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 地图 >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2024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相关栏目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热门栏目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推荐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共 8918 篇)

  • 1、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优秀范文)

    如果说《牛棚杂记》记录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和不容回避的历史,那么《清华园日记》则记录的是季羡林先生在清华求学的经历,虽然有些日记仿佛流水账似的,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日记,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作者在清华大学的青春岁月和美好时光在日记中得以永恒。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季羡林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他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羡林先生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除了他的聪明和所受的教育外,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他对读书的痴迷和热爱。

    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我最近对书仿佛产生了极大的爱情(其实以前也这样,不过轻点罢了),同班中也有几个书迷,见面时,大部分总是谈到书。即如我本学期,买书费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二强,不能不算多了。”

    季羡林先生在课余时间喜欢进城去,大部分时间就是去买书,所以他一学期买书费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二强。如果按现在一个大学生一学期花费一万元,如果买书就占三分之二,也就是用六千多元来买书,那要买多少书呀,可见季羡林对书的痴迷到了怎样无可比拟的程度,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完全不必花钱也可以读到自己想读的书,遍布在单位、社区、城市各个角落的图书馆免费向我们开放,成都市区的图书馆还可以通借通还。据悉,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从县级到村级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网络全覆盖。另外,现在还有许多手机读书app,不但可以进行文字阅读,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相当方便和人性化。

    然而现在人们有太多消遣方式,上网打游戏、刷微信、耍抖音、浏览网页,还有看电视、打麻将、斗地主、蹦迪吧等娱乐方式不一而足,哪有时间看书呢?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好的光阴就这样溜走了。当时光逝去,留给自己的却是无尽的空虚和茫然。

    据说,犹太人平均一人一年读68本书,俄罗斯人平均一人一年读24本

  • 2、 《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读后感范文
    《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读后感范文

    《从幼儿园到清华园》这本书就仿佛是一个望远镜,让你站在现在这个位置,去安排未来!读该书之前,我只知道清华是所名校,可望不可求的,确不知道真正的清华,读了该书之后对清华园、清华事、清华人、清华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后的归宿”这一篇给我印象最深刻,人除了善良,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如果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其结果必然是:原本简单的事情迅速变得复杂,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酿为人命关天的大事,原本希望达成的目标愈来愈远。

    世界上原本没有“恶人”,也没有真正的“坏孩子”,是父母的教育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影响了孩子的一生。现在我还没有孩子,但如果真的有了孩子我觉得就要对孩子负责,那么在教会孩子各种各样的技能之前,我觉得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修养抓起,正如王红兵老师说的那样,如果父母能懂得一个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哪些是关键素质在起作用,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能配合学校给孩子这些关键素质,那孩子上不上清华,其实已无足轻重。

    “什么样的家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必将铸就孩子什么样的未来”,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改变孩子,须从改变父母开始;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行习惯;有一段话特别经典:“播种行为,收获行为;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家长给幼儿播种什么样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习惯,孩子就收获什么样的性格!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因为,孩子的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恶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孩子年龄小是的时候,就像融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所以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铁块,再改变就困难了!

    每每当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把这本书翻出来看看!因为“我相信,我看见”,有了目标这样自己才能成功。人不要做电脑的奴隶,做ppt的奴隶,做鼠标的奴隶!相信我会成功的!

