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欣赏。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欣赏,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共同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一个孩子教育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部分感受。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首先要认真倾听,第二,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第三,认同他的感受。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妈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第二部分寻求合作。现在的家人对孩子的态度已经从几十年前不把小孩子当人看,吃饭都不能上大人席。而变成了家庭中的金字塔顶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个时候往往他们都很自我。当你要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或帮家里做事的时候,会出现逆反抗拒的态度。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第一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第二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第三给出提示。第四给出选择。第五,描述自己的感受。第六,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产生作用。
第三次代替惩罚。惩罚是往往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长的意思办,最后没办法时采用的措施。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呢?我想世界上不会只有阳光,没有暴风雨的地方。所以适度的惩罚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可用间接后果。比方说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间接后果来惩罚。因为不好好吃饭和看电视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当的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评价降低,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
当孩子做了错事,首先要做的要倾听并回应。倾听时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做评论。第二将孩子的话做个总结。第三说出自己的感受。第四,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来。除了让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外,还要让他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爱。这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孩子做错事时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机会,当孩子做对事时,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我们虽然有时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但是可以改变她的情绪。
第四鼓励和赞扬。我们家长往往有个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点,恨铁不成钢,而对优点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对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没有进步的部分,对他进步的部分提出表扬。比方说孩子以前经常迟到半个小时,这一次只迟到了十分钟,可以表扬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表扬赞美要用二级反馈法。先描述事情后赞扬行为,并一个词来总结。
如果说给这本书列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认同感受。感受是真实的,认同感受不一定意味着认可他的做法。第二个参与感。不要给建议,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把我们的焦虑放进口袋,要充分发扬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孩子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奇葩说观后感范文欣赏
最近,很多人都在观看《奇葩说第五季》,每一期辩论的题目都不一样,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网友观看《奇葩说第五季》最新一期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好不容易又看了一期《奇葩说》,每次当我想要认认真真看综艺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在阻挡我浪费时间,反正正事儿时一件也没干成,但是时间都过去了。
想让我浪费过的时间再重新来过一次,让我再好好浪费一次。
每次看电视电影综艺的时候,都想着看完我一定好好记录下来,写个心得什么的,但是每次到最后的结果都是匆匆的用一句话在豆瓣上标记一下表示朕已看。
比如看完《如懿传》的时候,标记每次看完古装剧都像是已经过完了一生;看完一部电视也只会标记还行不错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有点遥不可及,每次都是这么敷衍了事,想想真是惭愧,看到那些认真写影评,还有看一部电视剧每集都要截屏写感悟总结,这样的人也是了不起,所以人家靠自媒体赚钱是人家应得的。
这期辩题是他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正方说是,反方说不是。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我还觉得有点懵,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后来看到最后,我支持反方,结果也是反方赢了。
不过在之后看辩论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有一个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然后可以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享受一下自己思想摇摆的过程。
看电视的时候我想到前几天准备**考试的时候,有一个选择题是这样的:努力是__、__、__的因素。然后正确答案是:努力是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肖骁是上一季的冠军,他说他知道结果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因为他说这是他应得的。他说他不想别人说他真的很努力,因为这样好像是说其它队员不努力一样,但事实是其他队员也很努力。
但是我想说的是,光努力也没有用啊。
你很努力很努力,真的很努力的去做了一件事,但是结果你却没有做好,结果摆在眼前,大家还是会觉得你是一个loser,还有人会对你说:你真的很努力了。想象一下你听到这句话会怎么()想?我这么努力还没能考过,难道是我智商有问题吗???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一句好话。
大家可能更想听到的不是你真的很努力 而是你真的很厉害。我觉得听到第二句话会比听到第一句话更让人开心,没错,就是这么虚荣的人。哈哈哈。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欣赏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以散文诗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权力意志,几乎包含了尼采的全部思想。网友对这本书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读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尼采给的副标题是为一切人又不为任何人所作的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检查在()前线牺牲的德国兵士们的遗物,惊奇地发现,在他们随身携带的很少物品中,竟有不少人把尼采著的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带到战场上去
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宣讲上帝死掉了、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超人、永远回归(即永恒轮回)等思想给世界思想界投下了几枚核弹,他是思想家,也是诗人,不仅对若干哲学家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等)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学大师也引起共鸣。
我觉得对待人性的虚伪、道德的骗局,如果说像巴尔扎克这类现实主义文学家是针针见血的刺中其要害的话,那尼采就是抽出大宝剑,把它们剁成肉酱!
