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 地图 >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2024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相关栏目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热门栏目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推荐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共 3787 篇)

  • 1、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1篇

    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有哪些要点吗?无论读多少遍作家写的作品,心中总有不同的想法。读后感是你表达与书籍互动的方式,小编在无数篇文章中认为“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是最值得一读的,快来看看本文的相关内容吧!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篇1

    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侦探小说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唯一的女性。她在侦探小说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令很多同辈都难以忘其项背。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一战后的1920年发表了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好事多磨,这部算不上成功的小说创作期间却经历了一波三折,差一点无果而终。有了良好开头,成功就指日可待并顺理成章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侦探小说,人们津津乐道于她笔下那个留着小胡子的矮个子侦探波洛,更对其作品如数家珍,《罗杰疑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作品都有着广泛声誉,并在侦探迷心底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所有侦探小说中,有一部作品无论如何都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它的逻辑推理完美到无懈可击,它的故事堪称精彩连连,它令读过的人过目难忘。这部侦探小说可以说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在侦探小说领域的至尊地位,但其实这部小说的重要意义还不止于此,它的独特视角叙述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极其舒适惬意。此外,通过这部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读者的普遍尊重,也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和赞誉。她不为了情节引人入胜而故弄玄虚,她也不看低读者智商。源于尊重,必将赢得尊重。这部小说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讲述了侦探波洛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返回英国的路上,临时紧急搭乘了辛普朗东方快车,在加来车厢遭遇了一系列离奇事件。本是旅游淡季,不可思议的是,这节车厢上却座无虚席,1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选择了同一天出行,并订购了这节车厢的包房。更离奇的还在后面,全程预计三天抵达法国加来的这列快车,却因暴雪在中途被迫停了下来。就在当天夜里,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发生了,受害人雷切特被人捅了12刀,惨死在自己的包厢里。波洛临危受命,在客车董事布克先生的托付下代为侦破这起案件。受害人所在的包厢里外门锁得完好如初,车窗外更是皑皑白雪,把列车困得动弹不得,凶手仿佛人间蒸发了。受害人被刺的12刀力度不一,刀法紊乱,还出现左右手不同的习惯。这还没完,波洛很快在包厢内发现一块边角绣

  • 2、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书笔记

    今天去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高中时英语课上看过原著,也算是重拾了旧日情怀,全程心里揣着剧透,看到部分台词时和老铁相视而笑。我是个很胆小的人,从来不敢看悬疑、惊悚题材的影视作品,看到某些镜头的时候吓得不行,甚至错漏了很多推理的细节。好在这次不是独自坐在影院里,好在导演时不时的穿插一些小小的幽默。

    当时读原著时的想法很简单,当年的凶手活该付出代价,十二位乘客无非是在伸张正义而已。但是现在学了一年多的法律,再看同样的故事,却会想很多东西。也忽然间明白了为什么波洛会在两种解释之间如此犹疑,如此挣扎。

    在法律上,杀人者必须得到制裁,任何一个违法的人都不应当逍遥法外,尤其是在一个自诩逐渐走向文明的、法治的社会,同态复仇早就应该被禁止。但是在道德上,任何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不能对十二名乘客的行为课以任何的谴责。将心比心,谁没有家人,谁没有朋友呢。

    所以问题在于,私人化的复仇行为的出现,是不是说明了法律制度本身的疏漏呢?既然存在着这样的漏洞,法律还能否等同于正义呢?或者说,在那些受到伤害的人眼中,法律还能否代表正义,能否给他们安全感呢?

