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伏羲班教学指南观后感。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伏羲班教学指南观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伏羲班教学指南观后感

2015年3月1日至3月2日,姜博士给我们讲解六个小时的伏羲班教学指南;之前自己还有很多对伏羲教育的不解,也有很多疑问,但听了博士讲课之后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也知道了作为伏羲教育的一名老师要有怎样的教学方法,也明白了教师的使命。

听了博士的讲解发现自己以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回想起以前自己在幼一班时在教学时有围绕"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但没有做到适时、高效、循环、精益求精进行教学。做任何一件事都没有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体"这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到位,孩子们的锻炼时间还是很少体质还是有待加强,之前由于学校安排大班的孩子轮流给全校的老师学生洗碗我们幼儿班的没有机会去洗,所以导致她们习劳这块也不是做得很到位,下学期争取幼儿班也有机会当值日生去习劳等,这些都是需要今后改正的地方。

二。博士说到了伏羲班教学是"大学习"

1、时间上是灵动的:不限于每节课必须要35分钟或40分钟。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或教育机会随时调整上课和休息时间。学生的学习不是一刀切的,如有的学生掌握较快,可以奖励其他活动,如看书、户外游戏等。

但自己在教学时还是没有做得到,有时上课时间还是很长总以为孩子们坐在哪儿就能把教的全部都学会,不够到了学期过半时自己也改过了很多懂得如何调动孩子们的激情能达到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效率提高了一点但也需要随时变通。

2、空间上是拓展的:时时处处皆教育。伏羲班上课地点不局限于教室内,还有室外、家庭。既有课堂常规内容的教学,也有室外活动教学,尤其要注意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户外时没有好好抓住教育的机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在玩就有种不忍心去打扰她们的世界,只想在旁边观看她们童真的世界。

3、内容上是丰富的:(1)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教育素材和机会。

(2)经典为本,不论古今中外,只要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就应该学习。关键在于适时,即什么时候安排学习什么内容,要精心研究。

(3)课本与生活结合,成才与德行结合,磨练与鼓励结合,传统与现实结合,读书与笃行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

想想之前上课的内容还是有点单一,读经就坐在哪里读,识字也是坐在静静的坐在哪里识,只有其他如手工或绘画时孩子能才能随意点,也是每周的手工课或绘画课她们是最期待的 最开心的。

三,伏羲班老师的使命: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不仅要精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育人为责任和使命。

优秀的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认识到培养孩子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爱孩子就是爱国家,爱民族。爱孩子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更体现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上。因此,自身学习和培养孩子是密不可分的。

确实老师的自身学习很重要,孩子的学习速度很快如果老师不段加强学习是赶不上孩子的步伐的,老师不学习也没有能量教给孩子们。所以要记住老师的使命,教师成长的座右铭:有心、认真、勤奋、自觉。

四。博士讲到两个轮子就是痛快地玩,专心地学。学会玩是老师的重要任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挖掘玩,研究玩,玩出素质。

玩的内涵不仅在于让孩子放松身心,去除压力,更在于在玩中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学的内涵要追求学习的高效率。学有两个原则:宁可少学也不能学伤,宁可不学也不能厌学。

确实孩子们只有认真的开心的玩了才会专心的学,每次说了谁先学完今天教的任务谁就有机会先去玩,她们就很开心的用心去学。但是呢玩的东西也要吸引她们 不然她们也没有兴趣,但是自己还没有做到也不懂如何挖掘玩,研究玩 玩出素质,这就需要经常跟展老师或体育老师沟通了。

五。家校一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家长的德行与价值观。家长的配合真的很重要,哪个孩子成长的快不快变化大不大,就看家长有没有及时的配合学校和老师,很明显我们班的有些家长每次老师交代的任务都会及时的完成,孩子们就成长很快不管对那个人不管在学校或者在家都长辈都很恭敬,对人很有礼貌,相反没有认真配合的家长,就算老师怎么教孩子们还是很难有大的改变。

六。对于课程的设置我们老师要做到研究每一个孩子的情况,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计划。从初入学开始,老师应该为每个孩子记成长的记录。就像博士说的每天仔细观察一个孩子和他聊天并做好记录。?

七。伏羲班老师的基本条件

1、爱孩子,爱学习,有事业心、责任感。

2、热爱中华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信心。

3、认可伏羲教育思想,能够按照伏羲教育理念实施教学。

4、愿意与孩子共同学习经典、书法等,共同成长。

伏羲班老师的成长要求

1、热爱学习,善于学习

(1)教师自身学习是第一位的工作。每天至少30分钟诵读经典、30分钟练习书法、30分钟吹拉弹唱、30分钟武术锻炼。学习伏羲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

(2)认真从经典中学习、领悟古人的教育智慧。

(3)用心研究孩子,把自己变成玩家。

2、善于写作,善于反思

每周至少写一篇工作或学习小结,并发表在博客上,写作的过程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感悟自我成长的智慧。

老师自身的学习我自己做得真的不是很好,都没有做到每天坚持30分钟学习或锻炼,总结是每周都写了但博士所说的要提升文字的表达能力这自己都没有想过,之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现在是为了成长为了孩子而写。

听完博士讲完课后回想自己以前做的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新学期即将就要开学了这一次的培训也学到了很多,开学之后也会运用到教学当中,认清了作为一名伏羲教师要用怎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也明白了教师的使命,也要做到:老实 听话 真干。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教学反思观后感


