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 > 地图 >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3篇。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在认真品味的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于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呢?影片主要讲述了边远山区的孩子们的艰苦生活环境和艰险的上学路,表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篇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讲了肯尼亚的马赛族儿童在求学路上的经历。马赛族儿童要步行十几公里去上学,路上经常有大象、非洲水牛、花豹等野兽出没,还要接受口渴和饥饿的折磨,也只能吃些野果充饥。他们的老师在纪录片里这样说过: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迟到了,我并不会怪他;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没有来上课,那他很可能再也不会来了。他们的父母最多只能送他们一公里,因为父母们还要照看家里的牛羊。纪录片里最小的儿童只有4岁,名叫莱里昂卡,他也要和同学们一起途步一小时去上学。8岁的莫斯卡每天凌晨4点起来照看牛羊,不到早上7点就要徒步10公里去上学。纪录片中最大的儿童也就只有12岁,她是学校的寄宿生,名叫科坦卡。她每次上学要徒步20公里。他们学校里的午餐仅是一碗大豆,这样的午餐也只有寄宿生能享受到。寄宿生们对自己的午餐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在家里很少()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上学时十分开心,因为他们渴望知识,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改变未来。

比起他们的教育条件,我们的已经好到他们做美梦都想不到的程度了,而我却还不珍惜。我经常抱怨学校的午饭难吃,比起他们的午饭来,我们的午饭实在是太美味了。我上学放学时都是姨婆帮我背书包,而他们上学放学时都没有人送。我的回家作业在妈妈回家之前完成得很少,大部分回家作业是在妈妈督促下完成的,他们的父母想辅导他们都没法辅导,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就没上过学。今后我一定会改正缺点,多向他们学习的。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讲的是马塞族的孩子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上学的故事。

马塞族的孩子凌晨四点就要起床,来到门外看有没有野兽来偷走牛羊。到了早上,最多只能喝几口牛奶就去学校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早上不用起那么早,而且我一起来就有丰盛的早餐。

马塞族的孩子在上学路上要走二十公里,而且还有很多野兽出没。有时他们要过河,只能独自划船到对岸。有时肚子饿了,只能吃几个野果充饥。还有时口渴了,他们就捧着河水喝喝。我想:我们有的步行到学校只要走一百多米,有的还有汽车,不管多远,不一会就到了。我们也不会挨饿,渴了也只需要从水杯里喝几口水。

他们到达学校时已经快中午了,一个小男孩说:我好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早读,我们的学习环境要比他们好很多。我从这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

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认真学习呢?我们应该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做作业的时候字写得又快又好;考试的时候要圈出关键字,仔细读题,答完试卷要检查。我要像马塞族孩子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人,长大以后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沉重的记录片,名叫《翻山涉水上学路》。我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民族十分艰苦。

果然不出所料,马赛人的小孩真的十分辛苦。他们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甚至几十公里的路,路上,他们会经历危险、饥饿、饥渴,但他们依然背上书包,迈着轻盈的脚步去上学。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艰持上学, 从不说苦也不说累,因为梦想一直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有动力继续学习。同时,学习也使他们快乐。每天上学,父母只能送一公里左右的路,他们面对可能遇到的大象攻击等危险,都能坚强应对。马赛人的住所十分简陋,房子如果出现裂缝只能用粪便来修补。他们的午饭也很简单,只有一些小豆子。尽管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可他们还是历尽千辛万苦,踏上茫茫求学路。

看完这个记录片,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生活在教育经济都很发达的无锡,在家人的照料下我吃穿不愁,生活条件很优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学习条件,可我并没有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总是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在学校也很调皮,给老师和爸爸妈妈增加了很多麻烦。想到这里,我真是惭愧不已。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缺点,端正态度,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有用之才,争取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让马赛人的生活更美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5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1】

在世界各地,你认为每个孩子都和我们一样每天被家长接送上学吗?《跋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我在观看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多次落泪,光光第一集《与野兽同行》就使我多次泪流。

这是一个发生在肯尼亚的故事。在肯尼亚,到处都是草原,一个村庄里,有一些孩子要去好几十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徒步行走几十公里,这是一个多么远的路程啊!

