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 地图 >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2024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相关栏目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热门栏目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推荐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共 6707 篇)

  • 1、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_1600字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1600字

    读冯唐《成事》悟曾国藩

    曾国藩是成事学的千古第一人,有理论,有实践,有才,有学,有识,有成,有败,有起伏,有轮回,有困扰,有心得。他还是一个传道者。立德、立功、立信、立言,在晚清风雨飘摇之际,能通过实干达到一段时间的中兴,靠的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所以我们应该向历史上伟大的管理者ceo学习,在管理方面我个人价值观比较认同的历史上的几个人,曹操、王阳明和曾国藩,曹操的管理我觉得特别开明,特别包容,和现在互联网公司对于人才引进计划和管理方面很相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

    王阳明在明朝暗无天日,迂腐的社会大背景下,被贬后能龙场悟道,把逆境升华成知行合一的心学,值得我们一生学习和践行,因为人生之路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坎,有一个豁达淡然的态度非常重要。

    曾国藩我觉得是非常靠谱的实干家和ceo了,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通过实干兴邦,和我对于管理者的价值观非常匹配,我也认同这样的做事理念和风格。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这么厉害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和学习去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

    就像冯唐在书里说的一样,成事是有套路,是可以学习的,只是需要我们一生去践行,一生去修炼。如果不是冯唐的这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解析,我自己的文言文功底确实是看的有些吃力。

    冯唐也是一个怪才,人生经历实属精彩,要不是看了书名《万物生长》和锵锵三人行上的谈话以及那句风靡网络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我确实不知道冯唐是谁,确实有点孤陋寡闻了。

    一看是冯唐解析的,应该很有趣,毕竟段子手名不虚传,幽默风趣,同时又对读者认真负责,不像王朔,太文绉绉了,没有点文化读不明白的,不过电视剧编的很有意思哈。

    之前朋友一直给推荐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直看不下去,个人觉得还是缘分未到,悟性不够,欠缺对于知识的元认知,而有些东西没有到达那个段位,确实拎不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确实目前是不知道。

    所以今天的分享也只是个人的一点点读书心得和写作行为的泛滥,并没有表达出某种有见地的观点,因为我确实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也怕传递错了价值观。

    目前读了一半,分享一下当下读完后,对我产生积极影响的几点:

    (1)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忍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确实很多时候沉不住气,容易冲动

  • 2、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人在少年时, 总是很容易被鼓舞, 随便调配一点鸡血, 不经意间给打进去, 可以亢奋很久。

    好比我高中时候, 就曾经被一部关于曾国藩的小说真实地鼓励过, 有一段时间竟然鬼使神差地相信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也会像清朝需要曾国藩那样需要我, 我必须无比努力地做好知识准备, 砥砺好自己吃苦耐劳的特质,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 去做成那件九败一胜又意义非凡的大事。

    后来回想起这一段, 时常心存感谢, 这部小说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一种忘我学习的状态。 也时常好奇, 毕竟小说里演绎的成分不小, 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 究竟立了哪些言? 他究竟有哪些经验和体悟, 可以用来指导我的人生?

    可惜,每次翻开《曾文正公嘉言钞》, 或者他其他的书信, 语录, 总是看不了几页便草草作罢。 虽然上学时候也下过功夫, 但毕竟太久不读古文, 很多生词不明其意, 时不时会遇到晦涩的句子, 查起来又嫌麻烦。 况且,这些嘉言, 都是比干货还干的超干货, 有些还是对亲戚友人的答复, 没头没尾的,难懂。

    我时常觉得, 这些超干货, 和许多其他中国古代圣贤的语录一样, 是写给本来就懂的人的。 这或许是中国圣贤最不值得称道的地方: 看不懂如果不是因为你文化程度低, 就是因为你悟性太低, 还没有悟到; 等经历过一些事情, 悟到了, 再读这些语录, 这些圣人就会好像一脸得意地对你说:你看,还是我说的对吧?!早就告诉过你啦啊! 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耐心用具体的案例, 详细地解释和讲述他们的观点,应用的场景, 以及操练的方法。 他们的语录, 或者他们的弟子整理的语录, 好像从来都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显得很高大圣。

    我绝非否定圣贤的智慧,只是大部分时候,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 他们的思想和方法, 与能够指导实践之间, 差着一些更加详细的注解。 就好比是一本至高无上的武学秘籍, 不是所有拿到的人都可以修炼成神功, 根基浅的人,可能看都看不懂; 如果自己强练,似是而非,练着练着可能就练歪了, 甚至走火入魔,练成了神经病。

    读一本前人批注过, 写过练习心得的秘籍, 往往是更高效的方法。尤其是, 那些已经练成过的人写的批注。

    从这个角度看, 冯唐批注曾国藩, 可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乱世从军, 宁世从商,一个干成过事情和写极好文章的读书人对另一个干成事情的读书人写的文章

