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小学生读水浒有感 > 地图 > 小学生读水浒有感

小学生读水浒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差异化教学》有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读《差异化教学》有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读《差异化教学》有感

李春琴

《差异化教学》是格利.格雷戈里等国际知名咨询师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体验编撰而成的一本书。本书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表格,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是一本集案例、理论于一体的教育前沿读本。

本书前言指出,自学校产生之日起差异化就一直存在,并在20世纪,随着世界各地移民和迁移现象的激增,课堂上的差异性日益增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们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强势登场。

格雷戈里认为,差异化教学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指身体上,也指智力上。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总感到被欺负,嘲笑,排挤,那么他就很难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其次,当他在课堂上感到压力时,大脑的认知功能主要被情绪控制,理性思维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最终导致学习障碍。这种感觉就好比,我们去参加教师面试,假如抽到的试题恰好不是自己擅长的,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我就要抽出部分认知资源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致无法全心全意去迎接挑战,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算了。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标高超过自身能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压力,担心说错话而引起同学的取笑,因而他们会选择放弃挑战。这便很好地解释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为什么课堂死气沉沉,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不活跃,为什么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感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一般以“中等”学生为标准设计教学,但这会使高水平学生因缺乏挑战而感到厌烦,而另一部分学生又会因难度过大而放弃挑战。所以,造成课堂效率偏低。但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恰到好处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要把这种“差异化”设计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也不现实。所以目前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分组学习的方法。挑战性大,思维量大的问题由水平较高的学生解决。基础性学习任务由学习态度好但缺乏挑战精神的中等水平学生承担。中差生则完成辅助性学习任务。

其次,格雷戈里等专家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是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前提。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优势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提到,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学习的。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擅长听觉学习,有的学习擅长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这就好比我们大多数偏好使用右手,时间长了右手就成了优势手。同样道理,很多人都有自己占优势的感觉通道。有的人视觉敏感,通过眼睛看到的信息记忆尤其深刻。如看图,看文字。有的人听觉敏感,通过听、说、读的渠道获取的信息印象深刻。而那些动觉偏好的学生,则在课堂表现出极“不安分”,上课时扭动身体,或做些小动作等;差异化教学研究的专家们认为,教师需观察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及偏好,在课堂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学习渠道,从而更快更容易获取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呢。斯普伦格指出,可运用黑板、投影、讲义、学生讨论、动手实验、演讲、表演等方式。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课堂太沉闷或太活跃都会使自己失去课堂掌控权。但斯普伦格还是鼓励教师们尝试2人一组或其他团体活动,细微的活动设置使那些动觉学习模式偏好者保持课堂注意力,帮助他们加快学习进度。

而关于如何识别学生的优势感觉通道,或者学习模式。斯普伦格简略提出两点。一种是由学生通过自查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另一种是由教师主动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听不懂或出现理解障碍时,教师借助“翻译”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好比,我们教师擅长用普通话教学,而学生却只能听懂方言。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需要一个“翻译”,如果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或学习模式,并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感觉通道,克服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书中还介绍了3种不同感觉偏好、学习模式的学习者的特点。如听觉型学习者,他们表现出好交谈,讨论中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擅长讲故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讨论、演讲等活动辅助教学,活跃教学气氛。视觉型学习者,则喜欢画画、看书,与人交流会注意说话者的脸,但这类学生理解困难对于这类学生,教学中如能将难懂的理论或公式的逻辑关系用图表、视频、ppt的方式展示,能很好的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种动觉型学习者,比较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但他们会破坏传课对于这类学生可多提供些活动机会,如:上讲台板书,收发作业等。帮助他们融入有序的课堂教学。

阅读了《差异化教学》这本书,我从比较科学的角度了解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明白了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识别学生偏好的学习模式,学会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学习方式,使教与学在差异化课堂中得到最佳匹配,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力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确,课堂教学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


《差异教学策略》读后感------精心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我拜读了 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打造了有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过去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结合《隆化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中下功夫,尽心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充分备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并充分估计。从备课理念上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为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施教”、“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双基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来实行分层教学。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

