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一)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二)
本书的主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丽莲·凯兹,凯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幼儿与幼儿教育",共有八章,分别为:幼儿发展的需求、自尊VS自恋、学习的气质、我的孩子发展正常吗、慎用行为改变技术、是教育还是让孩子兴奋、幼儿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幼教机构的评价。下篇是"幼儿教育议题",共八章,分别为: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观念形态、幼儿教育是专业吗、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书中对我们现在的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读凯兹教授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我的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的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
总的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不同职位的人看到凯兹博士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读了这本书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的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三)
在书店无意间发现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一开始看了书本的一个介绍,就开始让我已经沉浸在书本里,一切的见解与想法都触动了我的心弦,到了书店的关门的时间,书店老板跟我说:"我们要关门了".最后我决定把它买下来与我的同事一起分享。
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教学的实践,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第二章:自尊与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凯兹博士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思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这个初学者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
(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还只是个孩子,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一)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园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联系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我每一次总会比前一次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思考。有时偶尔停顿—下,思考一下书中提出的问题或见解,进行思想或实践上的思辨,再继续阅读、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大师"对话",才能从中受益,也更能体会凯兹博士这位大师的用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我的收获是:
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其成长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与丽莲﹒凯兹的"对话",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让自己更坚定信念,努力朝专业成长之路迈进。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二)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三)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500字
一直不喜欢读专业书,因为觉得这种书的理论层次太高,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一直不敢高攀,于是看这一本书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迟到了现在。最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系到自己的现实教育,不断地享受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在凯兹教授的书中,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熟悉观察为先这一词,只要碰到同行交流,总是挂上首先要观察孩子这一句。可观察到底从何处入手,如何观察?我想大都都是随自己的心境和意愿,很多都是随意的,然而凯兹教授为观察做了清晰地阐述,文中这样记录着。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人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作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看着凯兹教授对于观察的要求,心中惭愧,作为老教师的我没有学会观察,联系平时的工作,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观察往往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
读过此书,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的。观察幼儿是我们做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教育职责。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用观察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个个体的差异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正是对观察做的最精辟的诠释。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定能从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平凡的事和物。
读着此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谓专业,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如果我要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还不断学习,需要对教育对象的了解,需要有选择教育内容的慧眼,需要对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好每一步,学习将是伴我成长的最好伙伴。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0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00字(一)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00字(二)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则落伍"于是我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我阅读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书中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00字(二)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 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000字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000字
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撰写一篇三千字的读书报告,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唏嘘不已,什么读后感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千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开始认认真真的翻看时,才发现,原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学习,需要领悟,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莲。凯兹(Lilian G Katz)博士,我想,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选择这位女博士的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入职教师的必读书籍,肯定是有一定用意的!丽莲。凯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将她的经验撰写为文字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分享,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就是她的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
还没有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我就看到了书的后页上一个大大的问题:幼教工作是专业吗?如果您是幼儿教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之前,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毕业,进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3年8月正式进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江厦园区进行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从来都没有去想思考过,幼教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门专业。现在想起,如果刚开始工作,有一个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所学的都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如何不能说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呢?
