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安娜》观后感600字。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安娜》观后感600字,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安娜》观后感


安娜是个俄罗斯的姑娘,因为父亲的原因想成为一名海军。可是她的命运却很悲惨,因为父母的去世找了个男友彼得是个吸毒的瘾君子,和她做完爱以后发现没了毒品而且家里一团糟就对安娜大发雷霆,把家里的一切问题都怪罪于她,还想让安娜在地上爬。买完东西的安娜走在回家路上,被自己的男友开车截停,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上了车,车上除了她的男友还有两男一女,听男友的意思是要带着安娜去赚钱,可安娜对他的话表示是了质疑,但也不可能下车了,就这样男友开着车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一台自动取款机前,从后备箱拽出了一个脸被揍的青一块紫一块的男人,押着他想把他卡里的钱取出来,这就是活脱脱的打劫啊。安娜看着他们并没说什么,满脸都是担忧,正在这时一辆警车从他们的车旁经过发现了异常,双方发生了枪战,并来了一场汽车追逐战,在追逐过程中他们翻车了,安娜和他的男友从车里爬了出来还回了家。没想到在家中有一名克格勃特工等着她,顺便还杀了她那个不靠谱的男友,帮她从这个困境走了出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对于安娜来说也只是从一个困境来到了另一个困境。

身为美女特工的安娜第一次任务就在一家餐厅来了场酣畅淋漓的大屠杀,因为女上司的不信任第一次行动就差点死在了里面。整个打斗场面很流畅,枪枪爆头,刀刀致命,还因地制宜用餐厅的盘子来进行杀人,整套动作干净利落,看着确实过瘾。经过这次行动安娜也终于获得了女上司的信任,正式开始了她的特工生涯。因为长得漂亮模特成为了安娜的掩饰身份,在此期间还找了个同性伴侣,在聚光灯下的特工确实不多见。在完美的暗杀了一个目标人物后也成功的引起了CIA的注意,就是这次谈话让她结识了第二个情人(第一个就是带她加入克格勃的那位)。随着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安娜想离开了,可是一旦踏入了这一行又怎么可能轻易的离开。终于在一次行动中安娜失手了,抓住她的正式当初跟她谈话的那位CIA特工,而他的条件很简单:要么把她抓起来或者杀了她,要么继续当克格勃特工,找机会杀了局长,为当初CIA在莫斯科损失的人员进行报复,并且同意一旦任务完成就可以让她获得自由。因为完美的任务表现,安娜终于有了见局长的机会,成功的在局长的脑门上留了个颗花生米,在撤退过程中经过一番火拼成功逃出生天。在女上司的帮助下女主通过假死真正的获得了自由,而当初的女上司也坐上了局长之位。
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并不是里面的打斗场面,而是女主那举手投足间所表现的模特范,还有电影里各种时间闪回以及特工之间别以为我不知道,其实一切都在我的计划内。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大家互帮互助,你获得了自由,而我也坐上了局长之位。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6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最近这些日子一直在看苏菲玛索的电影,今日偶然找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由于本人并不是很习惯俄罗斯人的写作风格,所以他们的书我大抵是不怎么看的。即便是菲赫金戈尔兹的那本微积分学教程也太过沉长而显得有些枯燥。
不过,电影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想看了就看吧,比看书可简单多了。
安娜第一次出镜就非常有道理,她刚下了火车,火车一开,一位倒霉的先生就倒在了轨道上不幸被碾死。这与结尾安娜卧轨自杀以终她的最后一次出镜无情呼应。真是可笑,呵,好冷。
作为一个没恋爱过却满怀深情的年轻人,我来稍稍评价一下我可能还不是很了解的安娜。她有一个在当时算是挺开明的丈夫(当然,这是他为了向外界显示出自己的高尚而表现出来的),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然而人的性欲并非完全由你高尚的情操所控制,它至少有一大半来自于原始的野望。所以对于她跟渥伦斯基的偷情行为我是不作评论,毕竟看起来像是真爱。让我不能忍的是,渥伦斯基紧紧跟着安娜不放,即便安娜否决多次;当安娜接受他之后,这狗比样的竟然在安娜儿子面前(有一段距离,但不算远)强吻了安娜,我靠~我当时非常生气,这会让小孩有犯罪冲动的好吗(宰了这强吻我妈妈的逗比)。总之这狗比的自私与禽兽般下流的人品显露无疑,他让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以始自己得以能够在上流社会继续有头有脸生活。
然而从卡列宁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么在意他与安娜的儿子。不过一扯上离婚,卡列宁却不肯将儿子分给安娜。哦~可怜的女人。她生活在男人的游戏中无法脱身,遂卧轨以求解脱。
谈谈欧文,我喜欢这个人。他是个有思想的大胡子,与安娜见过一面,却无关紧要。
一看到欧文说的那句话我就深深迷醉了:在茫茫岁月,在冥冥之中,在渺渺空间,产生了有机细胞,寄居人间片刻,然后灰飞烟灭。这句话把人类写得多么渺小,我们何以将自己当做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对他人指手画脚。宇宙无垠,值得我们带着敬畏用一生追索,思考。
对于欧文的其他名言,还是不要写出来了,因为有些扯淡。
我的生活太浅,无法深入到电影中除了欧文以外任何人的情感。其实是托尔斯泰想得太复杂了,不过这也是为了剧情需要吧~
以上言论只供娱乐。

《安娜》观后感1200字


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安娜》观后感


今天介绍法国电影《安娜》。
片名Anna / ANИA (2019)。

号称一生只拍10部电影的吕克贝松LucBesson这次带来了他的第十九部作品,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还能看到他的第二十部电影《超体2》。
当然,不管拍了十部还是二十部,只要电影好看,观众们自然愿意接受一位不那么遵守诺言的导演。

这次吕克贝松依旧将目光对准年轻女性,刻画了一位游走于俄罗斯克格勃和美国CIA之间的女间谍安娜Anna。
俄罗斯超模萨莎露丝 Sasha Luss扮演女主角安娜,她曾经在卢克贝松前作《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客串出演外星公主,但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这次的女特工安娜算得上是为她量身定做,闪光灯下T台走秀,镜头一转刺杀猎物。当一位美丽危险、满是风情的尤物在荧幕上时,很少有人能够抗拒她的魅力。

安娜出生在俄罗斯,天资聪慧,自幼饱读诗书,只是命运多舛,年少时家道中落,加上遇人不淑,生活过得很是凄惨。在前渣男男友的胁迫下,安娜甚至卷入了一场失败的抢劫案件。
安娜不甘心就此浑浑噩噩下去,填报了参军志愿,出色的背景和孑然一身的情况引起了克格勃的注意。经过一段时期培训,安娜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名俄罗斯特工。

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安娜颜值。
安娜的外形极为出色,不论脸蛋还是身材都很出众,即便放在T台上和其他超模同台竞技也不落下风。
尤其是她的身材比例优秀,配合接近1米8的身高,给人的感觉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当她使用两条大长腿攻击敌人时,不管是不是被踢到头上,估计看到的人都会流鼻血。

