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 地图 >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体会(2)。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你也许需要"《给老师的建议》读书体会(2)"这样的内容,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体会

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埃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矗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体会

--一个巴甫里克故事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先来听听巴甫里克的故事吧。在入学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巴甫里克就感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一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单个的字2024母拼成音节并且朗读出来,而他不知为什么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字2024母跟另一个字2024母分辨开来;同学们只要把一首关于美丽的冬天的短诗用心听两三遍就能记住,可是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他的老师专门为他一个人把那首短诗一连读了好多遍,他也用心地记忆,竭力回想那些词句,但是还是徒劳无功。这位老师给他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然后认为,既然巴甫里克是一个思维迟钝的孩子,那就应当花更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在校给他尽量补课,也给巴甫里克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

然而,在一次参观生物室的时候,巴甫里克面前展现了一个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西红柿的茎不是直长的,洋葱头长得像西瓜那么大,大黄瓜却生长在瓶子里。看到这里,巴甫里克睁大双眼在想:这一切都是怎么搞出来的呢?他想象着,要是在学校的室外园地里,培育出这样西红柿,该有多好呀!可是他算术不及格能去幻想这些事情吗?就这样,巴甫里克面对教科书十分艰难地渡过了小学阶段的四年时间。

在五年级的一段时间里,学习方面与前四年相差无几,为了他的成绩先后有八位老师找过他母亲谈话。说实在,他母亲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唯有让他感到快乐的是植物课,植物学教师不像其它老师所说的掌握教材,而是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他要每个学生缝一个布袋,做几个纸袋,以便装各种各样的生物材料,准备上课使用。这可乐坏了巴甫里克,他的袋里面装着各种枝、叶、根、茎、花和种子。所有这些,都让学生用放大的镜仔细观看,加以比较,并且画下来。

直到这时,全体老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的。后来巴甫里克做了一个培育树苗的试验,居然成功了。从这件事上,开始了甫里克巴的转变。老师们把巴甫里克发展中的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

这个故事,给我引发几点思考:

1、我班楼翔这孩子与低年级时的巴甫里克的学习状况非常相似,巴甫里克的智力开发在植物园里,那么,楼翔会在何时何地思维觉醒呢?

2、巴甫里克的小学老师对巴甫里克所作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过对楼翔作过类似的判定。

3、巴甫里克的小学老师为了让甫里克巴达到标准的救命分上来,硬逼着他在书本面前苦读了四年;而我是否也剥夺过楼翔所有的活动?或者也有过这样想法:你只能先读好书,才能去活动。

4、植物老师能发现巴甫里克的亮点,认为巴甫里克的聪明表现在手指尖上。而我能静静观察楼翔的主动,仔细发现楼翔的亮点吗?

5、植物学老师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做法,而我呢,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标准下的今天,是否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

6、最后提一点思考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的分析是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事实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对一点,其实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我们班的许一诺,他的很多方面都是落后于别人,但他很爱看书,思维真的是很清晰的。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做题答卷,正确率都很高,就是动作慢。可是,像楼翔这孩子,新学的字2024、词一忘再忘,如何引导他课外阅读呢?不过,这次暑假里我给他布置了一些阅读任务,希望他能读20篇,其中5篇内容能大致讲给我们听。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读书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读书体会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颇深,启发非浅。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三、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我想,这是一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自终要研究和雕琢的。

读书感想《给老师的建议》


读书感想《给老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他所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帮助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无数教师。《给教师的建议》中稍有变化。我一直以为这样一位教育大师所写的书应该是充满理论知识,有些高深,是指引我们教学实践的导师。看过后才知确实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好老师,但并非充斥着高深的理论,反而是用最浅显易懂的话,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闲话家常一般,讲的是一个个故事,是一句句贴心的话。读过后令人产生许多感慨和思考,让我收益良多。

