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激发无限潜能读后感 > 地图 > 激发无限潜能读后感

激发无限潜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人生之路,无限宽广——《道路无限宽广》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人生之路,无限宽广——《道路无限宽广》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宽广的路。是本书作者松下幸之助说的一句很有名的话。作为日本著名企业家,读他的书,虽未收获太多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但书的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体会和教训,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品味。

忘了在哪里听过或读过这么一句话,路途就是翻过一座山再翻另一座山。我至今记得这句话,每当我感慨人生,这句话就会浮现在脑海中。

翻过一座山,刚想歇歇脚,前面又出现了一座山。好部容易再翻过这座山,又出现了另一座山。人声就是马不停蹄地翻过一座座山,不断地跋涉。

这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无法逃避,你只能全力以赴地走下去。

执着地沿着一条路走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旅途中,脚下的路可能分成东西两条岔道,继而又分成南北两条小路,在这样的路上摸索前行更加不易。

该怎么办,该往哪里走,你犹豫不决,苦恼不堪。而犹豫和苦恼,只会让你止步不前。

在我们的人生中,难免会有止步不前的时候,但你身后还有众人追随作文,大家都犹豫不决时,面对岔路,你就不能兀自苦恼和抱怨了。

继续前行也好,停下脚步也好,重要的是你要做出决断,独立做决断。你做得决断,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即使前路吉凶未卜,也要做出决断。我们毕竟不是神,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犹豫不决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作为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一生的路是坎坷的。他起初创立公司时,只有三名员工,他不断对产品进行研究和改良,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事业终于有了起色。此后他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松下集团渡过了难关,将松下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商之一。

他的路是坎坷的,但他能走的如此完美,靠的是他的坚持和付出。正如作者所说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宽广的路。他用自己真诚的付出和睿智的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了人生的路。我们该看到的是他取得的完美成果,更该看到他努力地过程。

道路无限宽广。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拓宽道路的宽度。

做最素直的事,行最宽广的路。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小小竹杖无限情


大家都知道,书,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喜爱的物品。但还有一件东西令他爱不释手,那就是伴他走过山山水水的竹杖。

这是我从《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中了解到的。这根竹杖很普通,只是一截被缠上了胶皮的竹竿,是毛主席1954年在杭州登山时,工作人员为他做的。但是,毛主席甚是喜欢,每次外出都带在身边,渐渐地,竹杖被摸得又光又亮,成了他的心爱之物。毛主席曾经拄着它攀登过杭州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峰,到过北京的长城、故宫,还在1965年重游了助他走向辉煌的井冈山,重登了黄洋界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甚至还想带着这根竹杖亲眼去看一看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去感受它们那波澜壮阔的气势。因为,他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但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他的愿望未能实现。我想,如果他老人家能活到今日,当看到他魂牵梦绕的长江上矗立起了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时,定会撑着竹杖又吟诵起新的诗篇这就是毛主席的山水情结。

影片中还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毛主席还拄着这根竹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了解人民的疾苦。田间、街道、工地、灾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和亲切的问候。毛主席曾到武汉的一个街道居委会视察时,感慨万千地对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真有意思!是啊,人民在毛主席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他常用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为,对主席来说,人民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当看到农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看到他们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看到血吸虫在中华大地肆虐的时候,他常常流泪并想尽一切办法为农民排忧解难。这就是关心人民,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毛泽东。

一根普普通通的竹杖凝聚了它的主人对祖国山水的爱,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影片虽然结束了,但我好像看到了毛主席正拄着他心爱的竹杖穿越时空隧道,从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向我们走来

最宽广的,是人们的心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名叫《什么最广阔》,作者用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们美好的心灵........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伴着小区广播里悠扬的音乐,往日的记忆历历在目。

那天天空阴沉沉的,看样子可能会下雨,可妈妈还是硬把我拖出去逛街。望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我头晕眼花。突然,一滴水落到了我的头上,我赶紧告诉妈妈:“妈妈下雨了,在阳台上的两条被子还没有拿回家呢。”妈妈望望天空没有理我,继续逛商场。直到外面稀稀落落的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妈妈才像被雷击中了似的,拉着我狂奔回家。雨水渐渐变大,等我们跑回家时已经变成了落汤鸡。我忽然看见我们家门口站着一位阿姨,手里正拿着我们家的被子焦急的等待着,看到我们上楼了,她高兴的说:“你们总算回来了,下雨时我在阳台看见你们家的被子没有收回来,就帮你们收了,下次出门一定要看天气预报啊!”妈妈感激的握住阿姨的手,不住的点头。阿姨亲切的笑容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一摸口袋,发现钥匙没有了,我吓了一跳,赶紧又翻书包。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看见钥匙的影子。就当我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奇怪的脚步声,我一看是一位举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好奇的盯着他看,心想这位老爷爷是谁呀!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只见老爷爷走到我的面前,举起手对我说:“小朋友,这是你的钥匙吧,下次不要插在门上忘记拔下来,不然下次可能就真的没有了哦!”一股温暖的感觉涌入我的心头,我感动的点点头。