一般来说特工都是相貌平平的人才能够胜任,只就像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一样,大家不会对路人脸产生特别注意。当一个回头率200%的人走在街上时,反而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不利于特工开展行动。
按照安娜的颜值,自然不会和常规特工一样,索性将她安排进模特公司,成为超模,行走于时尚圈,依靠身份掩饰去执行任务。

高颜值成了安娜最好的保护伞,不论戏里戏外,男人们都喜欢美艳高冷的安娜。
戏里的男人们不论阵营,纷纷拜倒在安娜身下。当克格勃和CIA的两个男人一脸蒙圈的坐在一起时,画面绿光闪闪、颇具喜感。
戏外的男人一样为美丽超模服务,客串一下没红,导演直接让她做主角,以自己最熟悉的套路题材再拍一次。

吕克贝松喜欢拍摄各种冷艳美女,通过她们看似柔弱的外表,爆发强大的能量。他之前的作品几乎都是这样的类型,《这个杀手不太冷》《尼基塔》《第五元素》《超体》,均是由妹子挑起大梁。各种造型各异的女性角色,在荧幕上大杀四方,打得那些臭男人们毫无还手之力。
这次《安娜》中女主角的造型致敬了很多他前作的角色,如此频繁的致敬有一部分原因是导演的意愿,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安娜的角色需要。
安娜因为工作需要,需要经常变装,在时尚圈做模特和刺杀特定目标都需要经常换衣服。她不仅换服饰,连发型都经常更换,可以十分快速地从里到外都更换一遍,这样就方便导演给她安排造型了,经常一分钟内致敬好几个。或许吕克贝松对前妻一直念念不忘,安娜侧颜和举手投足之间,神似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同样女特工题材的电影很多,近年来上映的就有《红雀》《极寒之城》等著名作品。《红雀》和《极寒之城》分别有大表姐和塞隆女王,电影好看不好看另说,她们的演技自然没话说。
《安娜》比起《红雀》《极寒之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憾,尤其是女主角萨莎露丝和两位前辈比起来,在演技方面还缺少打磨,略微逊色一些。导演有些怜香惜玉,在战斗中基本舍不得让安娜受到伤害,安娜有点像战斗天使阿丽塔,从头杀到尾,就没有遇到过能够与之一战的对手。有人将《安娜》比作女版《疾速追杀》,我觉得还差些火候,至少杀神约翰维克能够遇到对手,不会像龙傲天一样无脑通杀对面。

《安娜》整体效果中上,最大的优点是画面精致漂亮,不论人物还是风景,都十分耐看。观众们如果看惯了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作品,不妨看看这部法国的动作电影换换口味,说不定会有惊喜。
《安娜》所传递的主要精神就是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安娜本是一个刚烈女子,短暂的困境并没有能够击败她,当出现一丝希望时,她便努力抓住了希望,并通过自己努力,一点点将希望扩大,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看似柔弱,实则坚强,
隐忍一切,为了自由。

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篇一: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是我假期时看过的最欣赏的电视剧,剧的内容有点像《金婚》,也是将两个人从相识到生儿育女,一直生活了几十年,相濡以沫。其实我以前是很喜欢看韩剧的,因为它浪漫的情节,唯美的画面。那种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所憧憬的。

但我发现中国的《王贵与安娜》相比于韩剧一点也不逊色,剧里所描写的生活真实但又不缺乏浪漫,我觉得这样的电视剧反映的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爱情。我也觉得王贵这个人很懂得生活。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总是吵架,对对方不满。可如果生活多一点幽默,我们很多时候就可以把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生活的真谛不是轰轰烈烈,生活的真谛就是平淡。

篇二: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这两天安徽卫视晚上在放由林永健,海青主演,讲述了以个农村来的大学老师和一个城市年轻女工之间的一生,我还没看,因为电视上才放到十几集,我有不想再网上看,因为每天有个固定的时间看,生活有了规律就不想改,人也有了一种期待,暑假生活也不会变的那么无聊!

起初,还只有我一个人可是后来,我妈也参与了。她这一看,也上瘾了!说这部电视剧好像她原来一样。看她看到某些情节,也会笑的合不拢嘴,有时又会抹眼泪!

我看的时候,也觉得挺好看的!城市基层分子的在7,8十年代的甜蜜生活,看看王贵的可爱,有时却有以种对事情的处理能力,安娜看起来能干,有点霸道,却大度,虽有很多时候看不惯王贵,却又处处爱着她的小王,最喜欢看安娜的就是王贵惹安娜生气,安娜在那边偷笑,觉得她好美!

篇三: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今天看了《王贵与安娜》,看到王贵和安娜在结婚十年的时候,王贵有了外遇,当然现在仅限于精神上的,可是骄傲的安娜,却早已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安心扎根在这个家。当安娜察觉到王贵的不对劲时,她的脾气又上来了,在她的心里,家就是自己的一切。可是当安娜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留了字条让王贵去接他们的时候,王贵没有看清楚就跑到了一个开头字母相同的车站等。车一辆一辆的走了,安娜在等,在等王贵,或者可以说,她在等待自己当初的抉择。时间过了很久了,车也渐渐少起来,安娜于是带着孩子走路回家,生怕喝骑自行车的王贵错过了。然而,当王贵看到安娜的时候,没有了往昔的关心,有的只是责备。

当安娜赌气离家的时候,她并没有像刚结婚那样去自己的父母那里,她守着那栋楼,守着自己的孩子。

十年,对于女人来说,一切都奉献给了家庭,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其他人。但是对于男人,一个受到过严格训练的男人来说,一切的举止都显得是那么的成熟有魅力,对于和妻子完全不一样的女人也带给了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全新感受,感觉得到了尊严,也体验了激情。

于是,王贵对安娜不再温柔,而且缺乏怜惜。

这不禁让我感到害怕起来,曾经高傲如安娜的我,现在也已经低到了尘埃里,曾经女皇一样的地位也在逐渐散失。我不敢想象如果以后的自己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样呢。爱情总会平淡,男人走向成熟的时候女人却走向凋零,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经济权决定了地位权,这句话是说得很好的。所以,我不应该对几百块的自己都不喜欢的工作感到满足和欣喜,我要的是体现自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篇四:《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王贵与安娜》是六六的新作,写给她父母的作品,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

该剧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从农村考上大学当了大学英语系老师的王贵和从上海被劳动改造到小城市的工人安娜的人生与爱情。安娜打从一见到王贵这个又穷,又俗,又土的农村人就没有好感,但是王贵的为人打动了安娜的母亲,后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后,安娜与王贵结婚了。这对恋人从结婚开始就争吵不断,中间还穿插有安娜和初恋情人刘波,王贵和肖老师的感情戏,不过在每天的磨合中,感情越来越深。后来,王贵得知自己体内生了癌症,还瞒着安娜。最后两人紧紧握着双手,全剧终。