如果生存并无意义而我又别无选择,那我应当选择哪种无意义呢?或许尼采认为选择教条就意味着接受无意义,而人应当勇于进取,让存在本身成为意义。
书中查拉图斯特拉说教了人成为超人应经历的三段变化:首先,成为骆驼,负重走向荒凉孤独的沙漠;然后成为狮子,攫取自由,在自己的沙漠里称王,与叫做我应当的巨龙搏斗;最后,成为孩子,纯洁的迎接新的开始。是啊,我们也许敢于做一头骆驼,但却没有勇气做那与巨龙搏斗的狮子,这个叫做我应当的巨龙太厉害了。
如何激发孩子潜能观后感
【如何激发孩子潜能观后感一】
近日,我再次和孩子一起观看了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王金战 老师主讲的《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教育专题节目, 通过王 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也感触很多。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我们家长应该多学习,多看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在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王金战 老师在讲座中也强调家庭状况、学习环境以及父母关系的和谐状况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试想一个每天陶醉于书香氛围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与一个终日被父母责骂或者父母的麻将声不绝于耳的学习环境中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大相径庭。不仅学习状态不同,孩子的性格、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等都会受到是不同的。孩子不能选择家庭,但是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创造利于成长的环境。
其次,要发掘孩子的优点,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现在很多教育家都在强调赏识教育。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赏识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赏识可以提高孩子的对自己的定位,赏识可以培养出一名性格健全、心理健康、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只要我们正确热爱孩子,善于发现优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我们为人父母的骄傲。
第三,要正确定位孩子,引导孩子,给他宽松的学习氛围。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是不能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王金战 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那个由第1名落后到29名的女孩,就是学习过度紧张,过分在乎名次的典型例子。每个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都在名次上反映,我们都希望孩子名列前茅,但是孩子们的分数不可能整齐划一,必定有多少之分。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地定位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比如:对一份试卷中孩子的错题要区别对待,属于基础知识,由于粗心大意错的,必须提出警告,引起重视;对于中等难度的题型出错,要帮助孩子查找原因,总结归类,寻求解决办法,适当原谅;对于难度特别大,不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完全可以原谅,等待老师帮助解决。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在学习中,孩子会因为喜欢而投入,也会因为投入而更加专注和高效。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结尾怎样写
【1】说出你的爱观后感
我是一颗心,一颗灿烂无比的爱心。有一天,我和上帝打了一个赌:如果人们的心中还有关爱,就是我赢;如果人类心中已经将爱舍去,那就是上帝赢。我十分信任人们,我坚信,我在人们心中肯定是最重要的!带着这份期待,我来到了人间。
我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步子前进。忽然,一辆豪华的高级轿车驶了过来,这种车我只在人间的杂志上见过。我向那辆车招了招手,那辆车停了下来,从副驾里走出一个大腹便便的大亨。我咳嗽了一声,对他说:“这位大爷,你能不能把我带回家呢?我身体不好,现在又很累,走不了那么远的路。”他仔细地打量了我一番,轻蔑地笑了笑,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对我说:“我凭什么送你回家?我家那几百万还等着我回去呢!”说完,便坐上车,离开了。
我愣住了,想起了我和上帝打赌时那自信满满的样子。说不定,上帝现在正在天上偷着乐呢!我握住拳头,使劲地摇了摇头。不行!不能就这样放弃,人类一定还没有把我抛弃!我鼓励自己,又打起精神来。
这次,我换了一个形象,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了伤的小姑娘。我用右手托着绑了布纱左手,并且额头上还有伤痕,伤痕上还渗着血。照我这个状况,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见到我,就一定会把我送到医院去的。
这时,迎面开来一辆轿车,里面坐着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身着整齐的男人。他们正在进行有趣的谈话,根本没有注意到我。
我向他们招了招手,车停了下来。我满怀哭腔地对他们说:“叔叔,我在这里迷路了,并且还受了伤,您能不能载我一程,把我送到医院啊!”那两个年轻人走了出来,看了看我,说:“我正在赶时间,没空搭你!我们还赶着去签合同呢!”说完,开车走了。 我的泪水涌出了眼眶,我真的不存在人们的心里了么?看来人间真的已经没有了爱心了啊……不行,我不能够这样!我抬起头。但是一想到刚才的那些事,我又低下了头。我在人类心里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吗?