教学反思观后感
美丽来自感动,幸福出自平凡
解放小学 冯玉娟

一直让写反思,一直都不知所写,当我观看了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本后,恍然大悟。原来我手写我心的真正意义不是力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寻求厚积博发的动力。
别人的反思写得真切感人,思想深刻,贴近学生,贴近课堂,不无病伸吟,不应付浮华,着实体现了教后必反思,思过求改进,改进再提升的理念。让我觉得时代的气息就在今朝,时代的弄潮儿都在与时俱进,这样的教师不落伍,不守旧,有的还写起了洋气的微博,我记得很深刻,她文字激扬,气势磅砣,对工作尤为虔诚。大教无痕,大爱无言,在润物无声里彰显着厚积博发的才学,慧眠识金的睿智,他们发乎教,止乎教,展示游刃有余的大家风范。
原来用力与用心不一样,用心就是把工作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竭尽全力与竭尽力而为也不一样,当大多数都只是尽力而为时,竭尽全力的人才会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别人的优秀让我敬畏,眼前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景象让我动容,原来不是只有什么大事可以轰轰烈烈,只要做好平凡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人们往往急功迈利忽略细微,孰不知停下脚步,潜心钻研,既便很平凡的事也终有散发弥香的那一刻,与其随大流像大多数人一样缺乏享受孤独的那份恬静心境,倒不如选择坚持信仰,守候内心宁静的执着,做到了就是风景这边的独好

教学设计观后感通用


作为一名优秀负责任的教师,一般会被要求有写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有序安排,可以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更加的轻松。那么有哪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为你整理的教学设计观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1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学习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2

自从学校发下书来后,我便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阅读,下面汇报一下感悟。

一、对全书认识以及主要观点摘录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本书就是帮助老师们如何把“剩下的东西”教给学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课程设计、教育评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创造 “逆向设计法”,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输零散、学了不会用的知识。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压力特别大,好多的名词我不是很理解。看的时候特别吃力。 通过学习我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传统的认识当中,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了解、明白来说,比如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大概含义等等。当学生能回答出这个词的意思时,我们就会判定他理解了。在这过程中,我们把“理解”的含义局限在了对一些概念知识的解释、回忆和再现上。往往这样简单地判定学生理解的后果是到了做题时,仍有学生不会做,这时身为老师的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群学生还是没有“理解透”。读了绪论,发现“理解”内涵原来能更深。书中的“理解”更注重于学习的迁移,更意味着行动,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挑战中也成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因此,我觉得我需要树立一个新的教学观点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那个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

理解的核心是表现性能力,理解意味着能够智慧的和有效的应用与迁移——在实际的任务和环境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理解了”意味着我们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转化所学习的知识。当我们理解时,我们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知识,而不仅是僵化刻板的回忆和再现。

二、下面分享我从这部书当中勾勒出来的几个重要的教学实用办法观点。

一、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评价。

二,讲授教学法。某知识内容通过明确的教学和学生阅读,以最快的,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然后是检查学生对他们的理解。270页

三,建构助学法。

四、个别指导法。一味地讲而不让学习者尝试任务并得到必要的反馈是愚蠢的。

五、当学习中,没有一个特定的核心挑战目标或者表现性,目标需要关注时。教师往往会讲的太多。

六、注意适时与有备无患的区别。

七、提供前后反思和元认识机会。没有反思,就不是做中学。

八,将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教学大纲。你的工作不是解释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资源来使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重要概念,并引用特定表现所显示的知识和技能。

九、开展案例教学。

让学生来评价案例的优劣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十 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时机就是一切,274页

包括一下内容,什么时候做某件事情?。

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什么时候我该帮助学生去体验并反思。

什么时候改让学生去尝试表现,并给予反馈。

什么时候我该提问,什么时候该回答。

什么时候该支持。什么时候该提供其他合理的选择。

什么时候我给讲自己的观点,什么时候该唱反调。

什么时候该去做研究?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去做,什么时候该声明本课的目的?什么时候去做推断。

277页,检验理解的技术。

重要的观点之二,关于讨论。

什么时候我该提出问题,然后阻止大家讨论。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发起讨论?

质疑一个不恰当的答案?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挑战。

什么时候我该去进行帮助,一个对观点存在明显失误的学生?

什么时候我该去等一等?

什么时候改明确去纠正错误陈述?

什么时候该让学生自己来?

什么时候我该表现的像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什么时候我该像一个合作的参与者?

我们要确定。获得知识,并赶快使用它。

我们要确定智慧,不会被告知。

我们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评价。

再一个重要的观点。口头提问。277页。

要使用下面的问题可进一步追问,来定期检验理解。

一什么如何类似不同于什么。

什么是什么的组成部分特征。

我们以哪种方式来展示,说明什么

什么如何与什么相关联。

你可以对什么增加哪些观点的细节。

给什么一个明显的例子。关于什么是错误的。

你会从什么当中推断出什么来。

从什么当中,你得出什么的结论。

我们试图回答哪些问题?我们试图解决哪些问题

二、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介绍和理解的六个侧面介绍。

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恐怕就是第一章《逆向设计》了。正如文中所说的,教师是设计师。我喜欢比较现实地学习实施的方法和步骤。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阶段一中,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内容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8页

在阶段一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9页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

在逆向设计的第三阶段,我们必须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结果,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9页

通过阅读,让读者认识和理解了一个很深刻的概念,就是UbD,逆向设计。本章节中向我们提供了逆向设计模板,第23页

它提供了UbD模板的雏形,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逆向设计,依葫芦画瓢,对于一个逆向设计的初学者来说,相当有意义!

为了让初学者进一步理解逆向设计的方法,掌握逆向设计的技能,文中还以(第23页)“三页模板:营养案例”为例,阐述了UbD模板设计标准、设计工具,帮助我们产生更高质量的设计。与此同时,还向我们剖析了使用UbD新手鲍勃.詹姆斯的设计思考和反思过程,引领我们走近UbD!