该剧让我想到俞敏哄的文章,他在《专注的好处》里面写到:"回想起来,反而觉得我们那时的大学生活更加幸福,国家给你分配一个专业,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结果是不得不学会喜欢,后来很多人还成了专业领域的杰出人才。"《王贵与安娜》中王贵与安娜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分配一个家庭里面了,这两个人拥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背景,但是你爱也得爱,不爱也得爱,结果是在彼此不断的磨合中,不得不学会爱,接受了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并使感情彼此包容,彼此体贴,彼此感恩,最终他们一起过完了一辈子,成了年轻人在婚姻方面的典范。

让我们牢记俞敏哄的《专注的好处》中的最后一句:"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篇五: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很少有一部电视让我看了有那么多感慨,就是这部"王贵与安娜"里面的对白真是太精彩了,作者写出了大部分人的心里之语,为作家六六喝彩。谢谢能写出这样的好本子,我自认为我和里面主人公安娜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许我的结果并没有安娜那么好,但安娜的思想却和我很多地方不谋而合。虽然说出话来有点刻薄但心底是那么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安娜的妈妈教育安娜的话也是精典。真是很捧,现在那些父母能说出那么有水平的话?很少了吧。一味的去责怪小孩子会比较多。真正去教会小孩如何去做的很少,真因为是小孩不懂如何是去做才会迷茫。如这时爹妈象电视是那样去正确引导那有多好,不管以前安娜在自已的婚姻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后来女儿安安出现的问题都有是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太实在了,王贵这个男人也是在教女婿时那些话真是所有男人必需上的一课,现在有多少男人能做到这点呢。少而少之吧……写出了所有男人和女人的困惑之所在。

其实生活就是那么平谈而且那么平庸。每个人都为了那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忙碌着,但真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谁能脱俗做出另外一面。只不过每个人的表达式不同而已。人生也就是这样。虽然很短暂但都是五彩缤纷的小事所组成的。想通了也就豁然……为能写出这精彩的本子作者和为这部电视表演的演员们说谢谢。你们太捧了。

篇六: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感觉真的好感动!

看了《安娜》知道了什么叫淡淡的幸福、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同舟共济,也明白了令人艳羡的爱情并不都是公主与王子的童话般完美、而似乎真正的爱情就是这种不温不火的无息流淌,这样才显得弥足珍贵。

王贵与安娜》这部电视剧,我看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淡,但这种平淡却不住的吸引我。

旁白用似乎毫无感情平淡的语气诉说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安娜对王贵的想法。 淡,就是一个淡……

安娜妈妈对安娜说了这样一句话: "找个自己喜欢的,那就受累一辈子;找个喜欢自己的,那就幸福一辈子!经典!还有王贵对安娜的贴心呵护,对于两个人在外貌上的差异,王贵是这样说的:"安娜,放轻松,每个人都是会变老的,只是,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变老,优雅的老着,不是很好吗。英语里有一句:AGING GRACEFULLY.我不愿意我在八十岁的时候,看见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向我跑过来,对我说:你好,我是安娜。那太怪异了,我受不了。我宁愿那个时候的你呢,是一个满脸皱纹,嘴里没有牙,一说话就漏风,一咬东西嘴就瘪的小老太太,蛮好看的。反正那个时候我的眼也花了,看你八十岁和十八岁没有什么区别。" 是呀!人都不是会老吗!到时候会有多大差异吗?

王贵说:"这日子啊,只要你相信它会按照你预料的轨迹走,早晚有一天,它会按照你的轨迹,把你送到一个美满的地方。 "

安娜说:"这日子啊,虽然不会按照你预想的轨迹,往前走,但是早晚有一天,它会送到一个让你满意的地方。"

我也相信会送我到一个美满的地方!

篇七: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王贵与安娜》比《金婚》拍得好!后者让人回忆与温暖,而前者让人思考和感叹。

也许是因为安娜和我的性格很像,在她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看得很认真,看得津津有味,看得一会笑一会哭。

这部戏里,我最喜欢安娜的妈妈。优雅,温柔,聪明。简直是我理想中的极致女人。说话总是不紧不慢,处事不惊,从容,高贵,不愧是大小姐出身。安娜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妈妈,在关键时刻,为安娜的终身大事做决定,虽然当时看来背着安娜让蒜头给刘波写信说安娜要结婚了不是正大光明的事,但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这个决定是多么英明果断。在安娜和王贵闹别扭时,安娜的妈妈一会拿出朋友的理解与耐心来劝慰女儿,一会又拿出家长的威严来警告这对初入围城的年轻夫妇。当安娜与婆婆不合时,安娜的妈妈巧妙地替女儿解围。这样一个伟大的妈妈一定也是个体贴入微的好老婆,怪不得安娜的爸爸为了这样一个女人,放弃似锦前程,甘愿留在这个小城市过着平庸的生活。这样的女人少啊,这样的女人让男人怎能不驻足?

其次,我喜欢王贵。我想如果我是安娜,我会爱上王贵。也许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王贵这样的男人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都很少,但永远有。他外表中庸,心里美!农村出来的他比别人更懂得生活。他很质朴,不管对谁,都好!对工作敬业,光这点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所以他对老婆对孩子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情理之中,他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他就是天生这副神经,好男人是骨子里的!他对安娜的奉承都是安娜一手培训出来的,婚姻让他改变,他也乐于改变。为了这个家,他不在乎自己牺牲多少,哪怕瘟疫盛行的非洲他也争着去,只为了能让老婆孩子过得更好。我很感动!而连王贵这样的好男人也曾在感情上动摇,这让我很吃惊,也很醒悟。为什么这样一心一意想着老婆孩子的男人也想出轨?因为他在安娜身上得不到认可。肖桂芳欣赏王贵,满足了他男人虚荣心的天性。男人的虚荣心是骨子里的,表面不争强好胜,但心里始终渴望被依靠,被需要,被崇拜,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以此来获得征服感与成就感。我就在想,如果以后我嫁给了谁,不管他的缺点是什么,我都要包容,因为人无完人,我选择了他,认可了他,那他就是我最棒的男人,我要去鼓励他做得更好,多发现他的优点,相互欣赏才会有动力继续爱下去。女人,有时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戏里的话说:谁不犯点错误啊!年老的王贵在处理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问题上很睿智,婉转的就成就了晚辈的幸福。那是生活的积淀啊!总的来说,王贵老实,可靠,也有点可爱,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唯一讨厌的就是刘波!看到他第一眼就对他没好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长得就很做派,说话还拿腔拿调,既然当初与安娜擦肩而过了,那么20年后就不应该再来打扰安娜的生活。关键是他不管安娜过的好不好就想把安娜带走,真没责任感!他忽视王贵的存在,这点让我很气愤!他以为自己是谁啊?以为留洋美国就很有成就吗?以为有钱就能让安娜幸福吗?以为他爱安娜,安娜就还要一直爱他吗?他可以给安娜感觉,但给不了安娜生活。生活是柴米油盐,在他出现前,是王贵和安娜共同经历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而这一连串平凡的日子酿造出的是割舍不了的大爱!这其中,孩子的确是最重要的纽带。其实人过什么啊?过的不就是孩子吗?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看着身边姐姐们每天围着孩子转,我可以感受到有了孩子,家才是完整的家。两个人有什么意思啊?该说的总有说完那天,有了孩子,才有了生活的目标。