备自己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

这一个学期中,我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到课堂案例还是语言的表达,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给我的教学和写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收获越多,也就标志着我们的教育越成功。在这本书中,它选取了国内外经典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分析并给予了我们如何去学习这种方法的要点,在给我们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同时,让我们试着去学习,试着有所突破和尝试,这种模式给予我们的实践教学很大的帮助,是指导实践很好的一本书。围绕着课堂中看小而非小的一个个小问题展开,从肢体语言到教学教具;从诱人的序幕到精巧地布置作业;从模拟教学到表演式教学,每一处无不精巧布置、精辟分析,贴近教学的实际,从而具有针对性提出很多具有实用性的方式与方法。对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该如何进行一堂课,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收获,也关涉着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问题。而若想在教学过程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一些营造课堂氛围的技巧与方法,懂得如何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的学习能力。本书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这个重点,进行阐释与分析,里面的很多经典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细节之一《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引发了我对小学课堂教育的更深认识,幽默就是教学的利器,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看到钱梦龙特级教师的课堂案例,正是在钱梦龙特级教师的幽默中,学生们一举两得,既享受到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教学幽默不损失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在笑声中会产生一种平衡的作用。.他这种引导学生提问的语言以及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一节课的课程保持着欢乐和轻松,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让人感觉沉闷而压抑,学生们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不积极发言,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这些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

而另两篇细节《肢体语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和《让课堂语言激情四溢》让我有深深的同感,对学生的每一个肯定的眼神,赞扬的笑容,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注着他,让肢体语言,为你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传神。擅长使用肢体语言,能让你许多在教学语言中不能精确表达的意思,更好的表达出来,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

我们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的教学如能象这种经典中所讲的一样,能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必能发出异样的光彩!

论儒道文化思想的差异


老子和孔子创造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作为先秦文学史上的两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奠基了中国两千年的文化史。很有意思的是,两人都生于同一时代,而其思想与见解却各执己见,不尽相同,因此也创立了不同的学说派别。例如老子将“道”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而孔子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在同一片土地的滋养下,两者的相互碰撞愈发显得精彩绝伦。

儒学道学都主张人与自身的和谐,但不同的是儒家追求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而道家注重个性的统一和谐。儒学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加强自身的修养是儒家和谐思想的出发点。按照儒家的理论,人是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要实现社会大同、天下和谐,必须以每个人的自身修养为基础,即以修身为本。道学要求通过顺应自然,超越自我,提倡做到慈爱,节俭谦让。

在理想和目标方面,两者虽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存在分歧。儒家道德修养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君主和百姓应处于同一道德水准,而君主在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也应带动、影响、教化百姓,儒学的主张都是一种有为***的体现。而道家更多的是主张无为无欲,超凡脱俗,无为而治,人们通过消极无为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和谐。老子并不像儒家学者那样强调修身与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只要没有欲望便不会引发战争与争夺,整个社会便会一片祥和。

两者都倡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进而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儒家理解的和谐处理人际和社会关系是以“中庸之道"来实现的,希望通过我们修学,摆脱迷惑,返本归元,真正明了人生的真相,做一个觉悟的、有智慧的人,做一个能够遵循天道规律的人。而道家提倡通过“不争之德"来实现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儒家主张通过人们积极的修为来最终达到,而道家则强调限制人们的欲望来实现,这就体现出他们所持的主动与被动的处世态度。

虽然儒道文化思想存在差异,包含着众多的异曲同工,但两者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身为中华儿女,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接受,融合并改进各种文化,使其在整个世界熠熠生辉,不断发扬。

读《激活个体》有感


读《激活个体》有感

作者/欧非中心投资发展部 杨月

之前和一个好友聊天,她感叹道,身边的男孩子们都对创业蠢蠢欲动,个个都是挣大钱、当霸道总裁的雄心壮志,这不,有人就从国内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辞职去做旅游项目了。我开玩笑说,女孩子其实也差不多,可能格局小点,但是代购啊、开淘宝店的网红比比皆是,我自己也曾经下了代购的海,不知道最近的新海关政策会不会让他们的创业梦死掉。

这个对话放在10年前,20年前,也许并不会出现,因为那时候,互联网时代还很遥远,没有出现马云他们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领头人。

之前零碎地接触过一些有关企业互联网思维的信息,在我的想法里,它的核心是极致的产品+用户体验,顾客的概念变成了有主动意识的用户。其实,产品和客户在几千年的商业社会里向来是最受重视的环节,但是互联网让这种重要性进一步放大了,个人的主动性也正得到全面彰显。

