处的皇宫如同监牢,我也要看看这监牢是何模样!生活里除了和相爱的人执手言欢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留恋的地方。一个人能平安活到老已属不易(纵然是皇家儿女,因天灾人祸也常罹病患),不要辜负了生命的韶华。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集锦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集锦”,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1)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2)
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好问问为什么。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
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个词(远古时男人狩猎养成的习惯),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远古时女人采摘蔬果养成的习惯)。工作一天回家,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用完了,回到家就想着休息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回到家总要把一天的词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杯具就这样产生了!
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和她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她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她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她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騙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睡眠不足,容易发胖的。每天睡5~6小时的人,平均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重6—8磅。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如果早晨必须7点起床,前天晚上最好在11点左右睡。睡觉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读本小说。
英国巴斯大学量度过七十五名七岁小童的右手手指长度,发现“手指比例”无名指较长的小童,数学成绩较好。食指较长的小童,英文成绩较出色。同样计算方法亦可用在成年男女上,成年女性“手指比例”通常是一,即食指及无名指长度相等,成年男性则多是无名指较长。
一个值8000元的人,就别讨价还价只愿付他7500元。即使省下了500块,实际上却凉了他的心,一有更好的机会,人家拔脚就走。相反,痛痛快快付他10000元,他会拿出两倍的能耐为你卖命干。记住,宁可花两个人的钱去招一个好人,也不要用一个人的钱去招两个差人。
(1)平等型:A男-A女,O男-O女,AB男-AB女,B男-B女;
(2)恩爱型:O男-A女,B男-O女,A男-AB女,AB男-B女;
(3)管理型:A男-O女,O男-B女,AB男-A女,B男-AB女;
(4)互补型:O男-AB女,AB男-O女,B男-A女,A男-B女。
现在都肿么了?没结婚的像结婚的一样同居,结婚的像没结婚的一样分居;动物像人一样穿衣服,人像动物一样露着肉;小孩像大人一样成熟,大人像小孩一样幻稚;女人像男人一样爷们,男人像女人一样娘们;没钱的像有钱的一样装富,有钱的像没钱的一样装穷;情人像夫人一样四处招摇,夫人像情人一样深居简出。
男生需要的爱的形式:包括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女生需要的形式: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有分歧的时候,比起唇枪舌剑更有效的是靠在他的胸口,什么也不说。他平静下来,自然会明白你的心,主动调整和你的步伐。)
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1.不要凡事分出对错,先换位思考,体察对方的潜在动机,相互理解。
2.平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靠得太近会审美疲劳。
3.别习惯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极定式,尝试在嬉笑打闹中解决问题。
4.宽容为上。我们都不是圣人,没必要为对方的一点行为举止过分挑剔。
5.尊重对方,给对方爱你的理由。
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心理学说:凡是习惯咬吸管的女人,哺乳期的时候都是用力咬着母亲的乳头吃奶的。这样的女性性欲强烈,OO__的时候激烈狂放,一般的男人恐怕吃不消。交女朋友之前,先请她喝奶茶吧。
1.手干净的人更容易宽容他人;
2.婚姻幸福可帮助女性减压;
3.养狗比养猫更有利于身心;
4.自言自语有益健康;
5.易怒的人伤口好得慢;
6.移动家具可以改善心情;
7.人在饿的时候爱乱花钱;
8.独身者早死率比已婚者高一半;
科学家认为,男人与女人第一次见面,关注持续的时间决定了两人是否能相爱。如果一个男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关注女人的时间超过8.2秒,那么他就已经不止被吸引了,而是很可能已经陷入爱河。
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没有相互的忍让和包容,很难最终两个人成为一体而各分东西。
这样的心理调节你做的到吗?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
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
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
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
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
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
其实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
1.情商高了;
2、职位升了;
3.工资涨了;
4、朋友多了。
越是熟的朋友,对话就越粗鲁;越是熟的朋友,行为就越猥琐;越是熟的朋友,开玩笑就越不计较;越是熟的朋友,你出来玩就越是要管你;越是熟的朋友,见面少了就越思念;越是熟的朋友,你一有错他就越毫不留面地骂你;越是熟的朋友,不开心时他想起的第一个人就越是你。
怀疑自己答错了,改不改答案?
马上要考试了,做完答卷,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答案不知道选哪个,这时候该不该改答案?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只有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因此,下碰到这种情况:改!
为何我们常常不快乐?
1.无信仰。
2.乱攀比。
3.缺美感。
4.难施舍。
5.不知足。
6.很焦虑。
7.常盲目。
8.无主见。
9.重得失。
10.很麻木。
11.太匆忙。
12.很贪婪。
13.纵欲望。
14.不自由。
15.少阅读。
16.无忏悔。
17.很势利。
18.拍马屁。
19.拜强权。
20.喜拆迁。
21.多暗算。
人一定要想清3个问题:第1你有什么,第2你要什么,第3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很容易评价自己的现状;要什么,内心也有明确的想法;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心理学研究发现:妻子的容颜,与丈夫的性格和他对妻子的态度紧密相关。心胸宽广,不轻易发脾气的丈夫能够包容迁就妻子,使妻子享受充分的自由。有这样的丈夫,妻子会皮肤光滑细腻,不容易长暗疮和色斑,也不容易衰老,常常容光焕发。
心理学认为,从背后主动拥抱对方代表一种保护,表示拥抱者愿意主动给予被拥抱者爱与关怀。所以采用这种睡姿,就代表这个人愿意给你爱的承诺,这个人也会从这种主动呵护和疼爱中感到幸福。
毁掉一首好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铃。
每天至少花10分钟在早上起床前,在睡觉前10分钟做想象,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输入潜意识的最好时段。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爱情、婚姻等等,请在这两个时段尽情想象吧!你的潜意识渐渐让你通过想象达致产生信心,从而引领你得到你想要的。
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照镜子时间长了,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很陌生.....
