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4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范文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推荐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

(共 6786 篇)

  • 1、 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4
    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4 《论语》是在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其中保留着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以前在读书时接触过一些。有一部内容,则是在进行《国学蒙读》时和班上的孩子一起去学习的。寒假期间,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仔细认真地读了一遍,并有了一点自己的拙见。然而整本书没有详细地去读,更说不上谈自己的感受。因为,要真正去读通读透的话,不是几天可以做到的。虽说对整本书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可以说非常肤浅,但是在字里行间己经被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深深感动。 孝道 百善孝为先,《论语》有许多是关于孝的。如: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7)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1.2)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谡孝矣。 孔子讲究孝道,孝顺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认为,一个人能首先孝顺自己父母的人,他才能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从心底里爱自己的父母,能牢记父母教诲的人,他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岳母刺字,因为岳飞对母亲的孝顺,他对母亲正确指引的认同,从而才产生一代抗金名将,精忠报国不仅仅是刻在岳飞的背上,更是刻在岳飞的心坎里。岳飞深知:那是慈母对自己热切的期盼。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然而纵观当今社会,啃老族的日益普及,不赡养老人的民事纠纷《赡养法》的公布------其实也向我们传递着一些信息:社会风气日趋下降,人们的道德品质面临着新的考验。纠其原因就是:现代人只顾着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而忘了、而忽视了孝的教育。鸦有反哺之孝,头号有跪乳之恩。而做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新闻报道中啃老族的理所当然;不赡养老人的义正严辞;犯罪率的节节攀升------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是先教再育。做为父母该如何去摆正这个关系,该如何正确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呢?这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校,而是让这些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 2、 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0

    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0(一)

    《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单于爱其才,要其归顺,苏武拒绝。单于为了瓦解苏武意志,将苏武发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苏武渴饮雪,饥吞毡,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终将汉武帝赐的使节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单于儿子即位,突发善心将苏武放归汉朝。汉武帝开始听说的是苏武已经投降匈奴,大为震怒。后来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动,动员了全京城军民出城迎接苏武。苏武仍拿着当年汉武帝赐的使节,

  • 3、 论语读后感2000

    论语读后感2000范文一

    在《论语》一书中,谢了人世间愈多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

    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掠过,稍纵即逝。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白居易,曹操也有类似的诗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等。更有对联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对数千年往事,汪到心头。

    从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秒显得,转瞬即逝的生命。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之重,我们更应该去合理的区规划他。就在孔子感叹光阴流逝之时,他给千万代的后人描述出了这样的一种人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致的人生的路标,在这些路标上面。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强调了出来。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是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对古人的经历与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直不断的学习。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现在许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学了,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但我觉得这样并不一定管用,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要边学边思考,还要去应用。把自己先进所学的只是去最大化的利用的一种学习的方式。就在这样一种学于思的磨砺与历练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有所感悟,一直到孔子所说的30岁。

    三十而立,我想对于身处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我们来说,在我们现在所出的这个年龄段就要有所立的趋势了。在我看来,三十而立的立字是非常有含义的。立要是内在的立,只有内在的立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定义自己的位置。就拿很简单的登山来说,泰山上有副对联海到尽头

  • 4、 论语2000字读后感

    论语2000字读后感范文一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许,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后果的直接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无数围绕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会有一个帝王真的允许哪个宗教来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会有哪个人怀着神圣的心情认真去探讨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出现像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中国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经世致用的哲学。子不语所表达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实质则是漠不关心,以致所有怪力乱神在最初就驱逐出了研讨的范围,也使得在后世这种实用主义的风气经年不绝。

    然而着眼于现世,却并不意味承认现实。

    东方的读书人,总是怀有类似劝世的情结。所以孔子长久担当的真正角色是教育者。在他本人的时代,儒学倡导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应该使自己向一种理想人格趋近。孔子将之定义成为君子。通过强调人的修身与自省,孔子宣扬当一个君主的自我修养达到完善,那么他的权力就可以通过最和平高贵的方式来保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真,因此我们看到后世虽将孔子本人拜为先师,却没有几个强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在经营他的政权。尽管如此,那些对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却并没有被轻贱。今时今日,中国人的道德标尺也依然围绕着它们,谦逊淡定博学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始终被向往,但它一直以来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谁也还没见过它的完成。那些劝诫简短如不迁怒,不二过,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却无一不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情绪与意识的双重控制,君子是一群有着绝对精神力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孔子相信个人意志的力量胜于环境的影响力,因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无所谓贫富职业境遇,他们从不慌张,从不刻意争取,永远只是物来则应随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们又能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悖论。

    儒学的本末,都成为这个悖论之下的一个圈套。这个圈套的根基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假设,它决不可能实现,同时任何理论又都不可能推翻它,结果就是连它的创造者本人也被它套了进去。讽刺的是现实之中,孔子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应该只是做好全部的准备来等待时机

  • 5、 论语读后感2000字

    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华,下面小编整理了论语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2000字