读陈老师的《激活个体》,受益匪浅,看了两遍,做思维导图时又过了一遍,之前零散接触的东西在这里有了更清晰和具象化的表达。我觉得陈老师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是,在这个因互联网平台的存在导致个人意识超强的时代,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在发生变化,企业的作用更偏向于提供资源和平台,个人价值正在崛起。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于组织内“对的人”的存在。面对这种形势,企业应保持组织活力,弱化结构,激发个体,走向“水样组织”,保持成长,而不是单纯追求成功和利益,忘记思考。

这本书很吸引的我一个点是大量鲜活案例的引用,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陈老师好几次提到的褚橙案例。因为太感兴趣,我把《褚橙你也学不会》看了,目前在读同作者的《海底捞你学不会》。我想,褚橙案例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一再强调极致的产品和褚老的认真是褚橙成功的根本原因,且电商销量只占了总销量的15%。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线下营销和渠道做得再好,不顾及网络宣传和平台运用,对一个企业尤其是传统大企业来说,直接后果是失去大片潜在市场,长远来讲,无疑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坐吃山空或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故步自封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面对这个真正日新月异的世界,企业是应该知行合一,积极思变的。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活下去”,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成长力地“活下去”。

再回到开头的小对话,它带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征。而对企业内部的个人来说,借陈老师一句话说,“人人是创客”,依托企业平台,激发自己创造的活力,为企业服务,共生成长,同样是不被互联网时代淘汰的必然选择。当然,想法都是有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去行动。

思维导图——杨月制

《激活个体》经典语录推荐

1.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更重要。

2.唯一可以衡量生命的是时间;生命唯一的意义,就是将所学的知识传递下去;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知识。

3."生而生”就意味着寻找到可持续性,让组织具有可持续性,让组织成员、价值链成员共生成长,共享价值。

4.传统企业之所以感到焦虑,正是没有正确预见到这30亿互联网用户的理解,正是错过了这30亿人造就的庞大的规模市场。

5.互联网出现之前,个体要实现个体目标一定要依附于组织;互联网出现之后,组织要实现组织目标一定要依附于个体。

6.人类的进步就是打破平衡,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平衡一定要靠自己打破。

7.华为的逻辑里面只有成长没有成功,它从来没有讲过成功,一直在讲成长。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看到森林中的那棵树

每逢假期,便是培训季节,从新入教师到班主任,培训的名目应接不暇,然而培训水平却是良莠不齐,讲课的专家也是有高有低,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培训的同仁,甚多深感失望。大家欢迎的是务实的教育,是源于学情的教育,是迎合时代发展的真正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符合了我们的要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最受教师喜爱的称号当之无愧。

书中对教育是服务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教育成为服务业,研究学生的需求必然成为我们工作的前提、师生平等就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就必然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指标、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需要学会等待。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不得不意识到:教育成为服务业对师生平等的要求,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已经无法立足,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对话、沟通、合作,在这样的校园生活中,共同成长。

对于平等对话,作者认为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这个环节是给我们启发最大的环节,全国课改,浙江省走在改革的前沿,走班制选修课成为常态,行政班的概念成为历史,在这种变化中,怎么管的问题的受关注程度超过了怎么教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一个班级没有班主任后,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平等。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担任班主任多年的教师觉得学生工作比以前难做了,是因为学生心中对学科老师和对班主任的看法是不同的,而老师的角色还没有调整过来。许多时候,学生在我们班主任的行政权力下被迫想通了,其教育效果的真实性却大可怀疑。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面向个体的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维。

那么怎样寻找真实的学生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想法是:努力在学校形成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按照因材施教的想法,由学生自主选择。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这对学校的管理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管理到教学,都有了新的要求。课程是学生的产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真实要求和真实能力,在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在评价方面需要真实的评价结果和有效的评价机制。

