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看绿皮书有感 > 地图 > 观看绿皮书有感

观看绿皮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2019年度奥斯卡黑马绿皮书影评。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2019年度奥斯卡黑马绿皮书影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绿皮书》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受真的是独树一帜的,它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来改变的,如果说看多了大制作,不如来看看这部剧情片。其中电影给人的深思还是很多的,有种族问题,当然也有温情的一幕,总之,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肯定,也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皮肤、阶层、性格和取向天差地远的两个男人,因为音乐结缘,因为公路旅行而成为一生朋友。有时候才华并不够,还需要勇敢,推倒心中那面墙才能开门见山。电影就像一颗绿色小石子,投入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轻小而美丽的涟漪。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绿皮书》摘得最佳影片。在此之前,《绿皮书》已获得第76届金球奖最佳喜剧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观众选择奖、美国电影学会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等。

(人物原型)

《绿皮书》改编自真人真事,背景是1962年,一个对非裔美国人来说无异于中世纪的黑暗年代。60年代初,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在农奴制度历史悠久、思想封建保守的美国南方,黑人和白人仍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历史上,绿皮书的确存在,在种族隔离尚未消除的年代,这本绿皮书应运而生,提供那些关于接待黑人的餐厅和招待所的实用信息。白人司机托尼(Tony Lip)与黑人艺术家唐雪莉(Don Shirley),就带着这本绿皮书,朝南方出发了,在思想封建保守南方的几个州展开巡演。

一、音乐是世界的,白人黑人所有种族的人都有权力演奏,这是Shirley想要瞿改变世界的方式。

音乐带来的享受是共通的,在Tony第一次听到Shirley博士的演奏时,他为自己是他的司机而自豪了一下,在给妻子的信中,他称Shirley博士为天才,他觉得Shirley博士不像被歧视的黑人,而像自由的人,甚至弹得比白人更棒。原本的歧视正在慢慢松动。每一次演奏,Tony都越来越享受Shirley的表演。

因为是黑人,白人无法接受黑人来弹奏白人音乐。甚至在1956年,耐特金科尔应邀在伯明翰市礼堂演出,他是被邀请的第一个在白人场所演出的黑人,当他一开始演奏就被人袭击,因为他作为一个黑人居然弹奏白人音乐,他们把科尔拉下舞台暴揍了一顿。所以,唱片公司安排Shirley博士做一个有色艺人,弹奏白人可以接受的流行音乐,而非弹奏他最喜欢的古典音乐。

Shirley博士本可以留在北方,在公园大道接受褒奖,薪酬还是巡回演出的三倍。但他坚持要到南方巡回演出,冒着生命危险,他想通过音乐来改变这场运动。

二、歧视:既不够白,也不够黑。

Shirley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喝掉一瓶威士忌,他为自己感到悲哀,一个人住在城堡里,为有钱白人弹奏白人所喜欢的流行音乐,扮演唱片公司觉得适合他的有色艺人,而不是他最喜欢古典音乐。白人在演出时尊重他,是因为白人会觉得这样做比较有教养,然而一旦他离开那个舞台,白人只当他是黑鬼,还是把他当普通黑人一样歧视。他独自一人忍受着这样的煎熬,因为他非黑非白。

影片中时刻充斥着种族歧视的桥段,邀请Shirley演出的庄园主人拒绝让他使用屋内的厕所,并用一个简陋的茅房羞辱了他。

他们路过日落镇(种族隔离时期,某些美国城市不允许黑人日落后在当地逗留),Shirley被无礼的警察要求下车提供证件。面对警察的羞辱,Tony忍无可忍,出手袭警,他们被关进了牢房。

在牢房里,Shirley对Tony说,靠暴力你永远都赢不了,只有保持了自尊你才能赢,自尊总能获胜。

三、肯德基的欢乐时光

Tony固执地认为,所有的黑人都应该喜欢炸鸡,无法想象Shirley博士从来没有吃过炸鸡。并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一个样的。

