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点观后感900字欣赏。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燃点观后感900字欣赏,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燃点》这部电影由关琇,萧屺楠执导,讲述了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的生存状态,演员都是从当下各个企业的创始人出演,让我们看到创业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燃点观后感900字欣赏。
三年来第一次去看电影,一直以来对娱乐圈近乎屏蔽的状态,看的书越多,见识的牛人越多,越觉得大多数影视肤浅没有任何深度,而这部电影,也是在朋友强烈推荐下去看的。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纪录片,非常真实的展现了十几位创业者的生活状态。印象最深的,不是罗永浩、不是papi,不是戴维,而是从农村到一线城市创业的安传东。
从投资人那里可以看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了,之所以投他,也是因为被他的坚持所打动,我不知道跨界美食家究竟是干嘛的,能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他又打算怎么盈利,就连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没想好,都不知道拿来的勇气至少从电影中,基本没干什么实事,除了跟合伙人讨论还是讨论,一度看得我想直接走人,只讨论不干事能带来营收吗?
不说投资人,自己连商业模式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拿到大笔投资呢?这些是在创业之初就要确定的,后来卖会员卡、帮助商家拍视频,就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偷懒。
从投资人那里看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了,之前做什么项目,虽然没有展现在荧屏前面,结局也猜得到,大概也草草收场。也许短短2小时,能接收到的信息很片面,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屡战屡败、仍不放弃的精神值得学习,可是过去的那么多项目里面,失败都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没有总结和复盘,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失败,除了打击人的信心、浪费财力精力还有什么意义?影片中没有呈现出任何他思考之后的结果,重复失败,多次掉坑,最后的镜头,他创立了席读校招的镜头,看起来自信满满,真是暗自为他捏一把汗。
记得有一个细节,他回家去在橱柜找出一本《易经》,说出一句让我难以置信的话,大意也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看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我非常能理解跌入低谷的低落情绪,可怎么能信命呢?
记得吴军《见识》里面有提到命运,即使这样,也是在触碰自己边界,知道自己有所不能之后的事情。30而知天命,最老的90后现在就认命,未免太早了。
记得有一个片段,看的无比心酸,返乡时落下的眼泪、老父亲帮忙给员工发工资我觉得很落寞,但不至于流泪,路是自己选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有些懵,从他小叔对话中隐约感觉,安传东追求的究竟是衣锦还乡?是财富?还是仅仅为了创业而创业、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没想清楚,失败是一定的,成功也只是投机。创造财富有很多种方式,何必要选择创业这样一条路?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可为什么要把自己亲人拖下水?如果连独立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理想?
这世界很公平,眼泪换不来金钱!做一件事情之前考虑到最差的结果,如果你能接受就放手一搏!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燃点观后感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曾经都有一个创业梦,这是我们的理想方向,但是也是许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远方。在这部纪录片《燃点》中,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有感触,更多的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之感吧。
受身边朋友的推荐,今天中午去看了纪录片《燃点》。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我国10多位第3代企业家创业的艰辛过程,展示了这些创业家们如何在煎熬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个人观影的感受都不一样,我在这篇日志中只讨论一下我的观后感受吧。纪录片中有几点我觉得这些前辈们讲得很有道理,我把他们摘录了下来,并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
(1)创业的行业必须是自己真心热爱的。
在纪录片中的访谈中,创业者都说了创业的行业自己一定要喜欢要热爱,否则不可能做好。这句话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不喜欢一件事,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前不久看了一篇微信推送,里面讲一位创业失败的人,他说了他之前好几次创业,都是在追随社会上最热门的行业,而并没有考虑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热爱的地方,所以屡战屡败,最后只能放弃创业,踏实地找工作。其实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一点,这个纪录片中貌似没有提及:了解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其实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的探索和积淀,不是靠短时间的冲动就可以的。当年唐爷爷选择钢铁行业、黄瀚生老师选择雅思口语、章燎原选择坚果的销售,都是他们多年的踏实工作和探索做出来的选择。
(2)知道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像我们平常选择各个商家的产品,肯定是需要了解每个产品的优势,如果某个商家的产品有明显的优点,那它就有大概率地在商战中取得胜利。这个有点像我们平时写学术论文,写论文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就是:我们做的工作研究是否有意义?相比现有的工作,自己工作的优势与创新点体现在哪里?
(3)跟进时代,掌握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这个其实是我没有做好的地方,过去在学校,不知何种原因,一直不想接触新鲜的事物,刻意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当时连人工智能、区块链是什么都不懂,可见自己当时是多么地封闭......接下来时代变化的节奏会越来越快,唯一跑步前进,紧跟时代发展规律,方可获胜吧。
这篇纪录片中,还记录了多数创业者的感情生活,他们为了事业,有的选择一直不找对象不结婚,有的与女朋友选择分手,有的与孩子感情十分生疏,但还是有一些创业者能勉强维持好创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们再怎么热爱自己的事业,家庭还是不能100%不管不问吧,总得抽出时间去爱自己喜欢的人、去陪伴家人,毕竟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是高效工作的一个基本保障。
此外,结合我看过的一些书、经历的一些事,我感觉这个纪录片有2个重要的地方没有提到。除了刚才我说的探索自己的长处需要花很久的时间之外,另外一点就是需要注重自己的情商和信用培养,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几年参加过几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我对情商和信用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说起我们敬爱的唐爷爷,他年轻时代在美国打拼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情商和信用,赢得了相当多人的信任,另外听他的家人说,当年他谈上亿资金项目的投资时,一个握手就搞定了,可见他的为人处事是多么得厉害!还有一点,在年轻的时候,多去无偿地帮助他人,这个是积累人脉的最好方法之一,根据心理学里面的互惠原则,无偿帮助别人之后,将来自己面临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自己。结合唐爷爷的经历和故事,我觉得这些方面也是创业的重要因素吧。
最后谈一点对ofo的感受吧,感觉也挺可惜的,就因为当时的信用等问题,导致ofo后来一步步地坍缩,直到现在这个局面。虽然逆转的概率很低,不过还是希望结果是乐观的吧,毕竟我与ofo创始人是皖东南老乡,有这个情怀。
仅个人观点,而且我也不是准备创业的人,如果与读者意见不一致,请读者不要激动,毕竟个人有个人的想法,谢谢!