忽然,一个友好的声音打乱了我的思绪。我抬头一看,是一个满头大汗的工人。他关切地对我说:“小姑娘,你受伤了啊!要不要我送你去医院?”我望了望他,他的衣服上沾满了灰尘,一定是刚刚打完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身旁停着一个破旧不堪的自行车。我听了他的话,心里十分感动,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晓说观后感
说实话,高晓松确实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大概就是你真可以从一个人的谈吐中明白原来读书多一点,讲话是这样的。如果说你想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东西,那么这个节目还是值得一看的。
很少看综艺,并为此感到一丝丝得意,因为觉得没在某些没有专业能力的所谓艺人身上浪费过时间,虽然人家根本不就care这种毫无消费能力的佛性老青年。最近唯一的看的综艺就算高晓松的《晓说》了,陈丹青的《局部》要是说成综艺,估计陈先生会不乐意。其实之前并不知道《晓说》这个节目,那一次在北邮人上搜鲁迅,看到有高晓松介绍鲁迅,说的还挺有意思的。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系列的节目,大概是用高晓松的名字命名,叫做《晓说》。
这个节目,挑些感兴趣的话题,多多少少也看了三十来集感觉。最近看了一集,叫做《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正如标题所示,就是高晓松谈谈自己做节目这几年的感受,里面的一些数据颇有意思。他的节目里,98.3%的观众受过高等教育,硕士学历以上的比例是优酷其他节目的两倍,同时观众的平均年龄也很大,同时男性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节目。大龄男性为主,看来是个成人节目哦♂。节目的主题大多比较符合的胃口,主要以历史和地理为主,还有一些访谈。这里就不得不说到高老师的交际圈了,虽然他反复强调自己就是一个不勤奋的普通人。他访谈的嘉宾里,往往有在国内一般节目中并不常见的人,国内的比如姜文,张艺谋和冯小刚,国外的比如C罗,克林顿和比尔盖茨。这年头,一些节目和电影,里面想要有你喜欢的人恐怕还不是那么难,难的是里面没有你不喜欢的人。除了主题以外,高老师的讲述能力也不得不服,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说当然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就想到了郭德纲。
并不想在这里推销《晓说》,一方面没拿一分钱,另外一方面这个破号观众的数量也极其有限。但是还是会想问,为什么这个节目能看那么多期,因为国内其实有不少类似的带有一定知识性质的脱口秀节目。国内的很多节目慢慢发现,不免就沦为故事会,甚至是八卦会。一些历史类或者是知识类的节目,久而久之,反而有点儿把历史书翻译成白话文念书的感觉。《晓说》这个更像是直男聊天,但是也不得不服高晓松本人阅读之广以及个人经历值丰富。高晓松说他做个节目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就像跟聊得来的朋友在谈话一样,并不需要为了迎合谁而有什么不自然的地方。他总说自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大概是一个挺直男的节目,聊战争,聊历史,聊地理。有些东西是一直挺想知道但却没有时间或者没去了解过的。一直把这个节目当作替读书的一个工具,是经常书看了一点,马上就忘掉了,反而是看节目时还稍微能记得一些。自己看书,是一种相对单调,而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个过程。这个有点儿像自己看文献和别人给你讲文献的差别,当这个speaker自己看得多,能融会贯通并且还擅长讲授时,那听起来自然就不错了。
一直以为听《晓说》,是因为可以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情况下了解一些所喜欢的东西。但是看了《六年来的有些话今天讲》这一期,发现其实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形成基本共同的价值观。对于所有事,大家有自己进行评判的价值观,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指出他哪里说的不准确,但是你很少因为他的价值观感到不适,想这也是他的节目受众年龄,学历以及性别的分布如此有特色的原因。有时候出了校园,会发现原来有共同语言的人是这样的少。每次坐火车回家,都很少和周围的人说话,因为确实没啥好说的。并没有歧视谁的意思,只是大家关注的兴趣点,价值观真的差异很大。记得有一次车上有人在吐瓜子壳,并说瓜子壳不扔地上,乘务员岂不是太闲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了。但是现在越来越怯于与人争辩,从来没奢望的观点哪天能说服任何人。总是怯怯地说,哦,原来这样,之前还不知道呢。或是回一句,好吧。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和校园以外的以及网上的大多人原来这么格格不入。初中学刘禹锡的《陋室铭》,看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时候,感觉刘禹锡怎么这么矫情,还看不起劳动人民呢?现在似乎又有些理解了,呵呵,还是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啊。
最后,介绍几个听过的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最早听的一个节目,就是关于鲁迅先生的。节目并没有聚焦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是介绍了不少关于鲁迅先生家庭的事,比如他的收入与财产,他和母亲,他的弟弟,弟妹以及爱人的关系。对于鲁迅先生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严肃的人,们当然很好奇生活中的他是怎样的。在家庭里,他是否也是如此横眉冷峻?当然,最后对于鲁迅先生,高老师也给力自己的评价,对于其他一些人,并没有那么高尚的,他也毫不回避的评价了,快哉快哉!高晓松的第一个身份,应该还是音乐人。所以听他讲他和音乐的故事,还是非常有趣的。他说当初在清华,很多人在水房里学吉他,说清华学生的音乐水平一般要比北大的好。主要是北大妹子更多,吉他才学了一点点,就可以脱单了。在清华则不一样,你得水平相当好,才有机会,毕竟僧多粥少。这大概就是人家的大学生活。另外他和其他歌手比如老狼朴素等人的关系也非常有趣。他还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讲述了国内通俗音乐的发展,这方面,()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还有印象深刻比较深刻的,就是郑成功家族与荷兰争夺台湾的故事,也颇为精彩。他的节目中,很多是关于地理的。一般就是他直接到那个他感兴趣的地方,在当地录制节目。对于向往旅行的文艺青年,大概是不错的。大概诗和远方,还是要有一点的。
看他的节目,印象最深的一点,人呐,还是要多读书!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一)
今天一大早,我就打开了电视机.不要以为我贪玩,而是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看江苏教育频道7点50播出的节目。我满怀期待的打开电视,稍等了一会。原来这档节目是著名教授王金战老师教学生如何提高成绩的方法。王金战老师一开始就帮我们分析了成功因素包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所占比例远大于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又包含性格,状态,身体,家庭,父母等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之间是否合谐,家庭是否和睦。一个孩子要想学习好,父母起到关键的作用,父母要学会多鼓励,多表扬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严格,则会让孩子产生压力,成绩就会下降。此外,除父母的鼓励外,孩子本身也该努力,自觉学习。
王老师还教会我们在学习中产生信心,减压的小技巧。比如,测试前给自己定个目标,要根据自己真实情况来定,这样每小小的成功一次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自信与快乐。到未来许多小小的成功汇聚在一起,便成了一次巨大的成功。
接下来是家长提问环节,其中有一位家长反映的情况与我现在的情况很相似,王老师解答了她的问题后我顿时也茅塞顿开。
看了这档节目,我感触良多,学到了许多提高成绩的小技巧。我相信今后的日子,我成绩一定会更好,越走越远。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二)