Shirley博士不吃炸鸡的原因是:不想毯子上滴油,没有餐具怎么吃东西。

第一次吃炸鸡的Shirley博士表示:好好吃,就是看起来太不卫生了。

四、家庭

两人性格差异也来自于家庭。

Tony并不知道他要写些什么,写信是因为他想念他的妻子,或者是他的妻子要求他写信。

Shirley博士说,但是你词不达意了,你的信里并没有表示出你想她。然后手把手地教Tony如何表达。

当我想你的时候,就想起爱荷华那美丽的平原,现在你我之间的距离,令我心碎,缺了你的陪伴,人生便无意义。爱上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简单的事,于我,最重要的是你。遇见你的那天就爱上了你,直到今天。用我余生,爱你不变。

Tony拥有幸福的家庭,而Shirley博士选择了钢琴家而放弃婚姻。

甚至不敢主动与家人联系,觉得他们要找我的话知道我在哪。

五、静默

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终将目标缩短了些,决定只想改变这个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影评绿皮书剧情介绍


不舍得不说这部电影被奥斯卡所认可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都收获囊中,这也是对这部电影的一种肯定,那么在这部电影《绿皮书》中又讲述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绿皮书剧情介绍,顺便看看影评呀。

昨天看完点映,立即爱上这个故事,激动得到处安利,说是我半年内见到的最好的本子。今天上午,果然,奥斯卡官方认证了,最佳原创剧本!当然还有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掌声雷动呱唧呱唧呱唧!

从主题上讲,尽管很多人强调不喜欢米国的正直正确,想要讨论这部电影,也无法完全抛开这个话题。黑人平权运动这个话题有很多文章可做,到处挨打,四处碰壁,遭到各种不公正甚至不人道的对待,似乎都不稀奇。这类影片在创作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做成祥林嫂。

《绿皮书》的剧本设计很用心,并且很巧妙。他用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些问题,加入一些温馨和幽默,呈现出了奇妙的化学效应,也是我爱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

下面说几个我喜欢的点。

维果莫腾森饰演白人司机托尼,因为托尼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我们称他为大白吧。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有博士学位的黑人音乐家唐雪丽,我就叫他唐博士了。

唐博士一出场,就像个非洲酋长,两人一高一低的座位立即表现出本片与传统意义上反映种族问题的电影有很大不同。随后,因为肤色(和性取向)给他带来的孤独,以及社会对他的不公平、不认同,都通过尽量平静和克制的方法处理,没有放大矛盾点,让人物更加完整、立体、鲜活,让观众隐隐难过。

说到这儿,今天看到网上有很多拿《绿皮书》和去年的《三块广告牌》对应,我个人不认同。《三广》的故事环环相扣不假,但是处理得太刻意,巧合连着巧合,《绿皮书》更有娓娓道来的感觉,不论是小惊喜还是小惊吓,每个点处理得都很温和,没有F词对喷,没有自杀,没有大火,甚至连欺凌都没有给特别血腥的画面,人物随着旅途慢慢的表现出来,转变也在潜移默化间,以家庭开篇,以家庭结束,舒服自然。

无声胜有声,少说话甚至于不说话,考验演员的演技、导演的技法、编剧的功底。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有些镜头没必要靠演员在那儿嘚吧嘚。天呐他有没有误会我?你不是我,不知道我有多难过!我看到那些同胞无法改变命运我的心夺么痛!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歇斯底里和诗朗诵都是表达情绪的办法,但是不高级。

车冒烟那场戏,大白修车,唐博士站在旁边,看到对面农田里劳作的人,先是两三个,后来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双方的对视,形成的反差,连农民们的眼神里都全是戏,但是一句台词没有。这就像木心说的那样,你锁了别人就懂了,不需要在门上写着这是我家不让进别来偷东西啊,一把锁,全部的含义就够了。

吃鸡那段我笑得最凶,刻板印象嘛,就算是没有歧视的心理,人们也往往会想当然的把别人甚至自己归类。淼淼出生在呼伦贝尔,但是几乎不吃水产以外的肉,从黑龙江到云南,像影片里人们用炸鸡款待唐博士那样,在淼淼的生活中发生过无数次。

他把一个异国往事的主题拍成了大家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故事,即便不了解那段历史,甚至对这个话题都没有兴趣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细微的小事产生共情,从而更加理解和喜爱这些人物,关心他们的命运。

另外,乱丢鸡骨头那段,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看到了《泰坦尼克号》上杰克罗斯吐吐沫的时候?这要是单身男女的设定,感觉就要往《保镖》的方向走了呢!