《燃点》观后感400字
《燃点》观后感
昨天,在互联网络上看了一部中国纪实电影《燃点》,出于之前媒体的宣传和对这部电影的好奇,作为一个观众,我第一个冒出在脑海里的一组参照以及影评是,比如是这样的: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痛苦有多痛苦,绝望就有多绝望。毕竟那些光辉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光辉时刻大多我们已经都知道了。
可是电影开始后,我却发现,以上都不是。
反而,给我感觉是原来这些创业者们是这样的。在此之前我甚至已经做好了在屏幕前泪流满面以及感同身受为他们呐喊加油的情绪心理准备。
百度阅了一下,是女老导演关琇的作品,曾制作出品《赢在中国》及《我是创始人》《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创意星空》等纪录节目以及电影等等。
从电影一开始,我内心就急于看到选手行动的路径,最好能有大神选手在关卡前的具体操作的电影画面,唯恐画面因为剪辑拼接而变得不完整。盼望在一个创业纪录片中看到完整流畅的故事。我认为电影确实很好看很有意思。创业里面存在一切,就是不存在完整流畅,细细观察,得到感悟。
我认为决定着时代的价值创业的种类,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在时代下寻找和创造新商业模式,而这新模式已经逐渐明确,需要快速行动干掉对方。第二种是发现了热爱时也发现了市场,去探索和实现热爱,去论证更大市场。这两种创业动作和节奏不同,但都给同时代的人带来价值。
据说所有纪录片素材会再剪辑成5集的网络版本。《燃点》里面的故事都还没完。只要故事还没完,只要还有故事,我们就要等等看。
最后,我看到了互联网上某网站上描述女老导演关琇的话,是这么说的:她认为人生不应该只做好准备迎接鲜花掌声,而是先要准备迎接狂风暴雨和挫折。
《燃点》观后感1300字
《燃点》观后感1300字
70分,煽情方面做的比较克制,整体偏纪实风格,拍出创业者的很多真实生活状态和困惑,并且不乏一些理性和深刻的思考。
排片率和上座率确实都很低,我看的那一场只有四个人,毕竟去影院没多少人是为了理性和思考,但不管你是不是创业者,都仍然推荐去影院看一下,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创业的过程,“业”这个充满佛教色彩的名词显然不仅限于“事业”。
一直以来,我对随意选择职业(除外)的人都非常不理解,尤其是那些因为觉得这个公司待遇比另外一个好一点,或者这个单位比其他单位更稳定一点就做出职业选择的人。
如果把25岁到60岁算作工作时间,那么工作要花掉人生最宝贵的三分之一强的时间,这个时间段里是一个人最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所以这段时间你打算用来干什么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命题,约等于“你的人生准备怎样度过”。
因此工作对人来讲显然不是打一份工养家糊口这么简单,如果随便找一份工作,除了薪水待遇之外寻求不到其他东西,那这一生岂不是太灰暗也太漫长了吗,尤其是当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可以拿什么来给自己一个交代呢?
《燃点》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那些创业者对工作的态度,创业本身也工作的一种方式罢了,只不过创业者可能比一般的职场人士欲望更强烈,更想从工作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们选择自主性更强的创业,你会发现影片中的创业者们常常谈起理想、价值这些东西,其实无非都是对于工作意义的自我理解和探求。
无论是否创业,我们在工作中都应当尽力像创业者一样寻求薪资待遇之外的意义,并为此冒一定风险,把工作本身作为一种奖赏,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相对完满的。
《燃点》中几个创业者都提到创业艰难但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动力是兴趣,这一点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着无比深刻的体会,对多数平凡人而言,找到一份跟自己兴趣相结合的工作不是那么难,只不过很多人根本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很多职场上的问题会自动消失,你不会在意加班到了几点、不会在意比别人做得多、不会在意同事的批评、不会对办公室政治和别人的八卦感兴趣,你突然进入到一种简单而专注的状态,你只会考虑事情做的怎么样,你只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这种状态让你自然焕发出光彩和魅力,反倒是在很多时候比各种私心杂念、满脑子人情世故的人更容易取得成绩甚至成功。
说回到创业,我一直认为创业者没必要把自己弄得很悲壮,创业本身是求仁得仁,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非常正常的,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理智而非激情,影片中也是一样,其中一些相对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对问题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方法论,而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比较容易激动和情绪化,但是随着创业过程的持续,只要他们没有放弃,一定会比一般人更快的进入到成熟和理性的状态,因为创业能够从更丰富的维度给人以磨砺,从这个意义上,创业的确比普通工作可更能让一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以上市作为衡量指标,绝大部分人走不到那一步,但那并不意味着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是失败的,因为创业的“业”里包含的是你的事业,你的理想,你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方式,创业意味着自主去选择、追逐和定义这些东西,所以无论能否走到纳斯达克,认真创业的人时刻都站在自己的人生巅峰。
简爱观后感900字欣赏
《简爱》一书由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讲述关于女性的书,在曾经的旧社会,女性地位普遍较低,人们生活的都很艰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简爱观后感9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简爱》是夏勃朗特所著,她的两个妹妹艾米丽和安妮也是英国文学作家,分别写了《呼啸山庄》和《艾格尼丝格雷》。
《简爱》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写,分别是简爱在盖兹海德里德舅妈家、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塑造出来的人物简爱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贞、勇敢、文雅、英勇和果断。
在里德舅妈家应该是简爱过得最不幸福的一段时光了,可能是由于天生的暴虐专横加上不理解丈夫对简爱的偏爱,对简爱由衷的表示不喜欢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正是在这里,把简爱内心反抗、渴望自由和平等地位的一面激发出来。
劳渥德学校对简爱是重要地方,不仅收获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友情,也让她明白只是努力不做什么坏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证明。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类似于该学校校长)在对她不了解的情况下,因为舅妈的片面之词就让简爱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评,让简爱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好在谭波尔小姐(一个很和蔼可亲很负责的老师)给她洗白了,从这么一件小事可以看出这个老师是多么优秀啊,这样的小事对于一个心智发育不完全的学生也许就是终身的致命伤害,但往往这样的小事也正是被我们所忽略的。
在桑菲尔德简爱收获了爱情,她在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里,我佩服简爱的敢爱、清醒和有原则,她没有因为爱冲昏了头脑,在最开始发现自己喜欢上罗切斯特先生的时候,因为种种不可能而告诉自己果断放弃,在确定了互相喜欢后敢于不顾别人的不理解答应嫁给他,在后来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发了疯的妻子,属于重婚,并不能接受做罗切斯特先生的情人,不顾罗切斯特先生的哀求连夜逃离这个地方。
在经历重重困难来到圣约翰家,简爱在这里收获了亲情(圣约翰的母亲是简爱父亲的姐姐),我非常佩服圣约翰,心里能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哪怕付出生命,哪怕不能与自己喜欢的姑娘长相厮守也要去完成它。(这里提一下,他理解的对奥立佛小姐的爱)
该书结局还算圆满,简爱拒绝圣约翰远去印度,和瞎了眼断了胳膊的罗切斯特先生结了婚。圣约翰在他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走着,简的两个表姐黛安娜和玛丽也各有一个圆满的婚姻。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道能够大快朵颐,停不下来的美餐,那么《简爱》就是饭后的美味甜点,随时可以停止但再拿起又是同样的津津有味。
电影燃点观后感范文600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燃点》这部电影呢?影片由关琇和萧屺楠等导演,是一部纪录片,主要记录了包括罗永浩、戴威和张颖等在内的14位当下最具争议的创业者们的艰辛创业历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终于去看了电影《燃点》,很真实很坦诚。观后感还是写成清单体啦!