安娜的女儿安安和孙国诚谈恋爱时家里反对,安安的态度很有我当年的风范,哈哈!是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认为父母不理解的心情啊,当时觉得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其实回头看,父母的眼光就是比我们远,确实该听长辈的意见。

再说说安娜吧!喜欢浪漫,爱耍小性子,拘小节,洁癖,善良,宽容,这些都是我和她的共同点,所以安娜很多想法做法我都很理解她。当她结婚时,她妈妈自言自语:终于结婚了!那个画面,我哭了。我想,我结婚时,估计我妈也会那个表情,那个口气。不光我妈,可能我这几个姨和我这些好朋友们都会这个口吻说出这句话。这么多年,让你们惦记了!爱情是什么?安娜和王贵过了一辈子,或许你会说没爱情,但我不敢苟同。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却融在每一天的每句关心每句争吵中。这爱如涓涓细流,润人心脾。没有可乐的爽快,却是甘泉般的清甜。看完后,我倒喜欢上王贵的土气,要那么洋气干什么,洋气的过不了日子,王贵这样才好。我甚至喜欢看王贵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毫不掩饰,那样真实。王贵不求索取,一直在付出。王贵照顾了安娜一辈子,安娜嫁给王贵很幸福。什么是幸福?我觉得相安无事彼此扶持过一生就是幸福。

我很庆幸在结婚前看了《王贵与安娜》,让我明白,婚姻很深奥,要珍惜,要经营,要忍让,要踏实,要包容,要理解,要陪伴!

篇八:王贵与安娜观后感

我力荐大家看看《王贵与安娜》这部片子,特别是女人们。不可否认,《王贵与安娜》如同《金婚》一样也是部较俗的电视剧,可总觉得每一部作品出来,它都会有打动人心的地方,哪怕是一个情节或者一个瞬间,也足够让人回味了。 在这部俗气的电视剧里,王贵与安娜,一个土得掉渣,一个小资情调十足,光看名字就可见一斑。他们就像两根平行线,永远也不会有交叉的那一刻。可却因为时代的问题,他们被强扭成了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安娜有自己的梦想,梦想着和心爱的人一起去大学深造。可现实把一切都打碎了,除了接受,她别无办法。尽管对生活有着许多的不满,可安娜还是做着一个本分的妻子。安娜的梦想在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日子里渐渐失去了光泽,终于被埋葬在内心的最深处。可是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梦想便像春天里复苏的小蜜蜂,长出了翅膀,纷纷扬扬飞得满天都是。作为资本家的后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受到了许多不公的待遇。被剥夺了考大学的权利、上山下乡、与相爱的人天各一方。尽管她貌美如花,尽管她品学兼优,但她只能把上大学的梦想深深埋藏在心底。当从昔日同学的口中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安娜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她感觉,自己离梦想近了。借书、复习,在夏夜的路灯下,在蚊子的攻击下,她朝着梦想一点点靠近。 她宛如扑火的飞蛾一般,跌跌撞撞,往前冲去。 可是梦想依然遥远,肚子里的孩子成了她实现梦想的绊脚石。王贵的阻扰更是像一把火一样,灼烧着她因为失去梦想的疼痛。生命与梦想,孰轻孰重?当安娜徘徊在生命与梦想之间时,她痛苦而又矛盾。不论是怎样的选择,对她而言都是极其残酷的。当她独自一人坐在医院冷酷的手术室走廊里,她内心的挣扎尤为激烈。当手术室里传来别的女人因失去孩子而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时,安娜放弃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她抹去泪水,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医院。 生命,是梦想的载体。不能两全的时候,在生命面前,安娜放弃了梦想。人有时候是没有办法不向生活低头的。医院外面,王贵焦急而又无奈的等候。在看到安娜的那一瞬间,他内心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当安娜跳上王贵的自行车,环住他的腰。她说:走,回家生孩子去!那一刻,这句话成了安娜唯一的宣泄。从此,她与梦想告别,她的过去也划上了一个句号。句号虽然是圆的,可却是空的。

在漫长生活磨练中安娜对王贵从厌恶逐渐生出爱怜。

安娜出去学习两个月,回到家中后得知她不在家的日子里,肖老师常常来王贵家搞卫生、陪孩子。安娜回家时,对家里的整洁和两个孩子的懂事惊讶不已。从王贵的变化里,安娜有了不好的预感。让安娜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她亲眼看见王贵与肖老师手拉手走在路上。而之后的安娜态度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静,没有斥责没有吵闹,王贵面对安娜内心充满了内疚。为了挽救家,为了能得到安娜的原谅,王贵在家努力表现讨好安娜,在学校则处处躲避肖老师。并调换了自己的工作。结果,肖桂芳怅然出国深造,王贵与安娜一家的生活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安娜初恋情人刘波回来的消息,在安娜心里掀起了波澜。一次同学聚会后,两人开始频繁联系,依然单身的刘波向安娜展开了不顾一切的追求。安娜想起与刘波过去的点点滴滴,也有些心动。安娜正好犯了胃病,刘波常常登门看望,对安娜照顾有加,安娜似乎又找回了当年与刘波在一起时的那种幸福。刘波表示要带安娜出国。安娜的心颤抖着,也向往着。因为刘波能够给予他她所想要的生活,因为刘波可以实现他的梦想。但最后面对憨直的丈夫,面对一双可爱的儿女,安娜拒绝了刘波,选择与丈夫和孩子一起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安娜翻着全家人的影集对刘波说了这样一番话,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那些被你记住的人和事,而所有的这些影集就是我的一本历史,尽管我也很愿意跟你走,很想往跟你生活在一起,但我却不想让我的回忆在倒带的时候有一片空白。刘波走了,刘波用了20年在珍爱着安娜,就仅这份执着也足够有理由让安娜跟着刘波走,但她还是没有。她对刘波没有爱吗,有,他和刘波在一起的感觉原比和王贵在一起的感觉要生动的多。

生活中除了爱还有许多责任,还有许多让你无法放弃的牵挂,尽管它琐碎平淡甚至不和谐,但真心付出的彼此就要珍惜,生活中的对方虽然会犯错误,但要用包容放他一码,原谅别人的错误同时就也是给自己机会,生活中虽然需要有激情,但那份沉沉的浓浓的平淡却是最让人踏实的东西。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花了两小时把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看完,整体上来说,电影拍得不错,就是节奏快了点儿,以两小时来概括安娜的一生显得如此仓促,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能够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个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纷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那样表达到位的话,电影显得有点空洞苍白无力了。然而,电影也足以把整个小说人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因为抓住了精华所在。

电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实身份是列夫。托尔斯泰,然而他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伦斯基、卡列宁——三个生存在同样社会上不同性格的人。

安娜给予我的感触最多,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死时还没懂得爱的真谛,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刚开始的这句话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这话我本身并不曾体会过,然而,俯观了安娜的一生,看着她走过的日子,感受过她的内心想法,到后来完全懂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的精神,这是一股为爱牺牲一切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精神促使了安娜的死亡。