    正义究竟是什么,这本来就很难说得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天平。另一部电影《守法公民》讲述的也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的发人深省。法律究竟有没有可能达到绝对的正义,真的很难说。我们一直在争执死刑的存废、争执司法程序的变革、呼吁为社会上种种变态的行为立法规制,但是归根结底,无论哪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便在当代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难保能适应未来发生的种种情况。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无限地接近正义。

    小说中的世界毕竟有别于真实。在东方快车的世界里,当法律与正义相偏离的时候,波洛最终选择了第一种解释,选择了他心中的正义。而在他的最后一案中,他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法律永远无法制裁的罪恶,于是他痛苦地选择了自己的审判,而后也终于在痛苦中离开。

    所以,我们真的会发现,法律可以制裁行为,却无法制裁人性。因为人性太复杂,太多变,仇恨、愤怒、欲望、利己、恐惧、怠惰,这些都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里,无法定量,更无法裁决。庄子在千年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善恶就是这样复杂地交织,无法真正剥离。所以,相比于那些道德高点的圣人,我们会更喜欢那些有过善恶纠缠、爱恨掺杂、一番鏖战过后能够忠于自己内心,能够完成灵魂救赎的人。因为他们更真实,因为他

  • 3、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书评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由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悬疑小说,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吧!

    我不清楚的是这12人是一人一刀吗?那么怎样刺杀的?轮流?几人代替?另外,这12人这么做,是在伸张正义吗?既然安排了麦和马在大恶人身旁,为何不收集罪证后通过法律手段制裁?既然这是一场合伙案,以正义之名报了仇,可是这12人难道没有想过解了恨,自己也免不了牢狱之灾吗?

    厨娘保公主,公主和伯爵保海伦娜,男仆保司机,阿巴斯特诺上校保女教师玛丽。秘书麦和上校互证,男仆和司机互证,护士和教师互证。美国老太太自导自演,保姆男友自证,列车员自证与他证

    可难道没人想过要一个人来承担所有吗?或者说这12人很团结,一心复仇?可是男仆为什么还要说司机可怜,上校还要对玛丽那样?极力保护某个人不就等于反面证明了那个人的可能性以及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度吗?既然周密地安排了,第一次被问话能够以谎言应付,可是第二次却一个个的乱了阵脚。特别是老太太最后自曝时,我是不解的。我不解合谋者难道不曾料想事发后12人全部都要因此付出代价吗?还是都想悲壮赴死?但又为何矛盾地暴露所有后才想着说惩戒自己一个人?

    这,很矛盾。

    我也能够理解这12人的心情以及所有的隐忍。这真的是道德两难。可是,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而不是以正义之名裁决一个罪人。这样只会让自己甚至更多人陷入更深的痛苦

    在所有的诡计、欺骗、利用、扭曲、仇恨之外,最能打动人心的依然是人心中的那份美好。

    这样的作品往往已经超越了推理本身并使其拥有了更加深厚博大的内涵与外延。

    高木彬光的《能面杀人事件》亦在此列。

    人的生命是十分宝贵的,任何人都不应该无端剥夺他人生命。可是当杀人者成为法外之徒,他人为了守护那份美好而亲自成为杀人者,这样的决心让人动容。

    不同于小说中作者掌控着一切,现实生活是复杂难辨的。我们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个生命。不管是杀人者还是被杀者,每个人都应得到他起码的尊重,同时,还有他应得的因果。这也就是司法里背景调查的意义所在。

    用三个小时读完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结局出乎意料但是因为各种旁敲侧击的剧透心里也大概猜到了七八分。比起小说里的侦探波洛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严密推理和一丝不苟的办案风格,本书更触动的我是在推理之外讨论了法与情如何抉择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全知视角写作的作者,竟然以感性甚至是轻率地让医生和侦探参与完成这场共谋而结局。

  • 4、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_7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700字

    第一次看阿加莎的推理小说,看完感觉很过瘾。尽管中间被大家的评论剧透了不少,结尾还是有出乎意料的反转,所以说好小说不怕剧透。

    这本小说的故事源自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结局很悲惨的儿童绑架案。现实中真正的犯罪者依然是个谜,但至少在小说中正义完成了它的使命。