大草原,上面不可能没有野兽,狮子、花豹、大象……当孩子们上学时,危险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葬命。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叫做“莫斯卡”的孩子,他和同伴一起行了十几公里的路,他们走了近一个上午的路,才到达了学校。

在他们的父母眼中,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宝贝,他们本可以永远呆在村子里养牲畜,可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对读书的渴望,所以才不远万里去上学。

他们的家人说:“我们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神灵,只求神灵保佑他。”

在上学路上,他们渴了就喝干枯河里的小潭里的水,饿了就吃树上的野果,还可以喝牲畜的血,吃牲畜的肉……看见他们贫苦的生活,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看了这个,我十分不解:为什么他们还要坚持上学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2】

大家平时上学的路都是走的笔直的马路,可在一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小孩子上学却是穿着拖鞋滑着钢丝上学的,那种上学方法十分危险,只要一不留神就会差点掉入江里。下面你们将和我一起通过影片《翻山涉水上学路》了解一下这些孩子们上学的不容易。

在山村里有许多孩子,他们十分渴望去上学。但因为条件太差了,没有自行车、汽车什么的,他们只好在河江上拉一道铁丝,年幼的孩子们可以坐在笼子里,而比较大的孩子就要站在钢铁上,只要他们一不留神,那么他们将失去生命。

如果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那么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纳斯基尔沙漠这里的孩子,他们就很难迈出第一步上学。生活在满分作文网那里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忍受着高温。早上六点在距离城市150公里外的小村庄里,孩子们已经徒步去上学了。

我们平时上下学由老师护送,家长接送。可是在这个世界的其它一些地方,有许多孩子,他们上学是如此的艰苦,他们要在高温下徒步去学校,他们要穿过绳索去学校,他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山涉水去学校。

影片中的孩子们,他们为了能够去学校学习,每天徒步去学校,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去学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学习。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3】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纪录片讲了肯尼亚的马赛族儿童在求学路上的经历。马赛族儿童要步行十几公里去上学,路上经常有大象、非洲水牛、花豹等野兽出没,还要接受口渴和饥饿的折磨,也只能吃些野果充饥。他们的老师在纪录片里这样说过: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迟到了,我并不会怪他;如果这些孩子中有谁没有来上课,那他很可能再也不会来了。他们的父母最多只能送他们一公里,因为父母们还要照看家里的牛羊。纪录片里最小的儿童只有4岁,名叫莱里昂卡,他也要和同学们一起途步一小时去上学。8岁的莫斯卡每天凌晨4点起来照看牛羊,不到早上7点就要徒步10公里去上学。纪录片中最大的儿童也就只有12岁,她是学校的寄宿生,名叫科坦卡。她每次上学要徒步20公里。他们学校里的午餐仅是一碗大豆,这样的午餐也只有寄宿生能享受到。寄宿生们对自己的午餐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在家里很少()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上学时十分开心,因为他们渴望知识,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改变未来。

比起他们的教育条件,我们的已经好到他们做美梦都想不到的程度了,而我却还不珍惜。我经常抱怨学校的午饭难吃,比起他们的午饭来,我们的午饭实在是太美味了。我上学放学时都是姨婆帮我背书包,而他们上学放学时都没有人送。我的回家作业在妈妈回家之前完成得很少,大部分回家作业是在妈妈督促下完成的,他们的父母想辅导他们都没法辅导,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就没上过学。今后我一定会改正缺点,多向他们学习的。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讲的是马塞族的孩子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上学的故事。

马塞族的孩子凌晨四点就要起床,来到门外看有没有野兽来偷走牛羊。到了早上,最多只能喝几口牛奶就去学校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早上不用起那么早,而且我一起来就有丰盛的早餐。

马塞族的孩子在上学路上要走二十公里,而且还有很多野兽出没。有时他们要过河,只能独自划船到对岸。有时肚子饿了,只能吃几个野果充饥。还有时口渴了,他们就捧着河水喝喝。我想:我们有的步行到学校只要走一百多米,有的还有汽车,不管多远,不一会就到了。我们也不会挨饿,渴了也只需要从水杯里喝几口水。

他们到达学校时已经快中午了,一个小男孩说:我好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早读,我们的学习环境要比他们好很多。我从这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

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认真学习呢?我们应该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做作业的时候字写得又快又好;考试的时候要圈出关键字,仔细读题,答完试卷要检查。我要像马塞族孩子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人,长大以后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4】

《翻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说很冷门的纪录片了,在豆瓣上只有两个评论,连个正式的海报封面也没能在网上找到。在B站上可以看,在B站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CCTV9的国语旁白版本,只有四集(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和秘鲁)。一个是明珠台的粤语旁白版本,有十集(尼泊尔、肯尼亚、喜马拉雅山、秘鲁、西伯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尼加拉瓜和巴布亚新几內亚尼),但是清晰度只有720p,没有央视的1080高。四集和十集的差别就是十集的多介绍了六个不同地方的上学路情况,其他四集都内容一样的。可以先去看央视的四集,感觉不错可以补明珠台的另外六集。我是把全部的十集都看完了,感触颇深。尽管每次去上学都是拿生命在冒险,生存条件也非常艰苦,但孩子们还是坚持划行在危险而艰难的上学路上,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 之后又看类似的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片中“慢慢走嘛,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这句话是上学路上姐姐对弟弟说的,也是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毕竟生活也不会因为你哭而停下来。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5】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最渴求、最直观的感受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寻得。建议作为家庭教育片,陪家里人都看看。