是啊,最广阔的是人们的心灵,能温暖别人,也能快乐自己。

春光无限好 -------读《春》有感


苏 轼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朱熹说:万紫千红总是春。;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王安石也说:春色恼人眠不得。。古往今来,歌颂春的歌词诗赋太多太多,然而,真正称得上极品的却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严冬中,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会渴望春天到来。而东风,是春天的使者,东风的到来,就象征着春天已经快要来了。春天一来,小草儿也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无伦什么地方,它都能生长,因此到处都有它们的影子,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春天啊,总跑不了花儿,不用说艳丽的牡丹,柔媚的桃花,也不必说清雅的梨花,甜美的杏花,说单是那些穿杂在草间的小野花,就足以使人愉悦怡然的了,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嘿,春风抚摸着我们,带着清新的、春天特有的香味,空气中流动着鸟儿的啼叫、牧童的笛声,清婉而悦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下着,地里有农民耕种,路上有行人走着,微冷而不失活力。在美好的春天,孩子们、大人们,全都出来了,使春天一下子有了灵气,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是他人生中较为美满的一年:前一年与陈竹隐女士喜结良缘,回到了故乡,第二年又喜得贵子。所以,这个美好的春天,是作者骨子里生出来的,是一个人生的春天。这篇文章,不仅写景,更是人生的哲理。走过了人生的严冬,就会迎来美满春天。

在《春》这篇精美散文中,我看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景,更看到了朱自清心中对春的感叹。《春》,春的颂歌!

《菜根谭》寓意深远真意无限


《菜根谭》寓意深远真意无限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长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古人常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应明取这话为名,而着《菜根谭》,其寓意深远,真意无限,《菜根谭》融合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毛泽东曾说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读懂一本《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燕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失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管是受到恩宠还是侮辱,都不惊慌,只悠闲的看花开花落,是升迁是被贬都不去在意,自己像天边的轻云随意飘动。

《菜根谭》实实在在的的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如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菜根谭》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作品最高的价值在于引导世人向善,剔除奸诈,弘扬正气,崇尚道德,所以虽历经明、清、民国至今数百年风靡不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合集(6篇)


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相信每个人看了苏菲的世界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怎么才能避免将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请您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一】

哲学,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它虽然不是那么的浅显易懂,但是它或许可以解答我们的所有疑问,使我们懂得真理。而这本《苏菲的世界》像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邀请我加入这场令人大饱眼福的哲学盛会,令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诉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在她一天回家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誰”,”世界从哪里来?”在这之后她不断收到了很多类似的来信,苏菲也开始思考自己以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她在一位神秘人的指引下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笛卡尔再到萨特。有达芬奇的绘画,有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有古登堡的印刷机,但随着思考的深入,留下的就是更多的心灵的震撼

“马为什么叫马”,这些在我们看来是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哲学家的眼中却是天大的难题,曾经有人为了1加1为什么等于2而研究了十几年,却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尊重,但到时那些毫无营养的文章现在却夺人眼球。全世界有多少个人可以有毅力的去追求这些理所当然的问题的真理?又有谁为之付出几十年的努力?

所谓哲学,是追求真理,是让我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获得有用的智慧,而这些,坑定可以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二】

阅读这本书纯粹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在读之前,我并不确定自己能否真正地读进去或者看完它,尽管它是一本畅销书。因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于哲学这个词,我的感觉是陌生并且遥远的。

“你是谁”,这是第一封神秘来信上的三个字。苏菲收到信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正在阅读的我不禁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的,我究竟是谁呢?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最起码的,这是自我介绍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然而静下心来思考,答案很肯定,却又似乎没那么简单。举个例子,我是我,但如果我换了个名字,或着我的长相并不像现在这样,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是不是真的有灵魂,如果真是这样,我只是存在于某一个身体里,其实灵魂与思想才是真正的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个星球,而我们都只是宇宙中非常渺小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停止转动。那我该怎样让这个世界记住我,记住我是谁呢?