1. 创业是大逃杀游戏,小概率事件,5年存活率7%,10年存活率2%,IpO比例0.00002%。
2. 创业和坚持俩字永远分不开,创业想做出些眉目,这个坚持的时间维度就得按3年起算,到30年上不封顶。这么长的时间,肯定不是单纯靠咬牙打鸡血能扛下来的,一定得有点真爱,至少是能享受创造价值的过程。
3. papi酱说的实在:倒不能说是被逼着创业,但创业之后的很多事情,确实是被逼的。
4. 创业是打破阶级上升通道,走向世俗成功的大多数人的唯一最好选择。
5. 选择创业就是选择过一种不确定的生活。这种不确定性很折磨人,可也让人着迷。
6. 徐小平老师的比喻精彩绝伦,他说:创业就像是开飞机,一边开还得一边画图纸,造新飞机。但新飞机可能还没造好,老飞机就坠机了。所以,创业就是这么难。
7. 选择创业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赚钱,一种是热爱。有爱又赚钱是创业Heaven模式,有爱不赚钱是Hard模式,又不爱又不赚钱还愣坚持,真的就是Hell模式了。又不爱又不赚钱的东西,不值得坚持。
8. 创业的孤独感和焦虑是很难跟不创业的讲,他们也是很难感同身受的。但孤独感是分level的,如果你想要更高层次的孤独,你可以尝试创业。因为这种孤独比一个人吃饭的孤独,高级些。
9. 创业的人,会经常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事情发展顺利的时候,担心有暗藏于水面之下的危机,事情发展艰难的时候,又得比其他人乐观,鼓舞他人的士气。
10. 创业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活下来了才能再谈活得好不好。
11. 创业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做下去,坚持。这里面,坚持最难。很多人都倒在途中。
12. 创业,你要付出比做一份普通工作多得多的努力,远超过其他人的努力。
纪录片燃点观后感1500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很多人都有了一个而创业的梦想,但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电影《燃点》就讲述了当下最具争议的14位创业者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月初和校友一起去看了电影《燃点》,并且有幸见到主创团队,有理想的导演萧屺楠和帅气的师弟余曦。《燃点》是一部纪录片,拍摄者自2016年开始,历时几年记录了包括锤子科技的罗永浩、App陌陌的创始人、小黄车的戴威、猎豹移动的傅盛、新氧医美的金星以及曾燃起短视频风潮,被标签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姜逸磊,马薇薇、安传东等人的创业历程,以及经纬创投的张颖从投资人角度对创业者们所进行的考量。
在2019年看到这些被封装的片段非常感慨,因为有的企业已经黯然离场,在它最负盛名的时候,鲜艳的黄色曾经和桔色一起占据了街角巷尾的每个角落,创始人和他的北大五虎意气风发,而最后的最后,戴威独自骑着小黄车徘徊的背影已经稍许镀上岁月的沧桑。其实他们依然非常年轻,多年以后回首,这一次失败带给他们的,除了伤心和难堪,那些经验教训的积淀,很有可能就是将来触底反弹的原动力。
优秀的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这一点也在《燃点》中有深刻的体现,创始人对市场的判断和对梦想的坚持是企业走下去的根本保证。梦想的定义很多,罗永浩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大意是如果你创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挣钱,那我建议你再想想,毕竟成功不止这一条路;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是你的梦想,你下半辈子就想做成这件事情,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有自己心底的梦想,并且为了它勇往直前,无论是没有大学学历却能在新东方讲英语后来却执着要做一个技术产品的罗永浩、还是北大毕业、年青气盛的戴威,或者接替雷军为企业重新塑造定位的傅盛都是敢为天下先的人,他们冒险离开原来的舒适区,在未知和不断的改变中摸索着走向未来。影片展示了企业经营的部分日常,主要是创业者面对市场时的反映和应对、决策,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各自独特的处事风格。和他们一样,律师这个职业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故此本所年度辩论大赛首场辩题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取舍,而演讲大赛的topic则注目于改变,几乎每一位参赛者都提到自己那截然不同的过往,以及在逆境中痛思改变的经历和今日的希望。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太多的相似性以及对创业企业种种磨难的了解使得我对创业者的痛和快乐感同身受,不管是在质疑中拼打的金星,还是草根出身、屡败屡战的安传东,都忍不住为他们的勇气喝彩。
都说这部片子是企业家和员工关系的粘合剂。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独行侠越来越少,如果说创始人是梦想的起点,那么合伙人便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同行人,合适的合伙人恰如美好可心的伴侣,可遇难求。也许是因为年底压力太大的缘故,最近周围好多朋友在讨论婚姻问题,焦点集中在如下两点:第一,选择伴侣的时候是更看重感情,还是更看重适合?第二,当激情退去,如何确保长治久安?这两个问题恰好正是合伙的基本问题,哈哈。单纯看影片片段的表现,个人比较喜欢傅盛,内心波澜万端,脸上始终和煦温柔;寻找目标时快而准确,同时又很坚定。这样的人,作他的合伙人或者下属应该都是畅快的事情。papi 与马薇薇也是很棒的管理者,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理性相结合,使得他们能够冷静合理的促进团队协作。在我们国家,创业公司三年内阵亡的概率非常高,合伙人分裂就是原因之一。常常一边准备公司纠纷的起诉书,一边听同事处理离婚诉讼,不得不感慨二者高度的相似性。好的时候你侬我侬,一旦闹掰就兵戈相向,其实不管什么结果都是两败俱伤。如果在合作前对权利义务有个约定,界限清楚,不但能增加好好相处的可能性,也能在万一分歧发生时有章可依。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祝福每一对有情人和每一个创业企业都能顺利度过起步期,成功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到达那心中的彼岸。
纪录片燃点观后感