我们生活在都市当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各种便利,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便利,是那么的珍贵。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取材于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墨西哥等不同国家,拍摄孩子们一条条凶险的上学路。

埃塞俄比亚沙漠上住着阿法尔人。每个村子之间可能相隔十几公里,而这个村子有可能就只有两户人家。

这里的孩子要上学,通通到一个学校。这一期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村庄,他们要步行15公里到学校去上课。

早上沙漠上方太阳升起,11岁的哈米德喝点儿羊奶,吃几口自制面包,叫上同村的伙伴,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沙子路很难走,脚经常会陷进去,有时候遇到沙尘暴,辨别不了方向,人会迷路,片子里讲曾经有学生再也没有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仅太阳炙烤,路上也没有水源,甚至他们没有钱,买一个水壶,只有在出发前多喝点水。

放学的时候是下午1:30,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沙子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多度。

在烈日的炙烤下,沙子的灼热中,他们只有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行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而相比之下,我们简直太幸运。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享受了很多便利。打开网络就可以有很多信息,去到哪都可以搭车,不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不需要冒着生命的代价求知。。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曾经一个线下的活动,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也有15公里远,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看这个片子会让我觉得羞愧。

所以,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别躺在上面睡大觉。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集锦


电影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功能和影响,脑海中会浮现许多有趣的个人想法。此时我们可以用观后感将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长久坚持写观后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以下为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1】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最渴求、最直观的感受可以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寻得。建议作为家庭教育片,陪家里人都看看。

我们生活在都市当中,很多人都享受了各种便利,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便利,是那么的珍贵。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取材于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墨西哥等不同国家,拍摄孩子们一条条凶险的上学路。

埃塞俄比亚沙漠上住着阿法尔人。每个村子之间可能相隔十几公里,而这个村子有可能就只有两户人家。

这里的孩子要上学,通通到一个学校。这一期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村庄,他们要步行15公里到学校去上课。

早上沙漠上方太阳升起,11岁的哈米德喝点儿羊奶,吃几口自制面包,叫上同村的伙伴,就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沙子路很难走,脚经常会陷进去,有时候遇到沙尘暴,辨别不了方向,人会迷路,片子里讲曾经有学生再也没有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仅太阳炙烤,路上也没有水源,甚至他们没有钱,买一个水壶,只有在出发前多喝点水。

放学的时候是下午1:30,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沙子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多度。

在烈日的炙烤下,沙子的灼热中,他们只有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行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而相比之下,我们简直太幸运。在求知的路上我们享受了很多便利。打开网络就可以有很多信息,去到哪都可以搭车,不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不需要冒着生命的代价求知。。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曾经一个线下的活动,距离我所在的地方差不多也有15公里远,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看这个片子会让我觉得羞愧。

所以,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别躺在上面睡大觉。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2】

《翻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说很冷门的纪录片了,在豆瓣上只有两个评论,连个正式的海报封面也没能在网上找到。在B站上可以看,在B站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CCTV9的国语旁白版本,只有四集(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和秘鲁)。一个是明珠台的粤语旁白版本,有十集(尼泊尔、肯尼亚、喜马拉雅山、秘鲁、西伯利亚、埃塞俄比亚、墨西哥、蒙古、尼加拉瓜和巴布亚新几內亚尼),但是清晰度只有720p,没有央视的1080高。四集和十集的差别就是十集的多介绍了六个不同地方的上学路情况,其他四集都内容一样的。可以先去看央视的四集,感觉不错可以补明珠台的另外六集。我是把全部的十集都看完了,感触颇深。尽管每次去上学都是拿生命在冒险,生存条件也非常艰苦,但孩子们还是坚持划行在危险而艰难的上学路上,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 之后又看类似的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片中“慢慢走嘛,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这句话是上学路上姐姐对弟弟说的,也是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毕竟生活也不会因为你哭而停下来。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3】

果然不出所料,马赛人的小孩真的十分辛苦。他们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甚至几十公里的路,路上,他们会经历危险、饥饿、饥渴,但他们依然背上书包,迈着轻盈的脚步去上学。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艰持上学, 从不说苦也不说累,因为梦想一直存在于他们的脑海里,让他们有动力继续学习。同时,学习也使他们快乐。每天上学,父母只能送一公里左右的路,他们面对可能遇到的大象攻击等危险,都能坚强应对。马赛人的住所十分简陋,房子如果出现裂缝只能用粪便来修补。他们的午饭也很简单,只有一些小豆子。尽管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可他们还是历尽千辛万苦,踏上茫茫求学路。

