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15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1500字,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在文中写出了天下所有老师的心声。试问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有所成,能够出人头地。但是在当今时代,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又不可能像封建社会那样,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学堂,受到教育,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老师的所作所为,将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特殊的情况当然要特殊对待。

在《走下讲台做教师》这本书中,曹书德老师用大量真实的事例记述了学校转型后师生的变化,每一篇文字都饱含浓厚的教育情怀和真诚的教育思考,将走下讲台做教师的教育宣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师主动放下身段,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让学生心有所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成长的快乐。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一:放下身段,关爱学生。 十一学校实行走班制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生硬地控制这时只能如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在大多数学生选择政治、历史教室作为自习室之后,曹老师痛定思痛,主动出击,仔细分析了来语文教室学生较少的原因,吸取了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打造教室魅力,顺势开展了读书、影评讲座,吸引了学生回归语文教室。曹老师他善于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始终抱着发现的眼光,帮助学生实现了心灵的觉醒,行动的自觉。当高考前夕粘贴板上学生名字的下面满是同学们写的祝福,只有一位学生受到冷落时,曹老师特地安排活动组织者调换了这位学生的板卡位置,并为她写了一些加油词,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当发现一位学生因自己的照片未被许可而张贴在公告栏中而啜泣时,曹老师摘下海报,找到制作海报的同学贴上了那位学生中意的相片,让学生的尊严得以保护;当学生余歌意识到高三过得浑浑噩噩寒假要重新开始的时候,曹老师与其约定每天接收短信汇报并在班级日志中大加赞美,让学生有了后来居上的机会;当发现学生痛苦地挣扎在不适合自己的课堂,曹老师主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发现学生就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总会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那一天。那些充满关爱的小小事件会凝成一条淙淙的溪水,流入学生的情感记忆深处。

二、避免一言堂和独角戏 在课堂上切忌搞一言堂和独角戏,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或云里雾里或思想走神。这样的课堂是最没有效果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师生平等,实现双向交流。双向交流不是简单地你问我答,最终结果还是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另类声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平等参与课堂交流。教师要换一换口吻,多用尊重性语言,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要杜绝侮辱之声,要摒弃蔑视之声,要多用商讨之声,在特殊事件上应更显尊重。

三、要从控制学生转变到吸引学生。 教师如果仅仅把自己当成管理者,对学生的教育就陷入了僵化和沉闷,管理侧重完成量化目标,而教育则是由内往外地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从教之初的我,曾经以管理者自居,什么事情都是我做主,不顾及学生的感受,现在想起来仍然为自己的拙劣方式感到深深自责。众多的教育案例表明,简单粗暴绝不是教育,教育必须有阳光的温度,有广阔的空间,有学生的感动,只有学生流露出信赖、满足、敬佩的眼神,教育才可以真正发生。十一学校实行走班制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生硬地控制这时只能如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在大多数学生选择政治、历史教室作为自习室之后,曹老师痛定思痛,主动出击,仔细分析了来语文教室学生较少的原因,吸取了其他教师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打造教室魅力,顺势开展了读书、影评讲座,吸引了学生回归语文教室。

《走下讲台做教师》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老师请走下讲台》读后感


《老师请走下讲台》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让课堂有着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温暖的,是和煦的,却又必须能够提供生长的能量,能给予生长拔节、蜕变茁壮必要的滋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课堂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堂语言?在运用课堂语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避免“一言堂”和“独角戏”

在课堂上切忌搞“一言堂”和“独角戏”,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或云里雾里或思想走神。这样的课堂是最没有效果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师生平等,实现双向交流。双向交流不是简单地你问我答,最终结果还是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另类”声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平等参与课堂交流。教师要换一换口吻,多用尊重性语言,

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要杜绝侮辱之声,要摒弃蔑视之声,要多用商讨之声,在特殊事件上应更显尊重。

二、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

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寻找切入点呢?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在引起学生共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闪光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沟通中教师应时刻保持倾听状态,要洗耳恭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流露真情,以求达成共识,在倾听的时候要摒弃说教,通过心灵沟通解决敏感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代替说教。

三、营造气氛,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说话要营造快乐的气氛,要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着名特级教师桂贤娣就拥有这样的语言魅力,她说她能保证学生上她的课每5分钟就能笑一次。反观自己的课堂,学生可能一节课都没有露出笑脸。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基本功的修炼,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要学会使用快乐亲切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激励性语言、委婉的提醒性语言、礼貌用语等,以此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教师还要及时察言观色,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把学生的疑惑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应有一双捕捉细节的慧眼,读懂学生的表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因此要精心巧妙设问,加强提问语的修炼。重视课堂提问语的运用,提问要有力度,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导向性、强化性、调控性。提问要提到点子上,层层深入,渐次设疑,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注重设计发散性问题,创设情境。

读后感1500字《做幸福的教师》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或许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为了西部的贫困孩子受到教育,为了西部的开发、发展,他很苦但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而南方老板的人生价值却是低成本、短时间、高利润,可能为"钱"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缠万贯而永不满足,于是他很不幸福。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要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伤。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1500字


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孩子的心,都像上锁的大门,粗暴的态度就像粗壮的铁棒,费再多的力气也撬不开,只有和风细雨般的方式如一把细腻的钥匙,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尊重、信任和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读完整本书,我被书中一句句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警言、醒语所感染。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听的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的师德报告《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报告中的教育理念与这本书中的不谋而合,经过这两次学习,我总结出了自己的感受:

1﹑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执着﹑民主地去爱,那么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挺可爱的,我们要用真情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2﹑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有个性﹑有人格﹑有希望的人予以关心,把他们的兴趣爱好认真对待。

3﹑努力睁开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即看到家长没有发现的优点。)

4﹑肯定的反馈能在心灵上最大限度地释放一个人的成长潜能,而否定的反馈可能在精神上毁了一个人。

5﹑当你走入失败者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坏境。

6﹑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含有友情又超于友情的师生情。

爱的教育艺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

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

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

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看了《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我对教学目的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想学生所想,成为我今后一个要完善的教学目标。我会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尤其要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大胆让学生去组织、创新,教师起到指导作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搞好优生优培,差生转化。同时,在转变教育观念上要有明确的认识,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的自主发展。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班主任,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把热情撒在了三尺讲台上。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向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专注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教育这份事业任重而道远,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1500字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1500字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相信阅读过《做研究型教师》一书的教师们一定会找到研究的自信和乐趣。

读后感1500字《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


最近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们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和素质的提高,要不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改造,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品位。
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重视个人修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诚实正直,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人格能够影响人格,只有教师自己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因此,对待每一名学生,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
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其实爱的作用是相互的。给学生爱的同时,他们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心,让我们很感动。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走下讲台做教师》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