我想,同理,阅读理论书籍,了解知识技能,也只是停留在灌输与填鸭层面,如何真正理解"逆向设计",还应开展实战运用,模仿着进行一、二次逆向设计,针对性地开展点评指导,进行逆向设计比评、说说设计思考和反思,才能将教师们最终引向"逆向设计"之路,才能逐渐削弱活动式、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本书我还特别看重的几个章节:第四章理解六侧面

侧面1:解释

侧面2:阐明

侧面3:应用

方面4:洞察

方面5:神入

侧面6:自知

理解六侧面对教与学的关键启发

此章节将理解分为了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

侧面一:解释(恰如其分地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

这里的理解是指人们能够解释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反映了什么,在什么地方相互联系,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是说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们对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基于问题的学习。

侧面二: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

这里的解释是指一个人能够将一件事阐述得让别人从中感受到意义,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本领。

侧面三:应用(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

这里的理解是指具体知识的迁移和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侧面四: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

这里的理解是指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理解,以及进行对比,从而锻炼洞察力。

侧面五:神入(感受到比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

这里的理解我还不够明白,希望读完本书能够对此进行一个补充。

侧面六:自知(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了认知)

在这六个侧面中,“解释”是处于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说,在理解中,首先要能够做到“解释”。基于这理解六侧面,书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问题模版,让我也更深入地有了一个理解。在教学中,也可以以此由浅及深。第136页有一个非常好基于理解的六侧面的问题模板。

我们应当把理解六侧面渗透到逆向设计三阶段的思考中,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所需要的理解、必要的评估任务和最有可能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活动。这些侧面能提醒我们,理解不能靠陈述事实,为了使学习获得所期望的意义构建,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行为和绩效评估。怎样才能让学习者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呢?这才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去深究的问题!理解才是我们老师的目标,然而教学设计必须使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时有意义,而不是草草行事!

第九章 设计学习 213页也不错。

在所有章节的阅读中,第九章"设计学习"更是夺人眼球。根据教学目标,对于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我们究竟要完成哪些内容?什么样的计划是一个好计划?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它必须兼具吸引力与有效性。

那么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如何"体现"这些特质?书中提出了精彩的WHERETO要素,值得我们学习并实践。

还有第十章、十二章等。

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学习内容,其背后有许多“弦外之音”,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

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要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它们的意义。知识不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它只能通过巧妙设计和有效指导由学习者自我构建而来。

这本书我还要仔细阅读。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3

设计理念: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基点厚实的生活基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导写重点:

1、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

2、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导写过程: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篇文章获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道德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读后感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一次“信息交流会,怎么样?”

(1)请同学们现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了那些惯于读后感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学习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加深对读后感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民主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兴趣。

二、启发点拨,指导构思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在剧题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第四、定标题,明写法。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议—联—结。”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4

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正实行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集体教学的活动设计,还有“建构主动有效课堂”等内容。原本的学前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所以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们为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开展和实施了许多的新政策。我想这也是当前所有幼儿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首先既然是活动设计,那就自然包括教案的文本。但是如果你认为只有教案的设计就错得太离谱了。除了教案的文本,还具体包括了目标制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与目标相契合,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过程设计(关于活动过程设计的主旨与切入,关于活动过程设计的要点与架构,教案文本的呈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分析)、活动组织、活动反思等内容,本文就此相关问题展开了阐述和说明。

就目标的制定来说,我会适时的进行些许调整,是的目标对于本班幼儿来说更容易达成。但也存在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的陈述混乱等问题。由于我是一名新教师,对于活动的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远远不够,只能借助于一些现成的教案来试试。但是对于师生互动之间,我往往会有无效问题的出现,这是非常致命的一个弱点,但是相信见见我会有所减少,是提出的问题都是真正有用的。因为我们的设计都是预设的,可是毕竟幼儿的表现往往与预设的不同,对于幼儿突如其来的话语有时会有心无力,这是影响一节活动的进程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希望我会慢慢学会教学机智的运用,那上课时就会显得课程环节清晰,得心应手。

还有活动的反思,其实活动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把教学中的简单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远远超过心中对于教学的思考的价值。可是千万不能只是应付性的完成它,而是要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并加以整理。通过反思,既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能及时关注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反思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会加深自己的思考和记忆,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也会是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路上最宝贵的财富。由于经验尚少,所以对于活动评价这一块还有待于今后的学习。

总之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学习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不要以为一节课是简简单单的阐述,而是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细节,有早一日将来的我会好好掌握集体活动的教学设计,还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还是药好好吸取别人的优势、多多反思自己的弱点的。

教学设计观后感 篇5

本书作者将“理解”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宗旨。作者引用杜威《我们如何思维》对理解的认识:“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的意义的`结果”。“事实”是知识,是知道;“理解”是“意义”或“探求意义”,是思维,最终形成“结果”这样的思想。作者在比较“知道”和“理解”时候,对“理解”提出了如下的理解:事实的意义,提供事实关联和意义的理论(证明),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论(证伪),有关程度和复杂性(理论间的关系),知识和知识的来由(明辨),对知识的具体使用研究(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括号内容是我的理解,由此看出,作者对“理解”赋予的丰富和高级的意义。

作者认为,理解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推断,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美国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到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都把思维训练提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对我们的核心素养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国内一直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教育的有上海的余党绪老师和董毓教授。他们不遗余力的为批判性思维奔走呼告,而且成就斐然。余党绪老师的思辨,将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训练结合,提倡整本书的思辨阅读,已经蔚然成风。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文本,新意迭出,成就卓著。潘新和教授的皇皇巨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对当下普遍的“议论文三要素”和高考伪文体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构和重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者还认为“理解具有可迁移性”。没有理解,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的迁移,更不能对新体验产生更好的理解。理解使我们既有创造力又能成功。理解就是透过具体知识的表象而对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内在原理的探究和把握。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原理“道”的理解,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知识背后存在一个一致相通的原理,把握住了原理,就能达到“理解具有可迁移性”的目标。