看完这个记录片,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我生活在教育经济都很发达的无锡,在家人的照料下我吃穿不愁,生活条件很优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学习条件,可我并没有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总是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在学校也很调皮,给老师和爸爸妈妈增加了很多麻烦。想到这里,我真是惭愧不已。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缺点,端正态度,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有用之才,争取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让马赛人的生活更美好。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4】

也许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我们还不能了解原来还有这些孩子们的上学之路是如此的艰难!现在很多叛逆少年都反感上学,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涞水,上学之路真的很难,看过了这部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心中百感交集!我们都要珍惜这种美好上学生活!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一部叫《跋山涉水去上学》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群同龄的小孩上学的艰()难路程。

我们都上过学,但没有一条上学路是这样的。在纪录片里,肯尼亚的小孩每天上学必须穿越一大片草原,那里非常危险,经常会有大象、狮子、老虎之类的野生动物出没;尼泊尔的小孩每天必须坐着生锈的铁索穿过一条宽阔的河流,到了河对岸,还得坐顺风车才能到达学校;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天寒地冻,冬天温度最低达到零下70度,小孩必须穿着六层衣服,走最寒冷的上学路;秘鲁的小孩得自己划船一到两小时,穿过一望无际的湖泊,才能到达学校。

他们是一群有梦想,愿意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的孩子。他们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飞行员,还有的想当建筑师。他们说:我真的很想读书,不怕吃这些苦。我觉得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每天在上学路上奔波,就已经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想看我们自己是多么幸福,每天能坐车去上学,或者离学校很近,走几步就到了。如果我们还抱怨上学苦,上学累,那真是太不应该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5】

我们都上过学,可有的人上学路上,家长接送,平平安安的;有的人却翻山涉水,面对无数困难。尼泊尔的孩子们正是如此,他们的上学路充满危险与艰辛。

6点整,天刚破晓。尼泊尔昆普村的孩子们早早起了床,先帮家里干农活,到8点了,他们整理好校服,向山的那边什里阿达莎学校出发。

这些学生里有十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4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一起徒步翻越4千米海拔的高山,两次通过特尔苏里河上已经生锈的铁索,虽然随时可能掉下去,被河水淹没但他们不放弃上学,一直勇敢前行。

再看看我们吧!因为作业多就抱怨;因为刮风下雨就迟到;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宝贵的机会不像昆普村的孩子们,他们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缩,一直勇敢无畏的前行,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

勇敢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大路,虽然路上会有风、雨、雷、电但是跨过这些坎坷,我们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昆普村的孩子们的上学路虽然艰辛,但是他们也有别样的快乐,为了梦想,勇敢前行着。我的眼中仿佛出现了他们在山坡上为了不迟到而奋力攀爬的情景、他们在河流上努力划绳索的背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身影这让我备受鼓舞,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梦想奋力前行。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6】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的记录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国家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艰辛,12岁的科坦卡、8岁的莫斯卡和4岁的莱里昂卡上学路上的艰辛,他们三人年龄相差较大,但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恩图卡小学上学。

12岁的科坦卡家距离学校有大约20公里的路程,因为家离学校距离较远,所以科坦卡平时借宿在学校,只需要每月回家拿一次寄宿费。她从家到学校要先经过灌木丛,然后再穿过广阔的大草原。

大草原有各种野兽出没,整个上学路凶险重重,路途上的凶险也是她和她妈妈最担心的。在上学途中,她遇到了大人们都比较惧怕的大象群,但她没有慌张,而是用逆风而行的方法成功的躲避大象群,路途中饿了就找野果充饥。

8岁的莫斯卡家离学校有近10公里的路程,虽然离家较远,但因为家里不富裕,他只能当走读生,中午在学校没有吃的。早上喝点牛奶后他就和同伴走在上学路上了,因为步行时间较长,他和同伴常感到饥饿难忍。

为了补充体力,他和同伴经常绕道穿过恩图卡山谷,因为那里有个屠宰场,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就可以喝上动物血和吃上肉,但是穿越恩图卡山谷异常凶险,因为那里经常有花豹出没。上学对他来说,饥饿才是最难熬的。

岁的莱里昂卡家离学校很近,只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早晨他喝点牛奶后就和2个同伴蹦蹦跳跳的去上学去了,在穿越大草原的路途中,他和他的同伴喜欢去追着角马和瞪羚跑,一路嬉戏到学校,完全忘了上学路上隐藏的危险。

这部记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朋友们的上学路太艰辛,有的小朋友为了上学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为代价,但他们为了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就算上学路再艰辛,他们也选择了坚持。

相对他们来说,我的上学路就太安逸了,家到学校步行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早上一般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其他的时候都有家人接送,就算这样只有爸爸妈妈让我写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我就会生气、发脾气。