我思考了很久,只能回答自己说:我就是现在的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其他词语来解释我到底是谁。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三】

是否以往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我只明白,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仅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让我学会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我,不一样的自我。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他认为,我们应当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这种观点,让我觉得与“庄周梦蝶”相类似。到底是周公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周公?在处于“毛皮深处”的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却让我犯迷糊,让我感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类似的种种,这不禁让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马为什么叫“马”?鸟儿为什么会拥有翅膀?难道仅有人才会有思想吗?

《苏菲的世界》——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学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探索的世界让读者恍然发现自我原先已经在兔毛深处躺了那么多年……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四】

一本给年轻人的哲学读物,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以童话般的口吻娓娓道来整个哲学大厦,太温暖了。

作者写作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书里面少校创造苏菲和艾伯特的世界给女儿席德以哲学上的启迪,少校书中的苏菲在她的世界发现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不禁让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同样是写给小白的一本从苏格拉底以前的时代梳理至当代的哲学思潮的读物,但这是一本让你有所思考,对哲学逐渐产生兴趣的书。

太喜欢书中的这段话了“苏菲,我们就是这个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

我们都会在某个时间思索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而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借着提出这些问题,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当人们追寻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时,他们总是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和科技都是我们哲学思考的副产品。我们最后之所以能登陆月球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对于生命的好奇吗。哲学是科学之母。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五】

哈喽!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苏菲的世界》的一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这本书里的内容很神秘,所以我读了两遍!

《苏菲的世界》里说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依德等,各位大师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怎样?就光听介绍就特神秘吧?

这本书是由乔思坦·贾德/著。这本书的问题十分难答,例如,万事万物是否是由一种基业的物质组成?水能变成酒吗?泥水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个活生生的青蛙等。看吧,这问题都百般刁难吧?

你们想知道那三个问题的答案吗?我可不能多说,你们自己去找吧!找到了可别忘了告诉我哟!友情提醒,多的次数多,“味道”也不一样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人生充满无限的好奇心【篇六】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无限遐想的魔幻世界-读《哈利·波特》有感


首次接触《哈利波特》是被电影中的主人公哈利以及那不寻常的世界所吸引,而后才开始触及这本少儿读物。

《哈利波特》不仅带给了小孩梦中的世界,同时也给予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一种梦境。

J.K.罗琳并没有用优美、华丽的词语、语句来勾勒她的魔法梦境,甚至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文学底蕴很低,然而它却凭借不寻常的魔幻世界的引力而风靡全世界。同时也令本人无可救药地深深迷恋上了它《哈利波特》。

J.K.罗琳的笔端流泻出一种令人无可抵挡的魔力,可以使读者置身于其中。书中以章节形式分篇,内容却又是环环相扣。书中给予读者的背景总是清晰明了的,但情节上却又总是充满悬疑,让读者仿佛被置身于团团云雾之中。可是结尾却又给予读者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意境。

这一系列丛书中不仅诠释着魔法的另类、有趣,书中又表达了人类孩童间纯净的友谊,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以及不同人性格中的差异,似乎仿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哈利、罗恩和赫敏这三个好朋友总是能为朋友竭尽全力。难能可贵的友情,无限渴望的亲情以及人与人间的勾心斗角让读者品读之时,陷入一个个作者编织的世界中。

书的内容固然精彩,但魔法的体现却又在于大胆的创新的想象。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我们这些不懂魔法的人被称为麻瓜,在霍格沃茨学校中的楼梯会变化无常,楼道上以及他们的相片中一切会移动,当然他们也有会飞的扫把,以及他们进入宿舍也需要像阿里巴巴一样念咒语,不过他们的咒语可不是芝麻开门哦。他们的宿舍门是一幅画,咒语由画中的主人决定。最少不了的就是那根魔杖。这也是许多魔幻故事中少不了的。

《哈利波特》每次出现都有无数书迷、影迷为之倾倒。哈利,这个身世不寻常的男孩为找到杀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成为丛书的主导线,而哈利在学校中的经历成为了看点,同时他勇敢、善良、优秀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让无数读者拜倒在这位小巫师的魔法袍下。