在老师的引领下,今天我和儿子一起观看了王金战老师的《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启发。第一章、别把学习当罪受
王老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提示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产生兴趣,鼓励孩子从大胆说话、大胆发言,勤于动脑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孩子喜欢的内容入手,这样慢慢迁移,让孩子的兴趣得以调动。
孩子兴趣的培养还在于家长的赏识教育,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进步,及时表扬,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信任与尊重。这样,孩子的信心越来越足,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模板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教育孩子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有时影片带给人的感动可以超越书籍,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心里都会涌现许多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们应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悟,写观后感最忌讳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过于肤浅,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的“《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1)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2)
《爱的教育》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并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
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本来就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
反过来想,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人生中所不能缺少的。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3)
我们原本以为必须识字后才可以读书,所以在孩子上学前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看书。当孩子从幼儿园带回了《帮我早读书》,并且像模像样的指着书上的字,把一首首儿歌“读”给我听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孩子读书不一定要认得字。通过学校发的一些资料,以及搜集了网上有关早期阅读的内容,我了解到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实际上孩子在婴儿时期会表现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例如我家宝宝小时侯就对一套卡片情有独钟,拿到卡片后可以很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指着不同的卡片问这个,问那个。从此,我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开始,我为孩子选购了一些有卡通图画的,色彩比较鲜艳的童话故事书,像《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小马过河》等,孩子对书中的插图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能听懂故事情节,经过提示之后大概地知道故事的寓意,听的次数多了,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叙述。但是,每次阅读的时间比较短,如果一个故事用了较长的时间,就会表现出不耐烦,急切地想听下一个故事。后来,我买了一些带有智力开发内容的图书,像《咪咪画报》,其中不仅有幼儿故事,还有一些需要动脑,需要动手的内容。孩子对其中的“找不同”,“走迷宫”等智力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就又买了专门找不同或专门走迷宫的图书,他一个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还指给我看找到了哪些不同,迷宫是怎么走的等等。在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智力开发的图书时,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智力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掘图书内容隐藏的各种资源,比如画面结构,颜色,形状,物的数量,根据图画的意思,编个小故事等等,可以培养孩子数、形、空间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我们通过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陪孩子进行多种与书有关的游戏,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在幼儿园,老师已经使孩子认识到,看书要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看,翻书的时候要用“小鸡的嘴”一页一页轻轻地翻,在家阅读时应该强化孩子这种意识,并且让孩子认识封面和封底,知道如何正确地拿书,不倒着拿,看完书要把书放回原处,学习整理图书,要爱护图书等。对于阅读的时间我们没有特别地规定,一般来说,当孩子想要看书,想要和我一起看书时,我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并且对他的要求表示肯定和表扬,让他意识到,看书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除了在家阅读之外,我们还会去书店逛逛,不过当孩子提出买书的要求时,我们不会无原则的答应,像《奥特曼》之类的图书,孩子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除了看书,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也是早期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大耳朵图图》,就是我家宝宝很喜欢的一部动画片,从中他知道了很多生活常识。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阅读资源,像一些交通标志、标语、物品的名称,我们都可以说给孩子听。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爱读书的习惯,定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4)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这本书的评论相当的奇怪。我看了后实在是忍不住想说两句。没给打星到罢了。满篇读起来都是“啊”。怎么感觉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是一个人写的呢?是谁这么无聊呢?本来这是一本好书。说实话。我在别处看到过,对内容大概看了一下,感觉非常不错。版面编排也非常合理,看起来很舒服。内容也可以说是精选了。在叙事的过程中,对如何教育启发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宗旨是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快乐成长。因为喜欢,所以我来当当购买。但这里的评论为什么这么糟糕呢?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所有评论从头读到尾,感觉就是一个人的口气在说话。中间只有3、4个语气有变化。而且为什么都不打星呢?如果是一个人在说话,那都不打星就不奇怪了。希望当当查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好一本书,被这些评论给糟蹋了。这本书应该是评五星的,最差也该给四星。还是希望当当查一下吧。好书不要被埋没了……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5)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顾明远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不管是在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素质教育、教师发展方面,还是在童心与教育的方面,他都给年轻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在教育理念篇,他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不会让学习变成一种为了完成父母、老师的任务而做的被动的状态,才能让老师和父母有机会思考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