看完这部记录片我想我一定要珍惜现在安逸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7】

微博刷到推荐的纪录片,便找来看看。一下子全看完4集,看完已是凌晨1点半。

记录了4个地区孩子的艰辛上学路。分别是,需要经过一条大河,过河工具是一条索道,划到中心,还需要人力推过去,再搭顺风车到学校的尼泊尔学生;喝几口羊奶便去上学,没有午餐,或是要经过危险的象群的肯尼亚学生;寒冷的冬天,如果温度低于零下54度学校就不会要求他上学的西伯利亚学生;需要划两小时船,如果天气不好就会被大海吞噬的秘鲁学生。

每一集记录的都是不易的上学路,但不变的是孩子想上学的心,同时也有担心孩子上学路安全的母亲。可贵的是,尽管如此,父母仍支持孩子去上学,只要上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印象很深的场景是,非洲大草原,象群从你面前经过;西比利亚大雪覆盖的冰雪美景;在无垠大海飘荡的直击心灵。这些是屏幕面前的我感受的另一面,但对于上学的孩子们来说,每一步都是危险,要时刻保持警惕,象群可能会攻击你,寒冷的天气会让你手脚麻木直至冻僵,大海可能会生气让你葬身于此。

要珍惜好好读书的时光,尽管如今已大学毕业,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篇8】

在世界各地,你认为每个孩子都和我们一样每天被家长接送上学吗?《跋山涉水上学路》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我在观看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多次落泪,光光第一集《与野兽同行》就使我多次泪流。

这是一个发生在肯尼亚的故事。在肯尼亚,到处都是草原,一个村庄里,有一些孩子要去好几十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徒步行走几十公里,这是一个多么远的路程啊!

大草原,上面不可能没有野兽,狮子、花豹、大象……当孩子们上学时,危险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会葬命。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叫做“莫斯卡”的孩子,他和同伴一起行了十几公里的路,他们走了近一个上午的路,才到达了学校。

在他们的父母眼中,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宝贝,他们本可以永远呆在村子里养牲畜,可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对读书的渴望,所以才不远万里去上学。

他们的家人说:“我们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神灵,只求神灵保佑他。”

在上学路上,他们渴了就喝干枯河里的小潭里的水,饿了就吃树上的野果,还可以喝牲畜的血,吃牲畜的肉……看见他们贫苦的生活,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看了这个,我十分不解:为什么他们还要坚持上学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


也许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我们还不能了解原来还有这些孩子们的上学之路是如此的艰难!现在很多叛逆少年都反感上学,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涞水,上学之路真的很难,看过了这部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心中百感交集!我们都要珍惜这种美好上学生活!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一部叫《跋山涉水去上学》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群同龄的小孩上学的艰()难路程。

我们都上过学,但没有一条上学路是这样的。在纪录片里,肯尼亚的小孩每天上学必须穿越一大片草原,那里非常危险,经常会有大象、狮子、老虎之类的野生动物出没;尼泊尔的小孩每天必须坐着生锈的铁索穿过一条宽阔的河流,到了河对岸,还得坐顺风车才能到达学校;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天寒地冻,冬天温度最低达到零下70度,小孩必须穿着六层衣服,走最寒冷的上学路;秘鲁的小孩得自己划船一到两小时,穿过一望无际的湖泊,才能到达学校。

他们是一群有梦想,愿意在艰苦的条件下读书的孩子。他们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飞行员,还有的想当建筑师。他们说:我真的很想读书,不怕吃这些苦。我觉得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每天在上学路上奔波,就已经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想看我们自己是多么幸福,每天能坐车去上学,或者离学校很近,走几步就到了。如果我们还抱怨上学苦,上学累,那真是太不应该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每当我们看了一部有意义的影视剧时,都忍不住要分享出来,那么你知道关于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去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一)

我们都上过学,可有的人上学路上,家长接送,平平安安的;有的人却翻山涉水,面对无数困难。尼泊尔的孩子们正是如此,他们的上学路充满危险与艰辛。

6点整,天刚破晓。尼泊尔昆普村的孩子们早早起了床,先帮家里干农活,到8点了,他们整理好校服,向山的那边——什里阿达莎学校出发。这些学生里有十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4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一起徒步翻越4千米海拔的高山,两次通过特尔苏里河上已经生锈的铁索,虽然随时可能掉下去,被河水淹没……但他们不放弃上学,一直勇敢前行。再看看我们吧!因为作业多就抱怨;因为刮风下雨就迟到;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宝贵的机会……不像昆普村的孩子们,他们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湍急的河流,毫不退缩,一直勇敢无畏的前行,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勇敢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大路,虽然路上会有风、雨、雷、电……但是跨过这些坎坷,我们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昆普村的孩子们的上学路虽然艰辛,但是他们也有别样的快乐,为了梦想,勇敢前行着。我的眼中仿佛出现了他们在山坡上为了不迟到而奋力攀爬的情景、他们在河流上努力划绳索的背影、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身影……这让我备受鼓舞,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为梦想奋力前行。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二)