由于喜欢才牵挂,由于牵挂而忧伤。实在一个人并不孤单,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孤单。
心理学家发现:谈论伴侣间的问题,会让男人非常不舒服。这是因为,当女人列举出两人之间的种种问题,男人首先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羞愧感,一种不能胜任伴侣关系的挫败感。他会无意识地去反抗由此带来的痛苦,用“回避”等方式保护自尊心。
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了他的那个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
这是个漂亮的疏通方法。因为“写”这个动作,本身具有觉察、及统整思绪的功用。“写”,能将情绪能量从虚无的“下意识”,提升到“意识”的层次,也就是说,由原先感觉“我心中波涛汹涌”到“我知道怎么回事了”,焦虑下降,也就启动情绪疗愈。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3)
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陶新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从心理学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虽然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了。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作为老师,如果任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比如四七班这个新班,很多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师进宿舍他们都觉得新鲜,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宿舍很活跃,于是就找机会和他们聊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聊一聊就开窍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张永健在我们聊天之后上课变得特别积极,不会做的题就找我问,我上课提问他立马举手,刚开始我只是请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比较难的问题他也敢举手了,最近一次测试满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绩!要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才考了42分呢。就这样,我从陶老师书上学到的一点点影响着我去关注学生不同的优势特征,进而加以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体验更多的成就感,惊喜地收获他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师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4)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5)
美好的假期,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所以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陶新华老师写得《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也看了陶新华老师相应的视频,其中,第四期:积极心理学解决学生问题,留给我的印象特别的深。
我自8月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到目前为止也有将近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多多少少也遇到了不同类型的学子,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有讲文明的学生,也有不讲文明而被大家排斥的学生;有热爱劳动的学生,也有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有性格活泼的学生,也有性格孤僻的学生......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就像是一个晴雨棒,态度也阴晴不定,尤其是对待成绩差又不规矩的学生,我就硬生生地变成了学生口中的“母老虎”。(这也是从学生作文中看到的,原话大概就是学生遵守纪律时,老师很温柔,学生要是违反纪律时,老师就像个母老虎。)学生这样评价我,前者我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后者的评价,我感觉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友好相处,也对我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利。
在我教得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学生我这一生可能也不会忘记,他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不用功读书,成绩差,还经常闯祸,我对待他,也一直是严肃地批评,甚至因为他,我经常头疼,因为他屡教不改,最后,他的学习态度不但没有转变,反而对我产生了敌对的态度,我觉得那时我的教育教学做的很不理想,不是因为我不负责任,而是因为我的方法不够恰当,总是以一种消极地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
现在,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会给学生降低要求,巧妙的变批评为鼓励,先处理和师生关系,再激发学生的求好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步!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6)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7)
提起“幸福”这个字眼,心中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在无数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幸福”的味道日渐淡薄。尤其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从教来,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工作。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袭击了我。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再有职业的幸福感觉。
可是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书还怎么教?教育是陶冶人心灵的职业,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冷冰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负起从精神和人格上去影响学生的重任。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让他的学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 不能奢谈带领学生“过一种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个人的体会都不同。所以,同样的环境和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则感到不那么幸福。面对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有的教师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教师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作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因为观念不一、态度不一、心态不一,往往对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当身边的老教师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眼前的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当年轻的教师不断进取,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接到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问候的电话,教师的幸福实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的体会,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会本身就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缓解压力,把压力换为动力。寻找幸福感的源头,深深的体会它。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当了教师,就要无限地热爱这份职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都不应后悔。始终在心中竖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创造就在,职业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在心中储满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断地把这爱之源泉输送出去,恒久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拥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8)