但是,在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幼教界所称的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却因为大家对于幼教人员极低的薪资、地位和权力,而开始辨别幼儿教育是否专业或承认幼儿教育是否专业。
专业有很多种定义,在本书中提到的贝克(H。S。Becker,1962)所著的《专业的本质》一书中告诉我们,专业这个词可分为科学的和一般通俗的两种用法。从通俗定义上来讲,一般人对专业基本上是带有敬意的,认为专业是对于一种道德上值得称许的工作,具有一种特别崇高的精神与承诺,而且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盈。我想,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现象,本书中的作者也提到,她认为现在幼教界追求专业的冬季是起于这个通俗的专业定义,而非科学的定义。她也很直白的讲到,在她游历各个国家,与很多国家的人接触下来发现,在很多国家内,一般人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工作人员所需的训练与必须具备的能力就越少,薪资福利也越低,工作环境也越差。虽然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上非常值得称许,但是,别人似乎不这么认为。很多挂架都认为幼儿应该在家中由母亲照顾,即使进入幼儿园就读,大家也认为保教人员的工作就是代替有事情的母亲照顾他们的幼儿而已。
在科学定义上,一个领域要被称为专业,则必须符合八项条件:即社会必要性、利他、自主性、伦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
提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虽然目前有一些证据对于幼儿教育的长期成效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再做一些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后才能有定论。我们无法确切的说,劣质的幼年经验是无法弥补的。而在利他这个条件上,作者认为幼儿教育的表现良好,没有人会说幼儿教师忙于敛财或者从事光鲜亮丽的简单工作。 专业所要求的服务理想与以服务对象对中心的精神似乎也是一般教师的明显特征。从准也的自主性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三个,即家长、儿童、社会。那些认为幼儿才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的观点是狭隘、有其缺点的。幼儿教育想要成为专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与期望,尤其是当服务对象的要求与幼教的专业知识与判断相违背或不相容时。从伦理规范来讲,要形成一套幼儿教育人员的伦理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尝尝会遇到有关幼儿、家长、同事、雇主及社会的两难困境,再以其为基础发展出能协助幼教人员解决伦理困境与诱惑的伦理规范。从与服务的对象保持距离来说,要求从业人员能依据特定的知识与原则来解决问题与伦理困境,因此,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理想的距离、适度的不关心或疏离性的关注等特质。但是,这项专业条件不是要专业人员拒绝对服务对象有怜悯的感觉,而是要专业人员能以适当的角度来处理这类情感。强调理想距离,还希望能协助从业人员拒绝偏爱某些儿童或家长的诱惑,防止从业人员按个人的偏好或行动来对待服务对象。从长期的训练这一点来看,专业的训练应具有五点特征。即:训练的内容是有关特殊领域的,以确保受训者习得复杂的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过程艰辛、充满压力与紧张,并且要求认知上的优越。要进入专业,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程序,有些人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受训者所精通的知识范畴,必须超过实际执业所需或受训者本身认为必要的程度;负责提供专业训练的机构,必须经过该专业成员监督的程序而获得认可或取得训练的执照;专业团体与训练机构会提供其成员系统的与定期的在职训练相关课程。从特殊的知识来讲,我们很难为幼教界找出一套特殊的知识、列出特殊而可遵循的原则,发展出一套最佳专业行为的准则,作为专业行为的基础。但我们可以列出我们认为重要值得的原则,以系统的方式来检视那些原则。以下是作者依据个人对于最佳专业行为的理解,希望幼教专业知识中能包括的原则:教学策略与课程营改进考虑学法与课程对儿童的当前价值与长期影响后;让儿童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幼儿教育的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当儿童具有某种行为模式时,别人对待他的方式会增强他的行为模式;学习的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学习 发展的讯息,而老师知道的讯息越多,就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宜的课程活动;适当的教学与课程会同时考虑知识、技能与气质的学习,尤其是在继续学习与应用知识技巧方面;儿童的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要越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专业的我们,其实离专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在我们所处的领域,很难让我们得到可靠的资料。当一个领域所奠定的资料越松动,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我们往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强力推行某种教学法。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阅读所有可得到的相关证据,而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立场是基于证据、哪些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哪些是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或许只有当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时,我们才能增加社会大众对这些观点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致力于改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还处于求生阶段的我,在这一年里面,面对孩子、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一定要努力度过强化阶段,顺利达到求新阶段,努力向成熟阶段发展!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经验中学到该学的,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名师讲课,全面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应得的工作经验,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90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900字(一)
近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凯兹博士写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是我渎过的所有专著中最精辟的一本著作。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的是"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讲述的是"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粗读该书,发现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作者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领悟着作者对幼教事业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
本书中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
一、自尊VS.自恋
举例1:作者在参观一所学校时发现孩子自制的"我的书",里面装满一页页复印的成绩单。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评价: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单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转向自己,使他们只注意自己。没有一页学习单上要求幼儿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好奇的事情、我想探究、解决、想清楚的问题、我想制作的东西。
举例2:参观农场后,老师要求幼儿说出他们的感想,并将幼儿的感想列举出来,贴在教室墙上。这些句子都是以"我喜欢"起头的,如我喜欢乳牛、我喜欢挤牛奶机器。却没有如:令我惊奇的是……我觉得奇怪的是……我还想知道的是……农场最重要的事是……
评价:鼓励幼儿专注于自我的满足,却未鼓励幼儿观察思考周围的现象。相信农场一定有一些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行动。
反思: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制作的幼儿个人档案,我们往往会在档案的第一页例举该幼儿的一些信息,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信息却蕴藏着作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可见作者对幼教工作的细心。
二、慎用行为改变艺术
举例:假设在幼儿园里有3到4岁的幼儿出现同样的扰乱行为(如摔掷积木和玩具),那么我们可以说这3个幼儿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都差不多,但是他们之所以表现出扰乱行为的根源或动机可能不同。作者将问题行为的原因归结为3种:制约型、情感型、社会型。继而又将这3种类型找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反思:对于3到4岁的幼儿出现扰乱行为,我们会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既然已经将之定性化,当然也不会去研究造成该行为的原因。但是作者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外显行为差不多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不同的个性,要纠正其行为必须先研究不同幼儿的个性,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该学习的地方。
三、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举例:一位教师带着20个4岁的幼儿到户外活动,因为全园只有两辆小三轮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的面前抗议道:"小利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该如何反应呢?