今天,我们班同学一起看了一部电影:《翻山涉水上学路》。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肯尼亚大草原上,马赛人的孩子们想要上学,就必须横穿过一个大草原,而在这个大草原上,生活着很多食肉的危险动物;还有其他大型的动物,比如:大象,水牛等,它们都可能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有些孩子,他们的家离学校竟然有20多公里的路程,走一趟需花上几个小时。马赛上大多十分贫穷,为了供孩子们上学,他们要支付1到8美元不等。学校只为住宿生提供午饭,走读生每天都要来回走这个危险的路,他们只吃早饭和晚饭。住宿生每一个月回家一次,因为他们需要回家拿住宿费。

这是个系列纪录片,一共有四部。这些孩子,他们的上学路是世界上最艰难而又最危险。每次走这条路都是一次赌博,赌金就是自己的生命,如果赌赢了,他可以获得半天的知识;可是一旦赌输了,那他们就将一去不复返。

生活在这个草原上的孩子,他们的上学路就像在一个没有任何栅栏的野生动物园里。上学迟到是常有的,路上常常遇到最危险的动物——大象群,水牛群等等,所以从小他们就在学习怎么样绕过大象群和水牛群——走逆风的方向,这样就可以隐蔽自己的气味,不让大象或者水牛闻到人的气味。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办法,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们的上学路化险为夷。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们到了那里,一定是需要父母陪同的。即使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里,上学也都是自己的父母陪同,从家送到校门口,这样看来那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

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会那种艰辛和危险,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同时也要学会坚强,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因为跟肯尼亚大草原上的孩子们相比,这点苦实在算不上什么。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三)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翻山涉水上学路》。讲的是马塞族的孩子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上学的故事。

马塞族的孩子凌晨四点就要起床,来到门外看有没有野兽来偷走牛羊。到了早上,最多只能喝几口牛奶就去学校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早上不用起那么早,而且我一起来就有丰盛的早餐。

马塞族的孩子在上学路上要走二十公里,而且还有很多野兽出没。有时他们要过河,只能独自划船到对岸。有时肚子饿了,只能吃几个野果充饥。还有时口渴了,他们就捧着河水喝喝。我想:我们有的步行到学校只要走一百多米,有的还有汽车,不管多远,不一会就到了。我们也不会挨饿,渴了也只需要从水杯里喝几口水。

他们到达学校时已经快中午了,一个小男孩说:“我好多知识都没有学到!”而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早读,我们的学习环境要比他们好很多。我从这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的渴望。

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认真学习呢?我们应该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做作业的时候字写得又快又好;考试的时候要圈出关键字,仔细读题,答完试卷要检查。我要像马塞族孩子一样做一个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人,长大以后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观看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四)

无意中看到一辑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讲了四种世界上最艰难的上学路,环境和经济是导致路途艰难的主要原因。反观我们所处的情境,原先上天待我们不薄。

东非肯尼亚的大草原上,平常活跃在大众眼中的是各类自由散漫的野生动物,而这次镜头却留给了生存在野生动物和草原夹缝中奋力求学的小孩子们。他们在草原上和动物们无异,都遵循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草原上住着马赛人,小男孩4岁,一晚值夜看着自家的牛不被花豹和狮子侵犯,次日一早喝了一点牛奶就要赶去上学,4岁的他要用1小时时间和两个小伙伴穿过野兽出没的草原,虽然内心惧怕,可是他从没放弃。大象是草原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动物群,看到大象,他会逆风而行,避免大象闻到人类气味而发起攻击。他说自我最喜欢长颈鹿,看着高大,但不会伤害他的家人。

12岁的小女孩,应对镜头,说出了自我的期盼,“我去过一个500人的村镇,长大以后我想去那里生活。”她寄宿学校,每月要穿越大草原一次,步行五六个小时回家拿寄宿费。上学的途中,树上藏着猴子,地上伏着蟒蛇,不时还有象群出没。

她妈妈每次目送她离开,眼中都是不舍的泪水,妈妈担心凶残的动物,更担心居心叵测的`坏人。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手机和网络,往往分开几天后四处打听才能得到女儿已经安全到学校的消息,这时候才能稍稍安心。父母的爱,与生俱来,从来都不分国界肤色,无关贫穷富有。

尼泊尔昆普村,年纪稍长的孩子每一天要自我踩在架空的钢索上,赤手推挂着的铁框,框里坐着低年级同村小孩,一步一步穿过水流湍急的河流,然后在马路边搭顺风车去学校。

河面上村民自我拉的钢索已经变得松垮,锈迹斑斑,却是孩子们通往未来唯一的独木桥。对于城市的孩子,乘铁框在空中穿行是一种趣味探险体验项目,并且有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在昆普村,悬挂的铁筐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每一天送孩子们上下学。