  • 3、 冯唐《成事》读后感1500字

    下午空余时间走进了书店,《成事》这本书籍映入眼帘,或许正好与最近开始讲课的事情有关,就对此题目有了兴趣。一打开浏览,作者直言不讳,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认为近代唯有曾国藩的著作更实用。一方面是,时间的更接近现在,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实干。而此书主要是根据曾国藩的轧机、家训、家书,再由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翻译而来。于是,点了一杯鲜榨西瓜汁坐下来阅读。

    有时候真的是,换一种看法,换一种活法。还记得以前,拿起书阅读不超过10分钟就会睡着,想不到现在可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而且还要写一篇文章。当然,我做这些都是希望自己成长,希望自己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演说家,知行合一、言传身教。阅读的过程我是很享受的,书店阅读的环境好、学习过程的感悟多,最重要是我的观点与作者观点的高度一致,给自己增强了信心。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中最喜爱的方式就有阅读、写作,还有一个就是演讲。谁知道现在商业体系太发达了,可怜现在自己的收入也不是很稳定,每次来看书消费对于我来讲还是挺高的。不过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珍惜每次阅读的时光。不然人们怎么常说:苦与乐并存呢!

    今天阅读了冯唐写的这本《成事》,最有感悟的还是以下几个点:

    慎独,也就是养心。人生最难的就是修心,而修心程度的体现最好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特别是现在这个追求快速成功,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做事的初心,静下来踏踏实实做事。曾国藩曾经也在反复的经历这个过程。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烦躁,心静不下来,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也喜欢观看漂亮的女子,为了改变这些习惯,他发誓、惩罚自己、公众承诺,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最后,他寻遍名师,偶然间学会了静坐才慢慢静下心来。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立德、立功、立言的大圣人也是由普通人成长修行而来。

    主敬,敬畏之心。接人待物,不分大小,不分老幼,一视同仁。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后代子孙待人不分贵贱,待事不分大小,都要细致,都要怀有一颗敬畏心。怀有敬畏心,也是一种不骄不躁的体现,也是明白天地之大,自我的渺小。

    求仁,主要是一种心境。不论人生面临何种境况,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成功得意时,对待人和事要仁慈、宽容,因为人生难免都会有落难的时候。失败困境时,不要灰心丧气,要勇于去克服困难,有耐心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境况都会慢慢好转。

    习劳,多做事。勤俭节约,多劳动,自古以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4、 读《曾文正公嘉言钞》有感

    梁任公在文正公平生的书札、家书、家训、日记、文集中精挑细选,以简便、实用为原则,抛弃学术、文艺见解不提,惟愿普通大众亦能仿效曾文正公——“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丁人心陷溺之极运,终其生于挫折讥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梁任公渴望以文化强国,希望“人人皆为曾公”而后澄净天下……其人已逝,其志弥坚,我辈虽不以为可自比曾公,然其深历红尘之智慧,自拔于流俗之气概,今时今日,必依然如一百多年来一样,继续启发和激励后辈学人!

    读例选录:

    (原文)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读感:一拙破百巧。

    (原文)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读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尚可为。

    (原文)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读感:人力有时而穷,但人力之极致,或可影响天命。人之在世,常言“尽人事,听天命”,其实我辈立身,正当“尽人事,争天命”!

    (原文)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读感:高明与精明,审慎与果毅,开阔包容与固执守己,没有绝对的正确。若能允执其中,二者皆具却又能因事而断,则处事必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原文)来书谓“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读感:天下至大为“理”,天下至难为“恒”,天下至美为“善”!

    (原文)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读感:事抑郁,人不可抑郁。

    (原文)吾辈所最宜畏惧敬慎者,第一则以方寸为严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又其次乃畏清议。

    读感:问心若无愧,俯仰皆当然!

    (原文)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旦姑待,后来补救难矣。

    读感:做事须有三种习惯:事前预计;事后总结;即事即毕。

    (原文)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贰者,多猜疑也,不忠诚也,无恒心也。

    读感:天道恶巧,故求实;天道恶盈,故求缺;天道恶贰,故求专!巧宜在思,不宜在行;盈贵在与人,不宜于与己;贰心则诸事不宜!