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难免有差生,我们把他们称为后进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学得较别人慢,较别人吃力,教师和家长有时是恨铁不成钢,但他们就是慢。有这样的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常常嘴里说着这句话,实际上很无能为力,因为确实用了很多力也没法让这样的学生像别人一样学习。本书中第一条就告诉我们: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说到我的心里去了。那怎么解决呢?我急急地看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用的是一个儿童打水的比喻,不同的儿童能提的水的桶数不同,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可能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多贴切易懂的比喻啊,我们教师不就经常在做着这样的事吗?明知有些孩子只能用这样的速度才能学好,却以同样的要求对待他,这反而让他更加不能好好学习。而我们着急孩子的分数,着急他会给班级拖后腿。要耐下性子,放慢脚步,不管平均分,不管学习进度,却又觉得耽误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主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主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不要担心那个学生少做了几题会跟不上其他同学,我们要知道他本来就做得不如其他同学,那为什么不让他少做一些,以便让他能做得更好呢?反之,优生也就不用因为等待别人而觉得无所事事了。但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却是反其道而行,觉得他跟不上别人,那就做更多的题来补救,采取的是题海战术,这样的做法让一些孩子疲累不堪,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受到了挫伤。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干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这才是正确的认识,是一个当老师的人所要牢记的。记住了这一点,教师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也就可以少一分焦虑和急噪,多一分信任和期待。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下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读着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富有经验和学识的智者在谈话,那么亲切地解开你心底的疑惑。如春风细雨,一个优秀教育家通过一本书在和我们交谈,我们学着教书育人的方法,自己也在受着熏陶和教育。一本好书在案头,如良师在身畔,以后一定要多读多翻,才能常受教诲,常有所思。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常常疑惑英语学习实践中,对于英语怎么学,如何学好这门学科是大家一直研讨和探究的。就英语本身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光靠孩子对英语的兴趣持续不了很长的时间,只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能持之以恒。预习是小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学习策略。要想搞好课前预习,就必须先了解预习的目的和作用。通过预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好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根本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一文,让我颇受感受。

一直认为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表达,交流,反思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也是很重要的;学习需要发展思维,而不是生搬硬套。不要把预习真真的当成自学,而是选择预习类型和方法,这种自学是活学活用,开拓思维,发展智力,是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在发展智力,提高记忆力,追求知识的愿望,自豪感中去完成预习任务,出来的效果是让人满意的,而一味的要求他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把知识再现出来,仅仅是“死学”。“死学”不是让学困生痛苦,而且让优等生觉得乏味。

然而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不同的层次的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优异的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扩张新的问题;预习设计要多样化、如果单一地从听、读方面去要求学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从开学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多种手段扩展英语的学习。如:英语动画,英美欣赏,欣赏英语歌曲等。另外,我还根据各单元、各课时的内容设计各种预习目标,力求预习目标多元化。

在英语预习中,要懂得发展思维,驾驭学习内容,结合生活联系,温故而知新,层次概念清晰的理念等方面去寻求知识,让“习惯”成为寻求知识的动力。

怎样才能真正的预习,什么预习方法才能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灵活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怎样才能做到自主预习,还需要我们实践和探讨的。

《做最好的老师》之读书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之读书体会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2024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读这本书中总结出几个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二、关心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三、赏识学生

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也使学生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一

时间不是教师的全部,知识才是教师的本钱。题记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对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况且教师和所有人一样,也有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利用这24小时来做如此多的事情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辗转如涌。

突然感觉教育工作者是那么辛苦、那么疲惫。起初,我报考师范院校只是为了有两个足够供我玩的假期:暑假和寒假,现在想想自己的想法是那么幼稚,那么可悲!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突然豁然开朗,同时为教育事业的神圣慨叹!时间对于教师而言是空气,少了它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轨迹。有一种老师整日在时间的苦海追随,上课的时间不能满足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还要占用自己工作日之外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此辛勤劳作的老师,勤恳的工作者被多少人感动?

记得,我在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就有几位这样热情的老师,并以这种老师为骄傲,感觉他们特别亲切,为教育不惜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如今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才明白这不是教育的真谛,这不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学有法的老师在课上能将所有的知识使学生消化,变为自己的食粮。我觉得这需要教师经验的总结与积累,要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不掉队需要教师用时间来诠释,这也关系到如何开发学生智力的问题。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就时间来说,还是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但是时间又不是教师的全部,比时间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有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看到这段话,我相信有好多人会为之震撼,同时也产生迷惑。为什么用终生来备课?为什么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备好一节课?用终生来备课,是把终生的时间用来学习、读书,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补充着营养,使自己的知识细水长流。知识沉淀到一定程度就会迸溅出不可预知的力量。可见,知识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要不然怎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的出现?当把知识汇集成海洋,就会如水波在海中辗转,融汇交织。真正将所具备的知识相融于一起时,在教学中就游刃有余了。用终生来学习不就是为了用这几分钟来备课,减少时间的浪费吗?如果真做到如此,我相信不会有人说我的时间不够用了。

教师除了读书使自己具备足够的知识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我觉得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比学生学会了什么更重要。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才能够少费心思给予学生指点,更不至于时时刻刻牵肠挂肚,这不也节约时间了吗?学会阅读不仅是开发智力的好办法,而且是一个人不可具备的能力。如何读才有成效呢?读与思是并存的,只有学会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才算是真正的阅读,这也能使学生获益匪浅。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可见,思与学之间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想有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教育方法。教师不是缺少时间,真正缺少的是知识,是教育方法!得法才能得天下!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二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着。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倚栏轩文学网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体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其中教师要有静气,感触特深。