到结局我始终不肯相信安娜会死去,而且是自杀,因为这种做法对一个明智的人来说本身是愚昧的,但是当时的社会却逼得她去死,安娜实在是太可怜了。

可怜的安娜是个很真诚勇敢的人,但只能从她追求爱情方面来衡量,正如安娜本人说:她不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我并不想抨击安娜的出格,但是她相爱的方式确实很另类,所以难以避开世俗眼光的看法。

我觉得在追求爱情这个问题上,一切随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身边过日子,心里却在想着另外一个人,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我接受,当然,安娜也不会接受,所以她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爱情。关键是她选对了,却没有做对,她是以一个非常愚昧的做法开始她新的爱情,当了别人的情妇,红杏出墙,那她的死很有可能就是因果报应了。何况安娜本身太执着了,对爱情的追求蒙蔽了她的眼睛,使得她不但抛夫弃子,甚至怀疑自己的情人,跟伏伦斯基没有很好的沟通,便断绝了自己的出路。

总体上来说,安娜是一个可敬又可怜、勇敢有冲动的女人,她的性格注定了她悲惨的一生命运。

伏伦斯基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古语说,爱江山更爱美人,伏伦斯基的一生证实了这句话。一个英俊潇洒、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旦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夜夜不能眠,这种情况确实很容易断送他的一生。然而,伏伦斯基豁了出去,为了安娜,他确实曾经放下一切。伏伦斯基本来就是很聪明的人,他的想法并不像安娜那样单纯,他想拥有安娜,也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跟安娜仅仅拥有爱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跟安娜私奔后再次回到圣彼得堡去以法律手段来解决安娜的婚姻问题。

伏伦斯基给了我希望,我一直以为结局会很完满,只要安娜等着离婚的消息就行了,多简单一切就柳暗花明,转机可是存在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前提是安娜不死的话。可是安娜却断掉了我的希望,也断送了伏伦斯基的一生。伏伦斯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男人,我认为安娜真爱他就不应该怀疑他,真爱他就应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而不是盲目去占有他,所谓物极必反正是安娜的做法体现。用伏伦斯基的话来说,安娜确实不可理喻。

我想,安娜是一个好女人,我却不会爱上这种女人,人生活在世上本应该快快乐乐的,而安娜却追求烂漫和昙花一现,甚至为此牺牲性命,实在是太无知了。你看,以安娜的做法面对人生,身边的人都得到了些什么,丈夫没了妻子,孩子没了母亲,情人没有了活着意义,那岂是她一个人的事,一死了之还真是自私。安娜常常让我惋惜,伏伦斯基却一直让我感动,做男人就得像他一样。

卡列宁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很传统的人,脚踏实地,事业有成,应该是个好男人。然而,越是深入了解我就越怀疑这个人,可能是日久见人心吧。我在想,也许是他伪装得太好的缘故,所以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好人会不让一个想见孩子想得痛彻心扉的母亲见见自己的孩子?一个好人会让一个自己爱着的女人得不到自己的幸福?答案是,不会。

所以,由此至终,卡列宁把自己包装起来,满口经文信仰,在基督信徒的伪装面具下展开他劣质的行为,他内心本来就是一个小人。他自大,所以要占有一切,他自私,所以容不得别人幸福;他无情,所以折磨妻子,他无义,所以不理睬孩子。我一直搞不懂卡列宁到底有什么追求,看得出他并不爱享受生活,难道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真为这样的人感到可悲。

看完电影我才发觉生活中我们也有他们的影子,为人处事存在他们的痕迹,我只希望不要有人重复他们走过的路,快快乐乐活在当下不是更好吗?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渥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往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似乎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眼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由于“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老实…”我也爱安娜,从书中瞥见她的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恋上了她,这种迷恋不在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喜欢她、欣赏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为她,让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质。

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当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时,我甚至希看她早点结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悲剧,吉蒂获得了幸福,多丽依旧安稳度日,卡列宁照样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有权利这样”。这是她的咎由自取吗?这是她成为一个所谓的堕落的贵族妇女而理应遭到的报应吗?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的、迂腐的、虚伪的卡列宁,八年时间里,他压抑了她一切的热情和生气,当我们知道排除了爱情以权力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当我们肯定了个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价值,又有何权利指责她的选择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由于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假如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骚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看完了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与丈夫卡列宁和年轻军官弗伦斯伯爵的三角恋情在当时的社会形式下就是一个悲剧。当时的贵族们在舞会、晚会等公共场合闲聊的最多的就是某某的绯闻,第三者是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弗伦斯跟安娜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两个人一见钟情,起初安娜极力回避弗伦斯的爱意,但是弗伦斯仍坚持 不懈地追求安娜。最终安娜与丈夫离婚,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在一起是却有不停的矛盾、争吵、流泪。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当时俄国的政府官员,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图勋章和官爵的俄国贵族形象,是一个只会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虚伪小人。在听到外面关于自己妻子的闲言闲语后,自己的第一反应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没有夫妻间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安娜对于丈夫的质问也不做任何解释,她可能也知道自己越解释丈夫越怀疑、越不相信。就让时间来化解这一切。

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是在一次赛马场后,赛场中一直领先的弗伦斯的意外摔倒让安娜颇为紧张,直为他担心。因为这件事安娜也被丈夫提前带回家。最后两人摊牌,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地位,两人分居,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儿子归自己养,安娜则净身出户。在一番争论无果的情况下。最后安娜投入了弗伦斯伯爵的怀抱。伯爵也因为她愿意提前结束在军队的生涯,放下曾今手握的大权。在之后安娜出入于公共场合中人们总会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背后对她议论纷纷,让她浑身不自在。众人的不理解和对儿子无止尽的思念让安娜成日以泪洗脸,在怀了弗伦斯的孩子以后分娩时染上了重病。卡列宁来看她。一番劝导以后让她又有了重新回到以前的念头。伯爵也因为舆论和之前各种社交的欲望做出了持枪自杀轻生,后被抢救回来。

当然,之前那个家安娜是回不去了,其前夫甚至骗她的儿子他的母亲已经生病死了。这也让安娜毅然的离去。她又面对不了跟伯爵在一起时贵族们一样的目光,最后选择了坐火车独自出走,也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的安身之地。最后安娜也悟出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多变。让她最终倒向铁轨自杀了。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跟中国的《水浒传》中一章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例子差不多,集中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复杂。安娜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弃子;弗伦斯基也豁出去了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最终两个人生活了在一起,但在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下两人有生出了矛盾,最终彼此伤害,彼此误会,彼此厌恶。他们可能都后悔了,也许只有爱情是没有用的。生活除了爱情,除了他们两个。还需要有亲情、友情、人间真情…生活中还有各种诱惑、各种欲望。也许它们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都生活所必需的。

可能在生活中爱情与责任并不是一致的,虽然安娜和伯爵有爱情,但是安娜还有儿子,还有丈夫,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可能为了爱情抛弃了责任,有了爱情就不要其它了。也许生活就是由很多很小的事情组成的,有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你不能够没有它。许多小事情的完好,才有有一个人生活的完好,生活是精彩的,也是多姿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还会不断演绎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剧,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借鉴,用它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要有一种好好活在当下的信念 。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1500字