友情,慢慢的沉积,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股动力。让故事洒上一层晶莹的情感,美妙令人无法自拔。就像主人翁一般只愿留在学校享受别人给予他的爱,甚至遭到百般的困难,也不愿回到那没有感情的麻瓜世界。

仿真生活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令读者可以接受的魔法世界。

身世背景的悬疑造就了《哈利波特》的开端。

无限的魔力,真挚的友谊,永恒的信念像无尽的潮水冲击着哈利勇往直前。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但我认为哈利会永远留在读者心中,成为一种不灭的动力来源。

读《童年》有感:对善良与光明的无限向往


对善良与光明的无限向往

——读《童年》有感

孙一丹

指导教师 刘君

天气阴沉沉的,巷子里散出一股臭水的味道。几个乞丐正在挨家挨户地乞讨。几个人刚从酒馆里出来,嘴里还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酒味。路边,几个小孩儿正在朝乞丐们扔着石子,回应他们的是一阵阵谩骂。忽然一辆马车飞奔过去,溅起了一阵水花……

这是19世纪俄罗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小镇上偷窃成风,几乎每个家里都充满了争吵和家暴……这一切如同一幅来自地狱的浮世绘,真实地描画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画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绝大多数的俄罗斯底层人民就在这样的悲惨环境中生存着。而在《童年》中,外公正是一个典型。

他可以为了一匹布被染坏而把自己外孙打至昏迷;却也能在"我"躺在床上时来陪我,给"我"讲故事。他能往外婆的头皮里插进发针;却也会温柔地教会"我"识字。

外公就是俄罗斯底层小市民中的一员,会为钱昏了头脑,但有时也会露出可爱的一面。他也能说出让"我"十分重视和珍惜的话,"你学着自己把自己安排得尽量好一些,对你很有好处"."我"认字认得很快,结果外公对我越来越关心,揍我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依我看,他倒是应该打得更多一些的:因为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胆子也更大了,开始越来越多地触犯外公的规矩。然而外公通常只不过骂两声,拍拍我就算了。

"外公却更干瘦了,棕红色的头发变成灰白颜色,绿眼睛总在疑神疑鬼地东张西望。"在"我"目睹继父对母亲的虐待,不得不最后又回到祖父那里以后,八十岁的他已经越来越糊涂了。

俄罗斯底层市民的悲惨生活促使他们变成了这样。既压抑而又坚强,既邪恶又善良。如同北国的寒冬,既阴沉而又寒冷,在绝望中又隐约透着希望。

比如,"好事儿 "."好事儿"是一个研究科学的知识分子。但在那个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好事儿"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院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个‘好事儿’,谈论他时都带着嘲笑的口吻:那个整天快快活活的军人妻子管他叫‘白粉鼻子’,彼得伯伯称他为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魔法师、共济会员。"尽管这样,但"好事儿"仍然没有放弃,一直执着地坚持研究。

"我和他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他是我在自己亲爱的国土上所结识的无数的最优秀人物中的第一个人……"

除了"好事儿",我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光明:外祖母、"我"的父亲、赫里桑夫主教、与"我"一起捡破烂的小伙伴们……他们都是这本书中浓厚的黑暗里隐含的一抹亮色。

"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因为生活的穷苦、贫困,俄罗斯人一般都像小孩似地喜欢拿忧伤来寻开心,并不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感到羞惭。"

"忧伤就是节日,闹火灾就是狂欢,在好端端的的脸上加个伤疤也成了点缀,这是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操劳中磨练出来的……"

这是俄罗斯底层市民的悲惨生活,如同一幅来自地狱的浮世绘。作者为什么要细细描摹这些铅一般沉重的回忆呢?因为只有深刻认识这长久存在的真实,才能够从心灵中、从生活里把它彻底铲除。更加重要的是,沉重的生活虽然压扁了无数美好的灵魂,然而整个俄罗斯人的心灵仍然朝气蓬勃,他们正在不断战胜那些丑恶,而且一定能战胜它们。

是的,无论我们生活的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新鲜、健康和富有创造性的事物仍然透过土层在发芽生长。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在唤醒坚不可摧的渴望,向往着光明的生活复苏!

《稻草人》读后感:柔弱的心无限的爱


《稻草人》读后感:柔弱的心无限的爱

虽然自身能力是有限的,但是爱是无限的!

题记

稻草人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所著。1911年,叶圣陶先生推出了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述了对弱者无限的同情,关爱!