  • 3、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

    读完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对季羡林的大学生活有了基本了解。1928年的时候,北大的录取率是清华的两倍,他还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在这里,他接触了英语、法语、德语,他在大学比较勤奋,每日预习、背单词、准备考试,和我们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大的差别。 每天早晨起来,他都会先读法语,跟一般的外语系学生没区别,就是要背单词,学语法,还要背动词不规则变化变,而且他也要为生活中的钱担忧。季羡林的阅读积淀也是从大学开始的,他也是从一本本书读过来的,看到他曾经订了一些名著,也会翻译小说,还会投稿,看到稿子没上,还会在日记里爆粗口。他每天都会读一些德语,也要不停地读书考试,压力很大,他每天的日记还挺简单,就是今天读了什么书,上了什么课,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书,投稿,翻译,一起和同学游玩,顺便吐槽一下老师,或者表达对某个老师的赞美。 想想季羡林还是一个刻苦的阅读者,每天读书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比如今天读100页某本书,读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00页,或者准备考试,他一般都在买书、看书、听课、写文章、翻译文章中度过。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还有家人生病,让他的思绪很沉重,害怕北平打仗,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去打仗,而不是在读书,他瞧不起自己的不勇敢,在动荡的年代,他很难静下心学习。曾经他觉得很无聊的看书学习的日子,在战乱时成为他最想过的日子。战争让他思想很紧张和失落,战争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那个时候时局很紧张,他也不免感到迷茫。 他立志大四要选德语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一直立志去德国读书。也许读书的日子真的很单调,却不无聊,每次能够在睡觉前看书,他会倍感幸福。他有睡前读书的习惯。每次买到他想要的书,他会如获至宝,他也算一个书迷。喜欢买书。虽然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买书是让他幸福的一件事就是买到很难买的版本,他会特别开心。 他每天的读书的书目,以英国文学和德国文学为主,他也自己写书评,投稿,后来他立志在写作方面有所建树,这样他就能在文坛积累名气,以便找机会去德国留学。可能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宽裕,加上生老病死,他对家庭忧愁很多。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是因为他的对学习这件事持之以恒的坚持,他每天都有很多时间都在预习、复习、备考,善心学习,不过那个时候他也说自己眼高于顶,看不起的人比较多,对老

  • 4、 我爱未名湖作文范文

    读后感大全为大家用心挑选出了最新的“我爱未名湖作文”。写作可以展现个人魅力和个性特点,是一种合作的艺术,将思维与文字融合。写作必须全面、有深度。它需要整体和局部的描写相结合,只有像闪亮的明星一样的优秀作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爱未名湖作文【篇1】

    在未名湖边共有五座桥,这五座桥均是园林桥,园林桥是一种风景桥,它是风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名湖边的五座桥其中两座拱桥,两座平桥,还有一座踏步桥。

    拱桥大多置于水面,将桥面抬高,做成玉带形式。在未名湖的东北角上有一座湖东桥,此桥长11。45米,高2。5米,护栏高约1。4米。因此桥似乎可有可无交通功能不大,故有名糊涂桥。但其坐落于小河间,恰到好处的将未名湖的东北部分为一大块和一小块,分隔了水面,为水景增加了层次。另一座二分桥在未名湖之南的小道中间。“二分”取自佛教,即客观反应与主观意识,因人在此桥,心向左右分行而得名。

    两座平分桥分别是奈何桥与回头桥。

    奈何桥是板式桥,是未名湖畔白石小桥,夹于大小湖之间的桥,此桥的桥洞不同于其它石桥的拱形洞,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平面方孔石桥。人莫之奈何,每过次桥,辄呼奈何,故名。有诗云:“看他浊水穿桥下,人在奈何桥上行。”

    在未名湖湖心岛的北面有一座回头桥,桥长8。53米,距水面高度1。4米,是一座小桥玲珑的梁式园林桥。其梁柱顶端较大,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孔雀纹,千回百转似孔雀屏盛开,其桥共由5个拱型桥洞组成,桥面不同于拱桥的弧形桥面,笔直平坦,桥呈束腰型,有一个完美的弧度,其次桥是一座圆明园遗址,但其上护栏丢失。因为去往岛上的人必定要再从这座桥回去,故名回头桥,在两片大湖面间巧妙的将其分为两片,增加了水景层次的同时也配合着周边的景物,有不失美感。

    最后一座踏步桥,是一种特殊的园林桥,天然石块,置于湖心岛东岸浅水中,通向石舫,长度仅1。25米,也称点石桥或跳墩。

    未名湖上的桥,每一座都别具特色,作用突出,设计巧妙的同时又不失美感。

    我爱未名湖作文【篇2】

    我们学校有一个小湖,它的名字叫作小未名湖。听说,小未名湖是仿照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建成的,它体现了我们对高等学府的渴望与向往。

    小未名湖的的形状是鱼形,湖水非常的清澈,从远处看,就像一条鱼静静地横卧在校园的一角。小未名湖占地面积为三十几平方米。虽然,它占地面积小,可是,它还是有许多地方让人喜爱和赞叹。最引人注目的是包围着小未名湖的

  • 5、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及读书笔记摘抄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心得感悟:

    上周四(11.30)看到“拾遗”发布了一篇文章,叫《你那点“黑历史”,赶得上季羡林么》,作为一个闷骚男,我向来比较关注一些名人(尤指在文学类的)的“黑幕”,以给自己的龌龊的想法甚至“已有的作为”找“挡箭牌”。所以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兴趣,终于里面找到了一个一句让我拍案叫绝的话:“1934.5.17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之前读过季老先生的短文,但印象不深了,让我关注他的原因一是他的长寿(1911-2009),因为我想,一个长寿的人肯定不会把心思放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上,而是相对比较单纯,且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的人;原因二,是他的一些话和行为,比如他不接受“学界泰斗、国宝、国学大师”的称呼;原因三是他竟然研究非常小众的语言,比小语种还小语种……估计如果没有他老人家,这些语言我这辈子都不会听过,哪怕是现在我也记不得名称,看到才能想到。

    当我们读到季羡林的介绍时,会有这样的说明:“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而这本跨度他大学两年的日记中就经常能看到早晨看德文和法文的时候,当然也有偷懒的时候,也有烦躁的时候,期间也有因为母亲去世的悲恸。

    而这本《清华园日记》就非常形象的展示了季先生当年学生时代的特点。

    因为是他自己的日记,而且他本人未加任何修改,所以内容读起来特别亲切,也有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

    “我冒雨到图书馆去看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形象瞬间就化成了一个毛头小伙子站在我的面前;

    比如:“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读了20%的日记,外加之前对季羡林的浅显了解,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大师归大师,而他本质也是人,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而成就其为大师的原因也是在于他们自己在自己的领域慢慢的研究,并持续下去。

    哦?我怎么又犯了总结的“毛病”……

    印象较深的是整本书最后的几行字:“生为山东一个穷乡僻壤的贫苦农民的孩子,能够获得一点成功,全靠偶然的机会。倘若叔父有儿子,我决不会到了济南。如果清华不同德国签订交换留学生协定,我决不会到了德国

  • 6、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
    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读后感 去年,我在一次偶然中得知了《未名湖畔的爱与罚》这部小说,读着读着,我便被小说的情节吸引住了,于是一字不落的把这部小说读完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逆旅主人风趣、有渲染力的文笔,时不时给我带来欢愉和感伤。就如这本书的书名,“爱与罚”,这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之间的爱与罚,也是对我们读者的“爱”与“罚”。 我非常喜欢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于雷和陈可。在作者的妙笔下,于雷阳光、幽默,灿烂的笑容,总给人无限的正能量。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面对陈可的时候,不再自信了,总是揣摩着陈可的一举一动。较之于雷,我更偏爱陈可一些,那是一位非常纯真、可爱、聪颖和脱俗的男孩,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总让人特别怜爱。 书的开头,于雷和陈可的相遇,其实冥冥中缘分已然注定,非你莫属。在陈可很小的时候,上天就派“黑子”来到“豆豆”身边,守护着他。从那时起,小陈可的心底就已经很崇拜“黑子”了,以至于十几年后,再次遇到于雷,第一眼,陈可依然打心底里仰慕于雷,尽管那时他们彼此认不出来,可是那种埋藏内心深处对喜爱的人或事物的感觉,是不会变的。 读到陈可和于雷短暂的离别时,我又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孤独和思念可以有多么铭心。逃避的那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比起留在原地的人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怎样的爱恋,才能痛到彻底领悟,然后再下定决心坦然面对一切。作者非常善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我的心,也跟随着小说中主人公的心情,跌宕起伏,时而晴朗,时而潮湿。 当于雷和陈可在机场再次相遇时,仿佛一切都以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方式再现,什么都不必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心中了然。这样的两个人,即便处在多么尴尬的环境下,即便分开再久,一旦有交集,就会有火花,所以他们只会永远的交缠在一起。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到不知不觉这部小说的很多情节已藏在了我内心深处。“这里弹下去就是do……”,“于雷,你便是要我只欢喜你一个,只想着你,我也再不会离开你了,因为我也真是喜欢你,只喜欢你一个,让我再跟任何人说这些,也不能够了”……我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都会忍不住重温于雷和陈可的故事,去怀念那份难以割舍的青涩柠檬味道。
  • 7、 清华园日记(图文典藏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清华园日记(图文典藏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介绍了季老一生中大部分的教育背景,后部分为季老在大学时期的两年日记。读来我有颇多感慨。

    首先,季老的教育环境在那个年代是顶上等上等的。幼年时期在私塾读书,留洋老师教授洋文,师从清末大家之流,给幼年季羡林开启了良好的文化启蒙和文化熏陶。加之本身也足够上进,为以后一路高进就读清华继而留学德国似乎是做了最初的铺垫。而且就算是今天来看,他在各个阶段的读书时代所经历的优秀师资力量在现在都可以说是顶级的了。