评价:作者对于此问题展开了思考——此情景可以教导孩子什么?这里作者总结了多个方面的培养:1.社交技能;2.语言技能;3.社交知识;4.气质的培养;
反思:幼儿教育有别于其他人群的教育,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随机教育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景,当遇到案例中的情景时,我们很少会在一刹那之间想到那么多的教育契机,作者的分析和总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要象凯兹博士学习的东西还要很多很多……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900 字(二)
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了《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个题目,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想看个究竟,结果打开网页后,发现只是一个介绍,不过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于是我就下载了这本书看个究竟。
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接着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接着便进入了第二章:"自尊与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凯兹博士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篇一: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篇二: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一直不喜欢读专业书,因为觉得这种书的理论层次太高,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一直不敢高攀,于是看这一本书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迟到了现在。最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系到自己的现实教育,不断地享受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在凯兹教授的书中,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熟悉"观察为先"这一词,只要碰到同行交流,总是挂上首先要观察孩子这一句。可观察到底从何处入手,如何观察?我想大都都是随自己的心境和意愿,很多都是随意的,然而凯兹教授为观察做了清晰地阐述,文中这样记录着。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人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作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看着凯兹教授对于观察的要求,心中惭愧,作为老教师的我没有学会观察,联系平时的工作,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观察往往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
读过此书,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的。观察幼儿是我们做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教育职责。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用观察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个个体的差异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正是对观察做的最精辟的诠释。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定能从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平凡的事和物。
读着此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谓"专业",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如果我要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还不断学习,需要对教育对象的了解,需要有选择教育内容的慧眼,需要对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好每一步,学习将是伴我成长的最好伙伴。
篇三: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撰写一篇三千字的读书报告,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唏嘘不已,什么读后感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千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开始认认真真的翻看时,才发现,原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学习,需要领悟,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莲。凯兹(Lilian G Katz)博士,我想,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选择这位女博士的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入职教师的必读书籍,肯定是有一定用意的!丽莲。凯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将她的经验撰写为文字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分享,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就是她的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
还没有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我就看到了书的后页上一个大大的问题:幼教工作是专业吗?如果您是幼儿教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之前,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毕业,进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3年8月正式进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江厦园区进行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从来都没有去想思考过,幼教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门专业。现在想起,如果刚开始工作,有一个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所学的都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如何不能说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呢?