大学时学的心理学理论在大脑里几乎所剩无几,因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边工作边读书,说是一种复习,实际有更多新的收获。这本书以心理学理论结合经典实验,根据实验结论提出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实施建议,真得很实用。
我教低段数学,这个年段对于计算十分重视,尤其是口算。口算是一种技能,要娴熟地掌握它必然需要足够的练习次数或练习时间。所以,有些家长总是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家孩子口算怎么也快不起来,准确率总是不高。以前我只是说口算是需要练的,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学期,我学习了这本书,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家长口算必须靠练,但练也要讲究方法,书中第二部分中说到“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技能方能巩固;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应该有适当的分配,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优越”,我建议学生家长开始时让孩子练习的次数多一些,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口算准确率和速度都不错了,可以适当延长每次练习的间隔时间。我还建议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反馈,帮助进行批改,随时发现自己在口算训练中的优缺点,进而巩固正确动作,比如一列列做会快些,在写得数时大脑已经在算下一个算式等等。
教过《表内乘法》这块内容的教师会发现,我们教了2--6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学生可以无师自通,这就与心理学中“学习的迁移”理论有关。但教师往往也会有困惑,学生基本能按顺序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表,但让他们对口诀就会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变换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如根据算式写口诀,或补充口诀,或利用本知识点解决问题等等。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实验,我安排学生每节数学课前都要齐背已经学过的口诀,及时复习,加强巩固。
书中第四部分提到了“心理定势”的'危害,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心理定势而在做题时频频出错。为了克服学生这种心理定势,让他们形成变通的思维方式,我在教学时会要求学生一题多解,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题目时,首先要有打破学生心理定势的意识,比如平时学生做多了肯定句式的选择题,我们就要变换设计否定式,如“下面句是6的乘法口诀”可以改成“下面()句不是6的乘法口诀”。对于同一道题,如果我们经常性进行变化,学生就能逐渐脱离“心理定势”,思维也就变得灵活,读题审题能力也随将之提高。
总之,这本书不仅可以检验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的工作更科学更有效。这本书值得反复读,教一辈子就可以读一辈子。
中学生心理学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中学生心理学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一部美国非常励志的中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叫我第一名》,一听这个影名,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电影。虽然以前看过听过那么多关于心理发展的案例,但是当周六闲暇观看时,随着影片剧情的深入,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精神所震撼,这部电影所表现的生活态度也让我这颗已经茫然浮躁的心突然静了下来,这部影片介绍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主要是讲述一名患了妥瑞症的男孩如何乐观坚强地应对自己的病症,最后实现自己理想的故事。主人公的人生理想正是我此刻正在从事着的神圣职业教师,所以,在教师的立场上,似乎看到了更多让我感动的东西。
影片中的布莱德去应聘教师时,满脸的渴望与期盼,在他心里,这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是自己必定要实现的理想。校长首先问他是不是以前有一名老师深深地影响过他,所以他这么想当一名教师。他想起了中学时代,那个在众人面前给他一个解释机会的校长。那个最后让同学们看他的眼光不再充满鄙夷和嘲笑的人。是啊,一名立志要做老师的人总是有一个以前影响过自己的伯乐。而这次面试,让历经挫折的布莱德最后当上了老师,还是二年级的老师。
他经常变换装束来扮演不同的主角,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幽默诙谐,他常常扮演那个最笨的人,而所有答案都让聪明的学生讲出来。他自己饱尝个体差异给自己的带来的影响,所以,他对每个孩子都有用心平等的心态,不管是身患重病的海瑟,还是顽劣成性、不喜欢学习的汤玛斯,他都悦纳了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予他们。
当我看见他求职道路的坎坷,我就暗自庆幸自己在实现理想时还比较顺利。当我看见他充满智慧地帮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就在想,我也要向他学习,去坚定不移地践行自己的从教初心。当我看到每一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他时,我就想到每次用心地为学生付出时,他们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那些纯真的眼神里对老师纯真的依赖和爱。很多共鸣,很多感动,随着剧情铺陈开来,让我充满笑意地看着,眼角又不留意有些湿润。
我想到本科时,我们的班级口号是为中国而教,初次穿上印有这句口号的班服时,心中那种神圣感和使命感让我感到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多么光荣。再后来毕业后真的成为了县中学的一名教师,全村人都知道了,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有那么光荣,感觉大家看我的眼神都是闪着光的,我居然不止一次地想到那句有些老套的话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后来我越来越明白,那是全村人对于人民教师的尊重和敬仰,这更让我看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不忘初心,继续开拓,继续提升自己,去引领更多心灵走向丰富和充实。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精选
每位观众在观看时对于电影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观后感要善于总结零碎和模糊的思想,找到其中具有突出性的进行描写,要想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从哪个角度切入描写比较好呢?你也许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教师这一门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应对新时代学生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九零后老师,更加要积极学习进修。其中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才能更好的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学也会事倍功半。所以空闲时间我积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我深感教师有的时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点,接纳学生们的一切,好与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够真正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就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班级小胖的故事。这个班我是在初二接的,在初一只是担任他们的地理老师,所以对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个老是说yellow的地理课睡觉的捣蛋鬼。
接班后,我对班级的同学做了大概的了解,尤其关注了小胖。我发现其实他不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和目标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优点。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负责,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扫帚,弯着腰,打扫着教室外的那条走廊。再如每次换位置时,他总是会去帮助旁边的同学一起来搬桌子椅子,可见也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呢。小胖在语数外课堂上也尤其认真,书本上的笔记也是工工整整,初一的成绩也处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绪却时常大起大落,时而疯癫,时而悲伤。在班级中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哗众取宠。还喜欢说一些不好的话。我就问自己:难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后有没有原因呢?