作者特意提出了“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误解不是无知。它是指在一个新情况下用貌似合理但并非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已经明白,误解具有非常有用的教学价值。误解是将隐含的歧途显性化,误解具有袪魅解蔽的功能。误解不仅仅需要纠正错误,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尝试,教师不但不能抑制这种尝试,而且还要鼓励,并参与共同试误,进而启发探索。歪打正着,因误生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误解之于生成,价值正在此处。

《浮力》教学设计观后感


2018级中学物理班专业课“在线课程”

——《浮力》教学设计观后感

原创: 黎楚欣

在观看了人教版第十章《浮力》的三节内容的教学视频后,我对于本章节的内容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如何将抽象的浮力,且题型较多样的内容有逻辑有层次地教给学生,甚至学生能触类旁通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形题目。这些都体现在平日的教学细节之中。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关键。

通过观看视频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如下:

一、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舍本取末,另起炉灶,应该紧抓课程标准来备课。仔细研读课标说明,明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制定教案的方向。在“认识浮力”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的视频学习中,课标要求如下: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紧抓设计教学的思路方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教学视频是我们的引路人,但是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思考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我想谈谈通过学习思考后的我以后上课的教学设计。我将围绕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展开:什么是浮力?怎么测浮力?为什么会产生浮力?从这经典三问着手。

首先,什么是浮力?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因此需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邀请学生上台来体验过程。除了液体有浮力,引申出气体也有浮力。顺势抛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会在空中浮起来呢?该提问能为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做铺垫。知道了浮力的定义之后,还要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可以参考视频的教学方法利用一根粘着乒乓球的绳子,绳子另一端粘在烧杯底部,倒入水后观察绳子的方向,再把烧杯倾斜一定的角度,总结得出浮力的方向。

其次,怎么测浮力?浮力有方向有没有大小呢?能否测出浮力大小呢?先让学生回顾利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来测出物体的重量,再把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尝试让学生想到一种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方法,即二次称量法。

再者,为什么会产生浮力?通过回顾上一章压强的知识,利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来阐述浮力产生的原因。考虑到理论知识有些枯燥,初二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可以用实验视频一边展示一边解析,形象生动又极具说服力。同时推导出另一种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产生原因法。

最后,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将在第三点中详细谈及。

二、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即使教案设计非常完美也需要通过一堂课展现出来。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教案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怎么讲学生才容易接受,才明白教师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视频中突出的是如何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浮力概念,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认知负荷较大,如何减负的问题,给予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浮力的测量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其次,学生刚开始并不能熟悉测量方法和溢水杯的使用。因此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去引导,讲解时简洁必要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讲授并不是满堂灌,若采取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有意义有层次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措施。激起疑惑——抛出问题——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教师总结归纳,在这一步步地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多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视频中巧妙处理了浮力的测量方法,利用自制浮力秤的做法,直接得到测量浮力的大小,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中,教师灵活设计实验方案来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分别利用塑料袋(重力可忽略)、塑料杯和塑料瓶(先减去重量)设计实验来探究。

三、教案设计要高效,力求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虽然要做到该程度对于现在新教师的我们来说是不容易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多钻研教参,多写写教案设计,多去听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甚至名师的展示课,听完后再多动脑筋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环节要这样设计,能达到什么效果。教学的大忌是闭门造车,高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方法是邀请同课组的成员来听课,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耐压能力,二来可以商讨如何改善教学过程给予建议。

视频中,浮力这一节的重点是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以及运用初中阶段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来验证猜想。需要教师有灵活的判断能力和牵引能力、深厚的扎实功底。猜想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可以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块状和船状)。猜想②: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猜想③: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不同体积,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猜想④: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浸没到不同的液体中,间接观察浮力的变化情况。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结论。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在线课堂学习真的非常有意义,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教学分析学习机会。也希望新老师之间开展课堂展示,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这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电影交响班观后感


《交响班》是一部由凯德麦拉德和萨米尔盖丝米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诙谐幽默,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本片是一部音乐教育类的电影,属于中游水准。导演兼编剧是阿尔及利亚-法国混血,男主角Simon也是半个阿尔及利亚人。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故事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民族融合和平等。

先说影片的优点:

1. 少年之间的互动真实,包括课室和聚餐,不会过分成熟,挺好的。

2. 不煽情。放牛班的春天有点煽情过火。

3. 第一次合演搞砸了,这个情节设置挺好的,很正常。

4. 小朋友Arnold问妈妈,(离异的)父亲在哪里,妈妈说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后面一直没有被回答被解决,这个也挺真实的。

缺点也很多:

1. 剧情太凌乱,突兀,很多没交待

2. 过分理想化或正直正确化。例如监督老师 Farid的两个坚持:① 孩子不能按照水平分级,不然就是不公平。②Simon老师你不能去巡演不能去追求你的事业,你去了怎么对得起孩子们,你怎么对得起小提琴优等生Arnold? 这些想法都太绿茶了。Simon一有什么想法,Farid就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这不行。

3. 剧情比较假。查了一番,发现剧本并非基于真实故事来改编。

4. 太想强调外来移民是有能力的,可以去做任何事。班上50%的同学是非洲裔是OK的。直接找个非洲小胖子当小提琴首席也是OK的。但是,这个小胖子是真的能拉琴的才好吧,像放牛班的春天那样找天才童声来出演才有真实感。