书中的学校开发了203个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多达199个,甚至国家课程也分为多达5个不同难度的分层课程,充分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温州地区也在教改的春风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改革,各学校耳朵优质课程层出不穷。课程的选择性决定了在我们的教育下,学生具有良好的未来规划、自我评价和选择能力。而选择的能力,正是我们国家的孩子所欠缺的能力之一。让学生学会选择,就是让学生成长。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在的教育既面对学生的整体,也面对每一个个体。作者认为:在传统的学校里,教育的全部意义可能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当然,往好的方面延伸一些,可能还培养学生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却应该是通过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人性,不断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让他们走向成熟,学会生存。在心的教育中,我们尽量避开竞争后的淘汰,因为那些孩子生而平等,因此我们需要发现每棵树的生存价值。而在发现每一棵树的过程都是有要求的:发现那棵树,首先要为之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气候、养料,需要教育者的胸怀,需要去除校园里的权威。需要我们教育者在心中都早已有了理想之树的轮廓,但这个轮廓,绝不是一个条框化的标准,不然我们很容易走入传统教育的误区。这对我们提出的主要要求就是要用多元化发展的观点去看学生,在动态的调整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斯宾塞说过,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作者在书中提出: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在研究学情时更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从师生间的关系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作者提出了:一所学校,只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智慧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这样的学校才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教育家对过去的教育的回顾,为什么过去的教师队伍里可以涌现一批批的教育家,而教育家又总是热衷于一线的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希望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倾向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多地倾向于教室,而不是如现在般,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榨干了教师的大好精力,教师不得不拖着疲惫不已的身子走进教室。希望今年教育部能将中央对教师发展和减负的口号落实到每个学校,让我们能真正地面对真实的教育。

适逢教改,我深切地感受到,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最好的改革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课堂走在改革的前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孩子本身,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读《学生“杂念”当尊重》有感800字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学生杂念当尊重》,颇有同感。

记得,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开学不久,五年级某班的学生兴致勃勃地上了第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在课堂上首先教学生用英语说师生问候的话,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英语,全班同学都学得很认真。第二天,有一位同学告诉老师,同学给英语老师起绰号,叫他煤气灶,询问原因,才得知原来英语老师姓赵,英语应称呼Miss Zhao,所以便给老师取名煤气灶,当时英语老师也在场,这位英语老师是位中年教师,有着二十几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他没有立即去批评、指责那位起绰号的同学,而是大度地一笑了之,继续做自己的工作,课上也没有去责难这位起绰号的学生,后来通过与那位同学私下谈话,了解到原来他是想记住老师的称呼,所以就用了中文的谐音,老师便表示了对他的谅解,并出乎意料地赞扬这位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并告诉他只要学会了国际音标,大多数英语单词,只要看见拼写,便能较准确地发音了,鼓励他认真学好英语。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原来在班级属中下等,语文、数学都只能考六、七十分,但英语却学得特别出色,成为他的强项。我想,这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这位英语老师,正是他的大度、宽容,激起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并把对老师的爱转化到对他所教学科的爱,增强了学习的动力,这种培养出来的对英语学科的良好的情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确信这孩子成人以后,别的老师也许会记不清姓什么,叫什么,但这位英语老师煤气灶Miss Zhao会让他终生难忘。试想,如果这位老师揪住孩子起绰号的小辫子不放,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英语也许会成为他学得最差的一门学科。

杂念就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花絮,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是学习。作为教育者应该学会编织学生心中的杂念,采取巧妙的方式方法给予合理的疏导,给学生的杂念留出适当的空间,宽容、大度地待生处事,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吴晶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的一篇经典著作,直至今日,它依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在今天我们的复兴之路上,仍然需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习的改造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佐藤学所说:"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反观我们当今的学习,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一、认识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道理,但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进一步的了解什么是学习,即认识学习。学生们在一个环境中国共产党处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帮助的温暖意向,学生们就能更好的熟悉环境和认识学习,进而融入到学习中来。小学教师是每一位学生启蒙教育的领路人,是学生的灯塔。因此,认识学习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必要的,尤其是数学老师,我们必须深刻的感悟数学的本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能"更上一层楼".比方说,我们在进行多重运算教学时,必须提前做好有关多重运算的相关知识储备,总结规律,并将精髓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根本上领悟知识点,认识学习。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为理论而理论。同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端正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学习

无论是创新学习方法,还是创新教学方法,都具有凸显学以致用、消解教师学习倦怠感、促进知识创造、提升教师学习成就感、开发碎片时间和赋予教师学习自由感等独特价值。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创新教学。就拿应用题来说,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地从数学角度直接的思考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多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杂志或者资料,来对解题方法进行创新,以一种现代小学生更容易接纳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这个时代特有的一切来解释和说明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定会更加对数学感兴趣,不再认为数学只是枯燥、难懂的一门学科。当下最先进的学习理论认为,在未来的学校里,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站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我相信,在这样一种创新理念的推进下,学习资源的开发、教师角色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整合将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有效专业发展。