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


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建议学习体会

今天,有幸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感觉非常好。这是于老师和初为人师的女儿的谈话要点,也是于老师工作一生的心血结晶。这些做法非常具体,容易操作。读后让人感觉思路忽然清晰了很多,读完后让人感到非常温暖,内心充满感动。虽然这是于老师对女儿的要求,但更是对于所有新教师的希望!尤其是于老师谈的下面几点,我特别的认可和赞同,现摘录如下,

一、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惩罚尽量少用。千万不要体罚,切记。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这种失败是无可挽回的。

二、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2024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2024。直呼其名地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三、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四、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五、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六、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于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放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七、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教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要学会赏识孩子。

八、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

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当然,于老师的另外十几条建议也字2024字2024珠玑,这篇文章虽然这是给即将踏入三尺讲台的新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对于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我来说,这些建议仍然是无比宝贵的经验之谈。我甚至在想,如果在我踏上讲台之前能看到这样的贴心建议的话,自己肯定会比现在做得好。哎,多么遗憾呀!不过,从现在开始,按照于老师的建议去做,还不算晚,迟做总比不做强吧!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体会

--一个巴甫里克故事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先来听听巴甫里克的故事吧。在入学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巴甫里克就感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一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单个的字2024母拼成音节并且朗读出来,而他不知为什么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字2024母跟另一个字2024母分辨开来;同学们只要把一首关于美丽的冬天的短诗用心听两三遍就能记住,可是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他的老师专门为他一个人把那首短诗一连读了好多遍,他也用心地记忆,竭力回想那些词句,但是还是徒劳无功。这位老师给他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然后认为,既然巴甫里克是一个思维迟钝的孩子,那就应当花更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在校给他尽量补课,也给巴甫里克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

然而,在一次参观生物室的时候,巴甫里克面前展现了一个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西红柿的茎不是直长的,洋葱头长得像西瓜那么大,大黄瓜却生长在瓶子里。看到这里,巴甫里克睁大双眼在想:这一切都是怎么搞出来的呢?他想象着,要是在学校的室外园地里,培育出这样西红柿,该有多好呀!可是他算术不及格能去幻想这些事情吗?就这样,巴甫里克面对教科书十分艰难地渡过了小学阶段的四年时间。

在五年级的一段时间里,学习方面与前四年相差无几,为了他的成绩先后有八位老师找过他母亲谈话。说实在,他母亲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唯有让他感到快乐的是植物课,植物学教师不像其它老师所说的掌握教材,而是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他要每个学生缝一个布袋,做几个纸袋,以便装各种各样的生物材料,准备上课使用。这可乐坏了巴甫里克,他的袋里面装着各种枝、叶、根、茎、花和种子。所有这些,都让学生用放大的镜仔细观看,加以比较,并且画下来。

直到这时,全体老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的。后来巴甫里克做了一个培育树苗的试验,居然成功了。从这件事上,开始了甫里克巴的转变。老师们把巴甫里克发展中的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

这个故事,给我引发几点思考:

1、我班楼翔这孩子与低年级时的巴甫里克的学习状况非常相似,巴甫里克的智力开发在植物园里,那么,楼翔会在何时何地思维觉醒呢?

2、巴甫里克的小学老师对巴甫里克所作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过对楼翔作过类似的判定。

3、巴甫里克的小学老师为了让甫里克巴达到标准的救命分上来,硬逼着他在书本面前苦读了四年;而我是否也剥夺过楼翔所有的活动?或者也有过这样想法:你只能先读好书,才能去活动。

4、植物老师能发现巴甫里克的亮点,认为巴甫里克的聪明表现在手指尖上。而我能静静观察楼翔的主动,仔细发现楼翔的亮点吗?

5、植物学老师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做法,而我呢,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标准下的今天,是否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

6、最后提一点思考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的分析是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事实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对一点,其实我也有深刻的体会,我们班的许一诺,他的很多方面都是落后于别人,但他很爱看书,思维真的是很清晰的。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做题答卷,正确率都很高,就是动作慢。可是,像楼翔这孩子,新学的字2024、词一忘再忘,如何引导他课外阅读呢?不过,这次暑假里我给他布置了一些阅读任务,希望他能读20篇,其中5篇内容能大致讲给我们听。

年轻教师《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2024范文


一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一瞥见作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探索,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谦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认同的观点
1、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一个学横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2、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的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对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他们要求进步,但是他们的毅力不足;他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
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逆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差强人意的学业成绩、家庭的漠不关心,加上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不少中职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三、反思与重构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独立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对社会的多种诱惑,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帮助中职生明辨善恶。
《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27条说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所以,一方面,我们自我加压,不断更新变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关爱学生,让其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读后感《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读后感《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1977年,前苏联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

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

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

五是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六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七是欣赏缺憾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

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

读后感《《给老师的建议》读书体会(2)》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