    故事发生在东方快车的头等车厢,平日里大半空着的车厢突然在波罗乘车的这一天满载,车厢里的乘客形形色色,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仿佛一个缩微的小世界。介绍完一堆人物(真的是一堆啊,建议读时做笔记:)之后,作者毫不耽搁,凶杀案当晚就发生了,然后就是侦探小说中的经典模式——逐一问询,集中宣布。

    因为乘客各有不同背景,每个人的证词各有契合,看似不相干的人,证词似乎互有印证,环环相扣。波罗在完成第一轮问询后估计心里就大概有个想法了,到各包厢检查行李后的第二轮问询才更精彩。这一次已经不仅仅是试探性的问询,波罗根据自己的推断,对每个嫌疑人逐环击破,犀利得略显残忍,最后集中公布时才反转出一个机智且不乏柔情的大侦探 当然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侦探如果要设计犯案,可以计划地更周密。一个诸葛亮赛过十三个臭皮匠啊!

    再来说说作者。作为一名女性推理小说家,阿加莎的手法和柯南道尔东野圭吾都有所不同,笔触间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

  • 5、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_11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100字

    这是一本说了很久很久要看的书,因为书单比较多,直到现在才被提上日程。

    一开始看的时候是有点懵逼的。

    是从列车人满的时候开始有所怀疑的。

    各色各样的人,是生活真实的样子。

    说实话,中间太过于扑所迷离,又感觉没啥逻辑(事实证明是我太垃圾,当然,如果我能想到最后的结局,那我也不是读者了。)看得并不是特别特别起劲,那个时候觉得,情节有点...拖拉?(当然了,后来发现没有一句话是白费的。)

    特别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特别是加贺恭一郎系列,因为很温情。这个故事刚开始看好冰冷啊,一车形形色色的人,乍一看五湖四海,热热闹闹,结果一个个好冷无比。

    (突然想起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春光一虚度,不如早早相逢。)

    其实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美好而又温暖的。

    不知道是故事里的误导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做了坏事的人真的有可能是心地善良的。

    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他们说的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的样子,大概对于这12个人来说,生活真的艰难,连快乐都像是一种背叛。

    其实我还是说不清故事的结局究竟对不对(虽然这的确是我所期待的)。如他们所说,真正的正义已经得到了伸张,噢!我想到了,被杀害的人本来就早该受到这样的惩罚,让他偷生了这么多年,老天爷真的已经很仁慈了。咩...好像说服自己失败...也太不重视法律了...额...法律早就被忽视了,在那些本该坚守法律的人收受贿赂让犯人逃脱的时候,所以他们是来替法律行道的!说服自己成功[胜利]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太可怕了,神经敏感的我还真是经常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不晓得是不是我有被害妄想症哈哈哈哈哈也或者是啥啥啥在暗示我啥?不!只是我这种谋杀案的小说看多了!

    但是说实话,抛开这些小说里的虚构的东西,我还是觉得世界不够安全,不管是对于男生女生老人还是小孩,社会都不太美好。

    我觉得“希望世界和平”这个梦想真的不作,也不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大圈子中,只有世界和平,我们每个人才是安全的,生活才能真的美好。这样说来,这个梦想还真是有一点自私呢。

    希望我在看清世界的不美好以后,不仅能热爱生活,还能对生活多充满一点期待,然后变得积极乐观一点。(积极乐观真的不是看破红尘看淡生死!)

    明天一定比意外先来。噢!不!意外不会来!和明天一起来的只有清晨的露水和希望。

    (如果这辆列车有摄像头哈哈哈哈哈算了摄像头会被砸烂的。)

    生活很好,记得微笑。

    这真

  • 6、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读书笔记

    忠于原著,改编一般,细节部分跳跃的太厉害,波罗的武力值甚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如果说这部片子实在着重刻画波罗的认知世界从黑白分明到融合灰色产生,正义,法律,良知,信仰,原则,这些原本都在相互冲突的认知在这次的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未免太过直白,并没有将他那种内心世界里的挣扎,冲突的表现出来,如果说是描述了案件推理的细节及过程,那么失败的全部被弱化,仅仅半句台词就草草带过。