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篇中,他不仅用牛顿、李比希等科学家的例子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还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了人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而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行为活动也有动机在驱动。学生因为父母、老师的奖励和惩罚而强迫性学习,这是外部动机。但这种动机是短暂的,奖励得到了,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或者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得到奖励,在当代孩子在各种保护措施下抗压能力和遇挫能力都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更没有了。所以外部动机是容易消失的。只有内部动机才是持久的。而兴趣,其实就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当然,外部动机也可以转化成内部动机,经过多次奖励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但这种奖励应该是精神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兴趣的源头往往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之天性,他提倡父母和老师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提问。他认为只有会思考、敢提问的学生对学习才能产生兴趣。而这些建议不仅有深度而且在我们跟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实用价值。
不同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好奇心程度也不同,这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方面。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苏霍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对未知世界的疑问。在实践中,最容易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细节着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老师的课讲得好,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此外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和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也是激发孩子对课程兴趣的一种策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老师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6)
在20xx年,作为明远实验学校联盟成员校之一,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年级组的安排下,我们拜读了顾先生的数部著作,例如《杂草集》、《野花集》、《绿叶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其中,在阅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感触颇深,书中集合了数篇顾明远老师关于教育的点滴思考,内容涵盖了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这些文章也从各个方面展示了顾老先生对于当下教育的观点和态度,语言平实,易于理解,让身在教育环节中的我深受启发,受益颇多。
作为一名在不断汲取营养成长的教师,在顾老的“教师成长”部分,有很多内容都我带来很多新的思考。例如,“书斋里不会产生教育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个方面综合互动而成的结果,熟读再多的理论,无法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无法和教育“合伙人”形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都影响整个的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行顾老所说:“教育家只能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出来,教育家还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顾老还提出:“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将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当中来,“为学”和“做人”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所谓大处着眼,大概就是从养育“完整的人”的角度出发,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技能、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书育人”的部分,顾老也有很多观点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含义。“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顾老先生所说,没有用爱滋润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真正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而用爱去为学生创造成长的环境,哪怕是路上有磕碰,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认可。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既没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但也是秉承着一颗“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简单心思,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合伙人”的认同和支持。
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让我们在顾老的思想引领下,用爱去教育学生,用兴趣创造学习的发生,关注细微之处的教育机会,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去创造成长的机会。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引用顾明远先生的这句话开启我的文章,之所以引用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教会我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好教育工作。
