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 > 地图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202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相关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热门栏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

(共 6048 篇)

  • 1、 教师读书笔记:转化后进生之我见

    假期,在家拜读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觉得陶公虽已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但他的思想放在我们今天还是非常实用的,他在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颇有独特见解。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和学生做朋友。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无法和孩子沟通,更无法真正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对后进生,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我们班有一个姓张的同学作业完成的非常慢,每次交作业,他都是最后一个,而且要老师和组长三番五次的催,他才会慢吞吞的做完作业。有时他不想做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好,严肃批评也好,他就是无动于衷,好像任何批评表扬都与他无关,你越是急他就越是慢。静下心来我决定不再盯住他,开始几天,他照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什么作业也不做了,我估计他这样做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一天放学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和他聊聊天,问一问他最喜欢干什么,说实话,这孩子见我跟他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以前催作业时的严肃样,他完全放松了警惕,像朋友一样的和我聊起了天,此后,我一有空就找他聊天,上课也多找他的闪光点,并不适时机的当众表扬他,渐渐的,他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的现象。

    让后进生体验成功。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与爱迪生。的确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好学生与后进生相比,好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扬要更多一些。而后进生就经常成了被人遗忘的对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呵护,他们如同一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被雨淋湿了,如果经常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们定会和那些好学生一样,会成为有用之材。我在上课时,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举手,就喊他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给他一些鼓励。经常会对后进生说:你真聪明!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你的进步真大!你真棒

    班上有一个女生上课时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因为长期养成了上课不听讲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在后进生的行列中。但是她很聪明,只要认真动脑筋,成绩就会上升。一次,在辅导作文时,我说我们写作文时尽量用跟作文有关的学过的字词句,如:描写秋天的小河,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段,我让她背那一段,她很快就背出来了。我说:我们今天的作文就可以用这一段。在让学生们试写过后,我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站起来念作文,然后再让她站起来念,结果,她真得把描写小河的那一段写了上去,我当着全班同学的

  • 2、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实验学校 王志娟

    今天,有幸读了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内容,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是我能深刻体会到,班里的后进生给课堂给教师带来的许许多多问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转换后进生这是一个十分痛苦而又反复无常的过程。

    下面就内容谈谈我的一些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先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第三,转化后进生的几个问题。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转化后进生的“反复性”,可见过程的漫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对于日常教学,我们可以对后进生可采用降低要求的做法,使他能够找到一点成就感,满足他一次次的虚荣心,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他向上的

  • 3、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一):用"心"做教师 "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必须面对。我们花去了很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这样的付出总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几位教育家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教育是育人的艺术,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要用"心"做教师。 书中陈树然老师的《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的遗憾》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用心浇灌";周弘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让我感受到了赞美的惊人力量;洪俊刚老师的《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无痕教育的神奇魅力。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收获了启示。 一、用"真心"对待学生 所谓的学困生身上总是存在许多不易改变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进步的极大障碍。工作中,常常感觉我们说了很多,他怎么还是不改呢?事实上,紧靠他们自身努力和我们的三言两语,实在是难以产生效果。如果我们是真心的为学生着想,视他们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我们就会蹲下来细心的观察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学习中、生活上、思想上的困难。当学生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所需,这时候我们所做的才是对症下药。"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当学生感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也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尽力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用"爱心"帮助学生 我们真心的帮助学生必然需要具体的行动。每天繁忙的工作,除了正常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在校的时间所剩无几,然而课堂上也不允许我们过多的照顾后进生。没有时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在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额外的花出时间来辅导他们,无论是平时的交流与辅导,还是放学后的"小灶",都需要我们格外的用心和关注。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明白额外付出的意义;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本着一颗爱心,我们就不会计较自己的付出。 三、用"慧心"教导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它的别出心裁,在于它的不露痕迹,在于它的自然朴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创造性的教育,而且要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颗慧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 4、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为重要,那我一定会选择教师和医生。因为医生能够维护机体的健康,拯救人类的生命,使人生存;而教师,在心灵的花园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塑造人的灵魂,使生命更有价值。 暑假期间,读了学校推荐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感触颇多。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不易。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比其他职业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具有终其一生不断学习的热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积极灵活的外交技巧等等。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底线是善良,然后是博大的胸怀,悲悯和慈爱。只有如此,才能让下列品质水到渠成。 1、尊重职业,恪尽职守。 书中这样写到:“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为人师表的责任,一份以教师的理想、智慧、激情和魅力影响学生一生的责任。”责任驱使教师去思考,去奋斗,勤奋耕耘,责任心促使教师热忱、自觉地投入工作,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于细微处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于是,有了那么多敬业的老师每天找后进生谈心,有了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感动。 2、关爱和信任,让教育充满希望。 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慈悲的心去感动,用悲悯的心去教化。让绝望的家长因为教育而充满希望,而不是让家长更加绝望。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生,每个个体,对老师来说,他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折掉一个两个,似乎无关大局。可这每一个个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是百分之百,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寄予着一个家庭的厚望。所以,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富贵或贫贱、不因聪明或愚笨、不因乖巧或顽皮,一视同仁。 身兼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角色,我们更理解每一个家长择校、选择老师的迫切的心情。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希望孩子的老师在哪些方面能给予我帮助,那么我就在哪些方面帮助家长;我因哪些事情而心生绝望,那么我就会在这些地方让家长重新燃起希望。推己及人,让教育更具有人性色彩。 3、为人师表,用人格影响学生。 因为善良、因为宽容、因为爱,所以我们更具有责任心,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有耐心,更懂得尊重。所以,也就具有更高的人格魅力。 关于人格魅力,书
  • 5、 读《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有感

    读《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有感

    的确,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对于后进生来说,更需要通过阅读来滋养与提高。下面我就建议中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说说自己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和科学定义的。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求知,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他们所读的书籍,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千百次的观察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读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起班上的那些学困生,确实他的学习越困难,那么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如果能够更多地阅读,让阅读教给他思考,让思考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让书籍激发起来他的活的思想,那他就不会后进。会思考的学生,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阅读是激发思维觉醒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由此我想如果能培养后进生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的学习就更容易了。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们变得更聪明能干,必须多阅读!