    就个人观影感觉,演员演技尚可,但整体表现略显浮夸,无法感受到的紧张,悲愤,不甘,憎恨,焦灼及释然。波罗生活的时代中贵族该有的骄傲完全不见,阶层分化不鲜明,太多的暗示让人有剧透的感觉,前面剧情拖沓,后面就被剪的七零八落。

    德普演技着实一般,虽然客串,但太不走心的混过了全场表演。

    《东方快车谋杀案》看过三版,最老一版人物刻画鲜明,舞台剧韵味十足,诙谐的波罗协调了凝重的气氛。

    苏版波罗是气氛渲染最为强烈的一版,无论是谋杀还原,审问过程还是波罗自身认知的改变,时代感和冲击力极强。

    新版除了镜头,色彩,后期,特效以外着实看不出新意在哪里,尤其不能接受一个如同三流病态舞蹈演员一样浮夸的伯爵,人设崩的只能选择无视。

    一部不是很合心意的波罗,希望尼罗河可以重塑辉煌。

  • 7、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2000字(3)篇

    倔强的我本想看完小说再去看电影,结果这本书实在是太难读了。看了一半,跑去看了电影,再回来看了另一半,感谢电影给我搭建了一个立体想象空间。前半段说实话有点冗长乏味,不一样的人物轮番上阵,各种上校鸡块,各种长名字公主%#*$&......后半段整个情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时候,真相渐渐被揭开。十二刀,每个人过去一人一刀的flag竟然真的就是谜底‍️n简直精彩到不能更精彩了,可是心情又是非常的复杂。当伤害发生,正义的天平到底是否永远公正合理,其实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讲述的也是这样的故事。法律法规永远都有漏洞和不完善的时候,犯人们通过灰色地带逃脱,那么他所带来的一系列伤害,应该由谁来补救呢?n受害者们只能选择自己动手,来完成这样的复仇。电影里菠萝先生说,你们每一个人需要的,都是一次重生。然而这样的复仇何以完成重生呢,伤害已经造成,受伤的人伤痕累累。真的希望这样的伤害可以少一些。电影最后,菠萝先生又要去尼罗河办案了,那我也先去看看尼罗河惨案吧n

    伪装、排练、十二个人通力合作,上演了一场近乎完美的谋杀。要不是因为火车撞进雪堆里,这一切都是完美了,没人回去怀疑,可就是一场大雪让计划改变了。尽管彼此互相包庇、说谎,却还是敌不过证据。

            伸张正义是好事,就像许多人会觉得法律的判决不够狠、或者犯罪人利用某些方法逃离了判决,是让人很气愤,让人不相信法律。

           小说的构思很好,虽然没有悬疑小说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但给人一种慢慢道来的感觉,不急不慢的描述,一步步铺展开来。只能看推理,获取证据,得出结论,推翻结论,再次推理,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就像一个推理题那样子。看的时候人物有乱,可能是因为名字不好记的原因,到后来他们的关系慢慢被揭开后,一切都清楚了。(最近有电影版的上映,之前也有好几个版本,重温经典去喽)

  • 8、 《东方列车谋杀案》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转编出来的电影。而这部电影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这部电影讲述了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一辆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正处于满员状态,但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自己的包厢里,被刺了12刀,可他的包厢门却是反锁的。随后便到达了高潮,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侦破这个案件的办法,推出了此案的结果。

    阿加莎克里斯蒂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写的活灵活现,令我充满疑惑与不解的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欲望想去探索答案。刺在雷切特身上的12刀,每一刀都带着对现实的不公,对这个逍遥在法律之外的人的仇恨,这个一手创造出阿姆斯特朗惨案,手握五条人命却没有绳之以法的杀手。