靠暴力永远赢不了,只有保持自尊才能赢,自尊总能赢。 平权运动不是简单的激愤与暴力,打人一时爽,但是真正有能耐的,是打电话摇人啊!喜剧效果是很棒的,但是说实话,没什么新意。如果这就是全部,那未免显得说教气,圣人光环太耀眼,编剧的高明是之后让他崩溃了。

我不像黑人,我不像白人,我不像男人,那你告诉我,我到底算什么?淋雨那场,唐博士下车,激动的问了大白这个问题。一个不吃炸鸡,貌似不了解民间疾苦的酋长级人物,他心里的痛苦,正因为有了之前表达的克制,这一句话就已经淋漓尽致。他住在城堡里,一个人。黑人,白人,男人,女人,原本是生理概念,是谁给了他们特殊的定义?做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像唐博士一样有才华有修养的音乐家,不够吗?不够,当时的社会这样回答。就像在酒吧,去哪一家就可以保证不挨揍?一句话,比表现他被多少人欺负,受过多少委屈,都更能反映出这个人物内心的痛苦。

去程回程,两次被警察拦停。第一次遭到白左警察的歧视,发生冲突,大白和唐博士还被丢进了笼子。最后的小酒馆演出,唐博士得到了同胞的认同,也在与大家的相处中找到了快乐,此刻返程,又遇上警察。

大白的咒骂,最恨条子,何尝不是对警察的一种刻板与歧视?有麻烦吗?有,你车坏了。有点好笑,有点温暖。警察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他看唐博士的时候完全没有异样,一句先生们圣诞快乐,这才是巡演最终的句号。

这里警察的表现,给人一种穿越了的感觉。之前警察种族歧视,酒吧里小流氓打人,服装店老板嫌人家脏,酒店经理不让人家吃饭,简直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歧视,到这儿怎么就如此平和?是个bug吗?个人认为不是。

一是因为他们离北方更近了,根据影片中提供的信息,北方的宽容度相对大一些。另一个是因为这条路已经不仅是巡演的路,也是平权运动的路,一切变得越来越好,种族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淡化了,平等已经不再是一种追求,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最后,影片中还有很多点淼淼很喜欢,比如两个人有对比但都不令人讨厌,比如钢琴的品牌,曲子中传达出来的情绪,写给妻子的信,捡来的小石头 大家怎么觉得呢?

绿皮书影评


《绿皮书》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电影院观看呢?是由维果莫腾森、马赫沙拉阿里等人主演的喜剧片,讲述的故事涉及到了种族歧视的话题,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篇绿皮书影评精选,一起来看吧,相信大家也会有很多感触。

漆黑的雨夜,车灯照射出一道橘色的暖光,沿着美国南部绘制了一部温情的公路电影。

相对于其他同类种族体裁,此片没有那么沉重,讲述更温情,美好而充满希望。

本片在讲种族,讲美国黑人的不公待遇,没错。倒是我更觉得重点是在讲圈子。

本片着重讲了两个人,一个想融入主流社会的黑人钢琴家,极力想证明自己可以和白人一样优秀,文明。却被自己的肤色和先入为主的受害者心理,卡在了两个圈子中间,徘徊在此的他,看似过得有名有利,却没一点归属感,异常孤独!

而另一个在社会底层的意籍白人,只想在夹缝求生,努力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好。他不想黑人钢琴家想的那么多,只想和他的家人亲友开心的活着就好!

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却因为一辆车,两个月的一段公路旅行,相互欣赏和学习着对方身上,自己不曾拥有的部分,也发现了彼此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有原则有理想,不想按照身边的圈子去过活,一个不想当底层的庸人,一个不想当黑手党。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圈,也生活在那里,只是有时候是有型的,有时候是无形的。有形的原生家庭的圈子,同学的圈子,工作的圈子,兴趣爱好的圈子,三观相符的圈子,特殊嗜好的圈子等等!

有些圈子我们很想进去,但是却不是适合自己的,虽然很向往,但是不适合,强求而已,那又何必?