由关琇和萧屺楠共同执导的纪录片《燃点》将于2019年1月份上映,这是中国首部创业纪实电影,影片真实记录了14位奋斗者们的创业历程,包括罗永浩、戴威和张颖等人,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2013年,由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将大众的眼光拉到了创业人群的身上,今年,又相继出了《中国合伙人2》和《燃点》这两部关于创业的影片。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燃点》是中国首部纪实电影,是一部真实记录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生存状态的电影,里面的人员全部由当下最具有话题性的创业公司创始人真实出演。
影片中共记录了14位创业者们的创业历程,包括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ofo创始人戴威、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papitube创始人papi、猎豹移动创始人傅盛、草根创业者安传东、新氧科技创始人金星、米果文化创始人马薇薇、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以及陌陌科技创()始人唐岩、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以及皇包车旅行创始人孟雷、皇包车旅行CEO潘飞。看看着阵容,几乎全部都是我们认识的人。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他们事业巅峰时期的辉煌,更是记录了他们在低谷时期的纠结和徘徊。
众所周知,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人前光鲜亮丽的成功后面可能是他们付出了奋斗的泪水甚至是血水才换来的。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有的创业者们为了创业几乎没有时间来陪伴家人,有的创业者甚至会为了省下几毛钱的电费而和女朋友吵架,有的创业者们为了创业甚至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梦想,他们愿意一次又一次的逼自己,是因为他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曾说过: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会嘲笑我们的梦想,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够优秀,配不上这个梦想,但我们不应该为此气馁,相反,我们更应该勇敢前行,奋力拼搏,努力将梦想变成现实来证明给那些嘲笑我们的人看到:我可以!
深夜食堂观后感900字欣赏
《深夜食堂》是一部由小林薰主演的电视剧,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看过,该剧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小餐馆的不同的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剧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很多看过的网友都对该剧给出了非常不错的评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岁月总是恬淡。当夜幕深深降临,笼罩这座城市的时候,老板会轻轻点起屋前的灯。淡黄的灯光氤氲着一种别样的温暖,亦如老板带给人的感受他脸上爬满的皱纹和那条长长的疤痕不让人觉得疏离,却在一汪浅浅的笑容之中交织,直击人之心底。那是一种不同于白昼的体验白昼的光点似乎太过明媚,太过绚烂,似乎只有黑夜才够醇厚,那样的昏暗中的一点微光,似乎才是刚刚好的气氛,才能缓缓酝酿,绵生出故事,编织成岁月。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衍生的。食客们来来去去,他们中有黑社会老大,有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丈夫,有前来取走随情妇奔走的前夫骨灰盒的老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却又都是如你我般的普通人。也是因此,老板端来的一份家常的菜肴,一杯小酒就足以让他们坐下开动,而身边那些三三两两的食客就足以让他们开口,吐露自己的心志,讲述自己的人生。鸡蛋卷,咖喱饭,章鱼红香肠,山药饭,深夜食堂也许不像是严格意义上的美食天堂,却孕育着、变幻着平凡人生中的星星点点的或大或小的故事,像是食物上浇上的调料,浓重了味道,点缀了菜式。一个个夜晚相接,一次次夜幕相连,小屋之中,似乎成了人生的剧场,一幕一幕地缓缓上演。
它展现着人生的百态,展示着每个普通人背后的人生况味。而老板总是笑而不语,静待食客们讨论却也不表态,但他却一次一次善待食客们,无论是收留身无分文吃霸王餐的美智留,还是将无人认领的骨灰盒供上香火。透过他棱角分明的脸庞,触到的确是他柔情的豪肠,善意的内心。
特别喜欢电影末尾:素素的白雪细细飘落,屋内食客满座,勤奋工作美智留带来新学的水果拼盘,老板浅浅一笑让食客们分而尝之,又给美智留端上山药饭作为答谢。众人品食尝酒之间,笑意在每位食客的脸上洋溢着,似酒杯满盈。若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若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么好像这种恬淡的欢愉就已是人生的极致,亦如三毛所生发的感叹,人生有多少风花雪月?不多的,不多的。
或许夜幕四合之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处小屋,点燃细碎的微光在不远处等待,让我们在黑夜的冷漠中可以疗伤,可以治愈;可以思考,可以沉醉,可以放慢步子,可以体味一下自己的人生。
过春天观后感900字欣赏
《过春天》这部这部电影由白雪执导,黄尧、孙阳等主演,是一部青春文艺片,如果可以,谁都想过上富裕、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生活总是曲折多多的,让人不得不快速成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过春天观后感900字欣赏。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热文标题8分硬核《过春天》票房不足800w,国产青春片何时才能过春天?
指的是最近好评率很高的一部冷门电影《过春天》。
《过春天》其实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接近尾声,由田壮壮监制,白雪执导的电影《过春天》一路以口碑制胜,最终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国际大奖)。
但有如此殊荣的《过春天》,坐的冷板凳有多冷呢?
