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战争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由于人们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看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战争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读书群正在读《战争论》,是130多年前由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写成的。最近,中印边境又爆发冲突,那130年前写就的这本书中的内容在130年后的中印边境冲突上,能否得到验证呢?

我借着写《战争论》读书笔记之际,试图佐证一二。坦白说,从我个人以往任何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经验中,都从未有意识的关注或者了解过任何与军事有关的内容,所以,下述的任何文字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让大家见笑啦。

另外,《战争论》这部书中一些内容,让我对我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也有了新的领悟,同时记录在了读书笔记中。

2017.8.16《战争论》第一章p1-15

三点笔记:

1.战争的定义: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敌人是目的,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

2、第一种相互作用、第二种相互作用、第三种相互作用及在现实中的修正:

第一种相互作用:交战的每一方都使对方不得不像自己那样使用暴力;

第二种相互作用:我们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而是不得不像敌人那样行动,就像敌人不得不像我们这样行动一样。

第三种相互作用:根据抵抗力来估计我们应该使用的力量,但是敌人也会这样做,这又会趋向极端

在现实中的修正:如果认为无论何时都必须准备应付极端,每一次都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力量,那么这种做法无非是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适用于现实世界。

3、战争不是孤立行为、战争不是短促一击、战争的结局不是绝对的,现实中的概率代替了概念中的极端和绝对。

三点感想:

1、目前中印冲突地点是洞朗地区,我们在这里修路,就体现了”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这个定义。大家看下面的地图,绿色是印度领土,显而易见,印度的东北地区和他广大的本土,只有很窄的一个走廊相连,像鸡脖子一样。上图中的红点,是发生冲突的地方,这里是中方领土中,最靠近鸡脖子的地方。如果我们在这个地区修路,一旦修好m.i1766.com重装备的火炮呀,坦克呀,火箭炮呀,都可以快速部署到这里。一旦中印开战,可以直接火力封锁那个鸡脖子,直接把印度东北地区和其本土割裂开。看吧,直接让印度东北地区无力反抗。

2、我以前对待工作中每一项事务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场理论上的战争,我感到我的行动就是按照理论上的三种相互作用在进行。比如说啊,我的工作是咨询性质的,而对谁会来咨询?怎么达到好的咨询效果?后续如何跟进等等事项,我心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这个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对方如何反应的不确定性,一个是对自己如何处理某个具体事件需要投入多少精力的不确定性。那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又想有个好结果,那就告诉自己说,只能搭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多做一些是一些。就是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嘛,并且以为对方也会像自己一样。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些过于极端了

3、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不是短促一击的,结局不是绝对的。中印战争早在1962年就有一次,那次战争的结局绝对吗?不绝对啊,虽然中国撤出了藏南,表面看是示弱。可是现在在看看呢,我们的国力发展到今天,印度其实是不想惹我们的,现在我们在洞朗地区修路,印度也不敢主动发起战争。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雷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曹禺与那位写下“红楼巨作”的曹老先生有些许相似,有一个无望的家。终日弥散着鸦片的烟雾的家;有一个废人般的哥哥的家。史太公不受宫刑之辱,或许就没有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或许也就是这样一个家造就了一个五四青年,一个戏剧大师,一个叫蘩漪的女人,一部《雷雨》。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

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中县干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中县干部》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第二章构成的第五节讲到了教育即干部的学历对仕途的影响。作者通过分析简历和访谈的方式,对县领导的受教育水平进行了统计。用数据说话更具有说服力,几个结论的得出印证了生活中常见的观点。

学历是敲门砖、垫脚石。受教育水平是能够比较直观的考察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不全面,但对于制度来说,简易可操作性强、相对科学、更重要的是公平。通过学历门槛的设置,能够将能力不足的人筛选在外面。这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步。相对于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司法系统学历水平要明显高出许多。这些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对第一道门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但学历也只是敲门砖、垫脚石而已。进入这个门槛后,实际工作对于学历的看着就没那么重了。这就是与看重学历相悖的“干部学历逆淘汰”现象。学历是本科、研究生的在实际工作及提拔任用方面往往比不上师范或中专的。究其原因,正如郑州大学毕业的航运局长所分析的:学历高的往往理论性更强一些,但基层工作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学历者所受的教育导致其在面对工作时习惯性的进行价值判断,许多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这就容易让领导认为你能力不行。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为了拉拢索额图,打算登门拜访。到索府门口跟小太监说,咱们是微服出来,低调点,从小门进去就可以了。结果敲了几个小门都被索府家奴轰了出来。孝庄太后幡然醒悟:龙有龙门,鼠有鼠道,大大方方让他索额图开正门出来迎驾。现今,社会受教育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导致就业压力剧增,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不惜自降身价。由此实例可见,从长远看来这并不见得是好事。