在稻草人生活的田野里,白天一幕幕的生活场景,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在这么美的地方,却发生着一件件悲惨的故事。在稻草人身边,这一件件让它动摇,让它流泪,让它颤抖的事,一直刻在它的心中,让它久久不能忘怀!

稻草人心地善良,虽然它的能力有限,却永不赞同灾难的发生!

它看到了稻田里的灾难即将发生,却无能为力,帮不上忙!它心理非常难受,可恶的蛾子要来吃稻子,自己只能拼命摇动身子,发出一阵阵响声,让主人从睡梦中惊醒但主人也老了,眼睛有点花了,就算他醒来了,也看不清,还笑着满意地走开了。可稻草人知道,从卵里孵出毛毛虫,会把那片绿油油的稻田啃得一干二净,那时候,主人会伤心欲绝的!

随后,它发现了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女子和她的生病的儿子。那位贫穷的妇人忙着打鱼,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孩子经常口渴,但只能喝点河水,让稻草人看了流泪。它想让泪水激起的浪花,提醒孩子的妈妈。但是它即使再着急,也帮不上忙因为自己被牢牢地插在泥土里,一步也不能。他的心碎了,稻草做的心,却在默默流泪。

它往远处望去,一个女人站在河边原来那个女人的丈夫赌了两场,输了,并还要把她卖出去,那女人宁肯跳河送了命,也不愿让丈夫把她卖出去!她痛恨自己,为什么当初要嫁给他!过了一会,她举起胳膊,身体像摔倒一样,向河里面倒下去。稻草人看了,全身颤抖,它还没有听到落水的声音,就昏了过去。

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幕幕悲剧,在自己面前发生。

如果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拥有稻草人那样美好的品德,怀着善良的愿望,想帮助每一位贫穷的,痛苦的,柔弱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没有灾难,没有疾病,没有痛苦,会充满欢声笑语。

盖上书本,我为稻草人对弱者无限的善良,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爱,点赞!

还是一句话。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爱是无限的!

孝为先 情为重 爱无限——《带着养母上大学》读后感


孝为先 情为重 爱无限——《带着养母上大学》读后感

王怡润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带着养母上大学》,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小女孩,也很佩服她。

她叫孟佩杰,5岁的时候,生父车祸去世,重病的母亲在临终前,无奈将她送给了别人。不幸并没有因此而停止,8岁时,养母瘫痪,养父离家出走,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她站在小凳上用自己的小手给瘫痪的养母炒菜、做饭、穿衣、刷牙、换尿布、喂早饭……。小小的年纪已然学会了“当家”,因为所有的经济来源便是养母微博的病退工资。生活的残酷并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终于,17岁那年,她考上了大学。为了继续照顾养母,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带着养母上大学。于是每天,我们都会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十分忙碌的身影---她奔波于课堂与出租屋;于是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趁着学习空隙,为养母调理生活。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放下书,想想自己,不由得汗颜。面对不幸,孟佩杰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八岁的弱小身躯担负着成人也难以想象的压力。而我现在已经十岁了,每天生活得无忧无虑,成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往沙发上一坐,酸奶、点心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还经常把嘴一撅,冲着妈妈埋怨:“妈!怎么又是这个,我不要!”每天换下来的脏衣服、脏袜子直接往脸盆里一扔,第二天起床时大叫:“妈!衣服、袜子呢?”

看着妈妈每天忙碌的样子,我却丝毫不觉得惭愧,总以为家务活应该是大人们的事儿。有时,爸爸妈妈批评我“懒”“不懂事儿”,我也只是撒娇地说上一句:“好爸爸、好妈妈,我还要学习呢!我可是你们最宝贝的女儿哟!”“我爱你们嘛!”每到这时,他们就只能无奈的笑着说:“唉!就会甜言蜜语。”而我,也就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

“百善孝为先”这是孟佩杰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在她的心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她却不知,这是她的“孝”,她的“善”,燃起了养母生存的希望与勇气。今后,我应该像孟佩杰学习,关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妈妈生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让“爱”“孝”充满自己的生活。


《未来无限新能源可燃冰》读后感1000字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静心看世界 世界无限美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静心看世界 世界无限美

关于生与死的命题,古今中外无数先哲圣贤都做过见仁见智的探讨,而其中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佛、道三家。

儒家讲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人的生命虽然有限,却可以通过道德学问的修养使精神达到永存和不朽。道家讲究生死气化,顺应自然。他们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散。佛教讲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种佛性便是每个人的本心。如果一个人能够洞察自己的本心,就可以显露出佛性,进而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之境。