    (原文)凡物之骤为之而遽成焉者,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

    读感:君子不须有城池之险,但须有府院之深。

    附议:(曾公嘉言钞后还附有胡林翼、左宗棠二人嘉言钞)

    读感:三公嘉言读毕,曾公胜在自强,胡公敏于人

  • 5、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他在作家里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应该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人”这个篇章里面看得出来很大一部分是他为文学圈里的好友写的序言之类的短文,不过他描写这些好友时颇为生动,活灵活现,很是有趣,那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也颇有豪情,从这一点看,倒是有些文人的气质。 “那些事儿”收的比较杂,基本放不进去其他三卷的文章都搁这里了,有他给自己书的序言,后记以及一些随想。 “那些地儿”里描述的对象是他去过的国家和城市,写的最多的还是他的故乡北京和常住地香港。看的出来,他为北京而自豪,对香港的便捷称赞有加。 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我读完了此书。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
  • 6、 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一)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二)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

  • 7、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清末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曾国藩以治家立德,以治学立言,以治政立功,赢得了“中兴第一名臣”、"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毛泽东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赞,蒋介石有“足为吾人之师资”之拜,系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尤以其家书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为家庭教育之必修书目。但对吾辈人来说,《曾国藩家书》是另一种话语系统,背景复杂而遥远,之乎者也较多,读起来吃力,理解上有障碍。故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来了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和教育理念不失为一条捷径。唐浩明是海内外研究曾国藩的权威,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对曾国藩一生屡败屡战、匡时济民的主要活动作了生动的反映,而且是最早站出来为他平反,作出公正评价的学者之一。由他来介绍、评点,可谓是合乎其上,得乎其中。

    曾国藩将修身、齐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蕴含于家书中,不了解曾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曾氏思想的师承与形成,难以“深明大义”。唐浩明先生将多年治史之积累,在点评中旁征博引,探幽发微,画龙点睛,每每给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如曾氏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信中,谈学习之道,提出了"专"字读书法:“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即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作慢慢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奥赜。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还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术追求,还有读书的目的与意义。唐浩明先生对曾氏求实求精的读书活动作了详细介绍,对他学问的师承与发展作了探究——源于“与师友间的启迪切磋,个人的自觉自律”。曾氏的老师唐鉴给了曾氏很重要的两点指导:一为如何读书。唐鉴告诉曾氏,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又说,文章、义理、考据三门学问中,义理为首,义理精则文章精,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中。第二,唐鉴向曾氏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曾氏在引领湘军由小到大的过程中,能临危不惧,屡败屡战,在功成名就之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全身而退,应该说,与他的“静”字修炼功夫有很大的关系。

    套用狄更斯的话来说

  • 8、 三十而立读冯唐的读书笔记

    前几天终于把网剧《给我一个十八岁》看完了,别人怎么说我不管,也管不着,反正我认为拍得挺好,演得也挺好。关于电视剧里的情节是否尊重原著,或者人物是否符合现实,这都是另一篇文章需要讨论的内容。适逢最近几天原作者冯唐(张海鹏)又出了一本新作《无所畏》,而这部剧就是我立即预订本书的原因,否则我都快忘了这个我曾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家伙。

    废寝忘食地读冯唐是五年前的事了,这么一想,时间过得快呀。那时候我才二十五,打游戏在电脑前坐一天也不腰疼,现在时不时贴膏药还得用靠垫才能暂时轻松一点。如何开始接触冯唐已经不记得了,当时确实一口气把他的小说、杂文集都买了,还因为买不到《冯·唐诗百首》郁闷了很久。买得快读得也快,可以说是除了漫画以外读得最快的书之一。冯唐毕竟是个正统作家,他的小说不是网文,废话很少,情节安排很讲究,稍不注意就错过了会心一笑的时刻。当时三部小说读完我就中毒日深,玩命在网上找冯唐的相关报道和介绍,俨然是个追星族。虽说鸡蛋好吃,母鸡不一定好看,不过这只母鸡却一定有不凡之处。当时冯唐的影像资料不多,隐约间我感觉他跟我一个朋友颇有几分相似,无论外表还是内里。在此我也祝我这朋友能像冯唐一样成功。

    最疯狂的是,当时我还为冯唐的三部小说找了不少自认适配的歌曲,盼着哪天真拍了电视剧能给剧组写封信提个建议什么的。后来电视剧、电影都拍了,这事却忘了。

    当时读冯唐的书,没别的感觉,就是感叹:写的真好啊,说的真对啊,活的真牛逼啊。能记住的词基本也是肿胀一类。不过我从没觉得他龌龊或者是下半身写作,即便在网上读了电子版的《不二》之后。冯唐只是真性情罢了,能在三十多岁回忆往昔,把学生时代的爱情故事写出真正的青春感,这就是功力,就是实力,就是天赋。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啊。那时候我坚信,以后冯唐的作品我必然第一时间买,第一时间看,没人强迫,以为那就是本能。

