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 > 地图 >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三国演义》有感_读后感1200字。

中国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里面的很多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相信绝大多数人只是看了四大名著电视剧,而没有阅读过书籍,看完四大名著电视剧,再来阅读名著书籍,会有不同的感受。就算没有完全明白名著的内容,哪怕有一丝感悟也是有所值的。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三国演义》有感_读后感120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ZF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三国演义有感1200字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三国,不管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些人物,都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群雄逐鹿,展示才华的大时代。《三国演义》正是这样一部对于三国时代故事加以演绎修饰的书籍,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

《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整部小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理想,有君主,就会有文臣武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正统的,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刘备庞统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现当时人们渴望社会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而袁绍呢?有点牛。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但他输了,并被杀了。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吐血,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

三国演义 (1200字)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了桃园三结义的誓言、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和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关羽、火烧粮仓、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的关羽、七擒孟获的计谋、挥泪斩马谡的不舍、造木牛流马的聪慧,还有那爱惜贤士的曹操三国啊,你真令我叹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以曹操、刘备、关云长、张飞、赵云、诸葛亮最为主要。这几个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因为关云长有勇有谋,视死如归,忠诚于主,重个人情义,并可以为了情义去献身;诸葛亮呢?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并忠诚于刘备。我认为这几个人中,最遗憾的就是张飞了,一世英名啊,毁于两个无名小卒,真是明箭易躲,暗箭难防!我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孟获了,孔明三擒他,服了就放了他,结果七擒他,还是被司马懿杀了,真是不知好歹。我觉得三国中最狡诈的乃曹操也,他阴险狡诈,善于用人,但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最勇猛的人,我认为就是赵云了!手持枪,身穿甲,杀敌无数,但是有勇无谋是他最大的缺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形态,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共有一百二十节,每一节都十分精彩。纵读全文,每个情节都引人入胜,紧扣心弦,仿佛给读者呈现了一部完整的电影。其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第二十七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关云长领兵去打樊城,曹仁见关公没穿盔甲,便令弩弓手放箭。有一箭射中了关公的右臂。但箭头有毒,毒已入骨。闻之,神医华佗前来医治。他采用割开皮肉,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在医治时,关云长谈笑自如,真乃英雄!后人有诗词赞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可见,关云长意志是多么坚定,毅力是多么顽强!我觉得最惊现的章节是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一节主要简述了: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想刺杀董卓;在拔刀时却被董卓看见,董贼便问曹操,要干什么?曹操十分惶恐,便灵机一动,说,有一宝刀,献上恩相。董贼给了曹操一匹良马,曹操骑马逃出城外,经过中牟县,却被军士俘虏。县令审问曹操,却曹操一片忠义打动,放了曹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说得好啊!小小的燕雀怎么知道鸿雁的远大志呢?这句话能充分说明曹操一心报国,共诛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的每个章节,故事都不同,但章章都演绎着人生!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着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着伴随我一生成长。

文英四年级:曹文熙

读《三国演义》有感1200字范文


读三国,品味三国演义中的风情与豪迈,走近他,品味他,定会让你手不释卷,深深地陶醉在他荡气回肠的故事里。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样。

《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整部小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理想,有君主,就会有文臣武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正统的,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刘备庞统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现当时人们渴望社会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而袁绍呢?有点牛。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但他输了,并被杀了。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吐血,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_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割据的一副副历史画面。

小说中出色的谋士比比皆是,最使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后来投靠刘备,为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刘备死后,诸葛亮有12年独揽大权,他完全可以做第2个曹操,称王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取代刘禅。这足以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人,真乃一代良将。他曾冲进袁绍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大破袁绍。他也曾在万军之中单枪匹马救刘备的儿子,并杀了曹操阵营的五十四员名将,夺了四条长枪和一把宝剑。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书中的关羽不仅武功过人,而且义薄云天。他因一次战役被迫降曹,但提出约定:他一但知道刘备的下落,就一定要去找刘备。在曹操营中,曹操为了笼络关羽,经常送他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但关羽仍不变心,对故主忠心耿耿,并最终回到刘备身边。

纵观《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他们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或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义薄云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后人留下一段段佳话,让人望尘莫及,徒生敬佩之情。

抚卷沉思,我从这些历史任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他们那种横枪跃马,驰骋疆场的洒脱英姿;感受到了他们怜惜苍生,关心百姓的悲悯情怀;感受到了他们笑对死亡,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气

唉,虽然东汉末年和英雄很多,但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可惜!可惜!

读《三国演义》有感1200字的范文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三国,不管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些人物,都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个群雄逐鹿,展示才华的大时代。《三国演义》正是这样一部对于三国时代故事加以演绎修饰的书籍,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

《三国演义》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为整部小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民群众的理想,有君主,就会有文臣武将,《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正统的,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刘备庞统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现当时人们渴望社会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而袁绍呢?有点牛。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不得好死。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但他输了,并被杀了。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

喜欢《读《三国演义》有感_读后感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三国演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