成佛之境就是往生净土。那么,净土在哪里呢?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假使我们以嗔恨之心去看世界,那么看到的就是罗刹世界①;假使能够放下我们痛苦的烦恼心,以清净之心去看世界,那么我们就能够窥见神圣、和谐的净土世界。净土世界遍布一切生世间和死世间。往生之净土与人间之净土并没有差异,净土就在我们心中,对于能够洞彻本自心性的人来说,当下便是净土。(摘自《西藏生死书》第32页)

这话说得多好!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教育乃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1、博爱之心看待学生。

华兹华斯说,人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作品,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那样,按照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成长。如果打乱了次序,将造就一堆老态龙钟的儿童。让儿童踏着阳光的台阶,在那一个个闪亮的日子里,洒下童真的乐趣,既有蛹虫化蝶的痛苦,也有新鸟破壳的挣扎。令每一次心灵发育与智慧增长都能带来瓜熟蒂落的喜悦。

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过。教育永恒不变的意义在于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用博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点滴。

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嗔恨感不乏微乎:成绩这么差!烦事那么多!然后,一串串的唠叨试问,在这样的心境中能找到心里向往的净土吗?由此可见,想找到一片和乐的净土,必须有一颗博爱之心,宽容学生。

2、敬佩之心看待同事。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处于同事之行列,教育工作是靠大家合作完成,靠竞争取优。如果在合作中,看到同事不力时,就产生不满情绪;如果在竞争中,看到同事超越本人时,又嫉妒人家,那么,你永远生活在苦海之中,将不能自拔。

然而,你能用敬佩之心看待同事,你就往生净土。如果在合作时,发现同事不力时,该用敬佩的眼神鼓励同事;如果在竞争时,发现同事超越本人时,该用敬佩的眼神羡慕同事。这样,创设和谐环境就成为可能,一片净土就会在你眼前生成。

3、欣赏之心看待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有其丰富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然而,有些教师却痴迷于老教材,一味地与老教材比对,因此对新教材抱以极大不满。什么识字2024量太大呀,阅读太难呀,作文无序等等,根本没有一丝观照自己的心性的意识,以埋怨为泄世方式。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看教材,就不难发现,现有教材是多么赏心悦目。识字2024量大--拓宽了知识面;阅读难懂--是增加了阅读深度;作文无序--乃是真正介入了写作的意义:有感就发,有情就抒,有痛就喊,有气就冲。处于这样的境地,难道不是生活在一片浩翰的净土里吗?

当然,身为凡夫俗子,谁又不会遇上烦心事呢?

不过,在此笔者还想告知大家一个佛教术语:中阴。中阴--相当于间隔意思。

从佛教的角度说,中阴世界,混乱与机会并存。中阴世界是混乱的,充满着极度的不确定性。当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得混乱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支离破碎。外界的每一个小小变动都会打乱我们既有的行为方式。

观察生命,可以发现我们经常是生活在一种疑惑和模糊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时而混乱,时而清楚。中阴的意义在于:在清楚和混乱、领悟和困惑、确定和不确定之间持续地、不定地游摆。这种持续的不确定的中阴状态,也许会让我们对一切感到灰心失望;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它实质上是为我们间隔出这样一个空间,其中包含着许多转化的机会--如果这些机会能够被看到或把握的话,就能察觉到我们本初的心性像天空般纯净的。

这段文字2024用个例子来说明。

就像我们丢失了一件重要的东西,起初可惜,进而愤怒,在心里反复计算它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不久我们那颗狂乱激动的心便会安静下来,它开始陷入沉默,不再作无谓的挣扎和努力,因为我们清楚现在除了接受事实以外,别无选择。

前一刻我们丧失了珍贵的东西,后一刻却发现我们的心安住在一种深度的宁静状态中。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不要立刻急着寻找答案。我们应该将这个宁静的状态作为一个间隔,安于其中。当我们安住在这个间隔中,并努力往内心观照时,我们将看到自己纯净的心性。这便是中阴所提供的转化机会。

所以,当我们在嗔恨学生、嫉妒同事、痴于老教材等劳骚满腹时,请千万关注你后一刻的状态--深度宁静地观照自己的心性。用此刻的心态去观察世界,世界是无限美好的!

注释:

①罗刹: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人生之路,无限宽广——《道路无限宽广》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激发无限潜能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