前两天我上抖音搜索《过春天》的官方号,粉丝56人(比我这个不活跃的假抖友还少好吗)。
我去看电影的时候包场。
百度电影风云榜:
我认为《过春天》的冷板凳,首先宣传部需要负一定责任。单从抖音视频的质量,就能看出宣传部的不到位。
其次,新人导演和新人主演难以pk同时段的流量大片也是原因之一。
再者,过春天的片名生涩不明、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向下箭头分割线GIF动态
我的观影记录
我想看过春天,是因为一篇推文:
我不想任何一个女孩错过它
故事内容没有以往青春片的狗血剧情、甚至连爱情也是很隐晦。
题材新颖独特过春天(香港深圳之间的走私,也叫走水),据白雪所说,这个题材是她在深圳香港做了2w字调研记录写下的偏纪实的青春片。
女主佩佩是单非家庭的跨境学童(即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深圳一方香港、在深圳居住香港读书)。其实这种孩子类似于随父母进城儿童一样,很容易缺乏身份认同感。而在走私小团体中佩佩姐可以给她一定的归属感,这也是佩佩喜欢那个团体的原因之一。
她的家庭背景也给她犯罪埋下了伏笔:父亲组建新家庭、少有关心,母亲终日沉迷于赌博贪乐,有着别人家的女儿有的我女儿也得有的观念,却不知道佩佩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女主在极度缺乏关爱以及青春期叛逆的碰撞下,走向了犯罪道路。
当然,谓之青春片,当然不只是犯罪而已。
最让人感觉到青春气息莫过于放肆的笑、撒开的玩、迟到和逃课、闺蜜之间很幼稚的绝交理由
充斥着青春期的倔强、任性、肆无忌惮等元素。
十六岁,卜卜脆,我在佩佩身上也看见了自己16岁的影子。
想要的东西自己争取拥有,努力赚钱去日本旅行的她,像极了15、6岁努力赚钱买手机的我。
看完电影之后,其实是有点迷茫的,不太能get到电影想表达的主题以及突兀的结尾。
我能想到的个人评价电影是不错的电影、大胆创新,但是主线比较模糊、可能很难getpoint。
最后分享几个豆瓣热评:
电影的东西总是见仁见智的。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不要被网上评论、影评带着走。也希望大家理性对待电影。
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黑人与白人友谊的故事,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种族歧视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这对黑人们来说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900字欣赏。
在早春初现的一个下午,观看了一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绿皮书。故事的背景是发发生在20世纪的纽约,一个主人公是刚刚失业还承担养家责任的白人托尼,他有一个漂亮、温柔、大体和知性的一个妻子,还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子。此时的他,不得不为了50美金的报酬而参加了一个吃热狗的对赌比赛,26个热狗的成绩赢了这50美金,也给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责任下个月的房租有着着落。另一个主人公是音乐博士正准备找一个司机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个应聘一个找工作,一拍即合,周薪酬125美金,时期2个月。巡演开始,影片的正文也随着巡演的开始开始了。一辆开往南方的绿皮车载着2个人,车上有一本绿皮车,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时正是10月的金秋,约定的归来时间是圣诞前夜。
此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各个州对黑人的歧视程度也不一样,除各别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许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厅不允许黑人酒店进餐,故事围绕着种族歧视,围绕着2个主人公观念和文化的相互渗透而展开。
黑人艺术家博士雪利,初使温文尔雅,衣服西装革履,吃饭只用刀叉,从来没有食用过肯德基的鸡翅。随着影片的进程,托尼处处扮演着雪利拯救者的着色,从酒吧处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板要把雪利扣留下来刷盘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点酒时露富,险些遭到抢劫,托尼救了他,托尼有一把枪随身携带。托尼要经常往家里寄信,因为打电话太贵,写信便宜,但初使托尼写信时只是流水账,雪利教会了托尼写信,从流水账到诗情画意到真情流露,托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亲戚朋友面前读丈夫的来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这样一路走来,两人从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给了对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雪利学会了徒手吃鸡,而托尼学会了生活中的细节,不乱扔垃圾,注意小节。
在大雪肆虐的圣诞前夜的晚上,他们开着绿皮车载着绿皮书终于回到了纽约。此时,雪利在开车,托尼在车上睡觉。为了能让托尼在约定时间回到妻儿身边,没有答应托尼住汽车旅馆的要求而是替下开车疲惫到已睁不开双眼的托尼,风雪兼程中回到纽约托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为了钱吗?不是,在纽约,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地方,拿着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级场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事情,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影片结束了,2个小时的时间,诉说了一段历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国历史上与种族歧视斗争的革命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大江大河观后感900字欣赏
《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是大家都在观看的,这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而拍摄的,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生活的多种变化以及可能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大江大河观后感9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直想提笔写写《大江大河》,也一直因为时间原因而一再置后。这可能是我在2018年年末看到的最真实又最感动的电视剧了,一部电视剧将中国改革的历史娓娓道来,那是一个自己虽从未经历过但是却可以从父辈口中听来的时代,那是一个时代的经历与特点,而生活在那时候的人们,现如今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已经成为了那老一辈的人,而那段时光的记忆,则永远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深处...
突然想到史铁生之前的一段话是我在高中时期有一次写作文时引用的一段话:
一些人真实的困苦变成了另一些人编织的愉快,一个时代的绝望与祈告,变成了另一个时代的潇洒的文字调遣,不能说这不正当,但其间总似拉开着一个巨大的空当,从中走漏了更要紧的东西。 不是更要紧的情节,也不是更要紧的道理,是更要紧的心情。
提笔写观后感,并不是说用文字来调遣那个时代的故事,相反,更是以一种尊重与好奇的态度写下自己的心情。
恢复高考,是成就了多少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冲击与磨合,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而在那个或许千疮百孔的历史时代的背后,总是要有人用文学作品来弥补,作者阿耐用最朴实的文字尽可能地还原了当年那个时代的故事:
宋运辉通过高考进入国企,在高考的帮助下走进一个改革的时代,运用自己所能,将精力投身于金州化工的发展,而自己则正是那国企的缩影;杨巡走南闯北摸爬滚打,苦心经营着电器市场,从骑着三轮车一步步地将电器市场做大、做强,而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个体经济的萌芽与发展,真可谓是行行出状元;雷东宝带领的小雷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不断接触新事物,努力发展乡村经济...宋运辉是我打心底欣赏与佩服的角色,那股不服输、较真,力求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完美的劲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所缺少的一股精神,而这也正是自己身上所缺乏的东西。
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写照吧
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
劈波斩浪 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
我们赶上了中国百年来
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
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其实自己也写了由此剧联想到家庭,亲情等一系列的事情,又觉得在公众号上发表略显矫情,就让文章后面的情感部分默默地躺在日记中吧!那就在这戛然而止了~很久没有更文了,因为自己现在为其它公众号写一些关于德国或德语的文章,已经绞尽脑汁,用尽自己的语言功底了... 反而没有很多的精力更新自己的公众号。因为自己觉得用笔亲自书写下来自己的感受会更有值得纪念的意义,故现在时常将所思所想写进那本属于自己的留德日记本中,就让那些属于自己的文字静静地躺在那里吧~
《燃点》观后感模板集锦(4篇)
编辑收集并整理了“《燃点》观后感模板”,怎样才能更好的让观后感体现出我们的感悟呢?看电影是一种心灵启迪的过程,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后感是“观”和“感”结合的产物,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燃点》观后感模板 篇1
受身边朋友的推荐,今天中午去看了纪录片《燃点》。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我国10多位第3代企业家创业的艰辛过程,展示了这些创业家们如何在煎熬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个人观影的感受都不一样,我在这篇日志中只讨论一下我的观后感受吧。纪录片中有几点我觉得这些前辈们讲得很有道理,我把他们摘录了下来,并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
(1)“创业的行业必须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在纪录片中的访谈中,创业者都说了创业的行业自己一定要喜欢要热爱,否则不可能做好。这句话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不喜欢一件事,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前不久看了一篇微信推送,里面讲一位创业失败的人,他说了他之前好几次创业,都是在追随社会上最热门的行业,而并没有考虑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热爱的地方,所以屡战屡败,最后只能放弃创业,踏实地找工作。其实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一点,这个纪录片中貌似没有提及:了解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其实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的探索和积淀,不是靠短时间的冲动就可以的。当年唐爷爷选择钢铁行业、黄瀚生老师选择雅思口语、章燎原选择坚果的销售,都是他们多年的踏实工作和探索做出来的选择。
(2)“知道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像我们平常选择各个商家的产品,肯定是需要了解每个产品的优势,如果某个商家的产品有明显的优点,那它就有大概率地在商战中取得胜利。这个有点像我们平时写学术论文,写论文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就是:我们做的工作研究是否有意义?相比现有的工作,自己工作的优势与创新点体现在哪里?