原创: Linda

坐俄罗斯航空,很应景的看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据说是俄罗斯2016年拍摄的最新版,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同步。我没有看过托尔斯泰原著,但相信原著绝不是电影中这样风格,印象中的原著,应该是一部厚重的、彰显社会风云变幻、充满历史沉淀感的史诗级巨作,而这部电影被拍成了琼瑶小说的即视感,原著之精华大打折扣,然深思还是有趣的,所以记一笔。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衣装美轮美奂,细节考究、用料上乘,每个场景都很精美,相当于中国的《甄嬛传》?边看边猜测得花多少成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符合十九世纪俄罗斯着装规则,感觉加入了很多当代时装流行元素。最关键的,男女主角真心美,美到令人惊叹,女主回眸一笑百媚生,男主玉树临风翩翩风度,两人往那里一站,真心壁人一对,十分养眼。据说,演员现实中还是真夫妻,那生的孩子得多好看啊(如果没动过刀子都是纯天然的话)。

不知道是编剧水平问题还是演员演技问题,或是我个人理解能力问题,这个版本的电影看完,对俩男女主角没啥大感觉,居然有点敬仰、比较肯定、非常同情女主的丈夫。虽然人长得稍微磕碜了点,但又隐忍又善良,事业有成、功名显赫,难得的是低调谦和,丝毫不居功自傲,很有君子风范,对太太也绝对是真心爱,虽然头顶大草原,但死活不愿放手。"当我丢了帽子,我会赶快穿上衬衣",他这句感慨特别有大哲范儿,在家庭狗血剧中探索出了人生真理,有苏格拉底之风。

唯一让我有点困惑的是,如此通透睿智的人,遭遇感情挫折人生变故,不是应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吗,何苦在凡尘间庸俗地相爱相杀?爱之深,恨之切,不是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淡漠和遗忘吗(话说小学时在《读者文摘》上读过的这句话,一直懵懵懂懂,我过了三十年才悟出其真理,真是发育迟缓)。所以说,大概还是因为深爱着的,因为爱,所以伤,所以失去理性,所以自我折磨。

女主智商也很让人捉急啊,脆弱敏感的小心灵与浓烈的幼稚的情感需求无法匹配之矛盾,这也是其命运悲剧的根源。都是成年人了,要勇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要勇于为自己行为担责。如果真的不爱了,在一起很痛苦,那就索性分开吧,不要老是以孩子为借口,更不要过于顾忌吃瓜群众的目光。退一步讲,如果没有勇气面对阳光,那就低调一点,隐晦一点,暗渡陈仓拉倒算了,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着,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世界上没脸没皮活着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一个。

可女主偏不,坚持不走寻常路。偏偏要高调的公布奸情,却又没有能力搞定离婚,更没有勇气面对世俗,这种思维逻辑的大梗实在理解不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拖累了一群人,害得个个都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最终折腾半天,终于私奔勉强重组了家庭,那就安心过日子呗,远离莫斯科的名利场,远离朝阳区群众,远离居委会大妈,到农村去,到小镇去,到安静的地方去,掀过旧的一页,开始新生活!如果愿意,还可以再生几个孩子,弥补长子不在身边的遗憾~反正都是口含金钥匙的贵族出身,可以聊八卦的闺蜜居然是公主,发小哥们都是公爵,这种档次的朋友圈,调动个工作和经济都不是大问题。时间是最好的遗忘剂,过上几年,上流社会新的八卦还应对不暇,谁还会记得当年江湖上这挡子风流旧事呢。

可是女主欲望实在太多了,她依旧醉心于名利场,挤破脑袋往贵族圈里钻,摆出一副与世俗社会对抗的态势,丝毫不能体量男人的立场和心情——客观而论,我真心觉得男主已经做的很到位了,那样无私的真诚的爱着女主(原作中虚伪自私的男主硬是被演绎成了纯萌帅,用现在流行语应当就是小奶狗吧),可是女主却绞尽脑汁的质疑,把爱当饭吃的无爱会死星球之人啊,感觉好像琼瑶奶奶笔下女主角附体!每天都在疑神疑鬼、纠结自虐,怀疑男主的爱,怀疑自己的选择,对男主进行精神折磨,伤痕累累,身心憔悴,在一天天的自我纠结中,患上抑郁症,走上一条不归路。其身边的人,也是遍体鳞伤,怀着深深内疚,下半辈子活在阴影中…唉!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为了救赎,参加了日俄战争(就是那个在中国领土举行的,臭名昭著的,触动鲁迅弃医从文的战争),并在生命垂垂之际,认识了女主儿子,一位高尚无私的军医,也是本片唯一的正能量。故事也是从男主回忆中,缓缓拉开了序幕,最后放下帷幕。

途中还无意看了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没办法,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有英文字幕我能看懂的几部俄罗斯电影),与安娜剧情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女主最终意识到经济独立方能精神独立,才不会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终日深陷爱或不爱的漩涡于是,她勇敢走出被包养的小公寓,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公司,亲力亲为,走上职业女强人之路,最终有娃有事业,过上自由又富足的生活,坦然面对前夫和现任(本质都是自私自恋控制欲极强的男人),气场两米八,一副男人不是必需品,我想爱谁就爱谁的腔调,让人看了直呼过瘾。最后影片结束时,出租车司机问她去哪里,她思付良久,回答:办公室。唉,这个结局跟《绝望主妇》结局很像嘛!

电影观后感: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


《安娜贝尔》是一部由约翰·R·莱昂耐迪执导,安娜贝拉·沃丽丝 / 瓦德·霍尔顿 / 托尼·阿门多拉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 /恐怖类型的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1

本想还原剧情,但发现自己看完后根本不能把主线串起来。只记得丈夫送洋娃娃、邻居发疯要杀他们、丈夫多次不在家时妻子遇怪事、储藏室中遇乌漆墨黑天花顶怪、牧师差点遇难、书店老板娘代替妻子自杀。

先说说剧情。本片很大的败笔就是主线不明,似乎是各种灵异情节拼接起来的。我们知道娃娃是有问题的。但说它是鬼魂附身物,为什么会附有三个灵魂?一个小女孩一个看似是死去的女邻居一个乌黑墨黑天花顶怪,片子没有给出答案。然后就是我这种理科生最忍受不了的逻辑和常识问题。女主是如此强悍可以用木椅子一下子就把金属门把手打掉;意识到房子有问题后怎么还敢一个人回到房里或者为何不用唯物主义者的方法去看看心理医生。我觉得这些是我最不能忍受的说不通的地方。

然后看看片子拍摄本身。娃娃是比较诡异的,但可惜这是有原型的所以不是导演的功劳。演员演技有待提高,画面切换过多让人“有点怕怕”的情绪无法连贯地维持,比较恐怖的画面做得不够用心(比如女主第一次看到穿白衣的小女孩后,小女孩变成死去的女邻居一下子飘过来掐住女主的脖子,这里起码要加一个邻居狰狞地笑才会吓人,只是用头发挡着脸什么都看不到就一点也不恐怖。还有娃娃太乖了,如果它偶尔笑一笑或眼珠转一转才更有恐怖感)。总的来说是不能调动观众的恐惧感。

本片最大的卖点其实是故事改编于一个真实故事,现实中娃娃也确实被关在玻璃柜里。所以真实度可以给片子加点分。但是想一想这个娃娃只能用吓唬人或威胁的方式让人类主动献上灵魂,说明它自己其实不能像《死神来了》那样直接索取人类的生命,是不是又给片子的恐怖度减了几分?