    阿加莎克里斯蒂通过对阿姆斯特朗一家悲惨遭遇的描写,不仅让广大观影者深表同情,也让我们对雷切特的恶行充满愤怒,这也可以让人们想起自己曾在社会中遭受过的种种不公。这部电影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法律的不完善,这才使得真正的凶手--雷切特逍遥法外、孤傲坦然,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对法律的一丝恭敬也没有遵从自己内心中的一点点良知,丝毫没有对自己犯下的惨案悔过与后悔。当我知道他所犯下的惨案后又回想起刚开始他的从容不迫的样子,让我心中渐渐的冒出了一股无名火,像这种人面兽心、不悔当初的人,他们没有一点点良知吗?他们那沾满鲜血的双手,难道不会因为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脏而不时地颤抖吗?我认为这种人,不应该存在,他们不是人,他们是动物就像这种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没有一点悔改的人就像冷血的动物一样,没有丝毫的人性!

    法律,终究只是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不平等的,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雷切特逍遥法外,孤傲的带着自己那冷血的心与沾满鲜血的手,将所有罪名托给另外一个人。而这个电影也让我看到了人的另一面人性,当波洛解出这个案件的凶手时,他的内心也非常恨这个迫害阿姆斯特朗家庭破碎的人,他选择原谅了他们并为他们假造了另外一个人杀了雷切特,冒着大雪逃跑了,这就是人性,我认为在判案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只遵从法律,因为这样就会丢失我们最根本的良知与人性。毕jing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不应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束缚。

    不为人知,除非己未做,自己做出的事情,不管隐藏得多好,都会被人们察觉出来,就比如雷切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自己犯下的罪行不会被发现却被人们挖掘并杀死,同车的12人也认为自己的杀人计划天衣无缝,并不可能被侦破,这是一个

  • 9、 abc谋杀案读后感

    【篇一:读《abc谋杀案》感】

    人与人的邂逅充满着神奇,但却在机缘巧合的背后也有暗藏杀机的一面。而财富的聚集,情感的纠结,往往成为犯罪的导火索。犯罪之后,当我们叩问心灵,述说人性时,究竟几是真假?我们不得而知。

    继读罢侦探福尔摩斯的机智与冷静之后,这个暑假,我又拜读了有推理界小说女王之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作《abc谋杀案》。

    故事讲的是一个富家公子因仰慕哥哥的巨额财产,而谋划了一起连杀三人的连续杀人案。其间,他已杀死前两个受害人为障眼法,最后使他的哥哥毙命,又嫁祸给一个有癫痫病的退役军人。而在侦探波洛受委托期间,这个富家公子将三个受害人的亲属全部集结起来,意图摆脱罪责。但最终,由于波洛弄清楚了杀人动机后,破解了此案。被嫁祸的洗清了罪责,而真正的犯人被绳之以法。

    读罢此书,在惊叹波洛的惊世推理才能之余,不禁感叹人性的真面目。

    欲望,人的欲望最为可怕,它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心灵中最恻隐的一面,使人心狠手辣,;它可以吞噬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称之为良心的地方,使人变得可怕,唯利是图,整日为了私利勾心斗角,不惜犯罪。文中的富家公子,弟弟克拉克因为觊觎哥哥的财富,而不惜逆法律之大不韪而为之。同样的,也为了哥哥卡斯特的财富,秘书格雷小姐百般亲近兄弟两人,妄图分到一杯羹。但弟弟把哥哥杀了,可弟弟又入了狱,到头来她人财两空,白白消耗了青春。当然在这部作品中,亦不乏流露出人性光辉的典型。这使本来一片死寂,满是心计的小说中添了一抹亮色。正如文中唐纳德对受害人玛丽深沉的爱,以及她死后,他对她没日没夜的思念,不过是因为一个情字。也正因为他的深情,使他枯木逢春受害人的姐姐梅甘最终与他携手向明天。当然也少不了我与波罗的深厚的情谊。着点点滴滴,让人心头一暖,竟忘却了谋杀案的痛。