(3)“跟进时代,掌握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这个其实是我没有做好的地方,过去在学校,不知何种原因,一直不想接触新鲜的事物,刻意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当时连人工智能、区块链是什么都不懂,可见自己当时是多么地封闭。。。接下来时代变化的节奏会越来越快,唯一跑步前进,紧跟时代发展规律,方可获胜吧。
这篇纪录片中,还记录了多数创业者的感情生活,他们为了事业,有的选择一直不找对象不结婚,有的与女朋友选择分手,有的与孩子感情十分生疏,但还是有一些创业者能勉强维持好创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们再怎么热爱自己的事业,家庭还是不能100%不管不问吧,总得抽出时间去爱自己喜欢的人、去陪伴家人,毕竟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是高效工作的一个基本保障。
此外,结合我看过的一些书、经历的一些事,我感觉这个纪录片有2个重要的地方没有提到。除了刚才我说的“探索自己的长处需要花很久的时间”之外,另外一点就是需要注重自己的情商和信用培养,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几年参加过几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我对情商和信用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说起我们敬爱的唐爷爷,他年轻时代在美国打拼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情商和信用,赢得了相当多人的信任,另外听他的家人说,当年他谈上亿资金项目的投资时,一个握手就搞定了,可见他的为人处事是多么得厉害!还有一点,在年轻的时候,多去无偿地帮助他人,这个是积累人脉的最好方法之一,根据心理学里面的“互惠原则”,无偿帮助别人之后,将来自己面临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自己。结合唐爷爷的经历和故事,我觉得这些方面也是创业的重要因素吧。
最后谈一点对ofo的感受吧,感觉也挺可惜的,就因为当时的信用等问题,导致ofo后来一步步地坍缩,直到现在这个局面。虽然逆转的概率很低,不过还是希望结果是乐观的吧,毕竟我与ofo创始人是皖东南老乡,有这个情怀。
仅个人观点,而且我也不是准备创业的人,如果与读者意见不一致,请读者不要激动,毕竟个人有个人的想法,谢谢!
《燃点》观后感模板 篇2
《燃点》观后感
王潇
从《燃点》开始预告,我就很想能近身看看别人是怎么创业的,或者说,挺想看到别的创业者具体怎么生活的。再功能性一点儿,我希望能得到一组参照:比如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痛苦有多痛苦,绝望有多绝望。毕竟那些光辉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光辉时刻大多我们已经都知道了。
《燃点》这个名字让我迅速联想到创业路上会有的决定性瞬间,情绪的高点或低点,我说不定会遇到最多的创业共情时刻。买好票之后,我甚至做好了在屏幕前泪流满面或者雄心万丈的准备。
电影开场不久,我就发现,以上都不是。
随着纪录片的展开,我发现黑暗中我获得了一个奇特的视角:好像突然置身于一个类似于《Survivor》的真人秀,而我也是一名选手,正在目不转睛地通过剪辑录像观察其他人。真人秀还在继续,于是我紧张地审视每个镜头,专注观察不同级别的选手在各自的晋级路上,都在用什么方法做着什么任务。
由于这个视角,我从电影一开始就急于看到选手行动的路径,最好能有大神选手在关卡前的具体操作,唯恐画面因为剪辑拼接而变得不完整。
我看到真人秀中会用到的“随采”镜头——选手坐在镜头前复盘他们上一段关卡,表达观点——这些叙述都会至少在表面上是平静的,我还是看不到在之前那段路上,他们的孤独有多孤独,痛苦有多痛苦,绝望都多绝望。真实想法是,我想知道我的那些比起来,到底在什么水平。而每一种应对困境和情绪的能力,能支撑一个选手走到哪里,走多久。
看到中途,我意识到我不会泪流满面或雄心万丈了——已经创业十年了,我竟然还盼望在一个创业纪录片中看到完整流畅的故事。这是创业,创业里面存在一切,就是不存在完整流畅。
我看到那些OFO和锤子的镜头,仿佛自带隐喻和唏嘘,所有呈现的情景在这个时间点变成了追溯,观众像都在屏息等待画面给出更多蛛丝马迹。
我还看到电影中的选手们,都几乎经历了一个相似的关卡:罗永浩、傅盛、马薇薇、Papi、金星,戴好耳麦等待上场演讲的时刻。在舞台灯光和沸腾观众席的背景下,那个演讲者的小身影会显得格外孤独。这个关卡我相当熟悉,当镜头跟随他们从后台走到舞台中间灯光下时,我也感到我一起站在了那里,站在了命运的舞台上。
这是第一次在看电影时感到了奇怪的带入——我清醒地知道,我是画面外另一个选手而不是观众。我甚至感到,我有14个月也被同样记录了下来,所有画面都在心间。当一些片段引起观众的哄笑或者嘲笑时,我的后背感到不适——我认为这不好笑。
这是一场大型时代创业真人秀,只要还没被淘汰,《Survivor》还在进行,意义就赋予在了这里,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奔跑到黑的疯子,上帝和路人视角就无法真正存在。
我就是那个疯子,坚信这里面有意义,坚信这条路上面的体验超过其他,于是把这条命放在这条路上,然后亲手按下HARD模式,进入一个漫长的《Survivor》,活到现在。