不负责任说明:我是唯物主义者,加上自己的挑骨头和分析恐怖模式的毛病有点严重,所以不觉得这片子恐怖。但跟我一起看的妹子遮遮挡挡地看完晚上还是睡不着觉。所以千万不要以别人的评价衡量一部恐怖片的恐怖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林黛玉。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2

国产空片的套路,一般都是一个爱作死的女主,外加一个打死也不信女主的男主,一部电影,光是男女主都让人恶心死了,根本喜欢不起来。而这一部,男女主的人设都很棒,男主人帅,对老婆又贴心,关怀备至,也不怀疑女主,女主说见鬼了,他就相信是见鬼了。而女主也长得十分漂亮,智商虽然不够,却也没有那么作死。光是男女主的人设,就已经赢了。可是剧本却不出意外的,掉链子了。

除了男女主,黑人闺蜜,老年教父,这些配角也都让人十分喜欢,虽然是一部恐怖片,却并没有让人觉得任何一个角色让人恶心,人设都十分棒。几个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好,可惜架不住十分平庸,又漏洞百出,故事都讲不囫囵的剧本!说真的,我看过那么多恐怖片,可以说男女主不让人讨厌,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可是这一部啊,真的可惜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新婚的夫妇,妻子怀孕了,丈夫正面临实习压力,丈夫偶然给爱娃娃的妻子买了一个布娃娃,从此一切都开始不太平了。先是隔壁夫妇被走丢的女儿回家杀了,之后家里又出现一系列诡异的事情。两个人不得不搬家,可是那个布娃娃却不知怎么回事,又跟到了他们新家。那个布娃娃想要杀死他们夫妻的孩子!最后妻子认识的闺蜜替妻子死了,夫妻一家圆满。

故事可谓是十分简单,前面拍的也挺好的,可是后面太拖沓了,剧情几乎完全没有推进,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顶多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吧,完全没有新意,完全没有创新,也不怎么吓人,重要的部分一带而过,不重要的部分大量堆砌,让人味同嚼蜡。总体还是可以看一下的,但是有很多地方却没有交代清楚!

那个娃娃,到底是什么鬼?那个娃娃是丈夫买回来就有鬼,还是买回来时没事,隔壁的女儿死了,血滴进眼睛里才变得很诡异的?从片中看,似乎是隔壁的女儿死了之后,血滴进眼睛里才变诡异的,因此片名也直接以隔壁女儿的名字命名,叫做安娜贝尔,但是她为什么要一个灵魂呢?她不是把她爸妈都搞死了,她要灵魂干嘛?没有动机的吗?是要自己复活?可是并没有啊?

当然了,片中也交代说,是邪教要召唤什么东西,可是到底要召唤什么呢?演到最后也没说到底在召唤什么,如此敷衍真的好吗?女主手臂上被划了一个奇怪的符号,却到最后也没说明白,到底是要召唤什么,召唤出来是干嘛的!不说召唤出来是干嘛的,没有动机,这样会不会太强硬了?

最后妻子要跳楼,用自己的灵魂,换女儿的灵魂回来,也不过是看到天花板上写的字,听到一阵奇怪的耳语,真正的鬼都没出来和她明说,她就这么确定,自己死了女儿可以回来?不怕自己白死啊?现在的鬼片都这么任性的吗?鬼的真身都不用现身的?就只是在女主背后瞎晃悠,在神父面前露一下,其他时间都不管的吗?

不是说好了只要一个人的灵魂就行了吗?为什么安娜贝尔的父母都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都三个人了,怎么还不够啊?说什么献祭灵魂需要自愿,安娜贝尔可是自愿的吧,她是自杀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再要一个灵魂?还是说是安娜死之后需要一个灵魂,那说不通啊?那安娜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杀死自己一家人?

要一个灵魂到底是干嘛的?最后女主的闺蜜死了,鬼就不闹了,要一个灵魂某个人就能复活?还是真的要召唤什么?那最后召唤出什么了?召唤出了一大堆空气?感觉要一个灵魂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啊?为什么鬼就不闹了?难道就只是因为鬼太寂寞了,找个人作伴?那为什么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啊?

那个娃娃很丑,却人见人爱就不说了,毕竟是一种艺术嘛,梵高的画我看着也不怎么好看啊,但是的确很棒啊,我们不能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而且人家女主是做娃娃的,各种娃娃都喜欢,这也能说得通啊?那个系列的娃娃都很丑,女主其他娃娃都有了,就差这一个,有收集强迫症的人,为了集齐那一套娃娃,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说女主喜欢那个娃娃还可以接受,可是最后那个老妈妈喜欢那个娃娃是什么鬼?娃娃已经破成那样了,看上去十分诡异,而且还超级贵,而那个老妈妈看穿着似乎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啊,为什么连还价都不还,直接大方地买走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比国产恐怖片稍微好那么一丢丢的恐怖片,至少男女主人设不招人讨厌,女主闺蜜、神父也好评,勉强凑合。我和女主一样,是一个系列不看完、不按顺序看会死星人,所以其实我是想看第二部的,但强迫症晚期迫使我必须要先看第一部。而且其实点开第一部的开头时,我就知道我已经看过了!但是发觉后面的剧情完全不记得了,所以又重新看了一遍。

总体来说,看完之后,觉得并不太好看。不过就算完了个任务,好了,可以安心去看第二部了。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3

发现外国鬼片很多都是给你很多启发关于解读圣经和神的话语的。 它们在鬼片里起着重大的侦破性质。

在安娜贝尔一里面,evil在天花板上写满:想要你的灵魂,想要走米亚的灵魂,因为它知道一个母亲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做出任何事情。它利用了米亚的天生脆弱和软弱,让她轻易妥协,摧毁她的意志。指引着她跳下窗户就能把灵魂给evil,看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杀的人不能进天堂是什么意思,原来:跳下窗户就等于自杀,自杀就等于把自己的灵魂给了恶魔。这样是永远也进不了天堂的。所以恶魔才会指引你通过跳下窗户也就是自杀这种不好的方法把灵魂给它。然而天花板上布满的字:你的灵魂,就相当于恶魔引导你的过程,一直带着你走向窗户直到自杀的那一刻。那是你心中的恶魔给你的暗示让你走上不归路。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软弱和一切负面情绪就相当于你心中的恶魔和恶魔给你的暗示,他们会让人变得消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使你想去做终结自己灵魂的事——自杀。所以这过程就是魔鬼在作怪。从你开始有负面情绪到负面情绪爆发再到自杀其实就正如安娜贝尔一的情节!鬼片用一种比喻和体现的手法将恶魔是如何引导你的通过画面和表演和特效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圣经中的话看似这么神鬼之谈但却一直是西方人的灵魂寄托和灵魂向导,其实细细地分析其中的话再去拿现实生活中的画面和话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解释。鬼片的作用起到了通过动态画面的方法给大家展示并详细解释出了这些道理,希望不明白的人可以受到启迪。