5. 如何能获得在巴黎音乐厅演出机会没说,非常突然就去了演出。按道理,应该水平逐步提高,然后高到一定水平了。这是教育类型片啊。但是没说。前一幕还是技艺很差。下一幕秒变世外高手。

6. 最后高潮在音乐厅演出,演奏不是真的。那个声音比国内市一级的学生团体好太多,比一线广交上交都能比得住,哪可能是个练了几个月的三年级小学生能拉出来的,亦不是天才小演员的表演。

法国电影,在我印象里从来不是以大格局致胜。这片也一样,淡淡的,小小的,暖暖的。

同样讲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不会拿他和《放牛班的春天》去做比较。也不会去和崔岷植大叔的《当春天来临》做比较。尽管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更不会和前阵子的《爆裂鼓手》去比较,音乐类别都不同好吧,就我们打击乐分类一个是流打一个是西打。严肃音乐好么!

和《当春天来临》不同的是,此片没有放大交代老师的来历背景,而是非常简单单一的一条线讲述把一群熊孩子带上舞台的一个简单的过程。和《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是,男主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多教学经验,和我们大部分老师一样梦想是演奏家,教孩子最初可能也只是为了生存。而这一设定,却让我无比亲切。他就是平凡的一个人,不同于《春天来临》崔大叔人物身上的性格魅力和人物挣扎,不同于《放牛班》中那种相当有信仰的优秀老师,不同于《爆裂鼓手》中那么有戏剧性冲突的人物性格。《交响班》的他就是淡淡的,普通的,一点腼腆内向(这些人物属性都很赞,放牛班是合唱老师,老师性格也相当幼教属性,耐心好,经验足。爆裂鼓手,摇滚,流行,爵士么!老师性格当然也非常张扬戏剧冲突。交响班的,严肃音乐,要知道,严肃音乐教起来的难度性和别的没法比,尤其还是大课!还是普及教育!啧啧啧,老师的性格设定就是非常符合严肃音乐,严谨内向。这些设定满分啊!我甚至怀疑他是否就是本色出演?一会查查资料去)没什么教学经验,慢慢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大部分的你我一样。无限贴近。

此片就是胜在真实把!大概是身为音乐老师的共情吧,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无奈和崩溃我,那种挠心抓狂想拍死熊孩子的却又无可奈何的压抑焦躁我真的隔着屏幕都感同身受!

另外,小演员们演技都爆棚啊!第一次跟乐队合奏(其实只是弦乐声部分排)因为不太会看指挥孩子们的无限懵逼着实让人焦急,一个小女孩几度放下琴再努力跟上,最后放下琴委屈的哭了出来,这个处理非常真实!并且包括主演在内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真的会小提琴。

最后当《天方夜谭》solo段响起,我落俗的湿了眼眶,谢幕时老师老母亲般欣慰的微笑,我想说这不是矫情,这是种身而为师后才能体会到的欣慰和快乐。每当我的孩子们小有成就可有看到我脸上露出同样的老母亲般的微笑?

最后说一句,片中体育老师很可爱,他是片中大部分师德,信仰的化身,标杆。

结束语,排了那么多次《天方夜谭》,这大概是听的最走心的一回了,从此我应该会对他有更新更美好温暖的感受了。

很温暖很治愈很干净的小故事。

全片人物对白好像都是现场同期声,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反对从意识形态的思路评价这种电影,这种套路、惯性并不高明。

这也是它与《放牛班的春天》最大的不同。后者有明显()的说教的态度,本片传达的却是一群下层孩子和他们的精英老师一起成长的故事。

尽管情节有些突兀,制作没那么精美,但并不妨碍它的清纯和暖意。

就当是个可爱的小童话吧!

一部让我很感动的影片,起初只是因为时间合适而选择了这部片子。

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贫瘠,表达情感自我抒情的方式,这些年来似乎只有写作。近年来,似乎也学会了喝酒。但是呢?我会演奏某一种乐器吗,我会跳舞吗,我会绘画和雕塑吗,一切伟大的艺术,活到我这个年纪,似乎开始领略了,但却完全无法创造。

芭蕾是一切创造美的艺术,歌剧是所有的美的艺术的合集,而我,仅仅是领略了一点点的皮毛,就已经觉得非常惊艳。

但终究是被动的。

影片是开头就可以看到结尾的美好,但却不失最后美好的感动。

Simon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底层社区的孩子,无法一直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但是,同样真实的人生体验是,努力之后的成果,有着最大的幸福感。这也是人生凋敝苍凉的底色中不乏亮色的一抹。

影片的拍摄风格颇指的玩味,大量的真实的镜头面对孩子们的日常对话。Abu在天台上的崩溃让人动容,Samir的顽劣可以看出家庭父亲缺失教育的折射,但好在,大家总算在这个各自野渡的人生中合力取暖了一次。

艺术绝对是可以感化人生的,但如果心灵被蒙蔽,那么再美的艺术也无法击穿。影片中的个体都尚能被音乐感动,实属不易。或许也就是被有些评论称为白左的地方。

另外,如果法国底层的学校都能配备这样的条件给学生学习艺术,那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更多了。

教师读书笔记《当代教学实用指南》读后感2500字


《当代教学实用指南》一书由杰夫佩蒂所著,是一部教教师如何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对于现在教学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教师读书笔记《当代教学实用指南》读后感2500字。

近些年新课改一词,屡屡被提,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也有一些声音说到:西方教育很先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那么东西方的差异表现在很多地方,我们并不能断定孰是孰非,东西方教育亦是如此,那它们究竟有多大差异呢?我带着这个疑问拜读了英国教育学家杰夫?佩蒂的《当代教学实用指南》,译者姜学清说:其实西方教育的困惑也许正是中国教育的迷惘,中国教育的法宝也许正是西方教育的精粹。