  • 6、 给教师一生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建议读后感(一)

    最近拜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读后感触很深,其中印象很深的是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之二十六------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苏氏曾经说过,当学生感到老师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其实已经失败了;教育界也有用大巧若拙、大言无声来诠释无痕教育,我觉得皆有道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我对无痕教育的初识,我认为教育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过程。

    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无痕的教育是一种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无痕的教育正是追求这一成功的教育。

    无痕的教育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对话,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也不是我们一向追崇的循规蹈矩,而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才会有更充分的对话,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双方的共同发展。

    追求无痕的教育,应该成为育人的一种理想境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一位着名作家说过,写作的最佳技巧应该是无技巧。那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无痕教育,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这种不教而教的无痕的教育效果,是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反观现实的教育,作为育人的学校,作为育人的老师,面对调皮的、犯错的学,面对犯了错甚至自己还不知错在何处的孩子,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为数不少的为人师者缺乏足够的宽容与耐心,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有的教师讽刺、挖苦、嘲笑,有的甚至体罚变相体罚,以此来育学生,有的虽方式委婉,但大多数直面学生的错误。也许他们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学生稍有小错,就急不可耐地将最完美的答案揭示出来,殊不知这么做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长此以往,学生因为怕犯错误,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不敢尝试,更不要奢谈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了。到那时,再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他们张扬个性,恐怕就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望了。正如同母亲的勤劳往往养成女儿的惰性一样,过于有为的教师也只能育成碌碌无为的学生。

    是的,你一个不经意的爱抚,你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你富有深情地望他一眼,你看似不边际的问寒问暖,你讲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你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样

  • 7、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这学期利用平时空余时间,断断续续读了周成平著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本书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个部分,阐述优秀教师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让我明白了很多的教育观点及许多感悟。这本书及时给我们带来方向和方法,答案就是用真爱去进行教育。要真爱,不能溺爱,更不要假爱。

    书中指出了我们不要进入爱的误区。不要进行传统家长式的爱,面对日新月异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用专业的手段对待学生。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时间长。我们不要为了容易管理,一切都替学生包办,要积极培养学生自管自学能力。学生害怕教师内热外冷的表情,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新时代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改正每个学生的缺点,相互学习。面对私立中学的兴起,公立中学薄弱生会越来越多,我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学校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也吸引了一批由于特殊原因缺少家庭关爱,造成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伸出关爱之手。我们要懂得如何开展真爱教育,如何享受爱的教育带来的回报。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所以在教学中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学生思维活跃像一张白纸,各人发展情况,有的比较正常,有的比较超前,还有的比较滞后,花的开放是有时间的,我们要慢慢等待,对每位学生都应该充满期望,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在个性发展上表现在自我意识增强,需要集体荣誉感去约束,需要民主氛围去感染。我们教师要养育好性情,以愉悦的、积极的心态陶冶自己,感染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教书,让快乐陪伴着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在课堂提问中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失败阴影中,有希望的学生才能激发潜能。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要主动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

  • 8、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

  • 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

  • 1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一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牵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好的孩子。

    当我们看到有孩子摘花时,我们又会怎样做呢?不闻不问、又或者是批评教育。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温暖,能让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苏霍姆林斯基。

    当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更是被苏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动了。他是真的爱教育、爱孩子;爱思考,爱研究;爱阅读,爱自然;是一个智者,也是一个有着无穷想象力的孩子。

    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不断反思,在我大一,刚刚接触关于教育的课程时,我很相信,只要够耐心,每一个孩子都有花开的时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边同学做兼职的经历,我发现我们似乎自然地就会对那些聪明认真的孩子有一种偏爱,而那些现在看来学习有困难,态度也不好的学生,我们好像很难走进他们心里,我越来越认同边界问题,有的孩子的问题以老师的专业确实没办法,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给了我新的认识,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尝试。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去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有没有用错方法,孩子不应该只埋头在练习题、教科书中,这样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厌恶学习,要走进自然去观察、感悟,走进有趣的书籍去拓宽视野;有没有总是代替孩子思考,本来需要他自己去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却让他重复自己的步骤,并对他说不懂就把它记下来,我小时候老师就经常这么说,可能我永远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会喜欢这门课,因为我想像一个大侠一样,冲破难关,孩子们也喜欢在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喜悦与自信,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的难度,最重要的是教会儿童如何思考、如何学习。

    我喜欢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们精心创设的校园,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角落,在劳动中创作,这

  • 2021-08-17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3

  • 2021-08-14

  • 2022-04-07

  • 2019-10-20

  • 2023-03-27

  • 2019-10-20

  • 2021-05-27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4

  • 2021-09-10

  • 2022-04-06

  • 2021-09-0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4-18

  • 2021-08-26

  • 2021-07-14

  • 2021-09-03

  • 2021-09-07

  • 2019-10-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3-03-23

  • 2019-10-20

  • 2023-01-3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2-12

  • 2023-04-03

  • 2023-05-25

  • 2019-11-02

  • 2023-05-12

  • 2019-10-20

  • 2019-10-2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202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教您怎么写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后进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