位于北极圈内的奥伊米亚康,世界上最冷的村庄,住着500户居民。凿开冰封的河面,从水里捞上的鱼,在零下五十度的地面,几秒钟就被冻得硬邦邦。祖祖辈辈习惯了住在宁静的村落,可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只要温度在零下55摄氏度以上,他们都会让孩子去学校。

而在南美洲秘鲁,有一群住在湖面芦苇荡中的乌鲁人,他们的孩子每一天都要自我划船一两个小时去上学,完全靠手动划桨的简易小船,辛苦不说,还很容易被吞没在雨天的涨潮中,可孩子和大人从未因为危险而停步,他们都明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世界的边边角角,还有更多的人,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仍然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常常会抱怨自我的处境不够优越,可是看看他们,我们已经足够幸运。

观《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感 600字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叫《翻山涉水上学路》的记录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国家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艰辛,12岁的科坦卡、8岁的莫斯卡和4岁的莱里昂卡上学路上的艰辛,他们三人年龄相差较大,但他们都在同一所学校恩图卡小学上学。
12岁的科坦卡家距离学校有大约20公里的路程,因为家离学校距离较远,所以科坦卡平时借宿在学校,只需要每月回家拿一次寄宿费。她从家到学校要先经过灌木丛,然后再穿过广阔的大草原。
大草原有各种野兽出没,整个上学路凶险重重,路途上的凶险也是她和她妈妈最担心的。在上学途中,她遇到了大人们都比较惧怕的大象群,但她没有慌张,而是用逆风而行的方法成功的躲避大象群,路途中饿了就找野果充饥。
8岁的莫斯卡家离学校有近10公里的路程,虽然离家较远,但因为家里不富裕,他只能当走读生,中午在学校没有吃的。早上喝点牛奶后他就和同伴走在上学路上了,因为步行时间较长,他和同伴常感到饥饿难忍。
为了补充体力,他和同伴经常绕道穿过恩图卡山谷,因为那里有个屠宰场,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就可以喝上动物血和吃上肉,但是穿越恩图卡山谷异常凶险,因为那里经常有花豹出没。上学对他来说,饥饿才是最难熬的。
岁的莱里昂卡家离学校很近,只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早晨他喝点牛奶后就和2个同伴蹦蹦跳跳的去上学去了,在穿越大草原的路途中,他和他的同伴喜欢去追着角马和瞪羚跑,一路嬉戏到学校,完全忘了上学路上隐藏的危险。
这部记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朋友们的上学路太艰辛,有的小朋友为了上学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为代价,但他们为了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就算上学路再艰辛,他们也选择了坚持。
相对他们来说,我的上学路就太安逸了,家到学校步行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早上一般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其他的时候都有家人接送,就算这样只有爸爸妈妈让我写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我就会生气、发脾气。
看完这部记录片我想我一定要珍惜现在安逸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纪录片瓷路观后感


《瓷路》是一部由张力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共有6集,每集长50分钟,网友们对这部片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净瓶彩釉,勾画的是百年之前的文明;悠悠瓷路,传递的古老中国之强音。纪录片《瓷路》系列第六集《窑变》讲述了18世纪至当代中外陶瓷业发生的剧变,重现跨越海洋的瓷路文明,着眼史之变化,照亮未来之路。该纪录片整体风格淡雅恬静,以代表东方审美的瓷器为载体,在告诉观众古代瓷器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想瓷窑欣欣向荣,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瓷之华贵,享誉世界;但是如果自闭院中,只会等来血腥盛宴。瓷之于中国,是5000年文明变迁的见证,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难舍难分,是可触摸的史书。该纪录片以瓷为本,讲述了许多中外文明与瓷发生的许多故事,在带领我们了解瓷文明的同时,也通过讲述清末窑之剧变,以史为鉴,揭露故步自封只会带来衰落与灭亡的主题。

该片整体以线性叙事为主,局部以空间板块叙事为主。线性叙事,将瓷器的历史变迁通过时间串联起来,展现了一个连贯的瓷器发展史;空间板块叙事,通过对比蒙太奇将三个不同国度、不同目标的人串联起来,影射出18世纪世界各地瓷器的发展情况。在巧合中体现不同,在不同中发现相同:同样是制瓷,清朝窑官朗廷极面对的是要制出康熙大帝喜爱的祭红,这不正反映康乾盛世瓷器的繁荣前景吗?同是制瓷,法国人殷弘绪的目的是研究出制作瓷器的配方,这不正揭示了欧洲社会制瓷业停滞不前的原因吗?同是制瓷,德国人波特格的目标是研制出欧洲本土的原创瓷器,()这不就侧面衬托出欧洲人对瓷器的狂热吗?当欧洲制瓷业迎头并进,而中国帝王却选择闭关锁国,此时,三条线发生分歧,而这,正酝酿着中国瓷窑即将发生的剧变。