我首先选读了第十一章《教师讲授》,因为怎样讲授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看似一节课的时间我把课程内容按要求讲完,可是我发现在当天的作业里,学生并没有掌握我所讲的内容,第二天对知识的回顾进行提问,更有同学答不上来。为此,我很困惑,一时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在《教师讲授》这一章里提到:教师讲授,是指教师站在全班学生面前用语言来上课。R.F.马杰曾说:如果讲述就是教学,我们全都聪明绝顶了。可见,只讲话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讲授也是一门艺术。

读完本章,我感受颇深,我将从教师的课堂语言、新课改中的备教材、教()师提问的技巧、独立性学习四个方面阐述我对此文的理解: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恰当的语言、适当的时机去引导学生。我认为教师语言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1. 由重复性语言到扩展性语言。

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课后题这样要求: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师:很好,找的真好,真棒。

生: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师:真棒,值得表扬。

通过上述对话,我找到了我上课时的影子,讲课时往往只会用好真棒真聪明来评价学生,但是这些词语并不能激励学生再去深入的思考,其他学生更不能明白怎样的答案算是好的,难道随便找个句子就是正确的吗?

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是设计好的,并且能直指学生答案的可行之处,如:我认为你找的这个句子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老师想请你从修辞手法上再和同学们分享分享。这就促使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学到课文中好句的精彩之处。

2. 预设性与应变性相结合。课堂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什么阶段完成什么样的教学、达到怎样的效果,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变量,教师的教学策略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张弛有度、转换自如。我们每次备课需要的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是要关注一些很容易有的突发状况。比如每次上课前,我会先查看课程表,假如语文课前是一些综合课或体育课,那么学生的情绪自然还没从上节课走出来,我会先预留五分钟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把他们的小脑袋慢慢从上节课拉回来。再如关注天气,预想到假如上课时会刮风下雨学生会突然转移注意力,那么我该怎么设置环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文中,要不然就因势利导,去改变课堂内容。

3. 贯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地分析学生,根据每班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该不该再去拓展知识。

4.教师的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对于低阶段的学生,教学一定要有趣味性,所以枯燥的语言是很难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如果教师运用表情、手势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加之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通过我听老教师的课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在给学生讲课时,音调和音量的变化往往比平常至少高三倍。如果发现有学生说话,他们就会一边走近制止一边继续讲授。他们讲课好像不假思索,每讲一个新章节,都会变换姿势。相比较而言,作为新教师的我往往缺乏自信,表情不自然,语言也单调乏味。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对教材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我认为教师备教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水平,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删减,不可全部照搬。还如《花的学校》一课,文中写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由于我所教的班级程度中等,我便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告诉学生该怎样运用拟人手法和对AABB型的词语进行扩展。

其次要采用适合当前学生阶段的教师语言,不可采用枯涩难懂的书面语言。讲课不能只出现课本上的措辞,反复去强调,适当的加些生活化用语,并且走下讲台接近学生,始终保持目光接触。例如《花的学校》一课,文中写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本是拟人手法,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碰触、簌簌,那么在讲解中,我便用轻挨着哗啦啦对这句再次阅读,使学生能完全明白这句的含义。

最后要分清教材的重难点,讲解时要详略得当,重点分明!

教师提问的问题分为展示型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型问题较简单且有固定答案,参考性问题无确定答案,教师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可采用参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提问时针对学生的水平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人格特征。对于班级里不爱讲话、性格孤僻的孩子,我会说出一个答案,让他进行模仿,或我说出答案的上半句让他回答下半句,再用上鼓励称赞的评价。慢慢的,他们也会胆怯而主动地举起小手来。

独立学习属于高级教学方法了,教师需要先指定作业去让学生练习,然后学生才能得心应手。例如猜猜我是谁的写作训练中,先让学生按照写作的一般顺序去练习,接着让他们改变写作模式,力求新颖,最后的写作效果出乎我的意料。独立性学习后,学生更加关注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中我们便可尽可能多的运用激励话语去评价,也可在讲授中把课堂模式变为伙伴式或团队式,在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达到了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的结合。

以上是我对这章内容的读后见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终身学习。

代班观后感影评


《代班》是一部于2017年播出的惊悚电视剧,该剧主要由莫文克里斯蒂和薇琪麦克卢尔等主演,网上对这部剧的评价似乎并不高,一起去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女主艾伦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以称之为完美了

突然有一天,查出来自己怀孕了

老公听到很惊喜,同事上司也都替她开心

但是艾伦正在着手一个图书馆设计的大项目,怀孕肯定会影响她的工作,因此需要找一个代班的人,在面试中,艾伦挑选了宝拉一位10岁孩子的妈妈

宝拉能力出众,艾伦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心生养了,却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

自己的领导越来越倚重宝拉,同事们都喜欢宝拉甚过自己,并且宝拉开始绕过自己直接和客户沟通了

艾伦看在眼中,恨在心里,甚至设计让宝拉出丑,但是计划失败,忍无可忍之中艾伦爆发了,和宝拉当众吵了起来。

女人与女人的吵架中,就如绵里藏针一般,最先挑起架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主动跳进陷阱的人。