    这五年间发生了很多事,冯唐陆陆续续地出了几本书,除了《女神一号》我用了半个月读完,另外两本买是买了却基本束之高阁。为什么呢?我也问过我自己,答案不太明了。不过有一件事对我的改变有重大影响,那就是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各种卖东西,我甚至一度以为那是个假公众号。同时,冯唐开始大量出镜,公众号上自己的照片隔三差五地发出来,一个中年光头男有什么好看?看着他每天飞这飞那,一幅字要几千几万,手里拿个紫砂壶或者别的泡茶,我总觉得这人跟我有距离啊,他的世界似乎跟我没

  • 9、 《成事》读后感合集

    栏目小编向大家提供了《成事》读后感,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对于这个作品会有不俗的收获。读后感可以很好的把读书时的感想和读书的过程结合到一起,不断提升自己阅读的水平,作品读后感真的可以戳到人们的内心吗?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成事》读后感【篇1】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翻看一本成语故事书,一个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农民将秧苗种入田地中,因为性子急,希望快点成熟,便将秧苗都拔高一些,还叫他儿子也来看他的杰作,等他和儿子一同赶到田地时,那些可怜的小苗早已枯死了,这下招来了大家的讥笑。于是,便有了《拔苗助长》这个典故,它时时提醒那些没有耐心的人,不要因为一时性急而误了大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拔苗助长的悲剧时时在发生。高考落榜者自杀有吗?有。因辜负父母期望而自杀有吗?也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成功者,必定也有失败者。天下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成功者。于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早期教育,四五岁便让他们参加培训班,即使呆在家中也是便让他们多做家庭作业。低年级做高年级的作业已经屡见不鲜,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太多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爱玩,他们爱自由,他们并不都是神童,过多的作业也不可能使他们都成为神童。拔苗助长的行为会扼杀孩子们的童年,更会使他们失去很多学习的兴趣,这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够读读《拔苗助长》的故事。

    《成事》读后感【篇2】

    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成语故事》一课,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我看的十分入迷。书里面的故事有“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讲的是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的故事。有一天,他在金陵一所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却都没有画眼睛,大家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一脸认真地回答,龙的眼睛不能随便画,这是最紧要的一笔,一旦画出来,龙就会飞走了。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哄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现在画龙点睛被人们比喻说话或文艺创作在关键之处以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精辟而生动。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读完《画龙点睛》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 10、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1800字

    亦做圣贤,亦为禽兽:初读《曾国藩》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认真思考,我们应该怀以何种心境态度去读史,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典籍总有不同解读。对于曾国藩,誉之者千万,毁之者亦千万。我想,最好的方法应当是怀一种大历史观,既然人无完人,何不兼容并包。既知人非圣贤之理,理怀孰能无过之心。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大部分基于学业中的教材以及后来读的清史,对于他的完整传记这还是第一次读,所以大多见解必定浅薄,先记一笔,本书是唐浩明先生历时二十年所作,值得多读几遍。先写写对于曾国藩的认知。

    会识人,倍爱才

    曾国藩识人的本领让人折服,一番探讨便知其是人才中才还是庸才。对于人才,不论出身如何,他都倍加爱惜。他本人也得意的认为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贴身护卫康福,水师头领彭玉麟,淮军头领李鸿章,心腹猛将罗泽南等等,均大力提拔,给予充分施展的机会,使他在多次战争与朝局的关键时刻屡得贵人相助,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解决了“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恼人命数。

    惜名节甚于性命

    曾国藩一生惜名,战败消沉欲自杀,幸得左宗棠开解;为表忠心不惜裁军杀将;为保曾家名声,让弟弟假死,梦断官场;后来捻战失利,名望大损,为保颜面三辞江督;天津教案后被国人斥为国贼,名望大损,最终大病不起,郁郁而终。一生视名节比性命更重。

    谨慎愚忠,拘谨怯懦

    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每有战功,战报奏折总是把满清贵族列为首功,从不好大喜功。甚至清廷风雨飘摇之时,他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金陵,手握20万水陆湘军,一呼百应,面对左宗棠“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以及王闿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公岂有意乎”三番五次的鼓动也毫不动心,稳妥得裁撤湘军,表明忠心。

    一生志向是教化世人,辅佐皇帝复兴尧舜之邦,“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归天子”。现在想来,若曾国藩扯旗造反,清朝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总比那个贪权而无才具的太后强出太多。

    矛盾

    曾公实在是矛盾,做人累,做官难。自己廉洁,却默许弟弟将掠夺的巨额财富运回老家;明知当依律严办贪官,却不得不为保女婿性命委曲求全;欲建严明之军,却又只能无视湘军入城抢劫;天津教案中更是为安抚洋人屠杀平民;官场上为求自保不得不总是违背自己的心意。

    有远见

    对于朝局,战局,国家命运的判断极有远见。朝局内早早断定肃顺的不详命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11-16

  • 2023-04-22

  • 2019-10-17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3-06-2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3-08

  • 2019-10-17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2024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