为了更好的去帮助小胖,我尝试着去了解他,发现他的优点,并在班级表扬他,告诉他,原来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对他一开始表扬多于批评,他开始纵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违反纪律,在两个班级之间来回穿梭,经多次提醒却无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么在班级的队伍中好好跑,要么滚出去。然后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结束后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级严厉的批评了他的这个行为,告诉他:你既然身为班级的一份子,就必须为班级出力,维护班级的荣誉。他愤愤的说:我不是4班的,我转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娄江你只能是4班的学生,要么让你爸转学。生气的两个人,注定是没有什么好话的。小胖也没再讲话,可能也是第一次见到我这么严厉的对他。放学后我看到他一个人在走廊游荡,便把他喊了过来,问道:为什么跑操的时候跑掉呢?他赌气回答到:不是你让我滚的吗?我对他说:跑操时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却还在捣乱,老师也不想说这话,你想想看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说道:老师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颗为班级的心,我们把这表现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用那种不好的行为来掩饰呢。以后如果你有不好的行为,老师还会严厉的批评,但是只针对你做的事情,不是对你这个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后让自己更优秀。
我不知道这个行为这番谈话有没有效果,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让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们跑了一半之后我看到小胖跟上来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开心,为小胖开心。此后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捣乱了。即使偶尔调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来,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学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小感动,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渐加深。到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绪起伏,看似倔强却又敏感脆弱,其实和他的家庭有关系,父母的离异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可能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需要什么,他哪里不开心了。我却越来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确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关爱。虽然我们无法帮他改变家庭的状况,但是我愿意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接纳他所有的行为和情绪,到后来他也慢慢愿意在班级里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甚至是家庭的情况。庆幸的是他并没有成为班级的另类,同学们也发现了他的可爱之处。当然现在小胖行为上情绪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但是我愿意继续去努力。哪怕不能改变什么,我希望我们这个集体也能成为他心里的一束光,以后在遇到难过时有些许温暖。因为我相信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存在的价值是播种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乐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愿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传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满活力,让我的学生也收获幸福感和创新的活力。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2】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气力:积极气力和消极气力。这两股气力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轮回。假如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糊口当中布满活力,培养出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立异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慨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授教养时光,我但愿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由于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说教师的糊口对全社会的人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糊口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明和谐。
后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3】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转变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4】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将老师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纸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训他们要保持整洁,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但就是不管用,后来我就什么也不说,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持续一个星期,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慢慢地发现我班的卫生变好了,再也不要我说教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师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老师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老师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老师认真,孩子就学会方法;老师宽容,孩子就不会计较;老师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老师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
在现实中生活中,很多老师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健康成长,可是使了很大的劲儿,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老师的努力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在教学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认真而仔细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仔细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包办一切,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像个陀螺似的转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扼杀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学习机会与能力;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极大的负担。
鱼汤虽好,但不宜过多,知识虽好,却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讲究“空白”艺术,适当的空白,才能产生美感,才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正如书中所说,让孩子的心理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吧。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可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用老师的权威来压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远离你的教育,读了此书后,我们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应“,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主动与学生交流,讲道理,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跳出”自己人效应“。例如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后,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应,那将不利于孩子问题的改正。
总之,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5】
《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读后感1000字:
人类为什么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关于这个哲学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最终知道人类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这学期学校提供了许多书,希望每一位老师仔细研读可以将其精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有内涵的心理学书籍。之前我有读过《微表情心理学》的书,在那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可以从不同的表情中了解每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一种情绪背后所掩藏的秘密。那么如今的这本书却给了我,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习得了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教学。
这本书描述的非常全面。这本书有七个专题,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述、积极心理学与师生的关系、积极心理学与课堂氛围创设、积极心理学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积极心理学与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典型案例解析。此书把心理学运用于学生与老师之中,恰如其分地教老师如何把握学生心理,如何更好地从教。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