宝拉一个眼神,话锋突()变。

我的确是没能服从你,对不起。

这个时候,客户刚巧出来了,看到这一幕,安慰宝拉,别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

艾伦也因此失去了客户和办公室里的所有人心。

这一场战斗,艾伦完败,心中不服但也只能收拾东西回家准备生养去。

过了一段日子,艾伦的领导也是她的好朋友凯然给艾伦打电话,说自己终于最近是怎么回事了,并想和艾伦在图书馆工地见面。

艾伦狂喜,觉得凯终于看清宝拉心机婊的丑陋面目,事情终于到水落石出了,便赶去图书馆见面。

谁知道,凯从图书馆阳台摔了下来,死在了艾伦的面前。

明明只是职场女人心机战,但是闹出了人命了

每个人包括警方都认为凯是自杀的,唯独艾伦不信。

艾伦固执的认为和宝拉有关,每个人包括艾伦的老公都认为她不可理喻。

但女人心思何其细微,男人怎么能看出端倪。

你以为她在蛇精病,也许只有人家才是最正经!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女人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没有硝烟,却最是汹涌。

当艾伦终于找到宝拉说谎的把柄时,你以为艾伦占了上风,不,几分钟的时间,宝拉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就获取了所有人的同情心。

这部剧戳中了都市职场女性的痛,怀孕是个需要再三考虑的事情,多数公司都不愿意聘请已婚未孕的女性,而对于已经入职的女性,无论你表现的再优秀,只要考虑到怀孕生育,都只是一个被代班的人。

女主人公艾伦执着且有主见,不愿意轻而易举被取代,职场的失败,爱人的不信任给了她极大的不安全感,这便是职场女性的弱势所在,情绪的失控也算是发泄的出口。

细细品味这部职场心机片,会发现很有味道,但遗憾的是,结尾处处理的不是很好,挖的坑没有填的不完美,但还是值得一看~

觉得你办公室的小婊砸太能作?那你一定还没看这部BBC的三集迷你剧《代班》。

相信我,你看完了以后会觉得世界美好多了,办公室里的小婊砸没那么难以容忍了,毕竟她没有害你失业(好吧希望没有)、弄死你闺蜜、抢走你老公、当你孩子妈,让你彻底game over?

我们一点都不弱,甚至堪称女强人的女主长这样。

她是个高度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出场时她意气奋发,刚拿下一个大项目被提拔为经理,智商情商都在线,同事们爱她,客户不能没有她,老板两口子还是她的挚友。一点都不像是某些剧中历经坎坷闪着泪汪汪的大眼的小白兔对不对?对了,还有个爱她的心理医生老公长这样。

问题来了,在这个建造图书馆的大项目即将上马的关键时刻,她怀孕了,休产假期间需要找人代班。于是下面这位登场了。

这位代班的姑娘着实不简单,面试的时候她强调自己奋力自强、回归职场的妈妈身份,赢得了女主的好感,得到了这份工作。毕竟我们还是挺容易被这种女性情怀所打动的是吧?尤其是当你怀着孕、经历着事业和人生的改变的时候,有人对你说我们妈妈应该互帮互助,嗯,感人,这句话也是代班女为自己接下来一系列行为所拉的大横幅。

是的,代班姑娘的表演时间到了,她就像来自50年代的支部书记,展现出了如火的革命热情,背着女主提前上岗、主动加班、拉拢客户、拉拢女主的上司、拉拢了所有的同事,最让人不爽的是,她准确把住了女主的软肋,每当女主感觉到她的做法好像哪里不对时,代办姑娘总是以各种语言形式真诚热情地提醒她,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刻,别太累啊!好好享受啊!我来摸摸胎动啊!(你是个孕妇!你是个孕妇!你是个孕妇!)然后在她各种抓狂的时候,肇事者还是那么一脸正直正确、满腔革命热忱地对她说:对不起,我只是觉得我们妈妈应该互帮互助。女主被边缘化,陷入对对方和自我的怀疑中,所有人都给她一种我知道你现在情况特殊但是她这么好你这么容不下她就是你不够大气喽的正义路人遗憾脸(包括她明明该很有脑子的医生老公也是这样,是的,对手都把党群工作做到了这份上,换你也得道声佩服不是?)

女主完全被代班姑娘牵着鼻子走,终于被作到被迫离职了,代班姑娘稳稳当当地成了正宫娘娘,女主黯然回家准备生孩子。至此,故事才刚刚开始,即将临盆的女主夜里恋恋不舍地开车在图书馆工地附近追忆往昔,她突然接到了老板娘也是她的好朋友的电话,电话中老板娘说大事不好快来工地我等你。女主一拍大腿,我去!代班女终于犯错误啦!你们终于需要我啦!美不滋滋儿╮(╯_╰)╭地就去了,事实证明女主还是小清新思路,她以为是网上骂战正要找到一个表情包跟对方斗图,人家直接让她收尸了,赶到工地的女主直接看到了好朋友的尸体从天而降。她的表情是这样的:

女主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对手的量级,然而并没有人相信她。老板觉得她没事找事揭人伤疤,友谊的小船风雨飘摇,老公拿她曾经因丧母导致的短期精神焦虑史说事儿,以对待实验品的科学态度和自己的精神病医生母亲一起对妻子进行样本分析研究,警察更是直接说出了在座诸位的心声,这位太太请不要因为看别人不顺眼就指控人家谋杀啊。人家跳个楼你不带顺手铲除异己的啊!女主苦啊女主怒,你们视女人直觉为何物?!又苦又怒的女主完全沉浸在找代班女犯罪证据这件事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也顾不上管。老公不开心了,代班女拍下了女主把孩子扔一边的照片上报警察,女主被和自己的孩子隔离。

然而女主也不是草包,既然套路这么好使,我也来呗,她从精神病医生婆婆那里得到灵感,要想抓住一个人的破绽,就要深度了解她。女主迅速get代班女的技能,用笑容代替惊恐,对不起、谢谢你常挂嘴边,她甚至还成功认识了代班女的女儿、并邀请代班女夫妻聚会,成功打入敌军家中。两位敌手挂着笑咬着牙看谁先破功,双双拥有精神病妻子的丈夫们表示惺惺相惜。终于在女主的步步紧逼下,代班女的秘密浮出水面:原来她这个妈妈是假的!(此处应有黑人问号脸)

说到这儿我该剧透的都以经透完啦,至于到底谁是真正的神经病,剩下的两人终极pK不如留给你们自己看?