有很多圈子,并不是我们想离开就可以离开的,进去的久了,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在里面,失去自我

虽然这么多圈子,最终只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就好!就像意大利人可以选择不加入黑手党,黑人钢琴家可以选择更加文明的生活!可以选择在哪里吃饭,哪里方便,哪样的圈子生活!选择的权利。自由的选择!

绿皮书影评400字


《绿皮书》影评

奥斯卡太怕政治不正确了。以至于这几年的最佳影片全都颁给了政治正确的电影。几年来的最佳影片水形物语、月光男孩、聚焦、鸟人、为奴十二年都不是当年颁奖季里我个人最爱的电影。今年,依然需要政治正确,所幸,这次的正确用了普通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方法。不少人也在说绿皮书这不好那不好,但这一部,我真的喜欢。
看之前就知道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问题一路消解的过程,知道是穷人和富人互相理解的过程,知道种族和财富错位拧劲带来了更强烈的冲突。但我高兴的是原来主人公比我想象的更真实,原本以为白人是从歧视严重到慢慢理解,艺术家由高高在山到接了地气,而事实上,电影对两个主人公的塑造更加真实可信,在那个年代一个纯种的意大利白人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接受黑人,但也就在那个程度,并不至于随时恶言相向,在看到对方才华时就已经被折服,而这个可爱的托尼又是那么容易打开内心,有这样的司机开车,任什么人也无法不被这样的快乐情绪感染吧;钢琴博士从小接受上流社会的礼仪教育,并不歧视劳动人民,但道德问题绝不妥协,而他既不能被 白人真正接受也不再能被黑人同胞认同的痛苦,在雨中忍无可忍的爆发中极具冲击力。我真的是爱死这两个男人。而这背后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平权需要过程,我们走得也许不快,但仔细想想,也真的不算很慢。普通人也许没有太多机会发声,但能够从自己一点点做起,无声无息中,也许已经产生了影响。希望每个善良的人都能够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绿皮书影评600字


《绿皮书》影评
唐华盛

以黑人为主角、反映种族问题的喜剧,是好莱坞喜剧电影中常见的一个类型。如果能够拍出让人捧腹、又兼具温馨的效果,最后还能点题到族裔问题,便是这类电影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境界。就我个人而言,在这个类型里,能够给我带来上面所说的这种优质观感的电影,最后那一次,可能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隐藏人物》。
所幸,就在前不久刚结束的2018年多伦多电影节上,有部名为《绿皮书》的电影,以黑马的姿态闯入了人们的视线中,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The Hollywood Reporter更是将它列为了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种子选手。
整部电影以公路片的姿态,一气呵成地带观众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程。它不但兼具了喜感和感人这双重效果,还把故事讲得饱满扎实,把细节填充得恰到好处,人物也塑造得立体可信。可谓是一部全方位达标的作品。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整个故事从1962年的纽约开始,当时的美国正处于非裔美国人的民权运动时期。电影的主人公之一,意大利裔美国人Tony,在屡屡受挫无处工作赚钱养家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为人当司机的工作机会,而他要开车服务的对象,是一位非洲裔的黑人爵士钢琴家Dr. Don Shirley。 这对于死板、蛮横、还对黑人有些抵触的Tony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但在各方的劝说之下,Tony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在载乘Dr. Shirley一路南下做巡回钢琴演奏会的途中,两个性格迥异、背景出身完全不同的人,展开了这段全方位的较量。二人从最初的相互排斥,渐渐到后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最终,成为了好朋友。
影片《绿皮书》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片,两位主人公从纽约一路开车南下,途径美国诸多南部的自制州-这无疑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要知道,在60年代的美国,非洲裔黑人的民权运动正值火热,美国南部的城市正是这场运动的腹地。地理位置越向南部,人们对于黑人越加排斥,因此黑人受到的待遇也愈加不公。
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一路向南,见证着所有的这一切:Dr. Shirley从一开始可以住在高档酒店,到肯塔基州不被允许用白人厕所,乔治亚州不允许试西装,再到阿拉巴马不允许与白人一同用餐
看完《绿皮书》,不难让人想到两部影片:一部是奥斯卡得奖的经典影片《为黛西小姐开车》,另一部是2011年的法国喜剧《触不可及》。 这两部影片的故事,都讲述了黑人为白人服务,从而建立起超越族裔和阶级的深厚友谊。而今天的这部《绿皮书》,不但把人们见惯了的两个主人公的位置调了个,还把故事放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有新意的、反映族裔问题的电影了。