毕业后第一次从教的我,第一次教心理学的我,起初有些迷茫,但后来伴随着我对这门课有了兴趣。我开始了解心理学,从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入手,逐渐加深对它的了解,直到现在对这门课有了浓浓的喜爱之情。我觉得在这门课中我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表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及经验不同。比如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感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变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幸福感,从而拾起学习的信心,激发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作为教师不管我们教的是哪一门课,要想把这门课教的好就必须在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某一门课产生了兴趣,他才能够去学习去阅读所喜爱的这门课。从上学期教心理学直到现在,不敢说自己教的有多么的好。虽然每次准备一节课会花费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当我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教学成果时,总能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在上学期期末我还让学生们做了测试,试卷最后一题写这学期的收获。同学们都写的比较好,清楚的记得一个同学写到:虽然老师不为我们传授课本的知识,但老师却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温暖,这个时候总会想自己的辛苦没有白付出,还是有人能理解老师为他们做的事情。
总之,这本书还有许多精髓的内容值得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慢慢去体验、去实践,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可以做到问心无愧,有益于自己更有益于我的学生。文\李晓霞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6】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7】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不乱的情谊
4、常常与挚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乞降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合情合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合情合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烦的事,尤其是因为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碰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长短常不收留易的,由于我们必定会碰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糊口中:现实糊口中,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1、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固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常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步履吸引留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央,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常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8】
做专业的教育——陶新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本书主要是案例、案例分析、应对策略的结构组成方式,围绕“关注积极情绪,实现师生幸福”主题展开叙述,整理之后,记录如下:
一、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本身拥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当我们聚焦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赛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幸福有5个因素决定——积极情绪、投入地工作和生活,目标和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
二、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教育教学
1.人的情绪情感体验总是优先于大脑皮层的智力活动,当学生认为自己在做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之后,他们对生活会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对未来人生产生不良影响。杏仁核是记忆中的情绪成分存储地,受到刺激后被唤起的情绪85%是消极情绪记忆。而长期的压力状态下,免疫系统会受到危害,得病几率上升。
人脑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应,满足情绪的需要,认知学习,这三者功能的顺序的不可变更的。只有在生存反应感到安全、情绪体验愉快的时候,大脑才能较好地发挥认知学习功能。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大脑中比较容易遗忘,因此快乐的时间总是显得很短暂。
因此我们应当给学生安全、愉快的体验。教师的主要人物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快乐,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学习兴趣,优势的肯定,适度的压力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神经元工作有关键期,语言学习能力第一个关键期是出生到5岁左右,第二个关键期是12岁左右。当然,人的一生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大脑的神经元可塑性很强。
长时程增强效应是指反复激活次数越多,神经元的连接就月有效。
适应于再生效应是指生存环境越丰富,越能够刺激大脑神经元发育。
因此教师应当涉及好的教学方法,持续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因此教育要抓准时间,反复训练,不断优化。
3.初二数学老师王维克批改作业时发现华罗庚练习本字很不公正,做了很多涂改,涂改支出正反映了华罗庚在演算时是如何探索的。其他老师讥讽华罗庚的字像螃蟹,王老师看到了华罗庚的天赋,鼓励之后华的数学兴趣越来越浓。
千万别把松苗当蓬蒿。慧眼识人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应当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才能、优秀品德,并在互动过程中进行培养,强化。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情绪,爱和包容;应当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共同学习和探索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关注情感需要,实施差异化的鼓励与赞扬,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是人才,不过我认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总被否定的后进行更适合赞赏鼓励,也有一批人更适合适当施压与批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多沟通,多做有效沟通。尊重学生独特性,扩展自己知识面。
4.快乐和幸福是伴随痛苦和烦恼而共生的。积极性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提出幸福公式:幸福=遗传(50%)+生活环境(10%)+个体可控行为(40%)。生活环境中金钱、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提升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社交生活和婚姻满意度。“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特米哈伊研究认为,最愉悦的一刻同行体现在一个人为了一件充满挑战但自认为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刻,这就是幸福流,是最接近幸福的状态,是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因此,和学生一起播种幸福。一是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改善自己与家人关系。更重要的是,聚焦积极面,增强成就感。“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反射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应出一个天堂。”二是各类活动,如写感恩信,每天回忆三件不错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分享成就感。
5.积极情绪扩展建构理论模型告诉我们,积极情绪体验不是别人基于的,而是自己创造和努力追寻获得的。
因此,首先在认知上乐观地看到学生的进步,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快乐生活,积极工作,锻炼身体,保证睡眠,经常聚会,为了目标努力,自我调节,主动提升。
6.研究发现,影响师生关系有五个要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彼此理解,学生的解释风格,学生老师彼此的接纳和互相尊重,彼此的互惠关系体验,这样的关系可以持续的时间。接纳与尊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纳表现异常的学生,关注他们被忽视的内在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尤其要注意,机智灵活地严格要求,原则问题不让步。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缺点,及时给予肯定,提升自尊和成就感,与学生互动交流直接对话,这种交流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1)了解学生,2)让学生指导课堂、学习的意义和价值,3)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底线在哪里。4)用每次活动润物无声。
7.叙事治疗法,可以记录学生进步,进行叙事治疗,挖掘积极功能的自我,促进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成长。
因此,及时征集个人问题及班级问题,保持师生情感及时沟通。选择合适的对象,贯彻始终地关注其积极面,保持沟通接触。不能急功近利,坚持,不急不躁。
8.高分低承受力学生,自我中心类学生: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追求完美会走向反面,而以积极心态追求幸福则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去发现自我的优点,进行充分发挥,用毕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少做被迫的事情。“老师一说就懂,一讲就会,一考就是高分”是自欺欺人,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试错乐趣。保持学习东西,承认试错本身就是学习经验获取的过程。
因此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需要什么;重视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获得积极的“沉浸体验”,这是最好的奖赏和冬季,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在交往互动中表达爱和赏识;关注个性化特点,与学生达成共识;和学生一起建立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在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9.网络沉迷:儿童内在动机的发展部分取决于其交往需要、胜任需要和自主需要,以及让父母、老师、教练或生活中的重要的人满意的程度。