当然如果已经进入到这个群体,最主要的就是迅速抹去身上的知识色彩,变得和大家一样,融入进去,适应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阵痛之后脱胎换骨,在新的规则下创造更好的成绩,因为你曾经的高学历证明你的学习能力、超越能力是一直都在的,只是适应新的规则而已。

教育在精英形成中起到了分层的作用。中县领导的毕业学校主要为市属院校,且林校、农校比重较大。这一分析结果和上述结论是一脉相承的。这类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输送人才,因此这些毕业生进入地方后就能较好的适应基层的工作,并迅速的干出成绩。而所谓名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与标准是和地方院校不同的,接受这种教育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基层就不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所以环境的选择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官场,年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察标准,适应期的长短就成为制约人上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作者:活在梦中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汪涵在主持一期《我是歌手》的时候有一句台词“仰望星空,那里还有音乐”,看完《三体》我觉得应该是“仰望星空,那里还有外星人”。

星空从来都是人类的终极幻想,无论是控制之欲可以到达的边界,亦或是死亡肉体回归尘土后留下的灵魂。嫦娥奔月,得到升天,火箭,登月,我们一步步走进宇宙,一小步的代价是几百年,而想象的代价不过秒秒间。我来,我见,我征服,是我们探索宇宙的一贯思维模式,事实上虽有波折与危难,我们仍一次次将这六字战报发往地球。脚印踏上月球,火星旅游开始预约,冷冻人体提上日程,欢欣鼓舞中人类恨不得在无限宇宙中大唱征服,歌声嘹亮。还好有《三体》,让我们在自负的畅想中得以谦卑的踹息。我们只是文明的一种,我们引以为傲的辉煌在高阶文明看来可能犹如农耕时代的挣扎,毁灭可能也就几分钟,虽然只是小说,但谁知道呢?

《三体》三部曲中个人觉得第一部故事性最好,多人穿插叙述,连环谜团让人饶有兴趣,那段尘封历史也让人读的莫名亲近。毕竟第一部还只是发生在地球上,并且还在中国,他只是抛出了外星文明的影子。但是总感觉叶文洁作为联络人、外星文明作为幕后boss向联络人伊文斯发送信息、联络人伊文斯被腰斩的情节让我有些出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第二部个人觉得作者的面壁人创意令人叹为观止,黑暗森林法则也让我这个科学盲耳目一新,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天文宇宙物理知识的普及而言我觉得都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主角罗辑的描写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人性化的,但就是挑选配偶那一部分太言情剧了太梦幻了,我有时候再想那会不会是作者自己对于梦中情人的投射?哈哈哈。

第三部简而言之是宇宙文明之间大撕逼和人类的生死逃亡,虽然这一步场面最为宏大,但感觉仿佛因为到达想象极限所致,作者一直是在往空间的大这个维度推进故事发展,宇宙非常大,而且我们认识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但这样一味扩大反而让故事少了些许耐人寻味。读后感

有人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我觉得说的真好。作者:Alicia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归往何处?

“生于斯,长于斯,终老是吾乡”乃是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似乎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所谓的“熟悉”社会中:生活在为土地所囿,在一个先我而在的生活环境。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所描述的就是这样因熟悉而得到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而这种因熟悉而得到的信任,并非是契约精神的重视,而是对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样的礼俗社会,是一种没有具体目的,因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称之为“有机的团结”。与之相对应的是法理社会,“机械的团结”,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常说乡下人愚,究其原委,并非是智力不如城里人,而是缺少适应城里社会需要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乡土社会,空间阻隔小,面对面的群组并不必要求助于文字。

那么除了空间阻隔,还有就是时间阻隔了,比如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的阻隔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时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差序格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多动用的圈子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死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我们的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范围能收能放,比如,我们如何来定义“家”的大小?与之相对应的团体格局,所谓“西洋社会像捆柴”,团体之间是有界限的。

在差序格局下,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中,每个人都“克己复礼”。而在团体格局下,尤其是宗教观念,每个人在神前平等,神对每个人都公道。

家时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而不是横的。

关于礼治与法治:礼治是”教化“,修身克己,其维持力量不在外部权利而是身内良心。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改革以适应法治的推行,防止法治的好处未得而又破坏了礼治。

权利的分类。横暴权利和同意权利。横暴权利时指社会冲突,上下之别。而同意权利是源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合作。

教化性权利乃是以稳定的文化传统作为前提。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的嫁衣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来说又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的过程。

长幼之序时教化权利所发生的效力。当文化不稳定时,传统办法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利必然跟着缩小。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长幼之序。”

相信《《战争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