    其次,季老本身真的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学者。我本来想说文学家的,后来还是选择了学者这个词,原因在于他优良的学习态度、强大的自律精神真的令我学到了很多。我喜欢坚持到底、不忘初心、始终如初的人。

    其中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日记部分,它让我更加真实的了解了青年季羡林,了解到他考前会临时抱佛脚的抓狂,文稿被退回来会暗自记两笔说人家不识货,会经常忘记写日记然后一口气补个四五天的,会每天读书,时常运动,常打网球。

    而且日记它让我有一种时空交错感。彷佛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北平,我好像跟随着日记,跟随着青年季羡林,体验到了那时的北平。不得不说这种感觉于我而言真的很美妙,就好像即使日记不是我本人所写但还是感觉像是有所经历的一样。所以我最近开始写日记了呢嘻嘻嘻嘻。

    我觉得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你能从书中有所感悟,有所得到。从季老的这本书中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过大学,关于如何过人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阅读这本书,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想,有所为。

    清华园日记(图文典藏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有趣至极!很佩服也很欣赏季老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勇气何况是季老这样早已成功的人呢?是啊自己的迷茫也好自己的痛苦也好自己丑陋懒惰的一面也好,那都是自己,日记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发泄的地方。 我也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大学已经过去了大半,重翻自己的日记看看,有美好有痛苦有迷茫那都是我的大学。虽然可能并没有收获太多,但是那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最真实的见证。迷茫好像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为学业迷茫,为工作迷茫为未来迷茫还好我生在一个好的家庭好的时代不存在为生存而担心。 看季老的日记可以发现他真的是一个极爱学习及爱读书的人,看他日记记载的书可以列一份中外文学非常全面的书单了。自己还为自己一年读50本书左右而沾沾自喜现

  • 8、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即使是一本再简单的书籍,不同的人在读完之后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当我们对作者写的作品有不一样的看法时,这时就有必须要写读后感了!如何写才能让读后感细腻生动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1

    百草园——儿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园。这里有草有树有花有果有虫有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农村的孩子在这里是可以“大显身手”的:上树爬墙是孩子的拿手好戏,捉虫捕鸟是孩子的最爱;鬼故事更是让孩子既爱又怕,欲罢不能。脏吗?土孩子土孩子,不脏不净,吃了没病;环保吗?没那个概念;动物权利的保护呢?连听都没听说过,玩腻了处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不论春夏秋冬,玩就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谁都愿意玩,可问题是谁都得长大,即使一百个不情愿也不行,上学是每个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鲁迅对上学很不理解,作了很多猜测,一言以蔽之,上学是惩罚,并且满怀依恋的告别自己的百草园。每看到此,我不禁会心一笑,多么真实的描写呀,完全是一个孩子应有的表现。我们现在知道,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可是入学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都不认为是权利,被大人死拉活拽扔进学校,哭得天昏地暗的。

    三味书屋是另一个世界,不能再无拘无束,而是要讲规矩了。这是不是摧残孩子的天性呢?也不能这么讲。

    人类进化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文明、文化和规则,这是作为社会人的必然。如果谁想完全按天性行事,那他只能去到深山老林里去过原始生活。是古往今来的知识和成文不成文的规则让一个个小顽童和小吃货变成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味书屋是对百草园的深化提高和升华,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再去回忆上学前后的点点滴滴,一定会非常亲切,让学生时代为以后留下更多更美更充实的回忆。

    ——致渐行渐远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读后感 篇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厉佳倪

    品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着从文章中散发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有趣的画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读着这些充满趣味的文字,我的心仿佛已飞到了百草园里,与那些昆虫们来个亲密接触。读着文章中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年少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着野花野果,舒

  •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

    篇一: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篇二: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

  • 2023-03-17

  • 2023-03-11

  • 2023-04-24

  • 2019-09-19

  • 2023-05-05

  • 2023-02-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04

  • 2023-02-04

  • 2023-02-26

  • 2019-09-20

  • 2023-04-22

  • 2023-06-21

  • 2023-03-10

  • 2023-06-01

  • 2019-09-25

  • 2022-04-13

  • 2023-01-12

  • 2023-04-12

  • 2019-10-29

  • 2023-04-07

  • 2022-07-07

  • 2019-09-19

  • 2022-04-04

  • 2023-02-26

  • 2023-03-0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3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2024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