但是,在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幼教界所称的"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却因为大家对于幼教人员极低的薪资、地位和权力,而开始辨别幼儿教育是否专业或承认幼儿教育是否专业。
"专业"有很多种定义,在本书中提到的贝克(H.S.Becker,1962)所著的《专业的本质》一书中告诉我们,"专业"这个词可分为"科学"的和"一般通俗"的两种用法。从通俗定义上来讲,一般人对"专业"基本上是带有敬意的,认为"专业"是对于一种道德上值得称许的工作,具有一种特别崇高的精神与承诺,而且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盈。我想,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现象,本书中的作者也提到,她认为现在幼教界追求专业的冬季是起于这个通俗的"专业"定义,而非科学的定义。她也很直白的讲到,在她游历各个国家,与很多国家的人接触下来发现,在很多国家内,一般人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工作人员所需的训练与必须具备的能力就越少,薪资福利也越低,工作环境也越差。虽然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上非常值得称许,但是,别人似乎不这么认为。很多挂架都认为幼儿应该在家中由母亲照顾,即使进入幼儿园就读,大家也认为保教人员的工作就是代替有事情的母亲照顾他们的幼儿而已。
在科学定义上,一个领域要被称为"专业",则必须符合八项条件:即社会必要性、利他、自主性、伦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
提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虽然目前有一些证据对于幼儿教育的长期成效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再做一些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后才能有定论。我们无法确切的说,劣质的幼年经验是无法弥补的。而在"利他"这个条件上,作者认为幼儿教育的表现良好,没有人会说幼儿教师忙于敛财或者从事光鲜亮丽的简单工作。 "专业"所要求的服务理想与以服务对象对中心的精神似乎也是一般教师的明显特征。从准也的"自主性"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三个,即家长、儿童、社会。那些认为幼儿才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的观点是狭隘、有其缺点的。幼儿教育想要成为专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与期望,尤其是当服务对象的要求与幼教的专业知识与判断相违背或不相容时。从"伦理规范"来讲,要形成一套幼儿教育人员的伦理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尝尝会遇到有关幼儿、家长、同事、雇主及社会的两难困境,再以其为基础发展出能协助幼教人员解决伦理困境与诱惑的伦理规范。从"与服务的对象保持距离"来说,要求从业人员能依据特定的知识与原则来解决问题与伦理困境,因此,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理想的距离、适度的不关心或"疏离性的关注"等特质。但是,这项专业条件不是要专业人员拒绝对服务对象有怜悯的感觉,而是要专业人员能以适当的角度来处理这类情感。强调"理想距离",还希望能协助从业人员拒绝偏爱某些儿童或家长的诱惑,防止从业人员按个人的偏好或行动来对待服务对象。从"长期的训练"这一点来看,专业的训练应具有五点特征。即:训练的内容是有关特殊领域的,以确保受训者习得复杂的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过程艰辛、充满压力与紧张,并且要求认知上的优越。要进入专业,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程序,有些人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受训者所精通的知识范畴,必须超过实际执业所需或受训者本身认为必要的程度;负责提供专业训练的机构,必须经过该专业成员监督的程序而获得认可或取得训练的执照;专业团体与训练机构会提供其成员系统的与定期的在职训练相关课程。从"特殊的知识"来讲,我们很难为幼教界找出一套特殊的知识、列出特殊而可遵循的原则,发展出一套最佳专业行为的准则,作为专业行为的基础。但我们可以列出我们认为重要值得的原则,以系统的方式来检视那些原则。以下是作者依据个人对于最佳专业行为的理解,希望幼教专业知识中能包括的原则:教学策略与课程营改进考虑学法与课程对儿童的当前价值与长期影响后;让儿童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幼儿教育的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当儿童具有某种行为模式时,别人对待他的方式会增强他的行为模式;学习的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学习 发展的讯息,而老师知道的讯息越多,就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宜的课程活动;适当的教学与课程会同时考虑知识、技能与气质的学习,尤其是在"继续学习"与"应用知识技巧"方面;儿童的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要越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专业"的我们,其实离"专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在我们所处的领域,很难让我们得到可靠的资料。当一个领域所奠定的资料越松动,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我们往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强力推行某种教学法。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阅读所有可得到的相关证据,而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立场是基于证据、哪些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哪些是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或许只有当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时,我们才能增加社会大众对这些观点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致力于改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还处于"求生阶段"的我,在这一年里面,面对孩子、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一定要努力度过"强化阶段",顺利达到"求新阶段",努力向"成熟阶段"发展!"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经验中学到该学的,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名师讲课,全面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应得的工作经验,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600字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600字: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
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彰显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作者:王琪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000字(优质范文)
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与幼儿教师对话》,作为一名幼师,有关教育的书籍和电影我看的不少,但涉及到幼师这一行业的书籍相对来说很少,应该说《与幼儿教师对话》这一本书是目前为止我看的第一本涉及幼儿教师的书籍。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知识。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第一,协调好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平常总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胜于老师。文中谈到,老师应该尊重家长,当老师能主动对家长产生一种尊敬而接纳的态度时,家长对老师自然就会报以正向的态度,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不但老师要尊重家长,家长也要尊重老师,彼此尊重才有利于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
第二,把握好跟孩子之间感情的温度。文中谈到幼儿需要有安全感。从幼儿早期的发展来看,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不能使幼儿产生依附,只有当幼儿觉得不管自己做与不做都有人关心,有人在乎时,这种依附感才会产生,幼儿心里才会踏实,安全感来自于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虚伪的温和。
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老师虽然平时对孩子很温和,很和蔼可亲,可是孩子并不喜欢她,因为,无论孩子做什么,他永远是那样的态度:和蔼可亲,对孩子来说是空洞的,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无知。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的就是爱心和耐心,学会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幼儿在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去尊重他人,幼儿表现好时,老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表现不好时,应及时告知并予以改正,让幼儿明白对与错,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幼儿,才是给孩子的最大的爱。如果跟孩子之间没有感情,没有沟通,又如何谈教育呢?