三、改造学习

今天,再读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之所以顿受启发,是因为我们联系当今的教育,依然会发现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讲授方式不够有趣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对学习提起兴趣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改造学习的重要性。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现在已经不是谁考试厉害就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时代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更爱关注那些新奇且逻辑清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小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学习的改造和教学的改造,将那些一脉相承的知识点进行边缘性改造。数学的功能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的功能;二是精神的功能。它在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数学思维具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要与此同时改造我们的学习。

最后我想说,虽然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尚有不足,但我相信在这种"改造学习"思想的引导下,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会愈加完善,广大数学教师也一定会以坚毅的心和智慧的头脑开拓学习道路,创新学习方法,引领学习风尚。与时俱进是我们的态度,着手实践是我们的行动,开创新的教学境界已经迫在眉睫,就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展望和迎接教育的明天吧!

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


读《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感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编写的一本书,该书主要谈及的是如何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阅读完整本书后,受益匪浅。

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垄断了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有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快乐地成长。

然而,就是这样恶劣的学习环境,游戏迷们依然以废寝忘食的精神与态度执着于这样一种学习行为。反观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却常常让学生厌倦、恐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编写的一本书,该书主要谈及的是如何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阅读完整本书后,受益匪浅。

在阅读中,我逐渐了解到: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后十年里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新意和高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基于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集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垄断了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有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快乐地成长。

我回顾从前的听课经历,不难发现: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有组织无纪律,问题设置小、繁、细,缺乏探究价值,分工失衡,小组活动次数过多且课堂时间难以掌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注意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精心选定小组成员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是班级的一部分。一般来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但通常合作小组是按座位就近组合的,从结果来看,这样随意分组也间接阻碍了有效的课堂管理,造成了组内成员非公平地参与,以及小组间不合理的竞争。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因此在合作小组的构建中要从实际出发,优化成员组合。

小组的分配应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成绩、智力因素、性格因素等诸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质”或“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 力争每组内的各类成员保持均衡。另外,严格来讲,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个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能给其他小组成员提供一定的指导。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且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座位形式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形式要多样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上述的分组策略的优点是组内分工明确, 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的性格特点,发挥各自潜能, 做到个性发展,同时能够汇合众人智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述。若任务没有明确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便马上让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那势必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感到迷惑,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不理解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讲述,也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学习的目标与原有的认知联系起来,也造成了学生无法选择最佳的学习支架,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中,某些小组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些障碍,比如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此时,教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合理的引导,学生再深思熟虑并展开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了疑难困惑,也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也符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否则,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合理设置学习目标的数量和难度,目标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则达不到要求。最后会造成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注重有效参与合作的四个训练

合作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地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有效参与合作的策略训练。

1、有效地倾听。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学生发言的观点,并从中识别哪些观点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还可用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你在认真地倾听。

2、有效地兼顾。

给每个组员机会,让他们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个别学生(如优等生)独占时间。要尊重他人,兼顾他人的感受(研究成果),吸收、接纳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

3、有效地交流。

交流的有效性取决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成果)和接受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教师应要求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研究成果)时要语言流畅,言简意赅。

4、有效地解决矛盾。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要求小组成员要有集体荣誉感,耐心、虚心听取他人把意见说完,对有分歧的地方,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注意用恰当的语言去反驳别人的观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问、猜想、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和生命力。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创新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已凸现了重要地位,许多老师也尝到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毕竟,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促进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行为,减少或清除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而且也使教师能顺利进行教学,学生能专心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读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刘会宝

夜读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整理学习笔记如下:

【阅读笔记】

一、作为服务业的教育

1.教育是服务业,我们通过开发我们的产品——课程,为我们的学生的成长服务;

2.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而有选择权的主体,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3.学生的选择一旦进入校园,教师的角色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不同学生的需求,潜心开发适合不同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

4.教育变成服务业后,对话、谈心、咨询、诊断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头戏;

二、如何让教室迸发力量?