今天下午,我坐在上海曹杨影城的观众席上,突然理解了一件事:《燃点》屏幕上的人,屏幕外的人,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从师徒几人开始,各组各的队,各打各的怪,各渡各的劫。
但是,这些人,到底是因为被取得真经的渴望煎熬着,还是被创业成功的渴望煎熬着,这是不同的两件事。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创业。
一种是在时代下寻找和创造新商业模式,而这新模式已经逐渐明确,需要快速行动干掉对方。第二种是发现了热爱时也发现了市场,去探索和实现热爱,去论证更大市场。这两种创业动作和节奏不同,但都给同时代的人带来价值。
如果你是第一种,机会和窗口最重要。如果你是第二种,只要不死,所有挫折都是浇灌热爱的养料。但第二种,不必非得生生死死,通过做一名专业人士参与行业也可以做到。
如果是第一种,则傅盛、戴威、唐岩、金星的部分对你来说会有用。如果是第二种,那么罗永浩、Papi、马薇薇的部分对你来说充满共鸣。
只要以上二者居其一,或最幸运的合二为一,《燃点》中张颖和徐小平的建议和观点对你来说都是强心针。
如果以上都还模糊不清,加入创业《Survior》会是一个全然孤独、绝望和痛苦的过程。如果你也是在自负与自卑之间来来回回,体验过大概率的失败,安传东的故事会令你获得最大的共情。但在这时,《燃点》中同样的镜头和话语,就会变成加深执迷的有毒鸡汤。对《燃点》电影的观后感的区别,获得意志或击碎幻想,取决于你是谁。
一个只被创业成功的渴望煎熬的人,会活得疲惫而惶恐,一个疲惫而惶恐的人负担不了理想。
“任何人的命运都可以最终被展现为一张以时间为轴的地图,时代和天赋也许帮助我们绘制好了初始部分,然后由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和时间绘制余下的部分。那些卓越的人们常常会展开整个命运地图向下俯瞰,看从出生至死亡之间到底还可以有多少想象力。想象并锚定了许多的a点和b点,在我们害怕和犹豫的日子里,他们在命运地图上完成了一条条连线。当我们翻看航海家、登山家和探险英雄的手记,会发现每天都好像是普通的一天,晴朗或者下雨,吃了些普通的食物,他们在那天之中,也只完成了地图上一点点微小的距离。”
《燃点》带我们翻看了航海家、登山家和探险英雄的手记,我们会发现每天都好像是普通的一天,晴朗或者下雨,吃了些普通的食物,他们在那天之中,也只完成了地图上一点点微小的距离。
据说所有纪录片素材会再剪辑成5集的网络版本。《燃点》里面的故事都还没完。只要故事还没完,只要还有故事,我们就要等等看。
《燃点》观后感:两个字,不燃
很难有一部打着“励志”旗号的电影能像《燃点》这样,上映预热还没到位,作为鸡汤食材的创业项目就凉摇摇欲坠了好几个。
秉着堵上“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这类质疑的态度,我权衡一下距离,选择了最早场次去电影院刷了这部电影。
做好会失望的充分准备,并抱着“冲着papi颜值”的态度,我还是被这部电影的质量激怒了,一句话小结就是:
一锅鸡血失败,鸡贼有余的鸡汤。
先说鸡血
尽管作为科技自媒体,从没干过影评,但有些规矩还是懂的,比如:不要剧透。
由于前期宣发并没有多大投入,或者说这类电影“并不存在宣发”,这部电影实际上在路人认知是极低的。
但其实,你并不难从主创团队中推测出内容。导演关琇,在此之前的成名作的CCTV2《赢在中国》及其续作浙江卫视《我是创始人》,以此大概也能看出《燃点》的路数:
电影版《赢在中国》
但你再瞄一眼主演:罗永浩、戴威、张颖、papi、傅盛……清一色的知名创业者对吧。
显然,《燃点》并不需要剧透,因为剧情你都知道了。
走进影厅刚一落座,旁边的哥们就和我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诶,你是为啥来看这部电影呢?”
“哦,我做媒体的。”
“我估计今天很多都是媒体来看。”
“大概是吧,谁没事儿大早上来看这个。”
“我是来给自己打鸡血的。”
我不知道这位哥们最后是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鸡血,但从他全程瘫坐、整个厅里也几乎没啥动静儿的情况来看,大概率是失望了。
正如前文所说,《燃点》并没有真正在宣发上投入,微博也几乎都是参演的创业者以及他们的粉丝们充当着自来水。
《燃点》预设的观众至少是对于互联网创业有一定认知的人群,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一些“未公开内容”才能满足他们的为胃口,但《燃点》几乎没有。
电影中,有老罗的相声和采访片段、有papi酱拍视频的花絮、有ofo的线下活动记录……但严格来说,这一部分细碎的片段与各家公司已经公布的材料并没有太大差异。
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无论是让公关部门发一份存档,还是导演带着团队实拍,都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这给观众带来的是明显的“拼凑感”。
要说“独占内容”也有,但大多是前后穿插的车轱辘话,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极强的“文案感”与“设计感”很难说有触及到创业者内心的东西,papi酱与朋友的饭局与在上海家里的袒露心声,倒成了其中少数显得真诚的情节。
继前两年涌起的综艺大电影风潮后,将创业节目电影化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风口”我不知道。但是至少的《燃点》不是一个好的起点。
再说鸡贼
看海报和上面的豆瓣页面截图,在你第一反应中主角是谁?