当然,感情也要有个度。
作者在书中谈到,老师与儿童之间的感情应维持适度的疏离关系。作者认为,即使老师在教学时付出了爱,但是他同时也应该踩着刹车。如果老师与幼儿的关系太密切,很容易对某一两位幼儿产生特殊的情感,而有偏心的现象。
在这一点上我感触也很深。我第一次带班的时候,也特别宠爱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后来,有个孩子就跟他妈妈说,我们老师最最喜欢谁谁,后来这句话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就问那个小朋友,他回答:“我看的呗,我看着就知道。”当时听了这句话,心里很难受,原来孩子们什么都知道,从那以后我就决定,不偏宠任何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做到公平公正。
读完凯兹博士的书,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成果,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我想,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最近一直在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书的作者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作者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就是她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细细品读,受益匪浅。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作看在书的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其实,爱与接受一位新生儿的标准,可能只有一个,就是生下这个婴儿。出生后头一两年父母对婴儿所展现的无条件的爱与接受不仅奠定了孩子日后自尊的根基,也让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面对负面的意见或批评时能继续把握住自己。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人个自尊的标准。”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小班,通过接触与了解,班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依赖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现象很普遍。在家基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生活自理与自我情绪调节能力都很差。到了幼儿园,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老师对幼儿有常规要求,与家中的氛围很不同。使得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我班中的刘若熙小朋友,在近一学期的接触中发现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小朋友,在学习手指律动时发现她做的动作不对时,老师轻声纠正她,她就会立刻眼泪汪汪,低下头不说话。原因就是在家中父母认为小朋友很聪明厉害,时常表扬她,所以在老师单独纠正她的时候就觉得老师是在批评她做的不好。还有一个小男生申佳睿小朋支,平时在班级中特别调皮,在家中他的妈妈经常会对做错事的他进行严厉批评,有时甚至会打他。以至于申佳睿在班级做错事时,老师问他原因,他总是低头一直说:“我错了,我错了,对不起,下次我不敢了。”因为他已经习惯批评和道歉了。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往往会束手无策,但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所接受的人、环境、文化都很不相同。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书中的第七章幼儿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中提到:“适合幼儿的教学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非结构性的,并且必须在希望幼儿学习适当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注意到幼儿气质与情绪的培养。其次,适宜的幼儿教学应该以知性为主要焦点,而非以学科为寻向。应提供幼儿均衡的个别活动与小组合作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从事刺激具有批战力的工作,而且应该定期给有需要的个别儿童提供系统化的教导。”
所谓非正式得活动一般包括这几种:1、自发性的扮演活动,比如我们小班最常见的娃娃家区角,是小朋友行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可以自由扮演自己向扮演的角色。2、艺术与关劳活动,在小班艺术中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专业技能训练,在美术活动中应积极去培养幼儿手眼协调和细致的观案力。3、小组合作的延伸探系活动或类似的探索与建构性方案,其中老师的角色为顾问而非教导性质,留跟多的时间让小朋友友自己去探索,实验和发现。
作为新教师的我加入幼儿教育行业才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未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一年半中,面对孩子、家长我还有很多不足。但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在园里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在园外多阅读专业知识书籍,园里经常组织的名师课堂和各种网络学习我也会更积极的去参与,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的成为“专业”幼教人而努力!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自参加完省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家乡,我对鲍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非常喜欢,也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丽莲·凯兹博士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丽莲.凯兹认为幼儿理想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儿需要安全感。所谓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与别人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被爱”和“被需要”并不一定使人产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别,而且这份爱还必须是适量的,重点是在儿童“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与被需要。而在家长和儿童之间、老师和儿童之间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
在家长和儿童之间
从与家长的不断接触中发现,现在的家长常常重视自己的感受:生活上我给了孩子什么,我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条件,我注重培养孩子什么,我……而从来没有问一问孩子的感受,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于是造成了“关怀强迫”、“非常态教育”等非正常状态。孩子还不会自理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可是孩子渐渐大了,会走路、会说话了,上了幼儿园了,父母还是呵护得像捧在手里的烛火,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接受这种照顾,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不用他们帮着做什么,这些父母就会觉得失落。还有的部分知识分子家庭,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育包围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看,那是什么字?”,游玩的时候“这是什么树?”,吃饭的时候“番茄里面有什么营养素?”,睡觉的时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家长们将“情境教育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生活中,任何一个情景、任何一个地方,都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现场。