1.教室是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每一个角落都应当彰显着专业和学术,尊重学科学习的规律,完全按照学科学习的需要配置资源,学生在这里可以观察、演示、实验、模拟、讨论交流和网上游历,学习就变得有趣了。

2.教室的力量来自他的人格。有了主人的教室洋溢着个性。

3.教室的力量还在于在这里可以找到那些志趣相投的伙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他们的创造性,推进他们的社会性。拥有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是人在社会中搏击风浪的重要支撑资源。学校应当将孩子们能结识到未来社会生活的同伴作为自觉的、理性的使命。

三、课程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1.课程的拉丁语意思为"跑道",因此,课程即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而它的动词形式则是指"奔跑",这样一来,课程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

2.课程的价值应该是尊重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同的成长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开辟一些孩子"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个不同的孩子身上显现的更加明显。

【阅读思考】

每当人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总回答我是当老师的。如果我要说是做"教育"的,人们可能会愣一下。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老师"是一个容易理解的行业,他无非是"上课"、"教书",或者"识得几个字"而已。如果你说你是做"教育"的,人们往往就难以理解了。因为在中国的语境里,似乎只有教育家才有资格谈教育。我以为,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生态。人们只懂教师这个职业,却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也就被简化为"教师负责把我孩子的成绩提高"这样一个线性结论。

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的部分章节,应该说他把教育说的很朴实,很接地气。教育是一种服务,又一门专业,教育需要彰显学术价值,教育需要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来建构孩子的生命经验。我相信在许多城市、许多学校都有一些真正践行教育理想的一线教师。

前不久,到一所镇上小学跟岗学习。学校的校长推荐我们去听一位罗老师的课。于是,我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欢天喜地,老师在孩子们中间,似乎没有身份感和距离感。上课伊始,罗老师一个口令,全体同学向我们听课的老师敬礼,礼毕,罗老师开始提醒孩子们课堂规范,孩子们听的认真。一堂课听下来,确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我没有听过小学的课,对比前一日,我站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手足无措的情形,我对罗老师越发敬佩。敬佩归敬佩,罗老师打动我的是课堂的一些细节:第一,数学课堂的育人意识很强;第二,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孩子的正向激励,而不是简单的要求,更不是用疑问的语气强调,从心理学上讲,这是非常有效的!第三,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比如,在一位同学演算完毕后,罗老师和孩子击掌表示顺利通过,我想这种动作带来的激励,会直抵孩子的心灵。

我们谈教育家,似乎就想起了那些曾经办了一所知名学校的创始人,有很多很多的教育理论。在我心中,不止如此,一个对教育充满热忱,内心涌动着对孩子们的爱和责任,始终耕耘一线,践行和坚守着一种原始的教育价值和理想的普通老师,同样是教育家,我可以说他是做"教育"的。

我想,只要我们常怀教育的热忱,勇敢的向我们的孩子敞开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就应当这样做自我介绍,我是一名老师,我在做好的"教育".

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读后感1500字(3)篇


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

全脑概念(Whole Brain Concept)”由奈德·赫曼博士发明,A左上脑:牛顿擅长的理性、逻辑、分析能力;B左下脑:孔子式的规范、细节、执行能力;C右下脑:戴安娜王妃擅长的感性、沟通、表现能力;D右上脑:乔布斯式的想象、思想、创造能力。

◆ 读懂孩子,认识他的思维偏好

全脑概念认为:人的大脑由四个象限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占据优势的象限。优势象限的人,正是生活中可以被轻易区分开的四类:有人逻辑性强、有人感受性佳、有人执行力优、有人创造力好。对应到孩子身上,则是咱们经常看到的:有的爱钻研、有的重感受、有的很务实、有的爱幻想。

D象限人爱玩、会玩,有点不太守规矩;B象限人最不会玩,但做事踏实。D象限人最有娱乐精神,喜欢开玩笑;B象限人则是人群中最不苟言笑的。A象限人原则性强,所以不爱扎堆;C象限人好热闹,“情”常常摆在“理”之前。C象限人也最有自嘲精神,面对批评,他最会打哈哈;A象限人则不一样,他们常常把批评看做严肃的挑战。C象限人喜欢跟人打交道,A象限人喜欢跟“理”打交道,D象限人喜欢琢磨种种想法、思想,B象限人喜欢研究具体的“事和物”。