教师绝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一起生活,甚至可以说教师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所以教师这个社会角色很重要。教师除了要以教书育人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又要以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以孩子的视角考虑问题。要用爱与每一位孩子面对面,关注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最近,有幸获得了顾明远先生著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其实对于专业是教育类的我来说,顾明远先生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著作一直伴随着我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也多次接触顾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其思想也影响着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当看到了《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首先被题目吸引住了,产生了颇多的感触,开始在脑海里寻找自己的教育实例,找寻自己站在孩子视角考虑问题的案例。可喜的是,自己也能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很多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事例。不过,有时自己也会考虑的不全面,没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而在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有了很多收获,而且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之路上,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会做的更棒,会让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行为。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书育人篇、教师发展篇和童心与教育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态度。我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这5部分,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自身学习成长篇;一类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想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那如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呢?无疑就是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中,恰恰用教育理念篇、素质教育篇、教师发展篇3部分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一些当下的教育大趋势。教育首先要有高度,做教育要有国家情怀,教育工作者要怀揣着“中国梦,教育梦”的心情,做好教育工作,响应“办一流的教育,建一流的国家”的号召。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全社会都来一起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用爱和热情对待每一位孩子,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除了这些教育实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教师发展的现状和理念。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世纪都在呼唤教师培训的新变革,教师应该有更新的教育观念,时刻警记师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主动地多听课、看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育人方法。在当今时代,教师争当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了解和学习了当代教育的先进理论,教师还需要将这些理论附着于实践教育过程中来。在《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这本书中,教书育人篇和童心与教育两部分内容来具体向我们阐述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如何与学生们相处。无论哪一部分,都渗透着: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孩子们,爱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孩子们。关爱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激发孩子们的童趣。爱孩子就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成为走近孩子们内心的`教师。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努力用自己的爱和个人魅力感化孩子们,并带动班级每一位学生一起进步,快乐成长。如,在处理调皮淘气的小机灵鬼们时,我常常会不经意的与他们交谈,这些交谈并不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是在轻松的课间、走路队时或吃饭的时候。我们的交谈内容,并不是因犯错的事件开始,而是用一些家常闲话开始,询问最近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妈妈最近发了周末一起去哪里的朋友圈等等。其实用这些家常闲话开始,是有意的,因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也会与家庭有关系。而且这样的谈话,会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生活的,把它放在心上。这样一来老师既能了解清楚问题,又能让孩子信任自己,并能敢于表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意识到问题,并有意识的知道去改正。这样的做法,比老师一味的逼问,一味的教育,有用的多。所以老师蹲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每一位孩子对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孩子都是善良的,内心都是单纯的,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处处以孩子们为重,替孩子们着想,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分析、考虑问题,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永葆他们的纯真,拥有快乐的、美好的回忆。最后,还是以顾明远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用大爱与善良谱写育人华章”。
观《分手说爱你》有感
《分手说爱你》观后感
在love and the disaster里听到一句对白:真爱真的存在吗?真爱是不是只是演艺界,音乐界,时尚界编造出来以获取暴利的工具?你真的在你的生活中遇见过真爱吗?
我想joe是真爱阿花的。
他会在汹涌的人潮中给阿花发肉麻的短信当被别人嘲笑时一本正经的骄傲的说:笑什么,你女朋友没传过这样的短信给你吗?
他会在阿花每次过生日费尽心机给她不一样的惊喜。
他会在陪她度假时花光身上的钱为她买奢侈品。
他会在分手之后宁可拆散好友来拜托阿花回来。
他会在工作时翘班陪阿花逛街不怕被炒。
他会在赶去下一个兼职的空隙兴奋的对看球的老伯说:我会和我的女朋友去巴塞罗那。
他会在发现阿花出轨后用拳头报复情敌。
他会在阿花决定离开他时不顾断掉的腿紧迫的时间去送她。
他会在最失望的时候去那个曾经帮他找回阿花的咖啡厅却不忍心敲下阿花的名字来拆散他们
真爱很廉价的,它可以让你为了爱的人抛开一切面子里子,无所谓,只要我们在一起。然而你有真爱么?你遇见过么?你给出去过么?