因此做师生有效沟通,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接受和适应网络。学习网络游戏具备吸引力的成功经验,增强教学吸引力,给予学生挑战和成就感。给可以胜任的任务,提高自我控制的感觉。倾听+原则问题不让步。帮助关注学生规划人生,使用综合方法而非一招一式。
10.早恋: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青春期到青年早起成为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渴望亲密关系,期待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决定理论”——人先天有三种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恋爱可以带来这样的积极体验。“镜像自我理论”——我是与他人面对面的产物,他人是一面镜子,我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他人怎么看我。青春期有性别认同。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越干扰,学生会越坚定。喜欢异性时,他们会更敏感,更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是很好的教育引导时机。教导学生要想收到青睐,要使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男孩要成为有责任心的男人,女孩要成为善良独立的女人,这样才能为一段感情提供坚实的基础。还要教学她们妥善地处理矛盾、冲突和分手,不因问题处理不当受到伤害,积极归因,把握分寸。教导女孩学会自我保护。
11.抑郁:解释风格分为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抑郁的人认为坏事是永久性的。反复思考越感无助。乐观性解释风格更认为失败是暂时的。学生的解释风格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教导学生改变看问题角度,学会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失败给予公正合理、恰到好处的分析。
12:焦虑、压力:紧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型曲线,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积极性,过强的动机反而会引起学习效率降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此消彼长。
因此,努力减少消极情绪体验,反复品味快乐,养成与别人分享习惯。优势学科迁移。
13.乐观是心理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品质。我们要做乐观的教师,教乐观的学生。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征服感,避免无助感,多参与活动。帮助提供自尊心,在成功的时候给与适当的表扬。
14,其他:人不能脱离他者存在,性格优势是可以培养的,及时肯定很重要,
总之,理解学生,接受学生,设立可达到的标准,体会强化成功体验,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教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命运。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9】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的观后感【篇10】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9篇
以下为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积极心理学观后感,你是否在网上寻找作品名的观后感范文呢?遍观好的影片不亚于博览群书,观看了一个作品之后总是会有满满的内心感悟。这些想法我们可以写进观后感,方便自己查看或者和别人分享,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教师这一门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应对新时代学生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九零后老师,更加要积极学习进修。其中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才能更好的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学也会事倍功半。所以空闲时间我积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我深感教师有的时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点,接纳学生们的一切,好与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够真正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就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班级小胖的故事。这个班我是在初二接的,在初一只是担任他们的地理老师,所以对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个老是说yellow的地理课睡觉的捣蛋鬼。
接班后,我对班级的同学做了大概的了解,尤其关注了小胖。我发现其实他不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和目标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优点。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负责,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扫帚,弯着腰,打扫着教室外的那条走廊。再如每次换位置时,他总是会去帮助旁边的同学一起来搬桌子椅子,可见也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呢。小胖在语数外课堂上也尤其认真,书本上的笔记也是工工整整,初一的成绩也处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绪却时常大起大落,时而疯癫,时而悲伤。在班级中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哗众取宠。还喜欢说一些不好的话。我就问自己:难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后有没有原因呢?
为了更好的去帮助小胖,我尝试着去了解他,发现他的优点,并在班级表扬他,告诉他,原来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对他一开始表扬多于批评,他开始纵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违反纪律,在两个班级之间来回穿梭,经多次提醒却无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么在班级的队伍中好好跑,要么滚出去。然后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结束后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级严厉的批评了他的这个行为,告诉他:你既然身为班级的一份子,就必须为班级出力,维护班级的荣誉。他愤愤的说:我不是4班的,我转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娄江你只能是4班的学生,要么让你爸转学。生气的两个人,注定是没有什么好话的。小胖也没再讲话,可能也是第一次见到我这么严厉的对他。放学后我看到他一个人在走廊游荡,便把他喊了过来,问道:为什么跑操的时候跑掉呢?他赌气回答到:不是你让我滚的吗?我对他说:跑操时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却还在捣乱,老师也不想说这话,你想想看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说道:老师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颗为班级的心,我们把这表现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用那种不好的行为来掩饰呢。以后如果你有不好的行为,老师还会严厉的批评,但是只针对你做的事情,不是对你这个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后让自己更优秀。
我不知道这个行为这番谈话有没有效果,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让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们跑了一半之后我看到小胖跟上来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开心,为小胖开心。此后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捣乱了。即使偶尔调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来,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学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小感动,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渐加深。到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绪起伏,看似倔强却又敏感脆弱,其实和他的家庭有关系,父母的离异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可能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需要什么,他哪里不开心了。我却越来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确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关爱。虽然我们无法帮他改变家庭的状况,但是我愿意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接纳他所有的行为和情绪,到后来他也慢慢愿意在班级里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甚至是家庭的情况。庆幸的是他并没有成为班级的另类,同学们也发现了他的可爱之处。当然现在小胖行为上情绪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但是我愿意继续去努力。哪怕不能改变什么,我希望我们这个集体也能成为他心里的一束光,以后在遇到难过时有些许温暖。因为我相信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存在的价值是播种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乐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愿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传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满活力,让我的学生也收获幸福感和创新的活力。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2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但教师职业存在着成就需要与成功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及自尊心的冲突,教师内心也发生波动,加剧内心的冲突。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设计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因此,教师的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
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我们要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才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个快乐幸福的教师,一定能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干一行爱一行;放下权威与学生沟通交流,劳逸结合;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培养良好个性。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作为学生言行举止榜样的我们,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远离体罚、冲动、喜怒无常、语言暴力等一些不良的行为,并做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反省、评价自己,勤奋学习,以心养智。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3