◆ 宽容的意义。A象限孩子不自信,会抱怨自己不够灵活,没有感染力。事实是,他的逻辑性和钻研精神对世界有着巨大贡献。B象限孩子不自信,会觉得自己不够灵动,没有创意。但他却没有意识到,他的执行力、耐心、恒心是别人比不了的。C象限孩子不自信,会觉得自己不够理性,黏黏糊糊。现实则是,这个世界特别需要有爱心、有感染力的沟通者。D象限孩子不自信,会觉得自己不踏实、不稳重。实际上,他完全应该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气质,其他人根本无法相比。不自信的原因,通常来自于批评,来自于家长、亲友、老师对其劣势的强调。认识到思维偏好的差异,应该让我们获得宽容的心态:走出自己所处象限的局限,宽容他人,宽容孩子的劣势和不足。

◆ 准确判定思维偏好

爱思考的、以理性见长的人,属于A象限人;擅表现的、以感性见长的人,属于C象限人;守规矩的、强于流程细节的人,属于B象限人;爱幻想的、优于想象创意的人,属于D象限人。

◆ 单象限过度的孩子伤不起

>> 每种象限都有释放空间:A象限孩子,可以给他一个适合钻研、突出竞争的项目;B象限孩子,不惧怕严格的纪律和反复训练,由此获得的成绩反而会给他信心和乐趣;C象限孩子需要情感上的宣泄和表现表演的舞台;比较极端的D象限孩子,不妨考虑让他在破坏中创造。

◆ 四个象限的优势领域

>> C象限人喜欢跟“人”打交道,A象限人喜欢跟“理”打交道;D象限人喜欢“想法、思想”,而B象限人喜欢具体的“事和物”。

◆ 选什么样的职业

A象限:科研、医学、技术、经营等专业型、研究型。B象限:监督、管理、技能、支持等纪律型、技巧型。C象限:表演、沟通、辅导、协调等交流型、表现型。D象限:创业、思想、开发、艺术等需要想象和创造力的类型。

◆ A象限孩子的兴奋点常常落在: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请他参与、请他帮助,让他站在主动位置上解决问题。B象限的孩子,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同时需要督导、需要权威。你不给他方向,他反而没有安全感;给他太多的选择和空间,他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不舒服、不适应。因为听话、注重规则,B象限的孩子常常表现得更乐于服从,而缺少创造力。

B象限的孩子做事“一板一眼”、重规程重细节,常常显得太“紧”。D象限家长总是希望他多一些放松、多一些创意。

但是千万别以为B象限的孩子特别好管。他服从权威,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刻板挑剔的孩子,只认权威。一个不能给他做表率的人,或者一个被推倒的权威,会被他轻视

◆ 对C象限孩子,需要多给他一些拥抱,少一些喊叫。跟他谈心、陪他聊天,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像李开复所建议的那样,“跟他说说你的心里话”,他愿意理解你,也能够理解你。

A象限孩子要贱养,C象限孩子要贵养。因为,困苦于A象限孩子,是动力;而困苦于C象限孩子,则是折磨。

◆ 走出自我,适应孩子

对一个A象限的孩子,跟他沟通,你要告诉他利害关系、因果逻辑。[插图]对一个B象限的孩子,你要给他清晰的步骤和方法,不能含含糊糊、左摇右摆。对一个C象限的孩子,你要给他温暖和关怀,感觉感受是他最在乎的。对一个D象限的孩子,你最好陪他玩、陪他疯,跟他一起畅想。

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以更灵活的亲子教育为出发点,用奈德·赫曼博士提出的“全脑概念(Whole Brain Concept)”为核心,详细地阐述了ABCD四个象限的性格特点,举出若干例子为读者提供了教育之路上许多idea。

全脑概念的核心,是在公认的左右脑概念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的大脑优势分成四个象限。

教育没有回头路,父母和老师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去培养和教育不同类型的孩子。书的篇幅不大,但是讲得偏冗长了一点,3星好评吧。

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几点感悟

1大多数孩子的思维特点一定不会是单一的在一个向限,但是一定会有一个很突出的偏向,父母要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和孩子相处才能感知到孩子自己的思维模式。

2与其补短不如发挥优势,但并不是完全不顾孩子弱势的地方,而是不要把中心放在补短上,短还是要补,但一定要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3作为家长,作为朋友,作为另一半,要接受和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不要认为自己能轻松做到的事对方也一定能做到,相对的思维模式虽然冲突很大,但互补也很多,为何不调整心态让不同变成一种欣赏和吸引。

4对于兴趣班的选择,不要跟孩子太较真,成年人尚需换几次职业经过几次迷茫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小朋友怎么可能一次就能选对自己的兴趣。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差异化教学》有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生读水浒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