该片画面整体风格精致,音乐轻快灵动以展示瓷器美时,也不失以庄严、激昂曲调来赋予历史厚重感。片中大量运用中外专家专访与历史文献资料,在提高叙述的说服力的同时,也赋予纪录片学术气质;大量的CG动画,以精致的构图生动地讲述历史事件,使观众身临其境;还原度极高的情景再现,在保留纪录片历史感的同时,也增强叙述的真实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解说词恢弘大气、厚重,符合该片的基本基调;最值一提的是用法语读殷弘绪书信的部分,既拉近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也使观众更能融入当时的情景。

瓷器是中国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民族精神,于漫漫瓷路中留下了无数中国记号,数千年来,瓷器一直焕发着绚丽的光彩,可是,进入19世纪,当世界的游戏规则改变,天朝上国不再是全世界的共识,中国,连带瓷器,成为列强的战利品,任人宰割。在经历复杂多变、五味杂陈的100年后,我们知道:纵使素胚上用釉彩绘制了多么富丽的牡丹花,在失控高温下,它还是会出现剧烈的窑变。只有于乱世中稳定火焰,平静中保持火焰,才能使国色天香,洗浴烈火后,涅盘重生!

陶器被青铜从礼器目录取代,因为青铜更明亮夺目;

东汉就有了瓷器,但是不上釉的瓷器有没有那么神奇漂亮,敲击也不是那么清脆如玉;

最早的油料是草木灰釉;

唐三彩是陶器,是殉葬品,属于釉下彩,所以看着漂亮。但是依然存在透水问题;

宋代因为不使用高岭土还没有大器型的瓷器;

元青花是外销用的,青花是承袭伊斯兰教的喜好制成的。真正的元朝政府喜欢卵白釉;

明朝青花依然是外销用途多于内销生活用途。明朝斗彩到是随着明中后期的腐化、奢靡越来越艳俗流行。

高岭土在明朝建国前后才开始大规模使用,有了高岭土才有了大器型的瓷器。

宋人喝茶规矩繁复,喜欢喝半熟的白色茶汤(此处记得不是特别清楚,可以再求证),目前日本查到承袭宋制,改进而来。

宋襄在《茶录》也有云茶色白宜黑盏

宋人喜欢兔毫盏喝茶,后来的曜变盏在日本更加盛行。

这次的《瓷路》依稀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拍的那部《china瓷》。如果说那部纪录片只是尝试着以商业国际化的角度来解读瓷器这件特殊的商品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话,那么这部《瓷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看来,则显得目的性更强,气势也更为磅礴大气。这种大气,不仅在于它在时间广度上的跨越,更在于它看待瓷器的贸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产生的财富与贪婪,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视野。

整部纪录片,遵循时间的脉络,从远古时期开始说起,讲述了瓷器是如何一步一步从陶器演化而来的。从汉代的高光陶,到南北朝时的密色瓷,唐三彩,北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的五彩瓷,追寻窑址的变迁,探寻他们曾经的辉煌与衰落。

其实上述所说的内容,很多纪录片或单独介绍过,或在拍断代史时也着重说过,这部片子我觉得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再是其对这些为人所熟知的东西的刻画,而是它对此之外其他民窑的刻画。比如宋时非常流行的黑瓷的介绍,真的把这种黑色的器物拍的非常美。在光线的照耀下,隐约可以看见光在其中流转,就像它真的活过来了一样,让人无法忘记那种迷醉。

这部记录片中,除了对中国瓷器的介绍,也有很大篇幅介绍了日本和欧洲,因为对中国瓷器的迷醉,而不断尝试,想要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瓷器的实验。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看点。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纪录片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了对其制作过程的拍摄。这种细腻的描述手法非常吸引人,亲眼见证一件瓷器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就好像亲身参与了其中一样令人激动。

这部《瓷路》是获得了2014年纪录片奖的。确实,这两年中国拍摄的纪录片和中国其他方面一样在各方面慢慢追赶上了世界的脚步。尤其是他的配乐,气势庞大的交响乐,委婉叙事时的婉转轻柔,到出海贸易时的激情磅礴。真的非常切合画面表现的背景。

无论是大航海时代,抑或是之前的时代,中国的瓷器都作为一种昂贵的器物,在西方受到追捧。瓷器贸易在那个时代,即意味着财富。无论后世对于大航海的起因有多少争议,逐利是人类永远不变的追求。

因为,伴随它的不仅是光荣,还有梦想。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翻山涉水上学路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