这个月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气力:积极气力和消极气力。这两股气力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轮回。假如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糊口当中布满活力,培养出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立异活力。
那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慨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授教养时光,我但愿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由于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说教师的糊口对全社会的人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糊口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明和谐。
后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4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5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不乱的情谊
4、常常与挚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乞降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合情合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合情合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烦的事,尤其是因为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碰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长短常不收留易的,由于我们必定会碰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糊口中:现实糊口中,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1、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固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常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步履吸引留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央,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常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6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最近,我在看《积极心理学》一书,了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再回顾自身的日常教学经验,发现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内容的确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那么,下面,我将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自身的德育经验来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促进他们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对学习的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情感的形成促使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7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8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积极心理学观后感 篇9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转变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阿德勒心理学读后感:拥有失败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是由阿德勒所著,是讲述个体心理学问题的著作,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帮助,帮助我们走出世界。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阿德勒心理学读后感:拥有失败的勇气。
这几周一直在读日本哲学家、心理咨询师岸见一郎先生解析阿德勒心理学的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接受幸福的勇气》、《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前三本比较简单易懂,尤其是前两本,以对话的方式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地讲解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读起来很轻松,假期里花上一天时间,就能读完一本。最后一本比较艰涩,包含更多思辨、推导的过程,很适合在读完前三本后,细细反复钻研,学习阿德勒和岸见先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最后一本是真正授人以渔的。
01
目的论,而非原因论
对于阿德勒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大概和我一样,感觉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弗洛伊德、荣格两师徒,却几乎无人不晓吧。阿德勒是与这两位齐名的世界三大心理学家之一。常有人误解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其实他们是平等的同事关系。
与弗洛伊德凡事从幼年经历中寻找原因的原因论不同,阿德勒提倡的是目的论。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决定论。因为如果过去决定一切,而除非我们使用时光机穿越回过去,否则过去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岂不是束手无策吗?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遇到一些困难就拼命去原生家庭里找问题,把一切都归咎于儿时父母的养育方式,却越深究越觉得无力、无奈,只剩自怜自艾,而毫无建设性的行动了。
就像我们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研究了半天,把为什么会生病都说透了,就是不提供治疗方案,对治疗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岸见先生认为,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或说决定论,其实会使人陷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
与此相反,阿德勒的目的论相信人的自由意志,认为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必然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以及此时此刻的自己,决定要过怎样的生活。
为了解释目的论,阿德勒举了脸红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的例子。
通常我们会以为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是因为害怕见人,害怕被众人瞩目,才选择一个人躲起来。但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解释这种行为,认为患者恰恰是因为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无法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无法接受自己不是世界中心,而选择了从一开始就逃避到众人中去。而广场恐惧症不过是逃避的手段,为了逃避这一目的被患者需要。
脸红恐惧症也是一样的道理。书中举了以下这个例子。
一次一个女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她的苦恼是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说无论如何想治好这个毛病,然后去向自己喜欢的男生告白,希望能同对方交往。
心理医生却判断这位女生是自己需要脸红恐惧症,因为她最惧怕的是被自己喜欢的男生拒绝,以及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所以,就像广场恐惧症患者一样,她选择了从一开始就逃避,活在如果就的幻想之中。
于是,心理学家对她说:脸红恐惧症很好治,但我不会给你治,因为你是靠着脸红恐惧症才能让自己接受对自我或者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的人生。你还要用这都是因为脸红恐惧症之类的话来安慰自己呢。
但是如果我给你治好了,事态也没有任何变化的话,你一定会再次跑来要求我让你患上脸红恐惧症。
这两个例子都很好地阐述了阿德勒的目的论理论,即,我们当下所谓的一些不幸、困境,有可能只是一种借口,其目的是逃避必须付出的努力,因为努力过后也有可能会失败。当下的不舒服,和努力过后可能会有的失败,有些人宁愿忍受前者,也不愿遭受后者。那么这时候,那些这不怪我,我也是没办法,如果不是早就就成了达成逃避目的的必需品。
那么,其实如果真想摆脱这些困境,方法也极其简单,就是调整目的,拥有失败的勇气不完全的勇气,积极付出努力,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如此一来,真正最困难的问题就出现了如何才能拥有失败的勇气,不完全的勇气呢?
02
你的存在本身就具备价值
阿德勒说:我们只有在认为自己有价值时,才能拥有勇气。这种勇气,让我积极地付出努力,不害怕可能会到来的失败。只有当我们清楚认识失败并不会拿走我们的价值,才能拥有这种勇气。
我们常常混淆一些概念,比如成功与幸福。日本近代哲学家三木清在《人生论笔记》中曾详细谈过这个问题,我也曾在私塾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研读探讨过。他对幸福和成功的看法与阿德勒不谋而合。
他说成功是量的东西,而幸福是质的东西。可量化就可模仿,而质意味着独一无二。
美也是如此。
当我们以为美是可量化的东西时,就会彼此攀比,于是很多人选择去整容。但是当我们明白每个人的美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不仅不会苛求自己的鼻子要多高,眼睛要多大,皮肤要多白,也能够欣赏每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美。
就像一棵树上的每片叶子都有所不同。我们会有偏好,却无法量化自己的偏好一样。美和幸福,都是不能比较,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存在。需要用心感受。
成功却相反,是可量化的东西。有标准,且标准随着时代和地点不断改变。在士农工商阶级贵贱区分严明的古代,自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在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今日,世界上最受追捧的都是了不起的商人。
在县城或是小镇里,女孩子早早嫁人,相夫教子,是最成功的模版。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却未必了。相夫教子很好,经济思想独立的女青年同样受人尊重,被人羡慕。
因此,当我们把成功与否作为自己是否价值的评判标准,就会发现自己时而有价值,时而无价值;在这有价值,在那里无价值。
更进一步来说,躺在病床上,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是否有价值呢?植物人是否有价值呢?