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艾伦升职了,她原来的位子需要新人来顶替,宝拉来了。竟然不需要过程,宝拉就完美地填补了艾伦升职后留下的空位。因为完美,所以疑惑,这个漂亮又能干的宝拉是不是有备而来呀?所以,得知艾伦怀孕宝拉要拥抱她以示庆贺,艾伦会反映那么强烈地想要躲避宝拉的拥抱好,两个职场腹黑女的办公室争斗就此拉开大幕,所有《代班》的观众都期待着。事实上,艾伦和宝拉也因着正在兴建的图书馆的出口、地暖、天窗等问题展开了拉锯战,直到第一季第一集结尾: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凯夜半时分一个电话将大腹便便的艾伦招到图书馆工地,以为处处完美的宝拉终于露出了破绽而兴高采烈的艾伦赶到现场,正好看见凯惨叫着穿过天窗摔死在她面前。

天窗,是艾伦坚持加进图书馆设计图的,从第二集开始,宝拉将利用凯踩坏天窗摔死的事故,拼命挤兑艾伦在事务所的既有位子和地位,从而成功地由代班升格为正职那只是我的假设。事实是,从第二集开始《代班》画风一变,拐到另一条道上去了,于是,《代班》在豆瓣上的评分一路下滑,长评短论里更是责备该剧编剧给了有着那么好开端的《代班》一个那么糟糕的结尾。

尽管预览过豆瓣的评分,同事借片子给我时又扭捏地告诉我,好像是一部烂尾片呢。我看完《代班》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总共三集的片子,何以在画了一个龙头后让肚子带动尾巴甩到了出乎观众意料的地方去了?

出乎意料的地方,是哪里呢?是失去孩子的母亲怎么会疯狂的。

所以,我们喜欢追英剧美剧日剧,因为,它们从来不把观剧者当傻瓜牵着观剧者的鼻子随意溜达,它们总是非常诚意地邀请观剧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揣摩剧集为什么要在观剧者稍不留神的时候拐一个大弯。而《代班》,需要我们在第一季尘埃落定后想了又想,才能豁然开朗:所谓代班,宝拉代的,根本不是艾伦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班,而是艾伦的家庭角色,母亲。

不过,那不是宝拉的本意。宝拉的本意,只是为了很好地填补艾伦升职留下的职业空位,而艾伦在第一集里对宝拉的种种猜疑,真的只是因为宝拉过于出色打翻了她心里的醋瓶子。宝拉从杀害凯开始实施报复计划,是因为有人不罢休地想要撕开宝拉用了2年才愈合的伤口:爱女8岁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撞死,她还无法迁怒于驾驶员,格罗利亚,也就是撞死宝拉爱女那辆车的驾驶员,是因为急着去医院抢救患有白血病的女儿,才超速驾驶的。

凯为什么是宝拉第一个下手的对象?这个与丈夫一起创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女人,事业有成,心头却有一个永远的痛,就是不能生育,为此,她甚至怀疑丈夫与自己的闺蜜艾伦有染!这个可怜的女人,当然不能接受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重新进入职场后能将自己的活儿干得像她一样风生水起,于是,动用一切手段去调查宝拉。凯在那个夜晚打电话让艾伦去工地相谈,一定是要告诉艾伦,看上去春风得意的宝拉,心头有着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空洞,那便是宝拉辛苦养育到8岁的孩子,死于非命。

可惜,已经被嫉妒拥塞得看不清迷局的艾伦,看到了凯死于他杀而非自杀,却看不到凯招致毒手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能怪艾伦呢?屏幕外的观剧者,我们不也看不清宝拉何以对凯痛下杀手吗?甚至,在宝拉将艾伦告到警察局、宝拉拆散艾伦的家庭、宝拉偷走艾伦的幼女、艾伦将艾伦骗进车库逼迫她吞下安眠药、宝拉被警察带走《代班》第一季落下帷幕以后,屏幕外的观剧者依然不明白,《代班》的创作团队究竟想要通过这部剧集,痛陈什么。

我也是在豆瓣写了这部剧集的结尾,理来理去理不明白的留言后,不甘心地想了一晚上才醍醐灌顶:《代班》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失去爱子的母亲们,从她们的儿女离世那一天起,心口就有了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她们也许会假装忘记了过去,那只是她们在试图与伤害了她们的周遭讲和。机缘巧合与失去爱子的母亲们相遇的凯或者艾伦,应该牢记那句西谚,好奇害死猫。就算瞧出了蛛丝马迹,除非宝拉倾诉,她们就应该不闻不问,让宝拉送走忙乱的白天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舔舐伤口以求自我安慰。但是,凯不仅不想方设法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还穷根究底一路追到了格罗利亚那里,她终于激怒了宝拉。失去爱子的母亲被激怒了以后会干什么?《代班》说,会疯狂。能不疯狂吗?凯和艾伦撕开的伤口,是世界上疼痛指数最高的。

《代班》第一季,结束在艾伦找回了爱女、几乎要离她而去的丈夫又回来了,而宝拉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代价:她被警察局带走了。

我却深深地同情宝拉,因此在等待第二季《代班》,看看致使宝拉疯狂的艾伦们,或受到什么样的报应。

喜欢《伏羲班教学指南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