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看到鬼片中大量使用-以及神父和圣经,便粗糙的以为魔鬼是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没错,他们是关联着,但他们是强大的武器用来消灭魔鬼的。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4

主线是讲一对刚生下女儿的夫妇遇到了邪教,邪教希望通过女儿的灵魂召唤恶魔,在娃娃安娜贝尔身上下了诅咒使得娃娃会动,然后妻子神经质的认为恶魔会带走她的孩子,她需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她甚至可以为此付出自己的灵魂,可笑的是冒出来个路人大妈,圣母般的说:你歇着,我来就够了。然后就没了···简单来说就是产后焦虑症妇女寻求自杀声称可以保护自己女儿,路人善良大妈救她摔下房屋GG,一部烂片,如果单谈恐怖画面来说,还算恐怖,但是情节真的不值得推敲。

如果说招魂1中歌颂的是母爱和家庭(家人的帮助驱走了恶魔),招魂2中抨击了童年的不美满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影响,但是在善美的人的帮助下孩子仍然可以坚强面对生活,那么安娜贝尔的主题就是----一坨狗屎,我这么直白,是因为导演完全不懂恶魔显身的内在含义。招魂中,恶魔的存在是为了诱使被害的人做出伤害自己家人的事情(虽然招魂2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恶魔本身是不会去做出伤害人的事情,它必须找到一个附身的人,在击溃他的内心后操纵他行凶。而本片中,恶魔其实已经成功了--女主角将安娜贝尔挥打在婴儿车的那时,她就已经被恶魔击败,做出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事情从而将孩子的灵魂献给恶魔。但是片中又讲:孩子是受祈福的,受到上帝的庇护。因为招魂系列片中,恶魔是以人的恐惧与害怕为食物,孩子不谙世事,因此他的灵魂无法满足恶魔的要求,所以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产生恐惧的灵魂--那就是女主,然而女主也这样做了,要跳楼自杀来保全自己的孩子。

一个因为恐怖邪教的攻击,提前生产的女人,生下孩子后丈夫天天不在身边,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想,认为恶魔会带走自己的孩子,还自以为可以对抗恶魔,将被附身的安娜贝尔留在身边,还特么放在自己孩子房里,最后路人大妈抱着娃娃替她完成了牺牲,就结束了。之所以说这部片子烂,就是因为毫无逻辑可言,完全不是温子仁拍的鬼片的套路,一个自己吓唬自己然后害死了人家,将安娜贝尔生搬硬套过来,完全是毁了安娜贝尔的恐怖意义。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5

1. 片名

作为美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品牌人物,本片直接使用了这个人物作为片名,更重要的是,它和conjuring电影(同样是华纳和新线出品)的开头形成了一致性,而且时间线更早,两个片子相互借势营销,非常有点。

2. 成本,收益(美国和全球)

本片制作成本仅仅为650万美元,但全球票房达到了2.55亿美元,这是惊人的成功。北美票房有8400万,全球票房有1.7亿美元。海外票房大仓包括巴西、墨西哥、英国等。所以说恐怖片是以小搏大的最好的IP,此话在美国市场已经屡试不爽。

3. 演员选择和表演,人物

本片当中很有意思的选择是女主角,她以性冷淡的面容出场,而且感觉全片当中都处在冷漠的心境里。但正是这样的“满不在乎”,让她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形成了有趣的对比,相比较那些充满女人味的恐怖片女主角,动不动被吓就大喊大叫的,这位女主还是更带感的。不过因为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人物除了最后的黑人大妈因为需要做牺牲,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背景和深度介绍,其他人物的性格都非常扁平,没有过去的历史,没有喜好,没有亲人,没有感情,都是最基础的生存的欲望和夫妻感情或者对子女的亲情在推动所有人的行为,这导致了影片最让人诟病的一点,编剧在这方面显然是不走心的。

4. 镜头运用和镜头语言,画面

作为恐怖片,安娜贝尔的镜头语言一大特色是使用了一定量的主观镜头,但其实也并非多出彩。

5. 剪辑

一处交叉剪辑发挥了作用,女主在缝纫,厨房的爆米花在炸,电视机里在演吵架戏,三处镜头交叉剪辑,女主的手被划破、电视机里面男女主吵架达到顶峰,爆米花燃烧,让观众感到由衷地紧张,剪辑的速度逐渐加快,这是一处不错的剪辑。

6. 置景美术

这部片子主要在一个大房子和一个公寓当中拍摄完成,对于布景没有其他的安排,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它设定了很长的公寓走廊和很空旷的房间,这样就能够让镜头保持纵深感,而且能够保证那种不明觉厉的黑暗处的惊悚。

然后一个好的置景就是一层的仓库,那里的黑暗设定还是不错的,尤其让女主在那里呆上十分钟,也是极其恐怖的。

7. 剧情设置以及结构

17分钟,邪教组织的两个人物上门杀人,被警察控制并枪杀,故事开始;24分钟,夜晚两人睡觉,莫名的缝纫机开始自动工作;28分钟,女主让男主把annabelle扔掉;32分钟,家中失火,女主分娩,两人搬家;40分,annabelle回到家中;45分钟,出门又回家,遇到楼上的两个小孩,他们画了一幅画,预言孩子会被撞死;50分钟,家中唱片被莫名地打开,女主被攻击;55分钟,女主去楼下整理旧物,第一次被魔鬼触碰,惊魂电梯;60-65分钟,黑人女性正式登场,给了女主力量;70分钟,女主再次被锁在房间内,孩子生命再一次被威胁;77分钟,教父带走了annebelle但是却被魔鬼攻击,差点失去性命;最后魔鬼现身,抢走孩子,逼迫女主献出自己的灵魂,黑人女性及时到场最后自我牺牲拯救了孩子。

可以看到整个剧情四分五裂,编剧的功力只是在每一场戏内部形成紧张感和刺激性,但整个线索层面是分割的,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线索贯穿,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相关性是不明确的,通片都是小情节上的强刺激。最后黑人女性的自我牺牲是莫名其妙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一个陌生人一定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另一个陌生人的孩子。而教父等人的雷锋行为也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哪怕编剧在每个人物的动机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上多动一点脑经,故事也不至于发展到现在这样脑洞大开的地步。

8. 台词

9. 主题以及市场的契合度

一旦国内分级制度实现,我们可以看到鬼片市场将会有多么庞大!到时候众多不同等级和规模的神鬼片将一拥而上,真的能够出现鬼、鬼怪对人的影响,与人情的对立和衬托,都将是新的课题和题材。中国文化当中鬼怪的设定千奇百怪,一定比美国市场要更加完善,辅助以美国恐怖片的情节渲染,相信会更加成功。

恐怖片安娜贝尔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安娜》观后感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观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