当我们把价值与做些什么挂钩时,不能做什么就意味着没价值。但真的如此吗?对深爱孩子的双亲而言,虽然孩子不好好学习会生气,但跟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相比,只要孩子好好地活着,也会觉得欣慰不已吧。
事实上,当我爷爷去世时,我真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他的生命。只要他还活着,我就觉得幸福。
所以你看,价值,未必真的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存在本身就具备价值。
我们不用特别去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是存在,我们就已经对某些人有价值了。
这就是哲学上经常探讨的doing和being的问题了。
我们不需要在与人的竞争中获胜,取得成功,才具有价值,事实上,竞争是最消耗精神和健康的事情。存在本身就具备价值,成功并不赋予我们额外的价值,失败自然也不会剥夺我们的价值,那么又何必害怕失败呢?
既然存在本身就具备价值,那么每次做些什么就应该是加分。而不是设立一个理想的自我,然后通过每次做些什么给自己减分。
承认being的价值,然后加分。
03
人生是活动而非运动,当下必须完成
前文,我们探讨了拥有勇气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行为,或他人的评价而存在。
接下来我想阐述拥有勇气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清楚认识到人生是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运动和活动,做了以下对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一般的运动有起点和终点。对于这种运动而言,效率是关键。比如上学或上班,我们会希望尽快抵达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运动,因为未抵达目的地,都被认为是未完成或者不完全的运动。
相较之下,活动的动作经常保持在完整的状态,不问从哪里到哪里,也不问效率,不必非得在某个期限内完成。就像跳舞。没人会在意跳舞的人打算移动到何处。在舞蹈结束时,舞者可能会抵达某处,也可能不,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每一个舞步。
旅行也是一个很好的活动的例子。旅行的关键并非用最高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从出发那一刻开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旅行之中。
那么人生究竟是讲究效率的运动,还是当下即完成的活动呢?
大多数人恐怕都会把人生想象成一条直线。年轻人会觉得自己在直线的前半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在直线的后半部分。然而,这种认知都建立在一种预设之下,就是我们都能活到某个年纪。
现实点来说,年轻人也可能已经到了直线的后段,老年人也可能只到了直线的中段。因为直线的长度是不可知的。
另外,如果人生是运动,将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是运动追求高效。但是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最高效的人生,难道不是一出生就立刻死亡吗?但是显然,没有人会向往这种高效。
因而,看似理性的追逐效率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建立在极其不理性,甚至天真的认知之上的。就是排除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以为明天一定是今天的延续。在地震海啸高发的地区,或者身处战争中的人大概就不会这么觉得的。人祸尚可避免,在天灾面前,人的脆弱无力才真是人人平等的。
那么将人生类比为跳舞旅行应该是更理性合理的。
马丁路德说: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还是会继续种苹果树。
人生就像跳舞和旅行,每个当下即是完成,过程就是目的,只要此时此刻充实喜悦即可,享受着享受着自然会到达某个地方,但即便不到达某个地方也不影响收获喜悦。我们不需要达到某个目标后才能快乐,而是现在就要快乐,更准确的说,只有现在才能快乐。
当下即是完成,当下必须完成。
最后
除了我总结的以上内容之外,阿德勒心理学还有许多启发人心,令人豁然开朗的见解。比如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生活形态
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并不成熟的读后感,引起大家读一读阿德勒的兴趣。
最后的最后,想跟私塾学习的同学们,和其他正在努力追求幸福和人生真谛的朋友们说:
人生中总有许多不幸和痛苦,但也一定有许多幸运和快乐。经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赋予它们什么意义。人生没有正解,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意义。
古希腊哲人认为,诡辩家是智者,哲学家是爱智者。智者拥有某些知识,而爱智者正因明白自己无知,才无休止地追寻智慧。愿我们都能无所畏惧地做一名无知的爱智者。
课外读物《学与教的心理学》有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课外读物《学与教的心理学》有感
虎丘第二中心小学 刘丰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随想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本课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整本书比较实用,很好地解释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教师教学能力。学与教心理学的出现是现代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发展的产物。它首先阐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提出系统的课堂学习理论。然后在学习论的基础上阐明教学的一般过程,包括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课堂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深随想触,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使我们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下面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还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前来说个人收获和体会是:《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而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学习活动的创新性,以前习惯于接受老师或书本的现成知识,懒得思考。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成发现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宽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读后感:学生管理的另一种思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另一种坚持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