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学习,家长无处不在,表面上是爱护关心孩子,其实是对孩子依赖自己有一定的依赖。这时候我们没有去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她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你的爱是否适量?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压力?当然有的家长也开始问“你觉得开心吗?”,但常常这样的提问只是形式上的,许多孩子并不完全会总结我这一天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往往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而有的时候甚至想不到具体的事件,于是对家长的问题会不知所云,常常胡乱应答。而家长在自己的问题中满足了,他不再让自己去用心的观察孩子,体会孩子的心是否如说的那样。孩子短于表达,但情绪通常会在生活中体现,而这时家长已经在忙乎着自己的事情。望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空洞、无神;看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怀疑、委屈;看着孩子的眼睛,常常会看见不被理解的无奈,缺少真正爱的心灵。
在老师和儿童之间
由于越来越多的业务,促使老师在进步,促使老师在不断的要求自己。由传统的师上生下的观念到今天的师生平等对待老师走过了漫长的路。老师的确在改变自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爱,老师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督促:自我的、家长的、上级的、社会的。我将自我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老师的职业责任感告诉老师自己必须进步,否则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于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某某孩子依偎在老师的身上;某某孩子被老师搂抱在怀里;某某孩子被老师特别关照;某某孩子的错误被匆匆忽略;孩子耳边充满了鼓励和表扬……老师还没有深刻理解:当你怀抱某个孩子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你去爱;当你关照某个孩子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孩子等着你来教育;当你靠紧孩子的时候,你是否能客观评价你的孩子;当你只是利用表扬作为教育手段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它们已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老师所给予儿童的安全感是幼儿相信成人对自己有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是的,老师给予孩子的爱是更加理性的、公平的、真实的、由衷的。其实我们知道,孩子在自己真正努力的时候,他们也渴望这个努力被别人所发现,所赏识,所赞扬。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实在的鼓励和表扬的理由,让孩子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当我们感受到孩子的进步时,就给予真诚的欣赏;当我们体会到孩子的错误时,就给予严肃的爱意的批评。当这些开始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眼神,再来感受孩子的情绪,再来体会孩子的心情,看看他们是否感受到了你那份真正、真诚的爱。
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之感想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
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即(安全感也给我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从而使我对幼儿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适度的自我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理解生活经验;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凯兹博士提醒人们,尽管儿童自尊和发展是教师与家长共同关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儿童适宜、积极的自尊。
作为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丽莲.凯兹博士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从这一刻起我会细细品味、感知丽莲.凯兹博士学术的气质和精神!并不断地运用于我的教育教学中……
: 朝花夕拾高中生读后感450字 : 读《我们爱科学》有感范文1000字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024范文
最近,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感觉真是得益匪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
丽莲凯兹认为幼儿理想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儿需要安全感。也使我明白作为幼儿教育者,要用心去做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时时刻刻、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每一个幼儿,丝毫不能放松,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幼儿。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也更缺少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我们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己对幼儿安全防护的能力,学会从各个环节的细小的方面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才能确保幼儿在园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确保幼儿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加强自身安全技能的提高,增强安全意识,对待工作要有绝对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看护好每一个幼儿。
户外活动时,严格做好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前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和规则,要检查幼儿的衣帽、鞋裤;活动时要观察幼儿有无异常,活动中要加强指导,不能忽视任何细节;注意观察幼儿活动情况,阻止一些危险动作以免发生意外;房间的物品摆放要稳固,电源要远离幼儿,防止幼儿解除电源;不带幼儿进食堂和开水避免幼儿烫伤;不准幼儿随便玩弄小刀,剪刀等危险物品;幼儿入园后放好接送卡,让幼儿去洗手间用肥皂水洗手在进行活动;床、桌、椅、玩具等都应是安全的,没有锐利的棱角避免刺伤幼儿等等。作为教师也应该学会一些常见事故处理的正确方法以防万一。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幼儿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提高幼儿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幼儿园各项安全的一方面。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有效保障孩子在离开幼儿园后的安全。
总之,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幼儿教师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读后感
2024读后感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6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2024读后感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6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1