其他人先不论,至少罗永浩、戴威、马薇薇和papi酱的是绝对的主角吧。
但电影的主角并不完全以海报上头像的大小,和出镜的时长来衡量,看完《燃点》后你脑子里大概只会记住下面这位:安传东。
从第一个项目如何入不敷出,拿不到客户,到找到张颖寻求融资,被问及商业模式、盈利能力时语塞,再到与员工的争吵,并最终放弃原有项目
安传东是电影中唯一一个被刻画得如此细致的角色,但你几乎看不到他有任何着调的地方。
不妨看看电影中出现的安传东的两个创业项目:
第一个叫“跨界美食家”。按照电影中的细节,这是一个一句话都讲不清楚的创业项目。他既帮商家拍短视频,也发布一些美食评测;但在与张颖见面时,安传东口中的“跨界美食家”又变成了:卖会员卡,一张卡199元,可以在活动商家吃四顿饭。镜头一转,张颖直言“我都不相信这能做起来”,不止张颖,吃瓜群众也很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第二个项目出现在片尾,名叫“席读”,是一个“专注古文阅读的App”,上线已经一年多在AppStore依旧只有29个评分。《燃点》上映后,安传东的微博下面下载安装App的动机依然是“感动”而不是产品本身。
从“跨界美食家”到“席读”,我很难理解安传东到底经历了什么,选择在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重新开始。但从安传东与天使投资人的交流中可以得知,“跨界美食家”已经是转换跑道后的产物,被投资人视为“找对了方向”,但转头就被老辣的张颖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症结所在。
基于电影中出现的项目与表达而言,我认为安传东或许并没有想好创业这条路到底怎么走,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但以电影主创团队之前的作品方向,以及影片本身题材来看,是不可能对于互联网创业,乃至商业最基本的运行逻辑没有认知的,这就让主创对安传东在电影中的安排显得十分鸡贼。
在影片前半段对于唐岩、傅盛的采访中,明显透露出的讯号是偏理性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并不是随时都适合创业,创业不是最优解,从财务自由也不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然而到了安传东的部分,重点刻画了与团队成员堪称琐碎的争吵、公司倒闭搬家、租住的房屋一片狼藉等创业者们司空见惯的苦。
影片甚至还追到了安传东过年回到河南滑县老家时,一边抹眼泪,一边聊起之前掏空父母的老本为员工发工资的场景,他甚至表示不管怎样都要继续创业。
在安传东这里,创业又成为了跨越阶级的唯一途径。前后对比,我看到的是背离的价值观,这也是我认为电影鸡贼之处。
海报上印着“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但在电影中最终却是以“贩卖苦难”的方式完成了对“难”的诠释。至于“燃”,很抱歉我没能看到。
最后
在片中戴威正在与团队开会,头疼ofo单车损耗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时,我手机上突然收到财新的推送:“上海凤凰与ofo和解共享单车如何拖垮供应链?”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但也的确从侧面印证了互联网创业大潮中的随时出现的种种未知。
这恰恰才是真正“创业很难,但坚持很燃”的地方。所谓创业黄金时代结束,前路只会更难,与其苦苦追求不知何时突然降临的黑天鹅,不如瞄准一个赛道,真正沉下来跑顺其中的商业逻辑,那恐怕才是一件更“燃”的事。
《燃点》观后感模板 篇3
刚看完《燃点》第二天新闻就说这部电影票房上映不足300万人民币,的确,这不是一部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就算符合你的口味,这部纪录片也算不上精彩,在我看来,《燃点》更偏创业者的“理想主义”。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完依然非常有感触,这部片子里一些本色出演的公司现在都非常艰难比如锤科和ofo,但我们不是去看《燃点》里面成功与失败的笑话,而是创业的真实。
简单来说一下《燃点》的观后感。
1、整片强调的偏向于“理想主义”创业,但创业和做生意是两回事,今天早上看到春华的朋友圈非常有感触,《燃点》对创业者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对创业者有意义的是段永平的“本分”,发的起工资,不拖欠供应商钱,大家一起有钱赚,这是商人的“本分”,创业者首先是商人,其次才是你那点改变世界改变行业自我证明自我成就的小心思。
2、从我根据现场观影者的反应判断,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创业者安传东,因为他犯了多数人一来就要犯的错,只顾着追求自己创业的理想而不直面问题,并且对失败的承受力很低,几次画面都是在和合伙人发生争执的时候,被Challenge到创业最现实的问题的时候,只用理想做了回应而不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3、整部片子我是奔着罗永浩和付盛去看的,我正在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正是老罗快如科技发布会,老罗在《燃点》里面依然还是那个罗氏风格,但可以感觉的出锤科真的遇到事了,这部电影不是去看输赢,而是去体验一种真实。
4、《燃点》里面在每一个创业故事里面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会议的画面,会议在创业公司里面是高频事件,每场会议是不是领导独自在讲台下在听,还是在场所有人都激烈的讨论,这都是一家公司最真实的画面。
5、《燃点》体现了创业艰难的一面,也在最后输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创业梦就不能轻易放弃,明知道是坑也要跳来试一试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也很难区分创业和做生意的区别,雷军我认为是在做生意,罗永浩是在做创意,华为是在做事业,所以如果不能理解到什么是商人本分请参考第一点。
6、如果要说推不推荐看,还是推荐一看,一次就够了。
最后,希望不要被“正能量”迷惑。
大多数人分不清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多数就是拿底层人民的苦难激励底层人民,让这群人学会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吃苦耐劳,含辛茹苦,然后把成果奉献给掠食者。至于他们巧取豪夺,不劳而获,都是应该的,如果是他有质疑,对不起,这是负能量。
《燃点》观后感模板 篇4
昨天下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燃点》这部创业纪录片。上周跟芳哥一起看装修的时候,瞎逛经过电影院,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海报,1月11号上映。当时就被海报上偌大的罗永浩的头像所吸引,心想这位著名相声表演企业家啥时候转行跨界演电影去了?作为多年老罗的忠实粉丝,是必然要支持的。
看一看猫眼上面的排片,就知道这部电影再怎么着也是火不起来了。非常稀少的排片,整个长沙的院线,仅有三四个影院在播放,并且每天才三场左右。
果不其然,晚上去的影院,本身就只能容得下几十位观众,还只有稀稀拉拉五六个人。
《燃点》是一部记录创业者的片子,算是比较真实反映创业者生活的,有罗永浩、戴威、papi酱、马薇薇、傅盛等创业者的生活,也有张颖、徐小平、唐岩等投资人的介绍。
以前自己觉得凡是有点想法的人都应该出来创业才对,后面慢慢就改变了。其实,创业也只是相对于正常上班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根本没有孰对孰错。想创业,没错;想工作,也是没问题的。自己能逻辑自洽就行。
创业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3年内的创业公司的死亡率为97%,时刻要担心竞争对手的攻击,担心资金链的断裂,尤其是在方向不明确的时候,还得扛着一切往前冲的茫然。
影片中的.老罗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创业者。从他开始做T1的时候就开始支持,支持了三四部手机了,公司同事也有不少锤子的粉丝。奈何屡屡传出破产的负面新闻,不过xx底应该是再一次碰到了大问题,也衷心希望老罗能够突围成功。
看完《燃点》,总结三点感想:
一如既往希望老罗能成;
影片很真实,不夸张,创业生活基本就是那样;
如有机会,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创业一次,尤其是赶在了现在这么好的时代。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愿所有创业者都能够顺势而为,剑指天下!
喜欢《燃点观后感900字欣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