可是joe除了爱阿花,还有什么?他没有长大,不找正式工作,装酷,爱面子,没本事,阿花遇到事情的时候他帮不上忙除了对阿花的爱,他一无所有。
所以一个上进的阿花,在遇到艺术家lies的时候动摇了。和他在一起,她每一秒钟都充满不确定和激情,他高贵成功骄傲才华横溢。lies爱阿花吗?是爱的吧。那只是爱情的爱吧!而阿花呢?手机里lies的号码,她存的名字是巴萨罗讷。她明白lies对她而言只是个机会。所以导演最后恶俗的让阿花奔回那个真爱身边。
电影里,全是真爱。
而爱情,无处不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幸运的经历过一次真的爱情。影片的最后,joe强忍泪水挤出笑容送走阿花的时候,我看见他们哭的很伤心,有一个刹那我希望阿花不要走,留下来。仅仅因为真爱。可那只是一个刹那。留下来,拥有爱情,可是生活呢?爱情不是全部的生活。没有真爱,也许我们会难过一阵子,没有生活,我们却要难过一辈子。
前几天问了朋友一个很矫情的问题:爱情和生活,你怎么选?我怎么选?他很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一个可以给你生活的男人,你不会不爱他。但一个只能给你爱情的男人,你不会想和他生活。
所以在看过这个电影之后,他依然很平静的告诉我:你现在知道爱情和生活你怎么选择了吧。
很遗憾,我不喜欢故事的结局。也许我们都太实际了。当爱情与生活出现了碰撞,我们要选至少能让我们活下去的一方。如果你遇到了真爱,恭喜你,你有了更多的权利要爱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那么幸运。
雪孩子观后感欣赏300字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观看动画片,经常被动画里面的人物的超能力和剧情吸引,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呢?动画短片《雪孩子》主要讲述了雪孩子为了救在着火中的小白兔舍弃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昨天中午,我和同学们观看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非常感人的动画片雪孩子。
动画片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兔妈妈要去买胡萝卜,小白兔嚷着一起去,兔妈妈无奈之下给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作伴。它们两个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在溜冰场上翩翩起舞,直到玩累了,小白兔几次拉着雪孩子的手,想带它进屋烤火,雪孩子因为害怕火每次都跑出来。小白兔把家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然后睡着了。不料,家里却着起火来,雪孩子奋不顾身的冲进火海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融化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雪孩子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好孩子,()它明知自己害怕火,可还是奋不顾身的救出小白兔。它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相信,雪孩子一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明年冬天,还会陪伴小白兔的。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集锦
观赏作品时内心的感想总是不断发生改变的。将自己的见解与影片的剧情主题相结合写一份观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写观后感,重在记录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写作品名观后感一般有什么要求呢?感谢查阅我们为你推荐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1】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多种爱好呢?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1)要增强孩子的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对于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2)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我经常谈起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我接触的很多农民工
家的孩子,有的高中还没念完,不愿上学了,怎么办?只有辛苦工作了。那么,如果你进入了一所好的大学,毕业后,你就能够找到非常好的、体面的工作,接着就会有好的待遇、好的生活质量,相反你什么也不会有。有时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对一些外语歌曲比较喜欢,那么就教育引导孩子只有单词会了你才能用心去感受歌的韵意。唱起来才好听,记起来才容易。
(3)要为孩子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家庭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苗来,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整天无所事事,孩子就会拿你自己与其他的家长相比。如某某家长有车你有吗?等等一些你自己都无法去实现的事实。
(4)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孩子学习,因为作为一名家长,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是作家长的基本,孩子学习是家长的希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去满足,只有满足了孩子的欲望,才能够挑逗孩子的兴趣,从而在各方面去满足孩子的需要,那样,孩子就会更好的走进学习当中。
(5)家长应多给孩子买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让孩子将更多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找到他最喜欢的书籍。培养他的读书能力。
(6)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相信孩子,拿孩子当朋友对待。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家长们的对孩子的寄托。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我愿与老师共同配合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2】
顾先生提出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以前我一直认为教育要公平,顾先生却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异,有了差异才能真正达到公平,他提出的口号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所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要达到教育的公平,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的信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得起挫折的品德。
再次:在教书育人篇里,顾先生把道德自觉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既具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不需要别人监督。他提出道德教育对学生来说首先是养成一种习惯,另外就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明辨是非。道德教育就是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在活动过程当中,通过一些矛盾,通过一些斗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个提升,矛盾解决了,他们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一步。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