    我国古代沿袭下来的思想人性本善使我们学会了宽容他人。而欧洲的人性本恶论,却可以使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修养。

    人性,它到底善恶与否?它如同一个百变女郎,时时变幻着她的妆容,让人分辨不出几时才是她的真面目。尤其是当欲望与她共坠爱河后,便如同进入了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所以,纵使身陷你争我夺的钱全世界,也要坚信:便永远会有一抹人性的曙光。

    【篇二:读《abc》谋杀案有感】

    开学初,为了让我休息了一个暑假的脑细胞再次活跃起来,我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丁的推理小说《abc谋杀案》,因为我曾经在另一部小说中看见作者引用

  • 10、 ABC谋杀案 读后感(3)篇

    前天刚刚看完《罗杰疑案》,今天又看完abc,阿婆对反转手法的把握真的不错,而且不得不说,abc的节奏感比罗杰优秀很多。不至于因为将观众视线锁定在几个人物之间,一一排除线索,又要顾及凶手和菠萝的交流而导致体量大,abc的一桩桩案件联系紧密,承接也很快,好读许多。

    不过个人以为立意上如果能够再拔高点或许就是五星书籍了,凶杀案关键着许多社会因素:或许是本案中abc这样的人的社会关注度,心理疾病以及许多人对心理疾病患者得看法(当然要推荐《我们与恶的距离》)等等。许多我以为是阿婆要表达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比如故事讲至嫌疑人abc即将落网之时,所有人都觉得案件真相大白,结束收工,只有菠萝还在纠结于“他为什么要杀人”而不是其他人关注的“究竟是谁”,我以为阿婆以此能牵扯出一些关于对罪犯心理的探讨,可惜没有,她还是专注于写出一个没人能猜到答案的故事,多少有些让人失落。

    不过一个新奇完整的谋杀案,纷乱的指向性证据,意外的反转都可以拿到三分,最后一分给阿婆本书明快的节奏感,以上。

    阿婆小说no.4,the abc murders,藏叶于林,一部精心蕴涵技巧于无形的杰作,其独树一帜让人折服。

    人名表

    a安德沃尔——阿谢尔太太(a 开烟草报纸铺的老太太)

    杰普(苏格兰场的总督察)

    玛丽·德劳尔(阿谢尔太太的外甥女)

    詹姆斯·帕特里奇(银行职员,最后一个见到阿谢尔太太活着的人)

    艾伯特·里德尔(铁路工人)

    b贝克斯希尔——贝蒂·巴纳德(b 咖啡馆的女服务员)

    克罗姆(接替杰普的警督)

    梅里恩(咖啡馆女经理)

    唐纳德·弗雷泽(贝蒂未婚夫)

    梅根·巴纳德(贝蒂的姐姐)

    c彻斯顿——卡迈克尔·克拉克(c 爵士)

    德夫里尔(爵士管家)

    富兰克林·克拉克(爵士弟弟)

    托拉·格雷(爵士秘书)

    夏洛特(爵士夫人)

    d唐卡斯特——乔治·厄斯菲尔德(e 理发师)

    罗杰·伊曼纽尔·唐斯(海菲尔德男校校长)

    玛丽·斯特劳德(旅馆服务员)

    马伯里太太(卡斯特的房东)

    莉莉·马伯里(马伯里太太的女儿)

    汤姆·哈廷格(莉莉男友)

    这部作品虽有一种不经波澜的转折但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读阿婆的作品永远是案子结束了你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是需要一个人说出真相才会恍然大悟,但其中又会有一些未解之谜,从一开始我以为会是莉莉,她为何要那么做?也许是受到了鼓动,也许是不知情之下帮了abc很大的忙,但她笑的那么得意,仅仅是因为她认为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2

  • 2021-08-27

  • 2021-05-04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9

  • 2023-04-28

  • 2019-11-16

  • 2023-01-0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2-02-18

  • 2019-09-23

  • 2019-09-20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2024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