    一部书在两千五百年前编撰而成,现存二十篇,四百七十余章。它主要集中反映了某位圣贤的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现在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论语》,这位圣贤就是孔子。

    自古有言读书要“知人论世”,现在读《论语》就必须要了解孔圣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志于学”,好学上进,“三十而立”,创立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私塾,收徒讲学,传经授艺。50岁左右事政,颇有政绩,而后因不满鲁国国君的昏庸,带领颜回等弟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十四年并一路宣传他的“仁礼”主张。之后回到鲁国专心于教育工作,收授弟子3000人,其中贤者72人。孔子一生为政教学贡献都很大,有人神化孔子,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话虽不实且夸张,但也道出了孔子的思想和论著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这本自古被誉为“四书”之一的经典,饱含了无数的道理。自古也有无数人不断地阅读和研究,但想要弄懂和看透它,绝非易事。今天,我只是在这里写下我所想到的和得到的一些启迪。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

  • 6、 《论语》高中读后感2000字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岀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

  • 7、 论语读后感2000字以上

    在《论语》一书中,谢了人世间愈多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

    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掠过,稍纵即逝。

    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白居易,曹操也有类似的诗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等。更有对联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对数千年往事,汪到心头。

    从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秒显得,转瞬即逝的生命。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之重,我们更应该去合理的区规划他。就在孔子感叹光阴流逝之时,他给千万代的后人描述出了这样的一种人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致的人生的路标,在这些路标上面。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强调了出来。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是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对古人的经历与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直不断的学习。

    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现在许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学了,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但我觉得这样并不一定管用,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要边学边思考,还要去应用。

    把自己先进所学的只是去最大化的利用的一种学习的方式。就在这样一种学于思的磨砺与历练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有所感悟,一直到孔子所说的30岁。

    三十而立,我想对于身处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我们来说,在我们现在所出的这个年龄段就要有所立的趋势了。在我看来,三十而立的立字是非常有含义的。

    立要是内在的立,只有内在的立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定义自己的位置。就拿很简单的登山来说,泰山上有副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

  • 8、 论语的读后感2000字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

  • 9、 《论语》的读后感2000字

    孔子已逝千年,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个王朝,不论是烽烟四起的杀身成仁,还是盛世中国的科举之路,都成为了过去了。孔子的思想依然在,其中的对与错,还影响着今天。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具体表现为爱人,在今天这个社会提出来,真是有点不合时宜,今天的市场经济,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爱人了,为了金钱、权力地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见死不救,别人的生死与我何干。小悦悦你一路走好,到了天堂,去问问孔子叔叔,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很多人连良心都没有了,何谈爱人。大企业家,家大业大,却贪污压榨工人的那一丁点的工资,有的工资那可是救命钱啊,这还是人吗?为什么在今天这么开明的时代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当官的,别说为民做主了,别害民就不错了,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欺压鞭笞,贪污受贿,乱杀无辜,抓了一批又冒出更多的贪官来,这就是法治社会吗?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号喊得不错,有几个人能做的到啊,有了好处,一哄而上,出了事,谁也说不清楚,躲得远远地,这就是今天的社会,有的人为了往高处爬,把身边的人,不论是亲人朋友,踩着上就是了,那叫一个不要脸啊,就算陈友谅看到,也自愧不如啊。

    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那在今天,真是和而不同了,只要谁的后台硬,本事大,说话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爸是李刚,只要我爸是李刚,我不管你是谁,先砍死你再说,反正我爸是李刚,我怕谁呢?孔子要是听到这句话,非醒过来不可。

    和谐,天天喊着要建设和谐社会,就现在这些,表面上看白璧无瑕,其实深层恶臭无比,还不如烽火狼烟的味道好闻呢!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是要尊重人,要公平,现在这社会公平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为了那一丁点的生活费没日没夜的奔波,天天精神恍惚,就成了一台机器了,而有的人,天天大吃大喝,娱乐着,钱就不由自主的来,这公平吗?

    教育,中国的教育都腐败了,谁都知道,为什么不改呢?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呢?

    诺贝尔奖设立那么多年了,就出来一个中国人,还是文学的。别说很多,那几个是在别的国家的教育体系下才培养出来的,那不是中国的啊,看看中国的花朵吧。

    从小到大都被沉重的书包压着,没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天天面对着黑色的黑板和一张没有笑脸的面孔,就为了那点可伶的分数,回家后,还得扎进各种辅导中,自己的道路从小就被别人规划着,自由尊严在哪里啊?

    大学生,应该朝气蓬勃的,可现在的情况是上课睡到一片,不睡的玩电脑手机,没日没夜的玩,按理说大学生此时应

  • 10、 《论语》之读后感2000字

    《论语》我以前只是非常粗略的看过,对于其中的含义自知甚少,一次偶然的机会,认真的读了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不长,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者網。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才是最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公文有约提供)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三 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2023-05-1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5-0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21-12-1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2

  • 2022-01-14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2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
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2024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中论语读后感20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