另外:在教师发展篇里,顾先生要求教师走出知识越多越好的误区,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知识不等于智慧,书读得多但不思考,不与实际相联系,就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知识要变成智慧,需要活学活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产生疑问和矛盾,在解决疑惑过程中产生智慧。因此要多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来激发他的思维,提高他的兴趣。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用最少的时间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通常是不组织或很少组织学生活动的,这样做的结果看似省时高效,但实际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把现存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记住了这些结论就算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思考知识未来的发展,学生没有活动,思维就无法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而活动能启发学生思维,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增长智慧。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3】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因此,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都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夫妻之间要和睦,在孩子面前不要争吵,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不一定豪华,但一定要整洁。孩子学习的场所一定要固定、安静。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能看电视、高声说笑,更不能聚众打牌、喝酒。
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孩子在人格上与父母是平等的,我们应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用平等的心态与她交流。要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要与孩子交朋友。要多鼓励孩子,多表扬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认真听讲、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如何复习功课、如何备考等知识。
简单地就说这些,有些仅仅是个人看法。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不可复制,所以上面这些做法就当是个参考。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如何教育孩子的观后感【篇4】
当今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也就不应该再给他们增压,而是要帮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目标可以低一点,应该让他明白生活不仅仅是压力、负担,而是更多的快乐,孩子喜欢打篮球、滑冰增加才艺,我们也就尽可能的满足他的要求,即便是在他娱乐的时候很辛苦,但也无怨言,因此,我们不强迫他要有什么成就,只要他有兴趣,快乐就好。
我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面对众多层次、众多人群的单位,所以我对这方面比较熟悉,我更加了解怎样去掌握人的心理。如何才能在说服教育中收到效果,让孩子既能接受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1)就事论事。批评孩子要客观,就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本身讲道理,提出要求,不要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借此发泄。批评孩子时不可唠唠叨叨,将孩子以前的错事也说出来,或者进而给孩子的这次行为下了某种不负责任的结论,这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
(2)避免说教。批评孩子时,用语要有针对性,要讲他错在哪里,这种错误有哪些害处,以后怎样改正,批评用语要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不要泛泛讲大道理。总是讲大道理,时间久了,孩子容易引起厌烦情绪。
(3)保护自尊。批评孩子不可用易于损伤孩子自尊心的恶语,另外,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尤其对那些较敏感的孩子。
(4)适当鼓励。在孩子接受了批评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他的积极行动,不可置之不理。
《怎样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家长观后感,观怎样让每个孩子爱上学
《怎样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家长观后感篇1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地观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讲座,并详细地做了记录。真的是受益匪浅,留给自己更多的反思。王老师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是兴趣,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王老师所讲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孩无限量的潜能。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当家长的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逐渐地让孩子当学习成了痛苦可怕的事情,把学习当成受罪。
王老师还讲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自甘成为一名后进生。孩子不愿学习,很懒惰,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尊重,孩子希望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关注他们的进步,一点一滴的进步。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千万不要拿着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曾在王金战老师的微博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经常得不到激励的人潜能仅能开发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一旦得到激励,潜能将会开发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所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败在了学生手里,而是败在了家长手里。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教育一门学问。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作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没有任何资格证书就能成为家长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书评欣赏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是一部由美国杰弗里・伯恩斯坦著作的书籍,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些关于教育叛逆期的孩子的方法,对读者有很大的帮助。网友们读完这本书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寒假开始,家中时有鸡飞狗跳,小精灵虽只有5岁多,却也开始和大人争夺权威。
面对如此情况,我得寻寻良药。
其实,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都不能被动等待,而应该温情帮助。今早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导读中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孩子有病得家长吃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亲子问题时,做家长的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心理、情绪,而后出现了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有理解。如果真的爱孩子,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做放风筝型父母、心平气和型父母、帮孩子减压型父母、放权型父母,做有积极行为的父母,对孩子微笑、和孩子拥抱、鼓励赞扬孩子;打骂、唠叨除了侮辱孩子,也仅仅是暂停了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给予了孩子消极思想。
分享小故事:
一日,小精灵发脾气,我没有像平时一样给她讲道理,而是抱着她等她平静下来,让她跟着我一起深呼吸。昨天我对她大声说话,她也没有像平时一样和我大战,而是对我说:别生气,妈妈。深呼吸!来,跟着我吸气、呼气。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父母,亦不会有完美孩子。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愿我们都能成为智慧父母。
观后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欣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努力才会成功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