一直不喜欢读专业书,因为觉得这种书的理论层次太高,对于一线教师的我一直不敢高攀,于是看这一本书的日期就一拖再拖的推迟到了现在。最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读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荣誉教授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系到自己的现实教育,不断地享受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在凯兹教授的书中,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最熟悉观察为先这一词,只要碰到同行交流,总是挂上首先要观察孩子这一句。可观察到底从何处入手,如何观察?我想大都都是随自己的心境和意愿,很多都是随意的,然而凯兹教授为观察做了清晰地阐述,文中这样记录着。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人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作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看着凯兹教授对于观察的要求,心中惭愧,作为老教师的我没有学会观察,联系平时的工作,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观察往往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
读过此书,我更加明白只有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实践的。观察幼儿是我们做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教育职责。只有学会观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用观察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个个体的差异和其所能接受教育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正是对观察做的最精辟的诠释。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一定能从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平凡的事和物。
读着此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谓专业,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如果我要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还不断学习,需要对教育对象的了解,需要有选择教育内容的慧眼,需要对教育方式的辨析,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但不管怎样,我还要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迈好每一步,学习将是伴我成长的最好伙伴。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2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 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3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户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发榨取内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例如丽莲。凯兹博士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了“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湿度的自尊,避免幼儿日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的目标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尤其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这些更应该成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丽莲。凯兹博士还提出了评价幼儿发展的11项观察指标,特别是就儿童好奇、情绪状态、同伴友谊、对成人权威的态度、爱的表达以及能否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精辟的见解,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丽莲。凯兹博士强调要分析幼儿外显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内部原因,谨慎而不盲目使用行为改变技术,这些深刻而读到的认识对于我们审慎地正视幼儿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幼教实践中的失误,都是富于启迪意义的。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同时,她结合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行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她主张注重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增进家长的支持合作与加强社会对幼教工作的认识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4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5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章节读后感 篇6
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丽莲。凯滋的着作《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他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凯滋教授在书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目标不只是知识技能,尤其应注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后者更应该成为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和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相吻合。
适宜性教学,就是让我们教师思考,幼儿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不管学习目标是什么都要涵盖:知识、技巧、气质、情感着几个方面。
书中指出:让幼儿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时,其学习情况最理想。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学习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讯息。知道的讯息越多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儿童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越要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这些对于我在课程中的创设有很大的启发,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注重直接体验。
凯滋教授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时,他反复强调指出,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这样才能即有助于保证并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弱,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始终抱着学习专业理论的渴望,时刻感受作者的教育经验,并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加以思考,梳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误差,感受他的反思、实施、辩证和理性,我不仅分享了他的智慧和教学建议,还分享了他的学术气质和精神。对我的教师成长之路起到理论铺垫作用,结合《指南》和我们的教育现状,用理论来指导我的工作。
相信《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85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师读后感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