绿皮书影评800字


绿皮书影评

绿皮书,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一部温情喜剧。
关于种族歧视,首先是自己从来都是生活在,一个与周边没有特别之处的环境中,歧视首先是不同,肤色/出生/民族从来都是一样的我们,特别是对于没有出国学习生活过,恐怕都很难感受到什么样的感觉,仅仅听说亚裔在美国会被歧视,再要说歧视的话题我就只能想起东亚病夫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了,这些都未免离生活有些远,可是这些显然是一个承重的话题,从1955年黑人反对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到1963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再到1964年美国的立法保护,猛然想起一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短短几个字概括的历史从来都是平民百姓的悲惨世界,黑人的维权运动也同新中国成立一样,一部辛酸血泪史。
种族歧视按下不表,说回电影,里面有个镜头是这样的:大雨,争执,路边下车车,我不够黑人,不够白人,也不够男人,那我到底算什么?唐这样说,电影不像动作片,有许多炫目的镜头,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小高潮,心被唐在雨中这句带着哭腔的话敲了一下,前面电影告诉我,让我能理解唐的伤心之处,尽管三个博士的头衔/精通多国语言,甚至在著名音乐馆接连2场的演出,比白人更加自律和优秀都没有换回白人的尊重,对于白人而言,他仍旧是天生卑贱的代表;对于黑人而言,他是一个炸鸡都没有吃过,不听黑人音乐的人;身份的不认同,身体和灵魂的游离感让他没有归属,电影里的两个人,一开始的对立面,就在2个月磕磕绊绊的相处中追寻(唐的比例显然大狠多),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解放。
归属感,归属感是什么,这问题的答案问现在身处异乡,多年未归的故乡人,问为未来打拼的年轻人应该都会有更深刻的答案,前者被赋予了乡愁,后者确鲜少被人看到。
若是有人问我,在杭州这几年,你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了吗,你有归属感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并非没有适应都市生活,相反倒是过年回家那半个月,生活的安心惬意了,在家那种略带颓废的生活回想起来其实是一种享受,但是好像不是我想要的日子,但是在杭州天天这样有序的朝九晚五的生活呢,带给我的也不是一种安定,不像候鸟栖息的那种味道,倒像亡命之徒流落至此的意味;我们的人生没有唐那样的起起落落,没有他的才华,自然也没有他遭受的不公,说到归属感的时候,这是我能联系起来的唯一情感纽带。
过年离家足月之久,我承认在车子开出熟悉村口的瞬间我是带着一些留恋离开的,可是我知道回不去。没法在家里长久的生活,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几乎是一个事实,能想到的是养老或许可以回到那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对老家寄予的感情非常复杂,这一种依靠关系无关软弱,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感,首先它是我的情感归属,我知道回到那个地方,原来的我是怎么样,从哪里走来,如何有这样的性格,那些不可为外人道也的答案都在那里,这些是杭州这座城市不能给我的,有点像网上的那句:故乡容不下灵魂,他乡容不下肉身。这些是人和城市的归属感。
没有归属感的人,虽然常常参加社交活动,也有不少可以一起吃饭、唱歌、打球的朋友,但还是常常觉得孤独。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自己总是无法真正的平静,这是人和群体的归属感,有一帮你认可的挚友,觉得那些人构筑的是你的另外一个家的感觉是很好的,不得不提江南皮革厂的各位,仅仅六人的小群,从中得到的温暖,让彼此少了很多漂泊的意味;我觉得归属感其实是很抽象虚无缥缈的东西,又当你意气风发呼朋唤友的时候,不会想到归属感这样的问题,但是当你惆怅到独自一人在阳台抽烟的时候,归属感很可能会成为你解释不开心的所有理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9年度奥斯卡黑马绿皮书影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看绿皮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